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先进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汇编3篇)

2022年先进村党支部先进事迹(通用3篇)

2022年先进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篇1

黄叶村位于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最北端,全村共286户、974人,其中党员47人;耕地1062亩,山林面积5800多亩。近年来,该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以“凝心聚力谋发展,富民强村惠民生”为目标定位,突出招商引资、山区开发、民生工程与和谐创建工作重点,创新措施、持续大干,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xx年人均纯收入8760元,集体经营性收入151.3万元。先后荣获山东省绿化示范村、全省人武系统帮扶村先进党支部,肥城市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桃乡先锋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党建为先,永葆先进,组织保障坚实有力

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素质。在定期召开“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扎实组织“三会一课”等常规性学习交流活动基础上,与济南市长清区双泉乡贾庄村结成“交友拜师”对子,有针对性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提升发展境界。严格民主监督,搭建服务载体。积极推行 “五制一诺”制度,确保党员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以无职党员为主,成立党务、村务、财务民主监督小组,在发展党员、新上项目、土地流转、道路建设等40多项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先后组织党员评议会、听证会、通报会140多次,发放征求意见票1.3万份,收到党员提案80多条,并全部办理答复。同时综合考虑村内党员知识水平、年龄性别以及个人特长等因素,成立党员义务植树队、义务巡逻队、义务防火灭火队、义务调解队4支综合服务队伍,向群众公开承诺,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健全管理机制,夯实发展基础。严格落实“双规范”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部会、一次党员大会、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上一堂党课。对照年初目标,实行月小结、季调度制度,定期督促考核,增强抓落实的能力。实行工作效果考评制,年初与村干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项项有考核。年底按照“先锋指数”评价体系,对党员进行分类量化评议,营造了争创先进、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多元增收,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立足山区实际,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民主决策,确定了生态育林、以山养山、盘活资产、变废为宝的增收路子。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增收。投入400多万元,先后修建天池17个、调水工程2处、铺设管道2800米,修建环山路15公里,实现引水上山、旱涝保收,绿化荒山3200多亩,栽植黑松、侧柏等苗木130余万株,发展经济林1000亩,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创新实施了水泥鱼鳞坑做法、专业队植树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植树造林成效,仅黑松苗木苗圃抚育集体年可增收10万元。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增收。利用部队闲置防空洞发展了蘑菇养殖项目,集体年可增收6万元;利用闲置厂房,新上饲料加工厂,安置本村劳动力20余人,集体年增收3万元;发挥山区荒地多、饲草丰富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已建饲养小区4处,牛、羊、猪存栏3000头(只),蛋鸡、肉鸡存栏量1.6万只,养殖户年收入5万元以上。着力推进招商项目增收。与莱州客商联合,利用偏僻荒山,新上了金顶山陵园项目,集体年增收90万元。盘活废弃砖厂,与泰安燃气集团合作新上洗煤厂项目,村集体年增收12.8万元。20xx年新上投资3000万元的山东金沙矿业项目,达产后村集体年可增收80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

关注民生,和谐共建,发展成果多方共享

与改善民生福祉相结合。始终把改善民生,共建幸福家园作为工作落脚点,先后投资120万元,实现村内街巷全部硬化,户户通上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同步跟进,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对60岁以上老党员、群众代表和66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660元生活补助,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购买全额意外伤害保险,并在寿辰之日赠送一份生日蛋糕和慰问品,每人每年订做一身唐装;村集体每年为全体村民发放两季时鲜蔬菜,对贫困户、五保户、贫困学生都适当予以生活补助,为中小学孩子统一订做校服、免费接送;新农合参合率100%,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群众满意率100%。与搞好与驻地单位共建相结合。牢固树立“融入合作、共同发展”理念,每逢八一和春节,组织村内文艺宣传队伍到驻地部队、企业慰问演出,定期组织双拥共建、文明交流活动。筹资48万元,修建拥军道路2600米;驻地部队将黄叶村确定为党员锻炼实践基地,黄叶村将部队作为党员现代技术学习平台,实现互利共赢。与开展强弱帮扶相结合。围绕党组织联建,对经济薄弱村张家屋进行帮扶联建。扶持张家屋村3万元,维修改造了村文化大院;为张屋村与嘉安远隆食品有限公司牵线搭桥,形成“企业联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业化种植模式,种植南瓜、红腰豆等有机菜350亩;支援张屋村2万元,新上了200头规模的土猪养殖项目,村集体年可增收16万元,实现了强村带弱村,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2022年先进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篇2

一、基本情况

达西村是尉犁县兴平乡一个近郊村,位于县城西侧,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653户,2279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1629人,占71.48%,汉族人口644人,占28.26%,其他民族6人;全村共有低保户49户(其中达西村基本户16户)、85人,贫困户41户、65人,“四老”人员13人(老干部4人,老党员6人,老军人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8人,维吾尔族45人,汉族3人,35岁以下党员9人,35-45岁党员16人,45-60岁党员10人,60岁以上党员1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其中:维吾尔族4人,汉族2人,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村委会班子成员4人,交叉任职2人,“两委”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1人,35-45岁1人,55岁以上人员4人,初中学历2人,高中学历2人,中专学历1人,大专学历1人。

20xx年,实现村集体资产295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65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36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位居全区前列。自1991年至20xx年实施18项惠民补助政策,20xx年来共兑付惠民补助款2750万元,人均8万元,20xx年兑付补助款390万元,人均达3484元。截止目前,全村家庭电话入户率达100%,手机使用率100%,拥有轿车296辆,摩托车700辆,旅游车2辆,农户农机局配套率达98%。先后获得各项荣誉称号63次。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谋划部署,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达西村认真贯彻县委、乡党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学习党章、党的xx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及两次复信精神,认真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自治区、自治州、县委主要领导讲话精神,重点解决“四风”问题,转变观念,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务求实效,联系实际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强化服务群众,加快小康达西、红色达西、智慧达西、生态达西、平安达西、和谐达西、美丽干净达西的步伐。群教活动中,为村民办实事好事12件,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27个,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凝聚民心。一是切实抓好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按照“三培双带”的要求,从村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培养后背干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建立健全了《党支部书记责任制》、《村“两委”班子成员职责》、《三会一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约束和奖惩机制,同时,确定每月20日为党员义务奉献日。三是结合“群教”活动进行扶贫帮困,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党员“义务爱心帮扶日”、富裕户结对帮扶困难户等活动,积极解决群众困难,村集体出资先后购买标准地膜28吨,免费发放给受灾群众,发放低息贷款250万元,及时解决农牧民资金短缺问题。

(三)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加强民族团结

达西人牢固树立爱党爱家爱达西的理念,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达西村团结和谐、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发挥达西村老典型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每年举办一期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政策培训班,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全村各族群众;二是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维汉族党员群众结对子活动。围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在达西村举行了“万户结对一家亲”活动,州党委书记彭家瑞与村支书沙吾尔?芒力克结成对子;按照全覆盖、就近、就地,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将全村350户农民,在邻里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党员与宗教人士之间、宗教人士与群众之间、村干部与困难群众之间、老住户与新住户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结成对子,大家互学语言、互学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互讲身边事、互知双方家庭基本情况、互做民族团结实事好事,做到既帮生产又帮思想,既送政策又送技术,既交朋友又促增收,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让各族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三是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等活动相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群众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明发展、长治久安”的新达西。四是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宣讲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宣讲各民族共同奋斗创业的艰苦历程。宣讲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

(四)加大投入,加强社会面防控

今年以来,达西村积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在达西村6个村民小组、清真寺、红色爱国教育基地、达西民俗风情街等主要路口安装50余个高清数字监控摄像头,在村警务室设立监控室,实现24小时无空隙实时监控,通过安装监控设施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居民安全感不断提升。同时,在警务室和“三民”工作组的配合下,达西村不断强化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清查和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村共有27户登记申请房屋出租,共有出租房屋350余间。20xx年1月1日至今全村登记流动人口1888人,今年9月1日至今登记流动人口1190人。

(五)依法加强宗教管理,深入推进“去极端化”

一是抓好宗教人士的管理和培训。制定宗教管理12条办法,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月召开宗教人士和寺管会成员座谈会,增强宗教的正面教化作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把力量凝聚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来。二是充分发挥清真寺的学习书柜和法律法规宣传黑板报的作用,村党支部出资购买各类的科普宣传、法律法规、民族团结和新疆“三史”等信教群众喜闻乐见的书籍。清真寺伊玛目每天坚持看电视、看报纸,连续20xx年开展“清真寺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钟”活动,让信教群众在宗教活动中接受科学知识,让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融入到宗教活动中,使其从思想上去极端化,促进宗教和谐。三是抓好落实两项制度(村党支部书记包联清真寺及对宗教人士谈话制度)落实。经常性与宗教人士进行沟通、谈心、交朋友,及时掌握他们和信教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

(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收致富

一是在全村实施畜牧家庭养殖。深入贯彻落县委、政府两个一号文件精神,20xx年5月村集体出资102万元,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发放给有养殖意向的农户,用于发展家庭畜牧养殖,村集体与农户签订饲养管理合同,村党支部对农户购进的母羊登记备案,年底进行检查验收,发现私自变卖母羊的农户,将优惠政策补助资金扣除。通过以上措施积极鼓励全村农户发展畜牧家庭养殖,计划20xx年底实现每户拥有5只母羊,1头奶牛的目标。二是积极扶持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村党支部针对农民群众个人贷款手续复杂、审批办理时间长等问题,20xx年村集体抵押贷款340余万元向农民群众发放了农业生产贷款,解决了农民群众春耕生产问题。三是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对发展农家乐、民族风情旅游等农户出台扶持政策,对启动资金不足的农户提供3万元的无息扶持贷款,通过优惠政策的扶持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达到了168家,农家乐达到13家。

(七)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达西

一是实施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村党支部从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入手,通过采取上级部门拨付、村里自筹、村民集资的方式,将天然气接到达西村每一个农户家中,已解决当前农民群众依靠柴草和煤炭生火取暖的现状,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目前,前期天然气主管道开挖工作已经建设完毕,铺设主管道1500米,低压管道300米,低压调试测验完毕,目前,一期工程实现通气试用340余户农民群众用上了安全清洁的天然气。二是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针对群众健身休闲等问题,村党支部多方争取资金将村委旁闲置空地建设一个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使村民群众也像县城的群众一样,有了健身休闲的去处,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弘扬达西精神,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总结提炼了“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10个字的达西精神,先后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每年投入3万多元订阅党报党刊、购买科技图书,组织村民定期阅读学习,村民不仅学文化、学技术,还学法律、学规章,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100%。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实施了《村规民约》等十多项文明制度建设,成立了宣讲队、文艺小分队和广场舞队,先后开展了讲达西故事、中国梦达西梦教育等活动。村里每年还举办感恩活动,对村里有贡献的老人予以表彰,感谢他们对达西的奉献,邀请他们运用新旧社会对比的方式,讲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教育引导青年人不忘历史,了解达西村的过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20xx年5月,被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巴州党员教育基地的达西展览馆正式开馆,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新疆“三史”、尉犁县和达西村奋斗史。展览馆的建成开馆使达西村群众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自豪感不断攀升。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有一个带富能力强的好班子。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达西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不渝地跟党走,干社会主义,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本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愿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共同理想信念,在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带头践行达西精神,凝聚各族村民力量,夯实民族团结基石,利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村民主动说出、采集和解读集体理想信念,进而引领村民认同共同理想信念,真正将个人理想融入集体,将个人愿望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先行,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先行。充分发挥了村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达西村在三十多年的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过程中,总结凝练出了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的达西精神。集中体现了达西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党员群众发挥先进性、发扬创造性,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的决心。达西村维汉村民亲如一家,关键就是有一个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理想信念,为达西村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谐稳定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是民族团结“聚集效应”明显。自复信以来,达西村认真贯彻落实复信精神,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内聚人心,外播团结入手,努力发挥民族团结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发挥“蒲公英”效应,辐射带动周边,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现在,达西村各族村民都像大漠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全村就是一个大家庭,就算有一块馕也要大家掰开来一起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基础得到夯实。达西村十分注重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在全县首先开展了符合本村实际的“爱党爱国爱达西”主题教育,引导村民把这种爱转到爱党、爱国、爱集体上,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培养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分裂主义、“三股势力”歪风吹不进、浊流流不进。突出道德和法制教育,使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在村里掀起了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热潮。通过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增强了村“两委”对宗教活动、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的管理的科学性,引导宗教人士正确“发声”,把精力转移到科学致富促发展上来,让信教群众带头理解党的政策、带头支持党的政策,坚决与非法宗教作斗争。

五是增收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紧紧围绕县委转型升级战略,在走好原来五条路子的基础上,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主动与县委“三化”建设紧密结合,向市场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转型升级优势初步显现,达西村大踏步向前迈进。通过走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富裕、实施惠民政策的路子,不仅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更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问题。

2022年先进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篇3

郭家沟村是山东省莱芜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山村,共有384户、921口人、27名党员。20xx年以前,是一个穷村、乱村、上访村,村集体外欠账40多万元。20xx年10月,全村24名党员联名推举徐祥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徐祥新为班长的新一届党支部班子上任后,提出了建设魅力郭家沟、富裕郭家沟、和谐郭家沟“三个郭家沟”的奋斗目标,深入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村、创先争优“三创”活动,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把一个贫穷落后村变成了富裕文明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农村,实现了收入工资化、环境生态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民主化、保障社会化。

创先争优,打造为民务实的好队伍

新的党支部班子成立后,党支部书记徐祥新向全村父老乡亲立下誓言:“如果三年不让郭家沟变个样,我就是郭家沟的罪人!”近年来,党支部一班人凭着“在其位谋其政”的事业心和“村不强心不甘、民不富心不安”的责任感,不等不靠,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六年多来,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植树造林、修路治水、开发土地、发展生产,大小工程干了50多项,绿化荒山3000多亩,新建小型水库11座,开发土地4000亩,新修道路13公里,治理河道2600米,建起了蓄水5万立方米的人工湖以及一座小型生物集成污水处理厂,把整个村彻底装修了一遍,原来的“穷荒山”变成了现在的“花果山”,森林覆盖率由35%提高到70%。党员干部靠实干凝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成了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推动发展的排头兵。

干事创业,闯出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党支部确立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态农业四轮驱动加快发展和党的建设作保障”的发展思路,郭家沟从此走上了富民强村的康庄大道。村里成立了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改革,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先后建起了总占地4684亩的花生、黄烟、扁桃、板栗4个种植园区和无公害蔬菜、冬枣、金银花3个种植基地,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仅扁桃园一项去年就为集体创收450万元,为农民增收40多万元。农民入股流转土地后,除获得每亩每年300元保底收益外,到生态农林公司打工的,每年还可获得1.5万元工资,收入水平成倍提高。村民徐国将24亩承包地全部流转,每年仅土地流转金就7200元,自己腾出空来跑运输,月收入4000元,妻子到棉纺厂上班,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全家年收入7万多元,是原来的3倍多。一个好思路就是一条好出路,自20xx年以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呈两位数增长。20xx年全村实现集体收入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是20xx年的4.8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010元。

民生为本,架起普惠群众保障网

郭家沟村党支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健全民生保障体系,描画出一幅幸福和谐的民生图景。一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抢抓被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村的机遇,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建成小康楼380多套、居民楼1栋。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村民只交5万元就可住上218平方米的小康楼,只交1.8万元就可住上100平方米的多层居民楼,均不足市场价格的20%,65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5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二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村里出资为全体村民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村民全额垫付参保资金;对65周岁以上老人全部集中统一供养,这在全省尚属首家。二是大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村民自编自演的“春节晚会”连续两年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党支部创办了《新郭家沟》报,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群众的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六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没有发生一次上访事件。20xx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村里32位老人自己掏钱为灾区缝制了100床棉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郭家沟村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村、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进村、莱芜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莱芜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被评为莱芜市学习型党支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