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评课稿【15篇】

数的认识评课稿(通用15篇)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

本周数学教研活动,我有幸听了曾老师《大数的认识》大数的写法一课。听了曾老师的课令我感触颇多同时得到了许多启发,这些感触和启发正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一、注重知识的迁移,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

曾老师在教授亿以内数写法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万以内数的写法。抓住了万以内数和亿以内数写法的相通点,让学生在回忆和巩固万以内数写法的过程中初步领会了亿以内数的写法,为下面如何正确写亿以内数做了很好的引导和铺垫。

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应当关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起自然联系。寻找到“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掌握新知识。

二、重视方法的培养,寻求数学学习的规律。

曾老师在本课中很重视大数写法的方法教学。反复提醒学生亿以内数写法中应该找到关键字“万”,并做好标记。引导学生认识到“万”字之前是万级上的数,“万”字之后就是个级上的'数,借助数位顺序表由高级写起,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的写。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同时提高了正确率。

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并在总结方法的过程中探究对于数学某一知识点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中存在的的窍门和数学的魅力。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2

一、 亮点

1.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宋老师仅仅围绕1000以内数的顺序,首先按照一个一个地数,突出10个一是十;然后按照十个十个地数,突出10个十是一百;最后按照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数,特别是拐弯数数的时候,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能够做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

2.注重课堂教学的调控。在教学中,老师及时对课堂突发的状况进行调控。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能够随时关注学生听讲的状态,通过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回归听讲。

二、建议

1.100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不仅要通过动态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一个地数就是从个位一个一个地拨珠数数,一十一十地数就是从十位拨珠,一百一百地数就是从百位拨珠,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还要注意结合计数器,让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计数规则“满十进一”。

2.课堂的导入还有待探讨。学生只是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感知,还是远远不够的。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需要借助直观的情境,直观地材料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直接让学生猜二年级的学生人数,再通过二年级的人数推理全校小学部的人数,以至于初中人数和高中的人数,这样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大数的感知。因此,对于课堂的引入还有待思考和探讨。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3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中的一节新授课。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含有0的大数的读法,难点是万级上的0的读法。

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并始终围绕着含有0的大数的读法来讲授与练习。重点与难点也安排得当,强调了万级上的0的读法。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首先是进行了对上一课时学习的复习,主要以填空练习为主,题目包含了上一课的所有关键内容,并且在每一部分练习后老师都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小结。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对于旧知能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之后对于新授部分的引入是以万以内的数中0的读法作为铺垫,四道万以内数的读数分别包含了末尾的0、中间的0、连续的0等各种0的位置的读法,在学生读出这四个数后老师让学生来总结这些0的读法,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由个级的0的读法上升到万级上0的读法,这样的安排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更能掌握好新的知识。

在教态上本课的授课老师刘老师也做得很好,教态非常自然、老道,虽然是年轻教师,却有着与老教师一样的成熟气质。在言语技能上,刘老师的口齿清晰,声音宏亮,简练的语速也使整堂课的节奏紧凑,没有拖拉。在提问方式上,刘老师的问题明确,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而问题的难度有难有易,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回答的机会。本节课的课件设计较为合理,PPT背景简洁,使内容清晰可见。在链接上的安排也比较巧妙。

应当说,本节课整体上质量较高,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善。如在板书设计上过于简单,只有一个课题,可以适当加上一些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重点更为突出。另外在练习设计上,题目的类型较单一,可以设计得更巧妙些,如设计一个情景或故事将一些大数串联起来让学生来读,而练习的难易坡度也不够,应适当加以调整。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4

观课主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与分析

主要亮点

1、常态的课堂、自然的课堂。

2、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践经验认识百分数。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自学理解百分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起点把握较好。

3、体现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对课堂的生成处理得当。课堂中认识的百分数、深入研究分数与百分数区别时的实例均来源于学生反馈的资源,充分利用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

4、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去议、去交流。课堂先后开展了4次小组交流或讨论,形式都比较灵活、自然,其中有3次班级反馈交流比较充分,在反馈中教师有适时追问和点拨。

5、重视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课堂通过学生收集反馈的大量的具体的实例,说其表示的具体含义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6、巩固练习和全课总结有新意、有深意。

7、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教师适时点拨,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得比较深入。

存在的不足

1、教材在对百分数的定义进行描述时,呈现的三个实例百分号前面的数包括整数、小数,小于100的、大于100的,使学生认识各种情形的百分数,但课堂学生反馈和呈现的均是小于100的整数,其他情形没有涉及到。

2、小组讨论还可以优化。一是第一次讨论时重点拉近观察了2个小组,一组4人中只有1-2人进行了发言,且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倾听;二是第2次小组讨论的问题“我们留下来干什么,为什么还要留下来”让很多学生迷糊,显得多余。

3、反馈了收集的百分数并说了它们的意义后,教师仅仅通过问学生“会读吗、会写吗、会说出百分数具体的意义吗”,学生说“会”,剩余的近30分钟时间都在研究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学生是否真的都学会了呢?一个设问能否真实全面反馈?差生是否真的掌握了?

策略建议

1、学生反馈中没有涉及到的百分数的情形,教师适时补充、完善,以认识各种情形的百分数。

2、小组讨论时注意分工,且注意培养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倾听、补充、质疑的良好习惯。第二次小组讨论可以去掉。

3、问答之后,教师适时出示一组针对性的反馈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练习结果,实现边学边练,真实全面地反馈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点拨和强调。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了解千以内数的顺序,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我认为俞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重视数感的培养。

数的认识有丰富的内涵,是进一步学习计算、其他知识、发展数感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应重视数概念的培养。俞老师这节课花了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俞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一叠白纸,一叠练习本、一叠字典的本数,通过讨论“都是1000,但是厚度却不同”,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在练习环节又出示10张100元可以买什么?这样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很有帮助。

二、重视估算

俞老师在整节课通过估一估小正方体的个数,100张白纸的厚度,从尔想象1000张白纸、1000本练习本的厚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课的设计富有新意

通过两节课的比较,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名师的设计风采,这节课无论在教材的处理、练习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握都与上节课作了调整,通过翻字典游戏,过超市通道等,把有关的知识都渗透在练习环节,使整节课饱满而扎实,比如过通过的环节可以包含大量的数数知识,既可以几个几个数还可以顺数、倒数、相邻数这一知识点也在这个练习中自然渗透,关于练习昨天杨老师在指导中提到关于“衣服的价格”渗透大量的数的知识,这个知识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看到这一环节的安排。

四、值得探讨

1、本节课的难点是会读拐弯处的数,俞老师选择和学生一起从985数到1000这样的环节,共同度过难点,学生的独立思维没有呈现出来,一部分学生遇到989时可能就说不上990来,应该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2、如何作到过度语的自然,这也是我自己非常欠缺的,今天,俞老师在课堂上也充分暴露了这一点,比如课题的引出,没有很好的衔接,是否可以这样设计:当计数器上拨一颗珠子时,让学生说出白位上的珠子表示什么,马上引导:一颗珠子在千位上又表示什么?从而自然引出课题。

3、正如杨老师昨天说的“课堂上老师和削弱上的操作要有目的性”那么翻字典游戏这样的操作在课堂上又有什么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在字典找出“315、508、613”这样的3个数,这样的操作目的肯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俞老师在课堂上却没有体现这样的设计目的。又如在引出课题时,让学生估计1000本练习本、1000本字典的厚度,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000本练习本里面有几个100本,1000本字典里有几个10本”,这样可以巩固十进制记数法。

4、我觉得俞老师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数305后面的数,305不应该数,而学生都数了,应该从306开始,俞老师没有指出来。记数器在演示时,其余数位上不应该有珠子,这样对学生的知识有误导。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6

《1000以内数的认识》建立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是对数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生,也为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

胡老师的课,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课堂中,吸引我眼球的主要有这样几点:

1.素材的选取,新颖别致

课始,胡老师率先出示了一篇千字文,让学生估数。使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探索估计的方法,五个五个地,十个十个地,一百个一百地,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和估计意识,又为计数单位百的教学做了铺垫。另外,千字文这一素材一直贯穿在新授中,如让孩子在文中找到第352个字,使学生先找到3个百,再找到5个十和2个一。还有感受第470个字和470个字的区别,也就是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可以说,千字文的用途被无限放大了。

2. “由表及里”----重视培养数感

由千字文引出的对大数——1000的认识后,胡老师又通过数小正方体,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一千。既认识了计数单位,又直观感受到了每个单位的大小。然后通过找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找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让他们在具体的表象中感受数的大小和组成,由此建立数感。

3.“画龙点睛”--课件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充分利用

本节课胡老师利用数字数、数方块的活动,通过课件的精彩演示,形象地呈现了计数单位,十、百,达到了数形结合的效果。同时计数器拨数满十进一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特别在突破难点--拐弯处数数时,如在999往后数1个数,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满十进一的过程。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刻。整堂课课件的直观、立体,使得整节课有了点睛之效。这几个环节中,陈老师都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数形结合,把握数的意义本质基础让理解突破数数这一重难点。

在我印象中,数的认识类型的课比较纷繁复杂,它包含了数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如何有条理有脉络地安排各个学习环节,是比较难的。而师傅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学习。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7

王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前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并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留下表象,这样的概念课枯燥、抽象,比较难教。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王老师的笑容和鼓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学得认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得较好,是值得我学习的。

课一开始王老师就用星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先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一数来验证,知道老师手中有10颗星,接下来让学生根据10颗星来估计老师盒子里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来验证并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要认识更大的数。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思考怎样摆让人一眼看出来,从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中“几十九添1”是学生数数的难点,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体会了“十进制”。接着集中解决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王老师教学一百时首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90,再从90数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很快就说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接下来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把10捆小棒扎成1扎,表示一百,让学生体会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从而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这里教师如果节奏放慢一点,可以反复进行10捆小棒扎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强“十”与“百”关系的教学就更好了。

最后王老师让学生数生活中的物体,体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王老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遵循直观到抽象的原则,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本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其他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8

今天慕名来到劳动小学,看到精致的校园、秀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走进课堂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丰富、行为习惯良好,令人折服。交流过程中听到教师评课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教研团队水平高,令人赞叹。都让人感受到学校的管理到位,教师的培养到位。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整节课上得相当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使的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发言,整体效果很好。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

一.三项注重:

1. 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基本素养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本节课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量更大了,难度增强了,吴老师为发展学生数感提供了各种素材。首先观看万人阅兵仪式,通过估一估初步感受大数的存在,用100这个数来描述已经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学习更大的数。其次再通过数红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对1000的感知,完成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了1000的数感。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吴老师在课堂中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学新的计数单位“千”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三个计数单位“个”“十”“百”,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从而引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通过这种旧知识的迁移,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还让学生掌握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因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吴老师在本节课一直让学生的手和脑一起动起来,从利用计数器拨珠数数,到利用数红豆认识计数单位,最后利用千字文数形结合找出指定字,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操作,真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评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教师的突出表现,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所发展。然而学生有序完整的语言表达和大胆精彩的回答问题,无疑会给精彩的课堂增添无限色彩,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发展学生语言数学老师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数学课堂上要抓住一切培养机会。本节课中吴老师采用先示范,再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第一次数十颗豆子的时候就问学生: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回答: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紧接着教师就追问:一共数了多少个一?学生答:十个一。教师及时示范说“一个一个的数,十个一就是十。”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的范本,到了第二次数百颗豆子,老师一问你是怎么数的,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了数的方法。最后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次数一千颗豆子的时候,学生很轻松的就说出“一百一百的数,十个百是一千。”这看似无心的问答,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还采用了借助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练习环节,孩子们一边动手利用计数器拨珠,一边动脑思考数数的过程,还要动口用语言描述拨珠的过程,有个学生说的非常好“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逐步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就是要让评价不仅是一种对与错的判断,更要具有开启智慧、拓展思维、引领方法、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善用语言指导评价。整堂课中教师的评价内容很丰富,不仅关注学生全面的学习行为,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你真有方法”“你真会观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你思路非常清晰”是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你能说的更清楚一点吗?”是对表达方式的指导;“你们操作的很认真”“说停就停真不错”是对学习习惯的指导。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若渴的心。总之,循序善诱的语言评价中随处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一点改进

吴老师是一位年轻好学的老师,所以我诚恳的的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能更加精细一点。

主要在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1、在学生操作的指导上应该更精细一点。比如让学生在展示平台上合作完成数100颗红豆时,吴教师是在学生中巡视。建议教师可以台上台下兼顾,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出方法指导,千万不要置身事外,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不会出现多了一颗豆子的意外。

2、在学生活动设计上应该更精细一点。在第二次数豆子时,建议不仅让学生在展示平台上数,同时也可以让所有学生一起来数,因为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百颗红豆,教师可以打破格局,不受教室座位的影响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见证“十个十”是大家共同数出来的。

3、在数学语言的使用上应该更精细一点。例如在学习“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时,建议教师应该给学生清晰的分辨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从而初步建立数位顺序表的模型。

4、在练习的处理上应该更精细一点。练习环节教师安排了三个拨珠练习,“从9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20;从22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310;从80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吴老师一次性的出示在大屏幕上,所以有些学生在第二道数数题时,出现了“280 290 300 301 302”这样的错误,如果教师能一道一道的出示并强调数数的要求,我相信不会引起孩子们的混淆。

总之,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一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孩子学得轻松,在愉悦中自主的探究知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9

听了施老师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感觉这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本节课重视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从整体上有比较深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教学引入巧妙、精彩。课一开始,施设计了让学生报数,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上课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参与积极的站起来报数,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报数中中,知道有26位学生,施老师问:26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大还是小?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比20大的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施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小羊数小羊的活动使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施老师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玉米粒,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注意渗透了估计、猜测,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吴老师让学生猜一猜一把小棒有多少根、在后面也出现了小羊有几只,通过这些练习从而培养学生了估计意识。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本节课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自始自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进行数的组成教学,并进一步通过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来巩固数的组成,引导学生数数的多样化,比如,从21往后1个1个的数,40以后2个2个的数,25以后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等等,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突破数数的难度。整体教学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教学估计数的培养巧妙的穿插,使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既重点突出又丰富多彩。

建议:

1.教师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如教师在出示两群羊的图片后,直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来,教师不用过多提示。

2.学生在5个5个数数时和数出69、89、39这些数后面的数时,有些同学不能顺利的数出来,教师应在在此做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数出拐角处的数。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0

“认识整万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之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 “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根据数位分级读写整万数。听了高莺老师执教的《认识整万数》一课,我觉得高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承前启后。

新课伊始,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借助计数器,通过学生拨珠猜老师买的物品的价格这一形势,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我们一起回顾:高老师问:我买了一件东西,在计数器上可以用7个算珠表示,而且都在同一个数位上,是多少呢?激活已有的认数经验:算珠摆在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也就不同,表示的数也不同。为把学生认数的范畴由个级扩展到万级,搭建了一个很自然地迁移和类推的平台,这个导入的设计,既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又符合学生学习的学习规律。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认知。

认识整万数是建立在万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所积累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整万数的认识创造了条件。高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从在千位上拨7颗珠表示7000想起,10个一千是一万,在师生共同得出“10个一万是十万”后,让学生自己推测还有哪些计数单位,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的。并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4个新的数位”,使学生认识到万级计数单位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都有“万”字,和个级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万级计数单位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理解万级上的数就表示有多少个万,这样便于理解这样数为顺序表,对数位顺序表理解的更加透彻。在这个过程中,高老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者,教师仅是引领者。

在写数的过程中,高老师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在写410000时,高老师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再写一写。到只有计数器,先读数再写数,到最后只根据读作写数,在这个过程中,高老师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入繁,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比如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高老师分了两步走:一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百万,10个百万是千万。二是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师生共同拨珠,从195万到206万,一万一万的数。从980万到20__万,十万十万的数。高老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在哪个数位上拨珠子,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序的提升。

三、动手操作、积极探索、掌握新知。

在整节课中,高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次让学生在纸质计数器上摆一摆,并借助计数器上的直观,让学生自主地写数和读数,自己去探索写数和读数的方法,在“你是怎样准确、快速地读写整万数”的`启发下,来归纳出整万数的读写法。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使知识真正被学生理解并内化。(并要求把写数和读数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条理化,并逐步完善。)学生在“拨、写、想”的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每次学生写出数后老师都不忘及时追问“是多少个万?”。)

四、运用生活、学科整合、延伸拓展。

在认数的过程中,老师收集了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中的数量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大数目,感受大数目;有利于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对社会、自然、科学以及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一环节中,高老师收集了大量的来自生活中有关整万数的信息:杨舍镇总人口、张家港市总人口和江苏省总人口。在“体会整万数之大”环节,高老师增加了“鸟巢”题,还用自己班级的人数、学校作比较,从学生“哇”的惊叹声中可以看出,效果非常好。另外有关自然界中的信息和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学生通过看图片,阅读信息,不仅会读了大数而且从中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美,数学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和惊喜。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1

江老师的课堂不事“雕饰”,不求“奇险”,真实、自然、质朴,但却追求着“无痕有为”的教学。所谓无痕,是指新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的无痕对接,知识技能与观念建立的无痕融洽;所谓有为,是指学习材料与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教学进程与教学反馈的有序推进。

一、新知与经验的无痕对接

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整理和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学生现实起点的真实把握与处理,无疑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我们看到,“读数、数位、大小”的已有知识,通过“关于100你知道什么”、“写一个比100大的数”这一个问题得以唤醒、激活;我们看到,“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介绍组成”的人物,不教而会,水到渠成,这是因为“百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经验得以顺利迁移。在起点的基础之上,老师寻找恰当的时机有效的整理与提升,如:“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读”等等方法,经过老师的总结得到清晰整理。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读写”到“掌握方法”有了提升。

二、整体与分层的有效结合

“大任务布置、分层次反馈”是江老师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节课的又一大特点。

任务一,“用数字卡片0、1、4摆一个比100大的数”—意图:巩固读写组成。

任务二,“看计数器图,126、304、949,读写、介绍组成”—意图:教学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任务三,“用5颗珠子,摆一个最小的数,最大的数”—意图:教学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值得欣赏的是,这些整体任务之后的分层次展开,利用的充分、反馈的有序、详略得当。以“126、304、949”这三个数的教学为例,“写、读、说”的整体任务之后,教师进行分层反馈,及时巩固新知,又穿插新的分层任务;126往后数5个,304往前数5个数,949十个十个往后数5个,999加上1是多少。设计巧妙,既巩固了新知,又将数数中的难点拐弯的数蕴含其中,层层推进。

三、知识与观念的相互融合

千以内数一课,知识技能目标较多,前面提出读法、写法、组成、大小等,都是基础层面知识的技能,教师还加强了学生数感的培养,尤其是对“位值”的体验,学生建立起了“位次”感。我们看到,学生对位值的体验是从“满十进一”的计数过程开始的,例如:利用计数器讨论“300少1是多少,999多1是多少”,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感受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百千的认识”,数感培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建立数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把握数的相对大小。1000究竟有多大?1000与500、100、10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图、物的直观支撑,让学生具体感受1000个小立方体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大小观念。

课的精彩不仅在于亮点纷呈,也体现在江老师的上课风格与课堂设计等等,一节质朴、自然的课中,无痕的追逐着有为课堂,耐人寻味,值得赞叹。

“学无止境”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需要返璞归真,归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归于内在知识的真正价值,归于外在形式的本真有效,归于数学思想的点滴渗透;这样,才能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点亮课堂。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2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之一。李赋婷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100以内的数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心智发展水平,精心策划了一个比较好的教案。其特点主要是注重了数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在数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的活动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数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应重视估算,活动中指导新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每次学生汇报完所收集的数据后,都应引导他们小结:你是怎么找到这些数的?用了什么方法?要注重估算策略的渗透。

在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李赋婷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将一大堆的数据与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李赋婷老师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多地培养学生数感的活动,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数一数等活动,综合运用100以内的数描述实际问题,强化数的认识,估数的方法,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从中增强数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3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教材上所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在这一节课中, 曹老师做得比较好的是以下四点。

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

首先让学生说年龄,老师是精心设计、层层推进的:和学生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其年龄一般是8岁或9岁;他们父母亲的年龄一般在30多岁;爷爷奶奶的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让学生对年龄范围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选择,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描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来展示和交流各自的知识和经验,需要老师的点拨。高老师要求的两次不同的(一次有数,一次去掉数)读,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通过比较,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对于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三、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估计

在“猜一猜”活动中,老师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1)说一说。首先,教师作了必要的示范。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才是合理的“一把”。

(2)数一数。请学生抓一把糖,数一数有几粒。

(3)猜一猜。抓一把花生,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进行验证。

(4)比一比。你猜得怎么样?

(5)想一想。为什么你猜得比较准确?

(6)估一估。如果你抓一把赤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吗?六个环节以“猜”为目的,这里的“猜”,是紧紧围绕糖、花生、赤豆间的大小关系层层展开的,学生在活动中反复体验,在体验中深化了认识,发展了数感。

四、让学生操作后正常思考

在数学各种类型的课中,实践活动课是比较难上的,因为操作活动后,小朋友往往不能迅速地“放手”。在数学课上,一年级小朋友的手还会不停地抓抓这里,摸摸那里。这种胡乱的动手,会分散注意力,阻碍操作后本该正常的思维运作。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下面讲三点建议:

1、教师的语调应该还要有点激情,有轻重缓急,那样才有感染力。

2、在课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手有大有小,抓的时候有松有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智力一般般的学生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如果能再给学生创设一个统一的条件,比如,每组提供一只相同的杯子,放糖、放花生等,能降低思维的难度,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3、假如能让学生用学过的数,把生活中的事例说得更宽泛点,是否能展现一些生活的图片,创设一些情境,效果能更好。

总之,上课要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但也要细心琢磨教学细节。教学中,我们只有通过对细节的研究,才能真正有效地去实践教育理念,接近教育理想。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4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1捆和几根合起来是十几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宦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教参,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入简洁、有效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时均是借助于小棒来学习的,已经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个十。宦老师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简洁有效!

二、新知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个层次教学。首先是通过摆二十几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几,二十几里面有二个十和几个一,初步理解二十几的含义;接着继续通过小棒数数的活动,认识“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这个百以内数认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采用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操作直观看出结果,并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进行充分地说理,有效突破难点。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就直接让学生看图说结果和想法。然后脱离小棒让学生直接从“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说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是认识“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依然是充分运用小棒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观察、说理中主动完善知识结构,对100以内数的含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通过比较,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比较,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时,教师课件出示学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几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能很快发现几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数。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几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几十多一个十?学生充分说理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观察每一排都有这样的规律,继而让学生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对口令练习,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数感得到进一步培养,也初步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价值。

四、练习形式多样,逐步发展数感

学生对百以内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又通过多种形式的数数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的含义的理解,不断发展数感。教师以“送礼物”串联整个练习环节,过渡自然,形成整体。数数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深化学生对数的含义的认识。如在讲到羽毛球时,教师提问: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数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前后(即数字)颠倒后所表示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较上节课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层次更清晰,教师的语言也更加规范,问题指向明确,引导也比较到位。个人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加强:

1.部分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如“添小棒数到二十九”时,应让学生说说二十九的含义,为理解后面的三十是怎么得到的做铺垫;“为什么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学生说理不到位,应让学生结合小棒多说一说,更深刻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说理不够规范。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应强调“三十九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说“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进一步锤炼;评价语言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随后,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二、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 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