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实用七篇】

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通用7篇)

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 篇1

前些天,我读了张爱玲的一部小说——《半生缘》。其实之前电视里也有热播过,但是由于对张爱玲的敬仰和对这部小说的喜爱,我还是把原著读了一遍。有时我还真觉得文字比电视更有吸引力,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气息总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半生缘》是以一种最朴实平凡的语言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用“残缺的完美”去形容《半生缘》是再贴切不过了。《半生缘》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被人们所赞称,或许并不仅因为张爱玲这个作者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还因为它能以悲剧的形式打动人心。笔者很喜欢女主角曼桢,而她是当时受社会迫害的典范;被姐姐出卖;母亲却袒护姐姐,认为姐姐求子心切的做法也情有可原;被姐姐从中阻碍,使她与她当时的未婚夫相隔十四年后再相见。可结局已定,哪怕两人再相爱,却再也不能回到那一段已失去的岁月。

而我喜欢她并不仅仅是同情她,更是敬佩她,她每时每刻都在和当时社会上可悲的制度作斗争,每时每刻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尽管她这一生已注定成为悲剧,但她至少竭力地争取过。我作为一个读者只能说,在当时社会中像她这样的人太少,而她自己也能力有限,因此才没有化悲为喜。但是她的精神是可嘉的。当十四年后曼桢与男主角相见时,尽管他提出与他妻子离婚再与她结婚的提议,但曼桢还是没有答应。并不是她不爱他,而是因为太爱他,不想因为自己而使对方原来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更是因为道德与良心的缘故,毕竟男方是有家室的人,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逼着人家妻离子散是不是太残忍了!曼桢的善良与无私让我折服;或许这世上真的没有那么多“敢不敢”,而是“能不能”了,如果一段感情没有道德作底线,没有责任作保证,又何谈“爱”呢?

红尘中浮沉着太多个梦,又到底多少个梦能生死与共?《半生缘》这段爱情故事也有其“可喜”的二面,至少曼桢这辈子能如此轰轰烈烈地爱过一回,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半生匆匆,半生如梦。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七、八年如同过往云烟,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二、三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现在的我,只想好好珍惜我的这一生,不要让我这短短的一生留下长长的遗憾。

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 篇2

翻开《水孩子》这本的童话故事集,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水孩子》主要讲的是在爱尔兰北镇住着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汤姆。他不会读书、写字,也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每天过着痛苦的生活。汤姆天天都被他那狠毒的师傅逼着去替人家打扫烟囱。

汤姆从小就受师傅格林姆的严厉管教。有一次,他陪师傅去帮一个大户人家打扫烟囱,由于汤姆不小心闯下了大祸,吓得到处逃跑,最后在仙人的指导下,跳进了水中,并且变成了一个水孩子。起初,汤姆还是像以前一样很调皮,在水里总是跟各种动物捣蛋,后来在仙人的帮助下汤姆逐渐长大了,也成熟了。有一次仙人派他去帮助他的师傅格林姆摆脱困境。汤姆听了很不愿意去,因为他害怕师傅会再一次把他变成扫烟囱的小孩。可是仙人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就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后,汤姆战胜了自己,鼓起勇气去帮助自己的师傅脱离了困境。

经历了重重考验,水孩子——汤姆,从一个淘气的坏孩子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聪明、懂事的好孩子。

跟汤姆相比,我觉得羞愧极了,我是一个外表温柔,内心却淘气的女孩子。妈妈说我哪里不对,我却不服气,还经常顶嘴,现在想想,妈妈说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是培养我将来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水孩子》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它成为了我心灵上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懂事、勇敢、善良的好孩子吧!

寒假里,我和妈妈共同读了一本优秀的童话书《大林和小林》。这本书主要讲了父母双亡的大林和小林因遇到怪兽而分离。大林遇上了世界富翁:哈巴,并做了他的儿子,过上了他想要的富裕生活,整日无所事事,最后,却因太过贪财而丧失了性命;小林被一只名叫皮皮的狗卖到四格格家里,每天被迫给她做很多工作,却吃不饱穿不暖。在那里,小林和其他的小伙伴们吃尽了苦头,最后,小林和他的伙伴们依靠他们的聪明才智,战胜了可恶的四格格的故事。

这是一本很好的童话书,它教导我们,做人一定要善良,不要太贪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我最佩服的,就是小林,面对那样的环境,他却毫不放弃,勇于同坏人做斗争,他就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掌握本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 篇3

每个季节,是书,它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是书,陪伴着我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书,与我交上了最好的伙伴

每当我走过书店,就会情不自禁地就走了进去,在里面一看就是2个小时。记的有一次,妈妈和我一起去商店买衣服,突然看见了新华书店,我就独自一人去看书了。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害的妈妈着急。最后妈妈实在没办法,只好把没看完的书买回了家。

还有一次,我写完作业后,就在我的卧室里看书,妈妈做好晚饭后喊我吃饭,我却因为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没有听见!后来,妈妈只好把我拉到餐桌旁,可我仍然抱着心爱的故事书,在餐桌旁边吃边看。直到看完最后的一个故事,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

妈妈说:“你看看你,快疯了吧,真是名副其实的书迷!”可我却没反应过来,津津有味的继续看着书。妈妈叹了一口气:“哎……”每一次睡觉前我都要看一会书,有一次我8点看书,看了两个小时才睡觉。

这些是我从看过的书里面找到的:伟大的文学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做了这样的比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诗人歌德也发出过同样的感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从古至今,无数的学者,哲人,都谈过读书使人快乐的话题,尽管他们已经远离了这个时代,但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和一句句警示后人的箴言,却势不可挡地穿越时空激励我在浩渺的书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读书我快乐!跟着他我可以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因为他是知识的海洋,快乐的源泉。

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 篇4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在一部作品《凡卡》中塑造了一个由乡下来城里做学徒的9岁男孩——凡卡。讲述了凡卡童年的悲惨生活。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一个亲人。而爷爷也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将9岁的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凡卡在城里无依无靠,备受欺侮。他受尽了折磨——老板动不动就打他,食物也少得可怜,可那里,没有人同情他。

读着《凡卡》,我不禁为自己出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暗自庆幸。在家有父母疼,有爷爷、奶奶爱;在校还有老师、同学的关心。我们现在能享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学校上学,老师教我们各种知识,使我们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渐渐长成一个有一定知识的少年。而凡卡呢,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可他却只能在老板家做苦工……凡卡是多么可怜啊!再看他的食物也少得可怜——一点面包和一口稀饭,每天一成不变。而我们每天都有美味可口的饭菜,甚至有些同学还浪费粮食和挑食,多么不应该啊!

凡卡童年的生活十分悲惨,和他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 篇5

今年寒假假期里,我读了美国自然文学之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醒来的森林》。

这是一本写鸟的`书,让我了解了许多奇特的鸟,比如:柳林鹰、冠蓝鸦、红头啄木鸟、隐士夜鸫、白头鹰……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的百鸟歌唱,欣赏鸟类建筑和鸟类分别吃什么,鸟儿们的生活习性,可以说是鸟类的百科全书。

巴勒斯用拟人的手法来叙说,让我感觉鸟类如同我们人类一样。在巴勒斯的百鸟园里,我最喜欢的是极乐鸟。因为它羽毛鲜艳无比,体态华丽绝美。不过它可是个胆小鬼,只要对手强硬一点儿,它就会投降。天才的建筑师那就是橙腹拟黄鹂了。它们的家是由一种特殊的材料构成的,看起来和亚麻相似,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悬挂的大葫芦。虽然单薄,但是很结实。即便是再大的风雨也不怕。棕林鸫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她对各个音阶运用十分自如,是歌唱冠军……

这是一本美妙而生动的书。读的过程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鸟类图景呈现在我的眼前,仿佛身临神秘的鸟类世界,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鸟类学的知识。

如果你也喜欢鸟类的话,那就赶紧打开《醒来的森林》吧!让我们一起和鸟类做朋友,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 篇6

第一次听说《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在一个同学的作文上。我记得她的笔下这样写道:“我们的教育制度不是因材施教,而是致力于把孩子们塑造成一个个标准的模型,让大人满意,让老师满意,让社会满意……我们何时才能像巴学园里的小豆豆那样,尽情享受我们的兴趣,尽情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以至于我现在还能感受到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惊叹。于是,带着一份好奇,我翻开了《窗边的小豆豆》,想品味惊叹之后的余韵,抑或是失望。

结果,这本书带给了我震撼!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关于她自身小时候的学习经历。小豆豆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个怪怪的孩子。因淘气被退学后来到了小林校长的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中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细细读下来,温馨弥漫了心房。

这本书中最让我惊叹的是巴学园的教学方式。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要知道,当时小豆豆还只是一年级呀!巴学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巴学园的教育方法深深触动了我,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的计划重要。”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我们的教育。不说西方学校着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我国古代圣人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但是,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孩子们就被迫参加各种补习班。重重的书包,压弯了小小的腰!我们的兴趣,让步于分数。小学,初中,高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高考分数。“高分低能”成为了社会的悲哀。

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离不开社会与教育的功利化。家人的“望子成龙”,高考指挥棒的压力和名牌大学的吸引,用“美好未来”的名义,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个相似的玩偶,回头一看,你我是如何的相像。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有其生命力。现今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福音。相信我国未来的教育,定能用兴趣做罗盘,带着孩子们扬帆起航。

六年级读书心得分享 篇7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份完美的幸福,总想时时、事事都随人愿,工作、金钱、家庭、房子等等,无不令人趋之若鹜。但是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是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好像在时时考验着人们,打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觉不到完美,就像俗语说的“人生不如意绝大部分”,或许这就是生活给人们的令样的美的享受吧。张爱玲的代表作《半生缘》,就是在字里行间体现了这种令样的美。

主人公沈世钧和顾曼桢从相识、相爱到分手,让读者从一开始的兴奋和祝福,到最后为他们惋惜、痛惜,读者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心悬此间。相爱时她在他眼中是一个温柔美丽可以相伴一生的人,他在她眼中是一个温厚善良可以托付终身的.伴侣,然而命运却和他们开起了玩笑,天性单纯的顾曼桢被别有用心的姐姐设计残害,落得个受辱、关押的境地,而沈世钧多次寻找未果又在听信顾曼桢与别人结婚的谣言下匆匆与不喜欢的人走上了婚姻的殿堂,过着平俗的生活。极度失落的他随工作取得成就依然放不下那曾经的一份纯情,直到十几年后真相大白却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间是残酷的,生活是苍凉的,一生的情半生的缘也只能在苍凉中变得了无痕迹。小说的最后作者在有意无意之中又将那群十多年前的故人安排在不同的场合下再次相遇,所不同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面对曾经,唯有仰天叹息此情可待成追忆吧。

是的,生活中残缺时时存在,就看人们如何去面对了。就像有人喜欢初生的朝阳,认为它代表着新生和希望,但是有的人却喜欢夕阳西下的余辉,因为它好像自己此时的心境。有人偏爱秋那丰收的硕果,有人却认为秋天带来的是凄凉……不同的心境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张爱玲的就给人一种残缺的美的感受。虽然读起来有时感受到隐隐的心痛,心底的那种异样的感受却是不足与明言道出的,这也是一种令样的美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