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道德模范事迹材料(推荐三篇)

道德讲堂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3篇)

道德讲堂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1

,女,1974年3月出生,现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是一名家庭教育推动者,也是一名公益事业的热心参与者。

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心系广大家庭幸福。20__年她开始接触家庭教育,发现自己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家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许多人不明白家庭到底该怎么经营,她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有太多人需要家庭教育的帮助。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能够为广大家庭送去幸福,为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她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她的想法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从20__年开始先后多次自费去外地参加家庭教育培训,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赵忠心、许玉乾等教授的家庭教育讲座,到慧宇教育专业家庭教育机构学习相关课程,通过不断地学习,促进自身快速成长,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便能够更清晰地向众多家庭传达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20__年6月23日成立X县智慧父母学院,义务分享家庭教育课程,以“做智慧父母,培养优秀孩子”为目的,利用自己书店的二楼阅览室,每周六义务为家长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丰富的知识储备、精彩的演讲、幽默风趣的情景表演,博得了在场家长的阵阵掌声。让更多家庭生活幸福是她的初心,把自己所学的经验无私传授给家长朋友们是她对初心的践行。上课内容主要是针对当前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地进行讲解,课下对具体家庭进行具体分析,不怕麻烦,一对一地为家长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同时通过探讨交流的方式引导家长朋友们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为自己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目前已公益分享近百期课程,帮助了上百位父母走出教子误区,活出绽放的自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方向。

她通过学习明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永不毕业的班主任。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想改变复印件,原件必须改变。于是她做出一个决定,带领家长读书、打卡,“只要你读我就送”,成了她的口头禅,每有一名跟随读书的家长,她就送其一本名家作品。她经常说:“如果周围的人都扔垃圾,唯独自己不扔是无法走在干净的街道上的,只有把大家影响得都不扔,自己才有可能走在干净的路上,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目前已有30多位家长每天坚持读书,部分家长已读书打卡三百余天,在家长浓厚的学习氛围影响下,孩子们也纷纷跟随家长开始读书。

不仅在家庭教育方面帮助他人,还经常参与公益事业。在武汉疫情期间,热心捐款奉献爱心;20__年4月2日为X县特殊教育学校捐赠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及体育活动用品;多次举办书法听写大赛、读后感评选大赛、科学知识问答赛等公益活动,提供点读机、地球仪、图书、笔记本等实用物品作为奖品,激励孩子们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热爱公益事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最朴实的助人之心。无论是家庭教育援助还是捐款捐物,她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身为一名普通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喜爱与支持。

道德讲堂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站在道德讲堂与您分享我在急救中心工作中的点滴感悟。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途长径,点缀得鲜花弥漫。使行杖拂叶的人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累,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可是,冰心老人的诗句竟是如此生生的天使写照!生命之重,重以泰山。一旦踏入洁白的临床,面对踏着荆棘行路的生命,你我又是怎样的重任如山!急诊科——是一个永远让人紧绷神经的地方。你随时都要准备不假思索的做起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全力以赴地组织抢救。尽管每次我们都竭尽全力,可是总有遗憾留在医院,总有眼泪流在临床。有一次,当一个10岁的男孩在宣布抢救无效死亡的那一刻,面对他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号,听到还有家属在非理智的责骂,看着依然穿梭在病区的一个个疲惫的.白色身影,我突然想离开这伤心,痛苦,无奈的地方!在急诊抢救室,我们每天面对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死亡是如此的可怕与残忍!祭日与生日遥隔着几十年的生命,却被死神毫无理由的牵在一起!医学就象一个无边的苦海,永远是在求索,却总是有徒劳无功!我不敢面对,不敢思索,我突然感觉自己是如此的疲惫和失落。然而主任与护士长事后却积极开展了对相关重型复合伤病历的讨论与学习,反复的强调抢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总结经验,请医院专家讲课,带领我们大家苦练基本功,要求急诊全体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尤其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和呼吸机的使用四大技术,每个人必须能够熟练操作。身边的医生和护理的老大姐们没有一个垂头丧气和抱怨过,而是坚持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加班练习抢救演练配合。此时我才明白,其实大家并非没有委屈和痛苦,只是将委屈抛到脑后,将遗憾藏在心里,将责任放在肩头,将大爱握在手中,走在生命的前头,踏平荆棘,让生命之途愈加宽广平坦。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将爱与同情撒在生命的周围,我听到了有爱的生命里泪珠滴落在热土上溅起的震撼!那是一片片仁爱之情,毫无悲凉之意!此时我的心情如拨云见日……

王店子镇76岁的王汉忠老人,对急诊科有着特殊的感情。老人有3个儿子1个女儿,可当他因腹胀、腹痛拨打120电话后,却没有1个人肯来陪同和探望。樊占兵医生亲自背扶老人,跑前跑后,检查、取药;老人一夜腹泻十几次,李延君护士不厌其烦,搀扶照顾,冲倒便器;老人身上无钱,主任自掏腰包为他买药、买饭;老人身体虚弱,护士长亲自给他洗手擦脸……自老人一上救护车直到病情痊愈被急诊医护人员护送回家的3天里,老人的病房里满是急诊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老人在上车回家前,挨个拉住我们的手,含泪颤抖着说:“儿女没有做到的,你们比儿女做得还要好,你们是我的恩人,是活菩萨......”。

急诊科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出诊在车上,夏天象蒸笼,冬天似冰窖,可接到出诊电话,我们就毫不犹豫抓起诊包,冲上救护车;张树全主任早晨带的中午饭,晚上又原样的带了回去,他一天里都没能喝上一口水;护士长张劲松出诊抬病人扭伤了腰,可她硬是咬着牙把病人抬下了五楼;李宏晔医生、赵慧颖护士直到怀孕生产当天还在上班忙碌着;赵爱军医生抢救车祸伤员被染成了“血人”;洗胃的患者呕吐的污物把徐怀琴医生的衣服搞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故事在急诊科每天都会有,大家习以为常。可正是这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我从中品味出最纯最真的仁慈和爱心。

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辛苦与奉献。十几年来,我们以人民为父母,视病人为亲人,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奔跑在急救一线。遇上危重病人抢救,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顾及家里,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少了对亲人的问候,却少不了对病人的照顾;少了与恋人的相聚,却少不了对病人的关怀。我们不是不想浪漫,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不是不爱家人,而是无法割舍对这份职业的牵挂。我们没有悲壮豪迈的言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有的只是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大家常风趣地说:“急诊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急救中心全体医务人员都在默默地无私的为患者排忧解难,认真的对待每一位病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病人生命看做亲人的生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无限生机,永不放弃”。这就是我们全体急诊人员的信条,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这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也许听不到感谢,而我们仍一如既往的将病魔驱逐,将痛苦流放;将一生一世的灵魂与躯体守侯临床,守护希望;用超常人的理智与冷静面对无奈的苦难与悲凉!身后那一串串脚印,深深的、清晰的、曲折的谱写着你我来时的路。此刻站在这道德讲堂,身边那一个个将爱与同情放在左右手的白衣天使浮现在我的心头。我无法形容心中的感觉!心怀仁爱,平凡奉献,还有什么比走在生命两旁的护航者更高贵的呢?请为我们自己骄傲!

谢谢大家!

道德讲堂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晁倩的爱心让人钦佩,安宁的孝道让人感动!今天站在这里与各位同事共同探讨爱岗、敬业、奉献,深感荣幸!我是这样理解的:“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岗位,所以我们要爱岗;“业”是我们用毕生去追求的事业,所以我们要敬业;我们只有在心爱的岗位上用一生去追求事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乐于奉献。

于丹在《于丹趣味人生》是这样说的:人在忙碌,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玩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境界。我觉得,生活全是意义,一点没意思的话,是没有意境的;当你总是游手好闲的话,那也没有意思。我所期待的意境就是意思与意义的平衡,这就是我理想的状态。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教授、吴孟超教授耄耋之年仍战斗在无影灯下,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正是: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具体体现,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想他们已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境。

我们大家能在这里工作、学习,成为同事,都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才走到一起的。因为我们热爱这份工作,“为病人看病,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折磨”,才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意义;在工作中要善于找到与患者及家属打交道的艺术,让患者及家属满意而归,才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意思。

只有我们把热爱的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才可能爱岗、敬业、奉献。我们科在张力副院长、高福春主任的领导下,是一支非常具有活力、非常具有凝聚力的团队。

有人说:同一件事情如果你连续干8次,就养成了习惯,成了自然。不知从何时起,我和同事们把夜间加班成了习惯,我们白天处理住院病人、做手术,晚上加班3-4个小时,完善出院病历,等工作处理妥当,才放心回家。高福春主任作为科室领导,一年365天,和大家一样早来晚归,同甘共苦。我们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放弃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来医院加班,虽没有加班费,但没有一句怨言。我们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还记得去年,一位叫潘某某的病人,因严重胸腹联合伤住入我科,双肺挫伤、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肝破裂,生命垂危,48小时内6次进出手术室,我们的值班医生和值班护士,全天侯守护,我们的`张力副院长、高福春主任更是一夜之间往医院跑了3、4次,有时回到家还来不及脱衣服,电话铃就响了,“噌”的一下,赶紧又跑到医院。就这样,我们一次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还有一次,病人田某某,因左肺癌于我科行左全肺切除术(请北京专家),手术非常顺利,麻醉也非常平稳,神智恢复,拔掉气管插管,但从手术床翻身搬到平车上时,意外出现了,患者没了意识,血氧、血压测不出来,脉搏微弱,胸管内无血引出。大家一下子懵了,问题到底出在哪?是纵膈摆动?心源性休克?还是肺栓塞?怎么胸管没血液引出?无论如何,赶紧抢救!重新插管、接呼吸机、抬上手术床,升压、补液、争分夺秒!请内科董晓梅副院长、心内科李国主任急会诊,“嘀嗒,嘀嗒”,20分钟过去了,病情仍无好转,怎么回事?病人危在旦夕!这种情况以前还真没遇见过。我脑子急速运转,马上镇静下来,对!现在急需验血!赶紧采血化验。10分钟后,结果回报,血色素47g/L。进一步胸腔穿刺抽出血性液。终于搞清楚了,是胸腔大出血!赶紧二次开胸探查止血,同时联系血液、快速输血!原来是肺静脉撕脱出血。幸亏处理及时、得当!病人获救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到底有多少危重病人从我们手里转危为安,我们也数不清。我们苦、我们累,有时我们真想放弃,但一想到生命的宝贵,再苦再累我们也认!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天晨会成了议事堂。除了交班,每个大夫还要把昨天的手术经过讲一遍,大家一起来分析,看有没有纰漏。把当天要做的手术说一遍,看有没有禁忌症。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医护之间,有没有小矛盾、小误会,有没有潜在的隐患,都要讲出来,及时处理,消除隔阂,加强防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刘锡明教授曾说过,人生定位分三种:合格,优秀,卓越。我想,如果把我们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干的话,如果把我们的事业当成一生追求的目标的话,如果我们想追求卓越人生的话,那就让我们热爱我们的岗位、追求我们的事业、奉献我们的热血吧,爱岗、敬业、奉献只是追求卓越人生路上的一块砖、一块瓦。对生活,要知足;对学问,要知不足;对工作,要不知足。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生意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