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普及国防知识,提高公民国防意识,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意志、技能和体魄。
[论文摘要]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文章提出国防教育中开展理性爱国教育的必要性,强调爱国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引导大学生自觉地维护社会稳定、具备政治觉悟和辨别力、开阔胸襟、科学把握民族尊严与社会的关系和正确定位自身选择,提出将国防安全战略教育与理性爱国教育结合开展的现实策略,最后阐述该策略有维护国家和谐稳定、培养大学生前瞻性战略素养、推进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校 国防教育 理性爱国教育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学习国防知识、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学习军人作风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核心是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合理引导他们的爱国情怀,并将大学生爱国热情转化为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青年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国防教育中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现状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导致了大学生在表达爱国热情中存在狭隘误区,在行为选择上存在偏颇,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国防教育中开展理性爱国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很容易将历史上的爱国典范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很容易激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但是,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看待事物、把握情感方面往往存在着欠缺,通常表现出在爱国行为上的冲动性和盲目性,而这可能会给社会环境、社会秩序造成影响与破坏,甚至被一些居心叵测者利用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理性爱国教育应当纳入国防教育的视野,并引起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第二,国防教育中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是促进大学生增强国防意识,努力锤炼自己军人品格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全局的观念,对世界形势、国际局势缺乏深入的理解,往往在对待南海、钓鱼岛等国际纠纷的问题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并且很容易在爱国热情中表达出来,缺乏应有的判断,容易表现为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这很可能造成极端不良情绪的发泄,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因此,重视理性把握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是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三,从国防教育实践来看,大学生们被激发的爱国情感浓厚,爱国意识强烈。但同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缺乏与时代的结合性,他们的表达在很多方面没有考虑社会的现实与发展。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发展、壮大和稳定时期,我国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进行利弊权衡选择,而目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敌对势力的痛恨、冲动,以自己的偏激言论和行为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在行为选择上缺乏理智性与有序性。因此,当前国防教育中,要用理性爱国教育,富有耐心地引导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国防教育中开展理性爱国教育的具体内容
理性爱国教育是国防教育中的重要维度,我们要从不同内容和层面对大学生开展理性爱国教育,进行如下的引导:
第一,了解国防发展史、国家发展史。了解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只有了解我党、我军和我国的发展历史,才能反思我们的不足,找到军事落后、国家发展滞后的原因,才能明确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国防教育中,要使大学生理性地了解我们的国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而不是狂妄自大地陷入狭隘的爱国主义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大学生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才能使他们自觉学习,努力成才,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而奋发有为。
第二,自觉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有实力维护国家的安全,才是真正的爱国。因此,在理性爱国教育中,要从维护国家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出发,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服从组织的安排,服从集体的决定。试想,一个动荡不安、事故连发、人心不稳的国家,何谈发展,其发展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因此,大学生的理性爱国应从维护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出发。
第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辨别能力。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中,一些国家通过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甚至是军事的手段,不断挑起事端,煽动民众情绪,其用心是险恶的,其动机就是为了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尤其一系列的领土争端和国际贸易纠纷问题,都激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了一些民众的冲动行为,而由此也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具有浓重的爱国情结,当看到国家的利益被挑衅之时,他们很多都义愤填膺,对这些敌对势力充满了仇恨。然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国防教育中就越要教育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性的头脑,广大学生应遵守纪律,尊重国家大局,服从党的领导,尤其要维护社会秩序,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而不能意气用事,顾此失彼;要教育学生对当前国际局势、国内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对国际、国内发生的事件,保持清醒的认识,进行科学的思辨,不能用冲动的行为来表达爱国之情,更要防止自己的冲动被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
第四,放眼世界,胸襟开阔。爱国主义不应当是狭义的,不能仅仅是站在本民族利益基础上的爱国,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出发,放眼世界,虚怀若谷,胸襟开阔。世界具有多样性,各民族的文明进步都是人类奋斗的结晶,我们只有尊重人类的共同文明进步,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才能使我们的发展更远,才能使我国真正屹立于民族之林。当前,在国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教育大学生坚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从认知到行动上,来积极维护国家的安定,维护世界的和平,充分理解、支持世界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第五,科学把握民族尊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维护民族尊严,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而经济社会与其并不矛盾。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中日矛盾与纠纷,很多爱国人士往往用抵制日货,焚烧日本国旗,甚至以身试法用诋毁在华日本人士来表达,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违法犯罪的。在表达爱国之情时,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是我们的底线;但是,加大与其他国家包括与有领土纷争、在政治意识倾向相左的国家进行经贸交流、文化交流是提升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必要选择。因为国家只有强大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尊严的保护和领土不受侵略,所以在国防教育中,要切实使大学生明白这一点。
第六,实现自身选择的正确定位。爱国主义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呈现在激愤的情感表达中,更不是表现在盲目的行动上。在理性爱国教育中,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实现自身学习、发展和日常行为上的理智选择,科学定位。作为大学生应发奋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将学业提高,学识增长作为当前的主要目标。要从小事做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品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尤其要服从学校的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的有益活动,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全面发展上来;要将国防教育中学到的好的做法、军人良好作风,转化为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能够担当起社会责任的未来建设者。
三、国防教育中开展理性爱国教育的策略及意义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无论是军事理论课、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其他军事教育活动,基本的国防教育知识、军事技能掌握是细枝末节的内容,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目标应当是使大学生树立起国防安全的战略意识,也就是要使他们在具备对国家安全、国际形势敏锐的感知和洞察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善于捕捉、分析和认知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变化信息的能力,从而在国际大环境中考察、理性分析国家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军事策略。由此来看,国家安全战略教育是理性爱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大学生增强国防意识,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理性认识,科学把握,正确抉择的重要保证。将国防安全战略教育与理性爱国结合起来,是当前国防教育中开展理性爱国教育的现实策略,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这是维护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国家的敌视和恐慌,他们伺机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破坏,在经济领域进行打压,在国际事务中进行挑衅。同时,我国也处于各种矛盾交织、各种利益格局纷争、各种思潮涌动的时期,维护国家边防的安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内局势的稳定成为保持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要教育广大学生树立国防安全意识,坚持理性爱国,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要教育学生在爱国行动中头脑清醒、讲究智慧,服从国家发展大局,遵守国家法律,服从学校安排,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只有保持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国家实力才能不断强大,我国才有可能与世界强敌抗争。
第二,这是培养大学生前瞻性战略素养的需要。国防安全战略虽然属于军队和领导层面决策和考虑的视野,但作为普通公民,只有具备了了解国防安全战略的意识,才能自觉地服从国家安全决策,主动地服务于国家的大局发展,才能以战略的思维来分析、处理日常事务和问题。如果实现了全民对国防战略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才能从整体上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进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祖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栋梁。因此,国防教育从现在起就要渗透国防安全战略教育,并将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战略思维,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第三,这是推进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只有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安全,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国防教育中,只有向大学生们教授国防战略思想,使大学生以战略的眼光认清国家局势,积极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支持社会的繁荣进步,才能实现以发展保持国家安全,以发展促进国防建设的目标。尤其要教育大学生不能盲目地跟风、冲动,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可见,在国防教育中,将国防安全战略教育与理性爱国教育结合起来,其关键在于使大学生认清国防安全是一种国家实力的竞争,国际关系是一种经济、政治利益角逐的关系,外交关系也是一种实力竞争的关系。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才能在国家事务中具有话语权,才能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有保障,才能实现真正的守土、爱国,才能敢于应对外来挑衅。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找准制约国防教育发展的因素,以高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抓住教育重点环节。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新生军训、校园文化建设、征集新兵等环节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一是要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国防教育穿插其中。如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要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告诉青年学生“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是要把开展大学生军训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在完成军事训练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请军事专家、英雄模范到学校开办讲座、报告会。放映军事理材的电影、录相、纪录片等等。多途径想办法上好国防知识教育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军营一日”参观活动,全景式地了解军人的一日生活制度,从中感受军人的纪律观念和意志品质。并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三是要把高校征集新兵工作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着重抓好征集前期、欢送新兵和跟踪培养等时机的宣传工作。要搞好征集新兵宣传,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支持在校大学生踊跃参军,要做好应征入伍大学生的欢送工作。激励他们在军营建功立业,为母校和家乡争光,要注重对入伍学生的跟踪培养和宣传,发挥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第三,充分多种教育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要发挥好课堂教育的。教育主渠道”作用,选配优秀教师担负教育任务,紧跟国内国际形势,溶入国防新事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育的时事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要发挥好校园网络的“课外辅导员”作用,认真分析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喜好,丰富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吸引学生主动来学知识受教育。要开展好经常性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课堂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各个方面。
当我告别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满怀憧憬迈入中学大门时,迎接我们开学第一课的是军训。
虽然军训只是短短的三天,但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坐在教室里上课,拒绝艰苦的训练。然而,校命不能违,当我穿上又肥又大的军装时,俨然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
教我们的是一位威武的教官。他对我们非常严厉负责,恨不得立刻把我们教成一位位真正的军人。他一遍遍耐心教我们昂首挺胸,直起腰身;一次次地教我们做着立正、稍息、摆臂、踏步、转身等这些基本动作。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位却没那么容易。教官敏锐的眼神不时地找出错误的动作,然后帮我们纠正,争取让我们把每个动作好。特别是练站军姿,每次都要练25分钟,收腹挺胸,身体前倾,两肩后张,双眼平时前方,脚后跟并拢,双脚成60度。持久的演练,让我们汗如雨下,脚底发麻,双肩酸痛,真想教官快喊“坐下”的口令。但教官不断地鼓励我们,再苦再累坚持下来就是胜利。于是,我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
白天的操场上有我们训练的的步伐,阵阵洪亮的号声;到了晚上,又有了我们嘹亮的军歌。唱军歌,给我的军训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色彩。每天晚餐后,我们集中来到操场的观众席上,教官教我们唱军歌。此时的教官又成了我们音乐老师,他的声音圆润浑厚,铿锵有力。我们放声豪唱,似乎把所有的疲劳与艰苦都挥酒尽。《团结就是力量》、《打靶归来》…充满激情斗志的歌声划破在悠静的校园上空,我越唱越振奋,仿佛在呐喊着心中的那首理想之歌--在新的校园里好好学习,努力奋斗。
训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才有此时完整的演绎。此时此� 今后,我会爱自己的班,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军训结束,也是我们初中生活的开始。在这次军训中,我感觉收获很多,让我明白了做事不仅要有毅力和决心,还要不怕苦不怕累。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我决心用军训中严格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三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梦想!
论文关键词: 高校文化 国防教育 高校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 高校文化侧重于培养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它追求高校整体优势;高校国防教育则注重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和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二者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学生的培养各有侧重。
高校文化所倡导的高校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其大大丰富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工作要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互相推动,共同发展。二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性质不同。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学科。高校文化则是通过培育高校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高校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教育性,本质上是教育管理问题。
2)内涵不同。国防教育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国防意识培养活动的实践性概念。高校文化是在高校长期管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师生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它主要是理性文化的概念。
3)内容不同。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动员及国防经济等等的教育,从而促进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高校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高校内外条件选择教育管理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高校精神、确立高校目标、建设高校道德、树立高校形象等。因此,国防教育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民的思想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具有重要的共性特征。高校文化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高校的实际情况长期发展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4)方式不同。国防教育是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对象广泛,教育条件各异。其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高校的全体师生,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高校领导的倡导,全体师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而逐步养成的,一旦高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高校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师生就会自觉自愿、齐心协力地为实现高校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尽管高校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作目标与具体任务也各不相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对象相同。高校文化和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两门科学,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注重协调高校内部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高校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塑造人的灵魂,焕发人的精神,倡导优良作风和传统,强调自我激励效应,并在高校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高校国防教育则注重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和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因此,高校文化和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关于国防教育的论文(优秀8篇)
3)终极目标一致。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国防教育工作讲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可见,高校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为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效率,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
4)教育途径相通。高校文化和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对高校文化建设也适用。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的学习榜样等等。
5)环境相同。无论高校文化建设还是国防教育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高校环境中进行的。在同一环境中,影响因素相同,因此,高校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能有效确定建设自己高校文化的起点和程序,选择国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从而使得两项工作同步获取有效成果。
当前国防教育领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科学为先导、以经济竞争为主题的崭新世界。无论是政治和经济领域,还是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并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和难题。从当前社会变革的形势看,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给国防教育工作增加了复杂性和艰巨性。
国防教育工作要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互相推动,共同发展。高校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概念是独立的,但彼此是相通相融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明显、并且结合点也很多。因此,通过二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互补、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并且同高校文化相结合是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
高校文化所倡导的高校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神、群众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等,不仅丰富了国防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国防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培育高校学生集体意识、倡导高校道德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时,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它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相结合,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纳入高校管理轨道,较好地解决了国防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的“两张皮”问题。
高校文化建设能有效推动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也为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使国防教育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使国防教育工作更适应高校和社会的需要,更便于与高校学生工作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强国防教育工作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推动力。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高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它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了团结和凝聚高校师生、增强了高校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从而克服了国防教育工作中的某些弊端,改变了旧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国防教育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落到实处。
[1]徐建军。新形势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系统的研究与实践[M].中南大学出版社。
[2]曾友因。美日、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N].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
[3]喻运斌,刘耀明。论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06(3):13.
[4]李敏,张志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N].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
[5]周军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对策研究[N].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
[6]陈孟,江宇冰。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7.
[7]刘铭,孟海帆,于喜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N].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8]段志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N].韶关学院学报,2001.
[9]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7.
[10]全国人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5.
一、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现状
尽管取得了以上成就,但高校国防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高校中没有学科依托,“尽管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已进行了20多年,众多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始终没有确立。”这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一方面因为没有学科归属,很多学校对国防教育课程不重视,使教学时间、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更无力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教师职称评定没有序列,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使高校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层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将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发展为学科建设。本文从这个着眼点做研究,以期寻找高校国防教育未来发展的示范之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事业纵深发展。
二、学科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自1985年我国实施军训试点工作以来,以军事理论教学和集中军事训练为主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积累了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果。很多高校除了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选修课,使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手段多样,这表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国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教学职能越来越强,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向高层次发展。“21世纪,我国的国家安全将面临来自传统(军事)和非传统(跨国犯罪、走私贩毒、恐怖主义以及经济、科技、信息、金融、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双重安全压力;”[5]现代国防观念也不再是指领土主权遭到侵犯,国家以战争为抗击来犯者方式的传统国防观念,而是确立总体安全观。高校国防教育应多内容、多手段、多角度实施才能达到培养现代国防观念的目的。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军事高技术呈现多学科交叉,多种功能交织这一新特征,具有兼容性。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高等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也是综合教育,应该多环节多渠道,只有这样,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贡献才能凸显。
三、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
国防教育是军事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近缘学科是军事学和教育学。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依据
1.军事教育自古以来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实践与军事实践的分量最重,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军事教育在阶级社会之初的突出地位。夏商周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军事教育成为其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军事教育经历了历史性变革,由于统兵征战专职将帅的出现,使将帅教育成为军事教育的重点。秦汉至隋唐,我国封建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全面确立,各项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开始规范化、法令化。宋代武学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古代长期把军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传统,开创了中国封建军事学校教育训练体制的先河。19世纪中期,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军事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军队院校教育在近代有了发展,而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统治者意识到军事教育的重要性。单独开办了军事学堂。专门的军事教育从国民教育中分离出来。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技的发展最终对战争的作战样式和形态产生了根本影响。大量武器装备涌现,新学科层出不穷。军事教育对地方院校的依赖性增大。部分部队军官需要地方院校培养和输送,某些专业技术课程需要地方学者来教授。军事教育与普通院校教育相互依托和渗透,国防教育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
2.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要造就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国防教育功不可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时,曾专门提出军事素质,要求青年要懂点军事科学,军事知识也是培养胆识、胆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竞争如同打仗,要有战略、战术观点,包括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8世纪军事科学的概念提出后,军事科学的发展已到成熟的程度。军事理论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这些学科与军事学科相互影响,使大量交叉学科涌现,国防教育是其中之一。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学依据
1.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依据我国现行《兵役法》,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的在校学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通过实施国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培养后备兵员。同时我国明确建立预备役制度,军官预备役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军事部门的关注,依托国民教育体系为部队培养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预备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2.现代国防理论的发展国防理论脱胎于军事科学,而军事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突破武装斗争的狭隘圈子,新时期的科技革命也使国防观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包含在国家利益中,也没有什么不与国家利益相关,现代国防理论使国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被极大的扩展。美国国防教育的优点之一,就是强调了国防科技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对国家实力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国防教育明显具备了教育学和军事学的双重特点,以教育为目标,以军事为内容,促进人类文化素质发展。
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规划
(一)合理的教学形式
1.横向发展上,教学形式以必修课为主、开设多门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以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为辅助,形成立体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必修课培养学生国家安全观念,讲授军事知识和训练军事技能,选修课丰富知识内容体系,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2.纵向发展上,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逐步建立国防教育方向博士点,提高教学层次和科研水平,形成研究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二)学科内容体系设置
时代的进步赋予国防教育应有国家安全观的新内涵,在此内涵下,国防教育学科内容体系的设置应更注重实用性,在学科内容体系设置上,除保留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外,可设置“国防与外交”、“国防与经济”“军事指挥管理决策”“中外军事思想”等课程,使学生能学到一些在竞争中取胜的技巧和方法。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与现代战争特点相结合,尝试一些更加贴近战时情况的训练项目,如进行电子对抗的模拟演练,无人机模型的试验飞行等。只有在变化中更新,在更新中丰富,才能使高校国防教育拥有不息的生命力。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全国高校国防教育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不少误区,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是继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1.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不同的教学需求,注重多媒体课件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用网络教学,宣传推广国防教育,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教与学互动,使更多的国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引入更多情境教学、案例型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机构建设
教学机构建设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教学机构力量应该加强,作到任务明确、地位明确。机构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坚持以法律为依据,国防教育机构独立运行,以教学职能为主,行政职能为辅,并坚持“有为才有位”的思想。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同样是保障国防教育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建设一支专职的稳定师资队伍,应该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补充师资队伍。也可以引进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还要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层次。五、结语高校国防教育目前发展的现状决定了高校国防教育必须由课程建设走向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可以解决课程设置、授课学时、机构建设、教师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也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使高校国防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高教学层次,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我们在国防教育学校参加了军训,因为是在国防教育学校,我们都认为这便是国家给我们进行的国防教育,可这七天只是国防教育中小小的一部分,一个开头而已。
军训中有一天,教官带我们练习正步走,烈日当头,我们被累的一身汗,我舔了舔干裂起皮的双唇,心里暗暗希望教官给我们休息一下,可教官仍起劲地喊着口号,没有停的意思。过了好久——我都 觉得腿都快累断了,教官说:“立正,原地,坐!”于是大家欣然席地而坐,再没有军训前对所坐之地卫生条件的要求。刚坐一会,我的注意力就被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女孩吸引了,她正面对我左边的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堆东西:防晒霜、润肤露、唇油、梳子。然后不慌不忙的打扮起来,最后,还对镜子照了一下,说:“哟,我都成了 包公了!”我转过头,暗自发笑,看见教官走过来,瞟了那女生一眼,说:“你们这些小姐,这点苦都受不了,还要学吃苦啊,干脆,边疆上站岗的人都边站边涂香好了。”听了教官的话,她似乎是说,军训是来教我们吃苦的,可我们在这之前从未想过我们为何军训,国家为何要我们军训。
于是,我豁然开朗:军训的目的不是把我们练成可以上战场打仗的士兵,而是培养我们的国防意识,让我们天天进行各种训练,不在于要我们身体强健,而是要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日常的必修课中,也有培养我们的篇章:政治书中常提到台独问题,这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而美国却迟迟不给中国一个明确态度,带有纵容心理,可使我们意识到,为了祖国领土完整,要搞好国防。
历史课上,近代历史是屈辱的历史,战争连绵,且多是外国侵略中国。看到书上中国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图片,看到中国人民遭受屠杀,家破人亡的图片,看到外国列强在中国烧杀虏虐的图片,我们更加意识到国防的重要性。国防如此重要,我们要为祖国尽一份力,使祖国国防事业发达,无人敢欺,要保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确保不分离
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小组的监督,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促进党的全面严格治理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九届二、
一是充分认识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于国防教育的论文(优秀8篇)
关于国防教育的论文(优秀8篇)
关于国防教育的论文(优秀8篇)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要全面落实党内监督制度,突出政治监督,重点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对党忠诚,践行党的性质宗旨情况的监督;强化对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践行“两个维护”情况的监督;强化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的监督;强化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的监督;强化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政治上认识领导职责中包含监督职责,增强监督意识,履行监督责任;正确对待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勇于纠正错误,切实改进工作;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主动接受监督,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一把手”要自觉置身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领导干部的监督。
(一)把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监督检查。“一把手”被赋予重要权力,担负着管党治党重要政治责任,必须以强有力的监督促使其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党委(党组)、纪检机关、党的工作机关要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将“一把手”作为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等的重点,让“一把手”时刻感受到用权受监督。
(二)“一把手”要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监督。“一把手”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带头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严格自律上当标杆、作表率,既要自觉接受监督,又要敢于担当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动向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廉洁治家,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加强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上级“一把手”必须抓好下级“一把手”。中央政治局委员要注重了解分管部门、地方、领域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一把手”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做到廉洁自律,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提醒。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应当加强对省级党委、中央单位“一把手”的监督,督促省级党委加强对下级“一把手”的管理。上级“一把手”要将监督下级“一把手”情况作为每年述职的重点内容;对下级新任职“一把手”应当开展任职谈话;同下级“一把手”定期开展监督谈话,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进行批评教育,对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及时予以诫勉。
(四)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落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下级“一把手”落实责任不到位、问题比较突出的及时约谈。纪检机关应当通过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提出整改建议等方式,推动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健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对“一把手”选拔任用、实绩评价、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对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担当、不作为的,依规依纪追究责任。
(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党委(党组)、纪检机关、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搞一言堂甚至家长制问题。中央组织部应当对省级党委、中央单位“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巡视巡察、审计监督、专项督查的重要内容。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发现“一把手”违反决策程序的问题,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对纠正不力的要向上级纪委、派出机关反映。
(六)巡视巡察工作要紧盯“一把手”,及时发现问题。党委(党组)要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坚守政治巡视定位,查找纠正政治偏差。巡视巡察组应当把被巡视巡察党组织“一把手”作为监督重点,进驻前向纪检机关、组织部门深入了解情况。巡视巡察谈话应当将“一把手”工作、生活情况作为必谈内容,对反映的重要问题深入了解。巡视巡察报告应当将“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单独列出,提出明确意见和整改要求。
(七)及时掌握对“一把手”的反映,建立健全述责述廉制度。党委(党组)、纪检机关、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一把手”的日常监督,通过驻点调研、专项督查等方式,全面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落实纪检机关、组织部门负责人同下级“一把手”谈话制度,发现一般性问题及时向本人提出,发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向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报告。开展下级“一把手”在上级党委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上述责述廉、接受评议工作,述责述廉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八)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相互监督,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央委员会成员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现其他成员有违反党章、破坏党的纪律、危害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应当及时向党中央报告或者实名向中央纪委常委会反映。党委(党组)“一把手”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切实履行好教育、管理、监督责任;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所作的函询说明签署意见时,要进行教育提醒,不能“一签了之”。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当经常交换意见,发现问题坦诚向对方提出,发现“一把手”存在重要问题的可直接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一把手”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班子成员按规定对个人有关事项以及群众反映、巡视巡察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实事求是作出说明。
(九)发挥领导班子近距离常态化监督优势,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党委(党组)要全面履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相互提醒、相互督促,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发现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有违纪违法问题的,应当及时如实按程序向党组织反映和报告,对隐瞒不报、当“老好人”的要连带追究责任。
(十)坚持集体领导制度,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健全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坚决防止以专题会议代替常委会会议作出决策,坚决防止以党委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决不允许领导班子成员将分管工作、分管领域变成不受集体领导和监督的“私人领地”。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要事项须提交领导班子会议讨论,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意见分歧较大时应当暂缓表决,对会议表决情况和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存档备查。
(十一)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管党治党工作。党委(党组)要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年度计划,分解工作任务。“一把手”要定期听取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情况汇报,发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约谈。纪委应当向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通报其分管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廉洁自律等情况,推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十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党委(党组)要完善落实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的具体举措。对领导班子成员存在违规干预干部选拔任用、工程建设、执法司法等问题的,受请托人应当及时向所在部门和单位党组织报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来自其他领导干部家属亲友的违规干预行为应当坚决抵制,及时向党组织报告。不按要求报告的,依规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十三)建立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分领域形成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党委(党组)要定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状况,经常听取纪检机关、党的工作机关相关报告,认真查找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纪检机关应当加强对审批监管、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等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分析,注重发现普遍性问题,形成专题报告,促进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管理监督。
(十四)完善纪委书记谈话提醒制度,如实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情况。纪委书记应当牢固树立报告问题是本职、该报告不报告是失职的意识。发现领导班子成员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进行提醒。发现存在重要问题的,向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报告,全面准确反映情况。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的,依规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十五)落实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责任,把管理和监督寓于实施领导的全过程。党委(党组)要切实管好自己的“责任田”,综合运用检查抽查、指导民主生活会、受理信访举报、督促问题整改等方式,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措施管用、行之有效。
(十六)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牢,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党委(党组)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任职回避、定期轮岗、干部交流制度,对“一把手”制定更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推进“一把手”个人有关事项在领导班子中公开工作。健全干部双重管理制度,明确主管方、协管方对双重管理干部的监督职责。
(十七)规范领导干部家属从业行为,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高级干部要带头执行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规定,为全党作出示范。党委(党组)要抓好相关规定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交往必须守住底线、把好分寸,“一把手”要带头落实“亲”、“清”要求,不得以权谋私,搞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管住管好自己的家属亲友,决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职权敛财谋利,防止居心不良者对家庭成员进行“围猎”。党委(党组)、纪检机关要加强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置投诉举报,发现问题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十八)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党委(党组)要履行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领导责任,统一确定或者批准下级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主题,上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有计划地参加下级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部门应当会同纪检机关对下级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重点检查“一把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否态度鲜明,民主生活会是否真正红脸出汗。对不按规定召开的严肃指出并纠正,对走过场的责令重新召开。对下级党组织所辖地区、部门、单位发生重大问题的,督促下级领导班子及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十九)强化选人用人的组织把关,落实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强化对下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拟任人选的把关,压实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各环节的领导责任。组织部门应当按照好干部标准,严格“凡提四必”程序,全面考察干部。纪检机关应当动态更新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党委(党组)要对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同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督查、相关业务部门考核发现的问题相结合,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每年可以选定部分“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进行重点考核,对问题反映较多的进行专项考核。
(二十)定期分析研判信访举报情况,对群众反映多的领导干部及时敲响警钟。党委(党组)要重视信访举报工作,了解掌握群众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反映。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呼声,严肃认真地对待群众的意见、批评。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应当对信访举报情况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对反映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意见,督促信访举报比较集中的地方、部门、单位党组织查找分析原因。对涉及下级“一把手”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信访举报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对社会反映突出、群众评价较差的领导干部情况及时报告,对一般性问题开展谈心谈话。
(二十一)推动问题整改常态化,完善纪检监察建议制度。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审核整改报告、督办重点问题等方式,压实主体责任,督促整改落实到位。针对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开展警示教育。完善纪检监察建议提出、督办、反馈和回访监督机制。对整改问题不及时不到位甚至拒不整改的,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
(二十二)加强党委(党组)对监督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监督工作,抓好督促检查。把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摆在管党治党突出位置,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统筹党内各项监督,支持和监督纪检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督促党的工作机关加强职责范围内职能监督工作,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作用。
(二十三)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贯通各类监督。各级党委要切实发挥党内监督带动作用,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大统筹力度,整合各类监督信息资源,有效运用大数据,建立健全重大监督事项会商研判、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使各类监督更加协同有效。
(二十四)发挥纪委监委专责机关作用,增强监督实效。纪委监委要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督促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准有效运用“四种形态”,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坚决查处,对不抓不管、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加强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大力支持下级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职责,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完善全覆盖的监督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健全内控机制,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权力受到严格约束。
(二十五)积极探索创新,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对各项监督制度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加强分类指导,细化监督举措。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鼓励地方、部门和单位探索强化监督的有效办法,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关于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
摘 要: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策偏向宏观、师资力量薄弱、大学生国防意识不强。为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定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强化国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84-02
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 孟子说“善教得民心”,孟子在答梁惠王问时从仁义角度阐述国防中的国家主体意识[1]。现代国防教育,泛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2]。从更广泛、更精准的角度来看,现代国防早已超越军事角度,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并形成一种“超限战”的国防思维及其各组成成分的多维结构关系。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必�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既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战争初期无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的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必须让大学生真正懂得珍视和平的重要道理,必须构筑强大的国防屏障,方能赢得和平与稳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含义,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意识淡薄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近年来,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研究已成为我国国防教育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必须随时认清国家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危机,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应对危机、克服隐患的充分准备。随着相对和平环境时间的延长,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经济物质利益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淡化忧患意识。面对当今我国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清,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才能应付各种战争风浪的冲击。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国防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而且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军事知识,锻炼强健体魄,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防人才,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国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才能培养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大批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偏重于宏观指导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非常重视高校的国防教育,2012年2月初,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其中再次对军事技能训练进行重点强调。但是,这些法令文件在各地政府和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全国仅有六所院校设有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隶属于高等教育学专业。同时,教师教学任务偏重,部分高校专职军事教师既从事教学,还要负责人民武装行政工作,很难有精力和心力专门从事军事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措施不完善,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防教育专款投入不足,表现在有些高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实习基地,军训时学生全拥挤在一个体育场上,或校内马路和广场上,射击、战术课目难以实施。同时,技能训练时间短、内容单一,与高校所设置专业联系程度不够、专业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导致整个技能训练质量不高、内涵缺乏,甚至有些高校为节省开支,未组建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每年仅用一两次国防教育讲座来代替国防教育课程。这样一来,所制订的国防教育教学计划根本无法完全实施。尽管近年来,部分省份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检查评估,也制定了检查指标体系,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出来。
(四)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国防教育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少,仅为理论必修课和技能训练课,各2学分,甚至部分高校未将课程列进课表,国防选修课大多处于滞后建设状态。受上述因素影响,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导致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要“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国防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看,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重视程度日益加大,部分省份走在全国国防教育前列。如四川省军区2011年对全省本科高校进行军事课课程评估,有效地提升了各普通本科高校的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国防上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提高其国防意识是当前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定位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
国防教育并非是孤立的一门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学校领导要重视,更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协作,要科学定位高校的国防教育。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管部门,应建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加快改变教研室及教师编制、有教学无考核、教育质量欠评估等状况,尽快促进高校国防教育迈向规范化、制度化[3]。国防教育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也就是从国家到各省、市、自治区及以下单位,这条路径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即各基层单位、院校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落实、分解和执行上级部门和国家的政策,这样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对口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
要推进国防教育教师合理定编、职称评定,并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把现有教师队伍努力建设好。此外,后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迫在眉睫,当前六所院校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在职人员已于2011年停招,全日制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仅有15人左右,不能满足专业化的人才累积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探索长效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国防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适度规模建设,在学科归属和建设上增加各类资源投入。同时要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建立高校内部多层次国防教育体系,使国防教育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同时,邀请英模到校演讲,利用“双拥共建”活动等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四)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员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物质、制度、心理”模式[4]。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可疏忽,它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高校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全力提高国防教育的层次和品位,有效延展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组建各种体现国防精神的社团组织,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校本国防教育课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国防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学者提出,要将军事技能训练融入全学制阶段,而不应集中在两周时间,这是建设良好校园国防文化环境的契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这种环境建设可以从学校历史、学科和专业设置、学校内部结构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构建一个系统冗余少、功能强大的国防教育耗散耦合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高技术战争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高度上与时俱进,深入扎实推进国防教育,使大学生能从更广、更深的层次去主动思考国家的安全问题,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2.
[2]林杰。关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0,(11)。
[3]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6,(2)。
[4]于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