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报告【通用三篇】

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报告(通用3篇)

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报告 篇1

最近,浙江省工商联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这份调查报告以浙江的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为调研主题。调查数据显示,83.9%的民营企业认为当前劳动关系状况为和谐或非常和谐,但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内涵、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给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协调增加了新的难度,亟需积极主动应对。

调查报告显示,综合分析调研的情况,当前浙江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呈现总体和谐、趋势向好的态势。据统计,20__年全省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1.39万件,涉及劳动者17.36万人,比上年分别下降了3%和22.3%。其中,涉及十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分别下降了24.3%和31.5%。全省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从20__年的80.44上升到20__年的84.55,劳动者满意度从71.39提高到79.50。调查问卷显示,83.9%的民营企业认为当前劳动关系状况为和谐或非常和谐。

党委政府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浙江省劳动关系之所以出现向好的趋势,党委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中83.92%的民营企业对此给予肯定性评价。党委政府重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法制保障。

20__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并相继制定《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浙江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使劳动关系法律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二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20__年8月建立的浙江省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现已覆盖全省各县,并向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延伸,目前全省已有700多家乡镇(街道)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各级三方会议成员单位依托协调机制加强经常性沟通合作,合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创建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建立评价考核体系。

从20__年开始建立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体系,从政府部门、企业、劳动者三个纬度进行量化测评、综合评价,每年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各地劳动关系和谐指数及排名。

四是有效推动重点工作。

在浙江全省推广应用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持续开展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不断提高,全省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5%。深入开展“浙江无欠薪”行动,在建筑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易发环节开展集中治理,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开通欠薪处置绿色通道,严肃查处企业欠薪失信行为,有效防范欠薪事件。浙江省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2%,累计签订集体合同17.7万份,覆盖企业47.8万家、职工2090万人。

在浙江省劳动关系向好的趋势中,全省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四家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坚持上下联动,不断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机制,加强经常性联系沟通协商,及时研究解决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重大问题,合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劳动关系调研监测,联合开展最低工资标准调研,开展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劳动关系调查问卷和动态监测,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启动试点地区制造业人工成本定点监测;还在全省持续开展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活动,从劳动关系源头上引导企业和职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调查问卷显示,86.6%的民营企业认为,开展“双爱”活动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近五年来,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8.9%。

民营企业主动作为积极创建

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劳动关系向好的趋势中主动作为,积极创建。他们以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力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党、团、工、妇组织建设,坚持思想引领,丰富文化生活,倡导民主管理,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广泛凝聚员工力量,大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引领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富通集团坚持以党建引领,出资1000万元建立党群工作中心,不断加强员工学习阵地建设。盾安集团着力打造以“创业创造创新”为内涵的企业文化,设立重奖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珀莱雅化妆品公司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广泛发动员工找漏洞,查问题,出主意,提建议,推动了企业发展,也让员工找到了自身价值。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投资员工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广大民营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建造员工宿舍,改善食堂伙食,配备文化娱乐设施,落实带薪休假,建立婴儿哺乳室,举办员工子弟暑期班,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实施家庭困难帮扶等等,想方设法为员工营造一个温暖温馨、舒适舒心的良好环境和亲情氛围,以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吸引人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调查问卷显示,83.93%的`员工在关注工资薪酬的同时,最关注的是个人发展前景,关心企业能否提供个人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91.07%的民营企业认为,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确立起“共创共享共赢”理念,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并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实现企业成长发展与员工成就事业同频共振,和谐共赢。传化集团、正泰集团、富通集团、吉利集团等众多民营企业都纷纷投入巨资,建立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和职业化水平,为企业发展和员工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劳动关系内涵发生新变化

浙江省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内涵、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

民营企业对劳动关系的认识有新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对劳动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深刻转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多数民营企业确立了“劳动关系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增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主动性,从被动建设转化为自觉行动。调查问卷中,民营企业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重视的达到99.2%,其中,73.2%的民营企业表示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越来越重视。

劳动关系的内涵发生了新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有权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企业交叉持股、投资人持股、员工持股和一个企业多个老板、合伙经营、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等现象越来越多。现在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已非原先单纯的`“劳”与“资”、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企业和员工以共同的价值认同为基础,以共同的利益分享为纽带,地位日趋平等,形成了劳资交叠、团队合作、利益关联、多重融合的劳动关系新格局,劳动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调查问卷显示,民营企业认为企业与员工为合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的占91.1%,而认为是雇佣关系的仅占11.6%。

员工结构呈现新趋向。员工年龄越来越年轻,80、90后已逐步成为劳动力主体力量。流动劳动力中80后占56.9%,90后已增长到20-30%。一些新兴产业员工年轻化趋势尤为明显,阿里巴巴、网易员工平均年龄都在28岁左右。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价值理念、事业追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教育的发展,员工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文化素质大幅提升。传化集团员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从23.5%提升到了42.4%。网易员工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占60%。

新的矛盾随着改革转型出现。广大民营企业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一些粗放型、低效益、高耗能的企业正在实施关停并转。自动化智能化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升,企业用工数量减少。城市建设提升和规划调整,导致企业搬迁郊外。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转岗、工作地点改变、再就业等诸多问题。

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催生了多种劳动关系形式,用工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一些领域出现了劳动关系新形态。如电商、外卖、快递业、网约车等这些新业态,劳动用工从线上转到线下,出现了“平台+个人”的新用工模式。如“外卖小哥”一个人与多个平台发生用工关系,出现双重多重劳动关系。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有的劳动关系难以归类和界定。劳动关系呈现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加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跨境并购,建立境外工业园区,在国外设立分公司等跨国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和国内员工派驻境外成为新常态。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民主意识、管理模式、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劳动关系国际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浙江省工商联有关人士认为,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变化,是劳动关系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既有积极因素,也带来挑战,给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协调增加新的难度,亟需积极主动应对。

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报告 篇2

根据海胶人力字[20xx]号文《关于解决胶工短缺,完善劳动用工管理的通知》要求,分公司专门召开总经理(扩大)办公会议,研究如何贯彻“分片” 人力资源部工作会议和海胶人力字[20xx]号文件精神,并按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规范用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分公司由原4个分公司(、)重组为分公司。现有在线员工4998人。

1、在线在岗员工x1人(管理人员xx人;辅助人员xx人;胶工xx人;抚管工人xx3人);

2、在线不在岗员工xx人(管理人员办理内退、辞职xx人;辅助人员办理内退、辞职134人;待岗全额缴交“五险一金”xx人;停保人员xx人)

3、在岗不在线人员xx人;其中在割胶岗位xx人,在中小苗抚管工45人,生产辅助工2人。

二、主要做法

(一)8月14日在“分片” 人力资源部工作会议第二天,分公司召开总经理(扩大)办公会议传达“分片” 人力资源部工作会议精神和海胶人力字[20xx]63号文,会上总经理提出具体要求,由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并制定清理劳动力方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劳动力清理工作。8月17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召开职能部门和各作业区、生产队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关于解决胶工短缺,完善劳动用工管理人通知》(附表一)要求各单位要提高对清理劳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割胶承包户和生产队雇用临时工割胶的违规用工现象进行全面清理,按要求办理签定《割胶劳务合同》和办理意外伤害险的工作。

三、清理情况

分公司有10个作业区,从清理情况来看,各作业区、生产队对本次劳动用工清理工作都很认真负责,能按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布置完成各类报表和清理工作,特别对大户承包割胶岗位雇用临时工都按要求100%签定《割胶劳务合同》书,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临时工都办理意外伤害险,见附表二。

四、存在问题

本次清理工作是以原4个片区进行统一清理统计。从清理情况看,还存在如下3个问题:一是割胶承包户和生产队雇用已经分离转到社区的人员完成割胶工作,生产队还以本人编制工资结算表。二是红岗作业区原改革前聘用2名不在线的员工任收胶员。三是割胶承包户和生产队雇用临时工割胶都没有签定《劳务合同》书。

五、规范劳动用工情况

(一)分公司从20xx年2月重组以来,总经理一直很重视劳动用工管理工作,重组后,就提出人力资源部要“清理劳力,推行割胶岗位满岗承包,不能出现个人拖欠“五险一金”和各项欠款的要求,20xx年9月份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对分公司员工进行一次“三追欠”工作,即一追胶工拖欠上缴产量,二追员工欠“五险一金”, 三追员工欠各项应缴款的,“三追欠”工作。同时要求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按规定和要求编制工资表,不是分公司员工(临时工)承包割胶岗位,要以生产队管理人员的姓名编制工资结算表,不能出现临时工(外聘人员)的姓名在分公司工资结算表内。为了进一步核对聘用人员名单是否都在集团公司线上,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在20xx年7月布置再次清理和核对名单,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在8月15日前填报各项表格进行核对和清理。经过核对和清理:

1、作业区发现有2名不在线上聘用为收胶员,这两名收胶员已清退。

2、队雇用4名社区职工割胶,生产队用本人的姓名编制工资结算表,从20xx年7月份起改为队长姓名编制工资结算表。

分公司已全面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公司管理制度,解决好劳动用工短缺与干胶生产之间的矛盾,做好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工作。

(二)补签定《劳动合同》和办理签定《割胶劳务合同》情况,经过再次清理和核对名单后,各单位都提高对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的重视,在线人员补签定《劳动合同》,对割胶承包户和生产队雇用他人(含外聘人员和社区职工)从事割胶生产工作的人员都办理签定《割胶劳务合同》。经统计:在线人员补签定《劳动合同》有263 人,雇用人员办理签定《割胶劳务合同》有xx人,参加(100元/年保6万元项目)的意外伤害险业务共有xx人,全分公司还有8名雇用人员没有户口簿和身份证没有办理意外伤害险,待其寄来身份证才补办理意外伤害险。

特此报告

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报告 篇3

武汉一冶建安公司于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组织了一次关于国企改制的考察活动,考察的单位是山东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考察小组成员由一冶建安公司董事长龙惠均、工会主席张侠明以及企业策划部、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和部分经济实体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邀请了一冶建设公司劳人部的熊婉君副部长、吕桂云科长一同前往。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一、经营层和员工对国企的改制达到了共识;二、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三、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四、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五、建立了和谐的外部环境;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劳务分承包方。下面谈谈山东建工集团的基本情况和改制的具体作法: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2500人,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该公司前身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一九七九年组建成立,当时企业总资产不足千万元,年在建施工面积仅9.5万平方米,完成施工产值仅548万元。至一九九O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十二年间发展缓慢,在建施工面积仅16.66万平方米,完成施工产值2658万元。而从一九九一至二OOO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十年间,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的七年中,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使企业成为具有国家一级建筑资质,并集建筑科研、设计,建筑施工,路桥、钢结构、预应力施工、装饰装潢、房地产开发、建材经营和国际贸易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至20xx底企业总资产达13亿元,企业净资产1.08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在建施工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完成企业总产值15亿元,目前在施面积已超过200万平方米,企业资产15亿元,净资产1.5亿元,预计年底施工产值将突破15亿元,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利税将达到1.5亿元以上。山东建工大力实施外部市场发展战略,目前工程项目已遍及省内所有地市,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也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年来集团工程质量创“鲁班奖”工程3项、国家建筑工程装饰金奖一项,山东“泰山杯”工程11项、济南市“双十佳”工程27项。因此,企业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评为“山东省建设系统先进企业”、“全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和“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被国家信息中心列入全国建筑百强企业,被评为“中国建设系统AAA企业”;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企业”和“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集团公司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是抓住了四次企业改革机遇,审时度势地转换经营机制,进行股份制改造,不断地调整企业结构,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充分发挥治理结构的领导作用,推行项目法施工以来,集团公司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具体做法是:

一、抓住第一次改革机遇,实行“项目法”施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施工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建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至1990年企业已陷入难以为继的亏损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求生存、求发展,在没有任何上级部门指示和安排情况下,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自觉在省内率先推行“项目法”施工改革,并且一举获得成功。从一九九一年开始企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向前迈出一大步,不仅扭转了企业陷入亏损边缘的被动局面,而且经济效益逐年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施工产值1990年仅完成2600多万元,到20xx年已达到12亿元,增长了462倍;实现利润1990年亏损84万元,到20xx年实现利润6255万元;竣工工程质量1990年优良品率为25%,20xx年提高到81.88%,近三年已连续保持在80%左右,职工人均收入1990年仅有2400元,20xx年已达20169元,提高8.4倍。

“项目法”施工构筑了施工管理层和劳务层两层分离的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框架,施工管理层最初组建为直属项目经理部,后扩建为项目公司,现改制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由子公司直接管理按单位工程设置的项目经理部。劳务层组建劳务总公司,下设主体、装修、安装等专业公司,从而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同时加强配套改革,建立了企业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财务、劳资、材料、设备、经营和预决算的十大业务系统并组建劳务及人才、材料供应、设备租赁、资金和生活服务等五大模拟市场。并进行了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按月度对二级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建立健全了企业监督检查、审计考核体系,确保了企业稳步发展,为后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第二次改革机遇,在实行集团化经营的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九九四年山东建工集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决定实施集团化经营战略,企业改革定位在走规模经营膨胀发展的路子。以原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成立了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总公司。紧密层企业13家,半紧密层企业15家,松散层企业17家,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改革成功,当年被济南市政府列入了三十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在下半年改制成为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涉及到企业内外部机制的各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由国资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评估、产权界定,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资产、企业资本金的股权结构均做到了产权清晰。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在建立有限责任的改制过程中,始终把建立新型的领导体制放在重要地位。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领导管理体制。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审计机构和执行层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并做到责权明确,各司其职,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使用、回收、清欠)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了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

从1994年完成改制,至20xx年的七年中,山东建工集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施工产值累计完成41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

这两项指标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总和的近20倍。山东建工集团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得益于项目法施工和企业股份制改造。

三、抓住第三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资主体。

山东建工集团在改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决定对企业内部二级非法人的经营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到1999年底,山东建工集团完成了对十一个土建子公司和十二个专业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从总公司到子公司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做法是:

1、合理设立企业资本金和确定股权比例。

山东建工集团对二级非法人经营单进行了改制,其企业资本金和股权结构的设置,在当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公司法》的规定标准,集团总公司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净资产的50%;二是改制子公司职工投资入股的承受能力;三是总公司和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四是必须确保总公司的控股地位。总公司控股60~70%,改制子公司职工参股30~40%。现在由于改制后子公司规模发展较好,对年度完成产值过亿元、产值利润率达到5%以上的单位,其股权结构可调整为总公司40%,职工参股60%。企业资本金由过去的300万元扩大到700万元。总公司这样做更加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承揽的任务更多、完成产值更多、实现利润更多,使国家、企业、个人都得到的更多,达到了三者利益关系的统一,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例如山东建工集团一公司,在建施工面积近50万平方米,年完成产值3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每完成产值1000万元项目经理提取工资8000元,每完成50万元利润奖励12000元,另加挂钩奖罚)实践证明,只有改革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才是硬道理。

2、合理确定职工个人出资比例。

山东建工集团规定改制子公司职工个人出资比例主要依据《山东省建筑企业深化改革意见》规定的“管理技术骨干多持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的要求设置的。经营者出资企业资本金的10%—20%,副职出资5%—10%;业务技术骨干出资3%—5%;一般人员原则不认购。从募股的整体情况看,经营者全部出资10%以上,最少出资50万元,最多出资100万元。实践证明,经营者出资越多,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企业的发展也就越能形成良性循环。应该说这一次改革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职工参股实际上是要大家从腰包里实实在在的拿出钱来投入到企业的经营中去。我们认为山东建工如果没有前两次改革的成功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通过前两次改革使企业长足发展而重新凝聚起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这次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山东建工的改革是渐进式的,符合山东建工集团实际情况的,所以取得了成功。高投资、高风险最后取得的也是高回报。

3、建立健全规范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⑴设股东会。由全体出资者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⑵设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由子公司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选举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依法行使职权。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以明确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山东建工集团所有改制的子公司,均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仍作为项目管理层形成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都不带施工队伍,逐步实现与国际项目管理接轨。

⑶设监事会。由子公司的股东会选举产生,监事会选举监事会主席,依法行使职权。

4、改制子公司的领导班子建设。

山东建工集团已经改制的子公司的领导班子,由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主任会计师和副总经理组成,也可兼职或交叉任职。按照项目法施工的要求,对管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为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性和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原则上三年以内主要领导不异动。

5、改制子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定员定编。

改制子公司的管理机构设置四部一室,即财务部、经营管理部、技术质量部、料具供应部和综合办公室。各部室制定规范的职责范围,各职能管理人员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子公司的定员人数必须坚持精干高效、一人多职、一专多能的原则,其定员人数视各子公司的施工规模而定。各子公司所属项目经理部设置和定员,视所承建的工程规模而定,实行动态管理。

6、总公司和改制子公司实行分权管理。

⑴总公司职权:

①负责组织承揽工程任务并组织投标,对中标的高大工程项目组织内部招标分配;

②负责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并负责合同管理;

③对重大投资项目行使决策权;

④对重大资产处置行使决策权;

⑤对子公司的引资、合作行使决策权;

⑥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使监控权;

⑦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行使聘免和管理权。

⑵子公司职权:

①自行承揽任务和参与内外部投标权;

②完成年度责任目标;

③限额投资决策权;

④限额资金使用权;

⑤对本单位管理干部行使聘免和奖惩权;

⑥行使内部分配权;

⑦拒绝不合理摊派权。

四、抓住第四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施国退民进改造。

山东建工集团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再创新,实施国退民进企业改造。具体作法是:

调整国有股权结构,进一步理顺国有股与企业的关系。主要是将48%的国有股,变现退出28.88%,国有股权实际参股19.12%。国有股所得的红利,主要用于对企业经营者的奖励。

他们把国有股变现退出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企业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和技术业务骨干。调整后的股权结构是,经营者持股120万元,经营者群体每人持股48~96万元。中层领导每人持股8~24万元。从而加大了企业骨干的经营风险,也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五、进行企业战略性调整,实施企业战略管理。

山东建工集团以入世为契机,以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前提,以企业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为宗旨,结合企业实际,不失时机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战略目标的改革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继续保持在省市行业内部的领先地位。

1、切实搞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一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坚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机制,突出管理机构精干高效,减少管理层次,减少扯皮,明确岗位责任目标,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从总公司到子公司甩掉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突出业务系统化管理。集团总公司机关共77人,设五部一室即:市场经营管理部、企业战略管理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财务融资管理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办公室等部室制管理,保留党群系统。实行部室制改革,不单纯是为了精简几个机构、裁减几个冗员,而是突出精干高效、做到减机构,不减职能,不削弱职能,减人不减工作效率、不减岗位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二是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是在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改制子公司运作,突出解决机制不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发展缓慢、施工任务少、产值效益差、无大发展前途的子公司,实行内部兼并、重组方式调整。扶持发展快的骨干子公司,切实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总公司经营管理的集中度。

三是劳务分承包的调整,在过去众多的劳务承包单位中,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确定了69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承包单位。每年对劳务承包单位进行考评,淘汰后5名,同时引进5家新的劳务承包单位,通过优胜劣汰保证劳务承包单位的素质。

2、切实搞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山东建工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以创立“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实现投资多元化,以带动总公司多元经济的发展,形成主业三分之二、附营三分之一,多业并举,配套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是他们允许并鼓励有能力、有实力、业绩突出的个人可以组建内部个人控股子公司,也可以买断小型子公司的经营权,实行公有民营。山东建工集团的第十一有限公司、培训有限公司和试验中心就是这种经营模式的子公司。

二是以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山东省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筑工程学院和山东省岩土勘查总公司等八家产学研的院企单位,共同发起创立了“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行运作上市。该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三是加快山东省建工工业园建设,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新型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投资二千万人民币引进了速成墙生产线,7月份已经安装完毕并试车投产,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增加工业园中高科技园建设投入,提高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已引进五项高科技产品。

四是扩大房地产开发公司、路桥公司、预拌砼公司的经营规模,使这些专业公司成为山东建工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亮点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群。

3、实施企业五大创新,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两级公司建立了经营者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提高经营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科学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二是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搞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其次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明确职能划分,突出岗位责任到位、高效服务到位和战略管理到位。

三是经营方式创新。首先是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及经营系统人员要认真学习WTO的基本规则和原则。特别要学会和运用菲迪克条款。其次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完善投标网络,实行网上信息发布,建立标书评价、分析和统一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标率。三是经营方式加快向集约型转变。正确处理产值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规模大、垫资多、取费低的工程要进行前期评估,决定是否承接。

四是科技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升级,加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力度。投资20xx万元建设工业园研发中心,引进5名博士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加大微机开发利用,对大型新开工程全面实行微机管理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人才创新的重点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入世环境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山东建工集团现在拥有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本以上学历管理人员600人。

五是企业文化创新。创建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着力建设好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向企业文化管理过渡。得益于领导集团能审时度势,正确领会和执行党的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