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
1.拟定传动方案
为了估计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传动机构和传动方案,可先由已知条件计算其驱动卷筒的转速nw,即
v=1.1m/s;D=350mm;
nw=60*1000*v/(∏*D)=60*1000*1.1/(3.14*350)
一般常选用同步转速为1000r/min或1500r/min的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因此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约为17或25。
2.选择电动机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一般用途的Y(IP44)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它为卧式封闭结构。
2)电动机容量
(1)卷筒轴的输出功率Pw
F=2800r/min;
Pw=F*v/1000=2800*1.1/1000
(2)电动机输出功率Pd
Pd=Pw/t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t=t1*t2^2*t3*t4*t5
式中,t1,t2,…为从电动机到卷筒之间的各传动机构和轴承的效率。由表2-4查得:
弹性联轴器1个
t4=0.99;
滚动轴承2对
t2=0.99;
圆柱齿轮闭式1对
t3=0.97;
V带开式传动1幅
t1=0.95;
卷筒轴滑动轴承润滑良好1对
t5=0.98;
则
t=t1*t2^2*t3*t4*t5=0.95*0.99^2*0.97*0.99*0.98=0.8762
故
Pd=Pw/t=3.08/0.8762
(3)电动机额定功率Ped
由第二十章表20-1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ped=4KW。
3)电动机的转速
为了便于选择电动事,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由表2-1查得V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3~6,
可选电动机的最小转速
Nmin=nw*6=60.0241*6=360.1449r/min
可选电动机的最大转速
Nmin=nw*24=60.0241*24=1440.6r/min
同步转速为960r/min
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1-6。
4)电动机的技术数据和外形、安装尺寸
由表20-1、表20-2查出Y132M1-6型电动机的方根技术数据和
外形、安装尺寸,并列表刻录备用。
电机型号额定功率同步转速满载转速电机质量轴径mm
Y132M1-64Kw10009607328
大齿轮数比小齿轮数=101/19=5.3158
3.计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nm=960r/min;
i=nm/nw=960/60.0241=15.9936
2)分配各级传动比
取V带传动比为
i1=3;
则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比为
i2=i/i1=15.9936/3=5.3312
所得i2值符合一般圆柱齿轮和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的常用范围。
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各轴转速
电动机轴为0轴,减速器高速轴为Ⅰ轴,低速轴为Ⅱ轴,各轴转速为
n0=nm;
n1=n0/i1=60.0241/3=320r/min
n2=n1/i2=320/5.3312=60.0241r/min
2)各轴输入功率
按机器的输出功率Pd计算各轴输入功率,即
P0=Ped=4kw
轴I的功率
P1=P0*t1=4*0.95=3.8kw
轴II功率
P2=P1*t2*t3=3.8*0.99*0.97=3.6491kw
3)各轴转矩
T0=9550*P0/n0=9550*4/960=39.7917Nm
T1=9550*P1/n1=9550*3.8/320=113.4063Nm
T2=9550*P2/n2=9550*3.6491/60.0241=580.5878Nm
二、设计带轮
目录
设计计划任务书﹎﹎﹎﹎﹎﹎﹎﹎﹎﹎﹎﹎1
传动方案说明﹎﹎﹎﹎﹎﹎﹎﹎﹎﹎﹎﹎﹎﹎2
电动机的选择﹎﹎﹎﹎﹎﹎﹎﹎﹎﹎﹎﹎﹎﹎3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传动件的设计计算﹎﹎﹎﹎﹎﹎﹎﹎﹎﹎﹎﹎6
轴的设计计算﹎﹎﹎﹎﹎﹎﹎﹎﹎﹎﹎﹎﹎﹎8
联轴器的选择﹎﹎﹎﹎﹎﹎﹎﹎﹎﹎﹎﹎﹎﹎10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13
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4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15
润滑与密封﹎﹎﹎﹎﹎﹎﹎﹎﹎﹎﹎﹎﹎﹎﹎16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能力训练;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是大学工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学生从学习走向工作的重要过渡,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因此,怎样才能使毕业设计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毕业设计应采取什么模式、达到什么教学要求、怎样选题和用什么方式进行等等,都是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1对毕业设计的基本认识
几年来,我从以下三点基本认识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探索。
1.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首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面向经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因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他以后所从事的设计、研究、生产等各方面的工作,从促进经济发展来看,可 因此,工科教育(包括毕业设计在内)应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考虑、安排和实践。
1.2毕业设计必须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三明市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合格的人才。目前,我市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工科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因此,毕业设计如何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方面。
1.3社会对我校工科毕业生的评价
就业务素质而论,社会上普遍反映我校工科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工程训练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难于独立完成设计任务;(2)专业面不宽,知识面不广,适应性不强,应变能力较差;(3)缺乏市场观点和组织管理能力;(4)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等。针对上述四方面问题,除了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内容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进之外,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学生在上述四方面素质的培养以及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指导毕业设计的几点体会
经过几年来对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2.1毕业设计的选题
近几年来,毕业设计的选题形式多样,有以工程设计为主的,有以产品开发设计为主的,也有参加科研项目的。不同类型的选题各有利弊,这里不作分析。从上述基本认识出发,我认为工科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应以工程设计为� 工程设计选题的具体形式也是多样的,应以实际生产或社会需求中的模拟物为对象,以特定的应用场合为基础来进行选题。从本专业的实际培养目标出发,我们主要选择丁以新产品开发设计为主的课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突出了“新”字,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它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有产品经济的结构,市场竞争冲破了“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的老格局,产品质量与新产品的开发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和科研设计机构都以产品开发为主要目标,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作为产品类专业学生的“战前练兵”,理所当然应以产品开发设计为主,方能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这类选题要求学生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新产品或值得改进的老产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比较,找出较优的方案,从功能、原理、结构、人机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设计,有的还需要制作实物刍形。要求每个学生都以一个完整的产品为设计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用在校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全面训练。从本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来看,一个产品所涉及的因素较多,要求每个学生能根据产品的技术指标,论证、拟定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电路形式并进行工程计算及选择电路的元器件,甚至要求学生将微机原理、简单的数控技术、信号检测与记录、光电知识等都用到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因此,毕业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训练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大检验。那么,怎样认识这类题目的“真”与“假”呢?事实上,任何新产品开发,在设计研制以前都是人为依据需要而假定的,在没有实现以前不能说都是“假题”,一旦按需求设计直至研制出来,并得到应用才变成了成功的真题。这类选题虽然不一定由工厂生产,同样是成功的真题设计。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以争取被工厂采用为目的进行设计,从而增强了他们设计的责任心。在选择这类题目时,应注意范围不宜太大、内容不宜太深,没有一点实感的产品不宜让学生设计。要使每个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能独立地、较完整地完成设计任务,份量过大的题目可采用构思方案阶段由几个学生平行地完成多个方案设计,择优综合后再分工设计;一般的题目也可“一题多做”,即几个学生平行设计,但要求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特色,创新部分不能雷同,此举不仅有利于调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还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和扩大视野。选定新产品开发的题目本身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选题前需作大量的调查、观察和思考。因此,要较早地布置学生自己选题,以训练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不过,大多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只有个别学生能够提出合适的题目。多数情况下仍然由教师选题。在分配题目时,尽可能考虑和结合学生预分单位的工作性质。
2.2毕业设计中的能力训练
毕业生能力训练不过关是当前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我认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一般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的设计工作量和明确的设计质量要求来保证。此外,创造能力是更需要培养的重要方面。毕业设计与其它教学环节相比,突出的特点是教师在设计中的作用已不再是讲授教学内容,而是启发与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使毕业设计成为启发学生由“理解型”思维向“创造型”思维转变的有效环节;另一方面选題本身要求具有开拓性和独立性,使那些独立工作能力差、有依赖性的学生不易在设计中找到“防空洞”;由于产品或方案的不同,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独立地完成各项工作,在一组内无“主角”与“配角”之分,这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与训练。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根据课题的需要选择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此外,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安装、调整、测试,制作出产品的实物,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与实验研究的能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2.3毕业设计中方法论的培养
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除了设计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器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的基本训练之外,掌握正确可行的思维方法和设计方法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有关课程的学习和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设计,已较系统地掌握了电子产品设计的典型过程和方法。尽管设计的产品对象不同,要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但任何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过程是大体相仿的。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对设计方法会掌握得更加牢固,也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毕业后到企业单位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就容易下手,而不会感到不知所措,同时对如何表达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具备了基本的技能。
2.4毕业设计的答辩方式
毕业设计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再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设计中学生围线自己的题目找资料和参考书,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此外,毕业设计的答辩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好机会。因此,组织好答辩,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设计思想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起到了扩大知识面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为此,认真组织好答辩也是毕业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组织好答辩呢?一种是以设计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节约时间,但无法了解其他组同学的设计,而本组的题目一般相近,所以这种答辩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认为毕业设计的答辩应采用以班为单位按专业统一进行这种方式,虽然多花一点时间,但得到的收益更大,指导教师也可通过全班答辩得到不同程度的启示和收获,还可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
2.5毕业设计的评分
毕业设计的评分不象一般课程那样容易掌握,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如单凭指导教师一人评分,易出现评分过高的现象。分析起来,这里面可能有感情分:与同学相处较久,分数评低了感情上过意不去;有印象分:认为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毕业设计似乎也应得高分;有攀比分:把学生的成绩好坏与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质量联系起来;有荣誉分:认为给学生成绩评低了,与其它设计小组比自己小组不光彩……,诸多因素都影响评分的合理性与客观性。为了克服上述偏向,评分方法应采用全班统一答辩,全体老师都给每个学生打分,通过全班比较,成绩的差异才能显示出来,评分的客观性基本上可以得到保证。此外,答辩方式和评分标准要事先告诉学生。评分标准中要强调毕业论文是成绩评定的基本依据,论文的基本要求应是:论理清楚、推导准确、数据足够、分析正确,有充分说服力,实事求是。另外,设计方案的创新、图纸的完整、图面质量、实物的制作和论文的质量是评定成绩高低的比较因素。由于评分标准比较明确,可比性较强,而且比较客观,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评分要从严掌握,在当前学风较差的情况下,尤为重要。此外,要规定:得“优”的学生要由指导老师推荐,再由系统一组织第二次答辩,经答辩后再统一评定成绩。这样可以减少评分的偏差,也可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对待毕业设计,促进学风的进一步好转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既与内部条件(学生和教师的主观努力)有关,也与外部条件(主要是经济物质条件)有关。从本专业的毕业设计来看,外部条件存在以下问题:(1)毕业设计经费不足。调查研究、设计资料以及制作实物等项工作都因经费不足而受到较大影响。(2)实验设备条件差。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无法进行必要的实验研究。(3)缺少适合新情况下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没有成文的毕业设计规范。(4)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时,往往凭自己对总要求的领会程度去贯彻实施,在设计内容上有多有少,有深有浅;难度上有难有易;在掌握尺度上,有宽有严……。因此造成了专业间、班级间、设计组间的差异。因此,近几年来,出现了部分学生挑题目、选老师,其目的是在于找简单題目或回避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以求“轻轻松松”过毕业设计这一关。由于毕业设计没有大纲,也给评定成绩带来了困难,难于做到公平与合理。此外,尚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促使毕业设计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产品,在保证毕业设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王家伟,王海峰,赵平源等。工科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与新工科背景下的建议[J].广州化工,2018(02).
[2]曹加锋,冀月霞。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
[3]许晴。指导教师视角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 毕业论文 质量 管理 督导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设,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检验,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质量是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1]。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交易的转变,学生人数的爆发性增加,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传统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教学需求,尤其毕设这一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改进、调整[2]。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角度出发
毕设与学生就业、考研、考公之间的问题。毕设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课程结束后和第八学期,这个时期刚好是学生择业或考研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分配工作期间,学生有时间、有精力扎扎实实地完成毕业设计,检验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而高校扩招后,随着自主择业政策的实施,就业环境严峻,导致学生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而择业时间与毕设时间冲突,第七学期后期与第八学期刚好是招聘高峰期,学生忙于四处投简历和面试,甚至外出择业,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到毕设环节中[3]。二是就业导向问题,用人单位面试时一般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一般不关注学生的毕设质量,导致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另外一部分用人单位会让已签约学生提前来单位实习,进行岗前培训,导致这部分同学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毕设,对于考研、考公同学也是一样的,第七学期正是研究生考试复习准备阶段,根本无力关注毕设,而第八学期则要忙于复试,很难将精力投入到毕设中,这种在毕设与就业、考研、考公之间的精力、时间冲突已是毕设工作中的普遍难题。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毕设环节理解不透彻,对毕设持一种漠视态度,不重视,仅仅将其看做毕业前需经历的一门课而已,而不是将其作为检验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过程认真对待。其主观态度是决定这一训练过程成效的关键[4]。
2.从教师角度出发
第一,高校扩招,师生比例失调。
近年来本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而良好的师资建设却没有跟上,造成在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普通毕设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为4~10人,多的学院指导教师要达到20~30名左右,同时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毕设题目或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指导教师难免在指导过程中力不从心。随着高校扩招,学校里青年教师过多,由于毕业指导教师的职称限制,无法有效参与到指导工作中,等满足了职称要求,直接上手,缺少一线指导经验。不仅不利于新教师的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学校教学水平。
第二,高校政策导向问题。
现在高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一定量的纵向及横向课题、发表科研论文,导致老师没有足够精力投入到指导工作中,无法保证指导效果和论文质量[5]。
第三,部分指导教师水平有限,职业修养不够。
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上,由于自身水平、科研任务较重、指导学生数较多等因素的影响,指导教师很少按要求与学生见面,指导论文,学生发现、遇到问题得不到反馈,没有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和改进要求,对论文缺乏整体掌控,导致设计过程出现偏差,对学生的进展不闻不问。甚至在论文初稿提交后,教师都没有认真审阅论文结构、文章规范性等,直接通过,草草装订、答辩,怎样保证论文质量呢[6]?
3.从管理者角度出发
第一,毕设流程时间跨度大,缺乏有效的监控。
学校针对本科毕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条例,但是由于规章制度条例在执行中缺乏量化考核,缺乏可操作性,学校在毕设管理过程中,从第七学期到第八学期这一时间阶段,只能给出一个大致毕业论文流程时间节点,各学院、指导教师、学生按照学校的时间节点操作,最终只能在毕业前完成毕设,提交各项材料,参加答辩,获得成绩。就算完成毕设工作,也很难避免指导教师突击赶工现象,缺乏对毕设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同时缺乏对指导教师的有效监督机制,最终导致本科毕设工作流于形式[7]。
第二,毕设质量监控缺少有效审核。
毕设的选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系主任审核,由指导老师指定学生选题,缺少双选和专家的审核。毕设中期检查表用于老师自查学生的论文进度,缺少专家审核,毕设的初稿由指导老师审定,评阅老师参阅指导教师意见,进行论文审阅,缺少专家审核,这三者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第三,指导教师对毕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老师反映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对他们来讲纯属任务,提不起工作热情。在完成指导学生论文的期间,可以完成更多科研工作量,调整毕业设计工作的绩效考核,将老师的科研热情激发出来。
二、提高毕设质量的对策
第一,加强学生论文培训和技能指导。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明确毕设在其大学生涯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与其求学择业的冲突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同时,对于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安排、时间节点要广而告知,便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联系导师。同时在低年级开设科研论文写作通修课,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方法。如教师申报毕设课题,学生选题,确认并撰写开题报告,开展专题调研、中期检查报告、外文翻译、提交论文等活动。
第二,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调整时间。
针对学生择业与毕业冲突的前提,根据各专业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要求,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调整部分课程的上课时间,如调整部分专业课的周学时,将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放到前面学期,从第七学期开始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各学院统一时间表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各系上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计划方案,确定指导教师申报课题,系主任审批,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然后学生、老师双选,确定选题,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联系指导教师,完成选题的调查研究,完成开题报告的填写,督导检查教师的了解情况、学生的开题情况。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空出一个寒假的时间段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有效避免毕业设计和择业的部分冲突,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5]。
第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师资。
首先明确指导教师的资格,只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加强对现任在职年轻教师的培训,组建毕设教学团队,让青年教师属于团队,团队中做好传帮带工作,共同指导毕设,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还要采取奖惩激励措施和政策导向,吸引优秀老师看重毕业设计,如加大毕业指导学生的工作量统计系数,将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纳入科研工作量统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考核,从而形成一支素质高、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毕设提供充足的人力保证。再次,选聘更多校外科研单位机关和企业的“双师型”或“三师型”人员担任毕设的指导教师,同时将专业实习与毕设结合起来,让学生到对口企业或用人单位从事毕设工作,充分调用企业和单位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技能和技术,提高毕设质量。
第四,规范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
学校根据毕设的分步骤制定科学的规范文件,对毕设的组织管理、课题申报、学生选题、中期检查、随机抽查、论文答辩、成绩考核等,都要有详细的可操作管理规定和细则,形成健全、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有效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对毕设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监控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指导教师、学生使用这个系统,管理者全程控制时间节点,督导组利用这个系统,方便地查看毕业设计的相关各种表格,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全程的有效督导。同时督导组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监控机制是解决毕设质量下降的最好方法。围绕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是建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有力保障,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方面,以申报课题、学生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外文翻译、论文提交、专家调研督导、答辩、成绩评定、论文抽检、资料归档、论文评优等环节形成质量控制面。
第五,建立毕业论文专家督导制度。
毕业设计专家督导指学校聘请在职教授或离退休教授作为指导专家,对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指导、检查、考核和反馈的教学活动,督导模式包括督导的内容、规模和范围。督导制度的执行力度反映学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督导专家督导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撰写、教师指导记录、论文评语、资料归档等方面。专家督导工作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采取按人数比例抽检的方式。前期可安排于教师申报课题时,对课题的科学性、实践性、难度进行把关审核,同时考核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前期组织和准备情况。中期安排于中期检查阶段,考查课题的研究进度,了解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见面次数、指导内容、工作态度、进展情况、学生投入时间、指导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确保毕设后期工作顺利进行。后期安排在毕业答辩前,对论文定稿、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评阅成绩进行二次考核,通过后方能进行整体答辩。通过这三个阶段,给老师、学生提供反映问题和建议的平台。在选定质量控制面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中如申报课题、学生选题、中期检查、答辩等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考核,做到反馈、整改、考核与评估相结合,进一步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在答辩完成后,专家还可对成绩进行评定,进行论文抽检,检查资料归档情况等。
三、结语
本科毕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并规范学生的毕业设计,不断提高毕设质量,是保证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针对我校本科毕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借助论文系统,让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全程参与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参与考核,参与反馈。有效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同时提出从学生出发,年轻教师传帮带团队建设,督导全程参与毕设考核,教学改革举措和加大奖励措施等设想,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望能在提高本科毕设质量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新乐,郭仁宁,于静梅。本科毕业设计问题分析及质量提高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40-142.
[2]唐湘宁,华维慧。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创新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98-199.
[3朱丽华。论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8):100-103.
[4]张俊丽。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16-117.
[5]付建伟,陈志民,许群。浅析提高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05-106.
[6]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7]余伟。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8(2):66-68.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课题号:JGW1
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应当是“一个以生态美学为指引,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的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立将是必不可少的”。独立学院环境设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室内外设计施工及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业型大学》中提道:“创业型大学很像高科技工业中的企业,开发一种涵盖变革的文化。”由于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温饱问题,环境设计行业体现的是新的生存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大量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现状分析
(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设置雷同
从现行专业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来看,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办学之初的一套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均复制于母校。建校之初的模仿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弊端,在市场的导向和学院及专业本身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专业的原有培养方式,提出了必须变革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借此契机寻求其他路径,改变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其具备环境设计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在环境设计实践中发挥创作的灵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作灵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母校在环境设计专业“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方略,建立属于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现存问题
毕业设计是独立学院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现培养专业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就是毕业的一种计划、规划、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毕业设计活动的过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创作过程,还是一个毕业生对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及展示的机会。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现存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从培养方式和选题特点来看,无法与其他普通高校相区分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都是沿用母体高校多年的教学经验,没有创新,选题内容偏学术研究型,而不是应用实践型。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导致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偏理论化而非应用,使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型特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也使学生的专业性质和特点未能与其他普通高校有明显的区分,直接导致就业的困难。
2.题目宽泛,质量不高
由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均是由指导教师独立给出,大部分为模拟工程题目,未能完全考虑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兴趣和动手能力,其实践性较弱、造成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类型趋向单一。并且题目都较为宽泛,学生不易深入完成。
3.研究内容多缺乏创新性和前沿性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因为需要,由教师给出多个模拟工程题目,而大部分教师从事的项目实践不足以满足多个题目的制订,从而导致部分题目所涉及的技术创新性不足,同质化情况严重,甚至出现很长时间重复使用同一过时技术的题目。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脱节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大四下学期学生毕业前四至五个月开题,学生接受题目后自行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及撰写论文,期间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沟通不足。此期间,学生可能处于求职或考研阶段,所以存在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精力较少。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用少量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论文拼凑现象严重,抄袭内容较多。
三、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应用型”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涵盖面较广,而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其应用型特点应当在毕业生进行选题之初就和其他类型高校区分开来,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的就业中有一席之地。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阶段时的选题,可以从环境设计专业内容的分类着手,从选题方向、选题范围、题目确立等方面出发,使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应用型实践特色和创新性。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更应考虑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综上,解决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转型第一要务便是选题。选题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选题可以看出作者的毕业设计研究的方向和理论掌握水平,选好了论题,就等于完成毕业设计的一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选题是直接向大家展示毕业设计方案的研究方向以及内容的精确阐述。毕业设计选题范围的确立是指导毕业生如何使一个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特色和个性。如何体现其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独特性,是先决性条件之一。环境设计专业本身的涵盖面广泛,毕业生在起初进行选题时,就会遇到较大困难。而针对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定位,在毕业设计选题之初,就应当以应用型和技术型为方针进行选题,这也是和其他院校培养类型进行区分的一个关键。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出发,其专业涉及内容包括建筑的内部环境(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划、室内景观、色彩、空间、材料等建筑基本元素的构成设计),外部环境(建筑之外与之直接联系的广场、绿地、水环境、交通组织等项目的组织与规划设计),小建筑设计(辅助主体建筑使用的小环境构筑物,如会所、活动中心、茶室等设计)的相关设计内容。毕业生的选题均以室内、室外或建筑设计为主,而无论哪一种类型,均应以实践、应用、技术为方针,教师进行指导,毕业生进行设计实施。以景观设计选题为例,景观设计的设计应用型内容选题可以分为宏观型和微观型两大类。从宏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中场所设计的红线范围和尺度大小,决定其所属性质。尺度较小的一般以场地布局为主,而尺度较大的地块一般就以生态理念考虑为先。从微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可供选择的题材较多。如小品设施、公共设施类,都是属于微观应用性角度来看环境设计的领域。
四、结语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xx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xx学院和我的母校xx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专场;改革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能力与进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把专业理论用熟练的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于2008年和2012年成功遴选为校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音乐与舞蹈学再次成为校重点建设学科。从课程设置、毕业论文、毕业音乐会、教师音乐会、教学公开课、专业技能比赛、实习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设。其中毕业论文环节以论文写作与答辩,拓展为论文写作和毕业专场音乐会并存的模式,以其为改革重点。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与改革目的
(一)现状。1.论文规范与要求:目前一般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要求基本相同,各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要求、过程管理和质量的把控均有一套完备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2.学生理论研究能力的薄弱与选题的局限性:音乐与舞蹈学各专业特点是技能实践多于理论研究,课程设置技能多于理论,舞台演出是考核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毕业论文选题就是一个“坎儿”。关于演唱、演奏、舞蹈动作分析等技术理论的研究基本是重复论述,选择针对某些作品的分析或处理则是老声新弹,对实际的专业指导意义薄弱,与专业实践脱节。指导教师根据学校毕业论文规范的要求,指导学生完成创作,对老师是一种煎熬。学生为完成毕业论文,则带着两个键(ctrl+c和ctrl+v)就来写论文了。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屡屡出现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双轨制”。(二)改革目的。目前,在全国师范类高校中,音乐学与舞蹈学专业,大多还是以毕业论文形式为主,学生将技能表演的感受化作文字来陈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但体现不出艺术表现水准,忽略了专业实践能力的考量。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有其专业的特殊性,本学科在强调对艺术本体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理念。“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是培养具有较深的专业艺术理论和表演技能专业人才,舞台实践是必备的实践形式。为更好地体现这一专业特色,音乐系在经过前期听取相关专家建议、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从2015年12月开始实施以毕业设计(专场)代替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改革。即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开题阶段,可在毕业论文撰写(理论研究)和毕业设计(专场)两种形式中选择其一。1.毕业设计(专场)具有专业学术性质,是学生表演水平及组织排演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毕业专场设计、实施和完成过程中,围绕专业特点,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的基本要求,所选择的形式与作品体现出创造性、学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的特点。2.结合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近年生源的实际情况(文化分与专业分3:7比例录取),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薄弱,对舞台展示缺乏信心和表演欲望,存在怯场心理和懒惰情绪,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加强指导和鼓励,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自信心,并通过毕业专场的展示进行检验。3.通过毕业设计(专场)的实施,能有效地推进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发展,切实培养出学生“学中演、演中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水平、实践能力、节目编创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改革达到的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达到的目标。强调对艺术本体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探索和理论研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理念。舞台实践是必备的实践形式。毕业专场既源于此又区别传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选材、编创、演(唱)奏、设计的过程中将理论贯穿于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构建一种区别于传统、带有学科特色具有创新性的模式,展示出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准备初始,即将技术水平、驾驭作品能力、音乐会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等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将音乐理论学习和艺术修养以舞台实践形式进行展示。毕业专场的形式既带有学科特色又符合现阶段重视实践的要求。根据高校培养模式的要求,每学期都会有专业期末考核,相比毕业论文答辩,毕业专场这种形式和每学期的期末考核联系更为紧密,从中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毕业生举办替代毕业论文的毕业专场,不仅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回顾、总结和检验,也是对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激励和促进,指导教师及时检查筹备毕业专场的实施情况,督导专场总结的撰写等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
三改革实施内容与成效
(一)资格审定。以教� 第七学期进行曲目的选定与审查(与教育实习同步进行),学期末进行专场音乐会的开题答辩程序,答辩通过即开始筹备毕业音乐会。(二)改革的主要内容。音乐学声乐器乐方向:专场可单人、二人或三人形式;单人须至少演奏(唱)5首不同风格作品(或时间不少于40分钟);如果重奏(唱)形式,重奏(唱)组成员每个单人演奏(唱)至少4首作品,重奏(唱)作品至少参与2首。音乐学理论作曲方向:至少有三首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原创作品,进行展示。舞蹈学和舞蹈表演专业:专场为不超过8人一场,每人至少完成3个作品(至少有一个作品为独立编创)的表演。其中至少一个独舞,其余2个可以在双、三、群舞中任选,不能重复。表演的作品须为完整剧目,独立编创的作品每个不少于5分钟。第八学期1-3周,教研室负责对毕业设计(专场)音乐会进行初审督导,11--13周举办毕业设计(专场)音乐会,并进行现场答辩。最后录制成光盘配以相应文字说明(不少于1500—2000字)上交。(三)实践检验。毕业设计(专场)为校内首创,在音乐与舞蹈学的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通过2016届、2017届、2018届三届毕业生的实施,得到师生的肯定。现以毕业设计(专场)形式申请学位的学生逐年递增,比例逐年加大。2016届毕业生总数241人(专场音乐会10人),占4.1%;2017届毕业生总数255人(专场音乐会18人),占7.1%;2018届毕业生总数230人(专场音乐会35人),占15.2%。
四结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考核高等学校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毕业生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科特点,将学生所学专业技能更好地体现在毕业论文(设计)之中,使学生在毕业之际将四年的学习成效进行总结、展示,既能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手段,又可以使得学生在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具有策划与组织音乐活动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翔。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方式探究[J].戏剧之家,2016(03)上。
[2]殷琪,梁毅。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方案改革的探索[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94-196
.[3]蒋明明。高职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方案探索[J].时代教育,2011,(05).
[4]丁岩。新形势下高校合唱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5):46-47.
[5]管志婷。项目教学法对《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含AutoCAD模块》的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5(8):84-85.
在大多数高等教育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是以论文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从理论上阐述学术观点及想法。由于大多数舞蹈学专业学生自幼学习舞蹈,有的甚是科班对文化知识的全方位掌握有一定欠缺,在论文撰写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在专业领域中,学生能够较全面的发挥优势及特长,只有深入探索和研究适合本专业学科特色发展创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找到正确的方针路线,才能真正的体现学以致用、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研究内容
第一,对艺术专业领域的毕业论文改革与创新性研究。在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一般规定为8周,通常以论文形式为主。但有部分高校已将艺术类毕业论文改为从“单一学术性论文”到“多样化毕业设计”,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将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也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新一轮的有效性研究。
第二,结合舞蹈学学科特色探索合理科学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在培养舞蹈人才过程中,不能够片面、单一,更不应急于求成。所制定的毕业设计要求既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能对适应步入社会的第一阶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实战经验。
第三,制定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舞蹈学毕业设计方案。基于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结合舞蹈学专业的特殊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将毕业设计分为编创作品、汇报演出两种方式。编创作品即创作舞蹈作品,汇报演出即汇报表演舞蹈,均属于实践性质。两者目的都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之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获得从事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及特色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是具体的手把手的教与学,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必须通过科学、系统、严格的训练,将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名符其实的舞蹈教育人。因此在毕业设计中的教师指导环节,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的想法,用正确的观点来引导他们。只授予学生高超的技艺,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论知识的培养,就不可能造就出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此项研究符合舞蹈学专业学科发展建设的特殊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高等教育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使学科建设得到有效的实行、发展和提高。
三、舞蹈学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项目制定
舞蹈是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制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的首要任务是对此项目的定义,其次是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最后是对毕业设计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1、毕业设计选题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选题来源不限,由系(院)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选题原则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
2、作品要求以反映培养目标为原则,内容应与选题紧密相关。学生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和检索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研究,选出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表演。创作作品的学生要结合课堂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创编,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搜集题材,风格体裁不限,充分展开想象力,体现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3、评定方法可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定成绩。评分细则应从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知识及技巧掌握程度、质量与水平评价(作品难度、完整性、表现力等)、学生组织纪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等几项内容着手。总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组构成,比例为60%和40%。进行成绩评定时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不要从印象出发,更不要以指导教师的声望作为评定该学生成绩的依据。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舞蹈学是舞蹈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真善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舞蹈学所涉及的研究面是很宽的。在此,笔者对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索及研究还不够深远,所做出的改革方案还微不足道,希望借此引发更多同仁的支持和研讨,让今后高校舞蹈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之路越走越远。
工业工程来源于生产实践,只有将该专业的知识紧密应用于实际才能更好体现该专业的价值。因此,主动与企业结合进行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性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一个较好的发展途径,适合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毕业设计为纽带,将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培养,教师的科研联系起来,使三方均受益。对学生而言,踏进企业做毕业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提前感受踏入社会工作的陌生感,适应未来的工作。对教师而言,与企业合作,能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更紧密地服务社会,也有助于自己科研方面的发展。对企业而言,与高校合作,能较好享受高校的优质资源包括先进的理论、最新的成果,也有利于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
2校企联合培养的实施办法
湖北文理学院工业工程在专业建立初期,由于本地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联合人才培养缺乏兴趣。为了主动适应工业工程专业的本质要求,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专业以年轻教师为主的生力军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探索。通过多次企业调研,初期免费为企业实施案例,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合作企业,每年均有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就业。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如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80%来源于企业实践,对实践效果较好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2.1合作企业的选择
工业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制造业,选择合适的制造企业,是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培养能否成功实施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应对当地企业进行定位分析,找准突破口。在企业的选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选择和高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重视校企合作,重视技术研发,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2)要了解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知度,在企业的接触中要多宣传,推广工业工程,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了解工业工程,在初期可以免费为企业进行IE推广,现场改善。3)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选择,如选择一些大批量定制生产和小批量多品种的混合生产的企业。湖北文理学院地处襄阳地区,工业企业较多,制造基础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度高。工业工程专业在近几年中,主动联系企业,寻求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大部分课题都来源于企业实践,主要在本地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
2.2选题的研究
课题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题目与专业联系的紧密性,二是企业的实际需求。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研究类课题,特别是指导老师的理论研究课,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题目。选题时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考虑,也可根据指导教师、学生调研发现问题来命题。结合企业特点和本专业主要方向,工业工程专业近几年主要确定了以下几类毕业设计题目(详见表1):1)生产线改善、优化类题目。如“××轴承厂生产线平衡与改善研究”;2)质量管理类题目。如:“某生产线工序能力分析与改善”;3)厂区、车间物流规划类题目。如“××车灯厂××车间物流设施优化研究”;4)工厂管理类。如“某企业5S推进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在某企业的推广应用”。
2.3时间的安排
为了缓解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因素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矛盾。建议从第7学期中期开始就公布毕业设计企业和相关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将初步任务书下发给学生,一并包含时间进度表安排表。任务安排上,重点任务尽量避开考研复试期和找工作黄金月。通常第7学期要求学生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复习相关知识。一般第8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在企业期间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工作,学生定期向老师反馈。
2.4做好过程指导与监督
学生在实习企业,由于时间较短,企业一般不会安排特别复杂的事情,通常企业会告诉学生他们存在的问题,或者想把某些方面提高,但不愿花费很大的人力去指导学生,尽管企业也安排了指导人员。这时需要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否则学生极易处于知道问题但无从着手的状态。因此,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实习中的盲目与茫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课题,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精确到每一天,这样即使企业放松管理,学生也知道每天该干什么。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初到企业,新鲜感和好奇心都较重,很容易偏离课题方向。而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下降,学生处于盲目状态,不知道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不至于无所适从。2)要求学生主动去生产一线,多与一线工人接触。要多问,善于问。充分了解公司目前的现状,并做好记录。3)要求学生每周汇报总结一周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所需要的帮助。一般学生的潜力是较大的,初次完成独立的任务,给予一定的压力,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通常能较好地完成。特别是深入了解课题后,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且常有创新,他们出的主意想的措施一旦得公司的认可,学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故指导教师在前期要多指导,让他们尽早真正融入课题,到后期学生的自主能力很强。
2.5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企业完成的毕业论文其考核评价方式应有别于完全在学校完成的毕业论文。可采取由企业评分、指导老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指导工程师依据学生在企业的考勤、工作表现,对企业的贡献率等给予评分。教师评分可根据论文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大小、论文的实用价值等方面评价。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实用性、与专业知识结合性及现场答辩情况给予评分。在评价中注重论文核心内容和应用价值,淡化论文的写作及排版等。
3结语
按照我毕业生工作要求,各学生要在2012年5月前完成毕业论文的制作、修改和最后答辩,为了提高学生论文质量,让毕业生顺利制作论文,也为了规范我校学生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格式,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XX师范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一、 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的组成、填写与装订1.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组成及装订按如下标准:封面毕业论文(设计)提纲或进度计划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摘要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一式两份不装订,指导教师初步评分后上交系、部,系部组织评审小组进行最终评分,再由系、部统一上交教务处盖章。2.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资料应按要求认真填写或打印,手工填写内容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一律用蓝黑墨水或黑墨水填写。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题目: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设计)》;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通过题目使读者大致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2.前言:前言也称引言、序言或概述,经常作为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前言的写作要求:(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前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3)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客套话。(4)引言的内容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5)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有插图、列表和公式的推导证明。(6)是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要写出社会实践(调查)的参加者、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从而过渡到正文。3.正文:正文是全文的主要部分。也是论文围绕主题的详细表述。如果是毕业实践(调查工作)的要据报告的内容,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4.结束语:对全文的总结性概述。如果是毕业实践(调查工作)的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特别注意:(1)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明确写上“前言”、“正文”、“结束语”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2)实践报告(设计)中的实践地点应是在自己所在单位、指定单位或自己认为合适的单位。实践报告(设计)的内容尽量与所学专业和工作实际相关。5.致谢。作者认为必要时可有此内容。致谢对象主要指论文的指导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等。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6.参考义献。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三、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论文终稿原则要求是打印稿。1.纸张:A4纸,单面打印。2.封面、毕业论文提纲或进度计划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均按学校统一规定格式打印。3.页面设置及页眉、页脚格式: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页眉1.5cm,页脚1.75cm。4.题目用黑体小二号居中,与正文空一行。5.前言、正文、结束语:统一用微软WORD软件排版,宋体小四号,标题加黑,行距20磅。图、表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图、表名称用五号黑体,图表内容用五号宋体。论文出处(作者):论文格式
2012年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写作指南
毕业设计工作总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内容、 ( 研究目标等, 如未能完成须说明原因)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包括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内容、 研究目标等, 如未能完成须说明原因) 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 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 独立、 完整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 提交相关的资料和规范的设计成果。
首先,根据选定的题目,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前期的调研,对所要研究的课题有一个比 较全面的认识,明确研究目标,写出规范的开题报告。
其次,在调研阶段,通过现场踏勘,听取甲方意见,更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并进行整理,理顺整个设计的思路。
再次,在设计阶段,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规范及参考资料,结合现状条件及自己的观点 和认识形成设计方案,并在以后的过程中按时参与小组讨论,根据指导老师、同学的建议和 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规定的设计成果。
最后,在毕业设计成果整理阶段,按照标准、规范,自觉严格审查修改,并将相关资料 整理、装订、提交。进一步熟悉毕业设计内容和相关知识,准备好答辩。
主要创新点
主要创新点
1、尽可能地尊重现状,利用现有道路,并对村内的丁字路进行适度优化。
2、借鉴淄博市世纪花园的设计手法,采用一侧停车的方式,解决停车难问题。
2、设置公厕等必备公建,使社区更加人性化; 3、尽可能实现局部人车分流,打造步行带,使绿地集中化; 4、充分利用规划区内天然水体多的优势,规划公共绿地,优化环境,提高规划区的适 居性; 5、行政管理用地与公共绿地、湖泊对中心广场形成围合,塑造出优美的空间环境。
6、采用吊炕、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低碳技术,更加设计亮点,同时为社 区规划树立典范。
工作状况(包括工作态度、刻苦精神、协作精神、个人精力投入、出勤等情况)
工作状况(包括工作态度、刻苦精神、协作精神、个人精力投入、出勤等情况) 毕业设计前期, 通过老师的通知及自己了解, 就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有了基本 的了解:毕业设计不仅是对我们现有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我们学习态 度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大学期间知识积累的升华。因此,我首先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端正 了态度,不仅仅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自己踏踏实实、认真负责 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其次,由于本次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大,设计两个社区的建设规划,任务重,加之这是实 际建设项目,因此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从基础资料的搜集,到最后毕业设计的完成,每一步 都紧锣密鼓,认认真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设计上,虽不至于废寝忘食,但也 体会到了什么是夜以继日,紧锣密鼓。
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虽然自始至终强调要独立完成,但我也非常重视与指导教师 之间的交流。我们经常沟通,共同研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存在分歧的问题上加强讨论。 在整个毕业设计结束之际,通过毕业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参加工作、自我学 习提供参考。收获、体会及建议
收获、体会及建议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毕业设计,感触颇多,也确确实实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毕业设计本 身来说, 学习到了一个规范的农村建设规划的设计过程, 对规划所涉及的问题也有了一个比 较全面的认识。
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设计以外的东西。首先是态度问题,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端正好态 度,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学习学不好,做事也做不好,始终要保持有一个善始善终的态度。
其次,还要在踏实认真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利用每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 自己。此外,做事情应有计划性,这样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 通过及时虚心地向指导教师请教, 跟同学交流, 将难题及时解决掉。因此,我也看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现在已不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的年代,所以做什么事情应该加强沟通和协作,合众人之力,集思广益把事情做好。同时谢 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关键词:毕业设计;技术融合;软件研发
引言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继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技术后建筑领域出现的又一次革命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等领域。BIM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是工程信息的高度集成,为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工程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平台。自2002年以来,BIM逐渐被引入工程建设领域,现已被全球建筑界广泛认可。虽然BIM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整个市场尚未成熟,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业主对BIM的认知与认可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应用价值被挖掘出来,整个BIM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专业综合实践环节,通常设置在最后一学期,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其相关课题正在逐步被引入建筑学[1,2]、土木工程[3,4]、工程管理[5]等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但仍存在前期课程设置不合理、课题方向前沿性不足、软件研发类课题偏少等问题,亟须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并给出相关案例,提出了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几点建议,可以为BIM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
目前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聚焦于基础应用、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等三个主要方向,如图1所示。
1.1BIM基础应用方向。BIM基础应用多数是基于BIM软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是目前毕业设计的主流课题方向。如采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深化、碰撞监测、进度模拟、工程量统计、造价分析和三维动画展示等工作。早期的研究对象以房屋建筑为主,目前已拓展至桥梁、隧道、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BIM应用软件方面,建模软件以Revit最为常用,碰撞检查和动画模拟多数采用Revisworks软件,工程算量和造价分析则常采用广联达和鲁班等国内软件。总体来看,该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应用为主,课题的完成情况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早期以多高层房屋为对象的“建模+动画+算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已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该类课题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拓展至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建筑、钢木结构建筑、地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研究内容也延伸至进度控制、成本管理乃至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同时,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实际工程,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已成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1.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普及,其应用和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辅助设计施工向多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BIM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BIM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BIM与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BIM与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BIM与三维激光扫描、BIM与结构健康监测等前沿技术融合方向。以BIM与RFID技术融合为例,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大批量地进行构件验收、安装时,主要通过人工方式填写报告、录入数据,信息延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人员常常无法判断构件的真实状况,很容易发生错误,导致各类问题频发。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监控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和运维状态,并以无线网络即时传递信息到BIM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构件的实时追踪,解决信息错误和丢失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该类毕业设计课题通常要求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有时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方式,由企业导师制定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1.3BIM软件研发方向。BIM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的集成、交互与共享,模型是载体,软件是工具。在BIM软件平台研发方面,国内外各大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了各类适用于建筑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功能的商业BIM软件。如,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Revit、Navisworks、Civil3D等BIM软件;美国Bentley公司推出的ABD(AECOsimBuildingDesigner)软件;此外还有Tekla公司开发的专用于钢结构设计的Xsteel软件,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国内也有广联达、鲁班、PKPM、3D3S等公司开发的相关BIM软件。虽然商用BIM软件已较为成熟,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功能、不同企业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定制研发。相比于BIM应用方向,软件研发类课题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有前期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软件编程有兴趣。此外,也有部分研发类课题不需要编写代码,只需要设计软件功能和操作界面等,具体编程工作由他人或企业来完成。
2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案例
2.1BIM基础应用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超高层建筑模架装备模块化仿真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为案例。该论文以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A5地块项目1号办公楼为实际工程背景,借助BIM工具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系统组成和工艺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对超高层结构核心筒使用钢平台模架装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模架的现场安装、标准层施工、桁架层施工和墙体收分层施工等技术;(2)分析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初步确定模架标准构件库,根据模架装备标准构件创建Revit参数化族库,对标准构件和非标准构件进行组合,并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虚拟预拼装;(3)根据二维设计图纸建立该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模型,采用Navisworks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模型和核心筒模型的合模,对钢平台模架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毕业设计成果提出了一种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方案,借助BIM软件建立了模架标准模块构件族以及核心筒模型,完成了模架模块的组合与拼装,实现了模架装备和核心筒的合模,并对钢平台安装、标准层施工、收分层施工等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图2为BIM模型及动画模拟的部分界面。该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对模架装备的模块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2.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毕业设计案例。目前,BIM与GIS、VR、RFID、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融合交叉应用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例,该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坐标、反射率、颜色等信息,基于这些大量、密集的点信息可快速复建出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该技术具有快速性、非接触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实时性强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颈瓶。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BIM技术对既有建筑快速建模方法的研究”为案例,该论文针对目前既有建筑建模时面临的竣工图纸无迹可寻、空间几何信息难以采集、建筑物细部特征难以捕捉、测量所需时间及金钱成本过高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上海某演艺场所进行扫描,利用JRC3DReconstructio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与配准,再采用ICP算法进行平滑操作,最后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建模,生成的三维模型见图3所示。该模型已用于其改造工程的后期设计与研究工作中。
2.3BIM软件研发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研发”为案例,该论文从研究国内外钢结构BIM建造管理平台入手,分析了构件信息追踪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和界面,基于B/S架构,采用Html、JavaScript和Neo4j等语言初步实现了构件追踪和进度管理等基本功能。构件追踪界面见图4所示,软件对每一根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支持单独或批量下载功能。二维码存储构件的编号、安装位置、尺寸、长度和质量等基础信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构件的报验和质量检验等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功能,可追踪构件的生产、制作、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信息,实现对构件加工和安装中的质量监控信息以及构件安装进度信息的实时掌控,而这些信息直接反映到构件的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装进度管理中,为这些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追溯到最上层则实现了加工制作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加工制作的调整又决定了现场施工情况。此外,通过二维码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地发现现场质量问题,解决现场管理人员携带图纸及查询资料不方便等问题,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本软件的开发涉及BIM模型的解析、上传和显示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很难由一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软件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由指导教师团队完成,本论文主要是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3提升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效果建议
3.1增加前沿课题数量。目前,BIM方向的毕业设计仍然以“建模+动画+算量”的软件应用型课题为主导,虽然该类课题的实用性强,但往往工作量大而难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学生,该类课题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BIM软件使用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增加BIM与物联网、大数据、VR、AR等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现有的主流BIM平台均被国外垄断,亟须发现和培养一批专注于软件研发的学科交叉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平台研发类课题,锻炼学生的研发能力,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3.2加强校企合作。BIM技术无论是软件使用、平台研发,还是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很多土木建筑类大型企业均配备了BIM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BIM应用、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而在国内高校中专职从事BIM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非常欠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BIM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BIM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6]。针对于此,同济大学与上海建工、华东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已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与BIM技术有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来自于企业,部分毕业设计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重构现有课程体系。近十年来,虽然BIM技术和软件已有长足的进步,正向设计已开始应用,但逆向建模仍是主流,在毕业设计中 从已有的毕业设计效果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弱,特别是机电图纸的识图能力非常欠缺,需占用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来提高识图能力;二是学生的BIM软件操作能力不足,很多时间被用于软件学习中,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被大量挤占。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单独设置BIM课程,或者虽然单独设置但将其作为选修课,普及面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考虑到BIM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笔者建议将BIM技术的教学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如:将BIM技术引入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中,特别在课程设计中,将其作为一项必修内容。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4结语
(一)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较敷衍1.学生人数超规模,指导吃力。本校学生由专科、本科、升本学生组成,学生众多,而教师的配额不足。并且大多数教师还兼任着教学、培训、科研等工作,每周需指导两次甚至多次,还需面对学生各种问题,掌控他们的设计情况,定期上交各种资料,使得指导教师分身乏术,应顾不暇。2.审题不认真、科学。部分教师审题不认真,课题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与油田现场技术发展相配伍;而且有些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过于浅显,甚至有相当部分教师申报的题目是文献综述,使得学生在综合能力运用方面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还有的申报课题难度过大,甚至难度都能比肩研究生课题,研究内容超出了本科学生的知识范畴。3.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平时开展指导设计工作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从而导致设计的效果无法保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指导效果难以提升。部分年轻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自身水平有限,指导出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每年指导学生众多,加上要求每年指导题目不能雷同,这样更使得年轻教师指导吃力。
(二)学校配套设施不足,多数学生只能从事理论研究学校教学配套设施还很薄弱,设备投入不足,实验室、机房配置还满足不了毕业设计要求。虽然目前本专业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建设满足不了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无相应的实验设施和药品,限制了设计的施展范围,学生只能局限于理论研究,形成不了有科学意义和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无法验证很多理论。部分课题需要采用数值建模,而油藏数值模拟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学院里的机房无法满足这一功能,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建模只能通过教师给予计算结果,无法亲自建模。
二、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措施与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加大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1.加强各种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很多基础应用型软件的使用能力有限。通常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只接受一门程序语言,如VB或C++课程的学习,而没有很多应用该软件的讲授课程。因此开设一门基础软件应用的课程非常有必要,着重介绍比如Office、WPS、Auto-CAD、Internet、公式编辑器、电脑软硬件系统等的使用。即便学习了编程语言,能把VB或C++语言应用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可见大多数学生没能真正掌握运用该软件,说明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针对学生的学习应用环节还需改进加强。2.加强授课过程中实践应用环节的培养。目前在开设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着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平时可以增强某些技术、工艺的讲解,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如加强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的培养,增强查询国外文献的习惯,扩展他们的专业词汇,尽可能与国内外的新技术接轨,了解更多新工艺新技术。也可让学生熟悉一些石油行业的计算软件,让学生可以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也可结合他们所学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制一些小的应用软件,解决一些工艺技术问题。目前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环节比较敷衍,其科学性、实践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可设置那些更能体现应用能力的设计题目,这样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能得到最初的锻炼。加强专业英语课程的应用力度。这方面的锻炼不能只局限于翻译专周,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培养模式,从而让学生更熟悉翻译文献的技能、方法;还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了解国内外更多、更前沿的科学技术,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能与国际接轨。3.加强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及应用。目前本专业的实验室还不具备科研的能力,平时毕业设计只有少数实验室可参与课题的研究,大大局限了课题的开展。故本专业需尽快完成开放实验室的建立,这样可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去熟悉实验过程,实现各种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学习,使他们在开展毕业设计前就能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及方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1.借鉴其他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经验,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调研其他工科院校好的管理模式,经过引荐、推广与应用,再结合本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和专业特点的管理体系,达到统一、规范、科学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2.毕业设计实践系统时间节点更加严格,建立有效性的惩戒制度。本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系统对毕业设计的某些环节的把控比较到位,实施以来,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改善及加强。比如毕业设计实践系统需更加严格把控各种资料提交的时间节点,从而约束教师和学生按时按量提交各种设计资料,防止学生、教师无故拖延;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必须建立合理的惩戒制度,并严格实施,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惩戒制度的有效性,而不是一纸空文。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应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共同完成,不定期抽查、考勤。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所有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相关教学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分阶段明确任务和要求,积极检查督促其完成情况,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防止学生懈怠的现象出现,提升他们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禁以各种理由推延进度和降低水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何谓置换课程?何谓一体化设计?本文所关涉的置换课程与一体化设计之间有着怎样的缘起和关联?这是思考的基点,首先审视二者的关联缘起。《安阳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的指导性意见》,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定位,秉持以人为本、助生成长的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导向,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类培养四类人才———基础教育师资、行业企业人才、学术后备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上以培养“爱教之心、懂教之理、会教之能、善教之艺的扎根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实施卓越培养计划,创办“彰德名师培育坊”,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压缩学分学时,以“新”“精”“实”为原则,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学分学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构建分段分类培养新体系,实行“121”学程分段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第二、第三学年主要进行专业教育,第四学年主要进行集中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不仅实践教学的学分及其比例在人文社科中占到24%、理工科占到32%,实践教学内容也增加到了10个环节———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课程实践、学年论文、课程设计、项目课程、专业实训、专业(教育)见习、专业(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金工(木工)实习,而且创新性地设置了实践教学年。在师范类专业,为了切实强化教育职场的实习教师的道德成长和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师范生的师德与师能共进,安阳师范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校(园)深度联合,在第四学年一体化设置了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10周,各专业校外实习不少于12周,实习期间可完成1-2门置换课程。本文中的一体化设计与置换课程缘起于此,即置换课程是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必然要素,一体化实施顺畅有效必须借由置换课程的设计与落实。
二、一体化设计与置换课程之关联实质
一体化设计需要置换课程,置换课程助推一体化设计。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里的“一体化”设计对师范类专业而言,专指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安阳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包括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因此,也表述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是以高校和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伙伴关系为依托,通过双方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在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毕业生在真实、复杂、丰富的实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反思问题中开展行动研究,紧贴实际,真题真做,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作品、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深度融合,促进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培养”[1]的一种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设计形式。对师范类专业而言,就是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即师范类专业的大四学生在中小幼实习基地校(园)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同时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调研和撰写,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在同一个时空进行,同样的指导教师。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一体”,主要是指时空一体、指导教师一体与指导过程一体。一是时空一体。论文选题是在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中对所遭遇到的真实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聚焦、斟酌、酝酿和选定,然后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以进行调研和访谈;二是导师一体。即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共同为实习生安排、配备指导教师,且共同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三是指导过程一体。即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负责指导实习生在师范院校实习前的教育实习准备与毕业论文选题,同时还要指导实习生在实习基地学校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习生在实习基地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不 但是,这里也存在着问题和风险点,即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一个学年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管理?如何扎扎实实地有效推进?如何避免“放羊式”教育实习?如何达成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的初衷和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德师知师能”共进的目的?置换课程的有效设计和实施是一个重要抓手。置换课程究竟指的是什么?置换什么?或以谁置换谁?哪些可 197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置换解释为“一种元素把某种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置换出来。”[3]《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除上述解释外,还增添了一项关于“置换”的解释,即“替换:通用件是可以互相替换的。”[4]《辞海(缩印本)》将“置换”解释为:“数学名词。n个不同元素一个排列变成另一个排列称为‘置换’。”[5]百度百科将置换这样解释:“意为替换或指一种元素把某种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替换出来。应用于化学、商业、数学。”[6]简言之,置换就是一个替换另一个。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中的置换课程之“置换”,主要意思是时空置换,指导方式置换和学习方式置换。首先是时空置换。即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一个学年的过程中,仅仅满足于进行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还不够,在教育实习这个实习基地现场还必须具体设置几门服务于卓越教师培养的课程,包括师德养成、师知扎实和师能锻炼的教师职业必须修习的课程,以培养中小幼教师的良好师德、扎实师知和过硬师能,涵养教师气质。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7]正像有学者所说:“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要在教育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地反躬自问、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调整去实现。实践和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实现的关键。”[8]其次是指导方式置换。校内校外结合,主辅制转换。师范生在师范院校主要由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指导,作为实习教师在实习学校实习后置换为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双方共同协作指导;再次是学习方式置换。师范生在师范院校的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实习学校主要以自主学 具体学习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主要以实操为主。基于此,所谓置换课程,旨在配合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所设置的与基础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师礼仪练习、书写技能实践、说课技能训练、教师基本功实践、教学名师观摩、地方基础教育调查研究等教育实践类课程。置换课程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涵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强化师范生的教育知识,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同时,也使得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真正落在实处,避免实施过程中的虚浮、形式化和学生无所事事而导致的指导真空现象。可见,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中的置换课程主要是在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合作指导下,校外与校内、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师范生在实习学校的时空中,选修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置换课程2门以上,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联合指导,由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所给予的成绩评定进行最后考查评定,给出成绩,完成规定学分,达到预期目的一种课程实施方式。然而,既然作为课程设置,就必须有其相应的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