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十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十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1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对脱贫攻坚政策知识的学习,结合本村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对抓党建促脱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更须奋力抓党建。

一、深刻领会抓党建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20--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到20_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政治引领功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帮扶措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见效,必须要有一个坚实有力、能够协调各方形成合力的基层党组织。

二、从实际工作出发,切实做好抓党建促脱贫

1、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强化模范意识。开展结对帮扶,引导那些先富起来的党员把“讲政治、有信念”体现在热爱家乡上,把“讲规矩、有纪律”体现在诚信守法上,把“讲道德、有品行”体现在艰苦奋斗上,把“讲奉献、有作为”体现在带富乡亲上。

2、要不断壮大党员干部队伍。要加大在脱贫攻坚带头人、富民产业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力度。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素质较高的人才中发展党员,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注重在青年村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3、要强化党员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带动村民致富的本领。积极联系县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农业技术培训机构,为务工经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为务农村民提供产业指导,切实提高群众依靠自身脱贫的能力。

三、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服务好抓党建促脱贫

1、发挥自身特长,助力村民发展产业。积极发挥自己熟悉网络的优势为贫困村民提供务工、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依托农村淘宝,让无法外出的村民可以结合自身所长,发展自己的产业,带动周围村民致富。

2、借力远程教育,教育引导村民。利用每月组织远程教育学习的机会宣传扶贫政策,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热情,增强他们依靠自身努力脱贫的信念;播放生产养殖技术视频,提高他们致富创业的能力。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2

通过学习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深深感到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英明。消除贫困是多少人的愿望,实现这个愿望可谓功德无量。

作为教师我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脱贫攻坚出一把力。立足教育岗位扶贫先扶智,提高贫困儿童受教育水平是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课的教案,让自己的教学扎实有效。使更多贫困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不让这些贫困生因为贫困而在享受的基础教育资源上与其他学生拉开档次。从而使贫困生在学业上有更多地接受大学教育或职业教育的机会。从而能够切实的提高其就业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可以对贫困生在学习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要想方设法提高贫困生在上课听课方面的效果。课后要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提高其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等。这些都是提高贫困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手段。

要消除贫困除了扶智还要扶志。要在教育工作中侧重于对贫困生的扶志,要逐步树立起他们远大的人志向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战胜眼前的困难。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志向,在大部分时候是可以使一个人乃至一群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要知道一则励志的故事有可能就会拯救一个颓废的灵魂。

要帮助贫困生脱贫还可以在生活方面给予他们更多地关爱和照顾。可以通过捐助或组织捐助物品,钱款等方式自主贫困生完成学业。也可以发动社会力量来从不同层面给予贫困生以适当的帮助。使贫困生不因为贫困而辍学。这是非常重要的,想让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要在教育方面使他们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都言简意赅的阐明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作为第一线的教师责无旁贷。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都应该尽一份绵薄之力。

着力点也很好抓住,就看有没有好的眼光能抓住工作的要点和重心。能抓得住关键点,虽然我们只是普通的老师,手里没有多少资源一样也可以在扶贫攻坚领域有所成就。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3

精确识别扶贫对象,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是帮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至关重要。要在吃透情况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结合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因地制宜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等工作。益阳扶贫的主战场在安化,安化扶贫在移民避险安置和多样化对口扶贫等方面有经验有成效,通过茶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脱贫潜力巨大,要继续创新探索“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之路,形成卓有成效的机制和模式。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人。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帮扶单位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扶贫,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视为“军令状”、当作本职工作来做好。同时,要充分认识扶贫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更多的是要在思想、文化、制度上扶贫,脱贫主要靠自身。今年的我市扶贫计划中,被帮扶片区各乡(镇)村要明确投资投劳任务,提高自我责任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主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从根源上改变贫困面貌。

贫攻坚心得体会600字三

民生改善要注重体现精准扶贫实效。实行精准扶贫,扶贫攻坚从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向当前的“精确滴灌”,就是要求扶贫工作讲实际、办实事、出实效。抓住精准,有的放矢,实现从个体、个别的脱贫,到整体和全面的发展。

贫困的成因千差万别,不找准根源,扶贫工作就容易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过去派工作组到安化高寒贫困地区扶贫,有对口帮扶部门急于树形象、出成绩,急急忙忙修路。却因为种.种原因,留下“烂尾工程”,20年了还未能通车,不能不说是深刻的教训。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是扶贫攻坚工作发展到现在的科学要求和现实逻辑。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急需的援助和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委身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上场都是三板斧,而要步战马战都有招。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4

“脱贫攻坚”为当前我国基层工作中的常见词汇,目基层工作亦常围绕其展开。就实际展开分析,**年我国脱贫、扶贫工作效果显著,**年仍应进一步针对工作进行创新,保障现有成果稳定发展,并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

作为基层干部,尤其为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应切实将实际情况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对照标准,就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基层干部应充分结合先进思想,以为贴近群众生活的手段引导群众,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发展,有效解決贫困问题,并于问题解決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扶持,确保对应地区、对应民众走出贫困问题,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基层干部应加强带头作用,加强“新鲜血液”与新式技术的加入,结合当地科研人员切实针对贫困地区状况进行分析,选择最为适合的脱贫手段,并明确相关技术中的重点,带头引导民众脱贫致富,实现有效的发展。贫困户经基层干部领导,不仅能够感受到觉和政府对其具有较高重视,亦能切实利用各项先进扶持手段切实实现发展。

其次,基层干部应加大注意力,切实做好管理工作,杜绝脱贫工作中的工作与实际脱节、工作流于表面现象发生。脱贫即为保障贫困人口由国家扶持下的各项手段与措施实现脱贫,还需以实际为主,以水平提升为辅。

最后,基层干部工作过程中应严于律己,気以待人。严于律己,即指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解决问题,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即指干部工作中应和蔼、稳定地开展工作,有效与他人沟通,无论职权大小均不“摆官架子”“耍官威风”,结合群众展开工作。

总而言之,为保障**年消除贫困人口,切实展开工作,基层干部还需进一步发挥自身价值,切实利用先进思想与先进技术投入到工作中,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基层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5

3月24日,四川省地矿局召开20__年全局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本次会议面对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以及我局派驻凉山州甘洛县、广安市邻水县和宜宾市屏山县的全体驻村干部,通过交流发言的方式,全面展现了我们地矿人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所取得的成绩。会上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明作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既有帮扶成效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对全局各帮扶单位、驻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许,为全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吹响了冲锋号。

会后,大田村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召开碰头会,对王建明书记、局长的讲话进行学习和交流,深刻体会讲话精神,并融入到我们的帮扶工作中去。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扶贫帮扶工作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人的帮扶上来,要时刻以老百姓的需求作为我们帮扶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老百姓欠缺什么,我们就帮扶什么,以人为本,因户施策。今年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多少打乱了我们在年初制定的帮扶计划,如何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降低返贫风险,打好脱贫成效保卫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当前新的形势,调整我们的帮扶工作思路。针对我村贫困建卡户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已有的帮扶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1、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做好对其家庭生病和残疾成员身体状况的持续关注,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帮助其采购药品等必备物资;2、针对因学致贫的,做好对因疫情居家学习的学生的指导工作,特别是对由老人看管的留守儿童,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上门为其调试好远程学习设备,帮助其适应网课等新的学习方式;3、针对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员,上门安抚其情绪,了解其务工和技能培训的需求,积极联系县、镇各级就业服务部门,为其提供岗位信息,并在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后,帮助其办理好外出务工所需的复工证明、健康证明等材料,尽量减小疫情对其外出务工的影响。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措施,希望为我村的贫困建卡户做好各个方面的服务工作,提升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降低他们因为疫情影响而返贫的可能性。

我村贫困建卡户人均土地面积少,种、养殖结构单一,家庭收入基础薄弱,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在整村脱贫摘帽退出以后,部分家庭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为其提供保障。我村在20__年成立覆盖全村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已形成以鱼虾养殖,金太阳杏树、大雅柑种植同步发展的产业模式,目前养鱼产业通过对外开放垂钓、卖鱼等方式已创造8000余元的产值,产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但这对贫困户收入的提升还很微弱,今年我们准备大力发展我村的鱼虾养殖工作,目前已联系国土部门的相关资金对我村鱼虾养殖塘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养殖规模和效率,同时抓好杏树、柑子树的种植管理工作,让贫困户更多的参与到集体经济的产业中来,提升其主人翁意识,真正的把集体经济产业作为全村共同发展的基石,让全村村民都能从中收益,保障脱贫攻坚无人掉队。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社会帮扶力量的齐心协力之下,脱贫攻坚的胜利是指日可待,但决战决胜之后,并非高枕无忧之时,下一步我们还有乡村振兴战略,还有美丽乡村建设,国家仍然在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我们作为奋战在一线的驻村帮扶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要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坚决完成责任担当,不仅要做好当下的工作,更要为后续的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着眼长远,布局未来。放到我村的帮扶工作中来看,我们制定了短期种养殖创收和中长期农旅结合的发展目标,围绕鱼虾养殖塘周边种植三角梅等观赏花卉,打造自然景观,为后期的美丽乡村建设做好铺垫。

20__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注定是将载入史册的一年,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书写者,疫情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也打不倒英勇的地矿铁军。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全局一盘棋的统筹下,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战友们,加油!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x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xx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xx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7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抓好党建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冲在一线、英勇奋斗,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对作风漂涪落实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坚决纠正和处理。

我们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采取有力举措,在继续深入推动、深化落实上下功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贡献。

首先要下大力气选好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书记。逐村摸排、分析研判,制定工作方案,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贫困村党组织书记。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8

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各级机关都极其重视。从最初的建档立卡,到现在的“回头看”,再到下派扶贫工作队,国家各级机关对扶贫工作在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下派,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那么,要如何用好驻村扶贫干部,让他们发挥最大的帮扶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选好用好驻村扶贫干部。扶贫干部选派工作十分关键,因为扶贫干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扶贫工作的开展成效。因此,在选派驻村扶贫人员时,应优先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文化层次高、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干部下村帮扶。同时,强化工作队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与能力,切实解决好少部分工作队员认识不到位、角色转换慢、管理不严格、工作不主动、处理农村复杂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增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素质与能力。

做好驻村干部的心理疏导。需扶贫的村寨大多地处偏远的高寒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气候条件恶劣。因此,这些因素无疑会导致驻村扶贫人员对工作环境产生不适应,甚至会有一些轻微的抱怨情绪。那么,该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可从心理上进行疏导,邀请相关乡镇干部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驻村扶贫工作对于贫困百姓的积极意义。还可以让村干部与其加强沟通和交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

以“五员标准”提升扶贫干部的服务能力。驻村干部应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逐村逐户了解掌握驻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贫原因;应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吃透有关扶贫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做好扶贫工作的宣传引导。让群众了解国家在扶贫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应当好扶贫措施的引导员,做好扶贫发展规划的对接与协调工作,撰写扶贫调研报告;应当好技术的指导员,利用自己的专长,对发展种植、养殖方面的群众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应当好思想的辅导员,扶贫工作首先是思想上的扶贫,启发和引导群众,让群众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从别人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自己脱贫。

健全驻村日常管理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扶贫工作也离不开这个规矩。这个规矩即“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驻村扶贫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台账。严明驻村纪律,严格请销假制度;健全逐日登记考勤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及成员的在岗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吃在村、住在村;明确实行目标责任制,由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共同管理,确保工作队员做到“不脱贫不撤离,不巩固脱贫成果不撒手。”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9

大雪初霁,银装素裹。

肩负着云岭儿女的殷切期望与重托,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参加云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和政协云南省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满怀热忱与激情,对云南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__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距离20__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5年时间,云南仍有574万万人口尚未实现脱贫,贫困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扶贫工作任务艰巨。

两会期间,“脱贫攻坚”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热门话题。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实现脱贫”出点子、提建议,确保贫困群众跟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省长陈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云南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实现“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十三五”云南要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

实施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的“五个一批”工程,“大水漫灌”换装“五轮驱动”,精准“滴灌”,让精准扶贫有了明确的战略思路。

“到20__年云南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明确的目标定位,让参会的代表和委员兴奋不已。

“十二五”时期,云南601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作为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云南,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脱贫任务艰巨而繁重。

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

怎么扶贫?怎样脱贫?如何打赢?云南又有啥招呢?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唯有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核心问题,开准“药方”,精准脱贫拔“贫根”,才能让云南574万贫困人口同圆小康梦想。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施策的前提,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扶贫首先要精准确定贫困人口。20__年末,曲靖会泽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38.5万人,在全省各县市中排第一位,可谓是“扶贫大县”。

省人大代表、会泽县委书记梁志强表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找准对象。“为此,会泽县基层干部春节期间将抓住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的几天,把对象搞精准,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真正识别出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

扶贫还要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省人大代表、永平县委书记阿泽新以永平为例。“大理永平县是云南贫困县之一,其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欠账多,贫困人口在11万人以上。”

阿泽新表示,必须要解决有人抓扶贫的问题。“永平县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县里的党政干部队伍,省、州驻县、村里的帮扶队伍,‘五个一批’技术人员队伍,都要明确责任。”

阿泽新认为,扶贫就是要发挥这些干部队伍的作用,解决扶贫有人抓、责任明确的问题。

“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后,还要“输血”。

民进云南省委提案建议加快我省林下经济建设,利用广袤林业资源加快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提案认为应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形成财政扶持、科技支撑、企业合作、林农经营的模式在,并因地制宜,

推动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时间紧迫,任务重。省人大代表张硕辅认为,应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

“一方面强化产业培育,让龙头企业介入进来,这就要求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张硕辅说,“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出台政策扶持这些有责任感的龙头企业。”

他表示,应该把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贫困地区增收的主渠道,开展产业扶贫、互联网+电商扶贫。“必须依靠市场带动,企业介入,实行产业脱贫、电商扶贫,否则,脱贫就无法持续。”

省人大代表杨照辉则表示,扶贫攻坚,素质扶贫也很重要。“云南一些农村的小孩读完初中就辍学了,这对从根本上脱贫,以及避免脱贫后再返贫是非常不利的。”

他建议,“物质扶贫”的同时,不可忘了“素质扶贫”,要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投入。

脱贫之后不能让群众再“返贫”,对此,政协委员马克伟建议建立健全我省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机制。

“无论是贫困户,还是现在非贫困户,一旦其因病、因灾、因学等各种原因造成贫困,要能被及时发现,帮助其最快脱贫。要把这种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并健全完善贫困人口保障体系。通过财政、农户、保险机构、社会帮扶共同出力的办法筹集资金,对农户房屋、大牲畜、林果等作物进行统保,防止他们滑入贫困。”

大数据时代,为创新脱贫开发方式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带来的快速、便捷和高效推进脱贫工作,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精准的统计与分析,为精准脱贫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

......

压力前所未有,责任重大。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坚持追求质量效益与追求较快发展速度相统一,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新劳动力转换,创造跨越式发展的云南速度,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持续增强民生保障,“努力实现所有人群的全面小康、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所有领域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鲜明地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式减贫事业的最关键特征。经过十八大以来八年多精准扶贫的全面展开,贫困地区以精准扶贫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快速减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扶贫县乡村党群干群关系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时期。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八年前在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新时代扶贫方针,不仅大大释放出我国的制度强势和政治优势,而且精准保障着这一轮脱贫攻坚的提质增效。“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聚焦深度贫困等不断精准策略”指引下的中国减贫方案已创造出每年减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人类减贫奇迹。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坚持以精准识别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为基础,真正改变了大水漫灌和“手***炸跳蚤”般的传统扶贫范式,终于实现了扶贫政策措施的到户到人和靶向锁定。坚持精准施策,把“五个一批”的精准手段和“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有机统一,并以严格的监督和考核保证了不偏不倚地精准帮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从未有过如此的变化和获得感。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给特困群体带来了空前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这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精准的重要论述,为精准解决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贫与困不仅开好了药方,也抓好了良药:产业带动、保学控辍、资产收益、异地安置、危房改造、大病保险、公益岗位、无障碍改造、辅具适配、社保兜底、干部帮扶等有效措施纷纷优先贫困残疾人及家庭。近五年,仅贫困残疾人在现行标准下每年就减少100万人以上,同样创造了人类减贫的未有奇迹。

精准不仅是一个角度,更是一种态度。与常常遇见的“大而化之”、“笼笼统统”、“基本上”、“大概齐”等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以大群体代替小个体的工作方法比,精准,饱含了科学治理的态度和方法;精准,彰显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与差异的温度;精准,摆脱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盲目”;精准,还坚定着精准识别、精细服务与“一个都不能少”的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坚守与自信。这应该就是精准的方向和力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