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方案(实用33篇)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精选33篇)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

根据X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要求,为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做好全市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的提示函》和《关于X市教育系统开展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让共小的每一名学生安心度过居家学习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XX小学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科学组织在线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努力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实现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实施时间

从3月22日(星期二)起至正式到校复课前,学校有计划开展学生居家线上教学。

三、实施办法

1、课程资源

统一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赣教云-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电视上观看学习课程。为本次线上教学的`统一资源学习平台。该平台由教育部建设,资源齐全且优质,教材的每一个课时都配有名师的教学视频。老师根据班级教学进度将每天的教学课时内容发布在班级群,指导学生登录平台选择对应的“年段”、“年级”、“科目”进入相应的课时进行自主观看学习。教师布置线下学习任务,适当安排复习、居家体育锻炼、科学实验、读书练字、课外阅读、口算计算、英语背诵、家务劳动等内容。

2、课程安排

坚持师生共同学习,家长督促,家校实时互动,严格按照XX小学线上课程安排表及作息时间合理学习。根据“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自主制定线上教学安排。

四、教学评估要求

1、各科教师按课表安排陪听,做好听课记录。

2、课后服务课程具体内容根据德育处统一安排执行。

3、为了保证学习效果,保护学生视力,各老师要严格控制线上教学时间。

4、严格控制作业量。各教师要根据线上教学实际,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布置弹性作业和分层作业,要统筹学生作业量,不得安排过多、过难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可适当增加课后练习,小练为主,大练为辅,时长控制一小时以内。

5、各班由班主任协调各学科任课教师每天的学习容量要合适,避免学生在线学习时间过长,避免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增加学生负担。学生每天阅读总时间不低于1小时(包括听学科播报故事和自主阅读)。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1小时。

五、线上学习行为规范

1、遵守作息时间,提前做好洗漱、用餐、着装(不穿睡衣)等事宜。

2、注意坐姿端正,可以站立、走动,严禁趴头或躺坐在床上。

3、手、脑、口并用,读写结合,切实做到“真会”、真理解、真记忆。

4、选择独立、安静、明亮的学习环境,保证网络畅通。

5、准备舒适的桌椅,调整好桌椅高度。

6、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练习本、教辅资料等摆放整齐,保持桌面整洁。

7、课前做好相关学科的预习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8、保护好眼睛,做到坐姿端正,身体与屏幕保持一定的距离。

9、上课认真听讲,保持安静,不随意离开课堂。

10、课堂认真记笔记,不喝水、不吃零食,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11、线下练习时,管住自己,根据老师的要求,全身心、保质保量地做好各项练习作业。

12、根据艺体老师的安排,积极参加各项艺体活动,注意安全。

13、一节课结束,可以离开书桌进行休息,课间可以远眺一会保护视力。

14、建议课间不要私自再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玩耍、游戏。

15、如遇学习问题,可以单独咨询班主任或任课教师。

六、温馨提示

1、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绘画、书法、阅读、写作、练习乐器等。

2、可以和家人做些适合室内的体育运动。

3、可以与家长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可以和家人共做一顿美食。

5、可以和家长共阅一本书。

6、可以就一个话题和家长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

7、可以和家长共看一部影片等。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数学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爱数学,数学有无尽的乐趣;学数学,数学有无穷的奥妙;用数学,数学有无限的未来”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7日——20xx年5月21日(第十三周)

三活动内容

1、通过校园广播了解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小故事。

2、进行数学智多星挑战赛。

3、进行数学手抄报比赛。

4、周五下午第二节进行活动总结及颁奖。

四具体安排

1、校园广播

2、数学智多星挑战赛

(1)活动形式

以年级为单位,由每级数学教师负责出20道智力题,于星期三早上贴到教室门口走廊,然后给每位学生发答题纸,回答题数不限。答题纸最迟在周三下午放学前交给数学教师。每班前5名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则评为“班级数学智多星”。每级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则评为“年级数学智多星”。

(2)奖励方式

每位交了答题纸的同学均获得参与活动的小奖品。数学智多星于周五总结会上颁奖。

(3)各年级负责老师

3、数学手抄报比赛

(1)活动形式

学生自己自愿组队,每组1——6人,出一份数学手抄报,内容包括:数学日记、数学知识介绍、数学趣题、数学家故事和数学知识单元整理等。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鲜明,做到数学味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版面为A3大小,有兴趣的学生到数学老师处领取白纸。最迟于周三上午上交。

(2)评比形式

每份作品不写姓名,只写编号。老师登记编号对应的学生姓名。发给全校学生每人一张选票。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手抄报投票。投票时间为星期四下午至星期五中午放学之前。(请学校大队委帮忙统计票数)

(3)奖励形式

参与的学生均有参与奖。

每级选出3份优秀作品,于总结会上进行颁奖。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4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有效,哪些练习低效甚至无效,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制作钟面,当学生制作好钟面,钟面的结构已经基本认识了。

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七、研究对象

本校五、六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

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

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调查、观察、测查、收集个案作业、作品等方式,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包括理论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定期召开论文交流与评比、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活动,请专家对这些经验予以鉴定、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5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84÷6= 124×8=

二、导学新课

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

2.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200÷2÷4

=100÷4

=25(本)新- 课- 标-第 -一-网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00÷2÷4 200÷(2×4)=200÷8 =100÷4=25(本) =25(本)从左向右

先算小括号里面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6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需要: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思想上比较浮躁,行动上比较激进,在课堂教学中赶时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情境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活动组织偏差、手段运用偏差以及课堂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初衷的行为,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控、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2、改革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我县的实际状况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思想和行为都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独霸课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打乒乓式问答的所谓“启发教学”等问题在我县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究需要: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论研究较多,行动研究不够深入,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标

1.调查和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接受学习、模仿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充分领悟各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协调,扎实与灵动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4.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学数学中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在本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效性教学策略包括:(1)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2)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3)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3.形成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包括:(1)概念教学基本模式;(2)计算教学基本模式;(3)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模式;(3)统计教学基本模式;(4)概率教学基本模式;(5)练习课基本模式;(6)复习课基本模式。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1、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1)加强业务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每周进行一次网上读书活动,并做好读书记录,确保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做好记录,写好研究报告

2、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各类报刊杂志。力争本研究课题得到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七、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开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所教班为研究对象,同校同年级的其它班为对比班。进行跟踪课堂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总结提炼专家引领推广应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跟踪观察,定期进行数据整理。

(2)文献资料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关注市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较法: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分析,对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在课题组成员中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磨,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提炼有效教学的策略。

(5)个案分析法:重视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寻求突破。

(6)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展示,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和第103页下面的做做的题目,练习二十二的第10、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谁能讲一讲正、反比例的意义?(学生回答。)

教师: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k(一定) 或xy=k(一定)

教师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天看书页数一定,天数和看书的总页数。

(因为 =每天看书页数(一定),所以天数与看书的总页数成正比例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因为底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定),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成反比例关系。)

(3)分数的值大小一定,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因为

=分数值(一定)。所以分子与分母成正比例关系。)

(4)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因为被减数一减数=差(一定),所以被减数与减数不成比例。)

(5)一批煤,如果每天烧5吨,可烧36天;如果每天烧1吨,可烧45天。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因为题目中没有明确说出哪个量是一定的。而536=l80(吨),445=180(吨),可见煤的总量是一定的。因此,有每天烧煤的.吨数天数=煤的总吨数。所以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成反比例关系。)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师: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1)当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

(2)当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

(3)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学生回答后,接着就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教师让学生回答,再归纳并板书:

三、做教科书第103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教师指名回答,要说明成什么比例的理由。

第2题,教帅先让学生填空,再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第3题,让学生思考和填空、教师巡视。注意解答时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订正时,让有不问想法的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第4题,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提示:可以举一个实例先验证,再确定是不是成比例,成为什么比例。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l0、11题。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研读、理解“20xx版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继续以“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主线,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变,教师研读教材能力的深化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中的“深度”与“广度”,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及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培训思路:

1、《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研修。

2、教材培训、教法指导活动。

三具体安排:

1、20xx版课标研修。

(1)集中培训。

时间:9月4日下午2:30准时开始,2:20进场、签到完毕。

地点:丰庆路小学阶梯教室。

参加人员:各校主抓数学教学的业务领导及全体数学教师。

(2)校本研修。

各校结合集中培训的.情况,持续进行20xx版课标理念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

2、一年级新教材培训、教法指导(集中培训)。

时间:9月5日下午3:00准时开始,2:50进场、签到完毕。

地点:优胜路小学阶梯教室。

参加人员:每校1名主抓数学教学的业务领导、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及二至六年级教研组长。

3、二至六年级教材培训、教法指导。

二至六年级教材以“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交流研讨”为方式,分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8月31日,各校二至六年级数学教师到ftp-领取-小学数学文件夹中,下载本年级教材培训资料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9月初至10月中旬,各年级教师依据20xx版课标培训理念以及各年级教材培训资料的学习,在本年级的教学中积极实践、落实,并积累教学素材和案例。

第三阶段:交流研讨。10月中旬,分年级组织二至六年级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交流研讨会(各校每个年级教师,结合组内教学实践情况,自主确定一个交流主题,并将交流主题及内容做成ppt演示文稿,由本年级一名教师代表进行交流,时间:不超过5分钟。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四注意事项:

请各校主抓数学教学业务的领导认真安排好以下工作:

1、有效组织全体数学教师按照要求参加培训。

2、及时下载教材培训材料,组织本校全体教师进行学习。

3、督促全体教师在个人学习、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以年级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或全体教师参加的大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实践活动,注意教师教学实践中教学素材和案例的积累,并注意发挥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带动作用。

4、督促全体教师基于“20xx版课程标准”理念,把“学”、“思”、“教”、“研”一体化的“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的研讨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备课教研活动中。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9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42-20xx-6

85-4067-31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 65-3= 62 例 2 65-23= 42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测量

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

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

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2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

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

从生活实践引入,沟通数学与相识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做工具(单位)去测量另一物品长度的过程。亲自参与测量活动,通过汇报交流,促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测量方法多样化,提高操作能力。

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研讨、汇报,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思考、汇报、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始终经历反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通过不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直尺,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含义。测量、划线、用手比划、举出实例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在应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估计,学会测量。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测量,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测量延伸到课外。

教师谈话:(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有多高,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揭示课题

我们都要进行测量。本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们就学习测量。

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学生估计后发言。

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

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学生试量后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过渡引出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

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①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么长;

②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

③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6拃。

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

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结果是多少?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学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么办?

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

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厘米长。

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

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 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 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然后展示各组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组同学,并以发“合作优秀”卡奖励。

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与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准确,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可以这样安排: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度,测量前每个人都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读书,一人记录。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 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人特别小档案”表。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1

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

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希望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数学爱好者能一显身手,脱颖而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活动时间:

4月18日——4月30日

活动安排:

活动:发挥想象,奇妙创造

活动内容:数学绘画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一~三年级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以数字、图形等为创作基本素材,可运用平移、旋转等规律做图。绘画形式不限,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想象画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

作品上交截止日期:4月29日。

评委教师:柯晶晶

活动二: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我是小主编

活动内容:数学手抄报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活动要求: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数学手抄报,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要求规范、整洁、美观,做出个性。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数学手抄报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手抄报内容可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

手抄报上交截止日期:4月30日。

评委教师: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2

学好数学,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索所以教师设计的题目门槛要低,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探究:探究空间要大,这样可以照顾优等生的发展。另外,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小组探索、讨论、合作可以彼此弥补不足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的典型例题习题中富有挑战性意义的探索内容,认真探究出例题、习题中包含的知识内面,深人挖掘数学知识的外延,引导学生对原题进行扩充、推广、应用的研究。不仅使数学知识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也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各个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设计一些探索性习题时,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领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在平时生活中,既处理周围的问题,又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就必须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在探索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标新立异,勇于施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关注到学生不同思考方式的拓新因素,及时给予表扬、评价,激励学生创新心理,促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发展。

例如,某一个工程队要建造一条铁路,第一月建造了总长的40%,第二月建造了300米,剩下全长的3/10没有建造,问:整条铁路有多少米?按理说这道题目也挺平常的,但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300x2+400=1000(米),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也不理解,于是笔者让这位同学说说300为什么要乘以2?这个400又怎么出来的?听听他的想法。这个学生是这样解答的,第一月:40%=-0剩下:3第二月:300米(1-4-3)。所以,第二月建造300米占了全长的3/10,就可以求出每一份是300+3=100(米),第一月就是100x4=400米),剩下的是100x3=300(米),所以全长为300x2+400=1000(米)。同学听后基本上都能认可这个观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善于捉捕学生的标新立异思维,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在交流讨论中肯定自我、发现自我价值或纠正自己,弥补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学策略多维性和优化选择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所以使学生多感受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拓展知识,把最新的观念最近发生的事件融于教学中。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施展自身的潜能。因此,自主探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帮助学生在探索问题中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数学的实用性。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3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 2、分析、评议。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4

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舞台,营造教研教学、改善教学的积极氛围;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把“以生为本”、“有效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本学期继续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教学为主题,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进一步保证和提升本校数学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立足于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生学习效率。

三、公开课要求

1、切实转变师生角色。积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切实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现状,努力做到少教多学,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2、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让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既能体现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实际。

3、优化教法和学法,在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取舍得当,收放自如。

4、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乐于学习。

5、上课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上完课后把教学设计上交教研组。

四、活动安排

上公开课的年级:一、三、五、六年级数学。

五、活动时间

x年10月28日上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执教老师:杨武

x年11月3日上午:五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执教老师;李芝霞

x年11月4日上午: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执教老师:王丽英

x年11月5日上午:一年级数学《8和9的加减法》,执教老师:潘春容

六、组织机构

组长:王玲(副校长)

副组长:潘春容(教导主任)、杨武(数学教研组长)

组员:何诒壮、李芝霞、方冬梅、王丽英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知道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2、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可以眼睛观察,用手掂、用秤称,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测轻物品的重量,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天平、(大豆、图钉、2分币、橡皮等实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表演唱《小熊请客》。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来了,(屏幕显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猫、小狗带着礼物来了(屏幕显示小猫、小狗)。咦,它们怎么吵起来了。〔录音:"我的虾条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虾条重。"〕它们谁也不让谁。这时,电脑博士来了,(屏幕显示电脑博士)〔录音:别吵别吵,我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去游览数学宫,小朋友,你们愿意去吗?〕

电脑博士在数学宫中设了三个关,要小朋友闯关,比比哪组最先闯过去?

二、 逐层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层次,比较物品的轻重,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

1、看看说说

(1)用眼睛观察:两块大小不同的橡皮,说说哪块重?

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指出:我们不知道盒里装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观察,比不出它们的轻重,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

(3)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听听电脑博士的建议〔录音:比较物品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应用手掂一掂。〕

2、掂掂说说

(1)用手掂一掂: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

一粒阿尔卑斯糖和2个2分币,说说哪个重?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提问:到底谁重?谁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

(3)学生讨论回答后,再听听电脑博士的.话〔录音:比较物品的轻重,不能光用手掂,应用秤称一称。〕

3、称称说说

(1)认识天平。屏幕显示天平,并依次闪烁各部分及其名称。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盘一般放要称的,右盘一般放砝码。当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两端平衡,两边重量相等;指针偏向左端,说明左边重;指针偏向右端,说明右边重。

(3)比较物品的轻重。

学生跟着屏幕操作,左盘放一粒糖,右盘放2个2分币。观察指针说说谁重?

(4)设疑:右盘放几个2分币,能使天平平衡?

学生尝试操作,根据回答屏幕显示:1粒糖=3个2分币重

(5)小结过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较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称物品的重量,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

板书:"克"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第二层次: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1)1克有多重呢?(出示2分币)1个2分币约重1克,老师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个放在手上掂一掂。

(2)刚才我们称出一粒糖大约等于3个2分币重,那么大约重几克?(3克)

学生轮流掂一掂糖。

(3)下面我们就把1个2分币当作一克的砝码,来称称物品的重量。(学生分组操作)

A、称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盘放1个2分币,左盘放几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约重几克?读一读,小组轮流掂一掂。

B、称15个图钉 学生操作:15个图钉大约重几克?

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出:图钉有大有小,因此,15个图钉有的大约重7克,有的约重8克,书上告诉我们15个图钉大约重10克,这些都对。

小组轮流掂一掂。

C、称1支粉笔、1把小刀

学生操作后交流,读一读,再轮流掂一掂。

D、读一读,下面物品大约重几克。(屏幕显示:1本数学教科书大约重174克,1瓶墨水大约重156克)

学生读后,师指出:如果还用2分币代替砝码称,要放174个或156个2分币,多麻烦,现在应用砝码来称(出示砝码)

学生轮流掂一掂数学书、墨水瓶

(4)完成40页的试一试

游戏:猜一猜。采用拍读形式,让学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冻、旺旺煎豆,估测大约重几克,哪组最接近实际重量,奖品就归哪组。

三、 巩固练习,促进提高

1、完成41页想想做做1、2、3两题.(第二关)

2、思考题(第三关):屏幕重现动画,比比是小猫的虾条重,还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读包装袋上标的重量,板书:"g",并说明它也表示克。

3、 指导实际应用:学生读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装上标的重量,并掂一掂。

4、课外作业:放学后,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 全文总结,再揭情思

(屏幕再现电脑博士〔录音:小朋友,你们好,今天你们学行可认真了。你们在数学宫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认识了克,学会了比较物品的轻重,但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识,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探索。小朋友,再见!〕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6

一、 比赛时间: 12 月 30 日下午 3 : 00-3 : 50 (收、发卷以广播为准)

二、参赛对象:一至四年级全体学生,五、六年级兴趣小组学生。

三、评奖方法:

四、一至四年级:

以年级组为单位,设团体与个人两类奖项

1 、团体奖项:以班级前 20 名学生成绩为依据,取团体优胜一名;

2 、个人奖项:年级组设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4 名、三等奖 8 名。

五、六年级:

只设个人奖项:名额同上。

xx小学教导处

20xx 年 12 月23 日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7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丈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二、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丈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四、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五、公开课教案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2、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4、动手丈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丈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丈量。

5、互相说一说丈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丈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丈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丈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

(1)正方形能密铺;

(2)操作简单方便。

9、现在请用正方形作为丈量单位的小组,再报告一下丈量记过。大家一起来看看,对这些丈量结果,能提出什么问题?

10、丈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丈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有多大?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dm或m)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8

一、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检测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时间:

xx年12月24、25日写字课。

三、参加比赛人员:

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比赛安排:

1、试题内容:口算题50道,以本学期所学过的口算题内容为主。基础与拓展比例为8:2。

2、测试时间:15分钟。2:05预备进教室发卷,2:10正式铃响再开始答题,2:25下课铃声响马上停止答题,竞赛结束。

3、比赛方式:单人单座,各年级语文老师交换监考。

4、评卷:一、二交换,三、四交换,五、六交换阅卷,将结果全部登记上交教务处。

五、奖项设置:

1、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成绩设奖,颁发“象山小学口算之星”的奖状。

2、以各班学生的口算成绩,综合评定,各年级评出两个口算优胜班。

教务处

xx年12月15日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19

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品尝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为数学特长生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二、活动安排:1、向学生介绍本届“数学周”活动方案,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周”活动的意义及其价值,并布置相关准备工作。下午第三节课一、二年级每班选3人到电脑房参加数学在线小游戏竞赛。(5月26日

星期一)2、利用晨会课阅读数学方面的报纸或书籍。下午第三节课三、四年级每班选3人到电脑房参加数学在线小游戏竞赛。(5月27日

星期二)3、校园广播台专题广播。上午晨会课,学校“七色光”广播台进行数学专题广播。下午第三节课五、六年级每班选3人到电脑房参加数学在线小游戏竞赛。(5月28日星期三)4、班队主题活动。各班下午第三节课(班队会)以数学为主题开展一次班队主题活动。一、二年级以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身边的数学等为内容开展一次讲故事活动;三至六年级以算24点为内容开展一次主题活动(三、四年级以三张扑克牌为主,五、六年级以四张扑克牌为主)。教导处和大队部将组织检查。(5月29日星期四)5、数学竞赛。(5月30日

星期五)一~六年级趣味数学竞赛:每班选10名学生参加(不得超过10人),下午4:10开始进行比赛。考试时间:一、二年级60分钟,三~六年级90分钟。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0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

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能力、观察对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很高兴我们能相聚一起,在数学大本营里,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我们的口号是:数学大本营,快乐伴我行。(课件展示)

咱们一起做个“猜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数至小指,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到一个数,孙老师就能知道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挑战,教师应战。)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这个游戏中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学习例2

(1)收集信息

师: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准备用一些花来装扮教室,这样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会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自主做题)

生:一共有23盆花,每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组,还剩下几盆?

生:这是再求23里有多少个5,要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3÷5。

生:我还会列除法的竖式(师板书算式)

(2)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师: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余几根?(独立完成,再展示结果。)

(3)汇报评价:在小组内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汇报。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分成了4组,还剩下3根。(师同时板书答案)

师:看来,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剩余3盆。剩下的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课件再次展示,进行着重强调。)

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够摆一组的。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候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在数学上,我们把剩下的不够分的数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4)认识余数

边板书边讲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员——余数。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

(5)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读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个成员?每个成员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怎么读?

强调:老师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来的.,余数就表示剩下不够分的数。

(6)竖式计算

师:有了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这道竖式计算出来。

生进行竖式计算。

师:你列的竖式是否正确?数学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我们走进课本,用心阅读51页例2图。

边读边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几?怎样知道的?B、23下面的数是几?它是怎么得到的?C、余数是几?是怎么得到的?

D、你知道余数表示什么?(课件依次展示)

小结:我们可以得出除法竖式计算三部曲:商、乘、减。(课件)

(7)展示竖式。

2、练习。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1)小试身手

(2)知识城堡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学习例3

(1)探究关系:如果刚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会列式计算吗?

(2)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题目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得越来越快啊?有什么窍门吗?

(4)小组合作:

师: A、请观察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B、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桌讨论,再互动交流)

追问:为什么余数是依次增加了?(一个量在变,所以改变了另一个量。原来被除数在变,会引起余数的变化,被除数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归纳总结:所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怎么说?

3、智慧冲浪:

(1)下面这样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2)知识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课堂总结,交流释疑: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开心小游戏:猜手指

猜手指游戏是几个数字在循环?列式就是:( )÷5=( )…,这个游戏主要看余数:如果余1,这个数会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会落在食指上;余3,落在中指上;余4,落在无名指上;会不会余5?如果没有余数,就落在小指上、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快速进行猜手指游戏了吧?(和同桌互做两个,学生根据结论,做游戏验证。)

2、智慧小博士。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和市教育局3月20日下发的《关于明确近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结合江维中学疫情期整体工作部署,高二年级自3月23日起启动线上教学,利用网络课堂直播等活动,有效指导学生线上学习,确保线下停课期间能够正常学习、锻炼,切实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特制订线上教学工作方案。

二、工作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疫期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确保网上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有序。

2、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作息课程

溆浦县江维中学线上教学作息时间及课表(高二)

时间课程教师授课内容

8:30-9:00语文经典诵读

9:00-9:20课间活动

9:20-10:20语文语文作业、任务背诵

10:20-10:40课间活动

10:40-11:40物理物理作业、任务背诵

11:40-12:15午餐

12:15-13:10午睡

13:10-14:10英语英语作业、任务背诵

14:10-14:30课间活动

14:30-15:30数学数学作业、任务背诵

15:30-15:40课间活动

15:40-16:40政治政治作业、任务背诵

16:50-19:00晚餐、家务劳动家长检查作业并把5科作业拍照接龙发到群里

19:00-19:30看新闻联播

19:45-21:00晚自习

四、当前形势

1、此次疫情的特点:新的变异、高密度人群、无症状感染、人群的小龄化、人员流动性强。

2、目前政府的对策:政府高度重视;全员高强度地核检;大数据高准度地分析;重点人群高精准定位;摸排工作高密度清零。

3、我们学校的应对:积极地响应政策;积极地会议部署;积极地分批行动;积极地落实工作。

4、我们该怎么办?关键时期的冷静;关键时期的理性;关键时期的自律;关键时期的自主。

五、工作安排

1、班主任工作方面:每天做到五个“务必”

①务必落实好每天打卡工作。每天所有学生的出勤、学习任务打卡反馈制度和疫情防控的“日报告”制度必须在晚上19:00点前发年级组。

②务必做好每天总结工作。班主任的每一天总结与反思是对学生每天所学内容的必要检查,更是必要的引领与示范。

③务必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督促学生紧跟老师节奏,把线上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做好学生网上学习工作的适应性。

④务必做好老师的协调工作。尤其是作业协调、在线答疑、问题的收集、时间的安排、课后落实等工作。

⑤务必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调动全体家长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多宣传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多表扬积极付出的家长,督促滞后的家长,做到全班步调一致、全年级工作的步调一致。

2、任课老师工作方面:每天做到五个“到位”

①思想上要到位。面对当前形势,有可能在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复课上学,线上教学已成新常态。要求我们思想上做好准备,既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认为低效,消极应付,希望老师们用积极的心态,学习的心态,不忘教育初心。

②时间上要到位。根据年级的统一安排,每天本学科的在线上课时间段要求老师们布置作业或在线。关注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如有需要,安排老师在线答疑。

③教学研讨上要到位。以学科为中心,开课前召开线上的备课组会议,研讨线上教学时间统一资料、作业、检查方式、教学进度等,各学科每周至少固定一个时间召开线上集体备课。

④落实要到位。作业布置和检查一定要到位,课后利用好人人讲、钉钉等公司小程序进行在线检查。每一次练习之后,作业由学生自改,家长亲查,老师细查,班主任老师统计人数。

⑤保障要到位。各课题组长务必要落实好老师、学生学习资料的准备工作,同时准备好纸质教材、考试说明、课后练习等相关资料。

3、学生学习工作方面:每天做到五个“确保”

①确保时间到位:科学的时间管理,既是习惯,更是能力。同学们做到严格作息,不要求每分钟都在学习,一定要把握规定学习的每一分钟,不要让时间在自己的闲聊、发呆、游戏时流逝。

②确保课堂效果:线上学习最大弊端在于老师难以实现有效的课堂监督、缺乏学习的氛围,同学们要紧跟老师们节奏,按规定每天参与自主学习或网上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讲,思考,积极留言,做好笔记,及时记下不懂的问题。

⑧确保课后落实;各班对每天作业及时公布在班级群,同学们一是务必按时完成好相关作业并拍照发在相关群以备老师检查;二是及时通过在线答疑回看视频课程等方式弄懂做会每个知识点、每道题,逐步夯实基础,整体提升自我

④确保无外界干扰:任何一台智能手机,一部玄幻小说,一段QQ、微信聊天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干扰。请同学们一定要抵制各种分散自己学习专注力的诱惑,不要让手机夺走你的梦想。

⑤确保运动落实:为了防止学生长时间的线上学习造成的疲惫,每天早晚自习前要安排适当体育活动时间,每一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班主任每天进行督促,确保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所面对的新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新的世纪,人类面临这一个迅速变化的、开放的社会。而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课堂教学,开放的课堂教学是为了满足开放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它要求充分利用开放社会中的课程资源,以开放的教学策略来培养一代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依托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化的教育应该是尊重人性的教育;是开发人潜能的教育;是情感释放的教育;是激活人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人创造心和创造力的教育;是既关注教育的显性效果,更关注人的隐性效能的教育。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行教学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标准》在充分调整数学教育内容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确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教育,并通过教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每学期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第一学段)和综合应用(第二学段)。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教师如何组织“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的内容,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何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和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如何在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数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能力,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中有效地学数学、用数学,在现实问题中研究数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此课题实验正是对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前,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方面作过一定研究与探索。特别是在“数学开放式教

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结果”教育,变为“过程”教育;由“形式化”变为“有价值”;由“知识”的传授变为“活动”的组织;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由“掌握知识”变成“培养能力”;由“解决问题”变成“问题解决”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呈现形式和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能性。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2)如何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改革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个别学者提出了。据资料显示,在1909年,杜威在美国的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提出探究学习方法,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20世纪50年代,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主张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选,提倡“从做中学”。20世纪初的中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课程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但是,建国以来,我国学校课程几乎一直是学科课程统一天下,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末,全球跨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蓬勃发展,西方以美国为代表得出了诸多新教育观和课程观,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与国际进行了广泛合作交流,参与了跨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20xx年新《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与应用作为四个学习的领域之一。

在21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掀起了课程改革的热潮,“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扎根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深处。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之,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让学生去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强调学生学习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农村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与学的有机的整合,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涵,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智育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包括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三个学段中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在三个学段中呈现不同的形态。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第三学段以课题学习为主。操作与制作、观察与测量、调查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它与数学学科课程课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及安排,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马云鹏著《小学数学教学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地域优势、师资优势,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模式。

4.“做中学”理论。美国的杜威和中国的陶行知都是提出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造,提出在“做中学”,“学中做”。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参与本课题实验的教师事业性强,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有改革创新的锐气,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和农村小学生有可亲性,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相信他们定能达到预期效果。我校有小学数学高级教师10人,其中有区级学科带头、骨干教师2人,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人,有8名年轻的数学教师,他们都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主力军。学校定期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交流心得体会,不断完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所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并与“评优、评先”挂钩,绩效工资挂钩,从学校挤出经费,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界定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包括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三个学段中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在三个学段中呈现不同的形态。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第三学段以课题学习为主。操作与制作、观察与测量、调查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它与数学学科课程课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及安排,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马云鹏著《小学数学教学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地域优势、师资优势,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模式。

4.“做中学”理论。美国的杜威和中国的陶行知都是提出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造,提出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的平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

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只要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学生就一定能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数学学习领域,也需要全新的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全校师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识和研究氛围,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使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当地资源有机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相整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达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之育人目标。2.研究目标

(1)本体目标:

形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使之在以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2)发展目标:

(a)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探索型”转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b)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教师自我数学教学的意识形态,从“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型;在教学内容和时空上,从“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和“多元型”转型。

七、研究内容设计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二)、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五)、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

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3、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即时调控。

5、对比法:设定实验班级,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对比。

九、研究方法设计

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和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设计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一年级进行加减口算练习,二、三年级利用四则运算练习算“24游戏”。让同学在游戏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习制度保障:定期学习教育理论专著,上网查找资料及外出观摩示范课以及观看示范教学的视频等。

2.研究支持保障:由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及领导的支持,我们积极参与校内外课题研讨活动,提高研究水平和素质。

十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3月——12月

分年级段进行研究。

低年级段:

以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和游戏游戏竞赛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负责人:潘蓉蓉

中年级段:以实际测量实践活动和观察、调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负责人:戴彦春

高年级段:以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负责人:蒋夕洲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各年级段负责人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负责人:蒋夕洲

(1)撰写结题报告。

(2)发表随笔、论文,并汇集成册。

十二、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

2.对于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相关论文集。

3.优秀教案集。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4

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和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根据《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__年秋季开学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结合横山区第五小学校情,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特安排线上教学工作如下:

(一)面向全体。统筹安排好课程资源,确保教学服务面向全体,覆盖到每一名学生。关注后进生、家长照顾程度低(留守儿童、抗疫一线人员子女等)、资源条件不充分的学生,按照“一生一策”的原则,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

(二)同步实施。教务处负责在线教学管理工作。各学科有计划地开展好课前预习、线下自主学习、在线直播、网络互动、推送教学资源等教学工作,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以教材为依托,提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网络教育教学服务。

(三)注重实效。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主体地位,做好课前提示、课中点拨及课后答疑反馈、解惑、辅导、作业批改等各环节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力争收到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关注身心。合理安排教学时长和教学进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劳逸结合,注意师生用眼健康。

(五)严控时间。一、二年级暂不开展线上教学;三至六年级,于8月29日(星期一)开始线上教学。要严格控制线上教学时间,三到六年级每天线上学习时间不超过80分钟,每次连续学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六)作业适中。我校根据线上教学实际,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布置弹性作业和分层作业。统筹学生作业量,不得安排过多、过难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时间每天不超过半个小时,不得强行要求学生家长每天上网“学习打卡”、上传学习视频、打印和批改作业,不得向家长布置作业。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程筹备(8.22—8.26)

1、教务处、教研室、信息中心召开课程设置讨论会,规划设计课程,确定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推送平台。

2、召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议,落实教学任务,各备课组积极开展集体研备活动,确定线上教学内容(推送直播)。

3、线上召开全体教师会,告知新学期线上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向家长推送告家长书、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等。

第二阶段:课程实施(8.29日起)

1、各学科课程安排如下:

语文:经典诵读书法练习我的特色暑假预习新课

数学:数学思维预习新课

英语:英语口语预习新课

体育:体育锻炼

道法:心理健康与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歌曲乐器

美术:手工制作绘画手操报

科学:科学小实验

2、依托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直播软件,开展全程直播授课、线上互动答疑等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APP、数字电视、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榆林教育数字图书馆、贝壳网等优质网络资源平台(选用的平台应在教育部备案名录中),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免费网络教学和网上课程学习,为学生、家长做好服务。各年级各科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在线上研讨,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平台。

3、教师做好复课准备。

所有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年级组、教研组老师进行网上研讨,认真备好复学后的教案,做好复课准备。

横山五小将本着为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共同抗击疫情,坚守教育阵地,坚决与上级部门统一步伐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停课不停学”,安排好学生的居家的学习生活,为20__年秋季学习的开局助力,为提升学习能力作储备,共同期待繁花与共的开学季的到来!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xX年xX月x日星期(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6

一、活动目标:

为了倡导和谐数学,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使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把枯燥的数学以“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秘。

二、活动内容:

1.活动主题:感受数学智慧成长

2.活动标语:与数学共同成长同智慧一起飞翔

3.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三、活动项目:

数学思维冲浪、口算、玩转魔尺、数学电影

四、活动实施:

宣传发动(5月6日——7日)

组织实施(5日8日——20日)

评价总结(5月21日——21日)

展示表彰(5月22日——26日)

五、具体活动安排表: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5.6 数学节开幕式 大操场

5.12 数学思维冲浪 多功能厅

5.13 口算比赛 多功能厅

5.6--5.18 玩转魔尺 各自教室

5.19-5.21 数学电影 各自教室

5.23 数学节闭幕式 大操场

六、具体活动要求与说明

1、数学思维冲浪

活动要求:一年级每班推选10名优秀学生孩子参加,最终评出10名同学为“数学之星”。

2、口算比赛

活动要求::一年级全班学生参加,每人100道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的.口算成绩作为口算过关的一次成绩,不合格者要再次申请过关。

3、玩转魔尺

活动要求:在两周内练习指定的几个形状。在规定的时间内,拼搭出6种魔尺造型,用时短者胜出。每班选出5名同学参加级段评比,最后选出10名优胜者评为“玩转魔尺之星”,并在闭幕式上表演。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7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

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1)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

(3)组织试点校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的措施,实施验证。

(4)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试点班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5)充分发挥教研室、教有组和备课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六、组织及管理

1、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2、具体任务

(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

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

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点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

各备课组也要经常性地进行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5)实验点教师应注意控制变量,不断总结可以推广的经验来。

(6)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8

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

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希望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数学爱好者能一显身手,脱颖而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活动时间:

4月18日——4月30日

活动安排:

活动:发挥想象,奇妙创造

活动内容:数学绘画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一~三年级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以数字、图形等为创作基本素材,可运用平移、旋转等规律做图。绘画形式不限,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想象画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

作品上交截止日期:4月29日。

评委教师:柯晶晶

活动二: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我是小主编

活动内容:数学手抄报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活动要求: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数学手抄报,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要求规范、整洁、美观,做出个性。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数学手抄报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手抄报内容可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

手抄报上交截止日期:4月30日。

评委教师:何雅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29

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我镇小学数学教学交流平台,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选拔、储备我镇小学数学学科优秀教师,经研究,决定举办“__镇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评委:

(2)组织协调:

(3)统分:

(4)照相:

我镇小学数学教师都有参赛资格。

内容包括:教材解析、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含新课标内容)及课堂教学展示四部分。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总分为100分。

解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年级下册教材,抽签选定内容。限时5分钟,分值:10分。课堂教学展示前进行解析(要体现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

书写内容包括数学学科常用汉字、数字、字母、数学符号等,现场抽签选定书写内容,选手用粉笔书写标准楷体字,限时3分钟,分值:10分。3月9号下午4:30分在中心校统一书写。

内容涵盖小学数学专业要求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及技能(含新课标内容),现场作答。限时5分钟,分值:10分。3月9号下午5:00在中心校统一答题。

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材的.新授课,选手比赛前1天抽签选定授课内容备课,展示课限时40分钟,分值:70分。教师课前5分钟与学生交流。

比赛顺序:按照教材解析、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课堂教学展示的顺序。

1、抽签:20xx年3月9日下午4:00抽签决定上课内容、所用班级、

2、教材解析:课堂教学展示前(即授课前)5分钟进行。

3、书写展示:20xx年3月9日下午4:30分;

4、知识素养:20xx年3月9日下午5:00分;

5、课堂教学展示:20xx年3月11-12日第一节至第八节课;

全镇小学数学教师于20xx年3月13日下午16:00在中心校多功能厅总结及颁奖。

表彰奖励: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单项奖若干名,获奖教师授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奖品,并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我镇参加县级比赛(支教教师除外)。

1、参赛教师于3月9日下午4点在中心校抽签决定讲课内容,次序及班级,不得在参赛班级进行试讲,否则取消参赛成绩。

2、参赛教师赛前将《教案》和《教材解析》一式六份发到评委手中。

3、全体无课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评课活动,要有详细、真实的评课记录。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要把评课记录及总结交教务处。

4、同年级各任课教师要积极配合参赛教师调课。听课教师要遵守会场纪律,将手机调为震动或静音,不得接听电话、随便出入。

九、其他未尽事宜,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__镇中心学校

20xx年月8日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30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由教育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组织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北碚区的每个直属学校和镇教育中心均参加了此次大赛,并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踊跃参与,共收到181份教学设计。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评出了一等奖35名,二等

将42名,三等奖59名。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3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

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32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小学数学研究方案 篇33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堂提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无效提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和失误提。

2、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题,会提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课堂提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数学课堂提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就是教师提出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和生都是课堂提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的解释是“提出题来(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的界定是:课堂提是在课堂环境中,即是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又包括了小学生的提意识。

2、小学生有效性提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题和解决题,形成自已的见解。

3、教师有效性提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题情景,提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题。

3、“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有效性数学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3、有效性数学提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高效的数学课堂提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才能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数学课堂提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艺术。

5、小学生提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提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通过调查课堂提存在的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能力。

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例。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思路

(1)我们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提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提行为。

(2)我们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提的平台,从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提能力。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题意识。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题意识。

(4)我们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提的类型、小学数学课堂提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提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提的要求等方面总结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七、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题、解决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八、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调查教师课堂提现状及分析(前测)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比赛。阶段成果:课题小节,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提现状及分析(后测)

(2)撰写研究报告

(3)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

九、课题组织:

组长:丁陈兰

成员:郑跃欧阳小飞黄国勇

十、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的现状及其分析》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研究》论、案例、教学研究报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