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合集7篇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精选7篇)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文章既高屋建瓴指明问题短板所在,又提供了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方法遵行。当前,唯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劲头,只争朝夕抓落实。

在正确方向上抓落实。在处理三对关系中,处理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在皿想上要统一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不是平均主义,我国发展不平衡,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要处理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责任担当中抓落实。在找准补短板的方向后,我们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紧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重点发力,从看病、上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区域”的维度来看,要紧盯深度贫困地区,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精准施策,补齐“短板中的短板”。从“领域”这一维度看,要紧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在慎终如始中抓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现在也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补短板必须抓住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克服焦燥情绪,懈怠心理,越是成就骄人,越不能有麻痹厌、侥幸懈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若寒来”,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我们只有补齐短板,加油干,只争朝夕抓落实,才能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锦上添花”。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篇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从取得的成就再到现实难题,从着眼于当下再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补短板、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补短板之策出自“木桶理论”。意思是说整体水平取决于具体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如同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取决于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那块的高度。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要肩负起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的历史使命,助力完美收官。

补短板要找准问题,集中发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就是要发现工作中的存在问题,知道工作存在的短板,然后针对问题短板有的放矢。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梳理问题所在,建立问题清单,把问题按照难易程度、轻重缓急区分对待。短期必须整改问题立马上手行动,在行动中继续发现问题;长期需要谋划的工作提前深入调研,形成工作有侧重、事态有缓急的良好局面,避免是事都来干的一阵风,或者是事都推后的拖延症,要切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准病症,聚焦短板。

补短板要明确思路,抓好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也要明确工作思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我们的思路就是如何把这个目标落在实处。只有把群众呼声和诉求摆在首位,我们才能知道今后工作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只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我们才知道这样做该不该、值不值。要避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候搞“花架子”项目、“面子”工程,而要真正扑下身子,多抓“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尽快完善涉及群众利益和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认认真真做为人民服务,主动把工作落实在行动上,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政坚是第一步,也是继往开来的关键一步,前进之路充满荆棘和坎坷,让我们保持战斗姿态,补齐短板再冲锋,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篇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一文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实现总书记上述要求,需要抓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必须既高度重视“扶志”,又要用足社保兜底政策。

在近几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由于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及一些贫困户自身的原因,有的贫困户将扶贫政策片面理解为贫困户什么也不用干,如果自身生活方面有需要,政府就必须“全方位”“无条件”地满足自己,从而产生了“等”“靠”“要”思想,失去了主动思谋摆脱贫困的主动性。这种思想在贫困户中是有一定“市场”的,如果不补齐这块短板,扶贫势必变成了“助懒”,最终影响扶贫工作成效。必须下大力气,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这部分贫困群众自身思想观念上的贫困。

由于受疾病、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依然存在一些特困人群。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就必须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具体说来,就是要实现社保兜底在这部分人群中的全覆盖,使这些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的特困群众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要从政策、培训等多层面入手,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总之,我们要做到扶贫不忘扶志,扶贫与社保兜底“不脱钩”。按照总书记要求,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篇4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最后关键阶段,总书记殷殷嘱托,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和生态建设质量,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在“全面建成”四个字上。既然是全面建成,就要在短板上下功夫,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等方面短板明显。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深度贫困是当前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小康建设短板,是其中一项必须要完成的重点工程、必须要啃的“硬骨头”。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要逐县逐村落实脱贫攻坚规划,加大帮扶力度,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瞄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打牢精准基础,对症对因下药,确保扶到点上。要坚持国家制定的扶贫标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实事求是,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调高标准。确保在脱贫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补齐民生短板。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代表生活水平的“三大件”,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再到现在的车子、房子、票子,变化之大超出想象。与此同时,民生的“短板”也发生了深刻的阶段性变化。民生“短板”从温饱问题向生活质量问题转变、从收入增长速度向收入分配机制转变。“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腾飞,但毋庸讳言,快速发展过程中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污染物排放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坚决的执行力、系统的协同推进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篇5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改革开放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完美收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辉煌起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扎实建立起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充实的小康社会。

中国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小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这丰富的背后,是我们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回应人民呼声的自觉与担当。毫无疑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下,单兵突进的方法论需要调整,“一美遮百丑”的心态也需要调整。脱贫攻坚只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部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达标,才能真正算是全面小康。如果在总量和速度上达标,但人民群众关心的污染、民生等短板问题没有解决好,就不能说真正实现了目标。

“手长脚短,或是脚长手短”都不是“全面”的“健康”状态。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着力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不折不扣完成好目标任务,全面小康的含金量就会更高,我们走在复兴征程上的步伐必将更加铿锵。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篇6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发起总攻的战鼓已经擂响,决战决胜的号角催人奋进,面对硬任务,比得是信念、信心和干劲,拼的是责任、作风和状态,惟有“硬碰硬”,坚定信心不动摇、扛起责任不松劲、聚焦目标不懈怠、转变作风不放松,努力交出让党中央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扭住“解放思想”,为决战决胜凝神聚气。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脱贫攻坚战打到现在,正是处于“将成功之时”,面对的都是“硬骨头”、硬任务,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精准的方法应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脱贫路上办法多。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主动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迅速准确地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准“病灶”、找到“穷根”。在此基础上,还要切实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紧扣贫困群众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从根源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坚决防止“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无用功,实现有形帮扶到有效帮扶的转变,推动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心”上。

聚焦“作风转变”,为决战决胜蓄能攒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战中,党员干部的作风好坏,关乎最终成败。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吃劲阶段,越需要推动作风转变,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焕发出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良好精气神,切实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坚守党的性质宗旨,自觉立起不忘初心的标尺,扛起牢记使命的责任,坚持人民至上、深深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在工作中注重倾听人民群众意见、探访群众疾苦,从群众的话语中找到决战决胜的“金钥匙”。要大力发扬和践行“钉钉子”精神,拿出“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韧劲,朝着既定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牢钉实。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以脱贫攻坚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

突出“补齐短板”,为决战决胜保驾护航。木桶的最大容量,取决于组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工作的最终成效,取决于工作中最薄弱的那个环节。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以保证脱贫攻坚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说到底短板就是问题,补齐短板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始终着眼于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以及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发力点,集中优势力量予以化解。要培养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常态长效上求突破,将补短板与虑长远有机结合起来,从教育引导入手,帮助极少数贫困群众扭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同时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既能富口袋、更能富脑袋,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篇7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需要补强。

要在处理三对关系中,找准补短板的方向。坚持正确的方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落实好补短板这项硬任务,需要我们在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中,找准工作方向。

要在把握三个维度中,明晰补短板的任务。明确任务有助于压实责任,在找准补短板的方向后,我们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

要在贯彻四项要求中,抓住补短板的重点。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方面投入;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时光不负奋斗者,岁月眷顾追梦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努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