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习论文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细心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工商管理学习论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 篇1

实践教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而我国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存在观念滞后、实践基地缺失等问题。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工商管理学科的优秀实践教学经验,从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实践基地及实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为社会输出具有较高实践创新能力与科研创新素养的合格研究生。

[关键词]

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院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及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XJG032>的阶段性成果。工商管理学科是实践性和社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学科,而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顶端,是培养顶尖专门人才的活动,因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实践,唯有此才可以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要求。然而,目前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仍然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

一、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对实践创新型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显著。而如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也已引起了各高校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大部分多科性大学虽然都做出了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如下:

1、实践教学观念滞后,重视不足

实践教学既是对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检验,也是培养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最终途径。但是,由于许多偏工科性的多科性大学往往只重视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等弱势学科的发展容易忽视,而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更是持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同时,我国的教育教学观念自古以来都是更侧重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工商管理学科亦如此,而关于实践教学对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以至于教学实践环节不系统、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2、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

国内大多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一般来说,课程设置的门数偏多、学时较长,但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交叉重复多,缺乏前沿性研究。从课程广度来看,专业领域理论课程占比较大,而对边缘学科、跨学科课程涉猎很少,实践性课程缺乏重视,学生发展自主性受到限制。此外,对应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情况的案例普遍较少,无法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使得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生缺少了实践模拟的机会。

3、校内实践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校内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环境与基础设施,并且需要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性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比如工商管理学科涉及到的ERP模拟实验室等。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环境,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大部分多科性大学,由于各高校在经费方面的限制,管理类的实践教学经费一般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导致实验设备添置不足,工商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从而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就难以满足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实践性教学需要。

4、缺乏校外实践基地

目前看来,硕士的培养一般是三年制,而第一年就会将所有课程学习完毕,不同于理工类学科的实验操作型培养模式,工商管理学科随后两学年时间支配比较自由,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研究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良性循环平台。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很少主动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合作。

二、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经验

国外知名高校云集,国外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的学校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国家多科性大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学习和借鉴。

1、教学实践多元化

美国高校在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实现了多元化。美国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始终围绕着理论结合实际的目标进行展开。在这一目标下,课内实践教学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如将“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方式引入课程教学。典型做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战略模拟、情景模拟软件、企业竞争模拟软件。课外实践教学则是主张采取研究生俱乐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管理,深入体会如何组织一个部门、激励组织成员等管理技巧。此外,为解决模拟环境和实际环境的差距,美国商学院普遍开展社会实践,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查或者实习,在实际调查和实习过程中了解工作过程、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如哈佛商学院的“基于领域的学习项目”。

2、“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德国高校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一方面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企业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实践场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师生合作要求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因此毕业生就业能力强,深受企业的欢迎。

3、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向型”师资队伍

德国高校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约为1:1,并且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训练不能少于两个学期。因此他们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老师在企业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并且具备较敏锐的课题挖掘能力与较强的科研能力,从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与职业应用能力。

三、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的创新涉及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吸取国外先进教训经验的精华,结合国内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以下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1)围绕实践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单元模块化

从培养目标来看,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要与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接,高校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体系来培养学生,才能为企业输送专业应用型管理人才。体现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上为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专门设置实践教学必修课,与理论课程设置同等学分,从思想观念上给予研究生实践教学足够的重视。此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块的侧重点也应该随着企业的需求而改变。

(2)强化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内容

对于校内实践教学课堂,可取众多教材之所长,努力提炼课堂讲授内容,讲精华,讲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由学生组建各种俱乐部来加强学术交流。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结合产学研建立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多科性大学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制定“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鼓励研究生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建立校内外无缝衔接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2、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1)多角度透视教学法

多角度透视教学法是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侧面,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通过对“问题”多角度的透视分析,使问题阐述得更加的透彻清晰,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开阔,思维逐渐缜密,以培养学生养成“琢磨”、“推敲”的习惯。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工商管理实务要求经验性很强,而研究生的教学也常常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学生思维模式陷入传统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因此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采用启翻转课堂、实战模拟、角色分组、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简练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问题;思路清晰地解决重点问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对所经历的事件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从而能实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教学课堂的主客体循环换位。例如学校可以广泛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一些企业的CEO等来校园做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组织工商管理学生参与研究生论坛学术论文竞赛等活动,扩大实践教学信息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研究积极性,开拓其解决问题的视野。

3、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其重要部分,因此多科性大学要加大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基地的投人。要加大对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有针对性的展开,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合作单位,寻找校企的的合作契机与共同利益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本学科实践条件的单位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以推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目标,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双赢的产物。

4、多元化考评方式

在期末考核中,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而作为实践教学的考核,必须要打破传统方法,寻求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及应用能力。因此考核方法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笔试、直接回答以及操作等的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将考核的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模块来进行。尤其要注重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同时,实践能力的考核也必须贯穿于整学期实践教学的始终。这种考核发式的多元化将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操作,也将改变学生在传统方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行为。

结论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人才输出质量的关键。多科性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方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以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为导向,充分统筹校企资源,调动师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科研创新素养。

作者:张原 薛青梅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亦民,刘若兰。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1).

[2]刘小龙,宋志婷。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实践的教学教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3]周峰,李秀梅。多科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3).

[4]刘新民,丁黎黎,王垒。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孙卫,侯凯,唐树凯。美国商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及其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6]黄雷,叶勇,李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4).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 篇2

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层面,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一般是指省、市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而投资建设的地方工科院校或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院校。和国家高等学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更侧重于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应当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以培养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该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前1年半到2年的时间统一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1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按大类招生培养,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培养的学生具备“宽、专、交”的能力,即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对专业学习深入了解的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工商管理大类招生有以下益处:一是对学生有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大体上分为11个学科,71个专业门类,几百个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并不能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而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逐渐了解大学、学科、专业,不断地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更符合学生利益。因此,通过延迟专业选择时间,从而能够更加相对准确地预测和了解毕业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二是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大类招生的前2年,学生学习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后2年学习专业课。这样就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学科发展平台,使学生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知识面狭窄。

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当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创新精神。

(2)培养的学生“专业不专”。工商管理专业是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但这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产生对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又都不精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从而造成“专业不专”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存在一定影响。

(3)从教学安排来看,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应用能力比较差。现有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使课程流于形式。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宽、一专多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此,新的课程体系应该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的方法

(1)依据地方建设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高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当地,毕业后也为该地区科技、生产、经济建设服务。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是地方政府根据该地区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为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地方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将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多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不能过细、过专、过窄,在抓必修课的同时,重视选修课的设置。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同步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宽口径)工程应用人才,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依托“大土木”专业,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房地产及建筑材料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在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建材企业等方面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1-2]。

(2)对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加强技术基础课教学,合理增加选修课比例,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工商管理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设计,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工商管理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模块,具体可以归纳为下列课程群:思想政治理论类通识类教育课程群、理论基础课课程群、专业课程课程群实践、创新及课外课程群。在专业课程群中,有体现工商管理大类特点的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群和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群。在这一课程群的设置时,充分体现了经、管、法课程及建筑业特色课程的兼顾。工商管理大类课程群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土木工程概论、技术经济学、建筑概论、金融学等课程。其中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必修课中增加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选修课增加了建设法规、工程造价、管理决策模拟、工程项目管、房地产营销。#p#分页标题#e#

(3)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是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习和实训,不断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和实训的效果。利用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一批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创新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实验室建设,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实验室和现代化手工模拟实验室。在《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应用统计学》《证券投资》《电子商务》《办公信息化管理》实验和课程设计基础上,可考虑增加《管理决策模拟实验》《ERP企业沙盘》综合训练课程等的课程实验。建立与理论教学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课堂教学的课程实践、独立开设的校内模拟实验、校外的见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同时学院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基地、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专业阅览室的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实地参观考察、问题调研、文献查阅、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3-4]。

工商管理论文 篇3

一、履行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落实海西26条,助推海西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建设

区局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国家工商局支持海西建设26意见的内容和区局坚决贯彻执行的决心,让当地政府更多地了解工商、认识工商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中的理念、地位和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各个“文化家园”等专栏宣传“26意见”的具体条款,印制和发放宣传材料1200份,提供咨询服务108多人次。二是加强学习。组织全局干部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认真真、逐条逐句研读26条意见的具体内容、目的意义及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对各条款的适用范围和贯彻执行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做到人人熟知、人人会用,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是结合企业之家创建工作,组织企业、个体工商户召开座谈会2场,宣传解读26条意见的优惠政策和区局贯彻实施意见,听取了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促进26条意见的落实。四是建立责任制度。建立起《**区工商局落实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责任制度》,确保《意见》落实到位,要求对《意见》执行落实情况每季度及时向市局和区政府报告。四鹤工商所率先落实“海西26”条,服务台胞投资兴业事迹报道已在2月初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用,树立服务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一季度区局已向当地的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报送了落实26条的工作情况通报

(二)创新服务理念,创建企业之家

区局从工作实际出发,出台了《**区工商局开展创建“企业之家”活动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定位目标为把工商部门建成“企业之家”,让企业觉得离不开工商,使企业真心实意的把工商部门当作自己的家。二是强化两项工作。运用好监管和服务职能,将**辖区所有新成立和已成立的经济主体均纳入“企业之家”服务范围,通过确立项目,依托职能开展行政指导服务;对阻碍企业合法发展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进行打击,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引导,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三是抓住三个重点。抓好登记服务工作。落实国家和省局的各项优惠政策,营造更加优良的登记服务环境,近期我局重点落实了“三大员”制度,确定了84户定点联系企业,明确了84位企业工商联络员,我局确定了副股级以上人员为企业工商事务指导员(区局领导每位定点联系企业3户,股长、所长、指导员每位定点联系企业2户,副股长、副所长每位定点联系企业1户),区局各级窗口确定一位注册官为企业工商事务员。目前,工商事务指导员们已对61加企业上门进行了走访、指导,为7家企业提供了全程无偿服务。抓住监管执法重点。以六大产业集群为发展重点,开展“重商标、创品牌”活动,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积极为企业调解合同纠纷,辐射带动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促使企业做强做大。抓好维权兴企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打假维权行政指导工作协作网络,发挥12315信息平台作用保护网络成员企业,协调查处网络成员企业被侵权案件;倡导先行赔付助推企业诚信,在辖区的87户经营户中推行了“先行赔付”活动,指导参与“先行赔付”企业建立消费争议投诉联络站和投诉台帐,设立预赔基金。四是搭建四个平台。建立“**工商企业之家”网站平台,方便企业查阅和了解法律知识、直接在网上办理工商部分事务,并用于监督工商部门依法行政和为企业答疑解惑、交换信息;搭建通讯联系平台,专门设立两部电话,一部放在注册管理股,一部放在区个私协会,保持畅通,随时回答企业的咨询;搭建窗口服务平台,机关和工商所的办事窗口都是区局“企业之家”创建的服务窗口,共同为上门办事的企业提供快捷、周到、优质的服务;搭建流动服务平台,通过局所两级流动服务,真正把流动服务办成一个为农村企业服务的流动平台,有效提高农村特别是不设立工商所的乡区村镇服务和监管效能。五是落实五项制度,即落实岗位责任制、落实问题反馈制、落实工作考评制、落实成效奖惩制和落实信息公示制,做到人人责任到位、尽职尽责,抓出成效。区局的做法已被市局《南平工商简讯》增刊刊发,供全市工商系统学习借鉴。3月23日,区局组织召开了“创建企业之家”暨宣传“海西建设26条”座谈会,城区个协分会理事、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为扎实创建企业之家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积极主动融入当地政府发展大局

区局从职能出发,找准工商工作与政府、全局工作的结合点,紧紧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服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做好请示汇报。上级的新政策和工作新动向,都主动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报告,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同时,认真落实好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务,通过服务大局的有效作为,让政府、让企业、让社会都感受到工商部门的重要性。二是在区局积极协调下,区政府于4月11日下发了《X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通知》和《X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并迅速于4月12日上午,由何明星副区长主持组织召开了**区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首次联席会议,区经贸局等17个区直部门以及区效能办、局等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明确了相关部门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三是当地党委政府调研工商工作。2月12日,受区局邀请,由区委书记张国旺带队,当地党委、政府、政协的三套领导班子一行6人到区局进行工作调研,在听取了区局陈清局长汇报后,区委书记张国旺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区工商局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区局继续围绕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把工作抓得更实更好张书记还表示将在区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中尽力为区局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四)全力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对“港、澳、台”居民申办个体工商户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掌握的各类经济主体登记注册、监督管理和发展趋势等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情况,做好经济主体登记管理、监督管理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坚持每季度向**区党委、政府输送经济主体数据质量分析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为当地调整产业结构、投资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五)服务商标品牌经济发展

围绕区政府名义顺利出台的《X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工作意见》,区局明确了今年的商标工作重点,制定了**区局“关于加强**商标广告管理工作意见”,突出强化服务,强化监管的工作机制,一是指导企业提高产品商标注册意识,宣传商标在品牌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10份、“商标策略提示书”4份、“商标法律告知书”2份。二是区局紧紧围绕**区产业规划,以六大集群和龙头企业为发展重点,优先推荐和引导当地“一春”、“延发”等龙头企业争创福建省著名商标,今年以来,已推荐6家企业申报著名商标。三是为引进和推动品牌兴区战略的实施,积极配合市局商广科筹备首届商标协会成立工作,走访驰、著、知名企业,动员了32家企业加入首届商标协会。四鹤所还指导大禾牧业公司拓展肉食品深加工,提供商标品牌政策支持和引导,打造闽北肉食品深加工自主品牌。在来舟所的积极介入下,王台镇申请的农副产品“王台”集体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取得了进入上海麦德龙、深圳、福州、厦门沃尔玛超市的市场通行证,仅此商标使用费一项就为农民节约进入市场费用167万元,同时也提高了王台镇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峡阳镇“一村一品”区域化生产格局日趋明显,相继出现了浪石“韭黄村”、陈档“养鸡村”等特色乡村,并形成了一批品牌农副产品,如“峡特”无公害韭黄,“峡特”密桔等。

(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继续深化推进流动工商所机制。按照市局把流动工商所品牌化要求,区局坚持实行局所二级流动服务机制,继续推行现场打照、市场商品现场检测、开展联合监管执法行动、消费投诉咨询、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3.15期间流动服务活动中还邀请城区的批发大户开展“送名优商品下乡”活动。今年来,区局已到塔前等5个乡镇进行了流动服务,现场为当地个私经营户打印发放营业执照共22份,受理注册商标申请4份,向群众发放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宣传单1700余份;同时,区局各基层工商所共深入到辖区的边远的乡村开展流动服务23次,现场为当地企业办理营业执照、上门年检并进行法规宣传,为边远乡村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和完善政策惠农机制。进一步深化落实国家局和省局有关惠农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律免收登记费。依托登记注册职能,因势利导,鼓励辖区绿鑫蔬菜专业合作社、龙德宝稻米合作社等涉农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三是建立和完善商标富农机制。积极引导农民申请和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引导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恒大米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建立“公司+农户+商标”模式,利用商标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知名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四是开展合同帮农活动。继续把培育指导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扶持订单农业的重中之重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抓,今年,确定了11户重点涉农龙头企业为帮扶对象,继续积极培育和扶持X市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规范发展,通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从今年2月份开始,在原有基础上,支持该公司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沃尔玛、好又多等国际超市巨头和省内各大超市设立专柜,3月底,该品牌蔬菜已开始在福州所有的沃尔玛超市销售。西芹所帮助佬王家食品厂完善与农户签订的蔬菜种植合同,扩大种植面积;指导绿鑫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蔬菜订单合同,扩大合作社社员,塑造“绿鑫”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建立和完善维权护农机制。从今年初开始,与X市供销合作社携手打造“放心农资”,依托X市龙得宝农资公司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并帮助企业制定连锁制度、连锁经营协议和选择加盟成员。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一个统一门店标识、货源采购、配送服务、零售价格、规范管理的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开始有序运作。至目前为止,共在**区的15个乡镇设立40家“龙得宝农资连锁店”,并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强化农资商品质量日常管理,并与所有农资经营户签订了《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继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六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助农机制。积极培育、规范和繁荣农村市场,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搞活农村流通,在我局的指导帮助下,X市好当家超市在乡镇建立起了60个放心连锁店。

二、强化监管职能,不断推进行政执法水平

(一)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

区局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定不同时期的监管执法重点,把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与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规范管理有机结合,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上半年,**区工商局共查办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68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152件,简易程序案件16件,罚没款金额67.02万元。

1、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区局先后制发了《**区工商局关于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实施方案》和配套的整顿年“百日大会战”方案,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相关工作任务和要求,结合消费者反映强烈和与农民日常生活、节日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品种,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禁使用化学品加工食品、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和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经销病死禽畜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来舟所还探索了对食品送货车的监管。今年来,区局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个,其中捣毁农村制假售假窝点3个;销毁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1950公斤,其中农村市场835公斤。

(2)探索墟日市场监管。农村墟日市场是农村商品交易的重要渠道,区局结合“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强了农村墟日市场监管。一是把好两个关口,即把好农村墟日市场主体准入关和把好农村墟日市场商品质量准入关,做到主体合法和商品符合质量。二是开展三种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商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开展送货下乡活动,以在墟市摆摊设点或送货到墟的方式,确保农村墟市的商品质量,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开展综合评议活动,积极联系当地乡(镇)、村委会和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综合评议墟市的监管情况,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四项机制。建立经营主体资格报备报查机制,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从源头上减少假冒伪劣商品的流入;建立经营主体市场退出管理机制,严防不法商家和不合格、有毒有害食品退市后改头换面二次进入市场;建立农村商品质量监测机制,加强对墟市商品质量的抽检和检查,依法查处坑农害农违法案件;建立农村消费者申诉举报机制,及时为农民排解消费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3)创新食品长效监管机制。一是试行食品安全百分制扣分管理制度。为切实提高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逐步规范食品日常经营行为,推进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今年初,在城区胜利市场试点推行食品安全百分制扣分管理制度,由紫云所负责具体实施。区局制定了《**区工商局实行食品安全百分制扣分管理制度工作方案》,以及配套的《食品经营者百分制扣分管理办法》等考评办法和标准。目前,已完成培训考试、发放《食品经营合格证》等工作,并实施百分制扣分管理。同时,联合胜利农贸市场业主对该市场各行业推荐的16名经营户,采取评分等方式评选出12名“诚信经营户”,并在市场内进行公示,以实现用诚信带动食品百分制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推行冷冻食品审查备案贴标制度。针对冷冻食品市场出现的一些违法及不规范经营现象,区局联合**区流通商品质量管理协会在全区实施冷冻食品审查备案贴标制度,通过明确冷冻厂、经营者和工商部门三方责任,成立冷冻食品经营行业自律小组,加强检测,建立经营者报备报告制度,实行电脑统一开单出库等方法方式,从最大限度上保证其货正源清,规范冷冻食品的进货渠道,从源头上堵住来自疫区以及其它问题冷冻食品的流通渠道,防止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杜绝让有问题的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环节。三是整治猪肉市场。针对近期市民反映较为强烈的母猪肉混入菜猪肉销售的问题,区局主动加强与经贸、卫生、动检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执法合力。5月20日,紫云所和卫生、冻检等部门对胜利市场进行突击检查,由市、区两级食安办抽调动检技术人员和大禾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员共4人组成技术鉴定小组,对查扣的猪肉鉴定并作出结论,一举查办两起涉嫌将母猪肉掺在菜猪肉中销售的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案,为今后工商部门加强对非深加工的淘汰公母种猪及晚阉猪的肉品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定点屠宰场将每天母猪屠宰的流向通知区工商局市场合同股,再由市场合同股通知各工商所,为母猪肉市场日常监管提供了方便。

2、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一是制定了《**区工商局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提高支持“三农”工作和维护农民利益的自觉性,积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二是为变事后维权为事前把关,建立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区局着力推行农资商品市场“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抓好重点粮食产区种子留样备查工作落实。三是突出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及配件等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上半年,共立案查处各类农资违法违章案件5件,罚没款1.55万元。

3、加大商标监管力度。加大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涉外商标专用权的重点保护,加强对假冒台湾水果行为的制止和查处,对台湾水果生产商、销售商在大陆已经取得的商标权,依法加强保护;加大对侵犯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权行为的重点整治,开展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定牌加工、商标印制、商品批发等环节的重点整顿,重点加大对鞋服类商品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在第一、二季度开展鞋服类商品商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专营专卖店商标备案管理,以“诚信一条街”为示范点,在城区全面推广实行商标品牌备案制度,督促和指导商家提供各类特约专卖、商标授权、品牌资格等相关资质证明备案。半年来,共立案查处商标案件14件,罚没金额3.65万元,没收侵权电池148粒、服装296件、白酒53瓶,四鹤所办理了侵犯“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案件2件,在全市工商系统尚属首例。。

5、继续强化合同监管和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一是抓好合同监管。区局以打击利用合同的欺诈行为、消费合同的霸王条款、房屋买卖合同和房产中介合同中的不平等格式条款作为专项执法行动的重点,依法监督和严厉查处利用不平等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以此作为突破口,加大对其他行业利用合同中的不平等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和其它合同违法案件的整治力度。半年来,共立案查处各类合同违法违章案件7件,罚没金额0.87万元,其中房地产合同违法案件2件。二是抓好反不正当竞争的工作,特别是对商业贿赂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探寻落脚点和切入点,开辟查办案件途径,在规范行业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力求发现一件查处一件,查处一件规范一行,以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探索市场监管的新模式。四鹤所即以合同监管为突破口,组织对辖区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合同专项检查,从中挖掘出一批商业贿赂案件。半年来,区局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0件,罚没金额共计12.79万元,仅四鹤所以合同监管为突破口上半年就查办9起商业贿赂案件,成为今年我局公平交易执法工作的亮点。

6、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查处取缔“黑网吧”行动。加大对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力度,在“六﹒一”节来临之际,紫云和夏道所与辖区多所学校配合,在校园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现场传授识假、辩劣的相关知识,同时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在“3·15”、“五一”节、“六一”节等节日都出动检查人员对校园周边开展以食品安全为内容的专项行动。共立案查处网吧8家,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游戏机店2家,查扣了游戏机17台,查获不合格食品283瓶(袋),非法盗版书刊补充册。

7、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针对我局辖区内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把加强房地产交易合同的监督管理作为办理房地产案件的切入点,同时与房管部门联合对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开展了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的专项执法行动,共发出行政指导文书13份,检查大队立案查处2户房地产企业,罚没款4000元。

8、继续加大企业监督管理力度。充分认识到依法查处“三虚一逃”等违法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展虚假出资、虚存资本、虚假材料骗取登记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并纳入全年工作计划。通过加强对企业出资行为和退出市场行为的监管,拓展企业监督管理执法领域,净化市场主体。今年来,共查处抽逃注册资金案件3起,罚没入库11.5万元。

9、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对农村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查处力度,扎实促进农村平安建;积极参与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特别是积极参与整治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专项行动。今年1-4月,水东所利用个体年验‘企业贴花验照,对辖区的南山镇及其下辖的江边村、芹山村等镇村开展了矿山采矿点及矿石生产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和检查,发出警示通知书3份。

(二)推进监管机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

2、继续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区局采取“在岗位教、在岗位练、在岗位考”的方式,对省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软件的运用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试,受训人员达54人,并运用信用监管软件网上培训系统和论坛答疑解惑。二是狠抓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到位。做好信用信息采集、正确划分信用类别,集中力量加强对非A类企业,特别是少数失信、严重失信企业和“T”类企业等高风险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警示信息如前置审批到期、经营期限到期、案后回查等的预警分类监管。今年来,区局共为12805户企业(含个体)正确划分了信用级别,对T类、非A类企业开展日常巡查2849次,运用信用管理软件的预警功能,728户前置审批过期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235户经营期限到期的企业被责令限期变更。从而极大降低了段(片)长的监管负担,提高了监管效能。三是加大督查力度。由注册股运用信用监管软件中的综合查询功能采取每月抽查方式,对各股室、基层所信用管理软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制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进度表》通过OA系统在全局通报。今年以来共通报4次,有效地提高了监管软件运用水平。

4、探索“8小时”外监管制度。紫云所根据辖区“8小时”外监管盲点多的特点,开展了专项巡查监管活动。一是确定巡点部位为超市、市场、学校周边区域、餐饮业、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二是巡点内容:正常上班8小时外,超市和农贸市场上柜(市)销售商品有否检验检疫;校园周边是否存在无照经营饮食店、摊和销售不健康内容书籍等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的行为;对无照经营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室、酒楼、馆等经营场所加大查处取缔力度。三是巡查工作安排。每半月一次,在早晨6时至8时,晚上7:00至11:00间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所领导组织查处。四是巡查人员安排。每星期由所里指定一名所领导带队,参加人员2名段片长、1名办案组执法人员,组成“8小时”外巡查队。

(三)不断改进监管方式

2、全面深入推行行政指导。紧紧围绕区政府确定的六大产业集群,重点培植南平电线电缆、针纺服装和汽车市场3个行政指导项目。一是开展电线电缆行业行政指导。以全方位推动闽北电线电缆行业走向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为目标,区局专门对电线电缆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写出了《**区电线电缆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并草拟出《**区工商局关于培育和发展电线电缆产业集群行政指导的工作方案》一同上报市局,在与市局进一步商榷后将在近期推出一个较为完善、可行的方案。对该行业的指导,区局力争在保持当前电线电缆行业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引导中小型电线电缆企业发展,培育电线电缆行业工业园,形成以太阳电缆为龙头,以三红、南线、朝日、华阳等电线电缆企业为骨干,中、小型电线电缆企业工业园共同发展的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同时,坚决打击“傍名牌”行为,按发展规范的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对依靠不正当竞争等手段生存的不合格企业,采取劝退、注销及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清除出市场。二是抓好针纺行业行政指导项目。水东所就辖区针纺企业多,且涉及的产业流程长,有坯布制造、成衣加工等,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的情况,分门别类,全面铺开行政指导。对新华安、绿晶、凯元等具有相当规模的成衣加工企业和电脑绣花企业以商标法律知识普及和规范经营建议的方式引导企业规避商标侵权行为,变强制管理为柔性引导;对坯布织造、染整行业等企业以合同指导、企业信用形象建设为重点,以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为载体,发挥我市针纺行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力争发展成为我省行业龙头企业。同时,不断加强与商会、协会的沟通合作,借助针纺协会的影响,推动行政指导工作取得成效。三是开展汽车市场行为指导。根据国家局与商务部颁发的《品牌汽车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来,黄墩所结合辖区汽车销售市场和二手车销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行政指导,督促规范其经营行为,按照《品牌汽车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要求经营者在6月底之前申报销售品牌汽车授权,并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规范经营,维护好汽车销售市场。区局还结合辖区主要行业分布,将相关工作行政指导分解到各辖区工商所,确定由各基层所落实医疗广告监管、责令不正当竞争行为人停止违法行为、合同监管订单农业和外资企业网上年检等行政指导项目,要求各单位认真开展行政指导活动,把行政指导具体运用到工商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并及时总结出经验和成效。

三、突出基层基础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推进工商自身建设上新水平

(一)突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1、加强工商所基本建设。区局目前正在抓好纳入全省建设盘子的黄墩工商所新办公场所建设工作。1月初,已与福建省X市悦达建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在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其主楼三、四层的部分房间作为黄墩所新办公场所,面积543.96平方米,购房款106.13万元并办理了减免契税申请手续和申请基本建设专户等手续。区局又于1月5日制定《**区工商局黄墩工商所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在装修设计图纸确定后,该项工程委托“福建宏林工程咨询造价公司”实行公开招标,于3月下旬招标结束,中标金额为117764元。因悦达靓家公司与他人签订的租房合同问题,装修工程工程队伍延迟到6月19日进驻装修,拟于8月底完成装修和办公设备购置,搬入新场所办公。区局积极利用省、市政府的有利政策,争取得到了市、区政府政策和财力支持,市政府决定拨款25.33万元、区政府明确拨款30万元用于补助黄墩所新办公场所建设,从而弥补了资金缺口,保障了黄墩所建设按省局的目标计划推进。

2、加强工商所素质建设。一是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继续按照“五化”的要求持续巩固四鹤工商所省级“规范达标示范所”称号,组织其他所参加省、市达标示范工商所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星级段(片)创建,深化落实段(片)长责任制,强化基层的监管职能;全面推行工商所办公平台,提高工商所的工作质量、办公效率和执法水平,区局从6月7日开始,为期四天对各工商所星级段(片)、工商所规范达标和工商所办公平台运用等基础性工作进行督查,并对检查情况在全局做了通报,对存在问题的不足方面提出下一步的整改要求。二是积极探索为基层减负。尽力破解工商所“增压”和“减负”的难题,做到机关能做的事不压给基层,机关能协调的问题不留给基层,切实消除当前工商所存在的工作条件、工作任务不和谐的因素。三是继续做好城乡轮岗工作。根据《干部职工城乡岗位轮换办法》、《待岗学习制度(试行)》,积极稳妥开展第二轮干部职工城乡轮岗工作,1月份较为顺利地开展了第二批城乡轮岗工作,此次共轮岗易岗20人。四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各基层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顾大局的良好氛围,落实好党内各项制度,实现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工作的完成。

3、加强工商所能力建设。为解决基层工商所在履行监管职能时不够到位,执法缺乏力度等问题,区局探索推行基层工商所商标、广告、合同专管员和法制员、信息管理员“五大员”制度,旨在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的同时,创新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机制。一是精心配置“五大员”。区局将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强,又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干部从机关充实到基层执法一线,优先配备”五大员”。二是建章立制明权责。通过明确职责,确保“五大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正确履行职责,并对“五大员”的工作采取奖惩并举的考评机制,工作成绩不佳的,要在绩效考评中扣分,对查办案件在有大幅提升的专管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联动配合增效能。区局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在四鹤工商所试行了此项制度,在发挥“五大员”作用时,着重强化联合配合:加强“五大员”与股室互动,在专项整规和重大执法行动中,与机关股室组成联合执法组,及时共同查处;处理好“五大员”与段(片)长互动关系,五大员”对段(片)长的巡查监管和执法办案具有监督、检查、指导的权利,段(片)长在辖区发现涉及“五大员”职权范围内或疑难案件,应及时移交“五大员”查办,并作为协办人全过程跟踪学习,形成信息互动;处理好“五大员”之间的内部关系,在监管过程中遇到交叉的内容,须做到分工不分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四是提高素质增技能。区局有意识地分期分批优先选派他们到省、市局参加培训,以提高执法办案的能力,并定期开展“以案释法”等岗位练兵和法律研讨活动,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通过配备“五大员”,各基层所的执法办案力量明显增强,查办疑难或重大案件的能力和办案质量均明显提高,基层所已弱化的合同监管等职能得到增强,通过“五大员”的传、帮、带还使基层所工作人员均具备了相关业务技能。

4、加强12315建设。一是加强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抓住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意见》的有利契机,按照先城区后乡区的原则,首批21个维权站、60个维权点在5月30日前已设立完成。并对新上岗的联系员进行了岗前业务指导和培训,为下一步全区15个乡镇和80%以上行政村设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和联络员工作打下基础,以推动全区消费维权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的进程,更好地、有效地、便捷地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创新消费维权机制。积极争取**区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了《X市转发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12315消费维权工作通知》(延政办[**]35号)文件。通过文件对**区12315消费维权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建立起政府领导、工商牵头、部门参与、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消费维权机制,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使区局的12315维权服务工作纳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大盘子,对推进区局12315消费维权的服务站、点建设,确保维权服务职责落实进行了有力的支持。三是加大12315形象宣传。紧紧围绕“消费和谐”年主题,于“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扎实开展消费法律、法规宣传和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的宣传,由市、区消委会和区局联手,牵头组织了盐政、药监、卫生防疫等8个执法部门以及移动通信公司、国美电器、旺祥酒水等11家名优企业到王台镇和南纺社区和体育公园,连续3日进乡村、进社区开展12315现场消费投诉服务、“送法下乡”和商品展销活动,发放宣传材料4000多份。今年来,区局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71件,已办结433件,办结率9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86万元,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182人次,得到消费者当面和电话致谢63人次。

(二)突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能力和水平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抓好队伍思想教育。在全局开展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主线的队伍作风教育、以“知责、明责、担责”为主题的责任意识教育和以岗位练兵竞赛为主要方式的业务培训活动,积极利用网络科技手段,健全完善网上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探索实施对业务考核不达标人员的待岗、换岗和集中强化学习制度。二是抓好业务技能培训。按照区局**年岗位练兵竞赛考试计划和市局练兵竞赛安排,我局先后组织358人次,参加市局两级组织的16次培训、两次竞赛,如期完成上半年培训计划。:

(三)突出信息化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论文 篇4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基本的人文关怀

大学生首先是社会公民,而人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人文素质教育以人为对象,它是人通过各种途径将人文知识进行内化而形成的。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并进一步成为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人文精神实质是人类自我关怀,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价值,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的理想的关注。

(二)搞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所以,管理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是围绕人展开的,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科学性,只关注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的知识。

(三)多种因素造成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

社会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所必然导致的功利、理性、物化,个人利益的追求、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某些层面缺乏人文价值的导向,导致物欲至上,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流行。例如由广州的廖勇等对82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茫然”“人生支柱物质化(权力、金钱)”“信仰危机”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功利和短视培养模式造成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化。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转变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厚积薄发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张杰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商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沉住气,抛弃企图“立竿见影”的办学思想,拿出“百年树人”的气魄,在强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诚、信”等价值观、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管理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的高校,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以多种途径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 篇5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是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是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因素。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发展。本专业的能力分为关键能力及核心能力。

(一)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关键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即指能够自我约束自己,科学地安排时间,排除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干扰。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较为丰裕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相对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砺,加上当前处于信息爆发的时代,游戏、影视、网络交流等各种休闲娱乐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容易对学生产生种种诱惑,导致其大学生活的不规律化和偏向娱乐化,对很多注意力不能专注的学生来说,用在学习和自我成长上的时间精力将会减少,此时,让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将会很重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这一点较为容易实现,许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本身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有的甚至在自我放纵与自我管理之间进行着艰难的抉择;其次,营造良好的学习、自律氛围,用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促使其进行自我管理;再次,适当的制定一定的纪律要求,教辅人员对学生进行适度管理,通过外部力量促使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最后,通过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发现学习中隐含的乐趣不亚于游戏中的乐趣,学习、实践活动后的满足感、充实感更是娱乐活动所无法带来的,自然会把注意力转向学习,从而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2.沟通能力

沟通即指能够与同事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关键。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主要不是从课程设计上体现,而是在课程教授过程与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完成的。首先,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教学团队在组织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技巧时,采用了把学生引入课堂与实践教学中进行互动的思想。在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需要调研和分析研究的课题和项目作业,并与学生在课堂内外展开直接讨论,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其次,通过组织大量的学生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依托专业成立的连锁经营研究社团是校内规模最大、活动最为频繁的学生组织之一。通过团队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能力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学生进入行业企业后,在专业岗位上发挥作用、处理专业事务所必需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有别于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基本素质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基本素养要求,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职场的通用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能力则专注于学生在本专业工作中所涉之基本专业能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包以下七项。

1.运营管理能力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是对连锁企业从商品选择进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以商品销售为出发点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管理能力是连锁从业人员的基本管理能力,统领其他各职业能力,体现学生对连锁企业部门管理的综合认识水平。

2.商品管理能力

商品管理就是从分析商品组合、商品采购开始,对商品进行储存、配送、促销、定价、陈列、销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管理工作的总称。商品管理业务是连锁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品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

3.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管理能力是指能够利用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收集、分析企业经营信息和商品销售信息的能力。现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是基于现代信息系统发展起来的,企业日常运营以信息管理系统为媒介,通过大量信息传播、沟通和分析管理完成,信息管理能力是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

4.供应商管理能力

供应商管理能力是指连锁企业采购部门管理人员对供应商供货质量、供货服务、促销配合、物流配合的组织管理能力。供应商管理是连锁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有效的供应商管理能够保证连锁企业的商品质量、供货配合度、促销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成本控制,提高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5.物流管理能力

物流管理能力是指对连锁企业配送系统进行规划、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能力。配送系统是现代连锁经营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是连锁企业商品管理的后勤系统,决定连锁企业商品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可得性,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

6.选址开发能力

选址开发能力是指连锁企业在拓展过程中,制定拓展计划,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门店选址,开发新店的组织、实施、控制能力。选址开发能力要求对市场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进行市场调研,对商圈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较深的把握,该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7.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利用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经营和销售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找出商品销售的规律,并与市场反应相联系,为连锁企业的营运管理提出切实可靠的建议,改善营运效率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连锁企业的第一次推动改变了连锁企业的运营架构和模式,第二次推动则让连锁企业能够运用系统数据分析能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学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这一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职业能力,这就使其能更深入其职业领域。

二、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要形成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体系,需要相应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包括两个层次:管理类人才通用知识体系和连锁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需要一般管理类专业人才通用的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这一类知识由管理类核心课程传授,具体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分别对应上文列出的七大核心能力,具体知识包括对连锁经营原理的认识、营运管理的知识、商品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的知识、拓展规划、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知识,完成这一知识体系构建所需的课程有《连锁经营原理》、《连锁企业运营管理》、《品类管理》、《连锁企业规划与布局》、《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特许经营原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的分析,为了实现对于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四年的教学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实施路径,并拟从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予以实施。

(一)课程教学体系实施路径

基于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可以设计出该专业人才必备的完整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实现该知识体系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如前所述,该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应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通用类核心课程和连锁经营方向的核心课程。实现该理论课程教学体系遵循应以下路径。

1.以基础课程为起点

本科基础课程包括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基础、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该类课程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基础课程承接学生大学之前所学课程体系与内容,易为学生接受与理解;其次,课程内容具有对学生最基本世界观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再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身体、学识、修养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最后,基础课程是其后大学课程的学习基础,以数学为例,高等数学、概率论等课程,是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品类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深入到一定层次后的必备数学工具。

2.以专业通识课为平台

会计学基础、经济学概论和商业伦理学构成了专业通识课。该类课程构筑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平台,几乎所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都以这几门课程为平台构建。该类课程内容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确保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理解各类知识,也为学生将来就业面的拓宽打下基础。

3.以专业核心课为基础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核心课则是指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连锁经营原理、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连锁企业规划与布局、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品类管理等课程的集合。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集中在专业领域,在专业通识课基础上设置,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容量,提高专业素质。专业核心课的合理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专业领域认识的全面性。

4.以专业选修课程为深入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为三个大类,分别为商业基础类、商业管理类和信息管理类。其中商业基础类包括流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博弈论、商业文化史等;商业管理类课程可以有商务谈判、ProjectManagement、市场调查与预测、创业学、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管理类有网络营销、商业数据分析、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信息检索等。专业选修课能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

5.以公共选修课程为拓展

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内容设定较为自由,既可为各专业的专业知识,也可为各类文学、艺术鉴赏等,与学生本身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开设的目的不在于提升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技能,而是为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拓展学生专业以外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路径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为了形成一个连续的、多角度的、由浅入深的系统化的实践体系,拟根据以下路径实现。

1.以低年级的社会认识实践为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从新生入学时开始。为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可能面向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在一、二年级,通过安排社会认识实习(或实践),同时配有专业导入课程,让新生初步了解整个行业的分工体系和布局及专业特点,以培养专业的基本认知。这一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专业概念,获得对所学专业皮毛性的感性认识。采取的具体方式主要是设置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或社会调查活动,到多个企业“走马看花”。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通过社会调查报告和感想等形式来完成。

2.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主体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程的合理开设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课程的实验或实践主要是突出理解和运用某门课程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设置的案例分析或策划报告,这类课程可请有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提供案例资料或亲自进行讲解和评点;另一类是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如流通大师实验、选址模拟实验、品类管理实验、门店运营模拟实验等,此类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对应的实验室完成。对学生的测评主要是实验报告。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丰富的公共实验教学为拓展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培养计划中,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开设有普适性公共实验,学生可以选修除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的实验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营销沙盘模拟、会计电算化、网络营销、证券分析等等,主要利用业余时间上课。这些课程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无法开设,但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情况,提高综合素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4.以高年级的专业实习为深化

尽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各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已建立和掌握,但为了培养全面性的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还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大多数学生不能把这些分散的知识连贯起来,特别是运用现代连锁经营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来完成连锁企业实际过程的能力还有相当的欠缺。为此,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十分必要。这种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专业于2008年起对“专业实习”开始实行综合性实践训练。其做法是专业负责人统一联系有需求的企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企业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一定的轮岗,通过不同环节的体验和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要求,而且对所学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许多学生还提出了一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实践中学生感到收获很大,企业得到了有效的营销支持,教师也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教学素材。这类实习是以多门专业课程整合为前提,以教师跟踪辅导为手段,以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为依托和纽带来完成的。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5.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为提升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环节是学生对四年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企业实践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这一阶段,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如果教师指导得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上一个台阶,因此,探讨和解决这一环节的相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从毕业论文选题开始,就要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来展开,既包括企业当前的热点领域问题,又包括专业的前沿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导向。其次是关于过程的控制。通过指导纪录的填写和期中检查汇报实现过程控制是一种有效监控的做法,关键是让这一环节落到实处。最后是毕业论文的答辩。答辩前通过答辩资格的审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6.以学生的科研活动为延伸

科研能力是未来社会管理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本科高年级学生中开展科研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通过学年论文和学生科研项目两种方式实施。学年论文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通过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学生参与到其导师所承担的一些课题中,进行科研能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科研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一般是通过自行组成科研项目小组,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拟定研究课题,选择导师后报专业院、系批准,专业在仔细评审的基础上,决定最终的立项课题。同时,学院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学生公开。实践表明,在校期间的科研能力培养对学生将是终生受益的。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多层面、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有效、清晰的人才培养路径将对应用型本科教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尤为重要。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范文 篇6

关键词: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管理;问题;方法

1前言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国际分工的重要性,探讨了各国出口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行交换,能够获取更大利益。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不仅存在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根据“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各国出国劳动生产率更高(即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贸易前更大的产品数量,无论是劳动生产率高还是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都能实现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1,2]。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国之间商品、信息、技术、资金、服务、咨询等方面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如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抓住商机,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商务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就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出构想,旨在提高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国际商务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简介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进行探讨,一般而言国际商务是指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活动,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1,2]。我国学者马述忠等主编的国际商务包括绪论全球化与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环境篇、国际贸易与投资篇、国际金融体系篇、国际企业管理篇[1]。薛求知等主编的国际商务管理教材将国际商务课程分为导论、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外国经营环境、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国际经营战略、国际商务的营销管理、国际商务中的进出口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组织与控制、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共十二章[2]。符正平编著的国际商务教材主要探讨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商务环境,跨国公司形成的宏观、微观原因,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国际企业战略等内容[3]。通过诸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探讨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商务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财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国际商务活动经营环境、经营决策的复杂化,使得国际商务管理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亟需改变,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3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培养方案,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习习惯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基础知识薄弱,作为专业课程,多学科的知识系统,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往往不能把握专业术语的本质,遗忘基础理论知识。第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缺乏探讨,不能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第四,学习方法单一,学习课堂缺乏有效讨论。

4课程教学改善方法

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改进方法: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学习为本,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学习,积极思考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在上课前可以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并且整理专业名词、学科知识要点,搜索相关案例,采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提出问题,积极研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养。第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学习工具。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扩大知识视野,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部分相关书籍供学生阅读,并提出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将不同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提高认知水平。学生要掌握多种语言工具,培养阅读文献的能力,并能应用互联网技术搜索文献资料,掌握多种统计软件,学会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选择具有创意的教学案例,增加案例分析的趣味特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要注意案例的实际应用价值,既要给学生印象深刻,又要结合知识要点,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践分析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参与到案例研究中,情境分析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能够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使用PPT、网络等多种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就某一热点研究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应用本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然后由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也可以请学生进行探讨,就具体问题提炼出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时灵活安排小组讨论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识,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

在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PT,学术论文,网络工具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采用案例讨论,小组讨论,作业分析,考试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同学们的知识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总之,通过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有效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理论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管理的技能,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展开。

作者:肖敏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述忠,曾华(2011),国际商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