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汇总三篇

名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精选3篇)

名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篇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需名师指路;名师指路---名师之路。三天的“名师之路”全国语文“学段融通,打通儿童成长通道”教学研讨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一堂堂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观摩课,让我们再次领悟、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真”的自然美、生态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粗浅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研讨“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改内涵”,围绕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教学侧重点,紧扣“教什么”和“怎么教”展开研讨观摩。细细想来,“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我们的课堂之所以会把握不准教学的重难点,是因为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领会不了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深入。所以,今后我们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应该正确的理解教材,领会课标的实质,因为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教什么”和“怎样教”。正如专家所说“教材只是例子,教材只是引子”,我们要通过例子挖掘出经典背后的内涵所在!

二、语文课要简单、平实、扎实

细细品味、回味专家的每一节课,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在轻松愉悦、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出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王文丽老师的《月之故乡》将孩子们的诗歌大门轻轻扣开,彰显了语文学习的精神本质,注重学生通过文本获得精神体验,进而达到精神提升的目的,以一堂课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让语文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她的每一步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学语文、用语文在课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包括写作背景介绍的插入,音乐的渲染辅助,都是那么的自然,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三、语文要关注言语本身

“你的言语所及即你的世界所抵”,“无拘无束写,有章有法练”,“以我手写我心,写真话诉真情”,“文章要有新鲜感”,各种写作方法的引领,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方向性,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指名了方向,只有重视基础,关注言语本身,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学到语文、用到语文,真正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感受颇多,学习让我的精神和思想得以洗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体验、总结、应用。要上好课,需要教师的真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向专家看齐,以专家为引领、辐射,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聚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严格要求自己!

名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篇2

为期20天的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即将落下帷幕。在揭东的这20天,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都得到了导师和同学的周密的照顾,每一天都过得很愉快充实,颇有收获。

这次培训,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读书、讨论、做博客,反思、听讲座、做课题等等活动,开阔了眼界,认识了不足,促进了思考,激发了研究。

通过这次培训,通过和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比较,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离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需要努力需要改进的,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七年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是教育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然而在这次培训中看到,80%的教师仍然固守教师本位的观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是由教师预设好的,甚至有些教师包括本人还偏爱“满堂灌”的方式。因为这种课堂容量大,操作容易,尤其适合高三的应试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只要高考不变,教学理念就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因为老方法老方式似乎对高考更管用。

事实上,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如果只立足于自己的教的过程,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讲授,不管或少管学生的学情。我们深知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把每个问题都讲得明白、清楚,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把同一个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即使教师讲明白了,学生也不一定就能接受,接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有效率流失。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产生,课堂上的精力流失,从而学生讨厌单一的教法,导致情感流失。20xx年兖州一中杜金山校长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两率”调查,结果是课堂精力流失率高达38%,高效学习率不到50%。杜校长说:“校园飞来一只鸟,几乎全校教学都知道,稍有风吹草动,学生的目光唰一下就飘走了,精力流失大高了。”患了感冒的老师课堂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老师嗓子不舒服就会少讲,很多学生最怕老师遇到高兴的事,因为这时老师会滔滔不绝。问题已经很明白,教师少讲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少干预学生才会学得更好。学生不是等待填塞的机器,他们需要什么,想学什么,应该由他们说了算。所以自己亟待改变的就是观念,要大胆放心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他们,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二、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次跟岗学习听了几个课例,表面上内容很充实,但无论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是应试的能力,帮助似乎并不很大,甚至有些课连教学的方向和目的都不很明确,课文内容的重点没有得到落实,学生想学或未解的问题没有得到答案。究其原因,就是在备课时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时有悖于课文的重点或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虽然我们总说语文课是“遗憾的艺术”,但也不应该让它因为教师的武断和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遗憾。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可以说,一位教师的课讲授的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所以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教师有效的教学,学生有效的学习。我总是觉得,现在的学生要比以往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方法与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创新火花、灵光一现的思维碰撞都能完美的表现出来。

三、 要养成常常反思的习惯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我们常常记得嘱咐学生要学会回顾和小结,可我们自己却常常只教不研,只管天天备新课,不懂回头看看反思反思。这次跟岗学习安排了两节公开课和三次教学反思的作业,在公开课后通过自评和聆听导师、同学的评课,我发现了自己没有意识到或不曾留意到的问题,他们的建议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使我在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上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法。所以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我的教学反思基本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入手:一、知“所得”。一节课(一单元、一本书)教完,无论是预设好的,还是在课堂中生成的,总有或多或少的成功之处,总有所得,至少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反思:1、横向比对,和别人相比我有没有自己的独特领悟和我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2、纵向比对,我的教学过程中,哪些地方哪些环节是精彩的,师生都认可并感到愉悦。3、偶然小发现,比如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有了新对策;对教材的某些不足不明之处,有了新认识;甚至是对付哪类学生,有了新主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灵光一现的东西,往往是数不胜数的,教学的机智就在其中得到积累。二、知“不足”。有得既有失,上完一节课后,自己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那么不足在何处,要有清醒的认识。1、教学内容没有落实好,重难点处理的不恰当,这个要反思要改进;2、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设计不科学,这个要反思要改进;3、与学生的互动存在问题,也要反思要解决,等等。凡是在教学中发现的一切问题,事无巨细,都可成为我们改进完善的目标。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学反思要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真真正正的教学行为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上,才会有它现实的意义。

20天时间对于长长的教师生涯来说,是十分短暂的,但是如果能将这些意识带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断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实施,我想意义又是十分深远的。今天导师在跟岗学习活动小结时结合他自己的成功经验提到我们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并向我们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我们做一个“会教书”“会写文章”“会做课题”的教师。对我来说,也许不能成为像导师所说的那样优秀的教师,但我觉得只要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教育事业上的有心人,每天前进一小步,就能成就自己人生的一大步。

名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篇3

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今年7月20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学名师论坛”培训活动,培训主要是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展开。

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市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4位专家教授的报告,经历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评课互动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这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通过聆听宋晓朋的“基于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转型与高宏娟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讲座,我收获颇丰。几位专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两天的培训学习中,不仅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指针,更让我明确了“价值观”,“思维方式”,“品格”是学生和教师应重点培养的学生的素养。教师应该关注的是“乐学善学”——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是“勤于反思”---学生学习的学法;是“数字学习”----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教师要在生命课堂中将“育人点位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倡导“三生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听了刘静老师的《月之故乡》的观摩课,无论是老师还是五年级学生的表现,都让我为之一振。她在课堂上用自己丰厚的人文底蕴去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感染力,学习的幸福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习热情、“引领”处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把,课堂中师生“教”与“学”的个性充分张扬,呈现出共生共长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朗读环节,在刘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朗读融情于声,以自己的声、情感染了自己,也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听众,让文章的思想感情与读者产生了共鸣,也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是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课堂;是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验着“乐”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与会教师啧啧称赞?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教师的生活是平淡的,我接受自己平淡的生活!但我更清楚:即使日子平淡,但行走的脚步不要停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