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论文(最新13篇)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大范围的扩大招生,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数学基础的差别越来越大,而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研究和探讨之中。

高等数学经济学论文 篇1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经济学是考察社会经济现象、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而计量经济学则是揭示经济学理论所考察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关键取决于能否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理解经济现象,能否构建恰当的经济模型,能否准确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使研究结论客观反映经济规律,进而为政策决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目前,虽然计量经济学已被列为高等院校经管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培养好计量经济学人才任重道远。为更好提升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计量经济学人才的培养。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重在培养学生基于经济学理论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勇于提出问题。譬如,在研究通货膨胀时,学生应回顾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等通胀形成机制,思考这些理论能否解释现实。以始于下半年的通货膨胀为例,显然,每个人都经历与感知到了该轮通货膨胀对自身的影响,企业家感觉到原材料上涨,居民感觉到菜价上涨,学生发现食堂饭菜价格上升。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思考此轮通胀的原因与货币供给过多是否相关,进而要思考此轮通胀与过去通胀是否存在相同特征。教师要将这些问题引入课堂,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这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与研究计量经济学的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理解经济问题的过程。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对同一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存在不同的看法。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发展日新月异,这种快速的知识更新使得师生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此外,经济现象本身也伴随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复杂变化,对这些日益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的深入考察,也考验着我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的能力。因此,深刻理解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机制,重在能否正确应用计量经济学。仍以通胀现象为例,学生可能首先联想到的是货币需求函数,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观察,M2增速于20起快速下降,但与此同时,通胀却表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该现象提醒我们,若以非线性货币需求函数建模,则可以揭示通胀与货币需求间的复杂关系。为此,适时引导学生针对我国特定的数据,探索性研究通胀与货币需求间的复杂关系,能够培养其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计量经济理论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重要落脚点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计量经济学学习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于能否发展计量经济学理论。比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通胀现象,逐步提出以下问题:如何检验通货膨胀与M2是否是平稳序列?这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该关系是否具有非对称、非线性的特征?怎样检验与估计非对称、非线性的长期均衡关系?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学习与发展计量理论,这需要我们拓展既有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因此,在研究中准确理解与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特别是针对数据特征拓展计量理论,是培养与提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的重点。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改革路径

现代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单位根检验与基于非平稳变量的建模技术;描述经济现象复杂动态性的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这些理论与方法与之前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相比存在较大区别,为使教学与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相适应,许多教师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突出实验教学等角度思考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基于培养学生能力这一角度,借鉴以往教学改革的有益建议,结合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方面践行教学活动。

(一)立足引导与启发

首先要清晰讲授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适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智能。例如,在讲解参数估计量的线性无偏最小方差性质中,应分析估计量是被解释变量的线性样本组合,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估计量的本质,在理解估计量为一个随机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其是否服从特定的分布,最终引导学生理解估计量的方差以及对备选估计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基于估计量的有效性,再讲解渐进无偏与渐进最优估计量。接下来,适时展示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量的仿真结果,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的计量经济理论,把引导学生学习和“教会学生学习”一体化。

(二)贯穿“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位一体

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从经典计量经济学适当拓展到现代计量经济学,并据此阐释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注重学生的学习反应,清晰介绍相关前沿理论。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重在:一要阐释回归分析的产生背景及其内涵;二是要培养学生根据我国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的能力;三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讲授内容进行延伸。计量经济学前沿的理论与方法集中在文献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结构从教材延伸至文献中。比如,在讲授异方差时,适时引出ARCH模型及其应用;在讲授面板模型时,适时延伸到动态面板模型与广义矩估计,并结合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介绍动态面板模型和广义矩估计的分析思路。这种适时适度地引申新的知识,不但使学生深入理解基础概念,还启发学生拓展知识进行应用研究。

(三)充分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技术

针对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望而生畏的现状,我们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技术,通过编程将计量经济学中晦涩难懂的估计与检验理论转化为仿真结果,使得学生对抽象数学公式的模糊认识,转化为对仿真图形直观深入的理解。比如,线性无偏有效估计量的统计含义,既是参数估计中最基础的知识,又是大多数学生难懂的部分。在教学中采用仿真实验和仿真图形,让学生对抽象的计量理论产生直观的认识。又如,模型的误设定(如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性)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是学习传统线性计量模型基本假设的重点,由于需要较强的数理统计学基础,这部分内容不但学生难理解,也是教师难以诠释清楚的问题。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能够形象展示违背经典计量经济假设下所导致的结果,促进学生对设定正确模型的重要意义产生深刻理解。这种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不仅避免数学方面繁杂的推导过程,防止学生对计量经济理论“望而生畏”,还培养了其创新性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创新策略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干中学”这种新型教学理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如下策略。

1.在课堂讲授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共同讨论问题,适时延伸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对相关前沿文献的学习。例如,为何采用标准差衡量估计量的精度?OLS与广义GMM的估计原理区别在哪?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分布为何区别于常规分布?通过不断提出类似问题,与学生“互动式”讨论并且解答问题,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度与广度发展,还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协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模型设定、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理论和方法,并促进其学以致用,能够进行经济学研究,但绝对不应以软件操作教学替代基础理论的教学。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适时操作相关的计量经济学软件,解释软件输出结果,是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

3.通过案例与数据分析,建立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管是经济学理论,还是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运行规律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基于我国的实际例子讲授计量模型,容易激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针对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难懂”,上述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干中学”等先进教学理论的精神实质,不仅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计量经济学,也开拓了其知识视野,培养学习、研究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

[高等数学经济学论文]

高等数学教学计策浅析论文 篇2

高等数学教学计策浅析论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许多高等数学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缺少自己的元素,甚至直接利用别人的课件,重复而缺乏创新,不能因材施教。在高等院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别很大,因此必须针对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

(2)许多教师的课件多数用PPT,以展示为主,由原来的“书本灌输”转为“电子灌输”。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在整个课堂上,都用PPT展示的话,讲课速度会很快,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达较多的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高容量、高效率的课堂上往往显得手忙脚乱,学习非常吃力。有些学生计算过程还不太清楚,课件已经转入下一页,想看上一页的内容,却无法看到,出现了衔接的问题。这样学生对下面的内容更是稀里糊涂,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一点不像板书,整个黑板能展示很多内容,学生想看哪块知识点,都能看到。这样就要求板书与课件能很好地结合。

(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引起教师没有教案,有些教师离开课件,就无法授课的局面,往往对授课的难点和重点把握不好,条理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而写教案是上好每节课的保障,这样可以让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总体思路,而且还能标注主题、重点、难点等。教师有了PPT,就忽视课前备课,讲课时经常出现页页间的'衔接问题。同时,现代教学手段也使得许多学生不记笔记,而记笔记是参与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记笔记去记忆、思索、提取重点、汇聚注意力等。

二、如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制作合理的课件高等数学教师应适当参考别人课件,吸取他们的优点,去掉缺点。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改,制作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例如对金融专业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可以讲些关于金融方面的例题,这样既增加了实用性,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等数学教师之间应该加强课件制作的交流与协作,讨论哪些内容应该写在课件里,争取把最优秀的课件展现在课堂上。

(2)多媒体和板书合理结合根据《高等数学》学科特点,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计算机技术来表现的。在新概念的引入或一些比较抽象的缺乏直观性的内容上,例如:极限和导数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旋转体的体积、多元函数的图像等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能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然而对于一些计算的内容,例如求极限、求导数、求不定积分等内容,用传统的板书更适合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如果解题步骤也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会影响问题的理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哪些用课件展示,哪些用板书来教授,做到课件和板书的合理结合,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平台,上传整理的电子教案、典型习题解答、单元自测练习、知识难点解析,以及往年试卷、教学大纲,供教师和学生下载。建立教师辅导、答疑版块,使教师能和学生更好地交流,使得学生能及时解决问题。在我们系里,就建立了QQ群,每天安排一个教师在线答疑,这样学生当天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解决,可以很好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三、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渗透教师专业发展各个层面的核心内容。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很好地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把《高等数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民办高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篇3

民办高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高等数学是民办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内容,高等数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十分有必要想办法提高民办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部分民办高等院校的的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对民办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一、民办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民办高校的学生也没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等数学的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学生具体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习什么样的程度,这就给老师进行因材施教带来了难度,民办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师一般来说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对学生的专业课不太了解,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的老师在讲授高数课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样凸显高数在学生专业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学到的高等数学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相应的专业课当中去。还有一点就是目前的民办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大部分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不利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进行数学的学习,这样一来就加剧了学生们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恐惧感,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针对民办高校高数分层教学的实践

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基础起点比较低、层次比较多、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等特点,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下面的分层教学方案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学院里面的所有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初步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或者参考新生入学时候的高考成绩,这样做可以为以后的分层教学做好准备。一个学院的学生,我们要保证他们所修课程的学分一致,在问卷调查和入学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态度,将学生按照一定的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在根据分层的情况进行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

1.A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缺乏良好的数学思,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够强,A层次的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他们的成绩一般来说不会太理想,因此,A层次的学生对于高数课的标准就仅仅限于及格就可以了,民办高校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完成基础题,加强学生对于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模仿例题解答高等数学课程当中最基本的问题。

2.B层次的学生数学思想和基础以及学习态度都比较好,能够很好的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也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个层次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因此,对于B类学生来说,高等数学的授课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多多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让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3.C 层次的学生数学思想和基础以及态度都非常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这个层次的学生大部分都希望自己能够考上研究生到更好的院校进行学习,因此这类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民办高校的高等数学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采用启发式教学,除此之外还应该更多的联系考研内容。

在学完一定的章节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民办高校的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比如:给A层次的学生更多的布置基础题,这样能够很好的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 层次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应该把基础题作为主要的练习内容,在此基础上稍微的加入一点点提高的练习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C 层次则应该把提高的题目作为主要的练习内容,积极地在作业中融入考研题型,为这个层次的学生将来的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结语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的实施分层次教学方式对民办高校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的教学模式,机遇与挑战并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在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也对高等数学的授课老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时候需要高等数学的授课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而且要了解学生专业课的有关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不同专业所需的不同的高数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积极实践,这样可以使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篇4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姆

(B.S.Bloom)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

标。掌握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而一般高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也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而分层教学可以较好得体现上述思想。分层教学法还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要求,也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另外,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已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

分层教学的实施 篇5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以及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兴趣爱好程度和要求有区别地制定学习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授方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进而实现更高效率,更好效果的教学模式。从2008学年开始,在我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中试行了分层教学模式,和以往的不分层相比,两年来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具体实施方法是,对于经济类专业的两个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我们采取不打乱院系,但是分层也分班的方式。层次分为两层,即A层和B层。A层是基本知识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要求较高的层次,教学计划和内容以考研和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目标;B层相应要求较低,但是以打下扎实基础,使数学成为后继专业课学习的有力工具为基本原则。同时,由于A层班级的较高要求不易把握,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工作。分层的依据有客观依据和主观依据。客观依据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一方面参考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摸底考试的试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出,大部分是一般难度的题目,但有少数较难题,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下。分层的主观依据即是学生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深浅程度和要求高低。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对数学很感兴趣,或者有考研等在本专业领域继续研究的意向,我们可以考虑将该生分A层班级听课。反之,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虽高,但是对数学兴趣不大,只是当做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来修,那么,就可以征求该生的意见,将其分在B层班级上课。考虑到班级人数和授课效果,我们采取相当三个自然班的人数为一个授课班。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的兴趣态度等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原来的'班级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对班级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调整时也遵循上述分层依据,因为调整也是再一次分层。一方面是学生的试卷成绩,另外兼顾学生的主观意愿。但是实践证明,波动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宜。

成人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探究论文 篇6

3.1教学内容

3.1.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成教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尤其是在讲课的方式中,对各个知识点的讲解要把握住“度”。比如,函数的概念在各个教材中对函数的定义写得都比较抽象,那么在面对成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学生们抓住函数定义的关键词“唯一”,对于自变量的任意一个取值,因变量必须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所以在理解函数定义的时候,最关键就是理解“唯一”两个字[3]。在授课过程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放在首位,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必过分追求高等数学的严密性。又比如讲解导数定义时,可以引入物理学中速度的相关知识,从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入导数的定义,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导数的概念。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降低知识的难度。

3.1.2成教高等数学的教学应于专业课知识相结合

当代的高等数学知识已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比如工科、经济学、管理学,但是绝大多数高等数学教材重理论轻应用,对于高等数学在应用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高等数学的讲授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讲授的侧重点不同,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不仅仅掌握数学知识,对其他专业课的知识也应该有所涉猎。在讲授过程中,应尽量与该专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比如对于经管类学生,当讲到函数单调性判别的时候,应把该节内容与价格策略的制定相结合,把经济学中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函数单调性的判别相结合,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结论,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如电脑、手机,应该适当地提高商品的价格,可以使总收益增加;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如粮食、商品房,应该适当地降低商品的价格,可以使总收益增加。即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知识相结合。

3.1.3把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运用于教学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软件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如MATLAB、LINGO等,对于数学上繁琐的计算,借助于数学软件更容易实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运用到成教的课堂上,并借助数学软件来实现,可以让学生们见识到数学强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在面对成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把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运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2教学方法

3.2.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成立小组讨论等方法。根据笔者多年在成教授课的经验,多种教学方法的搭配,不仅增加了课堂活跃的气氛,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成教学生,可以启发他们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习方法上,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联想沟通各个概念、定理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

3.2.2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在多媒体出现之前,高等数学的教学仅仅是黑板加粉笔的模式,多媒体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而且能够形象生动地讲解高等数学概念,比如导数的几何意义,仅仅借助于黑板加粉笔,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尤其是导数的定义本质上是一种极限,而极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可以很轻松地实现曲线的割线是如何随着自变量的改变量而趋向于零,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又比如定积分的概念,由于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完全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去描述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可以运用数学软件设计动画图像,动态地描述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以更加深学生们对定积分定义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当然,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不可少,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应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这样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3.2.3通过互联网建立答疑系统

由于成教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抽象的高等数学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及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题目的解释,而忽略解题的思维过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教师对题目的解答经验放在互联网上,建立解答系统,并定期更新,不断地丰富解答方法和思路,使学生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相关知识,并建立“解答问题聊天室”或者是通过“YY语音”及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解答问题聊天室”中有很多题目同学们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就可以得到答案,教师只需做适当的引导即可,这样不仅把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使得同学们通过讨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2.4分层次教学在成人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成绩、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不同的教学过程来实施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4]。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我国教育教学的很多学科中都有分层次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将分层次教学运用于成人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中,相关的理论叙述很少。鉴于全日制学生和成教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直接把已有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运用于成教高等数学教学中,未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必须结合成人教育的特殊情况,针对成教学生设计更适合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比如,针对不同数学基础的成人教育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改革分班授课的传统模式,引入分级分班授课。

4结束语

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对于成教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是一个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不仅仅要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应该“因人施教”,成人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作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始终将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日常的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具有较高数学素质的科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芯蕊。浅谈成人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J].高校教育研究,(4):177—179.

[2]黄翔,李开慧。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116—118.

[3]邵志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6—37.

[4]冯保平。成人教育中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6):121—122.

《 对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一点思考 》 篇7

[摘 要]本文对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中有关函数与极限内容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初等数学 教学内容 衔接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绝大多数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一方面,高等数学为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可逐步培养具有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院校中,各个学科门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相对于中学所开设的课程而言,分类更细化,研究内容更丰富,研究方法更新颖,使用的工具更先进。尤其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的对象和采用的工具特别是思维方法等较初等数学都有较大的变化,同时,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对于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来讲,普遍感觉到高等数学难学,难就难在高等数学与初学数学的衔接出现“台阶”。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新出版的高中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新教材进一步加强了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联系,高中教材中安排了大学数学课程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比如,在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一元函数的极限与导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线性规划等的部分内容,试图从教学内容方面解决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目前,虽然各个高校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加强内涵建设,例如,建设精品课程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等,但是,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新变化尚没有给予充分考虑,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交叉重复的内容增多,而有些内容却仍然存在脱节或空白。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数学学习形成了障碍。大学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高等学校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就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而言,在高等数学课程的许多教学内容里均有体现。下面主要就“函数与极限”这部分内容给出分析比较与教学建议。

1、函数

函数及其初等性质是初等数学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些简单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特殊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中考或高考对正确理解和运用它们的初等性质以及熟练地进行初等运算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学生掌握得也比较牢固。高等数学则是以函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函数的微分、积分为主要研究内容。高等数学教材在有关函数的初等性质方面对学生的要求,除了初等数学中的那些基本要求之外,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等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函数内容较初等数学教材也更加丰富。

与高中数学教材类似,高等数学教材在介绍函数概念之前,首先介绍集合概念及其运算,然后引进映射的概念。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基石,而映射是近、现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介绍集合与映射的基本内容之后,函数概念便顺理成章地作为一类特殊的映射被引进。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将函数作为一类特殊的映射,比初中数学对函数概念的刻画更加严格和深刻,其内涵也更为丰富。与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不同的是,高等数学教材除引进映射的概念外,还介绍了逆映射和复合映射的概念。另外,初等数学中很难见到的一些函数,如符号函数、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黎曼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经常被提及和研究。高等数学教材中还增加了函数的有界性、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等概念,介绍了双曲函数和反双曲函数的概念及有关内容,对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等内容的要求有所提高,对一些基本初等函数如幂函数、反三角函数等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例如,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仅对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概念作了简要介绍,并且只要求学生会用这些反三角函数表示“非特殊角”即可,而对它们的初等性质和图像特征以及对反余切函数、反正割函数和反余割函数的相关内容等都未作要求。

教学建议:根据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对函数内容要求的不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简要复习集合和映射的概念及相关运算,并把函数概念及有关性质作为映射的特例进行简要回顾,而把逆映射与复合映射、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概念及有关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讲述和介绍。高等数学教学对初等数学中不太涉及的符号函数、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黎曼函数等内容应作详细介绍,对一般的幂函数和反余切函数、反正割函数、反余割函数以及双曲函数、反双曲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也应作较为详细的讲解,而对初等数学中已重点讨论的二次函数、特殊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等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初等性质只需作简要介绍甚至一笔带过。高等数学教学还应讲解清楚在高等数学中经常遇到的函数有界性、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等基本概念。

2、极限

对于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高中教材采用的是描述性定义,而这种定义绝不是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精确定义。高中学生对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们比较形象和直观,对简单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求法也易于掌握。

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精确定义或称数学定义,是在高等数学教材中采用和“的表述形式给出的。对于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一和”定义,许多大学新生都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可以说,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和一定义是大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关于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其它理论结果和运算性质,如收敛数列和函数极限的性质、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与比较、极限运算法则的理论推导、极限存在准则与两个重要极限等,都是高等数学教材重点讲述的内容。

教学建议:高中阶段对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及运算的简单介绍,为大学阶段高等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形象直观的基础。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介绍了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之后,应明确告知学生这些并非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精确定义,它们的精确定义或数学定义以及有关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丰富理论结果和运算性质将会在大学的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教材中给出。另一方面,大学新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应能很好地回顾高中阶段介绍的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以加深理解它们的严格数学定义,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除了函数与极限的有关内容之外,对于一元函数微分学等内容的衔接,也有不少问题值得分析与探讨。另外,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还存在某些知识点的“断裂”问题,例如,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已不再介绍极坐标及有关内容,而大学数学教材则是把极坐标知识作为已知知识对待的。这些问题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第五版上册)

[2]复旦大学数学系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编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数学

高等数学教学浅谈论文 篇8

高等数学教学浅谈论文

摘要: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家的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介绍相关的数学应用,运用通俗易懂的类比介绍相关的数学结论,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高等数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应用;教学

数学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一切科学中最具权威力的一门学科。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现在的大学教育也已从原来的“职业性教育”变成了“素质性教育”。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演进、学科之间的互相交叉渗透,数学与数学应用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高等数学》无论在理工科专业还是社会人文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必修科目,高等数学教学开始实现由服务于专业向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转变。

然而,在现实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许多教师仍然完全根据现行的教材进行教学,脱离了实际应用,忽略了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发展的过程,学生看不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特别是与自己的专业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也不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学术争论、趣闻轶事,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现行数学理论的严密性,更难以欣赏到数学之美,更不用谈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将数学家的故事引入数学教学。

著名数学家M·克莱因(Morris Kline)指出,在教科书和学校的课程中,都将“数学”看作是一系列毫无意义的、充满技巧性的程序。如同一个单词,如果脱离了上下文,不是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就是有了新的含义。在人类文明中,数学如果脱离了其丰富的文化基础,就会被简化成一系列的技巧,她的形象也就被完全歪曲了〔1〕。

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知识,而且也应介绍一些数学思想的背景知识。如数学史料、一些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数学家的介绍、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等,以使学生对数学的繁盛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讲微积分基本公式时,教师可以利用刚开始上课的5到10分钟时间介绍牛顿(Newton)、莱布尼茨(Leibniz)等科学家的故事。牛顿于1643年1月4日诞生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接生婆和家人都担心这个出生时只有三磅重的早产儿能否存活。

但是,他竟成为了旷古烁今的科学伟人,并活到了84岁的高龄。可能源于成长环境的影响,牛顿自幼沉默寡言,但性格倔强,他大约五岁时,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代的牛顿并不是神童,在老师眼里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是,牛顿非常喜欢阅读,特别是一些介绍各种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受到启发的牛顿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奇怪的小玩意,比如木钟、折叠式提灯、风车等。牛顿刚结束了他的大学课程,学校(剑桥大学)就因为伦敦地区鼠疫流行而关闭,他离开了剑桥,在安静的伍尔斯素普度过了1665年和1666年,在那里开始了他在机械、数学和光学上的伟大工作。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中评价牛顿:由于发现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发现了流数(微积分)和二项式定理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发现了光的分析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

二、根据专业的不同介绍相关的数学应用。

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将高等数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于其专业的实践问题中,以帮助学生完成从抽象理论到实践运用的知识迁移。例如,在给力学系的学生讲高等数学时,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油罐车的罐体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的;对于社会学的。学生则可以利用微分方程去模拟人口或者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预测;对于经济专业的学生,可以举例说明拉格朗日乘数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用量最省的问题,即在特定的条件下怎样才能使效用最大化?这个问题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解决起来就十分简单。假设,购买物品数量和物品价格的特定关系是(fx,y)=0,效用函数为u(x,y),我们只要求效用函数达到最大或者最小,就可以构造函数h(x,y,λ)=u(x,y)+λ(fx,y),对h(x,y,λ)分别关于x,y,λ求导数,而后令导函数为零,即得到最优化的必要条件ux(x,y)+λfx(x,y)=0uy(x,y)+λfy(x,y)=0(fx,y)=!0,解得临界值x0,y0,λ0,带入就得到在特定条件(fx,y)=0下,效用函数u(x,y)取到的最值。

三、运用通俗易懂的类比介绍相关的数学结论。

在语言表达上,教师要适当地变专业术语为通俗直观的语言。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音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在做了许多实验之后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语言+55%的面部、肢体表达〔2〕。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语言和面部、肢体表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例如,在讲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时候,首先说明,求导就是一个对应法则,不妨把求一次导数类比为剥一层皮、脱一件外套。如求函数y=ex2的导数dydx,课前就准备一个带绿皮的核桃,把y看作是绿皮核桃,x2看作是硬壳核桃,x看作是核桃仁,根据连锁法则,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求dydx2,可以比作把绿皮核桃剥去绿皮得到硬壳核桃,而后求dx2dx,比作把硬壳核桃剥去硬壳得到核桃仁。

完成这个任务是分步进行的,根据概率论中的乘法法则,要想从一个绿皮核桃得到核桃仁,就需要有dydx=dydx2dx2dx=ex22x。再如多元函数的复合函数求导函数,也可以联想成完成一项任务的分步和分类问题,即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的结合。这样解释就比较生动、浅显、易懂,避免了教科书中晦涩难懂的公式,进而拉近了学生生活与教科书内容的距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家张奠宙先生曾经说过:“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地摆在那儿的,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印在纸上。这是知识的学术形态,学生比较难懂,有的学生看懂了字面上的意思,甚至题目也会做了,却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做什么的?这是学生还没有接触数学的教育形态。”〔3〕因此,好的数学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将教科书中公式化的、深涩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形态,从而把学习的欢乐、愉悦带给学生,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分享数学之乐趣,与此同时,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必将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1]阳妮。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07.(5):87-89.

[2]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43-54.

[4]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参考,1997,(10)。

高等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篇10

高等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高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基本概念讲解和知识的综合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在本科生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综合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大多数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随着高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而高等数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强、具有严密逻辑思维性的基础学科,因此要求每位高等数学教师要切实重视这门课的教学。要想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并且很好地掌握这门课,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基础性强、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它的推理、证明、数据演算等必须经得起推敲,容不得半点虚假。为了避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生搬硬套、遇到实际问题不会分析的状况,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就谈一下笔者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一、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简明概括,它是推导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体系的着眼点,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课堂教师概念的讲解,只偏重于解题。一看到题目,如果题目曾经见过,不管条件如何就开始生搬硬套;如果题目没有见过就发呆愣神,根本不会分析推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将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冰冷冷”地放在那儿,教师应该将知识体系很好地连贯起来,同时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能够生动形象地组织教学。

基本概念的引入和数学史结合

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穿插一些数学史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导数”概念的时候,首先引入一些数学史的内容。

到了17世纪,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第一类是求即时速度问题;第二类是求曲线的切线问题;第三类是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第四类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重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都提出了许多很有建树的理论,为微积分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17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虽然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他们最大的功绩是把两个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

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无穷小量,因此这门学科早期 牛顿研究微积分着重于从运动学来考虑,莱布尼兹却侧重于几何学来考虑。

这一段数学史的讲解,首先为紧接着引入“导数”概念时给出两个引例(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曲线的切线)做好了铺垫,也引入导数概念的出发点——直观的无穷小量,与上一章的极限概念结合起来。其次,17世纪要解决的前三个问题,也就是导数这一部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开篇就把该章的主要框架给出。第四个问题为后面积分学的引入埋下了伏笔。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的主要贡献,为定积分求解公式称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一段数学史的引入既让学生了解了微积分的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衔接课堂内容,何乐而不为呢?2.基本概念和实际相结合在讲解级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总觉得枯燥、抽象,感觉就是一些运算,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

讲解时,首先给出一个有名的悖论“Achilles(传说中的希腊英雄)追赶乌龟”:设乌龟在Achilles前面A米处向前爬行,Achilles在后面追赶,当Achilles花了a秒时间跑完A米时,乌龟已向前爬了B米;

当Achilles再花b秒时间跑完B米时,乌龟又向前爬了C米,……这样的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因此Achilles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显然这一结论有悖于常理,是绝对荒谬的,可是如何用数学语言解释清楚呢?这样一个悖论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引入级数的概念。接着讲解级数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再给出一些级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一慢性病人需每天服用某种药物,按医嘱每天服用0.05mg,设体内的药物每天有20%通过各种渠道排泄,问长期服药后体内药量维持在怎么样的水平?通过对于级数的计算可以得到长期服药后体内药量近似为:0.05 10.25m g5454542 8++`j +`j+gB=而在实际病例中,医生往往根据病人的病情,考虑体内药量水平的需求,确定病人每天的服药量。如一慢性病人需长期服药,按照病情,体内药量需维持在0.2mg,设体内药物每天有15%通过各种渠道排泄掉,问该病人每天的服药剂量应该为多少?[2]这样声情并茂、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既思考了问题,又可以掌握基本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等数学现行教材中的很多例题,由于篇幅原因一般只有题目的解答过程却没有思考过程,因此爱问问题的学生往往会问,如果是自己解题的话,怎么会这样想呢?这个疑问就是授课教师在讲解题目时重点要解决的'。也就是说,授课教师不但要把解题的过程讲解清楚,还要从解题思路方面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寻找解题思路,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中值定理这一节时,有例题:设在区间I上恒有:f( x )f( x )2x x ,x ,x I1 2 1 221 2-G-!证明此函数在I上为常数函数。

学生本来对证明题就有一种畏难情绪,一见到是抽象函数的证明题,更是无从下手,一头雾水了。这时教师不能直接讲解题过程,而是要逐步分析、理解,让学生给出解题过程。

首先帮助他们分析题意,引导学生逐步思考。要想证明一个函数为常数函数,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知,“如果函数在区间I上的导数恒为零,那么函数在区间I上是一个常数”,因此只要证明“在区间I上,函数的导数均为零”。

讲到此处,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余地,让他们试着去选择方法,看看如何证明函数的导数为零。于是学生在思路的引导下会进一步考虑。很多学生会选择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将左边函数值的差转化为和导数相关的量。此时教师就可以趁势鼓励他们想着要去转化左边的式子,非常正确。但是转化的过程要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那么条件满足吗?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要求所考虑的函数在闭区间内连续,对应的开区间上可导,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个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导性。那要怎么处理呢?如果想出现导数形式,就可以从导数的基本定义出发进行分析。导数是差商的极限,反映的是变化率。

左端只给出了函数值的差,那么自然想着要和自变量的差结合,出现差商形式,将所给等式变形为:()x xf x f x2x x1 21 21 2G---而导数是一种极限形式,进而不等式两边取极限,利用夹逼准则结合极限的性质,所证结论成立。

通过逐步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分析题的过程既有学生的参与,也有教师的讲解,利用条件和基本概念逐步分析就是对学生推理思维训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收获更大。由这个题目的分析求解过程可以发现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导数定义、夹逼准则以及极限的性质必须要熟练掌握,然后才会融会贯通。

数学的题目千变万化,永远做不完。这就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扎实,每个知识点要理解清楚。在题目的分析过程中,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融会贯通,逐步培养自己的逻辑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那么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题目类型都可以独立思考,逐步分析,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

总而言之,高等数学的教学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把高等数学这门课讲好,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卡茨。数学史通论[M].李文琳,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纪修,於崇华,金路。数学分析(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篇11

1.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作为高校,结合我校文科生的现状,现在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文科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高等数学具有运算复杂、内容抽象、应用广泛等特点,因而大部分文科生在潜意识中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加之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科生之所以选择文科专业是因数学成绩不理想,他们普遍认为数学单调乏味、难于理解,无形中就更增加了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1.2文科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数学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它是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内在动力。现实中,数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数学里面处处显现哲学等人文科学。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两者的辩证关系,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1.3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文科高等数学是近些年才开设的基础学科,教师大多是从理工科教师中挑选的。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对文科生的专业不很了解,对文科高等数学的教法还不熟悉,教学难以突出重点,且与学生专业内容联系少,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不能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对深奥的定理、抽象的概念讲得过多,以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较差。

1.4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当前,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虽然目前教材的数量很多,但适宜文科生特点的教材很少。大部分是以理科高等数学为模本,通过简单改编而成。教材中的内容多而杂,语言生硬抽象、难以理解,与许多文科专业联系少、缺乏实用性。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专注讲解教材内容,而缺少背景介绍和联系实际应用。

2.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对策探究

2.1文科生的特点和需求

从对沧州师范学院级文科类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金融保险等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看,文科生中比较喜欢数学的占42%,文科专业学生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降低难度”“提高趣味”的比例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文科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高等数学在知识层面上不宜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放弃单纯的理论灌输,教材内容必须考虑思维方式的培养、数学知识的结构优化,还要涉及文科生的专业特点,可以将一些应用较广的内容补充进来。例如:要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课程。微积分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许多课程的基础,应用广泛而深刻,这点必须向学生重点介绍。对于一些必要的计算,线性代数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对金融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还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做些探索性的尝试,形成边学边用的学习环境。

2.2教学目的

根据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及文科生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历史特点、发展趋势和作用来看,设置文科高等数学的目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与增强文科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文科生的整体素质;二是理解与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内容。在这两方面中对文科生来讲应以前者为重,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实现。一个人若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IT产业的飞速发展,各门学科的融合、量化趋势更促进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这就要求文科生也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

2.3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活人的思维潜能,让人主动去学习,并使人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依据文科专业的特性和学生自身特点,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文科数学教学,不仅丰富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文科生不擅长抽象、逻辑思维,而发散、形象思维较好,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较差,但对事物较敏感且具有文学知识的优势等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数学史融入其中,有很多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定理,比如柯西定理、费马引理等,在讲这些内容时,都可以把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并尽可能将数学语言文学化、艺术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分析、论证方法和理性思维的同时,感受到高数的魅力,不仅能掌握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可以开阔眼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4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家哈根莫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思考,而不是讲清事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精讲与勤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分析和思考、多提问题,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内容上也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讲授二重积分时,可先从讨论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出二重积分与曲顶柱体体积的关系,再利用多媒体使曲顶柱体划分为小曲顶柱体的过程更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采用鼓励的方法促进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5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当前,高等数学的考试方式一般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兼顾考查上课出勤及平时作业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的一大弊病就是以试卷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知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不注重日常学习和积累。这种评价方式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悖,既不能反映学生t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我们必须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将考核方法改为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用提交论文的形式把考查目标融入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师只负责指导,而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亲自动手搜集资料、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以此来考查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数学在各知识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作者:杨丽 贾庆兰 工作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数学系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篇12

1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脱节的现状

1.1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生习惯于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活和学习,对老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而大学老师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关照程度明显不如中学教师那样投入,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大幅度跨越使很多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对学习过程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以至于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考试中纷纷亮出红灯。

1.2教材与教法

与初等数学相比,高等数学的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的出现,逻辑语言的应用,使学生在短期内很难适应。此外,一些本来应该在中学阶段讲授的内容如: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等知识点,由于高考时不考这些内容,致使在中学阶段没有讲授。而极限、导数等一部分高等数学的内容尽管进入了中学数学教材,但中学阶段对这些知识点的处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大学数学则更重视用分析定义去探究函数的更深刻的内涵,难度明显加大,从而导致部分学生陷入了对高等数学既想努力学好又感到阻力重重的两难境地。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害怕高等数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学数学教学进度较慢,对抽象的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的推理论证,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的讲解,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不断的演练。而高等数学的教学更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抽象理论的论证,由于学时偏紧,许多计算过程都留给学生在课外解决,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学生一旦对教学节奏不能适应,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1.3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也是部分学生学不好高等数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应付高考,高中的学生在相当多的时间内深陷题海而不能自拔。高等数学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适当预习,课上勤于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作业。大学生以自主的学

1.4思维方式

初等数学教学虽然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事实表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新生对数学证明的严密程度望而生畏,很多学生经常凭感觉或猜测代替推理,在数学学习中明明有疑问却提不出问题。从历届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最怕的就是证明题,他们驾驭数学的能力与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高等数学的学习。

2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衔接的切入点

2.1接触了解学生,用真诚感化学生

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学生身心还处在不是很成熟的发展时期,教师应尽可能地与他们多接触,通过提问、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有关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期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特别重视上好第一堂课,实践证明,第一堂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习惯于将本门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明明白白地告知学生,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区别在第一时间就和学生说清楚,让他们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而不至于像在黑屋子里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2以慢节奏启动,逐步实现新旧知识的接轨

学生刚开始接触高等数学,总有一个衔接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应该注意适当放慢速度,以慢节奏启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适应初等数学的教学方式到适应高等数学教学方式的平稳过渡。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中学阶段有关知识的教学现状以及与高等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作恰当的处理。教师在讲课时要经常注意运用类比、推陈出新,使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比较顺利地获取新知识。

2.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进度快,理论抽象难懂,仅靠课堂听讲就想掌握全部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和作笔记的选择性,努力掌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概括和总结,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图书馆无疑是加快学生成才步伐的阶梯。

2.4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及符号运用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邀请数学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为新生做学习经验介绍,指导学生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也是对新生尽快适应高等数学学习大有裨益的举措,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书籍,对于定义、定理及其一些推论,必须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强调将阅读和独立思考紧密结合,这样不仅能把证明的思路弄得更透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及他们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不失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定理的来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热情,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3高等数学教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衔接的注意事项

1)应经常结合具体内容,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及今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信息,并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学好高等数学,立志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引导学生从数学内容和方法中发现辨证因素,通过分析数学中的一系列辨证关系,如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离散与连续、近似与精确、微分与积分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唯物辨证观。

3)给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一些数学家的重要贡献,让学生懂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数学领域中仍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尤其在解决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数学具有十分美好的前景。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精心编写教案,在突出重点精讲的同时,注意留有让学生课外继续探索和提高的空间。教师要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命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5)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每个教师都要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在的探索真理的过程。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要注重答疑这个教学环节,除了课前与课后挤一点时间为学生释疑解惑以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释疑解惑,此外还必须在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面向全体学生答疑。这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还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教书育人,把教学衔接的工作做得更加完美。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当努力实践“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平等、和谐、自主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培养的质量必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实现由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教学衔接的任务非常艰巨,努力实践和探索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每个高等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作者:江正仙 工作单位:江南大学理学院

高等数学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篇13

高等数学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1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电子产品来便利自己的生活,遇到问题求助于百度,一切的问题在手指流动间就有了答案。时代的高效快捷导致人们的思想懒惰。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学生也同样受其影响,遇事不喜思考,只想尽快得到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不去独立思考课程内容的前因后果,只图快速寻求答案。而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呆板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可言。

1.2学生未能正确处理专业课与高等数学课程的关系

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感到十分迷茫。很多大一新生都心存疑惑:我究竟是学什么的?学习这些课程和专业有何关联?我应不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对于这些疑问,他们往往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求助,而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的联系很少,能用得上的内容微乎其微,学习目的只是应付考试,顺利拿到学分而已。个别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仅限于考研的需要。这些问题使得高等数学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失去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1.3未能恰当使用教材

目前,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被公认为所有教材中最好的,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首选教材。后� 教材作为理工科专业的首选,文科、经管类的教材则采用相对简单,习题难度不大的一些高等数学教材。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无论是哪一类教材,其内容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从定义-定理-性质-证明-例题的一套流程。在例题的举证上仍以物理的一些实例作为举证说明,而这些举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接受与理解。

1.4学生的学习心理亟需调整

从身心的成熟度来讲,大学生已是成人。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加之目前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较弱。从中学时期过渡到大学时期,他们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若无人指导,往往难以自觉合理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消极对待学习。由于自主意识的缺乏,盲从过来人的经验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很多学生没有个体差异的概念,一味寻求大众化的表现,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要么过于体现个体差异,在学习态度上标新立异,展现异样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心理若不加以适当调整,势必制约高等数学教学成效。

2应对措施

2.1 高等数学教学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将信息技术作用发挥在教学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改善教学。利用网上精品课程,提供在线授课教案及习题解答。也可建立与课堂匹配的MOOC,将好的授课内容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让同行可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对比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也可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将所授课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利用在线视频、网络论坛等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留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2.2发挥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数学一直在人们心目是一种圣神而又神秘的学科,有点让人高不可攀。这一切均源于它抽象的理论,让人难以看到它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中又总是强调定义、定理、求解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是将数学用于其专业学习中,只要知道对应问题的结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了解其理论的来龙去脉。但作为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少数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讲授理论、强化技巧时,穿插实践应用性教学。可将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时数以4:1的方式进行。现在很多高等数学教材都会提供关于极限、积分、方程的matlab软件的求解方式,这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激励其继续学习的好方法。

2.3从专业视角出发,改善教学导入内容

每一位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都会分属于不同院系专业,对待公共基础课程,他们往往 例如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那么对于这类专业,我们在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时,可在教学内容引入的实例中,添加计算机编程中所使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利用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程序,简单地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李尚志教授在其“数学大观”公开课中就谈到利用等比数列进行编程可以编译出一首歌曲,现场的展现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授课当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的专业定位为切入口,实时恰当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列举高等数学知识点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4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转换教学方式

许多学生是害怕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李尚志教授的公开课——“数学大观”中就提到:“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喜欢数学,那么能减少学生对数学的仇恨就算是一种成功。”如何才能做到减少对课程的仇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化解学生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首先,考虑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这看似与教学无关,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再次,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示自身的不足,承认在授课中出现的瑕疵,让学生明白知识积淀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3结束语

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都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携手共进的过程,通过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在不断地帮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先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路,何婷等。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原因调查及统计分析[J].大学数学,.27(2):13-17

[2]苏建伟。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6(2):151-154.

[3]秦新强,赵凤群等。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16-17.

[4]黄廷祝,高建。大学数学研究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11:52-55.

[5]褚小婧,程向阳。大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及探索[J].大学数学,2011.27(1):16-20.

[6]陈冬,张立新等。数学素质与应用型人才[J].大学数学,.22(4):11-13.

[7]李尚志。我思我行我MOOC[J].中国大学教学,.12:4-6.

[8]王家军,张香云等。专业大类教学模式下公共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J].大学数学,2012.28(1):10-14.

[9]许波,刘征。MATLAB工程数学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