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教学论文优秀7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7篇网络教育教学论文。

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路径

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传播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背景下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时代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已成为变革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应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在此形势下,开展信息教育、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1]。作为培养人才主体之一的高校外语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1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现状

“互联网+”时代,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新型教学实践活动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近几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私播课(SPOC)、超级公播课(Meta-MOOC)、深度学习公播课(DLMOOC)、大众开放在线实验室(MOOL)、分布式开放协作课(DOCC)、个性化公播课(PMOOC)和大众开放在线研究课(MOOR)等在线学习新范式相继涌现,美国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已率先进入了“后MOOC时代”。在信息化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大部分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强,课堂上信息化教学应用率极低。在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尚流于形式,只有少部分教师用之进行一些公开课活动或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更未形成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于教学实践的软环境。

2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外因主要包括国家或地方颁布的与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学校领导、同事、领域专家和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和看法,学校的设备条件及教师所参加培训的时间安排、师资配置和课程设置等。这些外在因素间接或直接影响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进而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迁移。影响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内因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动机和教师的自我完善及发展能力。动机因素指影响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相关的内部心理因素,它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迁移起到激励、维持和引导作用。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内在动机指的是教师个人的意志和选择。如果一名教师认为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是能够胜任教师职业的必要充分条件或者认为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能够达到某种教学成就,那么他就会选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外在动机是教师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情形下形成的。外界压力主要包括政策制度以及学校领导、同事、领域专家和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和看法等。因个体的差异,每位教师的信息化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信息化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是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前提。它包括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能力及信息化科研教研能力。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前一种能力是后一种能力提升的基础,共同构成教师的信息化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

3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路径

在回顾分析了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造成该现状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影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尝试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分析模型——“四多”模型,通过“多形式培训、多方法实践、多渠道竞赛、多途径探索”来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1多形式培训

信息技术要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离不开教师。再好的技术设备,没有教师的正确恰当应用,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效益。要想获取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参加一定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校外语教师可采取“多形式培训”的方式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比如参加面对面的集中培训和在线培训,如专家讲座、远程培训、网络研修等。培训内容主要选择与教育信息技术、英语学科内容、英语教学方法及其三者的整合能力相关的项目。通过“多形式培训”,高校外语教师可全面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即运用信息知识、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取相应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教学设计素养、教学方法运用素养、教学实施素养等。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是高校外语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外语教师而言,教育信息技术素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教学层面,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能恰当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常用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电子白板、投影机、实物展台、数码设备、影响设备、触控电视等进行信息化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的信息评判和反馈等;另一方面是科研层面,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科研教研能力。教学设计素养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原理,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元素进行设计的能力与素质。教学方法运用素养是指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获得身心发展的优良品质。教学实施素养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进程、应变突发情况等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3]。

3.2多方法实践

以上所提到的高校外语教师需具备的素养是必须通过教学实践中多次反复演练才会形成的。“多形式培训”只是教师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初始阶段,教师还需通过“多方法实践”的路径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专家引领、同事互助、课堂实践及课后实践等。专家引领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教育领域的专家或学科专家一方面可以向一线教师传达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针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并与教师开展面对面研讨,以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学校可根据需求建立导师制,让教学经验丰富及学术底蕴深厚的教师担任导师,帮助其他教师实现信息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包括信息技术素养水平、讲授熟练程度、多元化教学法应用、基础理论运用、教学媒体选用效果、课堂活跃度和时间分配与管理等[4]。同事互助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开展有益的互助合作性学习研讨互动,共同分享经验探究问题以及实现教学专业的主动发展。同事互助的表现形式有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沙龙会谈、一课多研、专业对话等。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最重要途径。教师可把从培训、专家或同事处得到的教学经验通过常态化课堂教学或公开课进行反复演练力求达到熟练。教师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和学生进行课后互动,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布置作业、在线批改作业等。

3.3多渠道竞赛

通过“多方法实践”反复演练的路径,无论是在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教学设计素养、教学方法运用素养还是教学实施素养方面,教师都已积淀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既可通过“多渠道竞赛”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无论是何种形式(如传统的说课比赛、网络微课、慕课大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或教学设计比赛等)何种级别(如校级、市级、省级或部级等)的比赛都是快速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举措。利用竞赛开放的多功能平台,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赛制下,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素养与成长轨迹,还能通过观摩其他参赛选手不同的教学设计素养和教学实施素养实现共同成长。同时,竞赛角逐出的优胜者还会发挥“强势模因”的作用,辐射牵引其他教师把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

3.4多途径探索

“多途径探索”也是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承担科研课题等途径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意识,有“本领恐慌”意识,只有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才能让自己紧跟学科前沿,汲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能,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也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进步。就高校外语教师而言,需不断反思自己的外语知识、课程组织、教学效果,无论是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均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给予评析、支持或者修正。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完成知识的传递,还要观察并获取相关的信息反馈,及时总结调整,使课堂从“设定”变成“动态生成”,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科研是教学的源动力,为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养料。科研不但可以帮助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和信息素养,还是推动其实现内涵式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高校外语教师必须善于寻找自身的学术生长点,用教学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推动科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承担一定的课题项目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用持续更新的研究成果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使信息素养反哺、支撑和引领教学,创建一个“闭合”的教学科研能量循环圈。如此长期以往,教师既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以研促教,教研合一”。

4结语

总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革新,同时也能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渗透,作为培养人才主体之一的高校外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追踪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动态和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多形式培训、多方法实践、多渠道竞赛、多途径探索”的路径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实现其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高效、现代化的英语课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我国快速实现教育信息化及早日跻身国际教育新领域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蔡龙权,吴维屏。关于把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外语教师能力构成的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5):45-53.

[2]徐鹏,王以宁,刘艳华,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迁移影响因子模型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106-112.

[3]王轶,石纬林,崔艳辉。“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3):109-114.

电教论文范文 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的耕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名于心而不名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然学生感知。如《会摇尾巴的狼》,利用图片,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狼怎样耍种种手段伪装自己,欺骗老山羊,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凶恶面目;另一条是老山羊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伪装,认清狼的真面目。这俩条线索一前一后,就可以以五次对话设计成课件,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一次一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读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鼓励中引导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来学习。

三、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争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学生接受最易途径。如:《骄傲的孔雀》,孔雀一次一次与湖中的鱼儿比美,它的动作、神态通过电教媒体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骄傲”一词立刻体会。再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在相互交谈中,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弥差补缺。最后,师生用质疑,答辩的形式,明白了道理,这样的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发展,形成能力,有利于记忆的发展。

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执教《燕子》时,我通过电化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的环境中和自然环境中体会较难理解的语句,效果不错。实践证明:电视、多媒体课件等呈现方式,既形成具体又方便快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五、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

电教论文 篇3

一、提高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

作文教学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目前,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做法就是教师指导模式划一,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跟着老师思路转,自然就形成学生看到作文怕,教师批改作文也怕,作文教学成了老师、学生的一大负担,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模式、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也谈不上学生作文的兴趣了。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大胆地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作训练。提倡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进行个体化的语言表达。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交往实践的情感调节能力、自控能力,又能懂得写作文的意义,明白写作要求。我的做法:一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依据现代科技知识进行想象创造。例如:在指导苏教版第十册习作3时,习作要点要学生写出***的分布的地区、外行特点、生活习性等,学生对这些不够了解。我课前要求学生从课外书上查找有关资料(文字的、图片的)上课时再将准备的有关资料、图片,用投影片展示出来,这样学生的素材就多了。二是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再利用电教手段,通过作前的指导,让学生感到这次作文的有趣性,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赶快把自己想到的意思、情景写出来。

二、拓宽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写

拓宽学生写作思路,调动学生的积累,使学生感到这次作文有不少内容可写,可以从不少内容中选择最能写好的内容去写。如一次秋游,我有意让一学生将秋游中的景色和同学的活动拍入摄像机,作文课上,再现观赏到的秋景和同学们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要求学生选择秋游中最有感触的内容自由作文,题目自拟,结果学生作文内容丰富多彩:《秋游》、《秋天的田野》、《红枫》等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作文应运而生。通过交流,学生真切地感到“处处留心皆作文”,学生的写作空间变宽了,并且也能写出生活气习、丰富浓厚的佳作来。一位教育家说过,童年时代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也就是在孩子们的童心世界里,想象的幼芽活跃地滋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而语文教材上按单元训练编排的写人、记事、写景之类的作文形式不够丰富,事实上,课本上许多课文也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充分利用课文,通过各种形式:扩写、改写、看图写等想象性作文的趣味性训练,使学生觉得写作文不再是枯燥,没劲,相反倒象是做游戏似的轻松、有趣。这样,学生作文的空间更广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培养。学生习作时,就有材可取,有话可说,提起笔来会写,能写了。

三、把握写作题材,使学生善写

电教论文 篇4

[摘要]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音乐教师如何把电教媒体运用到课堂上,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增大教学密度、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五个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电教媒体教师学生教学效果

新时代有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有新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运用电教媒体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增大教学密度,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崭新天地。电教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不但能为学生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新异事物的好奇。课堂上,我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利用投影、录象、录音、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传授过程,使他们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由于电教手段的使用,使教与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对比强烈,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等特点,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充分受到刺激,因而大脑会更加兴奋,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相应提高,这些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使学生轻松舒畅地投入学习。如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利用现代媒体结合之后,音乐的表现语言从静态的转变成流动的,而且也丰富了音乐形象。如我在课堂中,将歌、图画、多媒体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表现美。如在《婚礼进行曲》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采用视听结合这一手段,通过媒体讲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通过网络等方法,动手搜集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

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经常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传统教学中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范唱,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的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但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后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能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从而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

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单一守旧的传统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抹杀了。现代电教媒体的使用为我们改变这种情况提供了契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电教媒体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融合,开发学生的想像空间。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进行创造。在和同学们讲授歌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增加对歌曲的热爱,我把同学带到了微机房,利用powerpoint让同学设计自己喜欢的歌曲的动画形式,结果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出了各种非常漂亮的歌曲的动画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的喜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运用电教媒体,增大教学密度

音乐教学要求突出歌唱能力,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歌唱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的歌唱机会更多了,有利于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五、运用电教媒体,拓宽学生知识层面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资源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范围广,容量大,给教师极大的操作空间,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长学生见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唱《红色娘子军》时,先让学生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使学生能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感受到歌剧的唱法,丰富的舞台表演,电教媒体以其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特点,不仅对学生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还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无不被演员的表演折服;演员的舞刀、舞枪、舞棒,引来学生阵阵喝彩。学生欣赏完后,能有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趁此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唱轻快激昂的进行曲式的歌曲,并掌握发声方法,进行音乐的拓展。虽然学生唱得不一定很好,但他们一定是用心的、开心的。在这种多种感官教学中,学生真真切切地看、明明白白地听、认认真真地学,从动眼动耳到动口,由新奇到喜爱,由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此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勤学进取,及时地充电,不断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探索更先进、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才能使电教媒体在课堂中燃起夺目的火花,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承茂。出声入画事半功倍──谈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1998,(01).

[2]陈键。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2,(04).

电教论文范文 篇5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英语电影的合理选择与应用不仅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同时能够让英语教学活动具有更加明显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并且英语电影可以让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等融合起来,这对于让学生具有更多体验英语语境以及提高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英语电影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高校中传统的英语听说能力训练方法被总结为“多听与敢说”,这种训练方法虽然能够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方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是英语语境的缺失也往往让“多听与敢说”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太多机会与他人开展英语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然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所应用的英语电影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语言材料以及真实的英语语境,英文电影中大量的语言输入不仅让学生具有了更多听英语的机会,并且英语电影中纯正的语音、多样化的语言形式、生动的内容以及具备生活化和真实化的语境都可以对学生听英语的过程进行优化,这些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水平,同时英语电影可以凭借自身的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愿意接触英语语言,并有利于实现学生视野以及思维方式的拓展。另外,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受到母语文化迁移作用的影响还是受到中文发音的影响,教师以及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发音等都存在着一定的瑕疵,而英语电影中的对白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加正宗的英语并且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发音技巧,这对于推动学生学会流利且地道的英语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2)英语电影的应用能够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以应试考试为核心,在这种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强化练习、增加课时来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理论基础,但是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理论英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相对较弱。对词汇量以及语法的过分强调,也让英语学习变成了一件需要死记硬背的苦差事,学生虽然投入了较长的时间以及较大的精力,但是在英语学习成效方面却收效甚微。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而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英语电影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且通过英语电影锻炼自身的听力能力以及口语能力也完全可以在课下开展,因此,英语电影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英语素质的发展。同时,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具有了更多体验英语文化的空间和结汇,英语电影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渗透来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作出了解。并且英语电影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有利于转变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对英语语言知识进行构建。另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此方面,取材与现实生活的英语电影可以通过呈现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让英语语言和生活以及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这对于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而言具有着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重视英语电影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自身学习经验以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与思考,从而推动学生个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3)英语电影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所应用的英语电影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将英语国家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在对英语电影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验到英语国家在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中的生活场景。由此可见,英文电影本身不仅是在叙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传播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恰恰是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了解与掌握的。英文电影可以通过自身所讲述的故事、故事发展中的情节以及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和道德认知来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学生鉴赏英文电影的过程,也是接触与理解英美文化的过程,而对英美文化的接触与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英文电影的选择策略

合理的选择英语电影是确保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出自身价值的关键,而面对具有繁多种类、风格迥异的英文电影,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当明确选择原则,并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为依据对英语电影作出合理的选择。

(1)高校英语教学中所选择的英语电影要具有健康的内容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英语电影内容是否健康是英语电影选择中的第一要素。如果教师所选择的英语电影中具有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则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英语电影中所呈现出的英文发音再正宗、英语文化再丰富,也难以确保有效的发挥出英语电影的正面教育意义。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确保所选择的英语电影具有健康的内容以及积极向上的主题,通过在学生鉴赏电影的过程中体验到电影所呈现出的艺术美与人性美来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从而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2)高校英语教学中所选择的英语电影要具有适中的难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价值的发挥应当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英语电影,并且能够理解英语电影内容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选择的英语电影所具有的难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所选择的英语电影难度太大,则学生将难以理解电影的内容甚至难以跟上电影中的对白,这种电影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体现为学生不知所措或者产生沮丧情绪,这将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造成打击。当然,教师所选择的英文电影难度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英语电影往往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目的,因此教师所选择的电影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新鲜感来确保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而要确保英语电影难度与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及接受和学习水平相适应,教师有必要在选择英语电影之前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开展调查与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确定英语电影难度的重要依据。

(3)高校英语教学中所选择的英语电影要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决定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这是确保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英语电影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爱好做出调研以及了解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来选择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的英文电影作品,如动画片、动作片以及科幻片等都可以作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素材。

(4)高校英语教学中所选择的英语电影要具有丰富的英语语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英语电影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高校英语教师所选择的英语电影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语言,而不应当仅仅关注电影本身的排场,换而言之,并非只有所谓的大片才适合用于高校英语教学,教师需要在英语电影的选择中具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要避免英语教学中的英语电影仅仅能够发挥出娱乐作用。在英语电影的选择中,教师需要注意所选取的电影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贴合,同时要具有地道的英语发音,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英语电影掌握更多的英语听说技巧并推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组织学论文 篇6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电教论文 篇7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小小的船》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