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优秀5篇】
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进行,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况与分析:
纵观这几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随着国家对人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设在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和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唱会、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到2012年一月份,在我所调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电视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了,现如今他们大部分都有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甚至是最近刚刚流行的3D电视都出现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另外随着遂溪电视台的改革,以前是模拟信号电视的家庭都升级为有线数字电视,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40多个台增加到了80多个。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进的EVD了。电脑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当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了年轻派和守旧派两个部分。8岁到30岁的新生代,他们趋向于一些新事物,他们喜欢上网,听歌、看演唱会、溜冰;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普通多了,例如: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读书看报、搓麻将、下象棋等;而那些高于50岁的成年人,他们则对看大戏、粤剧、雷剧,舞狮子等活动情有独钟。
晚上在烈士公园里面,很多妇女聚在一起练练舞蹈,娱乐一下身心,为此不难发现妇女的地位已经是在不断的提高了,以及她们的追求也发生变化了,她们不在满足于家庭主妇的日子了,她们也开始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业余爱好。
其中,有些非物质文化是他们都喜欢的,那就是在遂溪的年例时所举行的舞龙以及醒狮的表演,遂溪作为醒狮之乡,醒狮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到那个时候,男女老少都开始为一年一度的舞龙舞狮节目开始做准备,可谓是全民皆兵了。现如今舞龙醒狮已不再单纯是为了游神而举行的了。它已经是融进了遂溪人民的身躯和血液中的一种文化了。遂溪人民也为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就我调查的家乡居民文化生化来说,他们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他
1、政府在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可能是由于在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出政府业绩增长的原因。县、镇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少得多,某些落后点的地方甚至是零投入,而且这些经费大多为人头经� 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另外由于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造成某些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或消失的状况。我县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文化站的图书阅读室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或是残旧。
2、日常开展的文化活动过少,居民文化生活贫乏
每年城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县委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在过年期间相对而言就多点,例如一些猜字谜、玩飞镖,春节演出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镇”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仅为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中老年居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
由于文化站待遇低,政府的不够重视,所以我县的文化队伍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在岗人员也经常被乡镇挪作它用或被外借开展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镇文化专干年龄偏大,由于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从而造成大部分新生代的居民对于由政府举办的文化活动不感兴趣,使他们更多是去网吧,KTV、溜冰场等娱乐场所。
4、缺乏正确的引导,糟粕之风盛行
我们县是一个比较大的县城。人口大概有十万左右,居民空闲时间大都会选择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牌等,有些还只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而已,但是大部分都出现了变质,演变成了“赌博”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镇上的赌博场所近千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式的,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为打麻将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坏现象,更加恶劣的还会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另外,镇里某些落后地方的迷信之风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在一两次求医不见效果后,便会选择去找“神灵”。
5、网吧和KTV等娱乐场所的管理不够
由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娱乐性文化场所开张,但是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不足,造成那些场所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例如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就是很常见的事了。而在一些KTV场所,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
二、我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镇城镇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既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城镇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城镇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城镇文化的发展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管理部门和部分城镇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相当多的
2、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县、镇用于城镇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又有相当难度。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3、城镇文化市场发育不足、居民文化素质偏低
城镇文化市场与其它商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形成鲜明的反差,城镇文化市场境况冷清。有些地方附近连一家书店都没有,居民买书难。与此同时,文化市场管理不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城镇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滑坡,居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甚至缺乏管理,一些迷信、反动、淫秽、暴力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在城镇大肆泛滥,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文化管理体制不畅
文化部门人员大多被叫去进行办公工作,文化表演队伍的人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文化创新。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城镇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调查结论:
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一些现代化的娱乐场所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得人民的精神文化不再空虚,居民在自己的空余时间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文化活动去参与的。但是相对于居民的经济的水平的增长,这些又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怎样让居民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是政府急需解决的事情。在党的文化改革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我县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调查建议和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来建设多一些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县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等。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点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把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这得监督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对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进行依法取缔。从而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给居民。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北京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家乡的发展状况来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从中感受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中国农民的好处。
三、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比目前的家乡,找出两者的区别,分析原因。
2、走访老人,询问他们对家乡这几十年变化的经历及感受。
3、各处走走,比较家乡与自己记忆里的区别。
4、到家乡周围调查,看看家乡周围的变化。
四、调查结果
1、经济发展
目前,农民经济收入主要�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农村农业经济也在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正在逐渐提升至新的层次。
2、村容村貌
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房屋的更新,俗话说:"看一个村子的穷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16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混建筑,两幢土坯草房于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村里彻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设施。村容的整治,近几年村里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干部挨家串户说服,将柴草垛和粪肥堆移到院内或移到村外,不允许堆放在村里道路两旁,解决了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美观的问题,并对一些道路进行取直修理,走在宽阔的村路上心情特别舒畅。
3、教育医疗
教育和医疗问题是最贴近农民的问题,也是乡亲们最关注的问题。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现在孩子们都能上起学了,从20××年起彻底免除了学费,根据政策规定,邻村几个特困户家庭的孩子凭特困证明还享受了免费提供课本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调整在春节前也进行了补发,但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仍然不强。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全村人基本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特困户由村里出资也按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真正体验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
五、总结感想
家乡的经济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发达起来。以前,人们一个月的收入一般都极少,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现在,人们一个月的收入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仅能维持家里的生活,还有钱多出来买车买房和一些珍贵的东西。还有,人们的住房和食物也变得好起来,和以前的简直是无法比较,就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早的时候,人们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马等动物拉的车,到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了。
无论是经济上的进步,还是教育医疗的改革,都给我的家乡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使家乡人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荣。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幸福的生活。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共产党。
调查主题:
传统音乐与舞蹈
调查对象:
家乡居民
调查地点: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
调查人:
高一某班学生
一、调查目的
了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和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色。
二、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随机抽取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居民进行访谈。
三、调查结果
1. 传统音乐
(1)藏族音乐:藏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节奏和演奏方式而闻名。常见的乐器包括手鼓、马头琴、喇叭等,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情感和想象力。
(2)羌族音乐:羌族音乐以其欢快、豪放和热情的特点而著名。常见的乐器有羌笛、羌戏、羌鼓等,音乐节奏独特,多用于庆祝、婚礼和丰收等重要场合。
2. 传统舞蹈
(1)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既有独舞,也有群舞。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表达了藏族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常见的藏族舞蹈有《酒曲》、《藏舞》等。
(2)羌族舞蹈:羌族舞蹈动作雄壮热情,以其婀娜多姿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而著称。常见的羌族舞蹈有《高脚舞》、《羌歌舞》等。
3. 重要意义
(1)传承民族文化:传统音乐与舞蹈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宝贵的文化遗产,展示了家乡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音乐与舞蹈,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2)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音乐与舞蹈是藏族羌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参与音乐与舞蹈的演出和欣赏,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传统音乐与舞蹈丰富多样,独具特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在今后的文化活动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传统音乐与舞蹈的传承和保护,通过举办音乐与舞蹈比赛、展示和培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当提高人们对传统音乐与舞蹈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让传统音乐与舞蹈在家乡的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 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镇时间,对我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我们村是整个县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张家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过去与现在,农忙与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宣风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另一方面,从文化活动的主体来看。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是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而那些高于50岁的成年人,他们则对看大戏、听说书、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等活动情有独钟。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县、镇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而且这些经费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镇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2、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贫乏
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镇”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仅为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
我村文化站无编制,基本由村干部兼任。由于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在岗人员也经常被乡镇挪作它用或被外借开展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镇文化专干年龄偏大,
4、缺乏正确的引导,糟粕之风盛行
我们村是一个只有四百人左右的小山村,又不是新农村示范村。村民农闲时间大都会选择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牌等“赌博”活动。村上得自动麻将桌就不下10张,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为打麻将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坏现象。另外,村里的迷信之风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在一两次求医不见效果后,便会选择看神婆,找巫医。
三、加快我村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 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转变人们的发展观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
2、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乡村文化活动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等。
3、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塑造农村新风貌,必须注重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农民没有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就谈不上是新农村。
4、完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这得监督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农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在我市“工业兴市”的战略进程中,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市工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正在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为深入了解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促进与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兴市”主战略的实现步伐,营造一个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的和谐奋进局面,团市委成立课题组,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六个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典型深入访谈,本次调查实际发出问卷600份,回收596份,有效问卷为5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3%,深入访谈39人。现将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及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至25岁之间,占总体比例的52.7%;20岁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11.5%;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大多数为初中和中专学历,分别占总体的31.2%和42.9%,其次是高中学历,占总体比例的22.6%,小学及以下学历只占3.3%。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其中制造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以49.5%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建筑业,为19.2%。新生代农民工工资集中在 1001元至元这个区间,占总体比例的59.6%,其次是元至3000元,占20.2%。居住情况以租房居住和住单位宿舍为主。 55.3%的被调查对象未婚。
近年来,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上,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单位和各社会组织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的市博物馆、白云书院、神农广场、市民中心和正在启动的季梁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各行业协会开展的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文化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活动、返乡农村青年招聘会等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帮助。
而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城市(乡镇)公共免费文化设施仍然偏少;2、新生代农民闲暇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精神文化生活;3、用工业主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不够,单位组织的集体文体活动少,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3、企业内部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多样性的需求;4、社会、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核心价值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正确引导不够;5、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学习意识弱,普遍缺乏较高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开展的学习培训,还存在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不够等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状况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消费能力弱,相应的经济拉动能力差,导致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产品少。用工单位安排的文化娱乐方式单调,对他们吸引力不大。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娱乐方式的选择基本随大流、靠模仿或是“无意识”的选择,缺乏对自身文化娱乐生活的理性安排和系统规划;
二是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由于学习成本较高和生活来源的不稳定,他们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很迷茫,对待学习付诸实践的不多。随着大规模产业升级,我市现在紧缺高新技术工人,精湛的专业技能成为制约农民工求职的瓶颈;
三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要不断的接受相应的法律和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真正转变,这也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
三、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工业兴市为主战略,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城乡统筹、转变发展方式,力争综合实力在全省晋档进位。作为参与工业兴市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专用汽车之都制造业的生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为我市特色产业培育添砖加瓦;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完成着向市民化的转变;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优势与潜力。我市正处于抢抓机遇,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工作,有利于我市工业兴市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培育,有利于城乡统筹目标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文化大繁荣局面的形成。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潜在受众,新生代农民工理应分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先进成果,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意义重大。
四、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建议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强化指导,充分发挥好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协同作用。
(一)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导者,要把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转变,以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新进展。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青少年事务领导小组”,整合人大、政府、政协、政府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事关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调查研究,并切实解决相关问题;
2、加大对城市(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十二五”时期XX市青少年宫规划建设,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扩大免费开放的力度。加大对报刊亭、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文化公共服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服务,
3、建立农民工就业保障基金,对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培训、就业帮扶设立补贴政策。
(二)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及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1、各宣传媒体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正面引导。开办贴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专刊栏目,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诉求,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学作品创作等。
2、党委宣传部门、文体部门加大营造文化大繁荣的社会大环境,提炼、创作新生代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文艺汇演进工地”等文体活动,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题材创作一些主题作品,把文化以多种形式送到新生代农民工身边。
3 、劳动和人力资源部门、建设部门、经济部门、商务部门、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进一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帮扶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建立起系统内新生代农民工的联系、培养、服务、跟踪制度。
4、各级政法、司法部门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提供法律保护和援助。设立“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岗”,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
5 、各级人社部门、行业协会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政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和各种鼓励政策,开办培训基地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实用性技术培训和公共知识培训,引导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辅助等方式,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
6、各社区、街道办和各社会团体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群体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动交流。要利用社区、街道办及其他社会团体等资源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交流和互动中增进了解,促进融合,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素养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城市居民纠正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消除歧视,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并接纳他们。
(三)大力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1、用人单位业主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力度。提供合理的文化活动时间,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投入适当的文体活动经费。
2、用人单位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