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的论文【精选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物理学史的论文【精选5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学主干课程网络平台的研究论文 篇1

物理学主干课程网络平台的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平台以课程学习的网络支持系统为目的,文章阐述了物理学主干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设计原则,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组织与实施,物理学主干课程网络系统的开发特点及技术。

关键词:物理学主干课程;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网络课程

校园网络的建立,为教学现代化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网络教育的软件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网络教育资源库和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前者提供教学内容,它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网上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后者提供教学环境,它包括网络教学支持、网络教育资源库管理、教学管理与评价、系统管理等。校园网物理学主干课程教学系统平台的资源具有Internet上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建成能适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以广大师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和科研为目的,为物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一、平台的设计原则

校园网物理学主干课程教学系统平台以课程学习的网络支持系统为目的,在各种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提供灵活的、适合于多种层面的交互式教学支撑环境。它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一)服务教和学的原则

课程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是为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教学支撑环境,所以要服从服务教和学的原则。

(二)可扩充性原则

系统必须优化体系结构,可扩充性强。因此,软件功能上应有进一步开发的计划,硬件环境的选型要考虑扩充方案的成本。

(三)简洁明了原则

版面结构设计、颜色、字体简洁明了;网站导航清晰明确;指示性图形含义前后保持一致;整体页面风格一致。

(四)易操作的原则

操作要简单,不需要进行系统应用培训;运行快捷:提示信息详尽、准确、恰当。

(五)易维护性原则

当系统上出现小的变动或出现新的需要时,要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维护。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进行网上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对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组织也至关重要。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分为两部分:资源内容的建设和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资源内容的建设

按照课程的形式组织和呈现资源,课程资源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在课程资源模块中分为:课程简介、任课教师信息、教学大纲、三基方案、教学进度安排、实验安排、PPT课件、教学录像、学习资源、学生作业、试卷试题等。

(二)课程资源内容的组织管理

课程资源具有数量大、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教育性强等诸多特点,必须按标准规范将分散、无序的资源整合起来,使用户能够方便、高效的将其利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1.资源组织管理:

(1)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机构,由教育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制作质量高、效果佳的网络课程。

(2)按课程组织所有资源。组织开课的教师按资源建设规范,提交课程建设的电子稿件,多媒体素材课件等数字材料。根据教学需要,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相关的素材、与专业有关的网站或网页录入到资源库中。

(3)提供资源的详细资料说明;

(4)资源下载。

2.资源上传管理:普通用户上传的资源在入库前,必须进行审核。资源的审核者通常是一些学科专家,学科专家按照网络资源的评价标准对资源数据进行评价,将合格的资源提供给终端用户使用。目前,还没有一套实用或可操作的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恰当评价的量表。资源的审核主要依靠资源审核专家从资源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技术性及规范性几个方面对资源进行审核,以主观评价为主。在本课题中资源的审核授权给创建课程的教师,即课程管理员,以及系统管理员。资源上传管理实现:资源上传功能;对上传资源的`审核;对上传资源的信息修改。

(三)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是以课程的形式组织和呈现资源,所以资源的组织和建设是以课程为单位的。系统的部分资源是系统创建的时候提供的,但是,建设阶段添加的资源毕竟有限,要使平台不断壮大,资源不断增加,后期平台运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资源的不断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系统中,用户可以使用所有的相关资源,也可以把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上传到服务器中供其他用户浏览和使用。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一般用户四类,每类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根据用户权限不同,用户进入系统后,所呈现的课程资源相关页面内容也不一样:

(1)系统管理员:浏览课程资源或信息;修改和删除课程简介、任课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实验安排;添加和删除PPT课件、学习资源、试卷试题;管理学生作业、课程公告和课程留言。

(2)教师:浏览课程资源或信息。课程管理员还可以修改和删除课程简介、任课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实验安排;添加和删除PPT课件、学习资源、试卷试题;查看学生作业,对学生作业给出反馈信息;删除学生作业;管理课程公告和课程留言。

(3)学生:浏览课程资源或信息;上传学生作业;查看教师对作业的反馈信息;上传自己积累和搜集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或自己的作品;签写课程留言。

(4)一般用户:浏览课程资源或信息;上传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或自己的作品;签写课程留言。

(四)系统的技术实施

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在客户与资源库之间采用B/S结构模式,管理员与资源库之间采用的是B/S和C/S相结合的混合结构模式。B/S结构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并尽可能减少用户操作的复杂性,而对系统管理员采用B/S和C/S相结合,增强了系统管理的灵活性、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保证系统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系统采用的编程语言为XML,数据库为SQLsever7.0,网页平面设计工具为DreamweaverMX,图形、图像平面设计工具Photoshop7.0,操作系统为WindowsXP,Web和FTP服务器为IIS5.0。

三、物理学主干课程网络的开发

物理学专业主干课程网络的开发是台州学院于立项的校级科研项目,它包括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实验等基础主干课程的学习内容。系列网络课程由物理与电子电子学院组织力量进行开发工作,由教育技术专业课教师编写脚本,集中了所有专业课的任课教师或专家。

网络课程以面向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为依托,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物理学专业主干课程”网络课程的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全面,信息量巨大,带有数量极大的文本、图形、动画等媒体素材及教学模块等,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上传最新学科动态,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辅助教学的功能。课程在功能模块之间、学科之间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跳转,同时能较方便地浏览相应的站和文件检索功能,具有良好交互性及可控性。

四、结语

物理学主干课程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正是适应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在网络教学上的优势,为师生之间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交互平台,实现理想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岳辉麟。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

[2]赵海兰。高职高专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研究[J].教育信息化,,(1).

[3]叶善专,朱明。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J].物理与工程,2006,(3).

[4]于伟建,庄学真。论高等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6).

物理学与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论文 篇2

物理学方法论对高中物理概念的应用论文

摘要:基于物理学方法论中概念建立、形成的思想与方法,审视、思索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1)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应有两种教学思路,全面体现概念建立、形成的思想与方法;(2)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局限于体现牛顿的科学发现方法论的思想与方法;(3)应创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致力于体现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方法论的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物理学方法论;思想与方法;概念教学;思索

如果把物理学比作一座大厦,物理概念则是这座大厦的基石。物理概念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理解每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理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物理学家从实在世界走向物理世界过程中建立物理概念的科学思想与方法,从中获取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从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发现方法论到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概念方法论,物理概念的建立和形成的思想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否较为全面地向学生展现了科学家们建立、形成概念的科学方法,是否让学生较为全面地获取了科学探宄的思想与方法,我们有必要基于两种物理学方法论理论,对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进行审视与思索。

1.物理学方法论中的概念建立、形成的思想方法分析

物理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物理学的研宄方法进行研宄的学科理论,主要探讨用什么方法去研宄物理现象、怎样描述物理现象、如何探讨并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等[1]。随着物理学的发展,探宄物理世界的方法论经历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发现方法论和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概念方法论两个阶段。

1.1牛顿的科学发现方法论

“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2]。’’牛顿把发现问题的认识过程划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过程。“分析过程”就是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和大量的实验,归纳找出诸多现象和实验的共同特征,建立概念、得到普遍结论和一般定律。“综合过程”是建立理论和验证理论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己发现的一般定律,运用公理和数学演绎建立数学化的理论;二是对所建立的理论及推论进行实践检验,由此证实理论的真理性[2]。概而言之,牛顿的科学发现方法论是从大量的现象和实验出发,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普遍结论,并寻找这些特征、结论之间的联系,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化理论,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的真理性。

1.2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方法论

从“光量子”概念出发,爱因斯坦成功地揭示了光电效应的规律并创立了“光量子”理论;由对“时间”概念的批判性认识,爱因斯坦在崭新的时空观上建立了狭义相对论;通过对“引力’’概念的独创性的认识,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对物理世界独创性的探究和认识是在概念的运动中发展起来的P]。他开创了以概念为工具的科学概念方法论。科学概念方法论包括“概念的形成”与“概念的推演”两个过程。对于概念的形成,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假设可以用逻辑方法从经验中推导出来,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基本概念和假设的提出,可以是人类思想的自由发明;数学不只是演绎推理的工具,也是创造和表达基本概念的工具,人类可以用纯粹数学的构造来发现概念[3]。“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是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这些结论必须与我们的各个单独的经验相符合;在任何理论著作中,导出这些结论的逻辑演绎几乎占据了全部篇幅”[2]。“概念的推演”过程就是以概念为基点,运用有效的基本定律,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般的结论,再把“概念或结论同物理事件(实验)是否有清晰的和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4]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演绎论证概念或结论的真理性,从而决定概念或结论的“生存权”。相对于牛顿的科学发现方法论的注重以经验现象为基点的归纳推理,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方法论则强调概念的“自由发明”、概念的推演以及概念或结论同物理事件(实验)的清晰的和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这是两种物理方法论之区别,也是人类探宄自然和宇宙的科学方法论的一次全新的转变。

1.3两种物理学方法论中的概念建立、形成的思想与方法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3]。在科学发现方法论中,牛顿强调归纳法物理概念是对大量现象和实验中的事物或过程的共同本质属性的逻辑归纳。人们通过观察大量的现象、实验得到感性认识,再应用逻辑归纳发现事物或过程的共同特征、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牛顿的科学发现方法论是在经验中发现概念,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经验、现象共同本质的发现过程。爱因斯坦在《论理论物理的方法》(1933)中写道:“牛顿,这第一位关于理论物理的包罗而可行系统的创造者,还相信他系统里的观念与诸律可以从经验导来。...此体系所获致巨大而实际的成功,让他以及十八、九世纪的物理学家们反而昧于其根基的虚构性质。...理论物理的公设基础不能从经验抽绎得来,必须是心的发明,...。” 在科学概念方法论中,概ir不是从感觉和归纳得到的,而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直觉、顿悟在概念的形成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还提出“迄今为止,我们的经验已经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然界是可以想象到的最简单的数学观念的实际体现。我坚信,我们能够用纯粹数学的构造来发现概念以及把这些概念联系起来的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是理解自然现象的钥匙。”[4]他把数学这种纯粹的思维也从演绎推理的工具转变为创造和表达基本概念的工具,成为建立和形成概念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牛顿的科学发现方法论中是先有经验、现象,而后才有概念,强调的是从经验、现象中归纳发现概念,是由经验、现象而及概念;在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方法论中概念的形成虽依据于经验、现象,但更强调于思维的自由创造,是先有概念的创造,而后有概念的推演以及追究概念或结论同物理事件(经验、现象、实验)的清晰的和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科学概念方法论是由概念而及经验、现象的。可以说,对于经验、现象在概念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两种物理方法论有着截然相反的逻辑顺序。

2.对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思索

2.1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应有两种教学思路,全面体现概念建立、形成的思想与方法

两种物理方法论中,概念的建立、形成有着不同的思想与方法。全面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体验、感悟概念建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与方法。以物理学方法论理论为指导,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应有两种教学思路。(1)由经验、现象而及概念的教学思路。即从经验、现象出发,提出问题,探宄归纳出问题的共同特征、解决方法,从而建立、形成概念。这种教学思路能让学生从中获取科学发现方法论的概念建立、形成的思想与方法;(2)由概念而及经验、现象的教学思路。即先通过创造思维建立概念,再追宄概念同物理事件(经验、现象、实验)的清晰的和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这种教学思路能让学生从中获取科学概念方法论的概念建立、形成的思想与方法。

2.2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较为局限于体现牛顿的科学发现方法论的思想与方法

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但较为局限于体现科学发现方法论的思想与方法。(1)教学内容编排思路较为局限于体现科学发现方法论中概念建立的思想方法以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为例,教材中概念教学的内容编排大都是首先向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经验、实例、现象和实验,再引导学生抓住经验、实例、现象和实验的共同特征提出问题,探宄形成概念,然后编排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这种对概念知识的编排方式正是科学发现方法论中概念建立的思想方法的体现。(2)教学设计思路大都以科学发现方法论中概念建立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原则例:常见的“加速度”概念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三个环节:①生活实例引入,提出问题如视频播放火车、轿车、飞机的启动过程,让学生递进感受运动物体有速度,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并提出问题: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②探究、揭示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有的设计依据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速度变化快慢的三种方式,即时间相同,比较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相同,比较时间;时间、速度变化均不同,比较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有的设计通过学生的实验测定,作出速度――时间图像,再讨论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通过探宄,最后都归纳出可以用“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从而揭示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③讲解对加速度的理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设计概念教学时,正如以上“加速度”的教学设计一样,并不直接揭示概念,而是从生活中的经验、实例、现象和实验出发,提出问题,探宄归纳出问题的共同特征或解决方法,从而建立概念,这种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了科学发现方法论中概念建立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由经验、现象而及概念的以科学发现方法论概念建立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原则的教学思路。

2.3创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致力体现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方法论的思想与方法

例:“加速度’’概念的教学设计①类比创建加速度概念例举1:做直线运动的小车从位置;位置运动到ZB位置,所用时间为△/;提问:在此例中,可以确定哪些反映小车运动的物理量?例举2:做直线运动的小车从速度6变化到速度朽,所用时间为Ah提问:在此例中,可以构建哪些反映小车运动的物理量?引导学生从位置的变化(位移)构建速度的变化从速度F=AX/A/,构建速度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即Af7A(,创建一个新的物理量(此时并不给出加速度名称)。②回归生活,追究AF/A?与经验的联系,给以物理量名称――*‘加速度”在视频展示1中,呈现火车、小车、飞机的启动过程,并提供数据,让学生计算三种交通工具在启动过程的AF/Af,并提问:三种交通工具启动时的区别,AF/Af能否描述此区别?引导学生得出P7A?是一个与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有着密切关联的量,AF/Af可以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在视频展示2中,呈现火车、小车、飞机的制动过程,并提供数据,让学生计算三种交通工具在制动过程的AF/Af,引导学生得出AK/Af不仅可以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还可以表示速度变化的方向,并给出Ar/Af的物理量名称“加速度”。③简介汽车的加速性能及其加速性能的测试,进一步追宄加速度与经验的联系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师虽然列举了与常见的教学相同的事例,但创新了教学思路。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创建加速度,再追究加速度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由概念而及经验,体现的是科学概念方法论的概念建立和形成的思想方法。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方法论是人类探宄自然和宇宙过程中的科学方法论的一次全新的转变。正是有了这次全新的转变,二十世纪的物理学才出现了革命性的飞跃,人类对自然与宇宙的认识才向前跨进了一步。在科学概念方法论中,概念的提出需要思维的自由创造,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不能因此而疏远这种方法论,我们应创新当前的物理概念教学,致力体现科学概念方法论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学习这种全新的思想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宪魅.谈谈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9,(11):40.

[2]朱C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74,89,86.

[3]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39,270.

[4]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977,313,118,316.

物理科技论文 篇3

摘要:物理是源自于生活的科学,它是祖先对于现实生活中现象总结的一种高度凝练,而物理上升到一定高度则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物理与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往复循环,互相影响的状况。本文主要从各种发明的不同层面诠释物理对人类生活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物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物理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人类利用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制造生机,无意间发现了钻木取火的原理,火的制取和火种的保存是人类生命兴旺的源头,火让人类的食物更加美味更加健康,使他们居住的环境更加温暖,更有助于驱逐凶猛的野兽,火种的保留使得他们每到一处都可以使用火,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摩擦生热,能够燃烧的物体温度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的物理原理,但是却还是有意无意地利用了这些物理原理为自己创造一线生机,没有火,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文明。所以是这些物理原理为人类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此时的人类无法控制物理科技,但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物理科技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物体如果密度小于水,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人类最初并不知道物体会受到浮力,但是却能利用木头可以漂浮在水中的特性,造出了木船,木船对于人类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虽然人类不知道它能承载多少重量,但是却能利用它来往于其他的陆地,并且打捞一些鱼类,通过船的发明,人类丰富了自己的食物系统,并且能与其他的陆地加强沟通,进行来往贸易,使得人类初步展露出了社会的模型。而后,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正苦苦求索如何测定王冠的体积,在沐浴的时候水从木桶中溢出,却使他灵光一现,发现了浮力定律,以后的科学家循着他的思路一路探寻,终于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奥秘,他们可以对水中的船只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船能承载多大的重量,更进一步改造了这一工具,使得人类的海上航行技术突飞猛进,也为人类文明的推进做了巨大的贡献,郑和出海南洋,使得中国国威得以彰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使得世界的全貌得以重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揭开了人类心中对于地球的一层疑云。如果没有船,可能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是天圆地方,美洲则会屏蔽在人类的视野中,可能各个国家也会老死不相往来,人类有如此的繁荣兴旺,与物理科技是分不开的。

一个铁球与一根羽毛从同一高度落下,自然是铁球先落地,然而伽利略却毅然决然地否认了这个观点,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被永久地记在了史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拿出了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下落,两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而他又利用了归缪法成功推翻了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有关的观点:一根羽毛和铁球相连,落下地面,正常来说羽毛比铁球速度慢,会拉低整体的速度,但是两个拴住一起重量增加,按照之前的理论应该速度加快,因此,原结论被推翻,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此举无疑将人类对于物理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境界,从原本的单纯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升华到以理论为依据进行拓展,伽利略创造的运动学,更是将两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力和运动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对于物理的理解不再肤浅,而且渐渐深入。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当时的计算机只是为了计算一些繁琐的,计算量较大的科学实验数据,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变成了集成电路式计算机,投入了数据流,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也不再是那个笨重的机器,甚至于变成了能拿在手中的小型笔记本,现在的计算机早已进入人们的生� 而电视,手机等的出现也使人类的生� 一个恶霸不再敢横行乡里,因为有互联网和电视的监督,一旦做了违法的事,必定会尽人皆知,网上和电视也会把最新的实事发布,并且传播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上WWW网站众多,比之传统媒体,能快速提供信息。但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还需要科技创新。众多的基于互联网新产品的出现带给人们全新体验。微信、QQ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也能成为好友。微博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媒体的新变革,通过微博,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快速发送信息,并被世界范围内的他人获取。中国境内最大的微博平台是新浪微博。

然而,物理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未必都是好的影响,凡事有利必有弊。火虽然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但是也有人用火� 蒸汽机虽然推动人类工业革命的进展,但是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使得环境破坏,并且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与人力物力。电的使用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使用电不善,导致事故伤亡,计算机虽然让人类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电脑的出现,也让一些新兴的职业――黑客悄悄进入其他人的电脑,窃取别人的资料,使用电脑病毒侵染别人的电脑,甚至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手机虽然使通讯变得便捷,但是却让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显得淡薄,每个人的手机号码仿 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人类心理的贪婪,惰性,欲望,等一切的恶性心理。但是如果能克制住这些心理,好好地利用物理科技,必定会使人类的生活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许超。浅谈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神州,20xx,4.

[2]科技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儿童,20xx,Z1.

[3]时斗,熊昌友,唐斌,唐继红,罗吉勇,邓飞,李勇。用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为标准划分历史阶段[J]

物理学史的论文 篇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 同时,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对具有典型性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研究、借鉴,有利于实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物理学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作用,望可以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物理学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作用

信息时代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能力是现代化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取得就业优势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当今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但现阶段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基于这样的原因,高等教育中,必须大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教育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探讨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的自然学科。但在现阶段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与重点例题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学史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非常多的创新教育因素,可以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帮助。下文中,笔者主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以及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讨了物理学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作用。

一创新意识

意识总会在新事物产生之前出现,基于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使大学生建立推崇创新的思想、追求创新的意识、以创新为荣的理念。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之下,大学生才会产生创新的动机,才能树立创新的目标,并发挥自身的创新潜力。物理学史中蕴含着非常多的创新教育因素,大量事例证明,只有打破对权威的迷信、突破传统理论的桎梏,才能站在科学发展前列,才能得到具有突破性质的成果[1]。如,正是因为伽利略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才建立起正确的力和运动的观� 只有人对事物产生了的疑问,才会出现创新意识,进而提出问题,得到创新基础,进而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对于大学生来说,应善于设疑。究其原因在于,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品质之一。纵观人类认识史,不管是哪一门科学,均是从提出疑问、设立具有价值的问题开始发展的,正是因为这些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不断促使人们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验,并建立创新的思路,才能得到突破性的成绩。使大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前提。

二创新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创新的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典型案例的讲解,教师通常参考现代认识规律,根据知识体系,建立物理知识框架,将几个物理基本原理当作出发点,采取数学演绎方法,向学生讲解“纯粹”的、“修正”过后的物理学科最终知识成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学生的认知过程被大大缩短。但是,物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为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正确掌握创新方法,并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物理学史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史料资源,提供了诸多科学的方法论,许多前辈先人通过利用这些方法论,在物理领域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出现了近代科学,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近代科学的一个主要标志,便是建立了机械自然观这一有别于中世纪的自然观以及实验数学方法论这一有别于中世纪的方法论。时至今日,近代科学所提倡的实验证明方法以及数学演绎方法,仍然备受重视,甚至得到了更广阔的应用,给一代又一代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3]。例如,在大学物理课程之中,将实验观察方法、数学演绎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在理论课堂上采取数学演绎方法,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推导演绎出来,通过在实验课堂上采取实验观察方法,可以证明理论推导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典型物理史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其所产生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某一发明创造。科学的方法论的出现,为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甚至可以转变人的思维,引导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例如,直角坐标系的。发明者笛卡尔,其将几何、代数统一起来,形成了直角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后世的诸多数学家们凭借天才的直觉与科学的数学推理,为物理学原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帮助。基于这样的原因,应用物理学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方法论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创新方法。

三创新思维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发展最本质地表现在物理学基本观念的演变上,而物理学基本观念的演变,是建立在非常规逻辑的发展基础上的。基于此,为更好地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独辟蹊径,开展非常规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创新性思维。创新思维是一个利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具备一个思维的灵感状态。以往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对理性方法、逻辑方法的讲述[4]。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使学生具备非逻辑想象力,同时,建立一些不循常规的、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虽然乍看上去,这些思路有点匪夷所思,甚至难以得到人们的理解,但是,通过对物理学史中推动物理学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方法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洞察力以及想象力,使学生独辟蹊径,树立非常规逻辑思维。众所周知,洛仑兹在1904年提出了洛仑兹变换式,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两人所提出的公式几乎一模一样,但科学界却认为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创始人[5]。究其原因在于,两人对问题的提法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洛仑兹缺乏非逻辑想象能力,太拘泥于常理,导致问题的思考受到绝对时空观的桎梏,这是洛仑兹变换式之所以在物理学界之所以“暗淡无光”的关键所在。而爱因斯坦具有反常规的逻辑以及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使得其提出了前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这也是其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非常规逻辑思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境界升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将物理学史知识引入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去,借助物理学史所蕴含的创新思维、意识与方法论,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使学生掌握创新方法,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邓玉福,刘玲,张浩华,等。创新创业教育与物理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5(01):121-124.

[2]王文华,陈春雷,石友彬,等。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xx,(23):90-91.

[3]尹岚,郭萍,彭志华,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xx,(35):112-113.

[4]呼格吉乐。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近代物理学中重大发现的再探索》前言——创新能力培养与物理学中重要发现的再探索[J].大学物理,20xx,29(05):62-65.

物理科技论文 篇5

物理农业属于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农业技术,物理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与物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存在着紧密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性,在农产品的选择上,更趋向于选择无公害或绿色产品。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推动着传统化学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逐渐过渡。在农业新科技中应用的物理技术主要为电、磁、声、光、热等。通过物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作物生长速度,降低化学农药等应用量,最终实现作物增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方面。

1物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1.1磁场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磁场的环境中生长,在生物体内,存在着磁性物质,如金属矿物质。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其体内都存在着磁性物质,如外界磁场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的磁物质会出现磁化现象,从而出现磁性势能与极性变化。在磁场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对生物造成影响,并形成磁生物效应。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磁场效应对生物的影响存在着多个方面,如增强植物矿质代谢,对植物酶系统造成较大影响,提高植物ATP能量等。一般情况下,对植物施工磁场效应,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推动其生长代谢,提高叶绿素,植物综合生物效率获得较大提升,最终提高作业产量及质量。

1.2电场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在地球空间环境中不仅仅含有磁场,还包含着电场。电场存在着不稳定性,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电场对植物生长的状态存在着很大影响,在农作物产量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对电场产生了适应性。如选择植物,并应用电场屏蔽技术后发现植物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其生长状态远远不如雷区植物好,究其原因,电场对植物的生长存在着较大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电场存在着能量效应,并对植物物质交换的速率存在着较大影响。在电场效应下,植物蛋白构象出现变化,能够提高酶活性,并激活钙素,提高气孔开度,促进植物碳同化。在电场作用下的水分解,可以提高水的电解过程,从而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此外,在农业应用中,电场还存在着杀菌效应,可以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应用电场效应,可以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于植物蔬菜等上方,架设电场网,形成电场效应。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电功能水,可以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及病毒。电功能水在病虫害防治领域属于当前国际上先进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3纳米能量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纳米属于一种物质尺度衡量单位,1g纳米材料所具备的表面积相当于一个普通足球场面积。在物质达到纳米级尺寸之后,其表面积十分大,且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电子。纳米能量效应的存在,为物质反应发挥着很大催化作用。纳米材料所具备的活性,让纳米材料能够与其他物质进行较大能量的反应。纳米技术的应用较多,如进行盐碱地改良等。

1.4声波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按照波粒两象性原理,声波存在着粒子与能量属性,声波可以如磁场或电场一样发挥作用,提高植物代谢及活性。声波作用的研究较早,如美国科学家为正在生长中的西红柿播放音乐,最终获得超大番茄。通过实践,提出声波应用的声波谐共振理论。利用仪器,可以获得植物自发声的存在,这种自发声具备特殊的声波,应用声波共振技术,模拟出与植物自发生场共振,可以提高生物光合效率,提高植物产量。声波效应理论的研究发展较晚,但未来应用的空间较大。

1.5等离子处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属于物质存在状态的一个种类,是物理学独立分支。物质状态主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等离子状态。将等离子处理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其起源来自于航天应用领域。在航天领域,通过卫星搭载种子并返回地面进行种植,发现其生长活力较强,并存在着一些变异现象。这种变化,主要是因太空中存在着较强的等离子。种子在磁场、射线及等离子体的综合作用下,打开了植物中存在的潜在基因,从而提高植物产量,提高作物产量。当前,航天育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太空作物生产成本较高,在普及上存在着较大困难,为此,需要研究出地面空间站模拟技术,将等离子体等应用于农业领域。

2物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应用中的前景

物理技术,如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在作物中发挥着不同效用。通过物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作业光合作用的速度,从而推动作物生长,抑制病虫害,减少化学产品的应用,从而在提高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同时,提高作物生长的生态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仍存在着研究速度较为缓慢,缺乏实际应用的研究,为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推动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选择农产品时,更加倾向于选择无公害及绿色产品。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推动传统化学农业逐渐向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在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及质量的同时,减少化肥及农药等的应用,实现农业生态化。当前,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信随着物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引起农业技术的变革,实现农业生产的巨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兆民,孔彦。物理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xx,37(8):356-358.

[2]葉剑。浅淡物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xx,16(22):146-147.

[3]井玉梅。发展物理农业,推进生态农业[J]。北方园艺,20xx(19):194-195.

[4]肖心明。物理农业技术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性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xx,38(32):17992-17993,1801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