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艺圃导游词(合集3篇)

苏州艺圃导游词(通用3篇)

苏州艺圃导游词 篇1

园林面积约5亩,现大致仍保留着明末清初的旧貌。林园平面呈南北狭长的矩形,最北面是庭院,由主厅博雅堂和水树组成,中央设水池,水面约1亩左右,成为全园中心。东南、西南各出一水湾,上置平板石桥。除北面水榭处为驳岸外,其余池岸均自然曲折。取网师园造园技巧,近岸为低矮建筑,如茅舍渔棚,使水面显得开阔。池南有叠石假山一屏,上有桥亭。池西南有小院,引水弯人院中,幽静雅致。池北水榭面阔5间,两侧还有阁廊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占据了北面的全部立面,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小院两侧有方厅两间,缘池列置湖石,并种有山茶、辛夷等花木。池东南有一明代建筑,名乳鱼亭,构架古朴大方,为珍贵文物。

此园较多的保存了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以简练疏朗、自然质朴取胜,且为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95年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艺圃导游词 篇2

艺圃地处金、阊二门间的文衙弄。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有其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全园有地仅为五亩,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为园中主要厅堂,其南端有小院,设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

池水之南为假山,以土堆成,临处之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于池北远望此处,山石嶙刚,树木葱郁,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为园中的主要对景。此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为明清苏州一代造园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系明代遗物,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庐小院,以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院中有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在苏州园林中还属于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为园内最为避静之处。

原为明文震孟(文徵明曾孙)的药圃,清初改现名,又称敬亭山房。面积约5亩,现大致仍保持明末清初的旧貌。艺圃平面略呈南北狭长的矩形,北端为庭院,由主厅博雅堂和水榭组成;中央凿池,面积约一亩,为全园中心,水面集中,东南、西南各有水湾一处,上构低平石桥。除北端为水榭驳岸外,其余池岸均曲屈自然,而池面则因近旁为低小建筑而显得开阔,取网师园手法。池南叠假山,构桥亭,西南置小院一所。池北岸的五间水榭,低浮于碧波之上,两侧有附属建筑。

这些建筑占据池北全部立面,这在苏州园林中甚为少见。池南临水置石矶,其后堆土山,山近水一面以湖石砌直壁危径。西南以墙隔作旁院,引水湾入内为小池,石山也延脉至此。院西方厅二间,周列湖石,种植山茶、辛夷,别有洞天。池东南的乳鱼亭,为明代遗构。其旁边的缓曲石桥,也属建园初期作品,都很珍贵。

艺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艺圃导游词 篇3

艺圃位于苏州市文衙弄。艺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袁祖庚建醉颖堂,题门额“城市山林”。万历时为文徵明曾孙文震孟所得,堂名世纶,园名药圃。清初归姜埰,更名颐圃,又称敬亭山房,其子姜实节易园名为艺圃。此后屡易主。道光三、四年,吴姓曾予葺新。道光十九年,园宅归绸业同人,名七襄公所,重加修葺。此园保持明末清初景观风貌和部分建筑,是研究园林史的重要实例。

艺圃现占地约3800平方米。宅分五进,布局曲折,厅堂古朴。园在宅西,水池居中,约占四分之一。建筑多在池北,池南以假山为主景。有博雅堂、延光阁、旸谷书堂、思敬居、乳鱼亭、思嗜轩、朝爽亭、香草居、响月廊诸胜。

艺圃平面略呈南北狭长的矩形,北端为庭院,由主厅博雅堂和水榭组成;中央凿池,面积约一亩,为全园中心,水面集中,东南、西南各有水湾一处,上构低平石桥。除北端为水榭驳岸外,其余池岸均曲屈自然,而池面则因近旁为低小建筑而显得开阔,取网师园手法。池南叠假山,构桥亭,西南置小院一所。池北岸的五间水榭,低浮于碧波之上,两侧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占据池北全部立面,这在苏州园林中甚为少见。池南临水置石矶,其后堆土山,山近水一面以湖石砌直壁危径。西南以墙隔作旁院,引水湾入内为小池,石山也延脉至此。院西方厅二间,周列湖石,种植山茶、辛夷,别有洞天。池东南的乳鱼亭,为明代遗构。其旁边的缓曲石桥,也属建园初期作品,都很珍贵。

艺圃的这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时期苏州一代造园家最为常用的布局技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