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7篇)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很感谢市教育局暑期给我们安排的这次书法培训,也很感谢何连海等多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上课,这几天培训我们收获很大,得出以下感想。
我们都知道,书法是一门艺术。它是以文字为素材,以线条为内容,以技巧为精髓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龙脉,书法艺术是与每个中国人最亲近也最温暖的艺术。有文字就有了书法,有书法就有了文明史。
书法练习活动既是书法技能的训练、提高过程,又是锤炼一个人的意志和心境的方法。
这次的培训充分调动了美术教师当中爱好书法的积极性,引起了大家对书法的重新关注,培训课上教育局请到了连云港市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他们认真的给我们讲解书法史。与此同时,本次培训班更是荣幸邀请到何连海老师给我们讲授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学习书法的本质所在。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大家认真听讲、体会,个个都那么的聚精会神,听的是津津有味。当老师宣布自由练习时,老师们个个昂首挺胸,坐姿端正,手握毛笔,双眼都很认真的看每一个字的结构,小心仔细临摹每一个步骤笔画,如此反复练习,多加强化。虽然刚开始字写得不怎么样,但也毫不气馁,继续努力,过不了多时,竟也进步了不少。
练习书法需要耐心,耐心往往培养了人的一种气质。“速成书法”、“短期书法”都是误人子弟的方法。正常的书法练习过程是以字帖为中心,“择帖幕帖和临帖”来逐步提高。书法需要真功夫,需要时间浇灌。当你练到一种境界,铺开一方宣纸,你的心就凝聚在书法的起笔、落笔上,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嘈杂,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有了一定的书法成就,你还可以达到平静愉悦自信的心境。
本着唤醒手写乐趣,寻找中华文化的宗旨。我们的这次书法培训活动,可真是获益匪浅啊!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看到了广大老师对书法产生的浓厚兴趣,看到了他们在书写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字时热情。大家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热烈讨论,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培训期间,各位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全体学员严守纪律,学员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友好的同学关系,是大家都所推崇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书法培训班中找到书法的魅力,练就一手好字。
为期6天的书法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此次培训,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目标明确。培训中,在书法教师精心辅导下,学员学习的热情高涨,效果显著。通过培训,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
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好的书法能表现出作者人生,生命的体验。好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无障碍,随心所欲。初学一个帖,点画和点画之间一下很难摆顺,这需要我们去找规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间每个大家都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写一个字,切忌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做到协调,整体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很多窍门,道理在里面。在学习书法,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则却是一样的。
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以及行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临帖时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不要让笔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笔,自己左右手中的笔。下笔要善于找参照,大胆落笔,随时调整,锻炼出前笔有缺憾,后面的点画能补救的本领,字形态要控制好,也在于善于找参照。临帖的时候自己的主观不要被帖套住,随时想到整体的关系,更加注意单个字的整体、角度、长短、笔划之间的配合。从大的方向把握住“度”,再从细节上深入。书法的临帖,需要钻研和静心学习。我会在接下来的书法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
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连续三次参加了黄陂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中国书法这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是世界艺术苑囿的一朵奇葩,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毛笔基本退出了日常书写工具的行列,书法也基本与实用书写脱离而成为一门必须专门学习的艺术。长期以来,由于书法教育一直未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开展,乃至一般人不仅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而且书写也存在许多问题。软笔书法在一般小学名存实亡,对于硬笔书法相对比较重视。但一般只是临帖,老师专门指导还是有限的。作为一名教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培训班上几位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王景老师的硬笔书写,从笔的粗细,到笔画的角度,细致入微;从学生作品展示,到老师课堂实录,全面夯实。吴高平老师的软笔规范字的教学尽显个人风采,徐谦老师的碑帖临写见解独道,徐国康老师的“永”八法娓娓道来。总之,通过学习不仅使自己对硬笔、软笔书法有了新的了解,而且对笔、墨、纸、砚的知识丰富了、特别是对碑帖的认识加深了。
几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也使我得到了一些启示。练一手好字,能让自己受益终身。常言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子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把子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一个人连一个字也写不好,他的办事成功率可想而知。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毛病,养成细心、耐心和毅力的良好品质,陶冶我们的情操。
练习书法,首先必须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如果在练习中,懂得创新,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就会更好。
当然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书法教学,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四位老师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十五天的集中封闭培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了对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来自中国台湾的杨淑芬老师,在教会我们书法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悠远。
文化是民族之魂,艺术源于道德、展现仁爱,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培训,去除了内心的浮躁之气,也明白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与心灵的沉淀。此次培训得到区领导、局领导和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教育进课堂、经典诵读进教材”的初衷,加强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书写、经典诵读的能力。“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能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兴趣,这也是“三进”活动的指导思想。
痛惜学习时间短暂,不能通晓国学精髓,仅学得冰山一角。但此次培训开启了我深入学习国学的大门,在以后的时间里更深刻的理解国学,学习国学,应用国学。半月以来,每天反复的习练书法,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强了我们的耐性,还学会了虚己待人的处事态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能让我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设定一个标杆。相信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自身的缺憾和不足,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弥补我之前的不足,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逐步前行。
学校、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要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化为工作的羽翼,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教会更多的学生。一个人的进步,改变不了什么,但一群人的进步将改变一个时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尽我所能的用我们的知识改变更多的人。
在我们整个培训期间,深受领导重视。区领导,局领导亲临培训现场。我们的余校长更是亲自拿起毛笔和我们共同感受书法带来的辛苦与愉悦,让我们深受感动与启发。
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培训时间相对较长且全封闭式教学,每天早六晚九高强度的训练让有些老师的身体透支、有的老师孩子尚小因为思念只能暗自流泪、有的老师缺席家中重要事情的决策YY但这些困难最终都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学校启动大量资金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感动更加感恩。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并且作为教师的我们身兼重任,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让学生的百花园开出灿烂的花朵。书法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国学经典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竭尽所能的让国学书法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四位老师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十五天的集中封闭培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了对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来自中国台湾的杨淑芬老师,在教会我们书法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悠远。
文化是民族之魂,艺术源于道德、展现仁爱,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培训,去除了内心的浮躁之气,也明白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与心灵的沉淀。此次培训得到区领导、局领导和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教育进课堂、经典诵读进教材”的初衷,加强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书写、经典诵读的能力。“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能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兴趣,这也是“三进”活动的指导思想。
痛惜学习时间短暂,不能通晓国学精髓,仅学得冰山一角。但此次培训开启了我深入学习国学的大门,在以后的时间里更深刻的理解国学,学习国学,应用国学。半月以来,每天反复的习练书法,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强了我们的耐性,还学会了虚己待人的处事态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能让我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设定一个标杆。相信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自身的缺憾和不足,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弥补我之前的不足,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逐步前行。
学校、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要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化为工作的羽翼,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教会更多的学生。一个人的进步,改变不了什么,但一群人的进步将改变一个时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尽我所能的用我们的知识改变更多的人。
在我们整个培训期间,深受领导重视。区领导,局领导亲临培训现场。我们的余校长更是亲自拿起毛笔和我们共同感受书法带来的辛苦与愉悦,让我们深受感动与启发。
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培训时间相对较长且全封闭式教学,每天早六晚九高强度的训练让有些老师的身体透支、有的老师孩子尚小因为思念只能暗自流泪、有的老师缺席家中重要事情的决策YY但这些困难最终都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学校启动大量资金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感动更加感恩。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并且作为教师的我们身兼重任,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让学生的百花园开出灿烂的花朵。书法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国学经典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竭尽所能的让国学书法在校园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