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推荐13篇)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精选13篇)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1

十月三日,中秋节前一天,爸爸特地从义乌赶回家,姐姐、姐夫也从杭州回到了家,他们都从那么远的地方赶回家,就是为了一家的大团圆。

十月四日,中秋节的早晨,我和妈妈早早地起床,妈妈要给大家准备早餐,我给妈妈当帮手。首先我们拿出几个鸡蛋,我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把蛋放进锅里,放入水,开始煮蛋。妈妈把准备好的面包片放进面包烤箱,很快五片面包也烤好了,我把他们都分别放在盘里。妈妈把煮好的鸡蛋也拿了出来,拿出五个杯子给每个杯子都倒满了牛奶。哇,一顿丰盛的早晨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楼上喊爸爸、姐姐和姐夫,“快来吃早餐吧!”姐姐开心地从床上“砰”摔到了地上,我和姐姐都笑了······

晚上,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上,一起吃月饼看月亮,我想“我有个非常幸福的家”!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2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3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都很重视,关于它的习俗,也很有趣呢!

在70年代的农村,大人小孩都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但是每逢中秋节,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蔚蓝的天空上,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无论多么穷苦,家里都要买上四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放在桌子上,做成一个供盘,条件好一点的,还可以用上好的白面,里面放点儿糖,蒸成圆形的,就成了梦寐以求的“月饼”,也做成供盘,乞求苍天保佑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现在生活富裕了,中秋节的食物琳琅满目,家里有各种各样可口的水果,还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月饼。这天一家人一起去赏月啦,一块儿在家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啦,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啦,快乐无比,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给亲人、朋友送箱月饼,代表团团圆圆;给家人送一些包装精美的苹果,代表平平安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反映了:不能回家团圆的人,到了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除了春节,这是人们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

八月十五正值农忙季节,人们欢欢喜喜吃月饼,高高兴兴收粮食,其乐融融。中秋节,代表丰收,代表喜庆,代表团圆,农民们收获辛辛苦苦种来的五谷,脸上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小孩子们可以约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则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赏月,或是在家里聊聊天儿,这是多么美好的节日呀!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4

家乡的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它充满着幻想。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语乐融融。去年的中秋节我是在奶奶家过的。当夜幕徐徐地拉开时,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各种各样的食物,有月饼,西瓜,红枣,葡萄等祭品!奶奶在前面放了一个大香炉,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祭月之后,由奶奶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拜完月神,我们到院子中赏月,哪知天空上的月亮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乌云后面,似乎知道我们在看她,磨磨蹭蹭不肯出来。我有些灰心丧气,心想:唉,今年恐怕看不到那玉盘似的月亮了,真遗憾!

这时,奶奶端出一大盘月饼,一股清香味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我忍不住抓了一块品尝起来,暂时忘了先前的不愉快。接着,我和弟弟抬着头,仰着脖子眼巴巴地望着天空,希望“奇迹”会出现。功夫不负有心人,月亮仙子姗姗来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的心也跟着忽忧忽喜。晧月当空,映着皎洁的月亮,我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夜色已经很深了,美丽的月亮依然在空中发出柔和的光,我永远忘不了这中秋节之夜。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5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6

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饮桂花酒

在古代,中秋之夜还有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7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8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9

中秋赏桂花的好去处

1、北京颐和园

东堤沿线是颐和园桂花节一条主要的游览线之一,因为在这里,游人不仅能够欣赏到桂花的风姿,闻到桂花那沁人心脾的幽香,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展板了解桂花的品种、习性、用途、历史、产地、趣闻、诗词等桂花文化。

2、杭州满觉陇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满觉陇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满觉陇,亦称满陇、满家弄,位于杭州西湖以南,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每年秋天,桂花盛开,香满空山,落英如雨,故有“满陇桂雨”之美誉。1985年,“满陇桂雨”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

3、苏州桂花公园

苏州桂花公园建成于1998年10月,是一个休闲公益性公园,占地16.5公顷,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南隅,毗邻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桂花公园内花灌木以常绿植物为主,品种达260余种,其中不乏名贵稀有树种。尤以桂花树种为特色,园中桂花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多,居国内首位。因此,这里也成了中秋赏桂花的好去处。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10

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除了吃月饼,还要赏明月。这已经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现在,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赏明月的情景。

那天晚上,空中没有一丝风,天上没有一缕云。天上的星星如璀灿的宝石似晶莹的珍珠一闪一闪的,把深蓝色的天幕点缀得更加神奇,更加迷人。

八点多,月亮缓缓地爬上了远处的楼顶,皎洁的月光顿时洒满了我家的小院。黑漆漆的小院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人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晚的月亮真的格外明,小院里的树木在地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笔下,月亮像白玉盘,又像瑶台镜,但是在我的眼里,此时的月亮胜过白玉盘,赛过瑶台镜。

望月生情,我情不自禁,于是套用《暮江吟》中的诗句吟诵道:“可怜八月十六夜,星似珍珠月似灯。”

妈妈说:“把月亮比作灯,一点也不美。”

爸爸说:“那你说比作什么才最美?”

妈妈想不出,爸爸想不出,我也想不出。

月亮越升越高,虽然看起来没有刚才那么大,但是比刚才更亮了。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上,地上好像下了一层霜;照在脸上,脸上好像抹了一层粉。

“举头望明月”,我没有“低头思故乡”,而是想起了月亮上面的嫦娥姑娘,想到了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此时此刻,我们一家正在和她们一起“天涯共此时”呢。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11

唐代李端《拜月》诗云:“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解带。”同为唐代的施肩吾又在《*词》中写道:“*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这个小女孩肯定是见大人拜月见多了,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就模仿大人的样子,玩起了拜月的游戏,由此可见唐代拜月风气之盛。应该注意到的是,这里的拜月是拜新月,祝愿的内容恐怕也多属儿女私情之类。   

大概从北宋确立中秋节开始,拜月之俗就由拜新月转为中秋拜月了。宋代金盈在《醉翁谈录》中对宋人中秋拜月的风俗作了详尽的描述:“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愿: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目如皓月。”古代常将科举及第称为蟾宫折桂,因而拜月时男孩有“早步蟾宫,高攀仙桂”之愿;嫦娥则是传说中美貌绝伦的月中女神,所以女孩拜月时愿自己貌似嫦娥。到了明代,拜月之风更加盛行,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由此可见当时人们拜月的情景。

中秋拜月的习俗,历代相传,当然变化也是有的。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月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朝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作者在这里对清代京城中秋节的盛况作了生动描写,从中可以看到,拜月之风在清代还很盛行,只是此时拜月仅限于女人参与。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12

有野史相传,在中国古代齐国有一个叫无盐的女子,长相丑陋,但是她小的时候一直虔诚的拜祭月亮里面的神。等到长大后,具备了十分超人的品德,被当地的官员举荐进入皇宫,可惜一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

有一年八月十五赏月,皇帝在月光的照射下见到了无盐,突然觉得她美丽出众,十分诱人,居然立她做了皇后,中秋拜月由此开始。

坚持长年拜月的无盐成功逆袭,不管她初衷是不是冲着高富帅来的,通过这个故事,无疑给拜月增添许多女性的功利色彩。

古代人除开吃月饼,赏月之外,还可以做做其它有趣的项目。

在老农村,中秋节这天还可以喝桂花酒,进行拜月活动,在其它地区,还有这些风俗,比如点塔灯、放天灯、烧斗香、树中秋、走月亮、舞火龙等很有特色的民风民俗。

202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篇13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多姿多彩的季节,是个秋高气爽的季节,秋天迎来了中秋节,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妙的节日吧!

中秋节最主要的当然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中秋节,吃月饼象征着家人团聚圆圆满满。早在唐朝的时候,我们中国就有吃月饼的习惯了,只是月饼的形状不一样。后来经过改进月饼的形状之后,月饼就变成现在的这种形状,口感也好了。

接下来就是赏月了,大家应该听过《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树》的故事吧。讲的是嫦娥吃下灵药,然后飞上了月亮的故事。

后来天庭里的吴刚犯了错误,被降凡到月亮上,天庭让他把一棵桂花树砍倒,就让他回天庭去。不料这棵树是被天庭的人施过魔法的,是一棵砍不倒的树。可怜的吴刚就只能乖乖地在月球砍树。

每当中秋节的时候,我看着月亮的时候,还会想起有关月亮的一些诗句或者一些古诗,比如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非常期待中秋节,因为晚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亮。还有吃月饼。与小伙伴拎着花灯到处玩。

中秋节真是个美妙的节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