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摘选(通用33篇)
20xx年10月10日,我聆听了白老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白老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讲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追求心理健康。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按自己的要求要学生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也不仅仅是提高所谓的学生成绩和教学业绩,而是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优秀是同等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做到更好的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需要教师经常检查自己、反思自己。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培训,我感受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我知道了教师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质工作,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暑期培训班。在整整四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们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且就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专家们耳提面授的零距离的指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它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的真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所有教育者: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
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简单地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化、技术化,它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开学生纠缠的心结,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
二、“了解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大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规划孩子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步伐,甚而前进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成人的主观臆断、行为干预下,进驻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生理特点、了解孩子心理需要与诉求。我们必须明白,青少年时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矛盾动荡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征,青少年认知旺盛,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且不稳定,开始出现了许多成人需求,同时开始出现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的行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
同时,不同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其共性特征,但必定有其个性特点。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场更多关注他的个性心理特点,这可能会花去我们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业,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换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恒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于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与无力,而最终遗憾的,还将是我们的孩子,或许还有他们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心理辅导老师必须仔细研究,是家长的过高要求导致的?还是学生身体状况因素导致的?抑或是学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师必须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大忌”:简单判断、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战略联盟”
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固然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来实施,但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如果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工作,我想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排解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学生栖息的港湾,家庭成员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教育“战略联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学苏华老师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理念,如果老师果真能说服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的错误理解,改变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那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无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强理论学习,维护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们丢在一边的心理学相关论著,并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心理辅导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要时刻记住的是,当一个孩子坐进你的心理咨询室,你责无旁贷地要为他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与疏导。你面对的是一颗亟待你帮助的心灵,你肩负着引导他走向快乐与成功的重托,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丝的马虎,半点的不专业。为此,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离不开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教学效果往往比较明显,每个学生也容易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我们设想,如果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树立有利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观,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调节压力、整合职业情绪,学会心理问题的自我认识与疏导。
心理学是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学科,这仅是该学科以“人认识自我”为其宗旨,以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人类事业的发展为目的,而且还凡是涉及诸如幸福、自信、心灵等等人生的理想,也心理学的自然领域;所有人类所关切的“真、善、美”,无不体现在心理学心理学家们的工作之中;人类的希望在于对自身的认识,这也正是心理学所努力的。,心理学与所有普通的人都息息的学科,而仅是学者们的与著述。不但都关切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能使总结经验已用于对社会下一代的培养,使下一代能够的心理素质,诚挚坚毅朴素宽容的人格。古有明训:“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哀莫大于心死”。
最大的益处莫过于学习心理学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使懂得如何理解别人,别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地把握,控制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的`融于集体;能的环境…
这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心理学协会,这是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努力,学到了心理的知识,还为同学心理的服务。是今年的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而且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这门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三年的生活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在生活、学习、交际都可以用到这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的,心理学知识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来,我们全体学员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培训的各项活动,顺利完成了培训预定的各项任务。
在此期间,我们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的面授课程给我的印象最深。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这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己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己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己认同、自己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总之,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摘要:由于网络有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和虚幻的社交环境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题材。但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盲目的迷恋网络会使情绪失控、性格扭曲,严重的会产生违法行为。如何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个新的变化,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下面对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因素。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转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求解决的好办法。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全世界信息的联通,产生了极大的信息量,这也让互网络有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同一件事网络上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让对价值观取向认识不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辨别对错,造成对事物没有客观的认知、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过激。所以,有着极大信息量和多元化价值观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影响很大。
(二)网络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网络与现实生活相比差异很大,网络自身存在着虚拟性,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可以在不经过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沟通,他们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实信息来进行一些虚拟性的活动。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算成熟、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容易意气用事,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当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这种虚拟的人群所利用,对他们蓄意煽动,将一些不开心的事扩大化,使得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发生过激的行为,严重者甚至触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网络犯罪比现实生活要难以预防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让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所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从而减少了大学生的犯罪几率。然而,网络的虚拟性让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们随意的释放情绪、发表言论,导致法律、道德对行为的约束有所减弱,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后果。所以,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的行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网络交流对象间接性影响大学生的沟通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情感比较丰富、性格比较敏感,在交友时比较羞涩;所以,他们在面对面交谈时会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能敞开心扉、放下顾虑的交谈,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往往不够深入透彻,没有达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网络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一些社交软件,例如微信、QQ等,无需见面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进行交流,不受环境等条件约束,可以敞开心扉、随时随地的交谈,这样也能让大学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中,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产生排斥感,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转变
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新模式,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进行开展,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外,还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学校应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广和普及。学校可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测试,研究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然后针对这种差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讲座等;同时,可以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宣传,让校园到处都充满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让大学生主动接受并重视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可以预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产生,达到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师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来快速转变教育观念。老师应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结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在当前的这种网络信息社会中,学校要加倍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观”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的心理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之一,危重病人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繁重。病人及其家属心理健康问题复杂,认真开展心理护理,做好急诊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急诊病人的心理
1. 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动热情接待病人 急诊室是 医院 的窗口,什么病人都能遇到,这就要求急诊室的护士不断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尊重和关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常言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暗示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思维和情绪。此时,对病人最好的心理抚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就是耐心倾听,语言温和,使病人尽快适应急诊环境,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检查 治疗 。
1. 2 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急诊病人由于病情急,缺乏心理准备往往惊恐不安,甚至不时发出呻吟和呼救。对情绪不稳定的病人要采取忍让和宽容的态度,护士要沉着冷静。在执行各项操作时应稳、准、快有娴熟的技巧。以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有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
2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2. 1 外伤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中多数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 伤口伴有出血较多,加上对环境陌生,病人及其亲属很容易心理上承受极大创伤,精神紧张、惊恐,尤其是伴休克的病人,其亲属心理更是紧张。心理护理做不好,甚至会引发护患纠纷。对此,护士应仔细、耐心、冷静地与病人及其亲属建立平等合作关系,使病人有安全感。具体方法,可用语言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取得病人的信任,做出准确判断,为抢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2. 2 服毒病人的心理护理 服毒病人都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庭因素,护士应充分理解、同情、关心病人,并了解引起服毒的具体原因。询问病史时,有家人与朋友在身边不愿离开时,劝其家属及朋友离开。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和指导,用语言感化病人,用真诚去温暖病人创伤的心灵,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配合抢救。
2. 3 急腹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腹症病人一般情绪焦虑、烦躁,腹痛剧烈有濒死感,进入医院后一般都会急于要求止痛,认为医院不给止痛药治疗就是不积极治疗。并且很容易因此引起医患纠份。这时应向病人耐心解释: 使用止痛药不利于诊断,掩盖病情,不利于治疗。同时,协助医生对病人尽快做出明确诊断,消除病人焦燥心理。
2. 4 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多数发病急,疼痛是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疼痛难以忍受而烦躁不安,大汗伴濒死感,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护士应观察、了解,同时给病人耐心解释,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排便时不能用力,避免紧张和情绪激动,有加重病情加大梗死面积,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抢救赢得时机。
2. 5 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家属均存在担忧、焦虑、不安,对疾病及急诊知识知之甚少,其手足无措会使病人更加紧张,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并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之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踏着金秋的季节,迎着朝阳,我们有幸参加由惠州市教育举办的“20xx年惠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这次培训之旅,我受益匪浅,特别感谢四位资深的培训师,给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方向,正确引导教师如何应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20xx年11月6日上午,首先为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的教师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特聘研究员:袁杰博士,袁杰老师非常随和,开场给我们探讨他昨天晚上遇到的问题:昨晚有一位家长咨询他,为什么他的孩子总是喜欢偷东西。对于偷东西的孩子,我们家长或者老师最普遍的反应是严肃批评,并且警告孩子,下一次绝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而袁杰博士则反问教师,我们小时候是否偷过东西,很多教师表示偷过,现在大家也没有成为罪犯,其实孩子想要东西,就去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从偷东西的行为中,要精心去挖掘他背后的原因。袁杰博士告诉我们,一般偷东西的孩子,内心都是缺乏爱的,或者亲子关系不融洽,他在向父母要的时候,父母拒绝,或者没有正确指引。袁杰博士总结:一个孩子犯错,如果拒绝承认,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为什么要批评?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帮助他改正缺点,而不是把生理上的不成熟,上升到道德的缺失,这是对孩子的最大误解,同时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比如说,上面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孩子偷一个玩具,只是但单纯地想要,此时如果家长有过激的反应,不问却一顿暴打,或者骂他是小偷,家里不要小偷等言语,这根本不能解决他的问题,反而会造成误解和隔阂。
袁杰博士还为我们介绍了他的新书《爱的三部曲》,这套理论,为我的人生观注入新的.知识,使我更懂得了自己应该如何跟周围的相处,如何使自己更加强大。
爱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一步:在乎他人,在乎彼此,缺爱,同时向他爱人索取爱。这是很原始的爱,这种爱受制于人,会因为别人的喜怒哀乐而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没有自己的主见,同时向别人索取爱。袁杰博士分析了缺爱的原因,包括爱的忽视,爱的控制。
爱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二步:放下他人,在乎自己,自爱和自纳。从外向内,深刻了解自己,关注自己,让自己慢慢成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自我,逐渐走向强大。用小步子原理,每天进步一点点,关注自己努力和过程,不执著于结果。
爱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三步:放下自己,真正在乎他人,爱他人。爱己而后爱人,爱他人和世界,爱是唯一的答案。
最后,袁杰博士用一首古诗总结:人生实苦,自爱是路。陌上花开,不念归处。真是太妙了。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一样,要经历许多困难,所以要更加爱自己。
通过两天的培训,提升了我的心理健康知识,我将会用这些知识去和学生沟通交流,让每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康意识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线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近年来经常被报道一些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其实,这些报道也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作出贡献。因此,本文从"环境“"肯定“"关爱“三个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环境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只有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是,这里所说的环境不单单是指班级环境,还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等,也就是说,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学校环境“的建设为例,我们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校园长廊里设计一部分心理健康小知识的板块,并通过及时更换内容来服务来长廊休息或者是学习的学生,使学生在心理健康小知识的普及下学会自我调节,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铺垫。
以"班级环境“为建设为例,我们要做好班风建设,在班风的建设中我们要通过班歌、班徽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一种乐观、积极、拼搏的班风,进而使学生在互相的影响下形成积极的观念。
当然,还包括家庭环境的建设,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但我们要因学生情况的不同来与家长做好沟通,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所谓的肯定就是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或者是行为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肯定学生,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近期,通过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这学期,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身教”楷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我首先阅读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如何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书籍。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学年组教师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身体力行,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做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坚持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我作为一个六年级两个班的汉语文老师,通过汉语文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会学习的人轻松愉快富有成效。进行学习心理辅导,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既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使学生将来能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学习心理辅导通过包括学习智能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学习态度、动机、兴趣和习惯的辅导,预防学生学习疲劳,减缓学生考试心理压力等。学习方法不当是学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应加以辅导。虽然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常能通过摸索,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多数情况下要走一些弯路,而许多学生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辅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2、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由于我教两个班汉语,每天课时量比较大。因此,只开设了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两周一次的心理课。这学期根据朝鲜族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的心理课《如何与父母沟通》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牡丹江朝小举办的黑龙江省朝鲜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中,以课堂氛围的轻松、自然、真实博得了与会领导与各校教师们的一致好评。也因此,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3、继续开展学校个别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室平均每天开放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心理咨询室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理念,与全体学生沟通,认真开展咨询服务,和每个学生做真诚的知心朋友。个别心理辅导制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在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全校健康心理氛围发挥重要作用。发挥专职教师的作用,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本学期坚持每天中午时间对学生开放,安排好学生预约工作,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惑,甚至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4、利用好本学期的家长会或者是利用六年二班的家长QQ群或者是通过个别通话、个别面谈,向家长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在平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通过与家长及时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
5、对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学生进行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同时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健康自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了解自己。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要教师要真正融入学生当中,成为他们的知己,在师生和谐的互动中,正确引导、矫治学生的不良倾向,最终会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能为人师表,更应在人格和行动上成为示范。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教师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身心素质;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否则,教师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必然会引起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如态度粗暴、挖苦讽刺学生和对学生冷漠等,这些不良的教育行为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只有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较强的业务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必须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心理测量学等多学科知识。广大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提高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奋斗。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1月24日至12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榆林市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通过十天的培训,让我对心理健康、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能按时参加,严格遵守会场纪律,能认真听取每位教师的讲座,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到学员间的交流和互动,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针对这次培训和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健康心理一般有八个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积极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己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也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也不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寻求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对我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怎么样能够把自己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学校的教学和班级的管理中,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这是我接下来要多思考的问题。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有机会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也才有机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会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争取把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好!
如果说在心理培训之前对心理咨询处于一个未知的阶段,那么这次培训便开启了心理咨询的心窗。“心理学是什么?”当李晓玲主任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问题的科学。”而他给出我们的答案是“心理学就是你舒服也让别人舒服的一门学科。”这么通俗易懂的解释,把原本深奥的问题简明化了。接下来便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背景、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工作原则,以及心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在这些知识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心理教育的工作原则,明白了作为一个心理教师,必须遵循:一、保密性原则;二、价值中立原则;三、助人自助的原则;四、尊重学生需要的原则。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用这些原则约束自己。第二是心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一、教师自己应该心理健康,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二、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丰富;三、组织好教学活动,掌握教育技术。而且,在后来的实际训练中,逐步看到了这些能力的展示。
我觉得这次培训的收获,不仅是心理知识上的收获,更有同行人员给我的感染:李静老师的认真钻研、对学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张向东老师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李乔乔老师的活泼可爱;苏晔老师的青春靓丽;还有朱晋波老师的幽默风趣,徐爱军老师的沉稳担当……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学习!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的方法,也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并且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三、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清华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便是一个的例证。
四、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我们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有我们的热情是不够的。通过这次培训,给我的启示就是: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校领导要重视,虽然有些学校有这方面的材料和计划,那只不过是应付检查。各任课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教育,优化学校、班级文化心理环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总之,软件和硬件两手都要抓,可是现状令人尴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因而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是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教育。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里,经济竞争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而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教育的水平,而教师是教育中的根本。由此得知,教师在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竞争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目前商品大潮冲向了本已经存在矛盾的教师行业引起“波澜起伏”,一些教师的内心发生了动荡和倾斜,进而加剧内心的冲突。如果内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影响着教育活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关系着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乃至人类的进步。时代要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
美国品德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是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从麦克唐纳的话中分析出,教师心理健康特别是人格的健全与否关系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着学生对于社会的态度,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方向。
所以,不管从整个社会,时代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出发,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社会责任重大,民众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
信息时代、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家长日益迫切感觉到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便空前关注起来。作为孩子的主要学校教育者,家长对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过分倚重。特别是教毕业班的教师,他们感觉到来自学生父母的压力更大。自己孩子由于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其他某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不好,学科教师便要受到很大的质询。甚至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混杂,进而干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经常逃学等等,家长只把目光投向教师。
若认真分析,很多学校与家庭应联合教育学生的事情现在只投在教师的身上。也就是说,教师承担着一些本由多方联合承担的责任。社会给予教师的责任实在太多,给予的厚望太大,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2、教师的审核评价和教师的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制度注重看的是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成绩,但是忽略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不良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教师的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教育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断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得到发展,融入社会。但是劳动对象是人,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此外,学生发展表现需要长时间观察,也是多个教育力量的合力所为。总之,有效准确衡量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考评的依据目前仍是十分困难的。因而,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仍有着一定的影响。
3、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同行之间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竞争,像评定职称,晋级等之事。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是很大的。符合条件的人很多,但是名额却是很有限的。一些教师为了凸显科研成果,采用一些不适当的手段,这无疑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教师的竞争上岗,以及频繁的考试等也是重要因素,加重教师的负担。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教师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能力可能有点低,因此产生焦虑等问题。过多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身体健康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工作远没有社会上说得那样简单和轻松。教师行业虽然很光荣和伟大,可是在这光荣背后,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来应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校事务等大量的工作。此为,教师还要承担起一大部分育人的责任。因而,繁重的工作势必威胁教师的身体健康。很多教师过早患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咽喉炎等。大量的工作已使他们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再加上身体的病痛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的来看,教师长时间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这种过多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宣泄,积闷在胸中,会导致教师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良,带来各种苦恼、焦虑、心悸、沮丧等。因而产生了心理的不适应。严重者可能导致了心理疾病。
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因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应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人,教师应该充分认真思考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和期望作出合理的判断,形成一个较为恰当的值。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产生一种心理落差。教师要抛弃或者淡薄一些观点,如名利思想、完美标准。
教师应同时正确认识来自于社会上的压力。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社会上其他人员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求享受,比一般人要做得好。社会人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得高要求和高期望。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蔓延对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使得教师难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教师首先应轻装上阵,有适度点的压力即可,不要给太多的负担。其次,教师应仔细分析社会压力的来源,正确分析寻求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合理的标准下,教师可以主动进行筛选。择取合理的压力,并转变为动力,用自己的行动解决问题。
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用自己光荣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减少来源于学生的负面影响。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定会有心理焦虑。教师应注意自身情绪上的变化。教师应采用一定的措施,使情绪放松下来,缓解紧张的压力。
1、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体育活动,使压力外泄。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运动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的能量的消耗,从而控制不良情绪。
2、转移注意力。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与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3、与朋友交谈。教师发现有心理上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可以找自己的亲密朋友,家属等人同他们进行交流,把内心的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得到宣泄,把积累在内心中抑郁的能量发泄出去。同时,通过交谈,教师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理解,心理上会得到一些安慰。
教师也可将压力看成是一种挑战,用自己坚强的意志磨练自己,抵抗过去,增强自身的抗压性。压力只是人对于某件事情刺激的主观反应。对于同件事的刺激,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感到头晕目眩;二有的人却不以为然。抗压性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觉到的心理压力较小,而抗压力弱的人,却感觉到很大。因此,教师应抓住一个适当的机会,用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同压力进行斗争,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从而增强自身的抗压性,减轻了自身的心理压力。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场所和机构,如教工之家,联谊会,教师俱乐部,以及教师心理门诊,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和网上心理咨询等措施来建立教师心理疏导系统,帮助教师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上的困扰。此外,还可以,让教师做一些心理上的测试,建立心理档案袋,做好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教师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之疏导和解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方法是千种万种,选择合适自己的最为重要。其次,认真实施,坚持下去,教师的压力定能减轻很多。
让我们教师轻装上阵,作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我是计算机分院08图形图像制作2班的心理委员。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第五届心理委员培训班。让我有机会与众多乐观积极的心理委员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我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放下心理负担,真诚待人,对于心理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帮助别人时,首先得先调整好自己。心理委员群体绝对是一个更具活力、更温馨的团体,我们要学会用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请不要吝惜你们的掌声,不忘记去赞美他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是那么难以逾越。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拥有快乐的心情,就拥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无论对我自身的发展还是我对心理工作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的心理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培训课上各个心理咨询老师都有针对性的给我们讲了一些基础性的心理知识。让全体心理委员们心里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也让我们认识到,作为心理委员并不只是拥有着一个“委员“的头衔,更多的是担负着一种责任和义务,就是帮助每一个同学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成长,共建一个和谐、明朗、美好的生存环境。心理委员的职责是,宣传及普及洗礼健康知识;帮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困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心理活动等。同样心理委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那些处在低谷状态的同学,帮助他们走出低谷,冲破心理上的种种障碍,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勇敢地面对现实,使同学们在和谐互助中成长。心理委员要有热情、耐心、真诚、细心、宽容的心。
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有益的心理委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他是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去研究学习专业的心理知识,并且要去实践,要了解我们周围有可能发生的状况,同时还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对于心理委员而言,我们要做一个被倾诉的对象。我们还要多开展一些班级团体活动,这对整个班而言很重要。它能把我们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所以作为心理委员的我们首先要端正我们的想法,正确的看待心理问题,清晰的面对我们生活中心理问题。在帮助其他同学时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重视我们手头的心理工作,认真的对待,真诚的为同学付出,共创一个和谐的环境,一个和谐的校园。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新年刚过完,许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城,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再次出现: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分别。面对父母的离别,有些儿童拉着父母的手嚎啕大哭,嘴里不停地嚷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看到这种场面我不禁感到心酸。
现在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看不住,老师放学之后又没法管,他们能够吃饱穿暖就已经不错了,而他们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却很少有人过问。这样,在留守儿童当中就出现了种。种问题,使他们受到了种。种伤害。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我相信那些在外打拼为孩子的将来而努力的父母们,也一定知道孩子的思念与悲哀,但是,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他们也很无奈。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提醒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们,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呀!我采访了身边的亲戚和邻居,并上网搜索了一些专家看法,结合自己的想法,提出几点建议:
1、现在国家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在城市建立了一些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如果条件允许,哪怕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可以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来呀;
2、如果条件不允许,家长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来。
这种相聚虽然短暂,却可以弥补一年的感情缺失所带来的伤害。另外,现在的网络那么发达,能不能每天下班后和孩子利用微信、QQ聊一聊呢?即便是每天几分钟,也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3、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希望在过生日的时候收到父母的礼物,这说明孩子在内心深处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在外打工的父母如果给孩子准备一件礼物,孩子就会体会到父母浓浓的思念之情,就不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4、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回家探望孩子,让孩子体会到与父母在一起的开心与快乐。
父母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进行谈心,还可以带孩子到游乐场、植物园、山上去游玩,这既增长了孩子的知识,又给了孩子一个难忘的回忆;
5、留守儿童周围的老师应该多关心关心这些孩子,多与他们进行沟通,让这些孩子体会到和父母一样的关爱。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1、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2、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为普遍现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xx老师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调适教师心理压力>的讲座中讲述到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还是一个空缺,有关的实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心理健康亟需关注。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态,意味着当事人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与环境的基本协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状况。
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过分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其中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中表现。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和职业方面的原因。
维护和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较为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四个方面:专家处理;
社会支持系统;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调和教师自身的调适。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自我调试策略把自己从各类压力下及时解脱出来;采用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争取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等。
通过本次学习,我知道了一些我们教师自身存在很多不知道的不足,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社会变迁和教育革新使部分教师不适应、社会期望与现实差距使教师心理困惑、多重角色冲突使教师无所适从。
教育的原因:教师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超负荷工作量和琐碎事务工作的束缚、学校组织结构与评价体系的制约、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报
个体原因:主要是生物学因素、人格因素、心理防御机制。
二、教师心理调节与维护
(一)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教育教学观念现代化
教师观念体系的核心是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个性的人: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系统的人: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看待学生。
(三)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保障,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心理讲座的学习,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体验带来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每天拥有好心情,打开自己心灵的窗口是快乐生活的小秘方。 大学生心理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行为态度都能透过对人心理的研究而反映出来。就大学生而言,应该积极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试。
1、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
2、建立有规律的校园生活,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 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有规律的生活体系,如为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生物钟的作息时间表,按照时间表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
3、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
4、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面对挫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节,不要选择自寻烦恼。保持好心情,有一颗平常心。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不要跌倒在那一个瞬间,用心去思考,换来的是什么。失败不是永恒,只是人生的一段小小的曲折,迈过去就是一大胜利。 快乐生活,每天好心情,是最好的诠释。
首先,非常感谢邱老师每周发在QQ群的家庭教育视频。每次我都会抽空认真观看,并自我检视反思,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唠叨让孩子情绪化;威胁使孩子学会撒谎;过分听话不会变得自律;强迫孩子听话、过度控制,会让孩子没有思想自由。
尤其是,孩子上初中进入青春期后,更有自己的主见,讨厌被操控。我们要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及有效沟通呢?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心得:
一、从权威型父母转换成民主型父母:
记得小学中低年级时,我对孩子要求较严格,规定,晚上八点半后不可以做作业。有一次,孩子没按时做完,我让他停下反思为什么没做完,孩子当时会有些抵触,双方当时很不愉快。然而,第二天早上5点多,孩子自己起来做完了。慢慢的,他也养成了回家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孩子不一定接受。到了高年级,需要转换成“教练”的角色,并做好榜样。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正在做示范。
当孩子有错时,给他一些空间,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先与孩子沟通商量,定期开家庭会议,一起制定规则,互相监督提醒并遵守。
当自己有错时及时跟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父母有时也会犯错。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当遇到事情会想幸好没有更糟,用积极心态去看待每件事,每天睡前感恩总结,并自我反思,面对孩子谨言慎行,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二、有效陪伴:
孩子上小学后,我基本取消了应酬,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尽量在家陪孩子。
刚开始的陪伴只是在家看电视,后因太太爱学习,在她的影响下,我家没交电视费,也就不看电视了。我开始看家庭教育的书,并在喜马拉雅听了近五年的教育相关音频。这让我知道高效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睡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晚上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一起在小区散步,和他一起聊聊时事,听他说天马行空的想法等,周末尽量带孩子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
三、有效沟通:
以前孩子做错事时,我的情绪有时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自从学习了如何有效沟通,了解ABC理论(A。表示事件,B。对此事件的看法,C。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决定C的,是A还是B呢?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才是引起行为反应结果C。),让我学会遇到事情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倾听,用心听孩子说话。80%时间用于倾听,20%用于引导,不敷衍孩子,让孩子感觉受重视。每次和孩子在一起基本是他说我听,我会用提问的方式多问,不否定他的观点。有时也会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心情感受,或新闻等,让孩子感受真实的社会。
这次考试,孩子有科成绩不理想。我跟他说,我理解你,你顶着压力,我相信你也想考好,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或兴趣,没调动起来。你找出原因调整好,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他自己心态好,说,下次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但我感觉到他也有压力。在国庆期间不愿出去玩,在家用心学习。虽然我希望他能多出去走走,但想起讲座中说的过份听话不会变得自律,所以还是尊重他自己的决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让他养成自律的习惯。
沟通的前提是尊重,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活态度,会让尊重、理解、欣赏、慈悲融入生活中。让我们理解、尊重他人和自己。
四、和谐的家庭:
家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和太太都很重视家庭,若有不开心的事,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沟通,尽量给孩子创造有爱的家庭,并经常会把学习的收获一起交流。
其中《爱的五种语言》让我很有感触,它们分别是:
1、肯定的言词(多认可和赞美)。
2、精心的时刻(双方共享的美妙时刻,在这段时间里面,放下手机,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给予对方)。
3、接受礼物(重要的节日交换礼物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4、服务的行动(做对方想让你做的事,通过生活中的服务使对方高兴)。
5、身体的接触(拥抱)。
以前觉得家人生日时简单的祝福就可以,现在我会订蛋糕、买花、写祝福卡等,让家人有仪式感。
正如,我常和孩子交流说到:“无论您学习如何,我们都爱你,家永远为你留门。”
这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与见解——用爱陪伴、仔细聆听、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同时,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沐浴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并能成为一位温暖、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师是何其有幸的事情。20__年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经过两天的培训,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论,增长了很多心理辅导知识。感受的风采,聆听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学博士,20__年劳动部首批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心理咨询师考试鉴定专家。葛操教授首先给我们分享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几点思考》,接着给我们讲解了“倾听技术”、“共情”、“EFT”情绪释放技术等知识点。葛操教授的授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在讲授倾听技术时,我不禁想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倾听是一种自我修养,倾听是一种爱的教育手段,倾听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学中的“EFT”情绪释放技术本是让学生觉得生冷酸涩的理论,但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活灵活现的现场互动却使得这次授课浅显易学,让大家感觉是很实用的一种放松方式,让人倍感愉悦。
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倾听,掌握倾听技巧,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人内心情感,与之共情,“陪着他”,“理解他”,“温暖他”,而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简单的理解事情,用所谓的标贴去影响他人、改变他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27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杨敏齐副教授和许慧教授,杨敏齐副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课题是《认知疗法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运用》,许慧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杨教授给我们分析了认知治疗的理论依据,让我们对“抑郁症”、“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障碍”等原来不太熟悉的名词有了一定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许慧教授传递给我们的赏识教育,这让我第一次听到“习得性赞赏”理论,该理论温暖而又深刻,让我明白了“爱系心田,须口言明。”许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动诠释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参训老师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里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和力量。
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虽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各位教授分享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学知识,各位教授的风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践行心理健康理论,用赏识教育去关爱学生,用“共情”方式静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用“EFT情绪释放技术”去指导学生减压,用积极心理学去贯穿教学,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来到新小掰指算算已有两个年头了,本学期中我校建立了“阳光心语室”,我光荣的成为了心语室的一位志愿者,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从此以后对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由的留心注意起来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与发展带给心理辅导服务,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潜力。个性是我们学校的寄宿生,在校时光长,家庭生活环境复杂。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机和困惑。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忙。
本学期3月26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方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个性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
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
1、此刻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透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
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透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我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我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那么具体自我的工作中又该怎样做呢?自我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我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期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资料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我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我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证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主角,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简单。这样不仅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透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到达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就应是教育的主宰,不就应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理解你善意的意见与推荐。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实际
4、乐观的生活态度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思想和品德的训练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中,如果一个学生心情愉快,就会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中心,也易于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和使旧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若是在烦恼、担心、忧虑等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压抑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事实上,一些大学生因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而致使成绩一落千丈、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法违纪等,说明了健康的心理对智力的促进作用,也表明心理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
三、预防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其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本人、家庭、学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起预防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可在学生中成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起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心理健康可定期对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等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提高他们的心理咨询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助人自助的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辅导员”。
总之,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个体辅导与团体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孩子教育一直是我们家长的“头疼之事”,既想要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可是要培养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谈何容易。通过我们朝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微课堂,再结合自己教育经验,深感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亲子沟通的方式不当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多数家长和子女交流时,都以家长自居,自顾自地灌输大道理,当孩子不愿意接受时,便会拿家长的权威来逼迫孩子屈服,导致子女与父母之间隔着一条鸿沟,无法平心沟通。
二、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
优秀的'亲子交流能使孩子避免各种心理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乐观向上。当然,我们也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正确的方式与之交流沟通。
1、与孩子交流细节很重要。比如蹲下来,以平等的身份,平视孩子的眼睛来陈述客观事实啊。
2、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亲子交流,因为这个时候你很容易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进而得到负面的回应,从而引爆家长的“爆脾气”,不妨让自己先平复心情,在与孩子沟通。
3、当孩子做了让我们崩溃的事情时,一定要从一数到十平复心情后再陈述事实以及给我带来的感受。
4、多表扬少批评,而正确的表扬应该是就孩子某一方面进行表扬,而不是笼统的“你真棒”,对于孩子不足之处,也应该以客观之评价及建议取代指责、谩骂。
三、沟通语言很重要
用心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就是世界上最近的距离。语言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工具,只要运用合理,拨动心弦,就可以走出心灵协奏曲,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语言要温柔,积极阳光。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感悟,希望我们都能愉快地和孩子们沟通。
风儿吹拂, 摸着每个人的心,心静了下来,眼前浮起了一条路———通往成材之路,开始,你的人生旋途。在这处事多变的环境里,成材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心里素质。
人生短暂,生命可贵,要减轻对生命的压力,挖掘生命的压力,正视苦难,承受“压力”让生命加坚强,让生命走向辉煌。
李丽,她的生命如此波折,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不慎撞车,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然而,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国内外100个多个学校,企业,挽救了无数人的不良心理。
她的爱心得到了人们的肯定,让人们看到了她强大的心灵,让人们明白,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2,无论多么脆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正因为李丽有一颗善良的心灵,使她战胜了生活的缺陷,正因为她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她向成功跨进了一大步。
“怀才不遇”时常有不为人识的苦恼,“木秀于林”常为风来摧之捆忧,成材者前方的旋途,不是大道是小路,在这狭小的小路上,往往有所困难,然而良好的心态会稳住你的心,助你走向成功。
良好的心理,有助于中学生更早地踏入知识的门槛,良好的心理,有助于中学生在成材旋途中随机应变,良好的心理,有助于我们驾驶知识的船浆,良好的心理,有助于中学生做事稳扎稳打,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路。相反地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人只会使自己处于忙中添乱之中,有些人好高骛远,只热衷于标新立异,不屑于做那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到头来,这样,只会使他成为一名空想家。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李丽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精神。
在成材和心理良好之间,我首先选择了良好的心理,而后选择成材,要知道,良好的心态才是成材的关键。
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己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有专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制定了以几点标准: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能够适应学习生活等。站在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往往比健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水平相差悬殊,我们当然不能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智障儿童。但在特教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就无法绕开“还给智障儿童一个健康心理”的课题。笔者认为特教学校要有意识地深入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虽然这是一个隐藏得较深的、容易被忽视的课题,但这个课题的落实,对智障儿童的实效价值,却极其重要。因为智力的康复、情绪的稳定、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与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同时,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也是我们落实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保持教育幸福感的捷径之一。
在方法上,教师要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亲和的态度,影响熏陶学生;同时要结合授课科目的特点,挖掘出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通过对学生心理各层面施行积极影响,补偿其心理缺陷,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体作法阐述如下: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特教学校只有推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系统、稳步地开展对学生的智力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到多少矫正、自己服务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xx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现在,许多特教学校都在开发、整合新的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实践与对兄弟特校的了解后认为,落实“以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教育过程,就是最好的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好创造情感情境原则、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则,以期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保持愉快的情绪,达到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趣味性原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动机明确,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己要求,进行学习。成功性原则就是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原则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机会
笔者了解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老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老师!
一般来说,培智班师生比不大,这为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可能多地接 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尝试主动走近你,期望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和解脱,表现出无限的真诚。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小到一次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充分满足学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获得成功等各种情感需要,继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幸福”体验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号召力、管理力、“诱惑”力明显增强。这样,在和学生愉悦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师生情谊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创造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学校培智部,有的老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认知、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育原则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为他们设计出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其实现。智障教育中,即使是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很明显,既有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内在或外在需要的差异,因此,“因材补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通过集体教学提供方法、材料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个别辅导、编组辅导的方式来“开小灶”,加深知识印象,巩固生活技能。虽然个别辅导的目标、内容、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老师有耐心,但越是个别化,教育效果就越可能成功。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不仅直接有利于所有学生智力缺陷的补偿,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自己服务能力
对自己事务的处理,是智障教育的出发点,不管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智力缺陷儿童,都应当在接受教育后,可以自己照顾或较少需要别人照顾。在传授基本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关怀、慈爱是应当的,但我们不可以对他们一味迁就、容忍。在自己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多方面的教育上,要有严格的尺度,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补偿缺陷贯彻在教育活动的始终,该放松的绝不严格,该严格的绝不放松。如果因为学生有缺陷,起了怜悯之心,那么很可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发现,降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标准,就会导致学生更加懒散;降低学生习惯养成的要求,就会导致学生混乱……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在自己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几个方面,一定要严字当头,不可疏忽。所以课内课外,教师都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反复给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逐步养成遵循生活准则或规范的行为习惯。从心理教育角度看,越是严格,越是容易培养出学生良好(健康)的认知能力、动机、情感和性格。
五、营造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共同维护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国内外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我们调查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儿童要低得多,比如父母离婚、“爷爷奶奶”托管、多人残疾、过于贫困等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所以,学校要尽量把这些不利因素补充完整,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要求家长常常到校看望子女、扶贫助学等等。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授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缺陷补偿矫正方法,布置教育任务,让他们切实承担教育的责任。智力障碍儿童对亲情的依赖与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家长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富和情绪的稳定,起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
社会教育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走出校园,开展一些参观、旅游活动;可以请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看望学生,请周边学校的大中小学生来陪伴他们度过周末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生活乐趣,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每次都很兴奋,积极表现自己,所以能收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一定程度上说,智障儿童的发展,就是心理素质的发展;智障儿童的教育,就是心理素质的教育。本文就当前特教学校在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法,做了一个肤浅的论述,请同行指正。
20xx年8月我考入了xx县幼儿园,开始了一个从未接触的新兴行业。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而富有挑战,一日活动让我觉得幼儿教育真不简单,以前的知识断层、经验匮乏,有时甚至束手无策。不甘心亦不认输,我想通过学习,我也能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恰逢“国培计划(20xx)”—农村幼儿园教师转岗培训学习机会,我倍加珍惜。置身于美丽而又文化氛围浓厚的普洱学院中,与来自临沧、普洱多个县城幼儿教师们相聚一堂,一起学习一起探讨,我深感荣幸。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尊重专家及团队教师,认真倾听和观看各级专家、名师的教学讲座和课堂演示,虚心学习和请教,按时上课,认真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同时与其他班委协调合作,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事务,关心集体,关心学员,尽自己所能为国培转岗班级的学员们服务。
此次转岗培训分为两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中研修、开展专业理论与技能阶段,第二阶段是跟岗研修阶段。共有100名幼儿教师及小学教师参加,规模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理论上的讲解,又有实践性的操作演示,这是我对幼儿教学工作的一次深刻反思,既看到以往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次学习,自身感觉受益匪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现就对此次培训学习作如下具体总结。
一、得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培训
在第一阶段的集中研修学习中,聆听了各级教育专家及一线幼儿教师的专题讲座,例如:一线教师的《幼儿简笔画》、《教玩具的选择与制作》、《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等讲座,他们精彩的讲演一次次触动了我的心弦,作为一个刚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在这次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培训中,我欣喜地汲取着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更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的还是各级各类专家、教授及各个幼儿园园长的精彩讲座,例如:李俊杰专家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及其沟通》、陶云专家的《幼儿园教师的心里健康与完善》、李红专家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专家耐心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使我对幼儿园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让我短缺肤浅的幼教知识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提升。同时,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教师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儒雅的学术气质,有真诚的情意关怀,有教育的智慧。幼儿教学活动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领略教师风采
专家们认为课程是知识,课程是活动,课程是经验。教学中应注重三种的整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些什么。教师应当有大爱,一切为了每一位幼儿的成长: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的差异,尊重幼儿的心理自由。教师要想方设法服务好每一个幼儿,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给孩子一些权利、机会、问题、困难和空间。尊重幼儿的差异,学会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在学习中,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提出教学活动中中遇到的困惑并讨论交流,各抒已见,寻找解决策略,让学员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走进课堂感受教学的魅力
20xx年12月16日—19日,转岗培训学习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跟岗研修阶段。这次跟岗研修学习是在普洱区幼儿园,进入幼儿园,一下子被孩子们热火朝天的早操活动吸引了,只见老师们正带着孩子们英姿飒爽的做着各种各样的早操。一声声呐喊,一首首动听的音乐声,让人顿时精神百倍,整个操场上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氛围。四天的跟岗学习,我无时不被这里浓浓的文化氛围、强烈的人文精神感染着,无时不被这里的`科学教育理念,群活的办学特色熏陶着。我认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教育教学观念也进一步得到更新。
(一)户外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除了早操之外,早上第一节课后,各班还各自到操场上、大型设施上由上课老师带领幼儿从事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区幼儿园让我羡慕,因为他们有宽阔的运动场地,幼儿园的孩子们让我羡慕,因为他们有许多锻炼的机会,《纲要》虽然规定,幼儿园户外的时间不得少于两个小时,可是,很多幼儿园,幼儿们的运动时间是缺失的,所以,普洱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值得我们学习。
(二)做一个专业素质强且有爱心的幼儿教师。
我跟岗的是大四班,每天,老师们刚一进教室,孩子们就“老师,老师”地喊开了,还有的孩子直接喊“妈妈”,而老师回赠给孩子们的是一个个甜蜜的笑,老师的一言一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她们对孩子的爱,而我们自己却随着工作的繁忙,压力的加大,亲切的笑容似乎变得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幼儿教师都正视和反思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热爱幼教事业,对幼儿充满爱心,对教育充满热情,是教师首先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幼儿教师应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我们知道,幼儿年龄小,他们有特定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犯错在所难免,爱讲话、睡觉不老实更是他们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应亲近他们,爱护他们,耐心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现代幼儿教育内容有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游戏等,音乐、美术、舞蹈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也应该加强培训学习。
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幼儿,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进行顺导性的教育,同时附上适当的强制和计划,这就是自然的教育。在与幼儿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会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最后,教师要学做会反思。应该说,反思对于激发教师的自己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己思考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有本质性的提高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师的自己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四、磨练自己,不断反思和提高
跟岗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教师在19日举行了课堂教学竞赛,老师们都能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以及从专家和一线教师身上学到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经过选手们的精心准备和精彩讲演,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2日下午,又在普洱学院举行了“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由临沧区、普洱区的十多名选手参加了演讲,他们精彩的演讲不但迎来了阵阵掌声,还时时敲击着每个在场教师的心灵,我从老师们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该有的学识和魅力,总之,这一堂堂底气十足的竞赛课,这一次次激情洋溢的演讲,确确实实给我们每个前来学习的老师们产生了一次又一次情感上的冲击。
五、回顾过去,加强学习
此次培训,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不断提高,我不仅得到了教学上的启迪,更感受了专家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俗话说“学到老、活到老”,教育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学,天天学,为了理想中的幼儿教育,为了更好地扮演好幼儿教师这个角色,我有信心走好教育生涯中的每一步,努力为自己的幼教生涯留下一个个深刻的脚印:
(一)继续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以书本为友,以报刊为师,和电脑为伴,认真钻研学科知识,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量。加强电脑操作训练,为现代化教育做好准备。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工作笔记,写教学日志、心得、案例、反思等,撰写有效的专题论文和报告。
(二)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在学校,虚心的与同伴交流研究,分享成功的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困惑。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并做好反思,请其他教师听课,找到自己的不足,让各个教师在互助交流中不断提高。
(三)根据幼儿的特点,做好因材施教。
“学校不存在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幼儿,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其合理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带领幼儿从“学中玩、玩中学”。
(四)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各项培训。
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自研自修,不断完善自己。
(五)改变眼光看待幼儿,我们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造成主观武断的错误,忽略了他们只是孩子,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我们只有很好的认清成人与孩子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搞好幼儿教育。
(六)和幼儿一体,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在搞好幼儿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是学习者,我们要和幼儿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我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今后的幼教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将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来钻研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身优势,开拓进取,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幼儿教育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 :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一个大学物理教师不会修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例。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封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
(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
(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己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己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己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关、人生观等就比较容易调整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才会自觉地站到素质教育的前列,成为合格教师。
四、力求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己学习、自己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自己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额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教育的本职任务、教师的本职任务原本就应该为社会培养成功者,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发展。成功教育把激发、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作为培养目标,强调为学生修身发展的长远需要服务。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教育,通过教师创造成功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改变消极的自己概念,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自己开发内在潜能,主动发展个性。
三天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我有幸参与其中,在这短短三天的培训,我们观摩了许多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课,并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我们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面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3、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对学生疏通心理,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惫、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生的发展,因此生有必要学会自己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