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跟岗学习汇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犹记得XX年11月26日我们第二批跟岗学习小组教师怀着对教育执着的爱,带着领导的嘱托和厚望,伴着欣喜和向往之情,踏上了赴华东师大跟岗学习的行程。眨眼之间,一个半月的跟岗学习就结束了,在华师大一附中领导的重视关心及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师大一附中有非常全面的了解,感受了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紧张高效的课堂教学,学校精细化的管理,学生全方位式发展。下面就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记录,以从中得到启发,增长见识,认识差距,触动思想。

感受名校:春色满园关不住

xx大一附中是上海市重点学校、市首批实验、示范性学校之一,设施一流,理念先进,质量领先,注重培养,特色鲜明。

(一)、“重”在科研领先

在“培养研究型学生,造就研究型教师,建设研究型学校文化”的三个“研究型”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十分注重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他们的主要做法是:1、做好专业成长规划。每位教师结合学校蓝图,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近三年专业成长规划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2、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备课组立足于教材的研析、目标的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册书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研组围绕校本小课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扎实做好一两项难题的突破,力争取得成效。带着课题,组织研讨,畅谈收获;进行“同课异构”;写教学叙事,交流分享等。此外,教师还积极参加市片区教研交流、赛课等活动。3、浓厚教师教研氛围。教师办公室就像是一个小图书室,学科相关的资料在办公室应有尽有,要查找资料时,随手可取。同时学校工会读书会每月会组织编写教师读书心得集《书香》,鼓励教师广泛阅读,展评教师读书优秀成果。4、进行跨学科跨界研究。学校每月出版刊物(跨学科跨界研究),让教师多触及本学科外的知识,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能力。

(二)、“贵”在团结协作

值得一提的是:不需要学校具体的量化考核制度,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充分发挥自己专长,齐心协力共同引领学科发展。学校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学科教师都是组里的主人,每个人都把建设好本学科当成自己的名片。课堂,是最能体现他们集体智慧的阵地,所以,他们在课前大家集思广益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时老师们都是群策群力,奉献智慧,既有意见分歧时的激烈争论,也有达成共识后的和谐共鸣。这使我想到: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方能展现春天的绚烂!

在教师办公室,也总能看到教师与学生忙碌的身影,这里几个,那边一伙,教师或讲解知识,或和学生谈心交流。整个场景,让你感受到的是一派师生其乐融融景象。

(三)、“强”在规范有序

说到学生行为规范,学校没有一句明显禁止或约束的语言,但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自觉做好,这也是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体现。常规工作,事无巨细,都能做到规范有序。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庄严肃穆,动作规范。每天课间操,迅速到位,队伍整齐,动作一致。眼保健操也不例外,态度认真,动作规范。在学习上,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教师在教学上,把每天的工作,当做是一种提高,一种境界。无需开会,无需督促,无需检查。

(四)、“实”于教有特点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记得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这次学习,我听了指导老师许许多多精彩的课,她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以及举手投足间的那种亲和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听她的课,如沐春风、如栉春雨,如饮甘泉,整个课堂和风细雨般,静静浸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她告诉我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需要自己成长的,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这也是与生俱来的,灌输给他们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是教给他们方法,他们才能走得更远。

(五)、“亮”在学有特长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专家引领,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有许多学生社团,如:cosplay社、戏曲社、街舞社、车模社、心理社、漫画社、篮球社、合唱团、乐队社、om社、摄影社、文学社、dj社、攀岩社等,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展示的舞台,形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丰富多彩的学生课题研究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均在全市具有较大影响。学生科技活动成果显著,头脑om活动项目代表国家多次赴美国、德国参加国际性比赛,获世界冠、亚军。车辆模型、计算机等特色活动项目,也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得团体冠军……一幅幅成果的展示,已经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习名师: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半月的学习,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高中课程的大部分课型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试卷的讲评等。我采用的是“一听一评一思”的形式,即:听一堂课,进行一次评析,做一次反思。重点是做好课堂笔记、然后写出学习借鉴之处,并跟随带教老师一起参与教案的撰写,一起参与公开课、读书活动和教研活动等。

通过大量的听课学习,我渐渐发现自己在教学观念、备课思路、教学模式等方面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1、教学理念的内化:古之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今日教师是教书育人。可是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告诉我们,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我们的教学不是仅只是“告诉”,这样只能让学生得到“兔子”而得不到“猎枪”,我们应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让他们成为自己,自己去选择,自己发挥他们的潜能。

2、备课思路的转化:我认为教师备课不仅备教材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尤为要注意的是备学情。把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李政涛教授还告诉我们,备课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课堂才能是有生长的课堂。

3、教学模式的深化:也是对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更深的理解,让我更加懂得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叶澜教授提出理想课堂应是“师生生命展现的场所”,要以开放的导入,联系学生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教师汇集不同新的资源,组织学生一起作讨论、交流、比较、评价、修正,形成更为丰富的新的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预设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和始料不及的体验,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地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目标.

领悟反思:吹尽狂沙始得金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我结合学校的课改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1、要坚定课改决心,从教学模式改革走向课堂文化

当前,全县各课改实验校在进行着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主题的 “课改公开日”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各学校都在建立各学科的课改课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课堂的一个维度,即教学行为维度。而课堂文化是它反映的是课堂的多个维度,能显现课堂的全貌。教学模式与课堂文化都隐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和价值追求。但是,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则是课堂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引领着模式,模式彰显着文化。课堂文化建设往往要以教学模式建构为抓手,教学模式建构则需依靠课堂文化建设作为保障。譬如语文课堂上教学模式的设置就应该以构建一个富有温情和敬意的人文情怀的课堂文化,尤其在文言文、阅读文理解欣赏中,以及写作训练上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历史课堂文化主要是民主的、和谐的集思广益,等等。

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文化便没有载体,而如果仅仅停留在教学模式改革,不能走向课堂文化的重建,则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触及课堂的灵魂,无法实现课堂的根本转型。从教学模式改革,到课堂文化重建,是从课堂教学的单一维度改变到课堂教学多维系统的变革。

2、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有生命力的生长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 “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生本教育提倡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不可否认有其独特的效果,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及激发他们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是热闹非凡。但大多数时候会变成一人或几个人的独角戏,其他同学成了“看客”,未有思想的生成,素质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效果往往也是低下的。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课堂的生长也是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最终达到理想课堂,每位学生都在思索中前行,在表达自己的心声。

3、要将学习和反思成为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李xx教授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学习的高手,你才能教学生会学习。如何学习呢?第一,理论学习。闲暇出思想,繁忙出智慧。第二,现场学习。包括自我教学现场,教学能滋养人;他人教学现场;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跨学校经验交流现场;讲座、报告、培训及研修现场。犹太人认为:学习是一种信仰。教师只有树立这种信仰,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叶xx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那么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第一,学会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的各种表现,及成功精彩之处;第二,观看名师录像或阅读教育书籍,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三,积极参与教研,争取多上公开课。教师的成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别人好的教学理念,运用合适的方式和良好的策略加以反思,可以不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进一步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此次上海之行带给我的有太多的惊喜和震撼,让我受益匪浅,我最为之感动的是师生质朴无华的务实敬业精神,师生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