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习状况调研报告汇总6篇

小学教育学习状况调研报告(精选6篇)

小学教育学习状况调研报告 篇1

20xx年6月,我们前往陕南某国家级贫困县一所农村小学支教。其间,通过授课、家访及同校师生座谈等形式,对西部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现状有了切实的认识,并做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

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

该学校地处大巴山区,成立于19xx年,共有教职工17人、学生200余名,学校服务区域覆盖周围10个行政村,5000余人,除校本部外下设两个教学点。学校周围群山环绕,蓝天白云,小溪潺潺。虽然近些年来教育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但校园建设功能单一,缺乏现代化教学所必须的专用教室和多功能教室。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到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农村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学龄人口锐减、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都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通过与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交流,把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客观反映出来,以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老龄化,教学思维陈旧,难以推行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对推行素质教育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教师工资待遇低,老一代教师退休后,从高水平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任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虽然目前有很多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多角度的培训锻炼来促进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但从总体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诸多客观条件和原因所限制,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相对于城区教师,农村教师较少有外出交流培训机会,部分年长的教师陆续出现知识老化、教学思维方法陈旧等问题。老师们对升学率非常重视,并采用大量做练习题的“题海战术”的方式来提高考试成绩,无其他形式学习活动。并且老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梦想的引导和未来的规划。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复式教学工作量大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下设教学区个别年级采用复式教学制度,两个年级共用一个教室一个老师分时段轮流上课,有些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教师身心疲惫,不愿长期在此工作,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学校课程设置内容单一,硬件设施简陋,美术、音乐、体育、地理、自然、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非常缺乏,其课程多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专门的教师,也缺少相应的设备,使得素质教育的推行尤为困难。

3、教师待遇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待遇问题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教师社会地位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工资低却成为很多年轻教师坚持不下去的原因。近些年来,农村教师的待遇虽然有所改善,但相比物价上升的速度,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制度上缺乏激励教师的奖励机制,不能更好地鼓励优秀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开展工作。加之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生活环境等情况都不及城市,一些年轻老师考虑到生活实际问题时,就会想要去城市发展,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身心健康的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由于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农村就业机会少,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学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爷爷奶奶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监督孩子学习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农村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个别孩子身上可以看见挨打后留下的淤青。通过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高,除了在学校上课读过的书外基本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阅读习惯。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小学缺少阅读环境,农村学生的家庭也缺少阅读氛围。再加上小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家长认为只要把作业写完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推到老师身上。

(三)家长存在的问题

1、特殊教育和孕前科普教育迫在眉睫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妇女在怀孕期间对孕检认识度不高、重视度不够,缺陷婴儿出生率较高。同时受其他条件限制,家长无法将孩子送进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只能让孩子去普通小学读书。这类孩子上课时不受纪律约束容易扰乱课堂秩序,打扰其他孩子学习,加之智力发育缓慢,无法和同龄人融入,所以更容易被孤立,造成孩子心灵伤害。由于智力发育不全,他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受升学等因素影响,老师不愿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这类需要特殊关注的孩子趋于被“放弃”的态度。我认为,提高人口素质并不只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对成人的产前科普教育也非常重要,加大孕前优生检查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孕前检测的重视,降低缺陷儿童的出生率,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基层政府应重视特殊儿童群体,在乡镇设立免费儿童智力检测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鼓励父母带着孩子去做智力检测并使他们正视自己孩子的不足,送孩子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2、教育观念落后,“读书无用论”很普遍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地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观念。“读书无用论”让一些家长认为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工作,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到钱。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祖辈爷爷奶奶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甚至到学校吵闹。学习上,城里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素质较高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有效辅导,一般家长会给孩子报补习班,而农村孩子家长几乎帮不上忙。

3、家庭教育缺位绝大多数家长支持孩子学习,因为他们深知务农的辛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大山,改变人生。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渐渐地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4、农村父母教育理念重物质层面保障,缺少精神层面关心父母忙于生计很少抽时间陪伴孩子,也不会留意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大多数只是询问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励志名言。留守儿童的父母也会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而十分愧疚,往往设法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给予弥补,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且对孩子的许多过错,往往没有很好的教育方式,通常是以打骂等粗暴方式来处理。针对个别孩子的问题,老师想找家长交谈,但不是所有家长都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帮助。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力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成绩越来越差。

调查思考及建议

农村人口随着收入提高,越来越注重子女的教育投资,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去县城读书,调查发现,大约有40%的农村小学生在县城读书。那里的学校师资力量远远强于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仅教师专业技能较高,而且教师待遇较好,能更投入地进行教学。因此,虽然到县城去读小学成本会远远高于在农村小学就读,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涌向县城读书,公立的农村小学面临着即使学杂费全免却生源极少的尴尬处境。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设法将孩子送进城区小学就读,普通条件的家庭往往也将孩子送进县镇所属小学,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孩子才会留在乡村小学就读,这是目前部分农村家庭孩子的择校现状。同时,随着国家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入学问题的关注,在政策上给予多方面支持,使得更多农村孩子有机会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城市里就读,这也是近年来农村生源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差距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

(一)师资方面引进教师人材,提升教育水平。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课堂内容,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有特长的教师或推荐有兴趣教师去参加相关培训。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提高工资待遇,积极解决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的问题。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在师资建设上,着力加强农村教师的校本培训,培养其爱岗敬业、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重视农村教师的职称提升、交流培训等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养。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通过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采用多种措施,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二)学生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学校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也应该重点关注,不仅要教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课堂教育、早操、集体活动、班会和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德育工作,加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矫正不良行为。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简单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留守儿童,要给予关心爱护,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细节,观察他们的心理,多与孩子沟通,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多给予辅导,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多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玩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家庭教育方面加强家校联动,共同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经常联系,教师也定期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对于家长使用棍棒式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这和家长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大多家长受外出务工或农耕劳作影响,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很有限,因此“打骂”变成了最能解决表象问题的方式。棍棒教育模式是治标不治本的,这种教育方式的后果就是孩子们产生了抗拒心理,学生难以和老师、家长沟通交流,甚至会产生逆反,厌学的心理。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虽然他们已经成为父母,但定期的教育学习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家长会不仅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途径,也是老师了解家长的途径,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关于正确引导与教育孩子的培训,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并进行深刻高效的沟通,并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谈心,做朋友。

启示与结语

孟德斯鸠说:“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虽然支教的时间不长,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本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浅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的认识更立体、更全面。教育对个体而言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对社会而言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观念。对较落后地区的发展来说,教育是可以迅速使人们脱贫的路径之一。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还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发展政策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可以激发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可以提升全民素质。教育政策制定应该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长远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村教育问题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观念,穷人才。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多方努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问题。

小学教育学习状况调研报告 篇2

在我国义务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时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乡村学校以及教师需要积极地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使乡村小学的教学管理方式更加有效,以下内容是对在新课程环境下的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

1、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乡村小学教育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国家对乡村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很多乡村小学的教育管理方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依旧较为落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来说,乡村小学实行教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行政管理,教育部门之所以会使用行政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小学教育,是因为行政管理法有很明显的垂直性,同时具有时效性、权威性以及强制性,行政管理在管理乡村小学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方式主要是下达命令和制定相应的制度,乡村学校依据上级部门的指示行事,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过在新课程的环境下,以往的管理方法的弊端也就越易使人察觉,其弊端会被更多地暴露出来,给乡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效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1]。

1·2乡村小学教育的管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于小学时期的教学管理来说,大多数乡村学校的管理体系都比较封闭,缺少和社会的合作,也缺失和家人的合作,在其管理过程中只是使用内部方式,没有对学生在被教育时遇到的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有关的部门反馈也无法有效地接收,在此过程中,乡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没有办法做到有效。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的教学管理,大多数是在学校之中进行的,不过,学生也会在社会和家庭之中受到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动态反应,既可以在社会之中了解,也可以在家庭之中了解。所以,乡村学校在对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对体系的呈现方式多加重视,务必要使乡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好的成果[2]。

1·3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乡村学校在对其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仍然在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的.思想过于传统,被时代发展的步伐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只是使用其固有的思想去认识小学教学管理,这样就显得太过表面,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内涵的认识还远达不到深刻的程度,自然其教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小学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做到领导教学与决策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在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被充分的凸显出来,所以,从事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视程度,将学生放置在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中心位置。

1·4缺乏对教学质量检查的重视

对于乡村小学教育而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质量越好,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教学质量不好,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主要会应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抽查,而第二种方法则是以小组为形式来整体地评估教师的教学。以上两种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不过,这两种检查方式不能够全面地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进行检查。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及不同的听课方式,评价结果也会因此不同。导致使用抽查和使用小组评价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时无法做到统一。如果只是使用小组评价法,学生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人会真正地关注学生的想法,从而在教学质量检查的实施环节会出现片面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综合地使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全面地考察教师,使得学生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

2·1转变教学管理的方式

在新课程的环境之下,教育的管理在实施时不只是对人的管理,同时也是对文化的管理,课程改革在实施时不应是只针对某一点,而应该是要面向全体来实施。教学管理中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刚性管理方法,而逐渐转变成了柔性管理方法。柔性管理方法,指的是在实施教学管理时,能够以人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上的出发点,以人为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落脚点,这样做可以使得教学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持久地进行,并且使教学管理能够对教育起到驱动与激励的作用,从而可以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启发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在面对学校所制定的规章与制度时能够做到自觉遵守,同时,学生可以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使学校的文化氛围变得更好,从而使教学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更有创新性。此外,如果从知识的层面来分析,在新课程的环境下,使得人们对于知识的全面性需求变得更加明显。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加大对教学效果的重视程度,而且需要加大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应该去帮助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为教学管理制定目标

乡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制定目标的重视程度,在制定目标之后,乡村学校可以在实施教学管理的时候,使教学管理更加具有方向性,与此同时,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教学管理目标的促进下更有动力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开展其教学管理工作,也能够保障其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从而可以较大地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师在实施其教育教学理念的时候,需要重视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管理人员在运用其管理理论的时候,需要做到以课程为中心,从而能够在其实施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地贯彻教学管理理论,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通过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使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得到突出,从而使教师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时能够做到更加全面,不再使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2·3增强教学管理的能力

教学管理要想得到有效地实施,必须要借助教师的力量,由教师来支持教学管理工作,所以,乡村学校要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大建设教师队伍的投入力度,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在对待班级内学生的时候需要做到平等,教师应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思想的束缚,对教育的内涵以及教育的核心能有深刻的领悟,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时充分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重视自己的专业性,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加认识与了解学生,在授课时需要把握好要素,从而使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够做到更加深入。在管理时需要借鉴优秀且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先进和优秀的管理模式有所领悟,选择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对学生的教学之中,达成创新管理模式的目的,这也是为顺应新课程环境所做出的改变。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定位,深刻地了解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与自己身上的劣势,需要重点把握教材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学的环节,主动将上述内容的核心部分串联在一起,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创新教学理念的目的,并且提升教学的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对乡村小学教育进行创新并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能够满足教育管理的要求,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以及共同进步。在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之前,需要以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创新和发展的意见能够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谢瑞琴。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J]。中国农村教育,20xx,(05):33—34。

[2]王金亭。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J]。新课程(小学),20xx,(02):231。

小学教育学习状况调研报告 篇3

一、前言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二、调查研究

1、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四个维度:(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2)心理承受能力;(3)人际关系;(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理论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社会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

3、教育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5、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

小学教育学习状况调研报告 篇4

期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新的发展阶段,注重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逐渐成为现实需要,也成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质量提升离不开科研支撑,内涵发展需要科研先导,为了解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现状,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科研事业进一步发展,“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现状做了一个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调查

科研事业的推动需要若干因素发挥作用,需要设置科研机构行使管理职能,需要科研载体进行运作展示,需要科研人员具体的科研实践,需要选择科研范围、确定科研领域。中等职业教育科研也是一样。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现状调查,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科研载体,三是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调查

建国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事业、人力资源(原“劳动”,下同。)行政部门管理技工教育与培训,各产业部门、行业企业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和管理,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但是,部分行业类中等职业学校仍与所在行业主管部门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历史使然,也是职业教育的特性使然,中等职业教育科研也受其影响,在机构设置上以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为主,其他部门相关机构也有所涉及。为集中精力,我们此次调查主要以教育、人力资源两系统为主。

1. 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

(1)省级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

我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山东省教育厅,下设三个教育科研部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皆是省教育厅直属单位。其中,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是专门负责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的机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科研。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要负责基础教育科研,兼及高等教育;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主要负责中小学教学研究,兼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研究。

我省省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为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该厅下设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又名“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研究室”),为其直属单位。该中心主要职责有:具体组织实施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负责考评员的资格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研究和咨询服务;依据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技术等级标准和考评条件,建立试题库;推动技能竞赛活动等。

(2)市级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与职能

表一:教育系统各市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一览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山东省17市中,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滨州市、菏泽市、日照市、泰安市、聊城市、枣庄市10市设有独立的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临沂市、威海市、济宁市3市在普通教育教研室内设职业教育教研部门;淄博市职业教育科研与职工教育合为一体,由一个部门管理;德州市、东营市、莱芜市没有教科研机构,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由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的有关科室兼管。

从目前各市赋予职业教育科研部门的职责来看,其主要工作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只有济南市既在普通教育教研室设职成教教学研究部门,又另设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进行职业教育综合研究、宏观研究。

从各市机构设置看,青岛市、济宁市、滨州市设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教研机构;淄博市、烟台市、潍坊市、临沂市、枣庄市、德州市、东营市、菏泽市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工作由该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管理,济南市、泰安市、日照市、聊城市、莱芜市教研工作由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处)或相关科室管兼管,威海市设“威海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管理全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科研教研工作。

从各市对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科研机构职能的表述看,这些机构的科研工作侧重于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学研究。

2.其他部门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

除了上述两个行政管理部门设立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之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社会团体中也有一些机构的职能会以不同方式延申到中等职业教育科研领域。

省市县各级共青团组织、残联组织、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组织等,会因为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女性、残疾人、青少年而从不同角度研究中等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科研载体调查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xx年6月第5版)这样解释“载体”一词:①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②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需要借助语言文字作媒介来表达,也需要一定的'载体来呈现,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学研究经验的积累,科学研究的载体主要分成了三类: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项目课题,前二者借助大众传媒,项目课题为科学研究所独有。我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有这样三类,试分而述之。

1.平面媒体——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科研载体之一

通过单一的视觉、单一的维度传递信息,以纸张为载体发布新闻或者资讯的媒体,称作平面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图书等,它们也是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

(1)报纸

《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教育社主办,综合类教育专业报纸,内设职成教专版,有“新闻报道”“教育教学”“人物风采”栏目,职成教科研涉及较少,仅有部分国家和全省职成教科研新闻及最新理论成果的报道。

(2)期刊

期刊是呈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载体,既有时效性,覆盖面又较广,且方便保存和阅读。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成果在国家级、省市级多种期刊均有发表。我省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期刊多种,有代表性的主要是《现代教育》《现代企业教育》《学习与创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

《现代教育》

国家正式连续出版物。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半月刊,上半月为“招生与考试”版,下半月为“教育与教学”版。《现代教育》(教育与教学版)为全省唯一面向职业教育领域的刊物,配合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传播先进经验,探讨理论与实践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宣传职业教育的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刊发了大量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和新闻报道。设“东岳论坛”“专题”“职教风采录”“管理纵横”“教育天地”“教学研究”“学科课堂”“教坛集萃”等常规栏目,年刊发稿件500篇左右。是“山东省优秀期刊”“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学习与创业》

山东省内部出版物。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主办,主要面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设“特别话题”“学会学习”“专业点评”“考试直通车”“创业论坛”“金手指路”“青青校园”等栏目,刊发中等职业学校学法指导、德育教育叙事、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类研究论文和文学类作品。

《现代企业教育》

国家正式连续出版物。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主办,半月刊 ,是中国企业教育研究会培训权威指导性刊物,中国成人教育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现代企业教育》主要研究、宣传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设“职教平台”“科技探讨”“经营管理”“现代教育”“企业文化”“企业培训”“工程论坛”等栏目,刊发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农业、物流、管理、建筑工程等多类型论文,是一本由经济部门主办的教育类期刊,有部分论文属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范围。

《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

山东省内部出版物。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就业处、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山东省技能人才开发协会联合主办,季刊。主要面向全省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和社会培训鉴定机构宣传有关法规政策,推广和交流工作经验,探讨教学方法,研究鉴定考核模式,传递信息,报道全省企业、各类教育培训与鉴定机构的工作情况及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培训鉴定方法和管理经验等。开设的栏目主要有:“教育培训视窗”“企业培训经纬”“技校园地”“鉴定考核在线”“网络时代”“探索与实践”“职业广场”“技能沙龙”“学海教海探航”“特色学校专栏”“异域热线传真”“齐鲁之星采风”等。《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是人力资源部门主办的期刊,刊发的教育教学论文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领域——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的成果。

小学教育学习状况调研报告 篇5

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北,地处塞北边陲。北于内蒙古接壤,西临宁夏,是历史上汉族与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相融合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逐步成为陕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商业重地,外来人口增长迅速,少数民族人口也迅速增加。截止20xx年我县约有少数民族1500人,期中回族约754人,蒙古族约468人,壮族约278人。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使得民族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我县民族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靖边民族小学的发展上。

二、落实民族教育方针政策

我局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按照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和方针的要求,站在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高度来思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

三、我县民族教育工作现状及特色

1、特设靖边县民族小学

寨山村位于我县城南2公里处,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这里逐步成为以回、蒙、壮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学生上学难问题,我县于20xx年将原寨山二小更名为靖边县民族小学,

开办了首个以民族教育为特色的城区县办小学。从20xx年至今已连续输送少数民族毕业生累计268人,其中,在校民族学生121人,为我县的民族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2、独特的校园民族文化建设

(1)、每学期开展民族文化周活动

民族小学每学期开展回族、蒙古族文化周活动。活动周期间,学校专门采购民族文化用品、布置特色文化教室、安排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2)、特设民族语言选修课

民族小学专门聘请回、蒙族教师各二人,开设有民族语言选修课。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选修本民族的语言课程。

(3)、开设校内民族教育扶贫基金。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境贫困,上学困难。民族小学设有少数民族教育扶贫基金。迄今为止,先后扶助马帅、姬小霞、马鑫泉等25名贫困生。

四、我局加大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力度。

1、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资金,从20xx年起,我县实施教育零收费,补助住宿生生活费。

2、加大高中教育阶段民族学生助学金。

我局对县内两所高中的民族学生进行统计,结合两校助学金制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奖励比汉族学生高80%。

五、我县民族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民族教育资金匮乏

县委县政府虽然大力支持民族教育,但是在教学设施和设备方面有待改进,搞好民族教育任需大力投入。

2、教学场所、设备有限

我县民族小学是唯一一所民族教育特色小学,可是受到学校场地和设施的影响,教育教学受到限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靖边县教育局 20xx年2月21日

小学教育学习状况调研报告 篇6

一、调查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我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情况下,我校也在不断的推进教学改革,从20__年提出“问题导学,自主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后,不断讨论、研讨、到外地学习、请名师指导,寻找适合我们学生的课堂教学。

从理论上讲,我校的“问题导学,自主发展”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教师课前设置以问题为主的导学案,并且对问题进行分层次设置,使A类问题学生自学即能解决,B类问题经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能解决,C类问题老师要详细分析讲解,它不仅重视教师诱导、点拔、示范的教的过程,更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强调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应用等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主动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异步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和全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调查目的

新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案与学案关系是教与学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体化教学案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教学案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一体化教学案的使用初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政治课堂上学生动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

但在教学实践中,教案与学案是分立还是合一,观点不一。通过本次调查,要深入了解目学案在教与学中的实际效果,同时倾听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为学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第一手材料。

三、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共8道题,主要调查学案在学生中使用的效果情况。另一部分是教师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教学案,问卷5题为选择题,教师根据答案选择,6-9题为问答题,让教师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论述。下面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学生问卷第4题:你对老师的学案设计要求

A.用知识点让我们填空 B.用问题式让我们看书思考能解答

C.用练习题让我们做题目预习 D.不用学案,我们会自己预习

分析:从本题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制定的学案总体上还是符合学生在要求的,42%的学生希望老师给的学案是问题式的。问题式的导学案既能给定预习的任务,又不至于让学生从课文中直接找出答案,需要对所预习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才能回答相关问题,其实也就是对知识点的简单应用。所以这种学案也得到了县市级领导的认可,也是县市教研员在历次教学研讨中经常提到的一种学案模式,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研究问题的设置,注意在问题设置的引导性上和层次上下功夫。

学生问卷第5题:对学案你觉得如何处理最好:

A.自己做完了课堂上老师讲解后订正 B.老师收上批改,我们再订正再听课

C.上课前发,上课时对照学案上课就行 D.上完课后,发给我们作为巩固练习就行;

选项

分析:本题的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老师先批改学案,然后订正,然后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这样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学案的练习,首先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经过批改后发现问题,并且进一步进行订正,找出学习的困难所在,从而在听课中有针对性的学习。

教师问卷第4题:你是否每节课都用学案(或其它相关导学内容)

A、每节课都用 B新授课用 C有人听课时用 D、从来不用

选项

分析:学案是问题导学的重要环节,有了学案学生才能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让小组有目的的进行讨论,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能用不同形式的学案进行导学,这就要求老师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为学生的自学布置好任务。

教师问卷第5题:你认为学案或其它相关导学内容怎么处理?

A、课前批改, B上课对照讲解 C 课后批改 D 浪费时间,不用

分析:按照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案要先批改,学生订正后针对错误情况进行讲解,这样能让学生有针对性进行学习,而且不耽误不必要的时间,当然由于时间关系,也有的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解,这样对学生缺少针对性。看来对于老师的这种习惯还要进一步改变。

六、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本人觉得我校的学案使用有力地推进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1、学生活起来了。不管是学生的调查还是老师的调查中都体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能主动自学,主动完成学案,积极参加讨论,把简单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解决,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2、老师动起来了。提前制作好课件、提前编写学案、提前批改学案等已成大部分老师的重要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众多的练习中精选习题,在课堂实现精讲精练,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响起来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各级教研室对我校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不断的安排更多的教研活动在我校开展,让更多的兄弟学校来我校学习。今年一年就有七个学科,十次在我校开县级公开课,历史、政治、体育的县高效课堂大赛在我校举行,这么多的活动让我校改革的声音传遍全县的兄弟学校,让我校的名声越来越响。

当然,改革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从师生调查表中还可以看出,学案在使用中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学生的基础阻碍了学案的课前学习。本校的学生多是在全县三四流的学生,在四星级学校高级中学和白塔中学录取后又被县城的二中和靠近县城的石榴中学录取以后才报考我校的学生,所以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有些学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学案检查发现有不少学生学案未能在课前完成,甚至有些学生为应付检查在抄袭别的同学的学案。

2、老师的自身因素约束了学案的质量提升。老师们怕麻烦,希望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不用学案,说白了,就是不愿意用更多的课前准备来实现高效课堂,也就是老师的惰性阻碍了学案教学的推广。

3、学案上学法的指导不够细化。虽说经过多年的摸索,找出了一些经验,但学法指导只是保持在“有”的水平,只是一个总的方法概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缺少的是每个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为以后学案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