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最新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最新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篇1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44―06

引言

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中主要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逐渐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教育技术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主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明确自身应当具备的素养、提高其教学与研究能力。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该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书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1]对本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 前端分析

1 课程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既有理论性非常强的部分,如信息素养的解析、作为内容体系指导思想的“双本体理论”和“‘工作’主线思想”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结合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原则、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技术(艺术)等部分又表现出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在课程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能。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培养方案,本课程被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设。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其学习逐步从盲从走向理性,学习能力较强。尤其是经过“学习的科学与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适应了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搜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

课程学习后接着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实习,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 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 信息化教学设计

本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课程构建理想的教学实施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并把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真实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迁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然后快速遗忘。

1 教学单元目标分析

(1) 课程理念

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结合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从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应当发生的变化,明确成为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新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以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的能力,以利于其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力的整体提升。

(2)课程总目标

路易(Lewy. A)[2]认为课程目标指称的是教学规划方案的预期和规定的结果。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在学校中主要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正是应这种需求而产生,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新型信息技术教师为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们认为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将之具体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为学生成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3]。

(3)课程教学单元目标

课程教材采用李艺教授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4],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图1所示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课程分为八个教学单元,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教学单元一:信息技术课程概述。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学科价值;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理解信息素养在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角度的教学解读。

教学单元二:信息技术新课标及教材。单元教学目标:从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化中把握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的变迁,理解信息技术新课标对教学实施及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发展现状及不同学段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该教学单元与“教学单元一”共同构成了课程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必要的知识基础。对这两个单元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

教学单元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单元教学目标: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一般原则;掌握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程序、步骤;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能够编写出规范的教案;掌握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一般过程,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能够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单元四:信息技术课程各内容模块的教学。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内容的特点,理解各模块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教学单元五: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艺术。

教学单元六:信息技术说课与评课。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说课的功能、类型及价值;理解说课与上课的区别;掌握说课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好的说课应具备的特征及评析说课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单元七: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课程评价思想的发展及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掌握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及一般过程;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理念,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掌握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和报告的方法。

教学单元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单元教学目标:理解课程整合的内涵;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理解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与功能。

2 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

根据上述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同时,这些任务和问题(如表1)成为以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学习支架,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活动,使教学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层层逼近目标。

3 学习资源设计

根据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出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支撑课程教与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课程总体来看学习资源主要有:

(1) 相关网站资源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改革、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培训方式的改革等。相关网站,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网(省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index.php3)、信息技术课程网(省略/)、大路论坛(省略/bbs/index.asp)、2008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信息技术)全员培训(portal.sdteacher.省略/Course/xinxijishu/Default.aspx)等,为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实际教学中需要的学习资源要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来确定提供方式,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也可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查找所需资源。如果是前者,教师应提前搜索、并认真评价相关资源的学习价值,确保提供给学生可靠、有用的信息资源;如果是后者,教师需提前设计好信息资源查找和收集的目的、要求等,并在学生查找过程中进行恰当的策略指导,避免学生在搜索过程中漫无目的的浪费时间,甚至在海量信息中迷航。

(2) 师生博客

在教师博客中开辟了课程专栏,为学生提供相关研究论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案例等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则在自己博客中提交作业及对课程的认识等。教师和学生的博客共同组成课程博客圈,师生通过访问彼此的博客,实现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同时,在浏览日志、评论和留言等活动中也增进了相互理解,使博客成为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3) 教材和印刷材料

除了课程教材外,为配合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印刷材料,包括:典型教案、小组协作学习或其他学习活动的评价量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某些章节等。

具体教学单元的学习资源则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有所侧重。比如在教学单元一的学习过程中,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印刷材料为主。而教学单元三的学习则利用教师事先搜集的经典案例(包括教学视频及文字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案例中教师如何贯彻教学原则?各种教学方法又是怎样运用的?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教师教学处理的成功之处及不足。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推荐的网站上查找相关案例,进行研讨和分析,并以课程博客圈为平台实现交流和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评价教学过程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

4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协作、探究活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案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提高必然经历由“模仿”到“灵活运用”、“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典型案例(文字案例及视频案例)是十分必要的。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展示教学案例之前,先给学生提供案例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信息,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展示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之后将各小组的观点进行交流和共享。每次的交流与共享环节总能听到一些独特的教学设计,比如在“病毒防治”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有学生巧妙运用了比喻,将病毒侵袭计算机比喻成蚊子叮人,并引申出对付病毒(蚊子)的措施:安装防火墙(“挂蚊帐”)、安装杀毒软件(“点蚊香”)、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访问可疑网站(“保持环境卫生”)。

(2)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中教师要呈现学习任务,明确协作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展示评价量规等,然后指出可用的学习资源或指导资源的搜索策略。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教师则对学生的协作学习策略及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交流与共享阶段每个小组展示其协作成果,其他小组及教师则进行评价,包括根据量规进行打分,以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

(3) 情境-探究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伊始,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然后,学生独自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将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共享。这一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及探究过程的引导。

5 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及调控作用等。主要包括:

(1) 以往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

主要是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小组协作成果等,作为范例,这些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唤醒学生相关的已有知识,并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和信心。

(2) 教学设计模板

包括“四列式”教学过程设计模板、WebQuest设计模板、“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设计流程、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等,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有效引导。

(3) 小组协作学习电子学档范例

小组协作学习电子学档如图2所示,包括协作任务及相关分析、分工及职责、资源的收集加工、协作成果等内容。

6 评价量规设计

在本课程教学活动中,较多地采用了操作性强、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量规作为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授课、说课等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1)小组协作学习评价量规;(2)口头表达评价量规;(3)教学设计评价量规;(4)导入技能评价量规;(5)教学技能评价量规;(6)说课评价量规。

7 单元实施方案设计

本课程按照教学单元组织教学。在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遵循以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过程的建构性等原则,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学习时空,使学习更有效、更有趣。

以第六单元“信息技术说课与评课”为例。按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确定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如表2所示。

单元教学过程及学习资源如图3所示,首先指出说课是当前选聘教师及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比的常用形式,阐述其重要性。然后播放一段说课视频供学生观摩[5],在播放前提出思考题:(1)什么是说课(通过视频总结说课特征)?(2)视频中的说课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如何衔接的?(3)视频中教师为了完成说课提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视频播放后组织学生对说课的定义、说课的本质特征及怎样准备说课进行讨论。教师结合视频讲解说课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评析说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其他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学生按教师指定的课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准备说课稿,组织学生进行说课和评课。

整个教学单元的所有活动在6个学时(每学时50分钟)内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控制教学单元的步骤,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单元教学任务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8 评价、修改与管理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对设计工作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1)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3)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4)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原则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评价、反思和调整贯穿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始终。

三 实践效果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收获更大;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施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实习中,学生的教学技能也得到了实习辅导教师及实习学校的认可。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功。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3.

[2] Lewy A.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91:306.

[3] 石其乐。《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69-71.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篇2

一、基于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现状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首先,信息化管理模式与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结合,明显提升了档案信息文件的归档速度以及效率。传统非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成大部分依靠人工操作,其在速度上、效率上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面对复杂、多样的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持的管理模式,呈现出低效状态,这一现象对于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中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该领域工作速度的提升以及工作效率的改善,恰恰扭转了这一不良局面。基于成人教育体系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中,汇总、整理、开发利用等相关环节的进行,凭借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而变得快速、准确。可以说,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意味着管理手段的革新,更带动了不同组织之间档案信息资料的及时共享与告诉传递。以河南省教育厅在成人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举措为例,其在各个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之间通过建立QQ服务群的方式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与模式应用提供了方便指导,提升了该省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此外,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引入,令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向专业化管理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迎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目标,目前国内多地多所高校越来越重视专业化档案管理软件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这一良性发展局面是值得人们欣慰的。

其次,信息化管理模式令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形成网络,方便不同高校之间相关工作信息的即时共享与传递。从机构性质角度看,成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具有半封闭性,其内部设立了包括学生管理科室、教学管理科室在内的多个教务必备部门,其负责多样性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成人教育档案管理需要处理的资料包括课程安排、学生管理、活动记录、教材管理、考试安排、教学督导等等。不难看出,上述资料的归档管理的完成不能紧靠相关教务工作人员来完成,还需要其他教育教学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在信息化技术手段出现之前,为完成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目标,需要在多个不同部门之间来回沟通、交流,这种效率偏低的方式无形中增加了档案管理信息归档工作方面的错误率。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出现,从技术角度提升了部门间资料整合、归纳的速度,保障了资料信息归档收集的效率。

再次,从市场环境变化分析角度可以看出,成人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出现是成人教育教学领域得以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长期立足的必备条件。可以说,现阶段国内各行各业均在大力倡导信息化体系建设,档案事业自身的行业特征更是要求成人教育体系管理者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深入渗透进该项教学管理工作中,才能保障成人教育行业在未来能够顺应时展的要求,在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实现方面得到创新性突破。

二、基于成人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归纳阐述信息化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

首先,成人教育档案管理从业者们多数为传统人工操作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务教学工作人员,其对于现代化信息档案管理模式的认同感不高、认知水平有限,导致其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关技术软件的操作并不熟练。未来,为真正拓展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发展范围,需要引进具备较高信息化档案管理知识层次的综合型人才,在技术层面提升成人教育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这里提到的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一般计算机操作,还需要包括必要的管理工作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现代化设备使用能力。

其次,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现需要参与者具备基本的、对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然而,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工作者们对于此议题的重视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成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成人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征在于其对学习者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程度更强,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人将成人教育看做普通教育的附属品,导致相关成人教育档案管理从业者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基本认识。因此,为提升成人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未来的能效发挥,需要通过知识培训、理论讲座等多元化方式提升相关从业者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再次,现阶段应用于国内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系统虽然具有通用性,但却在各个学校之间的针对性、差异性方面表现欠佳。由于不同学校的成人教育系统特征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未来需要相关学校引进技术水平有所保障的技术团队为学校量身定做有自身学校特色的成人教育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例教学;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75-03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管理类和工程类本科专业的限选课程。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内容涵盖计算机科学、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学、决策论等相关领域。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有着间接和直接的作用,从间接方面讲,它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的知识含量,从直接方面讲,它通过对企业管理人观念、常规管理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两个贡献来作用管理人的观念:一是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二是对企业的贡献。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是指提高管理人的办公效率,可从实用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考虑,“实用”方面考虑是指供管理人使用的办公软件必须简单、易用和好用,“心理”方面考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管理人的权威感、名誉感和优越感。对企业的贡献是指信息化必须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两个贡献或贡献的倾向将促使管理人改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看法,并对其持积极肯定和坚决支持的态度;进一步,还将启迪管理人的思维,使管理人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鉴于软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用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因此,如何更好地教授与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也成为高校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任务重

任课老师需讲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方法,数据整合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管理技术,辅助决策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对象持久化技术,软件测试方法,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内容(见图1)。因此,课程内容繁多,考虑课时所限,单独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熟悉、掌握课程的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更新快

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已逐渐从早期的主机集中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的方向发展。B/S模式是从传统的C/S模式发展起来的计算模式。C/S是松耦合系统,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对话的,由客户端发出请求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经传递机制送回到客户端来,而B/S模式是把C/S模式的服务器端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分解成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同时也简化了C/S模式的客户端,仅保留其表示功能,从而成为了一种典型的三级结构模式:表示层、处理层和数据层。

2.程序设计的语言。已由最初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如C语言)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Java、.net);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C++语言。Java是一个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在Java SE 1.5版本中,Java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 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

3.数据的采集方式。由原来的人工录入发展到如今的条形码、RFID、GPS等物流网设备的采集。

条形码识别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由一组排列规则的、黑白相间的、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这些条状符号对应着不同的数字,能够很方便地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法表示不同的含义。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一样,RFID系统也是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简称。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

4.互联网核心技术。逐渐从Web1.0(以数据为核心)发展到Web2.0(以人为出发点)。

Web1.0以门户网站等技术为代表,强调内容的组织与提供;而Web2.0技术以Wiki等自服务模式为主,强调自服务和内容由使用都自动生成。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

5.系统整体观念。由原来的独立系统开发逐渐延展到现在集成系统的开发。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在建设时期、开发技术、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满足各级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系统集成为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金的开发多数针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框架体系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相关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SOA架构、决策技术、WSH架构、异构数据整合技术、Web Service技术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多样

各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高校几乎都出版了相关的教材,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偏重点不相同,教材和授课内容上的差异也较大,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教学。

二、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教学,缺乏案例教学。部分老师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强调理论的介绍,忽略了案例的作用,不仅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致使教学与生活脱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是加深学生理解、增强记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教学案例的改革过程中,编制的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况且是凌乱的几个点,不能贯穿成一条线,很难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全面展开应用。期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同仁和专家们,共同研究探索,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过分强调案例教学,讲授知识少。一味地强调案例教学,案例充分,所讲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但是讲授的内容相应会有所限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讲授。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边互动,一般耗时较多。如果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受限,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建议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精选案例,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案例法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科的特点过分强调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无异于一般举例,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3.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主干课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也应该有所偏差,根据专业特色。案例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成为知识的载体,它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能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有用性”更鲜明地体现出来。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难点,探讨多种方法。

1.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其主干课程,授课时要从真实软件项目中总结、归纳软件开发全过程作为案例,包括: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针对如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选定物流管理系统、水路运证系统等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开发过程作为案例,将会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综合考虑课程约束,制定恰当案例辅助学生多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专业不同,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课时安排有时也存在差异,如课时为72学时、54学时和36学时。对72学时,可以选用一些涉及面广、业务逻辑复杂的信息系统;而对36学时,最好选用一些结构简单、功能少的小系统。

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循序渐进掌握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选定之后,每次课程结束时,提出下一节课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充足的课后时间来分析探讨、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课堂上,直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除非难点问题,直接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决绝办法,并举一反三。

四、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目前多数都在课堂讲授,在机房上机实践。未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可能会将该课程搬到实验室,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项目,不仅使学生学到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学到如何快速、灵活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燕,李桃迎,屈莉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左美云,邝孔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孙志恒,郁红英,王晓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5]邓三鸿,许鑫,王昊,岑咏华。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9).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篇4

回顾与分析我国历来关于档案学教育的观念及其对档案人才培养的影响,是研究当今档案学教育观念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卜年代,在重政治和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档案学教育主要是树立如何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观念,人才培养目标界定在政治觉悟高、保密性强、阶级斗争观念强等方面,课程也大多围绕这些目标开设;在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档案学教育主要强调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不少学校开设了与经济学有关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信息市场管理、经济学理论、涉外经济、企业经济等;在计算机技术刚开始普及的时代,档案学教育观念又倾向于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档案人才,增加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等,有的多达十几门甚至几十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在上述这些观念的指导下,档案学教育显示了不断改革发展的轨迹,相对适应了社会各阶段的档案工作需要。但是,在有些时期内,也存在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有的认为档案学教育应紧跟社会潮流,社会上什么最热门,档案学教育中就应开设什么课程,追赶时髦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发展档案学教育;有的甚至失去“自我”,认为档案学教育可以没有专业内核,没有专业特色,档案学专业似乎是“万金油专业”,档案学人才应该是“百事通人才”;有些还认为只要多学几门计算机技术,档案专业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有些学校在这种观点支配下进行档案学教育改革时只注重一味地增加计算机类课程,而不管其是否交叉重复、脱节、适用等。不过总的来说,档案学教育几十年来是在基本正确的观念指导下进行改革,是处于一种发展状态。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档案学教育界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一种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学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带来了发展机遇,应借此契机大力发展档案学教育?开拓档案学研究领域,在档案学专业下开设电子政务、电子公务方向;另一种则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举步维艰,IT、管理、法律、新闻等专业才是当今时代的热门,而档案学这种“冷门专业”,应该压缩直至取消。档案教育界内部也有一些人对档案学专业教育持有一种极为悲观的态度,认为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应该取消,或者从专业名称到课程设置都将“档案”二字去掉,完全转向行政管理、电子公务、电子政务等专业。这两种观念直接关系到今后档案学教育的存亡,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该认真研究。

二、应树立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必然发展的观念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界应有忧患意识,但不能有悲观情绪。21世纪中国档案学教育要向前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取得共识:

1.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机遇

首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处于数字化信息社会的环境中,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档案部门也必然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迈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都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档案专业人才。这一方面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档案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综合素质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同时,档案部门的在职人员也普遍需要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档案学教育界必须为开展岗位培训、在职教育作出贡献。

第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呈现多样化,光盘档案、磁介质档案等广泛使用,过去传统的纸质档案将向电子、数字、虚拟档案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档案学高等教育针对新型档案管理的高新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与开展教育,如围绕档案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办公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以及设备维护技术等发展档案学教育。

第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会加快。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档案门类将更加繁杂多样,数量也大大增加,档案工作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档案学教育部门传授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各类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深化档案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相对于某些热门的专业来讲,的确面临被削减、压缩的严峻局势及压力,面临着竞争。但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克服惰性的牵动力,紧迫感可以焕发精神、调动潜能,我们要考虑的不仅是防守,不仅仅是维护我们档案学教育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变压力为动力,满怀信心地发展档案学教育。

针对档案教育界外部的压力,我们既要加强档案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又要研究档案学专业内核,使档案学像有些成熟发展的学科一样,始终在具有档案学科内核的基础上变化与发展;既要联系现实社会需要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又要考虑如何适应社会长远需要,培养出在社会变化中具有长久价值的高素质人才。正如哈佛校长鲁登斯坦所说:“社会变化得越快,大学这块变化相对少,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领域就越有价值。”“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主要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④因此,档案学教育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处于发展状态,必须研究档案学专业学生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档案学思想、档案知识、档案工作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而不是仅仅跟随潮流、追赶时髦,社会上时兴什么,档案学教育就跟随增设什么课程,一个时代一阵风,过了这阵风之后,有些课程又不适应,必须马上砍掉,老师疲于应付,学生疲于接受的局面应该改变;必须克服急功近利,专业方向转换过于频繁、只重形式不讲实质性改革的问题;应使档案学教育在社会变化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档案学科内核与底蕴,能在社会变化中具有长远价值,而不是随时被压缩与淘汰。

对于档案学教育界内部来讲,主要是应树立信心,看到我们的优势与特点。虽然从规模数量及报考档案学专业第一志愿的状况来讲,档案学专业与有些热门专业比较有较大差距,但是,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高,就业单位也非常好,从近几年有些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来看,就业率几乎达到100%,这是许多专业所不能比的。再从就业去向来讲,档案学专业学生有许多不仅能进大都市、沿海开放发达城市,而且还有不少人能进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外合资企业、名牌企业,这也是许多专业望尘莫及的,这样的好结果是与该专业教育的特点及优势密切相关的,应重视与发展这些优势?

3.加强档案学教育界与实际档案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密切联系,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注释:

①②③转引自刘道玉,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的构建,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④转引自王诺,镇哈佛,读书,2002(12)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篇5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也是不断更新,新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不断刷新挑战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有效的贴合这种变化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任课教师面临的不小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新形势的改革要求,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变革、未来创新等方向,给初中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夯实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为自身的学习综合素养的养成提供有效给养,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拓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特性、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才能满足新课改的精神要求[1]。

一、学案导学概述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师制定的学案中,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并统统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较好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发展需求,同时也让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习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2]。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学案导学的应用策略

新课改的课程实践应用,十分考验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作为一种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教师要切切实实的做到寓教于乐,才能有效让学生接受其中的重要思想理念。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有效的应用学案导学模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联系实际生活入手

学习兴趣的引发,一般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初中信息技术的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对于学生而言,许多内容还是过于抽象。因此在学案制定过程中,教师充分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与理解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进行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的讲解是,这部分的难点在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与影响。在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我们现在的社会状况入手,让学生们理解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然后将学案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识信息的内涵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学案内容向学生提出,你认为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的特征是什么,这样就让学生在接受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后,能够进行对比应用与消化,促进薛航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的学案导学

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与基础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多样化的学案导学模式,让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中找到自己最适合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将信息技术能力出众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分在一起,让各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较为均衡,同时学生在学习小组之中也能够有效的进行学习上的互帮互助。教师可以适当布置具体的学案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进行教学任务完成中,进行有效讨论,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形成解决问题的集体智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设定,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学习中,快速成长,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逐渐提高整体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习信息技术无用的观念,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破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相关的生活事件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用知识,这样对于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树立具有重要帮助。例如,在其他学科中学习中学生往往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困惑不能再课堂上有效解决,教师在学案制定中,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通过这样建立起网络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让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有力帮手,这就促进学生加强了信息技术知识理论的学习,纠正了学生不正确的学习观念。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这个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也要进行革新与突破,通过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能较好的保住学生提升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越发广泛。与此同时,国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深入改革,进一步加大了各教学活动中的信息量及需求,传统的教学资料档案管理显然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以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一、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应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处理及保存档案信息相结合,通过网络技术,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及利用价值,因此,信息化建设与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结合存在着必然性,是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校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数码、网络技术逐步应用普及,社会经济繁荣发展,高校面临较大挑战,教育大众化及高等教育产业化促使高校进行社会结构的转型,作为高校改革整体战略理念,高校教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这就要求高校不断地提升效率及速度,实现全面转型。因此,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2.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高校管理质量及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

为更好地提升学校管理质量,挖掘并开发高校教学资料档案信息的更大价值,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有效可行的途径,整体实现高起点教学,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同时,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未来发展潜力及前景,应将其作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工作进行,实现高校全面改革并赢得强有力的优势。

3.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档案的开发及利用

通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能够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料,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党政决策及科学发展等工作的依据,也有效服务于社会公众,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不断加强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学及服务水平,造福社会。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1.规范管理,统一标准

制订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统一标准,确保资料及信息的安全及规范性,实现资源共享。为有效实现教学资料统一规范,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标准。在软件开发、信息资源建设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制定规范及技术标准,实现教学资料档案标准化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资源的安全性,加强防范及保密意识,制定安全保密制度,实行严格的网络安全监控,保证信息资源安全并实现社会共享。

2.加强软件的开发与人才的建设

加强高校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注重通用型软件的研发及应用、人才引入及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整体加强高校软环境建设。教育相关部门及高校负责人应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教育特色、用户的多样性及特殊性,本着通用软件稳定可靠、便于维护、安全性强的原则,组织相关人才进行软件开发,并将其逐步运用到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也应认识到人才在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吸引人才,加强专业型人才培养,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因此应注重专业型人才培养,实现全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及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业务,促进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进行。

3.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整体提升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树立档案意识,转变思想,实现档案管理创新。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应提倡思想创新,整体树立档案意识,转变旧观念,将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作的首位,保证合理投入,实现信息化改革顺利进行。加大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师生认识到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学习并掌握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及时更新调整,提升信息观念,培养出综合性教学管理骨干,提升高校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资料档案管理是一项较为长期、较为系统的工程,现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及探索。通过树立档案意识、转变思路,鼓励创新思想,整体加大投入,注重通用型软件的开发应用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手段,逐步推进教学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我国独特的教育特色,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资料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完善高校改革,进而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建湘,李润求,邹白茹,等。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2).

[2]黄志洪。信息化视野下高校教学档案与OA系统的优化整合[J].兰台世界,2010(20).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篇7

(赤峰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大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改革创新的局面。顺应时势的发展,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档案管理,才是高校档案管理正确的发展道路。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档案的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也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的困难,如何统筹高校资源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全面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提出了自己对于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http://

关键词 :档案管理;信息化;大力建设;重大作用

中图分类号:G2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81-02

高校档案管理非常重要,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百利而无一害,如何搞好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档案事业的应用作用明显,树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路子,大力推进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变得迫在眉睫。

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手段落后,意识薄弱

当前很多高校领导认为高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是教学与科研,其它工作得不到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建设。很多高校领导档案管理意识不强,从而忽视了档案的管理工作,用到档案资源时才发现档案管理的巨大价值,导致档案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影响到了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很多高校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将档案进行整理保管,没有真正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内涵,对档案管理缺乏资金投入,导致档案管理的创新工作开展不起来。相当多的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设施落后,库房、办公、阅览于一体,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发展不起来,档案的安全问题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管理保护及档案工作对学校建设及广大师生的服务。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方式仍然十分落后,与现代高校的快速发展局面格格不入。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档案资料后进行整理编排,大量的资料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整理,在查找档案时,管理人员要从大量资料档案中寻找需要的档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需要付出很多精力,而且效率十分低下。档案管理人员长年累月的重复这些繁杂的工作,哪里有心思谈优化工作的问题。

1.2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很多高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将档案馆变成解决人才家属就业的部门,将许多人才的家属安排进了档案馆,不论文化程度,不论身体健康状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工作。高校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老化,极度缺乏既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又懂得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目前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方式越来越落后,到了该淘汰的边缘;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太低,都是一些学历较低的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培训,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较差,由于年龄较大又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很难掌握电脑等现代化技术,就算进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得到的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

1.3 档案利用低效化,档案功能单一化

高校的档案馆保存着数量庞大的档案,各类档案资料也非常之多,但由于没有意识到档案资源的巨大作用,档案资源的利用变得十分低效。部分高校师生缺乏档案意识,许多人认为档案没用,根本不关心学校的档案工作;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方式根本不能适应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对于档案资源的利用非常至少;一些高校档案馆没有其他功能,只限于单纯的档案整理与保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档案资源的需求。要真正发挥出高校档案资源的作用,需要高校领导、观大师生及档案管理人员改变思想方式,从现代化档案的方向去看待档案管理,结合实际找到合适自身的档案管理方式。高校档案工作是为了学校建设及广大师生服务的,如果档案管理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那么档案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

2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重大作用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促进了社会的迅猛发展,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就可能在当今社会中获得迅速的发展。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可解决当今档案管理存在的许多问题,提高人们对档案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档案管理为学校建设与广大师生的服务水平。

2.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跟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开展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变得日益紧迫。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档案事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档案事业有了信息技术的身影,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仍旧牢牢掌控着档案事业。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各大高校没有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投入,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自然无法满足现代需求的信息资源[1].档案的使用非常广泛,属于国家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每一个师生的档案都关乎自身的利益。高校档案管理僵化的体制,束缚了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因此,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变得更加紧迫。

2.2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首先,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工作人员用手工收集,整理,保存档案,有需要查询还得经过复杂的翻查,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后,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就变得非常便捷,管理人员只要将数据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利用,档案保存变得更加长久而安全。传统的档案查询需要翻阅众多的资料,费力又耗时,有些档案还必须经过保存它的管理员才能查询,非常之麻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后,查询利用档案变得十分方便,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实时的查询档案,不经过管理人员之手,利用一些权限就可轻松查询,使得档案信息更快的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可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从繁琐的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技术,钻研更高的档案管理技能。管理人员学习新技术与新技能,更快的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档案真实记录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成之后,对加强教学信息采集、分类、送达、,教学质量内部检测和反馈机制,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3 如何推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统筹高校的资源,努力推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各大高校必须要做的工作。如何推进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3.1 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流程标准化

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规范档案管理方式,使用标准的管理程序,才能促进档案事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制定一整套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严格执行全校统一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第一,要有全校统一的档案目录标准。档案信息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复杂的信息源,要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网上查档的便捷性,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目录标准,不然,利用者就不能快速、准确的查阅档案。第二,建立一整套规范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一个涵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例如档案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的制度,无纸化档案使用制度,重要档案查询的使用权限等。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各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规范各高校的档案管理方式,是个高校使用统一规范标准的管理软件,进而为建立一个涵盖各高校档案资源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奠定基础[3].

3.2 数字化档案信息库的建设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着决定着各高校不可能完全的独立在自己的世界中。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校内,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将各大高校的档案管理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后,每个高校都可开发出有特色能代表自己学校的档案资源,供其他高校师生浏览使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需要建立一个能协调各大高校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机构,统筹各大各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高校档案网络,最终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目标。开发数字化档案,以计算机能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将档案存放在网络上,实现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保存,需要用档案时能够快速的查找[3].高校的档案馆还应开发出更多资源供广大师生使用,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

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在高校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是由档案工作者来维持的,档案工作者在现代档案管理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因此,现代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需要拥有专业技能又懂现代科技的人才。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高校档案事业面临着变革和挑战,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提高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等三个方面的能力。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掌握更先进的信息技术,遵循信息传播的道德规范,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的重要性,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档案信息管理人才,加强档案队伍建设,这样有助于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4].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难,但其作用也是非常之巨大,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紧迫性,积极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各大高校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1〕姚树静。关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0):299-300.

〔2〕程玉敏。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福州大学学报,2012(03):109-110.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篇8

【关键词】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高中学校档案管理是重要管理内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管理要求,将信息技术和学校档案管理进行结合,就能有助于档案管理的水平效率提高。通过从理论上对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就能对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加以保障。

一、现代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特征及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

(一)现代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特征体现分析。现代高中学校的档案管理系统有着鲜明特征呈现,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上,主要是对信息技术应用发挥着积极作用,使得档案信息处理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在信息的储存容量上也比较大,对档案信息的检索也比价方便化。现代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中,有着多种管理软件能加以应用,对档案管理的工作就提供了很大方便。还有就是现代档案管理系统的专业性比较突出,在对工作人员选择过程中,主要是对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的人才进行的选择应用,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方面就大大提高了规范性。

(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将信息技术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进行结合,对促进档案管理的管理效率就比较有利,对学校管理者的决策科学性也有着保障。面对多样化的发展社会,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出科学化的发展策略以及正确决策,就要注重从多方面信息上加以获取,通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目标实现,在信息的高速传输下,能为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信息依据,对促进决策者的正确合理决策就起到了积极作用。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对信息技术加以科学应用,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目标就能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是通过纸质的载体进行管理的,在档案信息的查询以及修改等方面都比较的麻烦。而信息化的技术应用,能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在档案信息的传递效率上就大大提高了,也能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等。在档案的管理方面也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传统封闭式的管理得到了有效优化。

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及现状

(一)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分析。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有着社会性发展需求,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比较广泛。当前的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各个领域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上都比较大,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应用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多媒体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相结合,就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比较大,通过两者的结合就能从整体上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这也是高中学校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传统的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主要是对纸质档案进行的管理,在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上比较大,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相对比较低。高中的档案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大量学生以及教职工的档案数据变动等,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纸质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丢失损坏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稍不谨慎就会造成档案的损坏以及丢失等。高中档案管理工作中,传统管理模式在档案的查找过程上比较烦琐,档案信息的查找效率比较低。由于档案信息是经常发生变动的,这就对档案信息的更新以及查询等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对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都有着很大阻碍。传统高中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在保密性方面不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档案信息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录入信息,这一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率较低,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也比较低,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老化,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上不熟练,有的高中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了信息化,但是信息化的程度还有待加强,在信息档案的安全性保障工作上没有加强。

三、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优化措施

加强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上多样化实施。笔者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究,在以下的措施实施下,对保障学校档案管理水平提高就有着积极意义。

(一)加强档案资料格式统一化。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就要注重归档资料的格式统一性。为能将高中学校档案信息管理的精、准、快等目标得以实现,就要将档案管理工作核心进行转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校档案管理质量得到了提高,对档案信息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得到了保证。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对高中学校的归档资料格式进行了统一化,这对档案信息的管理规范性就得到了有效保证。

(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度。高中学校的领导层,要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上能进一步加强,领导层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用和意义要有充分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的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学校领导者以及教职员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要有充分认识,结合学校的档案管理情况构建完善化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在形式上以及管理理念层面都要进行优化。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投入。要想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就要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上充分保障。高中学校以及当地的政府在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上都要加强重视,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能得以保障,构建完善的网络共享平台,以及构建完善的数据传递系统等。通过软硬件设备的完善建设,对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个性化服务能不断强化。

(四)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要以高素质以及高技能作为人才选拔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的心思要缜密,对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要做好,在职业道德水平上要能符合从业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要熟练化,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整体质量有效提高,只有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

(五)加强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高中学校档案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保障工作方面就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高效以及快捷的特征比较突出,但是也会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保护,避免档案信息的丢失以及损坏等。实际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就要欧豪充分准备,将计算机加密技术加以应用,以及对云技储存技术加以应用,从而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安全性。

(六)注重对高中学校档案信息的收录以及整理工作的优化实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实施中,要注重档案管理的可持续性以及整体性,管理人员在对重要纸质档案保存归档工作实施中,在网络拟定以及审查等工作实施下,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加以保障,对档案信息的录入要体现出完整性。通过这些基础措施的实施,对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就能有效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当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对档案管理水平效率提高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通过从理论上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对实际档案管理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为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参考文献】

[1]鄢虹英。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

[2]韩玲。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商,2015(19).

[3]杨丽丽。试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