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
发现问题
1、人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2、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3、过清明节时一般家庭花费多少钱?
制定方案
小组分工
查资料、记录、摄影、录音等。
访谈对象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
访谈计划
利用星期天访谈。
资料整理
1、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源起于汉代,前身是失传已久的“寒食节”。而清明节的习俗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也经历了从禁火到祭扫、从踏青到狂欢的变化。
2、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清明踏青的活动非常丰富,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插柳、植树等习俗。
3、有许多人去祭拜先烈和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前辈。
4、有少数家庭为祭祖花费比较大,有浪费现象,也有信迷信的现象。
活动感受
1、清明休假制度,为人们祭祖扫墓、亲近自然带来了便利,从更深远的意义看,将是对这个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保护,对恢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无疑都有直接的益处。
2、清明节让我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3、祭奠先烈和前辈,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好好学习,树立长大报效祖国的理想。
4、清明节节我们要注意环保和节约。
缺憾与不足
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部分同学的访谈水平有待提高;对于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体会挖掘。
上已节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风俗通》)"到了魏晋以后,就统一在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为上已,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杂俎》)" 但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续,就是"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是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的故事,这天是三月五日。后人为纪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时长达一个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的那棵树的木头制成木履,穿在脚上,时时想念,这就是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的由来。
寒食节的第三天才是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到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中,如若变焦,以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在几天前就得先备下糕、粿之类。要到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中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 韦庄)",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 杜甫)"。
现在说清明节。现在人多不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那么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各地大致一样,说说我老家仙游的风俗。在家里要在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的"后土"也要摆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 高菊卿)"接着就按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吃供品,说这是祖先赐予的,如这时有路人经过,可以邀其同享或给他点吃的。在供品里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兴化语是谐音的(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场的,就要带几个给他。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一年两祭。"清明前,冬至后",意思是说清明日扫墓,也可以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可以稍后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粿",是用野地里的一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绿色的。这种草只在清明时长的很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是清凉解毒,还真是"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不知怎么做法。有会做的朋友吗,补充一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说柳可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是爱佛教的影响,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一种说法:"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以带柳为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就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的活动日。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一、调查目的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去深入的了解这个传统节日,让自己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纪律,并且热爱祖国传统节日的少先队员。
二、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对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也许是大意了,他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晋文公猛然想起,内心十分不安,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可是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来到介子推家,却见家门紧锁,一问邻居才知道,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晋文公便让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来找去也不见踪影。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干脆放火烧山吧,火着起来,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山。谁也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也没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后,人们再次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告知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禁烟火,只吃冷饭。 第二年,晋文公和大臣们来到介山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为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三)清明的诗篇、谚语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三、调查结论:
先人已逝,清明节祭奠以寄托思念;今人尚在,风雨过后更珍惜生活,珍惜眼前人,善待眼前人,报答眼前人!先烈用生命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好好学习,不要失去之后空自后悔!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一)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二)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浏览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__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五、结尾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一、采访结果
1、在湘乡街上
壕塘口一中年居民:“清明节我们家打算去烈士陵园去扫墓,我觉得这可以激起孩子对爱国烈士的钦佩,我想以此来激励他,让他明白他现在应该好好珍惜,认真学习。”
草萝街一老年居民:“清明的话也就是去和邻居一起去扫扫墓,反正儿女也忙,没空回来陪我这个老太婆,人都老了,搞这么多活动干嘛,我快点扫完墓就回家休息好了。”
2、在棋梓桥天马山(乡下)
一中年居民:“清明节潮湿,雨又下得多,油菜花已经开了花,要很多肥跟水,去山上扫完墓就该忙活了,还有一些果树也是要开始着浇很多肥了,唉,又是忙碌的一个节气了。”
一老年居民:“清明节必不可少的当然是年轻人回来看老人了,所以我一般是在清明节里,做好丰盛的饭菜,等着年轻人回来,再一起去扫墓,这个本来就是清明节应该做的。”
二、清明节的起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三、总结
清明节得以传承两千年至今,且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得益于中国对烈士的钦佩以及对祖先的崇仰,大多数人在这个清明小长假里会选择扫墓,但是多数年轻人为达到教育孩子或其他种种原因,从而去烈士园陵或一些旅游景点,从中可以看出,县城居民的假期活动也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丰富多彩,不仅仅局限于一两样活动中,这样也减小了对交通的压力,但是农村中的活动形式还是太过于单一了,需对农村居民大量宣传缅怀先烈,怀念祖先的其他活动形式。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几周的调查研究,我们收集许多资料,实地考察,对本地清明节的习俗有了许多了解。
一、小组成员
二、研究任务
了解清明节起源;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诗词;了解民间清明节上坟祭祖的习俗;了解清明节饮食习俗等;通过亲自实践能更深入了解清明节。
三、研究具体过程
第六周:我们组织参加清明扫墓活动,缅怀先辈,祭奠为国牺牲的英雄们,并且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清明习俗。
扫墓过程及心得:清明节这天,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们为烈士献花、鞠躬,共同表达对烈士牺牲精神的无限敬佩。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我们对伟大的烈士们进行了瞻仰,把手中的白花,把美丽的菊花花束送给了最可敬的英雄。
第十五周:确定研究子课题,明确分工、商量研究内容,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第十六周:根据研究内容分头进行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情况交流,对不足的部分继续研究。各组员整理资料,写研究活动心得,写小组研究报告。
四、研究成果:
(一)清明节的起源。
经过我们小组成员上网或阅读课外书,了解到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开始,清明是一个节气,古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对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晋文公去请。可是,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此后,每逢介子推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植树,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吃冷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
成活率高,成长快。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三)我们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的清明节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了解了许多我原先不曾知道的新鲜事儿。比如: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的习俗,知道了清明节可以放风筝、荡秋千、吃寒食……;知道了清明上坟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我还收集了许多清明节的诗句,最著名的是杜牧的《清明》。我还了解了“胡”姓最早起源于舜,我的最早的祖先还是圣人呢!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小结:
历史留下了很多值得后辈去思索的东西,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革命烈士陵园!多少留有名字的,没有留下名字的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出了生命,长眠于一座座墓冢,有些是高贵雍容的富家女性,有些是尚未成年的孩童!看着他们的照片,读着他们的事迹,内心的澎湃让我们似乎对于战争年代的搏杀场面身临其境,但我们明白,无论我们的想象力如何丰富,也想象不出先烈们在面对死亡的决绝!
通过这次扫墓活动,我们的心灵确实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比起他们我们这一代真的是幸福的一族,生活在父母的疼爱和庇护下,还正享受着我们的青春。可能我们还会很不知足,看到这些怎能不让我们震撼,是他们和我们一样的青年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生活。
对于生活于这个和平时代的青年来说,牺牲生命也许已经不必要了,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祖国的解放。为了祖国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在这个追求物质的世界里,人们都在为生计忙碌,很多人在忙碌中迷失了信仰。这时候的我们,也许应该走进那些为了某种信仰而不息牺牲生命的灵魂,感受
坚守一种信仰的力量和快乐。
调查人:七中初二、六班卢
调查时间:20xx-4-4
调查方法:
1.设计调查问卷。
2.进行调查。
3.整理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清明的前夕,天空阴沉沉,时而下雨,时而停。人们的心情,也像这天空,无精打采的,潮湿的。清明节,空气凝固了,扫墓的人们,那束束鲜花,装的是满满的思念,装的是份份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伴着清明节的气息,对人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看看他们对清明节习俗是怎样看的?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清明,因寒食节清明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祭祖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在调查中,有百分之八十80%的人认为清明节祭祖很重要,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调查的人中,扫墓的人占大多数,但祭祖的并不多。人们一般会在清明前几天买好一些鸡蛋、点心、水果等。然后在清明节那天,把吃的放到墓前,洒上酒。以表示对生命的尊敬。但有的人并不支持这种行为,认为这是封建传统的。
人们虽然过清明,但有90%不知存在哪些陋习。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至今仍盛行着砍牛祭祖的传统习俗。焚烧香火、冥币,不仅浪费金钱,还容易引发火灾。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
我觉得,烧纸会引起火灾,所以尽量不烧纸,改变烧纸钱祭祖的观念;可以给故去的亲人送花,或系黄丝带在树上。最重要的是在老人生前能关心、照顾好老人,使老人能欢度晚年。至于每年的.清明节扫墓祭祖,不必太复杂,携带一束鲜花就足以表达晚辈的思念了,即环保又无污染。
清明,天气是阴沉的,空气是清新的,清明是思亲的日子,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总之清明节祭祖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在春季盎然的春天,更能表达对生命的敬意。而我们也要正确祭祖,文明祭祖。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一、调查目的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大街小巷上人头攒动,大都是去祭祀祖先和前辈的人们。他们手里拎着花和“冥”间用的钱。看到这番情境,我便想了解有关清明节的传说、习俗等!
二、调查方法
1.问家长或长辈
2.上网查资料
3.看报纸、书刊等
4.问卷调查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逃亡中,忠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封臣,但是介子推不慕名利,不愿下山。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与其老母被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清明节。
2、问卷调查表
3、清明节的习俗
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扫墓、插柳、踏青、游春……
4、清明节的诗清明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东风解语拾我意,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方羡飞花随风去,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
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却把长条攀折遍,才道相思始成灰。
四、结论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当弘扬民族文化。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的主要活动是扫墓。不仅要缅怀革命先烈,还要祭祀祖先,还有踏青、游春等活动。
一、研究的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气节日——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优良的传统文化,古现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吟咏“清明”的优秀诗歌。但是我们发现,身边的同学们对于这个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都不是很了解。
在我们霞峰镇每年清明节扫墓期间,因为烧纸钱、放鞭炮、点蜡烛而引发的山林火灾有很多起。国家现在提倡文明祭扫,它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二、研究的目的:
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成史及一些传统习俗。积累并有感情地朗诵有关清明节的诗歌 学会采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清明节的相关资料,并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运用。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初步学会研究的一些方法,如调查问卷法,访问法等等
通过探究清明节的相关活动,体会到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探究文明的扫墓方式及其意义,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研究的方法:
调查问卷法、访问法
四、研究计划:
1、选题
2、小组分工会议
3、借助网络查找资料
4、进行问卷调查
5、收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成果展示
五、组员分工
1、撰写研究报告:方媛,李安凯
2、制作问卷调查表:徐美娜
3、问卷的发放:全体成员
4、整理统计问卷:徐美娜,翁少虹
5、资料的整理分类:陈龙,李甜甜、李安凯、
六、分析
1、清明节扫墓时会烧纸钱的有28人,占93.33%。
2、清明节扫墓时会点蜡烛的有15人,占50%。
3、清明节扫墓时会放鞭炮的有18人,占60%。
4、觉得以上三种祭扫的方式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人有20人,占66.67%。
5、如果国家倡导文明祭扫表示会支持的有22人,占73.33%。
通过访问我们知道每年霞峰镇因为扫墓时烧纸钱、放鞭炮、点蜡烛等等祭扫行为造成多起火灾。现在国家已经提倡文明祭扫了。因此,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倡议人们文明祭扫,保护生态环境。 ? ? ? ?
七、建议
文明祭扫同样可以传承中华民族儿女行孝、慎终追远等优良的传统,还可以保护环境,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提议人们在清明节祭扫时不带纸钱,不带鞭炮,不带蜡烛,带上鲜花祭拜先祖,英烈,也可以通过写追思卡、植一棵树,网上祭奠等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祭扫。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上网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结论
我不赞成清明节祭拜祖先时燃放鞭炮、烧纸钱。原因有:
1、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的金钱。
2、大多数人在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不会注意脚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烧,会把花草和小树烧死。
3、有时忽然一阵大风就把燃烧的纸钱吹到干燥的草丛中,引发森林大火。
总之,我发现清明节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有很多不好之处,而且会浪费掉宝贵的金钱。
建议
我建议大家清明节文明祭祖,自觉行事,花费尽量不要超过10元以上。有关部门也要鼓励人们节俭祭拜,绿色扫墓,比如可以用种树栽花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上网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指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十余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而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一、调查目的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去深入的了解这个传统节日,让自己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纪律,并且热爱祖国传统节日的少先队员。
二、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对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也许是大意了,他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晋文公猛然想起,内心十分不安,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可是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来到介子推家,却见家门紧锁,一问邻居才知道,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晋文公便让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来找去也不见踪影。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干脆放火烧山吧,火着起来,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山。谁也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也没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后,人们再次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告知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禁烟火,只吃冷饭。 第二年,晋文公和大臣们来到介山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为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三)清明的诗篇、谚语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三、调查结论:
先人已逝,清明节祭奠以寄托思念;今人尚在,风雨过后更珍惜生活,珍惜眼前人,善待眼前人,报答眼前人!先烈用生命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好好学习,不要失去之后空自后悔!
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扫墓,不但是生者对逝者寄托哀思,表达敬重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国数千年来将就“死者为大”的观念体现。
但最近在网络兴起的“代理扫墓”业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网友认为: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又想祭拜亲人,这种做法应该支持。也有部分网友对提出了异议:清明祭祀本来是悼念亡故亲人,寄托哀思的,网络“代理扫墓”却让祭祀变了味儿?
四成受访者清明节会回家祭祖,时间成祭祖最大阻碍。
数据显示,仅有四成受访者清明节会回家祭祖,45.93%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时间,不会回家祭祖,剩余的二成受访者则暂时还没有决定清明节是否回家。
三成受访者会选择代理扫墓服务,超五成称“请人代扫”不靠谱。
且不说,请人代理扫墓是否让祭祀变味,或者是否是对死者的尊重,且就网络上给出的较高的代理扫墓基础服务价格而言,超五成受访者认为价格太贵,业务不靠谱,不会尝试“请人代扫”,当然也有31.48%受访者称实在忙不过来的情况下,会尝试选择“代理扫墓”服务。
代理扫墓让祭祀变味?五成网民称是对血缘和情感的漠视
调查数据显示,五成受访者认为代理扫墓毫无意义,是对血缘和情感的一种漠视,另外有43.8%受访者认为代理扫墓是一种道德的异化,不值得提倡。27.5%称请人代扫太过于形式,可委托家乡的亲戚代为扫墓。当然,也有赞同的声音,24%的受访者称实在忙不过来,代理扫墓也是一个办法,亦可以表达孝心。
受访者声音:
1.代理扫墓毫无意义,是对血缘和情感的漠视:50.74%
2.代理扫墓是一种道德的异化,不值提倡:43.80%
3.请人代扫太过形式,可委托亲戚代扫:27.50%
4.实在太忙,找人代扫也是一个办法:24.12%
专家声音:代理扫墓不能一票否定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扫墓的民俗形式也在发展,独生子女也多了起来,如果实在来不及,找人代理扫墓也是一个办法,不能一票否定。但是,他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理应亲自扫墓,以表达对亲人的心意。他同时希望大家在祭奠、缅怀先人时,摒弃焚烧纸钱、烧香等不文明方式。
支持者:无奈的“代理扫墓”无可指责
事实上,当下中国人面临的一大现实困境,确实让人难以亲身“慎终追远”。在一波接一波的打工潮中,到底有多少人远离故土?远离祖先的坟茔?看看春运那个阵势便知一二。清明节的区区三天小长假,真要国人亲自到墓前去“慎终追远”,那一定会造就“春运第二”,成为又一交通奇观。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代理扫墓”或许是无奈的明智之选。实在不该被过分指责,至少不该被一棒子打死。对于“代理扫墓”的出现,我们甚至多少有一点伤感之念,甚至同情自己吧?
勿庸讳言,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很多人都难以做到每逢清明节都为先人扫墓。谁也不愿意逝去的亲人墓上长满荒草,终年无人照管,在本人不能亲自扫墓的情况下请人代劳,同样是对逝者的尊敬。所谓“代理扫墓”不如不扫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有人说,请人扫墓其实和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一样,很多时候只是分身乏术时的无奈之举,这并不能说明当事人的孝与不孝。这很有道理。从古到今,我们祭祀先人的方式也一直在不断变化,请人“代理扫墓”其实也可以认为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只要我们的心里有逝去的先人,采取哪种形式并不重要。时代不断变迁,生活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已经延续千年以上的清明扫墓,在文化内涵上有所更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反对者:“代理扫墓”让孝心打了折
对于那些职业“代理扫墓”者来说,无论怎么毫无心理障碍地在陌生人坟前磕头喊爹妈、泪如泉涌,说到底都不过是一种练就的技艺,毫无情感因素在里面,目的还是为了丰厚的报酬。事实上,依据传统的伦理,死者为大,对逝者寄托哀思的方式,作为生者,无论磕头还是痛哭,都应该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难以想象,让一群陌生人代自己在坟前“磕头喊爹妈”、“放声大哭”,到底是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尊重,还是戏谑与侮辱呢?
很多人都清楚,扫墓了,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有孝心,就一定在表达着哀思,同样,没有去扫墓,也不能就此说明这个人没有孝心,忘了列祖列宗。所以,很多人似乎没必要为了扫墓而扫墓,为了面子而花大价钱请人代理扫墓。其实,我们如今的很多感情表达,似乎都成为了面子的一种附属品。比如网上祭祀,这个倡议已经很久了,也有人说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但这些年一直无法成为清明节祭祀的主流,因为尽管很多人可能内心比较赞同这种文明无污染的祭祀,但从面子上却无法忍受别人的嘲讽与冷观,没办法只能继续随大流,没有条件亲自扫墓也得花钱请人代理扫墓,算是一种面子的满足与心理的告慰吧。只是这样的面子,对于清明节这个以感情为主打的节日来说,有些画蛇添足。
反思:今天应该怎样过清明
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商业氛围的浸染,模糊了清明节的概念,很多人也淡忘了清明节的本意,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用于消遣的普通假期。事实上,清明节的民俗活动是丰富有趣的。据说,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不该只是“扫墓节”,清明节应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好时机。有民俗专家指出,要让清明节“打回”原形,促使全民对清明节日文化实现集体认同,就必须从孩子抓起:清明节日文化应该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写入教材,使其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而我以为,拯救清明节日文化,要“从孩子抓起”,也要“从成人抓起”——唯有成人能把清明节文化言传身教于孩子,清明节文化才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