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信息技术教师听课心得体会(精选3篇)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头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总结。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异常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能够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并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教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景下,教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简便自如了。这样,既坚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忙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并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经过很多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经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五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必须的阅读能力。能够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景下采劝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教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我去阅读教材,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最终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构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娣7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忙起来。最终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化、关掉。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趣味、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简便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请自填)年7月30日——8月3日,我参加了景泰职专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5天的“景泰县20xx(请自填)年教育技术培训”第四期,本次五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很实用,收获颇大。
在培训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1、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2、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3、学习收获巨大。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4、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些须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一、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
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包括以下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因素
1、课堂步骤的时间的分配和有效性联系
在技能知识的教学中,有关过程步骤地分析有以下两种:
讲——练——讲(最适合新课)
练——讲——练(复习课较为合适,新课也是一种创新)
由以上两种衍变一下,可得出:
讲——练
练——讲
这几种步骤的实施其实我们大家都得心应手,而真正能把步骤的有效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还是和时间的分配是分不开的。
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的都是精讲多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给予学生思考、实践的时间要充分,以我们第一种新课的步骤分配来看,教师此时要灌输的是新知识,他能不反复的将知识点落实到位吗?让学生练了之后还是要再次强调操作也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因为不放心,所以老是觉得学生还没有掌握,再次把属于学生的时间占为己有。笔者时常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将机器控制讲解以达到操作的落实,虽然是由于发现了大多数的学生的普遍问题想统一解决,但在学生还没有完成之前,这样的举措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讲和学生应用操作的时间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二种过程的时间调配难度的把握看起来好像简单一些,因为大家觉得是复习课,前面技术性的知识点已经落实好了,现在仅仅是把学生的“冷饭”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其中更讲究的是你给学生练的习题的难易的控制,时间你觉得是可以在20分钟以内完成,可偏偏出的习题却难住了大部分的学生,无奈之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牺牲自己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再练习,而这样的练习应该说是低效的,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没有时间分析,要不得,二是不管学生完成没有,现讲了再说,但学生在听你讲解的时侯也是糊里糊涂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课堂效果。所以,这样教师在上课前的把握要分析的更为透彻些,也多多少少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从以上两种的过程中时间的分配来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如何将时间的更好的分配利用。
2、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从现行的教学模式来看,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艺术决定了知识点是不是能很好的落实,学生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回答的质量的优劣也直接由教师的提问质量的高低决定。
信息技术课堂,听到教师的提问不是很多,往往都是教师在全程讲述技术性操作的过程,因为学生是手放鼠标,眼盯屏幕,一时难以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师的提问上,一般是教师在进行全班性的控制教学的提问学生才能全神贯注,否则总会有事件干扰着你的提问。但这样也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仅凭你的一面之词在讲解,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余地,也没有激起他们神经系统,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学生思考的一种惰性,一种依赖性,这也可能是学生成绩一直没有一个高度,没有一个创新的根本性原因。笔者有时为了赶时间进度,深怕学生思考的时间远远要超过我快速讲解的时间,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将过程和答案公布于众,其实这样传授的知识点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为没有经过思路挣扎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除了能提问,其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深深地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在听取其他教师的课程会发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口头语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对不对呢?”来取代所谓的提问,这时的学生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对”与“错”的美妙的结合,这么的效果能起到我们所预期的吗?当然回答也很简单:不能。本人其实也有犯此毛病的时侯,是因为觉得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要学生完整的回答一个操作的步骤是比较困难的,如:如何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此时学生的操作可能比回答问题来的更实际些,何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操作题,我们预期的目的肯定用计算机的术语来描述是最终的结果,可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让你比较的失望:点击这,点击这里,然后点击这里。这样的话让你听的时哭笑不得,甚至怀疑自己平时是否也是这样的情况,可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技术性语言的枯燥确实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所以才有“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言语出现,想“代”学生动而不是“带”学生动。其次,在有效性问题的提问中的关键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子邮件的格式如何?此时有的同学会茫茫然,可能因为对“格式”的感冒,其实是知道答案的.却变得不知如何开口,如果你将本题换成:电子邮件的写法是由哪三部分组成?这样,你既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又让学生轻而易懂的完成了题目。课堂中就较为完善的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学生的回答也直接体现了课堂有效性的落实,但和教师的提问是分不开的,你的问题简单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那么就太牵强了,学生心里有想法也不能表达,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3、课堂的评价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新课堂要求教师能运用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真正理解“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是为了改进“。
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学生的一举一动所见即所得,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千万不要吝啬给予反馈,此时及时的反馈既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当然很多类似“很好,不错,对极了,你想到太周到了,这是我都没有考虑到的,good“等语言的使用更能给学生一种肯定,鼓励和希望,让他们在学生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成功率的效率更加明显,也相应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多样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
课堂的评价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穿插使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为佳。
4、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有效性的联系
信息技术教师不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文科类的可以让课堂变成热闹的场所,煽情的场所,读史的场所等,理科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在专一的问题上进行探讨、研究,可信息技术的课堂,学生的控制权不是仅仅能够靠机器的控制,网线的拔插,或者布置一道统一的题目就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因为在电脑里可以发挥的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专注的事项多了,教学知识点的落实就浅显,有效性就不能很好的体现,所以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听过一省优质课一等一的老师的课,课堂中的个人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是学生,在场所有的老师都被她深深的吸引,无不赞叹其深厚的功底,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门其它学科的老师,所以,在她的课堂中只有专注。
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那么,在课堂上,谁还有时间去理会杂事,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5、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用的较为普遍的是任务驱动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可以有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灵活的选择,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是“背”的,而是“备”的,不会出现临场不能适用的情况,也不会使低效的情况出现在课堂上。而对于课堂练习,它是属于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环节的数量、要求及形式也是决定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这在前面的过程步骤中已经略提一、二。
总之,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克服这些影响因素,设法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性将具有更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将一如既往,用心的对待此问题的探讨,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