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人口计生工作讲话汇编3篇

市长人口计生工作讲话(通用3篇)

市长人口计生工作讲话 篇1

同志们:

一、深化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再认识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各乡镇区、各部门单位都要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基本国策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一)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就我市而言,60万人口是我市最基本的现状,也是我们谋划一切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带根本性的举措就是控制人口数量。同样,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条根本途径就是保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我市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亿元的必保目标,不仅要把经济规模发展上去,做大分子,而且要控制好人口规模,稳住分母。否则,再快的发展速度、再多的发展成果,都会被过快增长的人口消耗掉。因此,抓人口计生工作,实质上就是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抓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是抓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下大力气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二)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性。当前,我市虽然实现了低生育水平,但仍然面临人口低出生率与高增长量并存的突出矛盾。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即使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条件下,未来十几年我市人口仍将会持续增长,直逼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容量。因此,我们将长期面临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战略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若出现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将会付出历史性的代价、犯下历史性的错误。

(三)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艰巨性。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观念还相对落后,一部分群众渴望生男孩、生两孩的偏好仍然是生育意愿的主流,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如果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大的反弹。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的低生育水平,主要是长期以来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实现的。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的社会形态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革,组织化程度的降低、人口流动的加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自主意识的增强,都给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十分艰巨。

(四)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紧迫性。一方面,我们正迎来劳动力充裕、负担程度较轻、储蓄率较高的“人口红利”期,人口计生工作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受上世纪80年代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惯性影响,我们也将迎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人口计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机遇喜人,挑战逼人,任务紧迫,能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计生工作,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广大计生工作者服务大局能力的重大考验。由于连续多年的国省先进单位、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使得一些乡镇同志的重视程度、人口计生部门的适应程度、相关部门的参与程度有所减弱,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使得我市一些地方出现了违法生育反弹的隐患和苗头,这种苗头如任其发展下去,我们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计划生育成果将功亏一篑、毁于一旦。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计生工作的严峻形势,毫不动摇地肩负起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历史使命,始终把人口计生这根弦绷紧,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是我市提前一年全面实现“奋战五年、再造*”目标的攻坚夺胜年,也是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最重要的一年。面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我们必须推进工作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努力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好务。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普及力度,使计生政策法规和基本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而赢得广大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自觉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在工作中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多做教育引导工作,多做答疑解惑工作,多做利民便民工作。要满腔热情地服务群众,坚持国家利益与群众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竭尽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难题、做实事、办好事,使人口计生事业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二)要转变工作思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计生工作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必须结合实际转变工作思路。在思想观念上,要强化均衡意识,实现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同时注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转变。在运作思路上,要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由管理群众为主向服务群众为主转变。在管理模式上,要强化法治意识,实现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转变。在政策保障上,要强化激励意识,实现由行政处罚为主向同时注重利益导向和政策推动转变。具体工作中,要站在全局角度、战略高度,变人口计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松散型”为“紧密型”,跳出孤立和单纯抓人口计生工作的思维惯式,注意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善于围绕中心、服务全局,使人口计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必须改变过去的老方式、老习惯、老套路,大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强制管理和推动的老办法,运用法制的办法、教育的办法、民主的办法、服务的办法来抓人口计生工作;要改变“死看硬守少数人”的土办法,努力教育和服务多数人,靠群众自觉自愿打开工作局面;要改变过去“强、冷、横、硬”的错办法,更加注重党群干群关系转变,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努力营造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大力强化综合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工作网络优势,认真履行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等职责,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及家庭保健等项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计划生育健康卫生服务。

(四)要完善工作机制。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要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针对管理中的难点、弱点、盲点建立长效机制。要从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村(居)两委班子和计生专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单位负责、社区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要全面落实信息反馈、孕情跟踪、共同配合、流入地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要不断强化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奖励优惠政策,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补助、生活上有照顾。

三、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新形势下的人口计生工作标准高、任务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一要强化责任。各乡镇区、各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抓人口计生工作也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区、各部门单位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责任,亲自抓、负总责,定期听取汇报,解决重大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要对照新目标、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坚持“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考核,加强监督,对责任不落实或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要协调联动。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要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成员单位经常性协作配合机制,统筹解决好执法协调、政策配套、人财物投入等问题。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工作指导和协调力度,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主动履行职责,积极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认真落实有关人口计生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定期磋商、密切合作、综合评估的协调运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工、青、妇和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要保证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是保稳定、促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以及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费,要千方百计给予保障,确保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决不能因为经费问题而影响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局。

同志们,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一定要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求实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前一年全面实现“奋战五年、再造*”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长人口计生工作讲话 篇2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研究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对做好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了1号文件。2月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今天,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和部署增加农民收入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以人为本,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信心和决心。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谈三点意见: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坚定不移的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农业大包干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农民在基本解决温饱之后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这段时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新阶段变化深刻,影响广泛,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普遍存在着品质、规模、档次等问题。近年来,全市各地在抓好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同时,紧紧围绕养殖业、林业和劳务输出三大产业,奋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种植业方面,各地大力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努力实现水稻、小麦、油菜等大宗农作物品种的优质化。沿江地区200万亩优质稻和200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沿淮地区1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江淮分水岭地区10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雏形显现。畜牧业方面,各地在稳定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同时,大力发展波尔山羊和水禽养殖,推行种草养禽、种草养畜。目前,全市已建三元杂交猪示范点584个、波尔山羊杂交改良点141个,三元杂交猪已占猪饲养量的60以上,杂交山羊占饲养总量的14.5。水产方面,全市名特优新水产养殖面积59.6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50,其中河蟹养殖面积54万亩。林业上,20xx年全市造林55万亩,创历史之最;种苗花卉产业蓬勃兴起,目前规模已达5万亩,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劳务输出方面,全市共有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的务工人员51.7万人,占农村劳力总量的30以上,年收入28.7亿元。以上成就的取得,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强化指导、科学领导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产品品质不高。一般性、大宗农产品多,名特优新农产品较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少,许多农产品难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二是农产品规模生产能力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农产品种植区域集中化程度低,农产品品种分布散乱,难以集中生产出大批量优质农产品,市场开拓难度大。我市做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粮食总产近些年来一直稳定在60多亿斤,却没有一家在省里有较大影响的粮食加工企业,这直接影响了广大粮农增收。三是农村经济的外向度低。多数农产品的还没有走出市外、省外市场,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边缘的区位优势,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二)尽管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但农民增收仍持续困难,农村贫困人口增多。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了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个私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等多种政策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多种因素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集中影响,农民收入增幅仍不断放缓,农民增收持续困难,甚至有部分地方有一些农民返贫。1997年—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只增长1.7。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种植业现金收入由1997年的1167元下降到717元。20xx年,全市共有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低于865元)69.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2.45万人,分别占农村人口的20和12.3。农村贫困人口总量较九十年代中期有所增加。

(三)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20xx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4、12.5、5,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但农业生产损失严重,粮、油分别减产45.4和23.6。连续十几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7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八十年代中期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缩小到2:1左右,1997年扩大到2.25:1,20xx年约为3.5:1,城乡差距拉大的速度在加快。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农民增收困难。320万农民是我市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工作;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把“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摆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真心关爱农民、帮助农民,尽快实现农民增收工作的新突破。

二、立足市情,拓宽思路,不断开辟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一)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当前,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国内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树立整体和全局的观念,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就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圈子,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要立足基本市情,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文章做好做足。从根本上来说,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最终要靠二三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带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民是我市最大的社会群体,在可以预期的较长时期内完全指望依靠城市的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市情。我们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这个最基本的市情出发,把农业农村经济内部的文章做好做足,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农村经济内部增收潜力。事实上,我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业比较效益低主要是低在经营规模偏小、产品品质不高上,随着农民负担水平不断降低,只要我们解决好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问题,农业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作为农业大市,农业收入是农民增收的稳定器,一旦农业生产出现问题,往往不是二三产业所能弥补的,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深刻的教训。

要从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了加快发展步伐,我市作出了大力招商引资、建设新型工贸旅游城市的战略决策。有的同志可能会问,这与中央1号文件精神有没有冲突?农业农村工作还要不要抓了?在这一点上,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招商引资、建设新型工贸旅游城市与促进农民增收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是整体发展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两手抓、两手硬。抓好招商引资,就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就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就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这是我市的大战略、大方向,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使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主要是转换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把农业农村经济内部文章做足的同时,努力从外部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创造机遇,使农业农村的发展有机地融入整体发展之中。

要加快融入长三角进程,推动农村新一轮开发开放。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长三角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我市紧邻长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经济互补性很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外部优势,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向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进程。要发挥比较优势,把我市建成长三角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产业梯度转移基地。建好这三大基地,农民收入增长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加快融入长三角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解放思想,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取消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按照国家、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抓紧制定和实施我市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发展优质粮油、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蔬菜五大优势产业。采取“一个优势产业、一个专业协会、一批龙头企业、一批生产基地、一个配套政策、一套工作班子”的办法,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要重点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倾斜。大力组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牧业富民计划、渔业增收计划、造林绿化工程、菜篮子工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三)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有效增加农民的直接收入。目前,劳务输出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农民工已成为当代产业工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增强主动意识,坚持多途径、多层次转移的原则,把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强市的一大产业来抓,努力开辟农民收入增长的新领域。力争今年全市新增劳务输出8万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市、县两级劳动力市场要全面对农民开放,进一步简化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企业用工办理手续,除按有关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开展引导性培训,20xx年每户至少培训1人。以现有的职业技术学院、农广校、各类职业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尊重农民参加培训的自主性,严禁强制性培训和利用培训的名义进行不合理收费。各级财政每年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行补贴和资助。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权益。逐步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结构,只要有固定住所和正常的生活来源,就可以申报城镇户口。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进城务工农民在户籍管理、子女教育、劳动保障等方面要与城市就严禁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积极鼓励外出农民回乡创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从业人员一视同仁,其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财政预算。争取到20xx年全市跨市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到90万人以上。

(四)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拓宽促进农民增收的渠道。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对农村合法经营的流动性商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对农村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申报纳税方式。对年经营额在9600元以下的农村个体工商户不征个人所得税。制定投资指导目录,允许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用市场化手段参与小城镇建设。要千方百计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全市首批确定20个重点扶持的农村中心城镇,分期分批授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允许重点扶持的城镇成立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拓宽筹资渠道。制定农村小城镇发展奖励办法,对小城镇招商引资、劳动就业、财政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励。

(五)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要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重点扶持30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包括现有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鼓励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招商引资,把引进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主要目标,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培育出1-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8-12家省级龙头企业。每个县、市、区重点扶持3-5个龙头企业。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加工企业,形成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良性发展格局。要大力扶持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多元发展、逐步推进的要求,依托市有关部门或企业组建全市粮食加工、生猪、河蟹、蔬菜、林业、滁菊、农民经纪人、绿色食品八个市级专业协会,逐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同时,市本级择优扶持20个左右运作比较规范的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对农民经纪人的培训和服务,继续评比表彰农村致富带头人,并实行农村致富带头人联络帮扶制度。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开展市场营销基础工作进行补助和贴息。要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产地市场建设,规划建设1-2个大型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市计委牵头,农委、财政等部门配合,抓紧选址,编制可行性报告,争取列入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加强农资市场建设,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在农村建设农资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货畅其流,并优先向市内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倾斜。对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除高速公路外,一律免征路桥费,确保快速通行。

(六)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确立各优势产业主导品种,进一步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步伐。种子部门要抓紧试验研究,全市主推2—4个粮食生产优质的品种。对重点推广的品种、技术实行财政补贴。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抓好市、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建设,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部门的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储备、转化和推广应用能力。全面开通农技服务“110”。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入手,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资金投入,按照“依法防检、放开诊疗、强化监督、规范服务”的思路,设立区域性动物防疫站,兽医诊疗向市场开放,实行执业资格管理,逐步探索建立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的农技推广新体系,规范推广行为,强化服务功能。

(七)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要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特别是加大治淮力度的机遇,积极争取水毁工程修复、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洼地治理、滁河治理、中小型灌区挖潜配套、滁城防洪工程、江巷水库等骨干工程立项,加快建设步伐。继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400万亩稳产高产农田。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化管理办法,调动农民建设农村集体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要重点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实行多机具配套,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积极争取并落实好国家、省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各级财政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农机补贴资金。要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坚持“五把”总体思路,以植树、挖塘、打井、修路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20xx年争取获得省资金扶持超过20xx万元。实施联络帮扶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分水岭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要积极争取、组织实施农村“六小工程”项目。开展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建设,争取3年内解决2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契机,争取3年内全市户用沼气池年均增长1万口,发挥“六小工程”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新增公路养路费全部用于农村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网布点延伸工作,完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体系,争取到20xx年农网常用户发展到1000个。

三、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省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7300元。从我市来看,即使按照全省平均数的要求,农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必须保持8以上,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一)切实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我市是农业大市,近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在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农民是人口的主体这一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必须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没有改变。我们必须立足实际,落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在抓招商引资、建设工贸旅游城市的同时,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始终注意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始终注意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聚精会神抓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步伐。

(二)坚持和完善农业农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中央明确要求,对“三农”问题,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地、县两级要把主要工作精力用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市委、市政府已决定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侧重抓农业农村工作。县、市、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任务更重,要尽快落实中央的要求,明确领导分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力量。要把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层层分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和任期考核目标,加强考评,实行奖惩。

(三)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新形势下解决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新措施。新思路、新措施从那里来?关键要加强调查研究,在吃透市情、县情的基础上形成新思路,在解决农村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中完善新思路,在发现、总结农村经济亮点、闪光点中发展新思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保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好作风,亲自调查研究,丰富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搞好为农民服务。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转换职能,改进作风,努力提高为农民服务水平。第一,要搞好技术服务。要研究改进农技推广方式,推行科技承包,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和社会力量领办、创办农业科技实体,办好乡镇科技示范场和农技服务“110”。第二,要搞好信息服务。要巩固、扩大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成果,在信息综合利用上下工夫,在提高信息到户率上下工夫,在培养农村信息专业户上下工夫。第三,要加强流通服务。要研究市场,建设产地市场,开发外地市场,开拓无形市场,引进推广连锁经营、配送、电子交易等新的流通方式,开辟绿色通道,疏通流通渠道。第四,要搞好政策服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广大农民群众深入宣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查处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第五,要加强法制服务。坚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深入持久地开展打假护农行动,整顿农资市场,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五)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各个涉农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迫切需要涉农部门的支持。各县市区要加强协调,建立有力的农业农村工作议事协调机构。要健全各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有专人负责,经常协调研究跨部门的工作问题。要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述职报告制度,定期听取个成员单位支持农民增收工作汇报。各涉农部门要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鼓励大家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为农民服务、让农民满意”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引向深入,带着感情做好农村工作,为农民增收奉献力量。

(六)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激发农民增收创业的动力。各地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调动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为农民增收提供强大动力。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鼓励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经营权流转机制。放开国有、集体水面、荒山经营权,荒山经营权可延长达70年。不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措施。从20xx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并逐年降低农业税税率,为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创造条件。全面取消农机养路费,今年已收的尽快退还给农民。农业税灾歉减免、社会减免一律实行先减免后征收。对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农用车辆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和教育费附加。按期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安置工作。同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方式改革,完善兑付方法,确保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基层金融机构应保持一定比例贷款用于支持“三农”,新增贷款的80以上要用于农户。继续扩大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积极扩大农户贷款证和农户联保贷款覆盖面。要落实农民负担党政一把手负责制、部门专项治理责任制、涉农收费公示制和“一票否决制”,在市、县两级设立常设的农民负担监管办公室,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争取本届政府任期内,全市一半以上的村债务基本化解完毕,其它的村债务要大幅度下降。

同志们,我市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任务虽然艰巨,但中央、省对“三农”工作关心、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振奋精神,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开辟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市长人口计生工作讲话 篇3

刚才,会议通报了20xx年度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签订了20xx 年度目标责任书,石泉县、岚皋县的负责同志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下面,我根据当前工作需要,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发展形势,强化国策意识

去年4 月26 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再次强调人口问题是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要求进一步强化国策意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坚持将其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全面落实中央、省上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创新管理,强化措施,持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过去的一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7‰以内,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计生战线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全市人口基数大,结构不合理,人口素质低,性别比偏高,老龄化趋势加剧,流动人口占比大,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和压力增大。一是生育群体总量增加。据统计,20xx年全市育龄妇女总量达到60.07 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51.83 万人,生育旺盛期妇女(20-29 岁)28.14 万人,均居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双独”家庭生育二孩等政策性生育对象增加,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压力加大。二是出生人口素质不高。出生的先天性残疾儿年平均119 例,据全市母亲健康检查监测,我市农村育龄妇女患病率高达50%以上,仅去年有近150 名出生缺陷婴儿,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三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市65 岁以上的老年人23.59 万,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四是人口结构日趋复杂。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市总性别比为112,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将新增35 万农民进城定居,避灾扶贫搬迁45 万人,加上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等问题,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五是一些地方违法生育问题有所抬头。少数地方国策意识有所弱化,仍然存在着重视不到位,基层基础网络不健全,服务管理措施跟不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认识到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加快循环发展、建设美好安康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牢牢把握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方向,全面提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二、突出工作重点,提高统筹能力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确保今年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5‰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5%以上,推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要稳定低生育水平。紧紧围绕人口控制指标,做到政策不松动、工作不松劲、措施不松懈,确保人口计生工作质量稳中有升。严格执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一法五规”,加大对违法生育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违法生育反弹势头。特别要严格落实重点对象三查、长效节育措施,突出抓好人口大县区、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问题。严肃处理党员干部职工和名人富人等特殊人群的超生问题,这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绝不能因为富人对地方财税增加收入、对社会创造就业,就忽视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必须依法从严查处。进一步完善人口抽查办法,找准影响低生育水平稳定的关键问题,健全抓落实、保质量的督查工作机制。加大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二要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扎实实施避灾扶贫搬迁,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优化人口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教育资源整合,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提高劳动力素质。实施好母亲健康、优生促进工程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统筹计生、卫生资源,认真实施第三轮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确保检查率达到85%以上,筑牢出生人口素质的第一道防线。这方面十分重要,一个先天性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要负担他一辈子,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不幸,更是全社会的不幸。三要优化人口结构。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继续开展关爱女孩、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严格实行农村产妇定点免费分娩、出生实名登记等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保、养老、医疗体系,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一要强化管理服务。按照“作风转变年”和“三问三解”活动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计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性功能。以全面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为重点,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全市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创建工作。我市流动人口的特点是外出人员多,常年有60 余万人在外务工,是重要的生育群体,必须创造性地抓好这方面工作。要掌握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和移民搬迁、农民进城落户、开发区、园区建设带来的流出、流入人口动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统筹解决农民工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二要提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建设。深入调查研究,明晰“统筹”内容,重视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建设,上下级、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主动服务,扎实推进人口信息“一证通”系统运用,发挥人口信息数据库基本服务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要发挥好政策导向作用。加强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效衔接,在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奖励优待政策的同时,加快完善惠民利民的计划生育激励机制,建立与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相联系,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就业培训、扶贫开发等制度相衔接的利益导向机制,保证计生家庭优先分享公共服务,促进广大群众自觉落实基本国策。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基层人口计生基础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婚前检查和优生筛查室建设,巩固孕前优生检查、母亲健康检查阵地;进一步解决好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培训等问题,确保关键岗位技术人员按规定配备,提升“窗口”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村级计生工作队伍建设,让基层站点成为计生服务工作的主体。要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机制;针对违法生育查处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长效节育措施落实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问题,加大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力度,促进各项政策的有效衔接和落实,确保计划生育家庭享受优惠政策,违法生育家庭得到依法查处;重视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镇办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服务站长,健全计生协会组织建设,保持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及人员稳定。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要强化责任落实。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对重大事项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项工作统筹发展;认真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考核办法,继续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严格实行党政、相关部门、人口计生部门“三线”考核,激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跟踪督查,对问题较多、被动落后的,该批评的要批评,该给黄牌的要给黄牌,该否决的要否决,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各县区要按照标准,认真落实县级人均计生事业费,做到足额预算、及时拨付,确保人口计生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对人口和计生工作表彰奖励,市政府常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坚持了奖励先进、惩罚后进相结合,做到了表扬与批评“两条腿”走路,对改进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要强化制度落实。全面落实中、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营造健康有序的良好工作环境。今年,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管理考核评估办法》、《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实施意见》四个文件,请大家认真执行,抓好落实。

要强化部门协作。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职责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责任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建立完善部门间横向协作配合、纵向垂直负责的责任落实和考核问责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注重加强与人口计生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政策和服务技术上的支持与衔接,切实解决好政策完善、执法协调、管理服务、信息共享、人财物投入等问题。形成分工协作、上下配合、综合治理,共同推动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坚决落实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全面建设美好安康的需要。大家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全面完成今年计生工作任务,不断开创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