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体工程为对象而编制的,用以指导现场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它对落实施工准备,保证施工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实现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的良好效果,均起着重要作用。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施工组织总设计对该工程的规划精神。
(2)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确定施工顺序。
(3)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间的时间关系,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4)确定各种物资、劳动力、机械的需要量计划、为施工准备、调度安排及布置现场提供依据。
(5)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充分利用空间,减少运输和暂设费用,保证施工顺利、安全地进行。
(6)制定实现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目标的具体措施,为施工管理提出技术和组织方面的指导性意见。
2.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由于不同工程对象的性质、结构及规模,施工的地点、时间与条件,施工管理的形式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也略有差异,但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建设概况、设计概况、建设地点特征、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分析等。
(2)施工方案。包括确定施工展开程序和施工起点流向,划分流水段,选择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确定施工顺序。
(3)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构件、加工品、劳动力的准备等。
(4)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划分施工项目,计算工程量、劳动量和机械台班量,确定各施工项目的持续时间和流水节拍,绘制进度计划图表。
(5)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包括劳动力、材料、构件、机具等的需用量计划及供应计划。
(6)施工平面图。反映一个或几个主要施工阶段现场平面规划布置,包括各种主要材料、构件、半成品堆放安排,施工机械、加工场地、临时房屋、水电管线、道路等的安排布置。
(7)各项技术与组织措施。包括保证质量、安全防火、降低成本、季节性施工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8)技术经济指标。
以上各项内容中,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分别突出了施工中的技术、时间和空间三大要素,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内容。
3.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编制程序见下图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4.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编制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是:
(1)上级领导机关对该工程的有关批示文件和要求;建设单位的意图和要求;工程承包合同等。
(2)施工组织总设计和施工图。
(3)年度施工计划对该工程的安排和规定的各项指标。
(4)预算文件提供的有关数据。
(5)劳动力配备情况;各种材料、构件、加工品的来源及供应条件;施工机械的配备及生产能力。
(6)水、电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
(7)设备安装进场时间及对土建施工和所需场地的要求。
(8)建设单位可提供的施工场地,临时房屋、水、电、道路等条件。
(9)施工现场的具件情况。如地形、工程与水文地质、周围环境、水准点、气象条件、地上地下障碍物等。
(10)建设用地征购、拆迁情况、施工执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规程和定额等。
5.工程概况的编写
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做概要性介绍和分析,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项内容。其编写目的,一是可使编制者进一步熟悉工程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使设计切实可行、经济合理;也可使审批者能较正确、全面地了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条件,而判定施工方案、进度安排、平面布置及技术措施等是否合理可行。
工程概况的编写应力求简单明了,常以文字叙述或表格形式表现,并辅之以平、立、剖面图。工程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建设概况
主要包括:拟建工程的名称建造地点;建设单位;工程的性质、用途;资金来源及工程造价;开竣工日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分包单位;上级有关文件或要求;施工图纸情况(齐全否、会审情况等);施工合同签订情况等。
(2)工程设计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装饰、设备等设计特点及主要工作量。如建筑面积及层数、层高、总高、平面形状及尺寸,功能与特点;基础的种类与埋深、构造特点,结构的类型,构件的种类料、尺寸、重量、位置特点,结构的抗震设防情况等;内外装饰的材料、种类、特点;设备的系统构成、种类、数量等。
对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及施工要求高、难度大的施工过程应着重说明。对主要的工作量、工程量应列出数量表以明确工程施工的重点。
(3)建设地点的特征
包括:建设地点的位置。地形、周围环境,工程地质,不同深度的土壤分析,地下水位、水质;当地气温、主导风向、风力、雨量、冬雨期时间、冻结期与冻层厚度,地震烈度等。
(4)施工条件
包括:三通一平情况,材料、构件、加工品的供应情况,施工单位的建筑机械、运输工具劳动力的投入能力,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等。
通过对工程特点、建设地点特征及施工条件等的分析,找出施工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以便在选择施工方案、组织物资供应、配备技术力量及进行施工准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二、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它包括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流水段划分,工程展开程序确定和施工顺序安排等。施工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因此,选择施工方案必须在认真熟悉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和施工任务、充分研究施工条件、正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抉择。
1.确定施工展开程序及起点流向
(1)确定施工展开程序
施工展开程序是指单项或单项工程中各分部工程、各专业工程或各施工阶段的先后施工关系。
一般工程的施工应遵循“先准备、后开工”,“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的程序要求。但施工程序并非一成不变,其影响因素很多,特别是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有些施工程序将发生变化。
a、“先准备、后开工”是指正式施工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开工后施工能顺利、连续地进行。
b、“先地下、后地上”是指在地上工程开始前;尽量把地下管线和设施、土方及基础等做好或基本完成,以免对地上施工产生干扰或影响质量,造成浪费。地下工程施工还应本着先深后浅的程序,管线施工应本着先场外后场内、先主干后分支的程序。
c、“先主体、后围护”主要指排架、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房屋,其围护结构应滞后于主体结构,以避免相互干扰,利于提高质量、保护成品和施工安全。
d、“先结构、后装饰”是指装饰装修工程应在结构全部完成或部分完成后进行。对多层建筑,结构与装饰以不搭接为宜;而高层应尽量搭接施工,以缩短工期。有些构件也可做好装饰层后再行安装,但应确实能保证装饰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e、“先土建、后设备”是指土建施工先行,水电暖卫燃等管线及设备随后进行。施工中土建与设备管线常进行交叉作业,但前者需为后者创造施工条件。在装饰装修阶段,还要从保证质量和保护成品的角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2)确定施工起点流向
施工起点流向是指在平面空间及竖向空间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及其流动方向。它将确定单个建筑物或构筑物在空间上的合理施工顺序。
对单层建筑物要确定出各区、段或跨间在平面上的施工流向;对多高层建筑物,除了应确定每层平面上的流向外,还应确定出各楼层间在竖向上的施工流向。特别是装饰装修工程阶段,不同的竖向流向可产生较大的质量、工期和成本差异。
确定施工起点流向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先试车投产的段、跨先施工,按生产流程安排施工流向。
b、建设单位的要求。建设单位对生产使用要求在先的部位应先施工。
c、施工的难易程度。技术复杂、进度慢、工期长的部位或层段应先施工。
d、构造合理、施工方便。如基础施工应“先深后浅”,抹灰施工应“先硬后软”,高低跨单厂的结构吊装应从并列处开始,屋面卷材防水层应由檐口铺向屋脊,有外运土的基坑开挖应从距大门的运端开始等。
e、保证质量和工期。如室内装饰施工及室外装饰的面层施工一般宜自上至下进行(外墙石材除外),有利于成品保护,但工期较长;当工期极为紧张时,某些施工过程也可自下至上,但应与结构施工保持一层以上的安全间隔;对高层建筑,也可采取自中至下,自上至中的装饰施工流向,既可缩短工期,又易于保证质量和安全。自上至下的流向还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垂直运输设备及脚手架的布置等,选择水平向下或垂直向下的流向,如图所示。
室内装修装饰工程自中而下再自上而中的流向
(a)水平向下;(b)垂直向下
2.划分施工段
划分施工段是将建筑物划分成多个施工区域,以适应流水施工的要求,使多个专业队组能在不同的施工段上平行作业,并可减少机具、设备(如模板)的配备量。从而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使生产连续、均衡地进行。分段时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各段的工程量或同一工种的工作量应大致相等,以便组织等节奏流水。
(2)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及装饰的外观效果。尽量利用结构变形缝或抗震缝、装饰装修的分格缝,或在留槎不影响质量处作为分段界限。
(3)施工段数应与主导施工过程数相协调。要以主导施工过程为主形成工艺组合,在满足各主导施工过程都有工作面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施工段,以避免工期延长或工作面狭窄。
(4)每段的大小要与劳动组织相协调,以保证工人有足够的工作面、机械能发挥其能力。
(5)不同施工阶段的流水组织方法、主导施工过程数及机具设备的配备均可能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分段。
3.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的选择
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的选择,是根据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筑结构特征、工程量的大小、工期长短、资源供应情况及施工地点特征等因素,选择和确定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它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
(1)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基本要求
1)以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为主。
拟定施工方法时,应着重考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所采用的机械,对于按照常规做法和工人熟悉的分项工程则不必详细拟定,只要提出应该注意的一些特殊问题即可。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一般指:
a、工程量大,占施工工期长,在单项(位)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分部(分项)工程。如砖混结构的砌筑工程。
b、施工技术复杂的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及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分部(分项)工程。如现浇预应力楼板、地下室防水等。
c、不熟悉的特殊结构工程或由专业施工单位施工的特殊专业工程。如网架结构、升板结构的楼板提升、深基坑的护坡与降水等。
对以上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拟定应详细而具体,必要时应编制单独的分部(分项)工程方案或作业设计。
2)符合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要求。
若施工的单项(位)工程是建设项目或群体建筑中的某一工程,则其施工方法与机械选择应遵循施工组织总设计对该工程的部署及规划的要求。
3)满足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选择和确定的施工方法与机械必须满足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要求。如结构构件的安装方法、预应力结构的张拉方法及机具均应能够实施,并能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等诸方面要求。
4)提高工厂化、机械化程度。
单项(位)工程施工,应尽可能实现和提高工厂化、机械化的施工程度,以利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是降低造价、缩短工期、节省劳动力、提高工效的有效手段。如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门窗及幕墙、预制磨石、钢筋加工等尽量采用工厂化预制,减少现场加工;各主要施工过程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并充分发挥各种机械设备的效率。
5)符合可行、合理、经济、先进的要求。
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首先要满足其在本工程中的可行性,即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并能够实施。如所选的机械应能符合作业的要求并有获得的可能性。其说要考虑其经济合理性和先进性。必要时应做技术经济分析。
6)符合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
(2)选择施工方法应围绕的对象
一般情况下,选择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应围绕以下项目和对象:
1)土石方工程:是否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方法,放坡要求或土壁支撑方法,排降水方法及需设备,石方的爆破方法及所需机具、材料,土石方和调配、存放及处理等;
2)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筋加工、连接、运输及安装的方法,模板选择和安装、拆除方法,隔离剂的选用,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方法,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施工缝位置,分层声度,工作班次,振捣方法和养护制度等。
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大体积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等的施工,模板的工具化和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机械化。
3)结构吊装工程:根据选用的机械设备确定吊装方法,安排吊装顺序、机械位置、行驶路线、构件的制作、拼装方法,构件的运输、装卸、堆放方法及场地要求,所需的机具,设备型号、数量和对道路的要求。
4)现场垂直、水平运输:确定垂直运输量(有标准层的要确定标准层的运输量),选择垂直运输方式,脚手架的选择及搭设方式,水平运输方式及设备的型号、数量,配套使用的专用工具设备(如砖车、砖笼、混凝土车、灰浆车和吊斗等),确定地面和楼层上水平运输的行驶路线,合理地布置垂直运输设施的位置,综合安排各种垂直运输设施的任务和服务范围,混凝土后台上料方式。
5)装饰装修工程:确定采用工厂化、机械化施工方法并提出所需机械设备,确定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流水方法与工艺要求,确定装饰材料逐层配套堆放的数量和平面布置及运输方法。
6)特殊项目: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或高耸或大跨结构、重型构件,以及水下施工、深基础和软弱地基等项目,应单独选择施工方法,阐明工艺流程,需要的平面、剖面示意图,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要求,质量、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进度,材料、构件和机械设备需要量。
4.确定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是在己定的施工展开程序和流向的基础上,安排各分部工程及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施工的先后关系。确定施工顺序就是要按照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组织关系,解决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和搭接问题,以期达到工艺合理、保证质量、安全施工、充分利用工作面、争取时间、缩短工期的目的。
(1)确定施工顺序的基本原则
1)符合施工工艺及构造要求
在安排各分部分项施工过程的先后顺序时,必须符合施工的工艺顺序及建筑物的构造要求。如:支模板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安装塔吊后方可吊装构件;基础结构未完,其上部主体结构不能进行;钢、木门窗框未安,墙地面抹灰不能开始。
2)与施工方法及采用的机械协调
如:砖混结构在圈梁钢筋、模板安装后,一般施工方法为“浇圈梁混凝土”,而采用硬架支模施工方法则为“安装预制楼板”。地下防水“外贴法”与“内贴法”顺序不同。单厂结构吊装时,如果采用分件吊装法,选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则吊装的施工顺序为:全部承重柱→全部吊车梁、连系梁→全部屋盖系统;如果使用桅杆式起重机,就要采用综合吊装法,则吊装的施工顺序为:第一个节间的全部构件→第二节间全部构件→……
3)考虑施工组织的要求
有些施工过程可能有多种顺序安排,这时应考虑便于施工,有利于人员、机械安排,可缩短工期的组织方案来安排施工顺序。如:砖混住宅的地面灰土垫层,可在基础及房心回填后立即铺压,也可在装饰阶段的地面面层施工前铺压,显然前者利于运输,便于人员和机械安排,而后者则可给予水、暖管线较长的施工期。又如单厂柱基旁有深于柱基的大型设备基础时,先施工设备基础较厂房完工后再做设备基础更安全、节约,易于组织,但预制场地及吊装将受到设备基础的影响。
4)保证施工质量
确定施工顺序应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例如:在确定楼地面与顶棚、墙面抹灰的顺序时,先做水泥砂浆楼地面,虽然工期较长,但可防止由于顶棚、墙面落地灰(白灰砂浆或混合砂浆)清理不净而造成的楼地面空鼓。又如白灰砂浆墙面与水泥砂浆墙裙相连接,先抹墙裙就有利于其和结牢固,防止空鼓剥落。
5)有利于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又是成品保护的关键一环。特别在装饰装修阶段,施工顺序必须有利于成品保护。如:抹灰先室外后室内,室内楼地面先房间、后楼道、再楼梯,上层楼面抹灰完成后再抹下层的顶棚和墙面。又如吊顶内的设备管线经检验试压合格后,再安装面板封闭;门窗油漆后再贴壁纸,地毯应最后铺设。
6)考虑气候条件
例如:在雨季到来之前,先做完屋面防水及室外抹灰,再做室内装饰装修;在冬季到来前,先安装门窗及玻璃,以便在有保温或供暖条件下,进行室内施工操作。
7)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
例如:装饰装修施工与结构施工至少要隔一层进行;脚手架、护身栏杆、安全网等应配合结构施工及时搭设;现浇楼盖模板的支撑拆除,不但要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要求,还应待楼盖能够承受上部传递来的施工荷载后方可进行,一般应与结构施工层隔2~3层以上。
三、施工准备计划
1.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1)建立工程管理组织
它包括:组建管理机构、确定各部门职能、确定岗位职责分工和选聘岗位人员,以及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相互关系。
(2)施工技术准备
1)编制施工进度控制实施细则
它包括:分解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编制施工作业计划;认真落实施工资源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目标;协调各施工部门之间关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收集工程进度控制信息,做好工程进度跟踪监控工作;以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进度控制目标。
2)编制施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
它包括:分解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体系;认真确定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落实其质量控制措施;跟踪监控施工质量,分析施工质量变化状况;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3)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实施细则
它包括:分解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分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成本控制措施,跟踪监控施工成本;全面履行承包合同,减少业主索赔机会;按时结算工程价款,加快工程资金周转;收集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信息,保证施工成本控制目标。
4)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它包括: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实施细则和施工技术标准交底。技术交底方式有:书面交底、口头交底和现场示范操作交底3种,通常采用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交底。
(3)劳动组织准备
1)建立工作队组
根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要求,确定工作队形式,并建立队组领导体系,在队组内部工人技术等级比例要合理,并满足劳动组合优化要求。
2)做好劳动力培训工作
根据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组建好工作队组,并安排好工人进场后生活,然后按工作队组编制组织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4个方面。
(4)施工物资准备
1)建筑材料准备;
2)预制加工品准备;
3)施工机具准备;
4)生产工艺设备准备。
(5)施工现场准备
1)清除现场障碍物,实现“四通一平”;
2)现场控制网测量;
3)建造各项施工设施;
4)做好冬雨期施工准备;
5)组织施工物资和施工机具进场。
2.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为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加强对施工准备工作监督和检查,通常施工准备工作计划采用表格形式,如表所示。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序号 准备工作名称 准备工作内容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四、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在单项(位)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编制的施工计划,主要包括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需要量计划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等。
1.施工进度计划
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以施工方案为基础,根据规定的工期和资源供应条件,遵循各施工过程合理的工艺顺序,统筹安排各项施工活动而编制,以指导现场施工的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工期。同时也可作为编制劳动力、机械及各种物资需要量计划的依据。
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大小、结构和复杂程度、工期长短及工程的实际需要,一般可分为控制性进度计划和指导性进度计划。控制性进度计划是以分部工程作为施工项目划分的对象,用以控制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时间及它们之间互相配合、搭接关系的一种进度计划,常用于工程结构较为复杂、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或资源供应不落实、工程设计可能变化的工程。指导性进度计划是以分项工程作为施工项目划分对象,具体确定各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时间及相互间搭接、配合的关系。对于任务具体而明确、施工条件基本落实、各种资源供应基本满足、施工工期不太长的工程均应编制指导性进度计划;对编制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单项(位)工程,当各分部工程或施工条件基本落实后,也应在施工前编制出指导性进度计划,不能以“控制”代替“指导”。
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通常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形式表达。横道图能较为形象直观地表达各施工过程的工程量、劳动量、使用工种、人(机)数、起始时间、延续时间及各施工过程间的搭接、配合关系。而网络图能表示出各施工过程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逻辑关系,能找出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能优化进度计划,更便于用计算机管理。
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应依据以下资料: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方案、预算文件、施工定额、资源、供应状况、开竣工日期及工期要求、气象资料及有关规范等。编制进度计划的程序与要求如下:
(1)划分施工项目
施工项目是包括一定工作内容的施工过程,它是进度计划的基本组成单元。划分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项目的多少,划分的粗细程度,取决于进度计划的类型及需要。对于控制性的施工进度计划,其项目划分应较粗些,一般以一个分部工程作为一个项目,如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对于指导性的施工进度计划,其项目划分应细些,要将每个分部工程包括的各主要分项工程(施工过程)均一一列出,如基础工程中的挖土、验槽、地基处理、垫层施工等。
2)适当合并、简明清浙。项目划分过细、过多,会使进度图表庞杂、重点不突出。故在绘制图表前,应对所列项目分析整理、适当合并。如对工程量较小的同一构件的几个项目应合为一项(如地圈梁的扎筋、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可合并为“地圈梁施工”一项,女儿墙的砌筑、构造柱及压顶施工可合并为“女儿墙施工”一项);对同一工种同时或连续施工的几个项目可合并为一项(如砌内墙、砌外墙可合并为“砌内外墙”,预制楼板安装后的板缝支模、局部现浇板支模及楼梯支模可合并为“板缝、局部现浇板、楼梯支模”一项等);对工程量很小的项目可合并到邻近项目中(如墙体防潮层施工可合并到砌砖基础中或主体结构的砌墙中)。
3)列项要结合施工方案。即要结合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列项,不应违背。项目排列的顺序也应符合施工的先后顺序,并编排序号、列出表格。
4)不占工期的间接施工过程不列项。如加工厂预制构件及其运输过程,可不列入施工进度计划内,只要求使用前运入现场。
5)列项要考虑施工组织的形式。对专业施工单位或大包队组所承担的部分项目有时可合为一项。如住宅工程中的水暖电卫等设备安装,在土建施工进度计划中可列为一项,只表明其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关系。
6)工程量及劳动量很小的项目可合并列为“其他工程”一项。如零星砌筑、零星混凝土、零星抹灰、局部油漆、测量放线、局部验收、少量清理等。其劳动量可作适当估算,现场施工时,灵活掌握,适当安排。
(2)计算工程量
项目划分后,应计算出每个施工项目包括的各个施工内容的工程量。计算应依据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己确定的施工方法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工程量的计量单位要与所用定额一致。
2)要按照方案中确定的施工方法计算。如挖土是否放坡、坡度大小、是否留工作面、是挖单坑、还是挖槽或大开挖,不同方案其工程量相差甚大。
3)分层分段流水者,若各层段工程量相等或出入很小时,可只计算出一层或一段的工程量,再乘以其层段数而得出该项目的总的工程量。
4)利用预算文件时,要适当摘抄和汇总,对计算单位、计算规则和项目包括内容与施工定额不符的项目,应加以调整、更改、补充或重新计算。
5)合并项目中各项应分别计算,以便套用定额,待计算出劳动量后再予以合并。
6)“其他项目”及“水暖电卫设备安装”等可不算,或由其承包单位计算并安排详细计划。
(3)计算劳动量及机械台班量
计算出各项目的工程量并查找、确定出该项目定额后,可按下式计算出其劳动量或机械台班量:
pi=qi/si= qihi
式中pi——某施工项目所需的劳动量(工日)或机械台班量(台班);
qi——该施工项目的工程量(实物量单位);
si——该施工项目的产量定额(单位工日或台班完成的实物量);
hi——该施工项目时间定额(单位实物量所需工日或台班)
采用定额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参照国家或本地区的劳动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如工人技术等级构成、技术装备水平、施工现场条件等),研究确定出本工程或本项目应采用的定额水平。
2)合并施工项目有如下两种处理方法:
a.将合并项目中的各项分别计算劳动量(或台班量)后汇总,将总量列入进度表中;
b.合并项目中的各项为同一工种施工(或同一性质的项目)时,可采用各项目的平均定额。符合本合并项目的平均定额可按下式计算:
平均时间定额
(4)确定施工项目的延续时间
施工项目的延续时间最好是按正常情况确定,以降低工程费用。待编制出初始计划后再结合实际情况作必要调整,可有效地避免盲目抢工而造成浪费。具体确定方法有以下两种:
1)根据可供使用的人员或机械数量和正常施工的班制安排,计算出施工项目的延续时间。公式如下:
式中:ti——某施工项目的延续时间(天);
pi——该施工项目的劳动量(工日)或及机械台班量(台班);
ri一一为该施工项目每天提供或安排的班组人数(人)或机械台数(台);
bi——该施工项目每天采用的工作班制数(1~3班工作制);
在安排某一施工项目的施工人数或机械台数时,除了要考虑可能提供或配备情况外,还应考虑工作面大小、最小劳动组合要求、施工现场及后勤保障条件及机械的效率、维修和保养停歇时间等因素,以使其数量安排切实可行。
在确定工作班制时,一般当工期允许、劳动力和施工机械周转使用不紧迫、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无连续施工要求的条件下,通常采用一班制。当某些项目有连续施工的技术要求(如基础底板浇筑、滑模施工等),或组织流水的要求以及经初排进度未能满足工期要求时,可适当组织二班制或三班制工作,但不宜过多,以便使进度计划留有充分的余地,并缓解现场供应紧张和避免费用增加。
2)根据工期要求或流水节拍要求,确定出某个施工项目的施工延续时间,再按照采用的班制配备施工人员数或机械台数。即: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所配备的人员数或机械数应符合现有情况或供应情况,并符合现场条件、工作面条件、最小劳动组合及机械效率等诸方面要求,否则应进行调整或采取必要措施。
不管采用上述哪种方法确定延续时间,当施工项目是采用施工班组与机械配合施工时,都必须验算机械与人员的配合能力,否则其延续时间将无法实现或造成较大浪费。
(5)绘制施工进度计划图表
在作完以上各项工作后,即可绘制施工进度计划表(横道图)或网络图。
1)横道图
指导性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的表头形式如下表所示,绘制的步骤、方法与要求如下:
施工进度计划表
序
号 工程名称 工程量 时定额间 劳动量 机械量 工作班制 每班人数 延续时间 施工进度
分部 分项 数量 单位 工种 工日数 型号 台班数 ×年×月 ×月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
1
2
3
...
a.填写施工项目名称及计算数据
填写时应按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顺序依次填写。垂直运输机械的安装、脚手架搭设及拆除等项目也应按照需用日期或与其他项目的配合关系顺序填写。填写后应检查有元遗漏、错误或顺序不当等。
b.初排施工进度
根据施工方案及其确定的施工顺序和流水方法以及计算出的工作延续时间,依次画出各施工项目的进度线(经检查调整后,以粗实线段表示)。初排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a.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依次进行,一般总体上采用分别流水法,力争在某些分部工程或某一分部工程的几个分项工程中组织节奏流水。
b.分层分段施工的项目应分层分段地画进度线,并标注其层段名称,以明确其施工的流向。
c.据工艺上、技术上及组织安排上的关系,确定各项目间是连接施工、搭接施工,还是间隔施工。
d.尽量使主要工种连续作业,避免出现同一组劳动力(或同一台机械)在不同施工项目中同时使用的冲突现象,最好能通过带箭头的虚线明确主要专业班组人员的流动情况。
e.注意某些施工过程所要求的技术间歇时间。如混凝土浇筑与拆模间的养护时间;屋面水泥砂浆找平层抹后需养护和干燥方可铺设防水层等。
f.尽量使施工期内每日的劳动力用量均衡。
c.检查与调整
初排进度后难免出现较多的矛盾和错误,必须认真地检查、调整和修改。
a.注意检查以下内容:
i.总工期。工期不得超出规定,但也不宜过短,否则将造成浪费且影响质量和安全;
ii.从全局出发,检查各施工项目在技术上、工艺上、组织上是否合理;
iii.检查各施工项目的延续时间及起、止时间是否合理,特别应注意那些对工期起控制作用的施工项目。如果工期不符合要求,则需首先修改这些主导项自的延续时间或起止时间,即通过调整其施工人数(或机械台数)、班制或改变与其他施工项目的搭接配合关系,而达到调整工期之目的;
iv.有立体交叉或平行搭接施工的项目,在工艺上、质量上、安全上有无问题;
v.技术上与组织上的间歇时间是否合理,有元遗漏;
vi.有无劳动力、材料、机械使用过分集中,或出现冲突的现象;施工机械是否能得到充分利用;
vii.冬雨期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有元保证,其持续时间是否合理。
b.对不合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修改:
调整主要是针对工期和劳动力、材料等的均衡性及机械利用程度。调整的方法一般有:增加或缩短某些分项工程的施工延续时间;在施工顺序允许的情况下,将某些分项工程的施工时间向前或向后移动;必要时,还可以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调整或修改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i.调整或修改某一项可能影响若干项,因此必须从全局性要求和安排出发进行调整与修改,避免安排中的片面性;
ii.修改或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其工期要合理,各施工项目间的施工顺序要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iii.进度计划应积极可靠,并留有充分余地,以便在执行中能根据情况变化加以修改与调整。
通过调整的进度计划,其劳动力、材料等需要量应较为均衡,主要施工机械的利用应较为合理。这样,可避免或减少短期的人力、物力的过分集中。元论对整个单项(位)工程,还是对各个分部工程,劳动力消耗均应力求平衡。否则,在高峰时期,工人人数过分集中,势必造成劳动力紧张、各种临时设施增加、场地拥挤、材料供应紧张、施工费用大大增加的局面。劳动力消耗情况可用劳动力动态曲线图表示,其消耗的均衡性可用劳动力不均衡系数(高峰人数与平均人数的比值)判别。正常情况下,劳动力不均衡系数不应大于2,最好控制在1.5以内。
2)网络图
为了提高进度计划的科学性,便于用计算机进行优化和管理,应使用网络计划形式。编制要求如下:
a.根据列项及各项之间的关系,先绘制元时标的网络计划图,经调整修改后,最好绘制时标网络计划,以便于使用和检查。
b.对较复杂的工程可先安排各分部工程的计划,然后再组合成单项(位)工程的进度计划。
c.安排分部工程进度计划时应先确定其主导施工过程,并以它为主导,尽量组织节奏流水。
d.施工进度计划图编制后要找出关键线路,计算出工期,并判别其是否满足工期目标要求,如不满足,应进行调整或优化。然后绘制资源动态曲线(主要是劳动力动态曲线),进行资源均衡程度的判别,如不满足要求,再进行资源优化,主要是“工期规定、资源均衡”的优化。
e.优化完成后再绘制出正式的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图表时,最好使用计划管理应用程序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编制。不但可大大加快编制速度、提高计划图表的表现效果,还能使计划的优化得以实现,更有利于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控制与调整,以实现计划的动态管理。
2.资源需要量计划
资源需要量计划是根据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编制的,包括劳动力、材料、构配件、加工品、施工机具等的需要量计划。它是组织物资供应与运输、调配劳动力和机械的依据,是组织有秩序、按计划顺利施工的保证,同时也是确定现场临时设施的依据。
(1)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劳动力需要量计划主要用于调配劳动力和安排生活福利设施。其编制方法,是将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内所列各施工过程每天(或每旬、每月)所需的工人人数按工种进行汇总,即可得出每天(每旬、每月)所需各工种人数。
单项(位)工程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序号 工种名称 总需要量
(工日)需要工人人数及时间
×月 ×月 ×月 ×月 ...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
(2)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材料需要量计划,主要用以组织备料、确定仓库或堆场面积和组织运输。其编制方法是将进度表或施工预算中所计算出的各施工过程的工程量,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及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进行计算汇总,得出每天(或旬、月)材料需要量。
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需要量 供应时间 备注
单位 数量
(3)构配件和半成品需要量计划
构配件和加工半成品需要量计划主要用于落实加工订货单位,组织加工、运输和确定堆场或仓库。应根据施工图纸及进度计划、储备要求及现场条件编制。
构配件和半成品需要量计划
序号 品名 规格 图号、
型号 需要量 使用部位 加工单位 供应日期 备注
单位 数量
(4)施工机具、设备需要量计划
施工机具、设备是指施工机械、主要工具、特殊和专用设备等。其需要量计划主要用以确定机具、设备的供应日期、安排进场、工作和退场日期。可根据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进行编制。
施工机具、设备需要量计划
序号 机具、设备名称 类型、型号或规格 需要量 货源 进场日期 使用起止时间 备注
单位 数量
五、单项(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
单项(位)工程施工平面图是一幢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现场布置图。它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布置施工现场的依据,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文明施工、节约土地、降低施工费用的先决条件。其绘制比例一般为1:200~1:500。当单项(位)工程为拟建建筑群的一部分时,其施工平面图将受到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的约束。
1.设计的内容
单项(位)工程施工平面图上应包含的内容有:
(1)建筑总平面图上标出的已建和拟建的地上和地下的一切房屋、构筑物及管线的位置和尺寸。
(2)测量放线标桩飞地形等高线和取舍土方的地点。
(3)起重机的开行路线、控制范围及垂直运输设施的位置。
(4)构件、材料、加工半成品及施工机具的堆场。
(5)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包括搅拌站、高压泵站、各种加工棚、仓库、办公室、道路、供水管线、供电线路、宿舍、食堂、消防设施、安全设施及其他需搭建或建造的各种设施。
(6)必要的图例、比例尺、方向及风方标记。
2.设计的依据
单项(位)工程施工平面图应依据以下资料进行设计: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图;现场地形图;气象水文资料;现有水源电源;场地形状与尺寸;可利用的已有房屋和设施情况;施工组织总设计;本单项(位)工程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及资源供应计划;各种临时设施及堆场设置的定额与技术要求;国家的有关规定等。
设计时,应对材料堆场、临时房屋、加工场地及水电管线等进行适当计算,以保证其适用性和经济性。
3.设计原则
(1)布置紧凑、少占地
在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能较为顺利地进行的条件下,要尽量紧凑布置与规划,少征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
(2)最大限度地缩短场内的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二次搬运
各种材料、构件等要根据施工进度并能保证连续施工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组织分期分批进场,充分利用场地;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将材料、构件尽可能布置在使用地点附近,需进行垂直运输者,尽可能布置在运输机械附近或有效控制范围内,以达到节约用工和减少材料损耗之目的。
(3)尽量少建临时设施,所建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使用
在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临时建筑物或有关设施的搭设,以降低临时设施费用;应尽量利用已有的或拟建的房屋和各种管线为施工服务;对必须修建的房屋尽可能采用装拆式或临时固定式;布置时不得影响正式工程的施工,避免二次或多次拆建;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应便于工人生产和生活使用。
(4)要符合劳动保护、安全、防火等要求
布置时,应尽量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要保证道路畅通,机械设备的钢丝绳、缆风绳以及电缆、电线、管道等不得妨碍交通;易燃设施(如木工棚、易燃品仓库)和有碍人体健康的设施,应布置在下风向处并远离生活区;依据有关要求设置各种安全、消防设施。
根据上述原则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可设计出几个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案。这些方案在技术与经济上可能互有长短,应进行分析比较,取长补短,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合理、安全、经济、可行的布置方案。
进行布置方案的比较时,可依据以下技术经济指标;施工用地面积;施工场地利用率;场内运输量,临时设施及临时建筑物的面积及费用;施工道路的长度及面积;水电管线的敷设长度;安全、防火及劳动保护是否能满足要求;且应重点分析各布置方案满足施工要求的程度。
4.设计的步骤与要求
(1)场地的基本情况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场地的有关资料及实际状况,绘出场地的形状尺寸;已建和拟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已有的水源、电源及水电管线、排水设施;已有的场内、场外道路;围墙;施工需预以保护的树木、房屋或其他设施等。
(2)起重及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起重及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位置,直接影响到现场施工道路的规划、构件及材料堆场的位置、搅拌机械的布置及水电管线的安排。因此,它的平面位置的选择和布置是施工现场全局的中心一环,所以应首先考虑。
1)塔式起重机的布置
轨道行走式塔吊一般应布置在场地较宽的一侧,且轨道平行于建筑物的长度方向,以便于堆放构件和布置道路}充分利用塔吊的有效服务范围。当建筑物宽度尺寸较大,需两侧布塔,应使两塔臂的安装高度差不小于5m,以防止相互干扰和发生安全事故。
塔吊轨道距离建筑物的尺寸,取决于轨道一侧凸出建筑物墙面的雨篷、阳台、挑檐尺寸及外脚手架的宽度,且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塔吊布置后,要绘出其服务范围。原则上建筑物的平面均应在塔吊服务范围以内,尽量避免出现“死角”。塔吊的服务范围及服务范围内的布置示例如图所示。
塔吊的服务范围
2)自动式起重机
采用履带吊、轮胎吊或汽车吊等起重机时,应绘制出其开行路线、吊装作业时的停位点及控制范围。
3)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
布置井架、门架、外用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应根据机械性能、建筑平面的形状和大小、施工段划分情况、材料来向和运输道路情况而定。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机械的能力并使地面及楼面上的水平运距最小或运输方便。当建筑物各部位高度相同时,宜布置在流水段的分界线附近;当建筑物各部位高度不同时,宜布置在高低分界处,以使各段的楼面水平运输互不干扰。如有可能,垂直运输设备应布置在窗洞口处,以减少砌墙时留搓和拆除垂直运输设备后的修补工作。
垂直运输设备离开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视屋面檐口挑出尺寸及外脚手架的搭设宽度而定;卷扬机的位置应尽量使钢丝绳不穿越道路,距井架或门架的距离不宜小于15m,也不宜小于吊盘上升的最大高度(使司机的视仰角不大于45°),同时距拟建工程也不宜过近,以确保安全。
当垂直运输设备与塔吊同时使用时,应避开塔吊布置,以免设备本身及其缆风绳影响塔吊作业,保证施工安全。
(3)搅拌站、加工棚、仓库和材料、构件的布置
现场搅拌站、仓库和材料、构件堆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且在垂直运输设备有效控制范围内,并考虑到运输和装卸料的方便。布置时,应根据用量大小分出主次。
1)搅拌站
现场搅拌站包括混凝土(或砂浆)搅拌机、砂石堆场、水泥库(罐)、称量设施等,有些工程还在搅拌机旁设置混凝土输送泵或吊斗坑等运输设施。
为了减少混凝土及砂浆的运距,搅拌站应尽可能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当用塔吊运输时,搅拌机的出料口宜在塔吊的服务范围之内,以便就地吊运。
围绕搅拌机布置砂、石、水泥、白灰等材料。这些材料的堆场或库房应布置在道路附近,以方便材料进场。同时根据上料及称量方式,确定其与搅拌机的关系。
有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时,搅拌站可布置在基坑边缘附近,待混凝土浇筑后再转移。搅拌站应搭设搅拌机棚,并设置排水沟和污水沉淀池。
2)加工棚、场
钢筋加工棚及加工场、木加工棚、水电及通风加工棚均可离建筑物稍远些,尽量避开塔吊,否则应搭设防护棚。各种加工棚附近应设有原材料及成品堆放场(库),原材料堆放场地应考虑来料方便而靠近道路,成品堆放应便于向使用地点运输。
3)构件
根据起重机类型和吊装方法确定构件的布置。采用塔吊安装的多层结构,应将构件布置在塔吊服务范围内,且应分门别类均匀布置,保证运输和使用方便。成垛堆放构件时,其高度应符合强度及稳定性要求,各垛间应保留检查、加工及起吊所要求的问距。
各种构件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分期分批配套进场,但现场存放量不宜少于两个流水段或一个楼层的用量。
4)材料和仓库
仓库和材料堆场的面积应经计算确定,以适应各个施工阶段的需要。布置时,可按照材料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对大宗的、重量大的和先期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靠近使用地点和起重机及道路,少量的、轻的和后期使用的可布置在稍远些。
b.对模板、脚手架等需周转使用的材料,应布置在装卸、取用、整理方便且靠近拟建工程的地方。
c.对受潮、污染、阳光辐射后易变质或失效的材料和贵重、易丢失、易损坏、有毒的材料及工具、小型机械等必须入库保管,或采取有效堆放措施,其位置应利于保管、保护和取用。
d.对易燃、易爆和污染环境的材料(如沥青锅、沥青堆场、油毡库、油漆库、木材场、石灰库及淋灰池等)应远离火源且设置在下风向处。
(4)布置运输道路
现场主要道路应尽可能利用已有道路,或先建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待施工结束时再铺路面,以上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铺设临时道路。
现场道路应按材料、构件运输的需要,沿仓库和堆场进行布置。为使其畅行无阻,宜采用环形或“u”形布置,否则应在尽端处留有车辆回转场地。路面宽度应符合规定,单行道不小于3~3.5m,双车道不小于5.5~6m,消防车道不小于3.5m。转弯半径应符合要求。路基应经过设计,路面要高出施工场地10~15cm,雨季还应起拱。道路两侧设排水沟。
(5)布置行政管理及文化、生活、福利用临时设施
这类临时设施包括:各种生产管理办公用房、会议室、警卫传达室、宿舍、食堂、开水房、医务、浴室、文化文娱室、福利性用房等。在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下,尽可能减少。如有可能,尽量利用已有设施或正式工程,以节约临时设施费用。必须修建时应经过计算确定面积。
布置临时设施时,应保证使用方便,不妨碍施工,并符合防火及安全的要求。
(6)布置水电管网及设施
1)供水设施
临时供水要经过计算、设计,然后进行布置,其中包括水源选择,取水设施、贮水设施、用水量计算(据生产用水、机械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配水布置,管径的计算等。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供水计算和设计可以简化或根据经验进行安排。一般5 000~10 000m2的建筑物施工用水主管径为50mm,支管径为40mm或25mm。消防用水一般利用城市或建设单位的永久性消防设施。如自行安排,应符合以下要求:消防水管线直径不小于100mm;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每个消火栓的服务范围不应大于5000m2;消火栓宜靠近十字路口或转弯处布置,距道边不大于2m,距房屋不少于5m也不应大于25m。高层建筑施工用水要设置蓄水池和高压水泵。管线布置应使线路长度最短,消防水管和生产、生活用水管可合并设置。管线宜暗埋,在使用点引出,并设置水龙头及阀门,管线宜沿路边布置,且不得妨碍在建或拟建工程施工。
2)排水设施
为了便于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要及时修通永久性下水道,并结合现场地形和排水需要,设置明或暗排水沟。当场地条件允许时,也可采取自然排水法。
3)供电设施
临时供电设计,包括用电量计算、电源选择,电力系统选择和配置。用电量包括施工用电(电动机、电焊机、电热器等)和照明用电。如果是扩建的单项(位)工程,可计算出总用电数,由建设单位解决,不另设变压器;独立的单项(位)工程施工,应根据计算出的用电量选择变压器、配置导线和配电箱等设施。
变压器应布置在现场边缘高压线接人处,离地应大于50cm,在四周1m以外设置高度大于1.7m的围栏,并悬挂警告牌。配电线宜布置在围墙边或路边,架空设置时电杆间距为25~35m,架空高度不小于4m(橡皮电缆不小于2.5m),跨车道处不小于6m,离开建筑物或脚手架不小于4m,距塔吊所吊物体的边缘不得小于2m。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或在塔吊控制范围内,宜埋设电缆,深度不小于0.6m,电缆上下均铺设不少于50mm厚软土或细砂,并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后再覆土,穿越道路或引出处加设防护套管。
各用电器应单独设置开关箱。开关箱距用电器不得超过3m,距分配电箱不超过30m。
5.注意问题
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生产过程,随着工程的进展,各种机械、材料、构件等陆续进场又逐渐消耗、变动。因此,施工平面图应分阶段进行设计,但各阶段的布置应彼此兼顾。施工道路、水电管线及各种临时房屋不要轻易变动,也不应影响室外工程、地下管线及后续工程的进行。
六、技术与组织措施、技术经济指标
1.技术与组织措施的制定
制定技术与组织措施,是为保证质量、安全、节约和季节性施工,提出在技术、组织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要求。它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者带有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使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在单项(位)工程中,应从具体工程的建筑、结构特征、施工条件、技术要求和安全生产的需要出发,拟订出具体明确、针对性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1)保证质量措施
保证质量的关键是对该类工程经常发生的质量通病制订防治措施,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保证质量措施一般应考虑以下内容:
1)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检验制度、保管方法和使用要求;
2)主要工种工程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检验评定方法;
3)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或质量通病的改进办法和防范措施;
4)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以及特殊、复杂、关键部位的专门质量措施等。
(2)安全施工措施
安全施工措施应贯彻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对施工中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从而提出预防措施。安全施工措施主要包括:
1)高空作业、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和保护措施;
2)施工机械、设备、脚手架、上人电梯的稳定和安全措施;
3)防火防爆措施;
4)安全用电和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
5)预防自然灾害(防台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震、防暑降温、防冻、防寒、防滑等)的措施;
6)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及特殊工程的专门安全措施等。
(3)降低成本措施
降低成本措施主要针对工程施工中降低成本潜力大的(工程量大、有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有条件)项目,在不影响工程质量、易于实施且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出节约劳动力、材料及节约机械设备费、工具费、临时设施费、间接费和其他资金的措施,并计算出经济效果和指标。制定措施时,要正确处理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缩短工期三者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例如:提高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改善机械的利用情况;采用新机械、新工具、新工艺、新材料和同效价廉的代用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组织方法;改善劳动组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材料运输距离和储运损耗等。
(4)季节性施工措施
当工程施工跨越冬季和雨季时,就要制定冬季、雨季施工措施。其目的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工期和节约。
雨季施工措施要根据当地的雨量、雨季及雨季施工的工程部位和特点进行制定。要在防淋、防潮、防泡、防淹、防质量安全事故、防拖延工期等方面,分别采用“遮盖”、“疏导”、“堵挡”、“排水”、“防雷”、“合理储存”、“改变施工顺序”、“避雨施工”、“加固防陷”等措施。
冬季施工措施要根据工程所处地区的气温、降雪量、工程部位、施工内容及施工单位的条件,按有关规范及《冬期施工手册》等有关资料,制订保温、防冻、改善操作环境、保证质量、控制工期、安全施工、减少浪费的有效措施。
(5)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应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及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并主要制订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防止废水污染的措施。如搅拌机冲洗废水、油漆废液、磨石废水等。
2)防止废气污染的措施。如熬制沥青、熟化石灰、某些装饰或防水涂料的喷刷等。
3)防止垃圾、粉尘污染的措施。如土方与垃圾的运输、水泥、白灰等散装材料的装卸与堆放等。
4)防止噪声污染的措施。如打桩、搅拌与振捣混凝土、锯割材料等。
2.技术经济指标
在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完成后,要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并反映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作为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价和决策的依据。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工期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降低成本率,机械化施工程度;主要材料节约指标等。其中主要指标及计算方法如下:
(1)总工期
从破土动工至竣工的全部日历天数,它反映了施工组织能力与生产力水平。可与定额规定工期或同类工程工期相比较。
(2)单方用工
指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主要工种、辅助工种及准备工作的全部用工。它反映了施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也可反映出不同施工方案对劳动量的需求。
(3)质量优良品率
这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重要控制目标。主要通过保证质量措施实现,可分别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确定。
(4)主要材料(如三大材)节约指标
亦为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控制目标。靠材料节约措施实现。可分别计算主要材料节约量和主要材料节约率。
主要材料节约量=预算用量-施工组织设计计划用量
(5)大型机械耗用台班数及费用:反映机械化程度和机械利用率,通过以下两式计算。
(6)降低成本指标
降低成本额=预算成本-施工组织设计计划成本
预算成本是根据施工图按预算价格计算的成本,计划成本是按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成本。降低成本率的高低可反映出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所产生的不同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