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小编阿青为大家收集的11篇初中化学教案免费下载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著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应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灭火和预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学建议
要求学生了解:
①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
②物质在空气里的燃烧的急速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
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④至于缓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则决定于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能否散逸和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高低。
针对第一点的教学,要做好演示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从而由燃烧的条件引出灭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烧的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就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区分几种氧化,可列表对比,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燃烧和缓慢氧化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并利用来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在一个有关火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火在宇宙中永存,没有人时就有火。人类在其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识火、用火、驾驭火,从而创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火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也是毁灭它们的死神。人们,可要小心用火呀。”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带来灾难。如何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同时又防止它引起的灾难呢?这就需要我们知道:火是什么?它是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火是什么?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认识到所谓的“火”就是物质燃烧所发出的光和热。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现在,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愈发密切,如:冶炼金属、飞机飞行、轮船和火车的行驶、火箭发射、火力发电等,都要经过燃料燃烧过程。
设问:谁能对火做一科学的解释?
板书: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
演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讨论:
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2.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怎样使热水下白磷燃烧?
讨论总结:铜片上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而且又与空气中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没达到燃烧的温度。热水下白磷不燃烧是没与氧气接触。使二者燃烧,红磷可加热达到燃烧的温度,而水下白磷燃烧需向水下通入氧气。
小结: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定的温度,另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板书: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讨论:了解燃烧的条件后,想想灭火可采取什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
回答:根据生活经验马上回答:水、沙、湿的被褥、二氧化碳都可以用来灭火。
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设问: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灭火措施是端锅、泼水、盖锅盖、洒沙土哪项为措施?为什么?
回答:端锅危险,油比水轻,用水不能灭火;盖锅盖洒沙土都可以灭火。盖锅盖为措施。
设问: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
回答: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水冲,可用湿布盖灭。
思考:灭火的“灭”是在火上有一横,祖先造字的意图是什么?(一横就是要隔离火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
思考: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纯氧中分别燃烧时现象不同?
2.设问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易燃烧?
讨论小结:一是氧气多少不同,二是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提问: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着火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小而薄的物质与氧气接触面积大,所以燃烧的快而剧烈。
小结:
板书: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讨论: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厂,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锯木厂、纺织厂、面粉厂、油库、烟花爆竹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小结:当空气中混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尘时,遇明火会在有限的空间迅速反应,体积急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板书: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投影:食物腐败、酒与醋的酿造、堆放的秸秆、金属的锈蚀图像。
讨论:易燃物堆放太多、太久由于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很慢的氧化反应,热量不断聚积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回答:热量聚积能使食物变质,易燃物可能会引起自发燃烧。
实验:白磷的自燃
板书: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设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结:区别是发热的程度、反应的速率、是否发光等,但均属氧化反应。
设问:易燃物、易爆物怎样存放?搬运时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事故?
讨论:不能一起存放。因为万一发生事故后灭火方式不同而不易处理。存放时不能堆的太高、太密、要注意通风……(阅读)
安全知识教育: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堂练习:
1.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 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 )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温度超过着火点
(C)白磷的质量太小 (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
(A)需要点燃 (B)很剧烈
(C)放出大量的热(D)属于氧化反应
3.白磷的着火点40℃,少量白磷应保存在( )。
(A)冷水中 (B)氧气中 (C)空气中 (D)煤油中
4.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答案:
1.D;2.D; 3.A; 4.C
板书:
[说明] ①浓盐酸一般为12 l/L,密度为1.19g/L,稀盐酸不能发生该反应。
②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该反应具有以下特征:
粉末状固体+液体 气体
可见宜采用固—液加热制气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实验装置:
①气体发生装置
固一液加热制气装置。首先选择反应容器,由于盐酸必须在反应中保证一定的浓度,所以用量较大,因而宜采用容积较
大的圆底烧瓶而不宜用大试管;其次,对于添加液体的容器,采用分液漏斗(不用长颈漏斗)能有效地防止Cl2逸出,且便
于控制盐酸的用量;对于圆底烧瓶,通常用酒精灯加热而且需放上石棉网,以防止圆底烧瓶受热不均而炸裂,圆底烧瓶中液
体的盛装量,一般以液体占圆底烧瓶球部容积的 ~ 为宜。实验装置如图4-8所示。
③气体净化装置
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主要成分和杂质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装置来除去杂质。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时,***中混有HCl和H2O(g)等杂质,除去***中的HCl可用饱和食盐水洗气(如图4-9Ⅰ所示);除去***中的H2O(g)可用浓硫酸洗气(如图4-9Ⅱ所示)或用干燥的CaCl2.
③气体收集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必须考虑气体和被排对象(如空气、水)的性质和欲收集气体的纯度要求,由于Cl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与空气反应,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4-10Ⅰ);又因为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如图4-10Ⅱ),但此法收集的Cl2中含有水蒸气;还可将Cl2直接收集在橡皮球囊中。
④尾气处理装置
化学实验中,凡是有毒或易燃的尾气,都要进行适当的尾气处理,使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形成安全隐患。对于Cl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而除去(如图4-11所示).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加热制取Cl2,并收集干燥纯净的 Cl2,可采用如图4-12所示的装置。
实验步骤:“连—检—装—制—集”。
①“连”——将所需仪器按图4-12所示的顺序连接。即如图4-12所示,依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仪器,组装成制取气体装置。
②“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F中加水至浸没玻璃导管,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玻璃导管内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玻璃导管内液体回流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说明]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必须在连接装置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通常包括“形成水封→微热并观察→冷却并观察”三个步骤。
③对于气密性不合格的仪器或装置,要查出原因,修复或更换。若橡皮塞不密封,可涂上少量凡士林后再重新检查气密性。
③“装”——装药品或试剂。将装置拆开,分别向B、C、D、F中加入适当的药品或试剂,重新连接后,再向分液漏斗A中加入浓盐酸,然后塞好玻璃塞以防止盐酸挥发。
④“制”——加热制气。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内加入适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加热,使反应平稳地进行。要通过观察装置C、D中的气泡产生的快慢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并通过控制浓盐酸的用量或利用酒精灯来调节反应速率,使反应连续、平稳地发生。
⑤“集”——收集气体,当装置E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表示***已收集满,可更换集气瓶继续收集,收集满***的集气瓶要盖严,瓶口朝上放置。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当装置C、D中无气泡冒出时,将装置F中的玻璃导管取出,装置B、C中的***可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除去,装置D中的***可用空气将其“吹”入NaOH溶液中除去。
[说明] ①当实验室没有MnO2时,可用MnO4和浓HCl制取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4+“HCl(浓)=2Cl+2MnCl2+5Cl2↑+8H2O.
此反应较剧烈,需将浓盐酸缓缓地滴到MnO4固体上,不需加热。
当实验室没有浓盐酸时,可用NaCl和浓H2SO4替代浓盐酸与MnO2制取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2NaCl+3H2SO4 2NaHSO4+MnSO4+2H2O+Cl2↑
②盐酸和MnO2反应时,盐酸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表现还原性的标志是-1价的Cl--变成了。价的Cl2而如何判断酸在某些反应中除表现氧化性或还原性外还是否表现出酸性呢?主要标志是生成物中有无酸根离子。若有酸根离子就说明除表现氧化性或还原性外,还表现出酸性,如:
au+2H2SO4(浓) CuSO4+SO2↑+2H2O 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b.NaClO3+6HCl=NaCl+3H2O+3Cl2↑HCl既表现出还原性,又表现出酸性。
③验满方法:a.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斌纸接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已收集满了。
b.也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已收集满了。
思维拓展
1.怎样根据反应原理设计气体发生装置?试举例说明。
点拨 固体+固体 气体(实验室制取氧气);
块状固体+液体→气体(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
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 气体(实验室制取***),
2.工业上如何制Cl2?
点拨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Cl2:
2NaCl+2H2O 2NaOH+H2↑+Cl2↑
例如: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来制取***,主要操作有: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
③用药匙向蒸馏烧瓶中加入MnO2,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并将导气管放人集气瓶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答案:②①⑤④③
教学目标: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 ,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初中学习方法?
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相同,图示的
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
[板书]水由固→液→气时
分子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问]这样的变化是变化还是变化?
[生]物理变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二节 化学之旅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学会提出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同学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从问题开始
[学生阅读] 体验科学始于问题。
[学生活动] 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 把你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讨论]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①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 金刚石、石墨、C60的有关知识拓展。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天地] 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
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并实验。
4. 收集证据。
5. 结解释与结论。
6. 反思与评价。
[学生活动] 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
[多识一点]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行后而三思”。
[学生自学]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
[学生活动] 分析P16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 较高的蜡烛燃烧时间短;
2. 同一根蜡烛燃烧时间逐次减短。
[学生分析] 上述结果如何解释?
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讨论。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后作业 ]
针对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提出自己的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并借助家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课后记]
教材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在轻松的气氛中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化学,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
【教学难点】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和认识化学。
【教学过程】
引入情境,生成新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3)玻璃棒点燃酒精灯。
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
讨论交流:提到“化学”,你想了解关于化学的哪些知识?
自学研讨,生成能力:
知识点一: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1、列举身边生产生活事例,哪些地方体现着化学?
提示:衣服要经过化学处理;农作物丰收要靠农药化肥合理使用;建筑材料用化工产品;出行交通工具与化学密不可分。体现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2、你还能列举出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物品或提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吗?
比如:各种各样的玩具,甚至玩具中使用的电池都与化学有关。电池能放电的原因,也与化学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蜡烛燃烧,铁器生锈等。
知识点二:领略化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在古代,化学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发现和利用了火,并创造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产品。如简单的工具、造纸术、火药。
2、到了近代,化学发展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化学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体现在哪些领域?假设没有化学,你想象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人类发现和制造物质种类繁多,制造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假如没有化学,我们将生活在物质匮乏的社会,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
知识点三:认识什么是化学
你能总结出什么是化学吗?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3、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4、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否相同?
拓展与补充: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并不是只生产绿色物质的化学,而是指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型的产品。
巧辩物质与物体:
物质: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具有特征。
物体: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和用途。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物理学主要研究物体及其运动。
实例:水是一种物质,而由水冷却成冰块则是物体。
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
A.物质 B.物体 C.运动 D.实验
2、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学科研究范畴的是(C)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3、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D)
A.计算机游戏动画的开发 B.嫦娥一号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
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 D.新型药物用有机分子研制
4、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5、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B )
①发明指南针 ②造纸技术 ③烧制陶瓷 ④火药的发明 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6、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C )
A.会制造劳动工具 B.发现和利用了火
C.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7、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D )
A.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 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
C.农民焚烧作物秸秆 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化学加工再利用
【课后作业】课后“练习与应用”习题。
拓展作业:请上网冲浪或去图书馆查阅或者通过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更多的内容。那么化学究竟是对人类社会利多还是弊多,请就此开展一次辩论:
正方:化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反方:化学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板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衣、食、住、行
2、化学发展史
3、什么是化学?
4、绿色化学。(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绪言课对于学生建立对化学学科的认识角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学习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在新课引入上,表演小魔术:“白纸”变画,事先用酚酞画好画,晾干,学生看到“白纸”,现场喷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的画和字“化学?”学生很震撼,这时课堂气氛达到第一个高潮。再介绍衣、食、住、行中的化学。从高科技到身边,先从中国的骄傲:“上天”――“天宫二号”与“神州11号”宇宙飞船对接;“入海”――“蛟龙号”潜水器下水;隐形飞机J-21;超级计算机;“鸟巢”“水立方”(聚焦化学家的贡献在于新材料、新能源等)……引出化学的贡献:新材料、新能源、化学与生命……感知化学的魅力,深深感到化学的重要性。然后了解化学发展历程,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内涵。最后,了解化学对物质的研究、化学合成产品的应用与开发,进一步认识化学、了解化学,让学生感知化学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初中化学教案参考
第六单元 金刚石、石墨 C6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 ⑵ 石墨: 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 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 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还原性(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 课堂练习:
(四)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 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1.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式进行计算分析,让进一步理解有关式的相关计算。
2.通过不纯物中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理清复杂计算的思路。
3.通过计算的体验,总结一些规律和计算技巧。
一、有关化合物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基础回顾】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化学式,从量的角度可以进行哪些简单计算
【小结】1.相对分子质量 2.物质中某种元素化合价 3.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 4. 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 5. 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巩固练习】
1.有关尿素[CO(NH2)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46
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氢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2:4
C.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
D.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算式为: ×l00%
2.今年1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1 B.+2 C.+3 D.+4
3.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请你根据上面几个方面对Al2O3进行快速的计算。(已知:相对原子质量 Al-27,O-16)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①相对分子质量 、②物质中某种元素化合价 、.③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 、④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 、⑤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等数据,能否求算化学式呢?
二、求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例1.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开始了全球传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则丙烷的化学式是 。
例2.当前高效能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产生能量的高达33%.已知砷化镓中,As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Ga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砷化镓的化学式是为 。
例3.某铁的氧化物常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FeO B. Fe2O3 C.Fe3O4 D. Fe(OH)3
例3.某铁的氧化物常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FeO B 初中数学。 Fe2O3 C.Fe3O4 D. Fe(OH)3?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试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同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中考分析:
从今年各地中考考卷来看,都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作为重要内容来考察,中考次部分内容共14分,占总分的20%。考查的方法是将具体的实验与活动探究相结合,使学生从重获取化学知识。试题灵活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熏陶。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一、明确化学用语对学习的重要性
事实上,要让学生明白“化学用语”的重要性,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近几年中考中“化学用语”这一知识块所占的分值比例呈现给学生。例如,厦门市中考化学试题中单单化学用语这一块占30%(其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占24%)、占36%(其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占25%)、占40%(其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占28%)。这还不包括基于化学用语基础之上的化学计算。因此,掌握好化学用语,对学习初中化学至关重要。
二、掌握化学用语的几点教学方法
1.分散掌握与集中掌握相结合
在教师讲授中习惯性地使用化学符号,将化学符号夹在中文语言中讲述。例如,在第六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就可直接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讲成“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在课堂板书中习惯性地使用化学符号,将化学符号夹在中文文字中书写。例如,板书“一、氧气的化学性质”可写成“一、氧气(O2)的化学性质”。
(3)在学生课堂回答中也将物质的化学式夹在语言中讲述,甚至要求学生遇到物质名称时,尽可能用化学式替代。
(4)如果说前面三点属于分散掌握“化学用语”的话,那么还需集中学习予以系统掌握,以期让学生明白所有“化学符号”的来龙去脉,最终能科学理解并掌握“化学用语”。
2.反复训练与小测过关相结合
俗话说“熟能生巧”“重复和复习是记忆之母”。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学习,学生对学过的化学用语会逐渐淡忘,需要教师利用不同的方式及时经常性的复习,强化记忆。例如每节课开始前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放声朗读一组化学式,或采用多种方式熟读、小测,长期重复再现,强化记忆。
3.常规过关与竞赛过关相结合
常规过关是指利用课上几分钟时间结合教学进度进行针对性的小测,并及时反馈,以促落实抓过关。而竞赛过关是指在相对系统地学完初中化学用语后,开展竞赛式的化学用语专项测验。例如化学用语笔试竞赛、化学用语抢答赛等。并根据成绩情况设置一些奖励措施,以激励学生积极完成化学用语的学习任务。两种方式协同配合既活跃学习氛围,也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谐音记忆与顺口溜记忆相结合
(1)谐音记忆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快捷方法。如记忆常见元素符号可用谐音加英文字母来记忆:“亲爱李铍硼(HHeLiBeB),谈谈两无赖(comOFNe),让美女归您(NaMgAlSiP),留莉娅嫁丐(SClArKCa)”。
(2)选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记忆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用五字顺口溜加英文字母来记忆:“钾钙钠镁铝(KCaNaMgAl),锌铁锡铅氢(ZnFeSnPbH),铜汞银铂金(CuHgAgPtAu)”。对于化学方程式也可编成以下顺口溜:“左反右生等相连,配平系数最关键,条件符号莫遗忘,切记箭号标在右”。
(3)通过类比,帮助学生记忆。例如H2、C,与一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是其还原性的体现,都生成单质金属和H2O或CO2,Mg、Fe与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是金属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生成H2和一种盐。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在交换时,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
(4)利用记忆材料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记忆。如记忆元素符号时,将第一个字母相同或第二个字母相同的归纳到一起,进行对比记忆。如Al、Ar、Au、Ag、Mg、Hg;C、Cl、Ca、Co等;记忆化学式时,将铁的几种化合物FeO、Fe3O4和Fe2O3,FeCl2和FeCl3、FeSO4和Fe2(SO4)3等与铁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名称加以对比等。
三、严格遵守化学用语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常见物质化学式的识记。
第二步,常见元素符号的识记。
第三步,简单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识别。
第四步,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识记。
第五步,离子符号的书写规范。
第六步,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与技巧。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碘例外:碘单质I2)、稀有气体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2)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数字2,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该原子。常见有5种: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氟气(F2)、***(Cl2)。
(3)特殊单质:多原子构成的,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该原子。例如:臭氧(O3)、碳60(C60)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根据物质名称的文字顺序,逆向书写(读写顺序相反);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惯用名称的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例如:水(H2O)、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氯酸钾(KClO3)、盐酸(HCl)、氨气(NH3)、四烷(CH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乙醇(酒精)(C2H5OH)等。
3.化合物的命名
(1)习惯从右向左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为“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②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命名,通常为“氢氧化某”;
③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命名,通常为“某酸某”;
④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通常为“某酸”。
(2)惯用名称的化合物需加强记忆
第七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步骤。
第八步,综合性习题的强化训练。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02-12 15:07初中化学教案要去专门的学习网站注册才能看得到的吧,或者找初中的化学老师。怎么通过教案来学习初中化学?可以用VCM仿真实验,用VCM仿真实验做实验,潜意识的就会记住各种知识,并且会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化学是一门重归纳总结、找联系的学科。因为化学知识点很多、需要记的东西也很多,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首先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化学和其他学科相比,也不是一门那么枯燥乏味的学科。100多种元素,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形成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化合物,然后这些化合物进一步反应,又变成另外的可能更加奇特物质,想想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如果你进入有机化学的世界,你的面前又会豁然开朗,热闹起来:仅仅碳氢两种元素排列起来,就变化多端,更不用加上各种官能团了,想想碳氢氧硫这些原子在你的十指之间来回变换,被你运用自如,也很有趣(顺便提一点,本人就是搞有机化学的)。谁说和形色各异的化学药品以及形态万千的瓶瓶罐罐打交道不是一种乐趣呢?其次,你得明白化学是一门很有用的专业。化学无论在生物、制药、医疗、卫生小到刷牙吃饭大到神七上天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学习化学的人就业之路十分宽广:可以去搞质检看看奶粉中也没有三聚氰胺,可以去学校教书育人,把诺贝尔化学奖的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可以去制药厂开发感冒药,可以留在研究性单位潜心搞研究,如果有资金有技术可以自己办个化工厂一夜暴富,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那就出国吧--你可以查一下,每年搞化学的人占的比例真是不小。搞化学的很容易考研,读博,如果有志于研究生或者博士的也可以考虑一下化学。当然,说了以上两点,并不是意味着朋友你这一辈子必须吊死在化学这棵树上,否则前途就一片黑暗,我只是想告诉你,学习化学很有用,很有必要。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1∶4 C.1∶5 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的`健康,影响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1.B 2.A 3.B 4.B 5.C 6.C7.人体作物8.保护环境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B.21%C.0.94%D.0.03%
(1)二氧化碳(2)氧气()(3)氮气()(4)稀有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第四节燃烧与缓慢氧化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灭火原理,了解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2.认识有害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
3.加强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电化结合;2.讲、议结合,
三。教学过程:
[引言]:火,是大家熟悉的,火既能造福于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设置情景]:烧水时随意把燃着的火柴梗丢弃,造成失火,同学们惊叫,立即用简易灭火器扑灭。
[叙述]:幸亏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会酿成大火,为了安全用火,今天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
[引出课题]:燃烧与灭火
[复习]: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燃烧及燃烧的条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观察实验,思考回答。
[投影]:1.为什么是放在金属板上的白磷先燃烧?
2.怎样才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演示实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