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通用7篇】

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精选7篇)

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1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

“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2

我们都是在母爱的呵护下长大的,当然我也不例外。可是,每一次听到母亲的唠叨,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给撕下来,可是,返回头来想一想,妈妈们都是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将来。

记得有一次,我刚刚写完作业,就出去玩了。回来的路上,我还在不断的思考着怎样骗过妈妈。心里很不安。回到家里,我若无其事的说;妈妈,我回来了。妈妈每天必修的功课就是在我写完作业以后没有预习工课是骂我。都说:“看看你每天,成什么样子了,考不上好的初中了,将来毁了,回老家吧。每一次都这样说我,而且每次都说同样的话,我都替他烦。甚至一点信心都没了。总是在默默里流溢愤愤不平的眼泪。每天当我听到这句话,仿佛针扎一样。心里比挨打还疼。

发下来的成绩,我都是因为粗心而导致考不了一百分。可是,这回妈妈不但没有骂我,还说了一句特别犀利的话,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比打我骂我还难受。后来,我问了同学的妈妈是否和我一样,先去问了一下跟我在这次期末考试同样没有考好的申雅迈。他的遭遇和我是一样的。甚至比我还糟糕。

虽然妈妈在学习上管的我很严格,但是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给我不错,妈妈把好吃的肉给我,买了好的东西都让我吃。我生病了妈妈虽然也在骂我,乱吃火的东西。但是我的心中都很温暖,因为我感受到了母爱。

小时候,妈妈给我特别好,因为当时没有弟弟,晚上我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觉,我一踢被子妈妈就给我盖上,直到现在这个毛病还没有改。我铭记在心的一件事,好像有一次我高烧到了四十度,妈妈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忙去找医生。给我打针吃药。晚上,我终于可以不用在随时都有可能被吃药的环境中睡觉了。可是妈妈老是让我喝水,弄个我一晚上没睡,可是,后来我又想了想,我想睡,难道妈妈就不想睡吗?

妈妈为我们做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们没有第二句话可以不报答父母的。

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3

“世上只有妈妈好……”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我就想起了我那美丽勤劳的妈妈。因为,是她养育着我;是她,用亲切的话语,教我怎样做人;是她,用温暧的双手扶我走上了人生的阶梯忘不了年1月17日,一声啼哭,我来到这个世上,从来到世界的第一刻起,您无时无刻的关心、爱护我,在您的呵护下,我健康成长,到懂事的那一天,我才知道您,还有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颗赤子之心妈妈,虽然有时我对您不大礼貌,但是您的举止都蕴藏在我记忆的深处。那次晚上我发烧了,妈妈,是您在生病时悉心照顾我。您还记得吗?那天晚上,爸爸出差了,您来帮我盖被子,看见我冷得发抖,头上直冒汗,您的手摸了摸我的头再摸摸您的头。“好烫啊!”您马上抱起我向医院跑去,您头上的汗水不停地洒落下来,也不顾擦一下。到了医院,医生刚检查完,您便问长问短,直到医生说:“没事,只要打一针、吃些药就行了。”你才松了一口气。打针时我一看到那尖尖的针头时,便一个劲得往你身后钻。您用那亲切的话语对我说“天天,别怕,不打针你的病不会好,不然,你就不能和同学一起玩了”,我便鼓起勇气。回到家,我睡在床上,不一会就睡着了,您坐在我的身旁,整整守护了我一夜,不久我的病好了您却瘦了许多,您那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布满了血丝。

妈妈是你在学习上不停地鼓励我,有一次期中考试,语文考砸了,我一下午都闷闷不乐,灰溜溜地回家准备挨批评,可是,您却没有批评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天天,考砸了没关系,只要把错题弄懂就行了,一次失败,不表示所有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呀,只要你尽力就行”。这短短几句话,就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之火。是啊!牛顿遇到失败,他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努力。我也不能遇到失败就被它*,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所以,我要下定决心,向前几名冲刺,果然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比天还要高;比海还要深;比泰山还要重。它是永恒的、无私的、伟大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来报答我的妈妈。

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4

岁月如梭,流年似水。伴随着成长的旋律。我们会慢慢的发现,我们已经变得懂事了,没有了以前的那么顽皮。我们学会了体添父母的不易,学会了跟恩老师的辛苦,学会了珍惜同学的友谊,这些行为都无不体现着我们已经长大了。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兴高采烈的骑着车去学校,一路上,小路两旁的花儿在对我笑,大树也在朝我招手,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到了校园里面,太阳灼烧着大地,仿佛要把我们烤熟了似的。我顶着太阳,一路小跑着到了教室,心里暗想着这天可真热,好在我跑得快啊,不然这真会中暑啊!我就在教室里吹着电风扇,那真叫一个惬意啊!忽然间,一片片云朵就把太阳给挡起来了。天变得阴沉沉的了,这世界就好像变得一片死寂。中午还高高挂起的太阳瞬间就被这突如其来的云朵给挡住了,我心想这天气可真善变啊!本以为等下太阳就会出现,乌云就会散去,可谁知,这乌云并没有散去,反倒越聚越多,瞬间,雨哗啦啦的下着,越下越大。我心想这下可惨了,本以为中午这么大的太阳不会下雨的,就没有带伞,可现在下这么大的雨我可怎么回家呀,心里越想越急,越想越急,一颗颗的金豆豆就滚落了下来,我望着周围的同学都已经带了伞准备回家了,我感到了从未有的孤独、无助……

我望着窗外的天,看着雨哗哗的下,只见窗外的大树被风吹得些许摇晃,被雨打得叶枝乱颤,我的心也跟着树一样,内心不时一阵阵汹涌的波涛。就在这时,我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咦,这不是妈妈吗?我心中满是疑惑,妈妈怎么会在这呢?突然我才想到,妈妈原来是来接我的,我心中不禁潸然泪下,妈妈冒着大雨来接我,而她的衣襟已然被雨水浸湿,妈妈一言不发,用她的瘦弱手一把把我拉走了……

妈妈,虽然不多言语,但她却用她的行动诠释着她对我的深深的爱,我要感谢妈妈,是她无数次用这样的行动温暖着我,让我学会了感恩,我爱她——我的妈妈!

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5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故里,永丰县沙溪镇泷冈西阳宫旁,曾耸立着一座雄伟的楼房叫“荻楼”,这座“荻楼”就是为纪念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夫人“画荻教子”而建造的。

郑夫人,名失考(980——1052),出生于江南名门望族。她知书达理,恭敬勤俭,宽仁慈爱,贤惠孝顺,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在调任泰州(今江苏泰州市)军事推官时,因病瘁死于泰州官舍。欧阳观生前居官清政廉洁,为人刚正仁厚,乐于施舍和接济于人,家中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埴”,仅能维持一家四口的粗茶淡饭。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病逝以后,已是一双儿女的母亲郑夫人因陷入困境,生活所迫,只好携儿带女投奔在随州(今湖北随州市)时任推官欧阳修的二叔欧阳晔。到达随州以后,郑夫人母子三人得到了叔父欧阳晔生活上的鼎力相助。郑夫人在欧阳修叔父家中就开始对欧阳修进行早期教育,用父亲欧阳观处世为人的风范对幼小的欧阳修进行教育。

欧阳修到了入学的年龄,郑夫人为减轻叔父欧阳晔的经济负担,一方面勤俭持家,尽努力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因叔父欧阳晔家境也较窘迫而无力聘请私塾,郑夫人便自己担起了儿子启蒙教师的重担,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欧阳修进行文化启蒙教育。

当时随州城外的涡水河畔,生长着一大片荻草,而荻草的茎杆坚韧如木。郑夫人为节省开支,便经常把年幼的欧阳修带到河边的沙滩上,折来荻杆作笔,以沙滩为纸,席地而坐,手把手教年幼的欧阳修识字写字。在回家的时候,郑夫人还会折上一大把荻杆带回家,找来一个大木盆,盛上河沙,用从河边带回来的荻杆继续在沙盆里教欧阳修习文写字。

郑夫人的谆谆教诲以及生活的艰辛,致使欧阳修从小就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所读之书过目不忘,欧母便成就了历一段“画荻教子”的千古佳话,也为欧阳修日后成为北宋文坛盟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人高度评价欧阳修的母亲郑夫人:“亮节失青春,叹离鹰苦鸣,别鹄凄呤,五夜怆神深渗澹;恩伦褒丹陛,忆弋雁失群,丸熊课读,三十年回首尚辛酸。”

现今“荻楼”历经沧桑巨变无存,但欧母甘守清贫,崇尚节俭的品德和“画荻教子”的感人故事却世世代代被传诵。郑夫人因此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母教文化的典范。后来,人们为讴歌郑夫人不被贫穷所困,毅然以沙土为纸,荻杆为笔的艰辛教子精神,在欧母的墓碑上写下了“阡表不磨崇国范,古坟犹带荻花香”的赞联。

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6

是谁,在我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是谁,整天不厌其烦地提醒我增添衣裳;是谁,在我犯下错误时不断地教导我,使我不走向歧途……是我亲爱的妈妈。妈妈,我要感谢您。

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妈妈就整天整夜地照顾我。她每天忙里忙外,还得督促我做好每一件事。我有时很调皮,惹她生气,把她弄得手忙脚乱。可妈妈从来没有抱怨和后悔过。十二年如一日,她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呵护我,使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件事我一直历历在目。记得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太阳像个火球挂在天上。晚上,我早早地完成了作业,收拾好了书包,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考试。“书包收拾好了吗?”妈妈关切地问道。“早收拾好了。”我有点不耐烦。“时间不早了,早点睡吧。”妈妈叮嘱我。“知道了。”我随口答应。可是后来我看电视,快十点才上床睡觉。

“小穗,起床了。”妈妈大声喊我。“哎呀,闹钟还没响呢!”我迷迷糊糊地说。“6:30了!”6:30了?糟了,今天要考试,得早点去。昨天我就不应该看电视到这么晚……想着想着,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整个早上,我都手忙脚乱。

我匆匆忙忙地来到了学校。“总算没迟到。”我深吸了一口气。不知不觉,已经8:00了。该考试了,第一节课考数学。”糟了,我昨天就该听妈妈的话,好好整理书包,这回好了,草稿本忘带了。”我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我急得翻遍整个书包,终于翻出了一本崭新的草稿本,里面夹着一张纸条:女儿,下回别落东西了!顿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迷糊了我的双眼。妈妈,谢谢您!

妈妈对我的爱如海深,我感激不已。妈妈,谢谢您!

母亲节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7

顶着盛夏的烈日,踏着滚滚热浪,百余里的辗转颠簸,汽车喘着粗气钻入了这人间仙境--西兰村,山上花果缠绕,山林葱碧如玉,梯田纵横交错,鸟鸣声声入耳,山下泉水叮咚,山溪狂欢如舞,农民挥汗劳作,小孩嬉笑玩耍……

一路的沉闷顿时烟消云散了,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凝神聚气,无杂念之感。玉玲回过头来笑嘻嘻地对我说:“怎么样?人间仙境吧。”我冲她一笑,今天本来休息,玉玲把我抓来陪她专访一个远近闻名的“继母”--王淑芳老人。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一户典型的农家小院,见到了头发灰白、面色红润、慈祥的王淑芳老人。听说来意后,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显得局促不安,不肯多讲半句话,只是重复着一句:“都是自己的骨肉,没啥好说的。”在玉玲的再三请求下,在村干部的劝说下,老人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带着我们走进了他三十年来的坎坷不平的故事中去。

看上去七十多岁样子的王淑芳老人,实际年龄才五十六岁,可当年的她是村上的一朵花,十六岁就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是村里公认的积极分子。每年县乡里召开的青代会、妇代会,她都参加。在她二十二岁那年乡里卫生部门选拔一名上进心强的女青年,去上学培养,她被选中了。

就在她准备走的前三天晚上,她的堂姐刚生下孩子就一命归西了,丢下两个孩子,让人揪心的是刚出生一天就丧母的外甥无人照料,善良纯朴的她毅然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含着泪辞别了年迈忠厚的父母,于第四天就来到了十几里外的堂姐家,承担起照料两个孩子的重担。丈夫在县城工作,公婆年迈七旬,一切重担都落在年仅二十二岁的王淑芳身上,她的到来给这个老的老小的小的家庭带来了生机。

斗转星移,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继子与他自己生的孩子相处得非常融洽,尽管家里经济上比较拮据,她都是先把继子们身上穿得好好的,她懂事的亲生儿女从没有攀比争闹过。丈夫从县城回来,看见两个大的穿着新衣新裤,而两个小的不但没有新衣穿,见王淑芬总是吩咐两个小的干这干那的,丈夫把她狠狠责骂一顿,她越想越委屈,从不喝酒的她,躲在粮囤里喝的一斤白酒,两天才醒过来。

花开花落,春秋几度,时间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家,这一年大儿子按政策又生育二胎,照料孩子的事自然落在王淑芳头上,这时刚结婚一年的小儿子也有了孩子,两个媳妇生产相隔十几天,这真让老人又喜又忧,她考虑一夜,最后决定给大儿子看,让小儿子自己想办法

如今两个小孙子已经五岁了,她心里老感觉对不起自己的亲儿子,愧欠他的太多太多了,小儿子却很理解母亲,这使她感到安慰,现在的王淑芳老人,儿孙满堂,都很孝顺她,她很知足。

王淑芳老人的故事很平常,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透着一股人间真情。我禁不住从心底祝愿象王淑芳一样的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

点评:“从古至今,在一些人心目中,继母一直是令人发指”恶“的代名词,但今天在西兰村,却生活着一位享誉四乡八邻,倍受乡亲们尊重、爱戴、敬仰的继母,三十多年来,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以一股挚情撑起一个和睦文明温馨的家庭,以满腔真情浇灌开了一朵乡村文明之花,以无私淳朴善良的母爱滋润了儿女,感染了众乡亲,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之歌。”并以很长的篇幅详细报导王淑芳老人的感人事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