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优秀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本文是爱岗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8篇职业素养论文的相关文章。

职业素养论文 篇1

要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的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就是进行实效性教学和进行实用性教研的能力。1、提升“实效性教学”的能力。所谓实效性教学,就是要追求有实际效果的教学。实效性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但又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和考试等教学工作全程中。(1)要提高备课能力。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不应放在加班加点上,而应放在精心备课上。备课要做到既备教材,更备学生和教法。(2)要提高上课能力。一个教师的真功夫主要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课堂,主要体现在选择和组合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的“亮点”,不是教师怎样“教”,而是学生怎么“学”。因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因人制宜、因科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好教学方法。(3)要提高听课能力。能帮助教师提高最快的方式就是听课。听课,关键在听,但又不仅仅是听,同时还要看、想、记。“听”,应重在听授课教师如何去明确和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去创设教学情境,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点拨与引导。“看”,应重在看师生如何进行双边互动,看学生讨论的问题有无价值,尤其要注重看教师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和看教师如何去指导学生选择学法。“想”,应重在去品悟人家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绝活”,看人家有何教学特色;品悟学生通过这节课,得到了哪些有助于他们发展的能力;品悟在这堂课中师生在教与学中有哪些创新和失误;品悟人家有那些经验对自己有用。“记”,应重在用自己的语言记要点、记体会,尤其是记别人的教学“亮点”和自己的不同意见。(4)怎样提高评课能力。评课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评课目的。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这节课上得好或上得差,更不能放在专找人家的短处,把授课教师当“靶子”打。对于授课教师在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应就事不就人地当成一个大家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对此进行议论,让评课变成议课,让大家在议论中,去交流教学经验。其次,要找准评课的主体。评课的主体到底是教师还是学生?现在一般只评教师,而不评学生。这是一种有欠缺的评课投向。评课不仅要评教师教得怎么样,更要评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就是说评课应从重评教向评学转变。再次,要注意评课的方式。现在评课的方式一般是座谈。事实表明,这种方式并不好,不少教师都是搞“假评课”,也就是不说真话或不说话。2、提升“实用性教研”的能力。“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是当前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工作常态。要改变这种工作常态,可行办法就是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善于结合实际去进行实用性教研。所谓实用性教研,就是我们应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校本研究。

要搞好心理调节

种种调查情况表明:如今教师已越来越成为了心理障碍的高发行业和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心理素质,15%取决于智力水平。”这就告诫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康复能力。1、要经常给自己的心理“减负”。一个教师怎样去转移和宣泄自己的苦恼和不良情绪呢?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比如,可用语言宣泄。所谓用语言进行宣泄,就是找好朋友面对面进行倾诉,或上网通过网友聊天形式进行倾诉。也可用汗水宣泄。所谓用汗水进行宣泄,就是通过参与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以转移和放松自己的内心压力。2、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英国有一句谚语:“同一件事,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所以,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遇事要想得开。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人生就是找乐子。”一个人若能天天保持一种阳光心态,见什么都高兴,那就等于在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职业素养论文 篇2

专业知识素养理应包含教育教学理念、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等素养。如果说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源泉,那么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则是教学工作的无限动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经验型”教师逐步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变,最� 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设计。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也不同于今日的教师。因此,对师范生的培养也不能局限在“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为此,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必须落实在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

(1)全面规划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实现课程应有价值。要把师范生教育理念的树立、教学思想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构建融于专业课程之中。师范生教学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当然教育类、心理类课程也应该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观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现状如果说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师突出了“讲”,学生的学习突出了“记”,那么闭卷式“记忆性”考试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多处于“非运用”状态,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活化成专业素养。因此专业课教学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应该关注现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增加了解和研究,强化教学课程的结构调整,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和后续的教学实习紧密结合。

(2)落实师范生专业基础知识。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首先要学“活”,其次是“深”。要深刻理解知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背景;要高屋建瓴,兼顾对中小学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通过学术报告、校园网络、校报专版等形式帮助师范生了解和研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缩小与中小学教学研究之间的距�

(3)强化教育实践课程,促进师范生实践知识的获得,亲历“教学教研”过程,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对教学实践重视程度,更新观念,把教育实习不仅仅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应用和检验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而且强化其作为实践知识来源的功能。协调教育实践时间,将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克服形式单一的做法。丰富教育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可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连续实习与阶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扎实推进微格教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包括国培顶岗实习)。通过挂牌教育实践基地,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教育实践基地,与中小学建立一种“共生关系”,保证师范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教育、教学的真谛。

2职业技能素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核心

教师是专业化的职业。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应该储备好充足的职业技能。语言文字技能、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作为师范生,要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设计”,提炼“教学思想”,使各个方面的技能得到应有的充实。

(1)师范生的语言文字技能。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篇精彩的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直被认为是师范生的“看家本领”。

(2)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基本技能。教学技能的训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以下五个过程的循环,即学习技能———观察技能———练习技能———评价技能———改进技能,逐步熟练提高。

(3)现代教育技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广泛应用,使得电脑在处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熟练运用应�

(4)班主任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关键是要有一颗真诚、炽热的爱心,乐于奉献。爱不能偏心,问题学生更需要爱心。不仅要在讲课中表现出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师范生的实习教育环节,班主任工作安排要细致,措施要具体,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小结要落实。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5)其他技能:教研技能(校本研究,论文写作,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等),非艺术生体育生的文艺技能和体育技能培养。文艺体育技能往往是老师开展学生工作必不可少的粘合剂,是师生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

3科学文化素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成分

科学精神与科学品德。坚持实事求是、不懈探索真理的求真理念,百折不挠、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自我、开拓创新的勇气,无不融合着伟大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品德,是科学文化素养的核心要素。理性思维与科学方法。就数学而言,数学中蕴藏着大量朴素而深刻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抽象与具体、联想与类比。数学中体现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本身,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科学文化素养是当代师范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成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才能适应茁壮成长的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一个民族只有崇尚科学,才能告别愚昧,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4综合素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目标

职业素养论文 篇3

(一)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学校档案是学校开办以来直接记录和反映学校发展经过、办学中各项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办学中形成的痕迹资料的总和。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宝贵史料,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工作的标尺之一,是了解学校发展、考查学校历史、总结办学经验、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交流的信息资源宝库。(二)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今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国家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管理要求,2011年3月,中办、国办发出《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同年7月国办为落实两办改革意见出台了9个配套改革规定,同年11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底,全国各地响应中组部实施意见,召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着重对干部人事档案中“三龄两历-身份”等重要材料不准确、不齐全等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同时也对人事档案的改版工作(16K版本改为A4版本)作了明确部署,也对干部人事档案中的第四类、第九类提出了新的整理要求,细化了第四类中的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材料,细化了第九类中的工资、吸收录用、入伍、任免、出国、离(退)休、代表登记表等材料;2014年9月,全国各地召开干部人事档案培训会议,传达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作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对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另外,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从2014年起对2011年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情况以来进行执法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也对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公共能源消耗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上事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财、物的管理提出了更加规范的管理要求,同时也告诉我们,档案工作必须在国家治理中发挥起它应有的重要作用。(三)中职学校合理配备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性。现今,中职学校办学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国家新形势下的发展息息相关,如何让学校符合时代要求,办出成果、办出特色,必须把握时代命脉,顺应时代要求,合理利用好现有的档案资源宝库,从中研究和改进办学渠道、合理运用好单位的管理人员、教师骨干、专业特长人员,了解清楚国家政策性文件等信息资源。为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其最大限度的利用价值,为学校的办学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档案信息,合理配备好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显得特别重要。

二、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学校办学工作的决策性依据。但从以往的情况看,有些同志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着“轻档案”的思想,不注重档案的收集,还有一部分同志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

三、提高档案意识,合理配备高素质的档案管理

人员是有效改进存在问题的重要途(一)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员工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利用学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时间、短信群发系统等手段,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和增强全民档案意识,树立“档案就是资源”“档案就是成就”的理念,营造全员重视档案工作的氛围。(二)配备责任心强,敬业、精业等高素质的人员担任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条件。首先,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配备档案专职人员,全面负责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学校各处室再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配合鉴定、收集、移交本处室的档案资料,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由管理专职人员牵头,建立健全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定期把档案移交清单发放到各处室,起到提醒各处室进行一年一度的鉴定移交,再统一由档案管理人员按照《档案法》及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对学校工作中产生的文书档案、教育教学、设备、基建、会计、学籍、党、团等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进行鉴定、分类、整理、编目、上架,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道德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而枯燥的工作,内容涉及面较广,大类包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人事档案、学籍档案、基建档案、照片档案、印章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有些大类之下又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文书档案分为永久类、长期类、短期类,财务档案又分为事业经费类、基建类、下属产业类等,学籍档案类又分为录取名册、学籍册、毕业生登记册等门类,人事档案类就更为复杂,随时都有工资变动、职务变动、职称变动、奖惩变动、国培信息变动、省培信息变动等情况,各类档案中所涉及的内容就更为广泛,有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学籍类材料又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教育实习、实验实训实习材料及成绩、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学校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和各类计划材料、招生就业材料……要把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必须配备一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学校办学规律、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来担任此项工作,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保管保密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做到上述繁杂而精细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还要具备以下职业素养和道德:(一)要有较强的业务知识素养。档案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一些专门的规范和技术,如档案的整理、鉴定、安全保管、编研利用等工作,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才能做好档案工作。(二)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档案信息是一种载体,档案工作人员要发挥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必须熟悉档案的基本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人文、地理、文学、历史以及以《档案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等;档案工作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及管理的过程中,又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统计、登记、标注、编印等环节,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还要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语言文字标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在各个环节的工作过程中又要具备沟通协调能力。(三)要有熟练的现代化管理设备等运用能力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社会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发展,档案管理与社会各行各业一样,必须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现代化过渡,不断完善其更新发展的进程,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因此,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档案的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保存档案的能力,运用光盘刻录技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和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图像化处理提高利用效果等能力。(四)要有热爱档案事业的道德修养和工作热情。首先,要有敬业精神。牢固树立各行各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在平凡的岗位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为工作动力,树立服从大局、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师生员工的思想,做到团结互助、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其次,要有勤业、精业的工作热情。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涉及较广,工作程序繁杂枯燥,但也要拿出对学校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在忙乱中分清先后,繁杂中找出规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严格遵守《档案法》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制度,严于律己,坚持原则,精益求精,不拖不延,按时、按量、按质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再次,宽以待人,树立榜样。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正确处理部门和部门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自觉维护学校和科室的声誉,增强集体凝聚力,确保档案的保密与安全。热情服务,仪表整洁,语言文明,营造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树立档案人员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Z].1996.

[2]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J].云南省档案干部培训辅导用书"重要文件"栏目资料,2016.

职业素养论文 篇4

给予员工高收入。在地市邮政分公司各层面的管理者中,业务能力强者比比皆是。他们善于开拓新业务,能找到广阔的市场,给团队带来丰厚的收入。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事必躬亲的管理者也有可能增长团队成员的惰性和依赖思想。这种现象在专业营销团队、投递部和支局层面表现得较为突出。比如在一些支局,长期以来,作为“当家业务”的金融业务,其营销收入主要靠支局长个人来完成。因此,管理者在授人以“鱼”的同时,也要教会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如何拓展业务、营销产品,用自己的付出来获得收益。

二、授人以“渔”

三、授人以“欲”

激发员工向上欲望。这是基层邮政管理者必备的素质。管理者不要急于给员工布置任务、灌输愿景,而是要鼓励他们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巧妙地引导他们将个人目标与团队愿景相结合,产生向上的内生动力,使员工变得更加积极进取。在东营市分公司,新员工在入职的第一年都会被分配到各专业局和机关部室进行在岗锻炼,使其能够尽快熟悉各专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了解机关部室的工作性质和流程。然后,再到支局网点学习业务办理流程和服务规范,从中发现发挥自己擅长的岗位和专业,做到人尽其才。

四、授人以“娱”

把快乐带到工作中。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性格、爱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营造快乐、信任、亲密、协作的企业文化氛围,让每个人都有归属感。目前,不少支局长和员工都普遍感到经营工作的压力较大。要想帮助他们缓解这种压力,管理者可以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举办的特色活动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文化活动为契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快乐、体会到温暖、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

五、授人以“愚”

在工作中传递务实、稳重的理念。正所谓大智若愚,管理者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才能为团队灌输一股浩然正气,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也自然会效仿,每个人都充满责任感和集团荣誉感。要坚持传递“正能量”;遇事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原则,对事不对人,办事讲原则、守程序,让员工在团队中切实感受到制度的约束力;给予每名员工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做到奖励公平、赏罚分明。

六、授人以“遇”

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机遇。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学习做事、能够有施展自身所学的机会,甚至比金钱更重要。管理者首先要给予他们平台,放手让他们尽情挥洒热情、大胆实践创意,让每个人的才华在团队里得以施展;要有伯乐的胸襟,学会发现员工的长处,要敢于批评,帮助员工成长。其次要把握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目前,在商品经济大环境下,拓展市场、开发业务面对的诱惑很多,各项业务的规定也比较多,需要交往的客户对象也很复杂。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头脑清醒,给团队和员工一个明确的信号——“带电的高压线”碰不得,要有培养他们耐得住寂寞、敢于担当、经得起风雨的品格。

七、授人以“誉”

职业素养论文 篇5

1.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纵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既有传统专业,也有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但总归来说,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相似。虽然当前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应用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基本相似,专业特色不明显,高职学生在就业时,受到地方院校品牌的影响,与名牌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还是处于弱势,缺乏竞争力。

1.2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教学过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虽然当前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能力本位”,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理论教学外,也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还是以专业理论课为主,教学过程也还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1.3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对本科院校来说,缺乏专业特色,学校相对来说比较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企业比较看重的,比如诚信、合作精神、创新品质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类非专业职业素养,往往学校的教育比较缺乏。

2、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素养是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它是一个后天的教化和培养的动态过程。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技能是必需的,但很多时候职业素养往往在职场上能起到关键作用。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方面,受用人单位重视的知识的前几位分别是: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英语、经济学、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企业重视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包括: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等、自学能力、领悟与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高尚和独立工作能力等。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于高职学生选择中,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主要表现为:

2.1职业意识淡薄。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也是一种职业教育,一切教学工作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相应领域所需要的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专业特色不突出,教学环节中还是理论教学居多,学生进入学校后,缺乏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对职业岗位的认识、理解和适应滞后,职业意识不强。

2.2职业发展方向模糊。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大多数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也没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多说中长期目标。部分学生甚至临近毕业,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去什么样的企业,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当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如此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普遍就业比较困难,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

2.3职业适应能力差。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毕业后行业适应能力差,吃苦意思弱,频繁跳槽。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应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是对岗位的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对这类专业学生比较重视的素质之一。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职业认识和体验,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进入一个行业后,不能较快适应岗位,更不能应对工作内容的变化。

2.4交流合作意识不强。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很多岗位需要从业者具有交流、合作的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分工协作意识,但我们的学生很多在学校由于参与集体活动不多,加上很多又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独立,缺乏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5创新精神缺乏。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三年,虽然经过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大部分还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教学空间较为封闭,教学方法较为僵化,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也相应的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进行创新、创意的探索,在工作中也很难有创新的工作方法。总体来说,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专业优势不突出,高校在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非专业的职业素养的养成。

3、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定位层面、课程设置层面、实践技能训练和校园文化建设层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必须从专业建设层面入手,同时,高职院校应多增加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让学生能多渠道地参与到具有职业内涵和特色的各类活动中去,对职业、职场有必要的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3.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准确,这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具备从事管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这样定位既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区别于本科生,又有利于培养以实践性、职

3.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学生除了专业学习以外,还应该包括职业素养培养。基于这个基本的认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个体智力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提升和重建学生的职业世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内在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因此,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体现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开发。除了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零星课程以外,应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向学生完整的呈现职业素养知识体系,包括大学生职业素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职业指导、创新思维等。另外,高职院校应把人文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丰富、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文明和谐的校园建设,比如文学、书法、音乐等,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养。除了人文社科课程体现职业素养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也应体现职业素养,把职业素养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在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

3.3结合实践技能训练

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一直都是比较重视的环节。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都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说服能力,这些能力素质往往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和实习工作加以锻炼和培养。而企业所更看重的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也能在实践技能训练环节中很好的培养起来。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所以,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除了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外,也应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课程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3.4建设校园文化

职业素养论文 篇6

1.1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应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不能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各学科相互交融,因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1.2具备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思想

作为教师应具有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灵活思维。教师应经常审视自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作风是否符合一名教师的准则和规范,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应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3具备敏锐的信息素养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更准确的信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①有强烈获取新信息的意识;②对信息具有较强烈的敏感性,能够迅速、准确地对信息进行选择;③能高效地利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④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载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更透彻。

1.4个性心里,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步形成的,独特鲜明的人格,是思想、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可以将个人的一部分生活化特质折射到教学过程中,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以诚相见。通常生活化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近,更容易展现个人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作出积极的反应。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2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2.1基于职业院校教师持续发展要求,应具备“学习型”职业素养

作为从事职业的教师应构建自己善于学习、博与专相结合的多层次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其它知识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以上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它知识是层次。

2.2基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应具备“双师型”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能更好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基于职业院校教师学术水平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具备“研究型”职业素养

打造“研究型”的师资团队既是院校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需求走势也是向着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发展。职业教育也应按照职业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办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更新的能力,培养直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研究型”的能力和素质,即在教学中要研究职业岗位需求、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锻炼和培养自身职业分析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地更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1构建良好的师资培训机制

学校应制定措施保证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教师的不断再学习,学校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培训机制,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再进修,提高学历与知识水平;鼓励在职的教师多申报教学与科研课题,通过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到兄弟院校调研,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将教师的培训情况纳入考核档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政策保证。

3.2“校企交流,人才互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资源,通过校企联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每年可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以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同时把企业一线优秀的技术骨干调到学校任教。通过校企联合,良性互动,加快教师队伍的培养步伐。通过交流,学校为企业送教上门,通过调研分析,把实践锻炼中的收获有计划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科研中去,以充实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3实施“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3.1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教师的发展能力是指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能力的最高层次,其特征是不断进取和创新。只有发展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型教师。所以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和建设,主动承担课题,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等,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课程设计、改革和开发能力。

3.3.2积极培养专业带头人,发挥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

职业素养论文 篇7

辅导员(班主任)是最直接接触本班学生的老师,从入学查阅***、学中对学生生活情况了解和帮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推优入党、专升本教育、奖助学金的评定、毕业的顶岗实习及工作的竞聘推荐等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要配备尽职尽责的优秀人员。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对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个性化指导,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及交友习惯等,这些习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习方面,求知欲越来越淡漠,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作息不科学等;在纪律方面,自律和他律不能很好地结合,自我约束能力差,思想和行为常常偏激;生活方面,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消费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交友方面,缺乏集体荣誉感,独断专行,拉帮结伙现象严重,并且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早恋现象普遍。针对以上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帮助解决。

二、查找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它与该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及社会风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查找原因是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如学生学习习惯可能会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也可能受其他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还可能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学生在守纪、交友及上网等方面的习惯就直接受到朋友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周围有一群不学无术的朋友,而要求这个学生做到严于律己,自然困难较大。而学生在生活、消费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受家庭、朋友影响较大,如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殷实家庭及好友导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可见,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复杂性,才能因材施教,为养成教育奠定基础。

三、全方位、多渠道进行教育

(一)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在专业技能素质教育方面,高职院校要搞好实训基地(校内、外)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有条件的要建立类似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紧密结合的办学机制。(1)设置专业时应由学院、行业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制订;(2)课程设置应按专业岗位要求来确定;(3)办学资源上,学校应建立校内、外学生实训基地,邀请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及负责人来校指导;(4)技能考核上,应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技能综合考核指标;(5)进行毕业设计和科研课题研讨时,要求学生针对岗位中的实际问题,用工学结合模式去设计、思考和解决问题。

职业素养论文 篇8

关键词:电台;编辑;职业素养

广播电台编辑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作为一名专业的电台编辑工作人员,其职业素养涉及多个方面,新闻的采访和后期编辑工作都需要编辑人员进行全面把控,而职业素养,对于编辑工作人员来说,也是贯穿于整体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之内的。当前,广播电台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特别是在车载广播电台方面,受众对于广播电台的新闻信息播报还有很大需求,这也是广播电台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升广播电台编辑的工作能力,这对于广播电台的编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1电台编辑要提升自己的采访能力素养

作为电台编辑,采访工作是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做好后期的新闻处理,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对新闻的采写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在采访工作能力方面也需要更加突出,更加有把控能力。当前,很多编辑人员对于采访新闻信息的能力关注度降低,新闻编辑采访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把握好电台的特点,新闻采写的角度和新闻采访理念把握存在不足。但是,作为一位专业的新闻编辑,采访工作的能力素养是其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采访能力方面,电台编辑应该更加深入地对电台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特别是在新闻采访方面,作为编辑工作人员应该比记者更加有高度,有深度。新闻编辑要明确采访的目的,这一点上编辑人员应该把握好电台这个媒体平台的特点,采访过程中更加体现电台采访编辑工作的需求。同时,电台编辑在采访工作能力方面,时效性的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时效性主要是针对消息性的新闻,作为电台,往往能够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对新闻现场进行第一时间的同步解读,这也是新闻采访工作中,电台采访工作的优势。因此,作为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进行新闻时效性的把握,新闻解读和现场连线能够更加符合电台的新闻传播规律。此外,作为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工作方面,还要注重提升自身对突发新闻计划性和突发性新闻采访的把握能力。对于应对一些突发新闻的采访,编辑人员要有大局意识并且能够有专业的新闻判断能力,这样,突发新闻的采访和处理才能够更专业,减少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对于一些计划性的采访,编辑人员还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新闻专题策划能力,这对于专业的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必备的采访素养。

2电台编辑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新闻调查研究能力

对于电台编辑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在自身的工作中,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新闻调查评估能力。不同的新闻事实都具备一定的可发掘的新闻点,因此,作为编辑工作,在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过程中,不应只局限于对表象新闻事实的披露,对于有价值的新闻,编辑人员要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对于新闻信息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价,这也是编辑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对于新闻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后,作为编辑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新闻编辑工作的深度选题调研,对于有深度调查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评估,全面深度的对新闻价值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深度采访,这也是新闻调查编辑工作能力的一种要求。

3电台编辑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文字写作能力素养

在电台编辑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编辑工作人员,文字写作能力也是他们需要具备的专业的能力素养。文字写作能力是在长期的新闻写作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同时,写作能力也需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社会化的调整,特别是在当前网络语言大肆发展的今天,电台编辑工作涉及到的一些口语化的内容也可以适当进行网络语言的补充。此外,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编辑的新闻写作能力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文风改变。在文稿的写作过程中,从广播新闻播报的角度来讲,要多用短句子,同时,建立广播新闻独特的文风特点,这一点也是广播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编辑文稿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变和创新,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写专业的新闻稿件、消息类稿件、通讯类稿件等的能力,同时,对于一些调查性的报道,编辑人员要更加重视对稿件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的整体水平。业务水平中,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编辑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只有从文稿写作能力上有所提升,编辑工作的新闻质量才会有更好地提升和发展。

4结束语

新闻编辑人员,特别是广播电台的编辑人员需要将提升节目质量作为自己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向,从采访能力新闻研究能力以及文稿的写作能力几个角度入手,更好地实现对广播电台编辑工作能力的适应,提升广播电台的节目质量。

作者:周晓彤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陈林浩。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J].新媒体研究,2016(1):88-8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