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汇编三篇】

双减工作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学校提供了坚强保证,完善了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急方案。按照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的要求,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将疑似病人集中在光华隔离,食堂单独提供饮食。做到传染病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让全体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疫情严峻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执行。

开学前师生摸底,多渠道摸清寒假期间学生每天的行程记录和个人的身体状况,通过网络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学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工作。与此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上报个人情况,内容包括姓名,现所在地和身体状况,对中高风险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实行暂缓回校,对于返校途中居住地突发疫情的学生实行14天隔离观察。与此同时支部要求部门负责人在开学前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

返校的教师和学生非必要不出校、不离茂,如确有必要离校或离茂的,须在易班系统严格履行请销假报批手续。学校积极开展卫生专项定期清洁行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除各类病菌滋生的环境,推进教室、宿舍、食堂、图书室、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清洁,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全力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全校疫情防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学校打赢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

今年全国在中小学掀起了落实"双减”的浪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是减负提质,并非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也不是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备更多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一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对一些干部来说,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了,单位福利不滥发了,不敢开着公车走亲访友了,有人宴请也不敢贸然答应了,窝在家里过了个“裸年”。

岂止是春节。去年以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字头举措密集出台,内容不仅涉及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生活领域,给干部戴上了一道道“紧箍咒”,使不少人如履薄冰: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不敢上酒店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

于是,一些人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叹油然而生。

显然,“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不是一个概念。官员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状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说“官不聊生”呢?细细分析,原来是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了,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严格监督。

对干部来说,“官不聊生”多少有些矫情。本来,当官就需要清正廉明。“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中央出台的“清规戒律”就是为官从政的行为规范,身为干部理应严格遵守。中央的一系列治吏之举,剑指的问题都是本不该发生的,都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与政治清明背道而驰。治国首在治吏,整治与规范,意在将“乱走”的权力赶入“笼中”。况且,禁令扶正祛邪,对干部也是一种爱护。

对百姓而言,“官不好当”无疑是件好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对干部要求严一些,让权力运行中规中矩,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因此,群众乐见“为官不易”,是希望干部回归“公仆”应有之义,不要把公权力当作私权益。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儿,干部就得有干部的范儿。无论是从政治伦理,还是从民意期待,“官不聊生”都是个伪命题。更要看到,当今的社会,正在加快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型。“做人民公仆”不是一句空话,公务人员须厘清身份,清除特权意识。既为官,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为官者,既要洁身自好,又要勇于担当;既要敢作敢为,又要严于自律。

《荀子·大略》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越是抓得紧、管得严,就越行得正、走得端,越干得实、做得好,方见宗旨意识,方显为民情怀。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堪“重负”,思想和行动上都转不过弯来,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给好人腾个地儿,把位子让给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者。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时刻需要面对的真问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