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县文明和谐单位申报材料

立足服务深化改革 谱写山区教育均衡发展新篇章

二中位于县城新和路东北,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在校教职工143名,在校学生1849名,其中住宿生725名。校园总建筑面积为25859平方米,占地108亩。

近年来,学校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校党支部确定的“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打造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主题和“规范办学行为,实施均衡发展,加强师德建设,转变行业作风,突出德育主阵地,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实行精细作业,更新管理机制,开展有效教学,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注重质量提升,浓郁校园文化,加强特色创建,搞好后勤服务,办安全放心食堂”的实践载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求真,均衡发展,取得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先后被省市县命名为“山西省示范初中”,“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晋中市教学质量优胜校”,“晋中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绩显著,荣立集体一等功”,“晋中市教代会工作模范单位”,“晋中市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校”,“晋中市普及实验教学示范校”。

一、适应形势,服务当先,确立新时代办学理念

当今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弘扬个性,注重人格以及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主体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在县委、政府“三县战略和五县方略”的正确领导下,县域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步入了小康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县人民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为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二中是全县最大的一所示范初中,一直在全县初中基础教育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抓住发展机遇,在继承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观,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观,已成为二中人能不能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

为此学校继承百年办学的历史精华,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本着均衡发展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宜二中未来发展的教育教学观,那就是“领导管理就是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师教学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学习就是为社会服务,努力构建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服务为宗旨,具有贫困山区特色的,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这一观念的提出,首先解决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三者在校园的定位,使每个个体之间以服务为宗旨,以服务为目的,以服务为纽带,在校园里因服务意识的确立而和谐相处。其次解决了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的问题。第三也为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实施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

和顺县第二中学校原坐落在县城东南的泰山圣母庙旧址,在全县初中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办学效益一直被社会各界所认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全县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这样就出现了原二中旧校园的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需求的实际状况,一是占地空间狭小,二是原教学用房年久失修,部分已属d级危房。面对这种现状,县委、政府着眼全县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举全民之力择址新建“二中”,大力实施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整体提升初中教育的办学规格,实现全县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新二中工程于2oo6年5月动工,XX年9月竣工,并于当月实现了学校的整体搬迁。该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校园建设分两期进行,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的全部建设,建有一、二号教学楼、办公实验楼、多功能报告厅、学生公寓、餐厅及弧形连廊、钟塔,一期工程总投资4945万元。二期工程将建有400米环形道标准塑胶运动风雨操场、体育看台等,用地28500平方米,需投资960万元。现在新建校已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配置了图书、仪器、文体器材、课桌凳、办公用具等现代化教学配套设施,投资1350.5万元。新校规模由原先的24个初中教学班扩大为42个初中教学班,可安置在校生2300余人,近期住宿生1000人左右。新建的学生公寓和后勤服务中心,大量安置了原在城内赁房读书学生的食宿,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

三、着眼重点,解决热点,让政策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人民生活富裕了,对孩子受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受到一样的看待,一样的教育就成了他们对当前学校办学满意不满意的标准。

(一)实行均衡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给家长和学生以公平教育的环境

我们认真执行省、市、县规范办学要求,坚决贯彻上级招生精神,招生编班、教师搭配实行全程性“阳光作业”,着实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学生座位调配实行前后和左右每周一轮换制度,不搞特殊座位。三是家长会让家长发言,为学校发展和班级建设建言献策,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通过以上做法,在校内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平竞争。

(二)三项承诺,建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建设一支思想道德合格、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才是质量致胜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根据《晋中市规范教师办学行为十不准》,结合工作实际,让全校教师达成了“三条规定”和“一个制度”协议。三条规定,即:1、校园内严禁打麻将、打扑克和下象棋等变相赌博活动;2、不得向学生收费或指定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图书资料;3、不得向学生开展以赢利为目的补课。凡违反上述规定的教师,一经查实、取证,情况属实,本人聘书就地解除。一个制度,即:所有教职工进入校园后,无论骑自行车还是骑摩托,都要下车,推车步行到指定车棚存放。由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工首先做到了。教师在学生眼里的新形象树立起来了,公平、公正、和谐的育人氛围形成了。

(三)经费保障,让钱真正花在学生身上

我们严格执行寄宿生伙食补贴政策,实行全程“阳光作业”, 让国家的伙食补助真正花在贫困学生身上。为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学校将杨县长的《告学生家长书》人手一份发到学生手中,将国家住宿生补助标准公示,让每一位住宿生都有权享受到国家的温暖,让政策保护寄宿生。从XX年至XX年春,学校积极响应党的好政策,依章办事,将列年学生免教科书费如期、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共免教科书费:234720.84元。

四、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均衡教育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要求,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一是每年年初订定教师考评细则时,从学生综合能力和谐发展着手,在教育导向上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整体配套和协调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一个班级的教师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年级的教师就是一个团体,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团结协作集体的教学氛围。二是坚持抓好教情、学情分析跟踪。课堂小结进行质量分析,剖析教情学情,落实优中差,实施分层优化,因才施教,求得分析中的提高。年级分析会上,班与班进行比较,与兄弟校进行比较。学科分析会上,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比较。及时信息反馈,扶弱补差,齐头并进。三是抓紧抓实常规教学的“备、讲、批、辅、查”,从教师平时习惯入手,促进教师良好教学习惯养成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使他们严谨治教,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四是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主副科并进,突破“重成绩提高,轻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旧有课程模式。对副课教师的工作量,课时,器材场地配备做到有关标准要求。现在我校班班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与教育网互联,学生不仅能学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知识,而且能通过教育网查找、下载学习中所需的有关信息。音体美特长生活动坚持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示范引领,促成城乡教育一体化,整体提升全县初中教育办学水平

迁入新校区,学校立足于全县人民给二中提供的新的发展平台,积极发挥学校在全县初中基础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1、每年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到乡下中学支教,完成一学年480学时的支教任务。让他们在支教中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乡下学生,把自己的先进方法和先进经验传递给乡下同仁,同时使自己在乡下得到锻炼,学习乡下教师艰苦执教的奉献精神,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工作思想水平的提高和育人观念的更新。2、鉴于学校已具备了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美化绿化一流的条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主办各级各类专题报告研讨会,以加大学校开放办学力度,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开放办学,不仅让二中师生学到了社会知识,了解了政策,引进了外面的先进管理和教学经验,更让社会认识了二中,了解了二中,真正让二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进入新校园,可以说学生享受到的是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办学条件,接受的是全县最好的师资教育。学校投资实施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学生足不出教室就可以享受到全国名校、名师的课堂教学。

进入新校园,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空间,既提高了寄宿生的学习和生存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团结、竞争意识。

进入新校园,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使广大群众逐步改变了“出家门进校门”的传统观念,科学调整布局,实行集中办学,寄宿制管理,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在教学管理上让一大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了城镇学校的管理水平,让他们与城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促进了义务教育快速、全面、均衡发展,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可能,合民情、顺民意。

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农村教育只有科学调整布局,坚持集中办学,才能彻底消除危房,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只有均衡化发展,才是教育的大发展,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让人民满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