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合集11篇)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精选11篇)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1

当前,适逢寒冷冬季,适宜病毒传播。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恰逢春节将至,全国多地倡议“就地过年”。

春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奔忙一年,阖家团圆是许多人难以割舍的念想。突然倡议“就地过年”,一时可能难以接受,但却需要我们多一些理解。

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就地过年,要以身作则,决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警示:“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即将到来的春节一定要减少旅行,保持社交距离。”“就地过年”已是一种现实需要,因为形势严峻,减少人员流动就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疫情当前,我们要顾好小家,也要顾全大局。毕竟,平安才能过好年!

“就地过年”,用“心”留人,不止说说而已。

领导干部带头不流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出台措施来保障,让“就地过年”的人过好这个不能回家的年。为了让“新市民”“打工人”们留下来过年,不少城市也是拿出了满满的诚意。如浙江嘉兴秀洲区对于留在当地过年的外来员工,不仅给予租房补贴、发放消费券等,还对外来员工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福建省泉州市给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发“八大福利”,允诺发放节日补贴、过年红包……以上这些举措都彰显了“制度温暖”,让每个在外务工的外乡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就地过年”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而这只是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步,接下来更为关键的还是要慎终如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细致做好体温监测、防护出行、清洁杀毒等工作,并提前做好各种风险预判,才能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切实守好疫情防控“年关”,让大伙儿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2

就地过年,一头连着外出群众所在的远方,一头连着远行人们牵挂的家乡,如何让在外留守的游子待得安心,让翘首盼望的家人过得放心,是各地相关部门的重中之重。

原地留守、就地过年,不能变成不顾公众思乡诉求的“一刀切”,政策层面要给予更充分的保障。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力做好20__年春运工作的意见》,要求“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在前两年春节防控处置经验的基础上,各地在应急防控水平和保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即使是处于疫情防控前沿的西安,也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健全防范机制的基础上,为外地学生“包机”返乡,开启“迟来”的归乡之旅。温情送归,格高意远,阻击疫情的同时,也传递出对灵活应变能力的自信和对人们思乡之情的尊重,这份暖意直抵人心。

如何解决好“留下来”的后顾之忧,既是对有关部门提出的“能力之问”,也是让留守群体稳心定气的“务实之举”。既要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保障,也要贴近群众做好精准对接;既要保障物资供应,也要关注身心健康,让一个个实招尽暖心,也要让一项项工作更加贴心。正如宜昌市在延续去年“稳岗留工、留宜过年”政策的基础上,通过“留宜红包”派送行动、“暖心过年”慰问行动、“助企留工”稳岗行动等实打实的举措和心贴心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了留宜外地职工春节期间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宜人之城的温度于一举一动中得以充分彰显。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3

春节不返乡,年味不能淡。人们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各地也应积极采取举措,保障留在当地过年的人们过一个温暖喜庆年。安徽合肥向符合条件的非安徽省户籍员工发放1000元“红包”;浙江杭州为留杭的非浙江省户籍务工人员发放电子消费券;江苏无锡滨湖区多个景区每日限量预约免费入园……留人更要留心,从衣食住行到休闲娱乐,各地推出一项项务实举措,覆盖生活方方面面,让就地过年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对于在家乡的亲人,尤其是老人、小孩、妇女等,各地也要制定细致方案,开展帮扶走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在家乡留守的亲人暖心,让在外过年的人安心。

也应看到,提倡就地过年,绝不是搞“一刀切”。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强调,关于春节期间是否就地过年的问题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各地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__年春运工作的意见》,要求“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相较于此前两个春节,今年我国各地各部门积累了更多节假日疫情处置经验,防控能力和保障能力都随之增强。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就一定能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保障人民群众过一个健康温馨的春节。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4

有人“就地过年”,就意味着“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将面对子女、父母春节的缺席。如果说打工地的“留人暖政”是保障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的前半篇文章,那么,让劳务输出地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过个好年,就是后半篇文章了。这就要求输出地政府合理统筹解决好外地“就地过年”人员的“大后方”问题,充分发挥村居、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青年志愿者的作用,主动对接、摸清底数,协作联动。一方面及时掌握未返乡农民工的行程动态,做好正面引导;另一方面详细了解每位未返乡农民工的家庭情况,做好服务保障。如帮助提供代买物品、送餐送药、课业辅导、心理关怀等志愿服务,通过丰富细致的措施,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舒心过好年。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5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春节,一个饱含中国人丰富情感的词语。以往每年这个时候,游子们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只为与亲人相聚。然在这春冬之交之际,疫情开始复苏,形势严峻,各省区市秉承“侥幸心理不可有”,先后开始倡导“就地过年”。

年关将至,游子们盼望着阖家团圆、亲友相聚,我们既要保护他们的健康,也不能忽视其情感。政府部门要将心比心,让“就地过年”也充盈着“年味儿”,以“至亲”之角色,让游子们感受“亲人”的关怀,所谓海内存“至亲”,天涯若比邻。

谆谆劝导,做“异乡人”的“严父慈母”。“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对“异乡人”要像“慈母”一般千叮万嘱,加强“不凑热闹不聚集”等防疫宣传,做好“卡关口储物资”等应急准备,线上线下多渠道叮嘱群众注意自身与周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要像“严父”一样谆谆告诫,要突出“家长意识”,提升群众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尽力劝导游子们“就地过年”,制定方案、出台措施尽力“留人”,以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要以“家长”之心关心、保护、劝导游子们,给他们以充分的安全感。

知疼着热,做“异乡人”的“姊妹手足”。“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对于选择“就地过年”的“异乡人”来说,总会有在异乡过年的孤独感。政府应出台政策措施鼓励用人单位、企业、社会关怀春节里的“异乡人”,组织走访、统计需求,从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文娱活动等细节入手,秉承以人为本思想,制定人性化方案,定要把年味儿送到他们的身边,像“姊妹手足”一样陪他们过个充满“年味儿”的春节。

心心相印,做“异乡人”的“归途镖师”。对于需要返乡的“异乡人”和将要回乡的在外游子,政府部门要当好他们的“归途镖师”,要在所有交通方式和路线设置排查机制,对国内外、省内外、不同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要分类跟踪,农村地区要重点排查,既要体谅游子归乡之心,又要守护其生命安全。各地区政府要紧密协作,实时更新疫情动态,织好防疫控疫大网,守住防疫控疫大门。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游子虽叹异乡守岁之苦,但为的是社会安定、人民健康,各级政府要以“严父慈母”“姊妹手足”“归途镖师”之心,关怀异地守岁的游子,护送归心似箭的旅人,守护好兔年“年味儿”。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6

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农民工中,高达77.61%的人选择留企或留城就地过年。今年这个春节,的确不一般,亿万国人响应政府号召,自觉选择就地过年。在特殊春节,都有哪些“打开”方式?据报道,年货“递”起来、冷链“检”起来、“云上”嗨起来等备受关注。

就地过年,变成了就“递”过年。这个递,是快递,也是传递。快递的是年货,传递的是牵挂。据报道,今年各快递公司业务量有20%至40%的增长,其中年货寄送成为大头。为保证配送不断档,快递企业也纷纷表示春节“不打烊”。其实,岂止快递企业不打烊,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不“打烊”。

过年,离不了年货,离不了年味,也离不了拜年。简单梳理可发现,拜年这个传统极富生命力,赓续至今,从未断绝,但拜年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原来的登门拜年,到后来的电话拜年,再到短信拜年,如今短视频拜年正在兴起。业内人士判断,短视频拜年将成为新年俗。观照现实,此言不虚,虽然与父母隔着千山万水,但因为有了短视频,就能更便捷地表达孝心,有声有色有画面,快慰人心。

物流便捷化,让就地过年也能吃得到家乡美食;载体多元化,地处天南海北也能跟亲朋好友零距离交流。换言之,在现代化手段的帮助下,我们过节,不仅可保留最原始、最诚挚的情感,还能拓宽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不正是传统节日的延续与创新?

时光流逝,时代变迁,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曾忘记根与魂;无论我们在哪里,从不曾忘记家乡和乡亲。就地过年,围绕“年”这个主题,我们在年味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年货中品味亲情的厚重,在年景中表达期待和祝愿。

清代文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一书中谈及“新年十事”,比如春联、爆竹、扫舍、贺年等。如今,这些传统也被改造了,比如城市里大都禁止放鞭炮。但是不放鞭炮就没有节日气氛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再比如从前贺年是“街上相逢,士人曰新喜,买卖人则曰新春大喜大发财”,如今说“新春快乐”即可。“从来年是有情日,谁想过年谁想辙。”作家冯骥才的这句话,既道出了传统年味,也道出了个体差异。过年,我们要遵循普适的习俗,但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云拜年”“云祈福”“云逛展”成为人们新的选择,不论选择哪种方式,只要心到情至,健康平安,一样过新年。

“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地过年,年味不减;胸怀亲情,便有暖意。科技进步赋予新年以新的面貌——哪怕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五彩缤纷的云上文化产品;纵然远离家乡,也能寄托浓浓乡思,传递绵绵情谊。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7

“就地过年”是20__年春节前夕出现的高频词汇。因为抗“疫”的需要,一些人却选择在异乡坚守,用“停下脚步”诠释普通人质朴的侠义、强烈的责任感和真挚的爱国情怀。

“就地过年是侠义,九州何处不过年”。很多外国人痴迷中国的武侠,但他们大多限于对功夫的喜爱。真正的武侠,是豪情,是侠义,是为了国之大者,甘于自我牺牲。那种义薄云天的壮举,才是武侠的真谛。就如同选择“就地过年”的同胞,出于责任与情怀,便义无反顾投身这场“以不变应万变”的抗疫斗争之中。这些同胞也积极融入到异乡的春节氛围中,他乡的兄弟姐妹也把他们当作亲人,一起守岁尾、度佳节。这是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些许无奈,但也体现出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人很勇敢,那是因为我们开拓向前;中国人很团结,那是因为我们要携手建设家园。在这漫漫征途上,只要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没有跨不过的沟沟坎坎,就没有翻不过的层峦高山。

“也有牵挂也有难,只是抗疫任在肩”。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谁人不思念故乡?哪个不牵挂家人?但是除了小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大家”。在这个大家庭里,14亿兄弟姐妹守望相助,心手相连。不能因为自己回家的冲动,打乱了疫情防控的全局部署。因为我们知道,中国之所以能够在20__年疫情巨大的冲击下,迅速站定脚跟,稳住局面,夺取决定性胜利,那是因为在这场同仇敌忾的抗疫战争中,不仅有逆行者勇敢的脚步、志愿者无悔的身影……更有全体中国人团结一致、戮力同心的坚韧付出。成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所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与责任。今天的暂时分开,是为了今后更为美满的团圆。

“不是回家路途远,爱国情怀记心间”。当今中国的飞速发展,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尤其纵横交错的水陆空交通网路,更是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千年夙愿。所以,回家的路并不遥远,也许只在短短数小时之间。但选择“就地过年”,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义之举,也是普通人深深的家国情怀。中国人历来不善于用语言释放炽烈的爱国情感,但在五千年的风雨洗礼中,学会了用行动表达这种默然的爱恋。回顾20__年,疫情暴发时有多少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又有多少人默默付出、守护家园?而今,藏思乡之情于心,融爱国之情于行。是升华,也是延续。这种看似简单的举动,是无数留守异乡同胞们的无悔选择,也是中国能够战风斗雨、逆势而上的最深沉原因。

春节,是中国人历经一年的奔波劳累之后,欢聚团圆的日子;也是熬过漫漫冬天,迎接春风暖阳的时刻。20__年承载了太多的感动、激情和力量,这一切都是中国人责任与情怀的凝结。这种侠义、责任与情怀会愈加浓烈,并将一直延续下去,不仅仅是“就地过年”,还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切征途!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8

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种习俗的传承,一份情感的慰藉。我市开展“留汕过节,八送关爱”专项行动,鼓励异地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来汕工作一年多的山东临沂小伙子卢炳瑞积极响应政府倡议,留在汕头过年。不仅如此,他还在通过“八送关爱”的“送岗位”专项服务,短时间内获得了多家企业的应聘反馈信息,为自己首个在汕的春节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意义。

“我是通过朋友介绍,得知了‘八送关爱’送岗位这项服务的,看到链接之后,我随即登录网站填写个人信息,没想到没过多久立马就接到工作人员的回访电话,详细询问并登记了我更详细的求职信息。”卢炳瑞欣喜地告诉记者。他说,去年是自己第一年来汕工作,也是第一次没回老家过年,“为响应政府的号召,不给国家添麻烦。”卢炳瑞说,第一次来汕头,就被这里的人文、环境所吸引,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决定留在汕头发展。“我喜欢这里的天气、文化,潮汕人十分热情友好,这里的生活环境也舒适,吃的东西也多,我感到很适应。”他告诉记者,过年前留了个人信息之后,就有几家企业打电话让其年后去应聘,“让我更有信心留在这里。”

据了解,根据“八送关爱”行动要求,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异地务工人员,可在3月31日前通过“中训教育”“新课视”公众号免费线上学习电子商务、计算机、网店美工、直播、短视频、家政服务、汽车维修、评茶茶艺等课程。来自安徽阜阳的王建友现就职于汕头市中诚职业培训学校,从事和电商相关的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来汕头两年了,父母在老家,为响应号召,今年春节就通过微信视频和老家的父母拜年。“我对电商特别感兴趣,就通过‘新课视’公众号,每天进行3小时免费的电商课程学习,过年期间也闲来无事,学习专业课程使我的电商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说,“‘八送关爱’政策就像是一股暖流,温暖了我们外地工作人员的心,我深深地感受到汕头政府的关爱。”

来自陕西的张也深受“送技能”服务的关爱。他在粤华不锈钢公司担任抛光调机师,响应公司的号召留汕过年,只能和老家的老母亲“云拜年”。他说,今年过年,天气晴好,公司也有放假,就与老婆小孩在市区各大公园、综合体走走逛逛,感受不一样的年味,享受假期的同时还能上网学习与自己从事行业相关的新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创新思路。“挺好的,虽然留在异地过年,仍然能感受到当地来自政府和公司的关爱,心里挺暖的。”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9

倡导“就地过年”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各地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上,既要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人文关怀,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安全过好年,这才是“就地过年”的应有之义。

竭尽心思做好“就地过年”这篇大文章。能不能落实好春节前后的疫情防控措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地方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只有下足战“疫”绣花功,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才能让民众有归属感,也才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10

就地过年能否真正让人感受到“两头暖”,检验着民生保障和公共治理的温度。对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人群,要把全部心思凝聚到为民服务上,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解难纾困上,把全部本领施展到安民惠民上,特别是要在衣食住行等小事中留心,谋划“当下策”和“长远计”,要从心理疏导等细微处着眼,及时释疑解惑,落实常态化走访关怀和慰问,用真正走心的举措和用心的服务,让人们留的安心、过的舒心。

就地留守也是年,此心安处是吾乡。带着温度、信任、呵护与关怀,同心同向同行,不管在哪儿过年,人们一定都能平安喜乐,在同心协力战胜疫情后,共迎下一个春天。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 篇1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亲朋好友纷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以此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密切双方的关系,作为服务人民的共产党员,不妨将自己提前准备的三件“大礼包”送到每个群众家中,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健康、温暖的新年。

送上“安全大礼包”。每年的春节,是饮食安全、用电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事件的高发期,就地过年的群众,身在他乡,能够安全度过大年就是新年的期盼,党员干部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切实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守好安全红线,筑牢安全“防火墙”,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防患于未然,党员干部要通过提前摸排安全隐患等方式构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切实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环境,送上春节的“安全大礼包”。

送上“健康大礼包”。“生命无小事,健康大过天”,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倡导人民群众就地过年的相关通知,为减少人口流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民群众纷纷响应号召,放弃了春节回家团聚的机会,选择了就地过年,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己、为了他人的生命健康。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时刻关注群众健康动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给人民群众送上“健康大礼包”。

送上“温暖大礼包”。春节回家过年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家国情怀,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但今年倡导就地过年,本应团圆的一家不得不分隔两地,人民群众虽大力支持但心中不免多了一份惆怅。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两地群众的春节动态,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把两地过年的群众特别是外地农民工纳入走访慰问的重点对象,适当向困难群众发放节日补助或临时生活补贴,把当地党委政府的温暖送到“心坎上”。对留守妇女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包括因就地过年无法探望的老年人等,要加强摸底排查、定期走访探视,有针对性提供帮扶关爱,做到妥善照顾、服务到位,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切实为人民群众送去“温暖大礼包”。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属于我们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属于我们的曙光一定会出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