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合集17篇】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之前听说过李镇西老师的书很值得一看,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利用假期拜读了一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完之后觉得深深地佩服他。

李镇西老师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非常认同用爱心去教育孩子的学生,也一直用这样的方法去感化学生,去教育学生。对于品行端正、成绩优异的学生,我想每个老师都是爱的,但是对于一些总是惹祸、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们也都是头疼的。对于后进生,我总觉得是个巨大的麻烦,有时会想他要是不在我们班该多好啊,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不对,正因为有了后进生,才有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如果每个孩子都是聪明伶俐的,那还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

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用真诚的爱去教育他们,把他们当做朋友,去了解他们,或许你把他们当朋友时,他们也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告诉你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你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是能感觉到的,只要真心付出,学生也一定会真心喜欢你的,利用你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这也是一个好办法。李镇西老师有关后进生的每天“自省”的习惯,我觉得非常好,也想以后用到自己班级中去: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这些都是平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事,学生也会经常打小报告,那通过学生的每天自我反省,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自己改正问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2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爱,他的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不同。老师对学生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镇西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此书中我引以为然的结论!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是复一日,年复一年,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粒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直至我那颗烦燥,迷失的心,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更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纵然不能给予鸟语花香,也可以带来些微绿;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回报爱;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地久天长。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寒假,我拿起了学校发行的《爱与教育》,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李老师用许多同学的原话真实的写出他是怎样的去爱学生,而学生又是怎样的爱他,很感动人。

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教师的奉献精神,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孩子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很难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仅爱优秀生,更爱差生,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特别是我在书中读到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送给他们一份生日礼物;经常在课间时间和学生一起活动;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走进大自然;班级优秀学生、中学生、贫困生坚持多次家访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李先生在他的书中写道。“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补充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爱学生,我们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们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儿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正处于生命中最重要的集中学习阶段。

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发展,充满活力和潜力。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一阶段,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生。

因此,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

教师要理解儿童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善于开发他们的生命潜能。如果一种教育不能触动人的灵魂,不能引起人的共鸣,不能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教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谊、具有爱心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渴望并珍惜老师的关怀,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一定有教育的神奇效果。

爱学生让我们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矛盾。

爱我们周围的人,毫无疑问,是播种爱的种子,让他们也知道如何去爱和关心他人,特别是当老师,我们面临越来越多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情的滋润,我们给他们的爱一定会影响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

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几个月前,出于要完成上级交代任务,我把《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从学校图书馆带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真的没打算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看看自己,走上讲台也十多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

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跟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

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聊聊天,似乎这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的爱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试问自己;对于一个责备或是训斥过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长,你能这样去宽容和包容吗?可这些孩子们能做到。

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一样需要老师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回首十多年的教学过程,我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你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当代教育界“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我对教育大咖们仰慕已久。假期里,我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的写作形式非常新颖,它不同于常见的教育论著的写作形式,不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说理,而用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震撼着我。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手记二》中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形象,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上课纪律差,学习成绩极差,考试作弊,欺侮同学,偷东西,和痞子混在一起,打架斗殴,早恋……在一般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可怜的、无可救药的孩子。李老师在《手记二》的前言里说到:“当我们自然而然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成功的港湾。”李老师首先转化的是万同的思想与心灵:让他有尊严,让他被爱,不孤独,有自信,让他抬起了头。李老师还使用了自己的独门秘笈来对万同进行行为引导、规范及制约:如写《家校联系本》、填《喜报单》、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等等,这些效果非常明显,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教育方法。

教师不是神仙,教育也不是神话,有时还会回到原点。尽管有李老师的帮助,万同还是经历了偷东西再偷东西,作弊再作弊……李老师书中有关万同的34页教育手记中,让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着也不断地反思:我们身边也有过类似的孩子,我们用了多少耐心来对待这样的孩子?面对学生的反复时,多半是伤心、愤恨与无奈,或用“自己已经尽力了”的话来安慰自己。其实,我们稀缺的还是足够的恒心与耐心,只有爱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

回顾自己的工作,还有许多地方需的要改进。在教育之路上还要坚持且行且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用爱心浸润童心,用恒心践行初心,做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7

眨眼间,由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我已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我的教学激情渐渐淡去,感觉像是撑船,沿着同一条水道,从这个渡口到那个渡口,只是所载的人不同而已。但在我利用课余时间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时,使我激动不已。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根植于爱,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老师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时刻把学生当作朋友,以感情为纽带,让学生体会到你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是李老师对待学生的宗旨。李老师在《爱心与教育》里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应给学生以微笑,给学生以师爱,没有爱,便不可赢得孩子的心。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尽管教育缺乏有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发挥或自由地展。”

李老师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你看“从此,在紧张的工作中,我的心灵深处多了一份惦念和忧思,我常常收到许多学生来自大学的信,每当这时,我忍不住想:宁玮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仿佛刚放下电话,宁玮就像失踪似的。于是不停的问,不停的追忆,不停的叙说——”;所以他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对比自己,虽然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没有初中那样的升学压力,但与学生朝夕相对六年了,师生之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增加,因而也切身体会到学生的确是自己的牵挂,我也希望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渡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处在尴尬之中,对教学工作也有点力不从心了,但责任感又使我不得不竭尽所能地支撑下去。

别人说:“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在教学工作中是多么重要的。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每一个差生都是老师心中的痛,看见差生有所进步,老师的喜悦感比学生还大,其实老师也是很容易满足的。

我走过“科研兴教”这漫长的路,深深地体会到:要做一名不愧时代的人民教师。“爱心是根,育人是本”,“科研无止境,奉献无穷期”,要锻炼自己具有热爱事业、热爱孩子、偏爱差生之心,艰苦奋斗、大胆改革、不断进取之志,尊重科学、重视实验、实事求是之风,因材施教、灵活开拓、转化差生之功。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8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利用暑假,我认认真真地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他字里行间充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是对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又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班主任。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教育的最佳时机与途径,并时时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和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理性的思考。李镇西老师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提高,从实践中发展。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我都有很大的触动。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大爱的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在阅读《爱心与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镇西,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精要的教理阐述,精典的教例剖析,科学的研究方法,清晰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时效性令人佩服。

作者对爱的教育的升华是这样说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的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班里一名学生刘某,稍有不顺的就大发脾气,希望通过发泄愤怒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为他提供了释放的空间,训练他学会用动作释放自己的情绪,训练他在情绪激动时,能从自我的情绪中跳出来,更好的观察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改变自己钻牛角尖的思维方式。

为了帮助他学会如何爱别人,我召开了一次班会,让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布置各种障碍物,我蒙上眼睛,让他扶着我穿过障碍,其他同学观察,他扶着我胳膊的手柔和而坚定,他很轻声的告诉我应该怎么走,我的头、膝盖不时碰到他防止我撞上障碍物的手上。在一片黑暗中,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希望,而他却是那么温和、那么细心,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流在我心中涌动,但我的心却在唱歌:他知道如何关心别人,爱别人,爱是人的本能。然后,我又让以前与他关系比较恶劣的同学蒙上眼睛,让他扶他们穿过障碍。几个下来,同学们都反映他十分细心,值得信赖,他也表示以后与同学相处要互相宽容、互相体谅。从此以后,他变得爱同学了,爱老师了,相信他也会用同样的爱,爱父母,爱社会,爱国家。

当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起来的时候,这种爱变得伟大了,我们的职业也变得伟大了。师爱,并用这种无私的爱引导学生,就是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精彩的教学案例,让我更系统地了解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更全面掌握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其中令我触动最大的是针对后进生转化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试着把几个成绩差又不甘落后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每天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个人所碰到的问题,分享大家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信心,获得了群体认同感。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独的,受人歧视的,而是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由于没有了先前那种怕被人看不起的畏缩心理,因此在小组交流会上每个成员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一扫以前那种焦虑、沉闷、烦躁的心态。

其次,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学习小组中,刚开始我就要求他们做到“会的给不会的讲,进步快的给进步慢的讲,在某科目擅长的给不擅长的讲,共同性的难题大家共同承担”的互助性原则。比如你数学好,你就多承担数学难题的主攻任务;他英语好,那在英语上就多当当小老师。这样,讲者为担当起光荣的使命往往“备课”认真,讲解耐心细致,结果让自己也更加熟练透彻地掌握了所讲的内容;而听者为了对得起“老师”的一番苦心,不在“老师”面前丢脸献丑,总是虚心求教、专心致志。

再者,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往往存在着懒散、松懈的毛病,成立学习小组后,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新的小群体中落后,因而自我约束力大大加强。另外,在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的环境中,小组还选出了常务小组长,由成员轮流担当,由他负责监督小组成员中的懒散、松懈现象,并及时提醒和批评。

最后,活跃了学习气氛。在小组学习中,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比如有演讲、朗诵、辩论、抽签答题、小组对抗、抢答等,大大多于单人学习的形式,其气氛热烈,轻松活泼,从而消除了精神上的疲劳感。

无论是哪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那些优秀的教师那样,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爱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被李老师的爱心与耐心感动着,更被李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一、巧抓时机,建设班级舆论的智慧

健康的班级舆论可以增强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增强教育的力度和说服力,对个人的不良行为有很好的制约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品质,改正不良的作风。

李老师在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善于抓住一切时机促进良好班级舆论的形成。用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表扬和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万同作弊后李老师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处分,而是不动声色的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心灵的集体主义教育:先发动同学们组成“帮助万同小组”帮助脚骨折的万同去看话剧,以及万同平常遇到的困难:像上楼进教室、课间上厕所、放学回家等,全包给“帮助万同小组”了。还号召其他同学寻找机会随时向万同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让万同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安排好这些事,李老师巧妙地把万同的作弊放到影响班级荣誉的高度,让全班同学每人给万同写一封信谈谈对万同作弊的看法。大家从集体主义的高度,用真诚的话语批评了万通的作弊行为,并劝说万同改进缺点。通过这些做法已经促进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的形成。但是李老师利用此事进行班级舆论建设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在万同伤好后,李老师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关于万同作弊的处理办法。同学发言非常积极,他们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万同这段时间的进步,也诚恳地指出了他还存在的一些不足。绝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再原谅一次万同,不再给他处分,可以看出同学们团结友爱、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班级舆论已初步形成。

我们做班主任的都应该学习李老师,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中挖掘教育的契机,促进良好班级舆论的建设。

二、巧用班级舆论教育“后进生”的智慧

李老师在教育“后进生”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班级舆论,使他们扬善弃恶,在班级舆论的轨道上健康的成长。

万同由于脱离了昔日的“兄弟伙”而被“兄弟”们暴打,在这个可能使万同动摇决心的时刻,李老师发动全班同学给万同写信,安慰万同、鼓励万同坚决与“兄弟伙”决裂,回到集体中来。在这种正气、温暖的,来自整个班集体的真诚关怀中万同坚定地回到了班集体中。

最让我佩服的是李老师为了转化万同,提前两个月布置期中考试作文题《我为万同的进步而高兴!》或《我为万同的退步而痛心!》,巧妙地把万同置身于全班同学的监督之中,又让每一位同学有意识的关注万同的表现。别出心裁的作文题目成功的让万同的成长搭上了集体舆论的快车,使他不得不成长。

每个“后进生”都有向善的一面,只是缺少动力。巧妙利用班级舆论可以给他们改进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慧眼看问题的智慧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很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没有逃离李老师的思索。经常被我们当成无可救药的、不可改变的“杂症”,经过李老师的分析都找到了“解药”。万同上进后的一次反复——上英语课时往同学生身上贴了一张糖纸。这种现象在大多数老师看来,是很正常的,像万同这样“顽劣”的学生能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做小动作的毛病是改不了的。可是李老师却看着这张糖纸悟出了大道理:如果不让万同在学习上产生愉悦感,仅靠意志来维持纪律是不可能的!

万同在当学校“纠察员”期间,对一位批评他的初一班主任进行了“报复行动”星期六,学校没有上课,他一人溜进学校,到初一年级办公室。一脚把门踢开,进去以后,在初一2班班主任老师的办公桌抽屉里乱翻,把几本书撕碎了,把墨水瓶砸碎了……最后,偷了一支圆珠笔、两瓶没吃完的咖啡和三袋土豆片,扬长而去!遇到这种情况,很多老师都会对万同失望的。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呀,遇到这样反复犯错的学生,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放弃,觉得这样的学生无可救药。李老师却对万同的所有表现进行分析,找到了症结所在:万同的反复是因为脱离了班级舆论的监督!

教育是个平凡的事业,在这平凡的工作中,在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李老师总是能智慧的掀起惊天动地教育的浪花,净化学生的心灵,坚定学生的意志。我们每个肩负教育重任的班主任,都应该学习李老师的这种用不平凡的思维分析平凡事情的精神,学习李老师用个案促进班级良好舆论形成,又用班级舆论纠正每个学生行为的智慧,做个智慧的班主任!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当整个教育体制并不特别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时候,一个普通教师如何能够与整个制度对抗,从而一步步地落实自己的理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镇西师的伟大,反衬出了镇西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读完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他的爱心,他的思想,他的教育,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用爱赢得心灵,用爱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闪亮之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我值得学习的是他的爱,他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当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需要做的不止是批评,把学生那种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熄灭,还应该多和他们沟通,引导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心中的美好的道德萌芽,长成参天大树。

李镇西老师不仅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他的爱无不渗透其中。后进生的问题一直是我教学中最头疼的地方,通过读此书,我感到很羞愧,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怎样和学生相处,学习他怎样爱学生。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回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言语上,关怀上都很缺乏,语言表达上,有时候不能深入学生的心里,不能产生心灵共鸣,总是不能留有充足的时间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没有把学生当作朋友,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是呀,在读的过程中,我时时反省自己,反思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差距,怎么样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进学生,走进教育,对于我这个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今后,我打算这样做起:真正爱自己的学生。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从而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读完这本书使我的心灵很震撼,他的案例都是那么朴实无华,但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激励我暗暗立志:一定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一天。让我们用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籍,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他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读书,多写作,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 总是抱怨没时间,一直没付诸行动。李镇西老师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经常要外出讲学,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和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应该是相当充足,应该善于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写点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空闲之余,我细读了朱良才先生《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书中作者对理想的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刻的阐述,读过之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受益无穷。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写到这样一位母亲,女儿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小学教书。结果,上课不到一个周,被同学轰下讲台,灰头丧气的脸色回家了,母亲为她擦干泪水,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能倒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一直干了好多年,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能快得了?”

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是一事无成全都半途而废。然而,每次女儿失败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30多岁的时候,女儿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所自己的残障学校,后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也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之后,女儿落泪了。

如果所有育工作者,所有的父母家长都具有这种教育智慧,而少说一些抱怨的话,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将会少多少厌学的孩子,少多少学生自杀的悲剧。我们的孩子会有很多很多童年的快乐。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定将“大爱无疆”作为我的施教方法,把“爱心”化作春风细雨,去滋润每位幼儿的心田,使每位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一件件实实在在的用心小事,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世界。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我在想他对自己子女的爱如何呢?那些被超越的父母情何以堪呢?)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无微不至的关心、注视每个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写下这么多手记、札记。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问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而我就是那一般的教师,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之中,我愈发觉得自己的尽力而为是那么的自私和渺小。我只想在工作时间专心工作,做学生的老师告诉他们我所思考的人生和希望他们所拥有的品质:乐观和坚韧,尊重和思考,我希望成为他们的朋友,在他们不方便向其他人倾诉时,我可以耐心倾听;但我每天工作之余一定要有一段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家庭陪伴家人,忘掉我的工作我的学生。所以看书的时候我一度很痛苦,看着教育家的无私的爱,不断想着新方法,一个月,一年用点点滴滴去感化学生,如果是我三五次后没有效果就心灰意冷,等待时间等待社会去改变他吧,我只是他生命中的很小的点,我没那么厉害不是救世主。我这样还能当老师吗?我得耽误多少人?

还好,在读书交流会上,任慧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健康的人,这个人,应该热爱生命,身心健康,乐观上进。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但他也有自己的人格与追求。会爱自己,才会爱他人,才可能真爱学生。我不是伟大的教育家,我虽渺小但我也在不断思考努力给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想想去年班里有几个心理脆弱的学生,有的想伤害自己,有的想伤害别人,我在恐惧和郁闷之后,上网搜索了相关知识,我了解了他们的难以言状的痛苦,不是性格缺陷,不是心灵脆弱,更不是矫情,他们往往有高度的自制力,追求完美,把热情开朗的一面留给他人。所以,我会耐心倾听,告诉他你的苦我了解,想哭就哭吧,你不用时时坚强。当你不开心可以再来找我或者你信任的朋友倾诉。我想他们能向我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就是称职的。我想要想让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为老师的我得时刻反思提醒自己做个快乐的人。

经过反思,学期末的烦躁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想起本学期有个孩子第二次在晚自习时间用手机看电子书,我觉得太糟糕了,屡次犯错简直藐视校规。我叫来了家长,家长在我办公室像替我报仇似的,尽管语气平静,但每句话都像把尖刀刺向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散漫懒惰对自己没有约束,哪个大学会要你,连自己的嘴都控制不了,这么胖,我看你即使上了大学也没用,连自己都照顾不了,你看那谁谁,人家为什么能考上清华,人家自律,你看看你有半点优点吗?我真觉得孩子可怜,赶紧说,这孩子挺勤快,当劳动委员尽职尽责,还特别热心助人,脏活累活抢着干,而且很有礼貌,家长老师批评时孩子一直恭恭敬敬的。而且,家长说他装的,你不知道他在家多懒多好吃,要不能有这么胖吗?我不断替孩子找优点,家长不断打击孩子,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希望家长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多找孩子的优点,家长最多会说句这个方面还行,接着又是一堆批判。我想每个问题孩子都有一个问题家长,我很难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多点自信。这就是我的爱心吧。

我以后会用接纳的姿态面对自己的缺憾学生的不完美,一点点的让自己和学生变得更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