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
1、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日子啊?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感受到呢?
2、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颗星,他是那么闪着亮光,在我们的心中闪烁,在他的身上,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3、我们的祖国,是有几十万人口的大家庭?我们的父母亲,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怎么能够不热爱我们的祖国呢?
4、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他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亲,他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父母亲,他是我们最可爱的祖国妈妈的心愿。
5、我们中国有很多爱国人士,如:邓稼先、雷锋、孔繁森。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
6、我们的父母亲,也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父母亲,他们为我们的祖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7、我们的父母亲,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操了多少汗,流了多少血啊!
8、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辜负父母、老师和家人的期望。
9、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
10、我们中国有很多爱国人士,他们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1、我们每一名中国人,都是祖国的希望,都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是祖国希望的栋梁之才,就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才能让国家的繁荣昌盛起来。
【精华】
这是我们的作文片段摘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不少关于作文片段的片段,在这些片段中,最让我感动、最感兴趣的就是《我和我的祖国》。
在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每当看到别人的祖国是繁荣昌盛,经济飞速发展时的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感动。
我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我的祖国曾经是个弱小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我的祖国曾发生过战争,但是,我们的祖国没有一个人受伤,我感觉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我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有着无数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名字也叫:。
我的父母和我的祖国一样,他们在这里,为我们创造了这个和谐美好的环境。
我的祖国有着无数的名人,他们为了我们而奉献自己宝贵的财富。
我的祖国,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平凡的人,在这个平凡的家庭里,我的妈妈就是最伟大的。
这篇片段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美丽的祖国。这里有着无数的先进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也叫:张海迪。
我的妈妈很普通。但,这个伟大的母亲却是最伟大的。
我的妈妈很伟大。她每天为我做饭,为我洗澡。
每天都为我送衣。每周回来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
我的祖国,也很美丽。在这里,我的妈妈是最美丽、最美丽的!
我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我的妈妈是最美丽的,因为,我是她的孩子!
总觉得,自己被桎梏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繁锁着,平庸着,固步自封着。我厌烦着,抱怨着,又无可奈何,终于将头上的天空一并染成了灰色。
为什么会这么单调呢?日复一日,我低着头,步履匆匆,不知在找寻什么,我讨厌格式化,我不敢去想未来,我怕我像眼前的日子一样平凡。
我的心底一片荒芜。
又是一个平凡的一天。我睁眼看见空白的天花板,精确的编程再次运转。洗刷,早餐,我坐在窗下学习,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十点,我合上作业,去客厅看书。
似乎依然平凡,阳光在地板上投射出一扇窗,流动的光影像活灵灵的小鱼儿,游着,游着,游到天上去。我的猫坐在这扇窗里蜷成了一个毛球,眯着眼,任阳光的蒲公英蓬松松地在她毛发间停留,我捧了书,坐在沙发上,却望向窗外,看云变成鱼鳞,排列成岛屿。书页半明半暗,边角维卷,我看着看着,莫名的笑了。
披了衣服,外出走走,阳光和煦,天也蓝的明快,风也不凉,倒暖的像春风了。河边的树黄绿交杂着,像填充了这个季节缺失的花的色彩,让人心情愉快。
我张开双臂拥抱这个世界,多么安适,多少美好,多么精彩。
回到家,阳光的鱼儿仍在窗边游动,我的猫也醒来,咬着窗台的兰草,书半敞在沙发上,手机上的音乐也还响着,依旧是多少平凡的一天啊。然而我心中已绿意盎然,一片葱茏。
我坐在窗边,在透亮的蓝天下读书,心中是淡淡的安然和恬适。
平凡并不等同于平庸,人和日子都很平凡,因为平凡又何尝不是意味着安稳与美好呢?而我想,平凡最好的状态就是在岁月静好中不忘默默耕耘,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描绘精彩!
过春节也就是过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大年二十九日早上五点,爸爸妈妈把我从睡梦中揪起来,我洗完脸,匆忙的吃了一点早饭,爸爸妈妈带着我提着行李往车站赶去,乘车去外婆家过年。经过一天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外婆家,外婆见了咱们非常高兴。
除夕的早上,大家都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好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早上外婆搞了一盆浆糊,我和爸爸忙的贴了起来,我在墙上涂浆糊,爸爸在墙上贴对联,上联是: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是: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最后,爸爸站在椅子上把几个红灯笼挂了起来。
到了傍晚,吃年夜饭了,外婆把一桌非常丰富的饭菜端了上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了起来,吃完后,大人们都给我了压岁钱,我非常高兴。之后,咱们一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不知不觉的到了晚上八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里面有相声,歌舞,和小品……好看极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电视里全国人民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十,九,八……”外面已经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咱们也不例外,也在门口放了起来。外面的烟花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正月初一,我穿上了新衣服,爸爸妈妈带着我,提着礼品去给长辈拜年,每到一处,我都会收到一个红包,还能吃到各家的美味佳肴,还有好吃的糖果。
过年真好,我喜欢过年。
每个电视频道播出的广告节目一般来说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条电视广告一般都具有重复性,这种重复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条广告一天内会重复播放几次;另一种情况是一条广告每天只播一次,但在一定周期天数内还是会再次播放;(2)每个电视频道每天具有相对固定的广告时段,在广告时段内将连续播放一条以上的广告节目;(3)考虑到商业利益和广告宣传的因素,电视台制作的广告节目只播一次不会再次重复播放的情况很少。
2技术思路
本文研究的智能化广告监管系统,主要基于视频识别比对技术来实现,因此,首先需要对系统采集到的所有视频进行视频特征提取处理。根据上述电视广告播放具有重复性和相对固定播出时段的特点,本文提出以下主要技术思路:首先,在系统的建立初期,先由人工创建初始化的视频广告样本库,通过采用基于色彩特征和纹理特征的视频比对检索技术,将电视频道全天视频源节目的视频特征与广告样本视频特征进行比对,比对后全天视频源将被自动划分出已知广告时段视频片段和疑似广告时段视频片段,识别出的已知广告会进行自动定位并拆条编目形成广告节目串播单;接着,针对疑似广告时段视频片段,采用基于递归比对算法的视频广告识别发现技术,将重复出现次数达到预设阀值的视频片段定义为疑似新广告;然后,通过基于特征索引的切割技术自动生成疑似广告片段样本视频文件,提供给工作人员审核。最后,监管人员通过系统生成的疑似广告片段的视频摘要关键帧图和GIF动态图,即可快速判断确认目标广告。确认后的广告视频片段将自动被拆分并形成编目,完善之前生成的广告节目串播单,同时该视频片段也自动变成新的广告样本添加进广告样本库。每个电视频道的广告样本除一开始建立初始样本库时需要人工制作一遍外,往后均由系统自动发现和制作生成。这样一来,整个电视广告节目的比对、识别、发现、拆分等过程基本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监管人员只需进行少量的确认和审核工作即可完成广告监管的日常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工参与的工作量,由此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并提高了广告监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系统总体技术思路框图如图1所示。
3主要关键技术
3.1基于色彩和纹理特征相融合的视频片断比对检索技术。要对监管的视频源进行视频特征提取,系统需要设计一个视频检索子模块对图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索引,提取的特征包括视觉色彩和纹理,提取后进行相应索引。色彩特征和纹理特征是反映一副图像基本信息的典型特征。但是单一的色彩特征或纹理特征只能反映某一方面的信息。如果只用色彩特征做为区别两幅图像的依据则 因此,通过这两种特征融合的方式和合理利用视频片段的时间比较,本文提出一种有效的视频片断比对检索方法,利用视频比对的方式对视频片段进行比对识别,视频主要利用视频帧的方式进行匹配,该方法原理的具体步骤如下。(1)对视频进行抽去色彩特征和纹理特征并且划分镜头的预处理,把每一帧的特征、时间和镜头编号写入特征文件;(2)输入视频片断寻找其对应的特征文件,并且读入媒体库的特征数据;(3)在媒体库中查找与视频片段开始帧匹配的帧;(4)如果某一帧和输入视频片段的开始帧匹配,则让媒体库的下一个镜头开始帧和输入视频片段的下个镜头的开始帧进行匹配,依次逐镜头进行匹配直到出现不匹配的镜头;(5)判断匹配上的视频片段和媒体库中的视频片段的时间长度差,如果时间差在合理范围内则判断两个视频片段为匹配视频片段。基于色彩和纹理特征相融合的视频片段比对检测技术是广告监管系统实现基于视频比对识别的关键,该技术的识别效率和准确率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指标,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证明,该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3.2基于递归比对算法的视频广告识别发现技术。本文根据电视广告播放具有重复性和广告时段相对固定的特点,采用递归比对算法,识别出疑似新广告片段,通过人工核定,即可方便快速地识别定位。此技术首先通过基于色彩特征和纹理特征的视频比对技术进行广告视频时段划分,再利用递归比对算法进行新广告发现,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广告样本匹配,第二部分为划分疑似广告时段,第三部分为递归比对,第四部分为新广告发现,具体步骤如下。(1)广告样本匹配:利用初始建立的视频广告样本库中的各广告视频样本识别出已知广告节目片段及已知广告时段。(2)划分疑似广告时段:根据广告样本库匹配上的广告按时间顺序排列,在已匹配上的广告视频片段或连续广告时段的前后各设定一个可预设时间,把这两个前后视频片段作为疑似新广告时段划分出来,再对所述疑似广告时段进行定长切割为各视频片段,并对其进行特征提取,这些视频片段通过每天的积累将形成一个广告时段特征库用来进行递归比对。(3)递归比对:将广告时段特征库中各视频片段按时间顺序排序,从第一个视频片段开始比对,将第一个视频比对上,则用第一个视频片段和第三个视频片段进行匹配,直至最后一个片段;再利用第二个视频片段和第三个视频片段进行匹配,如果比对上记录下匹配上的时间位置信息,如果没有比对上,则用第二个视频片段和第四个视频片段进行匹配,直至到最后一个片段;以此类推;最后将所有相似片段进行记录并对近邻片段按匹配时间进行重组切割,得到固定阀值下的重复相似片段;(4)发现新广告:由于递归比对得到的大量重复的视频片段中,可能含有一些同样会重复播放的节目片头片尾等非广告片段,因此再利用预先建立的一个非广告样本库将非广告片段进行匹配过滤,最后通过人工审核结果,确定新广告视频。基于递归比对算法的视频广告识别流程图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广告时段特征库每天都在不断的积累,所以基本上保证了在特征库中进行重复性比对时,那些在一天内或一定天数内重复播放的广告都可以被发现识别出来,而只播放一次再无重播的广告由于不是特别多,再加上在系统建立时还要考虑设计生成频道视频摘要关键帧和全天视频片段GIF动态图作为人工审核辅助手段,监管人员在每天审核完系统自动生成的疑似广告片段后,再通过关键帧和动态图快速浏览,也可发现和补充系统未自动发现和生成的新广告节目,因此,整个系统还是能够保持较高的新广告发现能力。3.3基于特征索引的视频片段切割技术。由于采集的每个视频文件,都对应含有一个索引文件,文件格式主要为二进制形式,包含的信息主要是视频播放的时间信息,文件大小等,系统根据此索引文件可以便捷地对视频文件进行IO流的切割、合并等操作。利用此特征索引文件可以通过对基于递归比对算法得到的目标广告样本进行快速切割,并自动归类,分级存储在系统中。具体流程如下:(1)系统根据视频片段特征自动识别出样本片段,并提取样本片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2)系统根据非广告样本片段自动过滤已识别出的样本片段;(3)系统根据视频索引文件利用IO流自动将已过滤的样本片段进行切割合并,并自动分类,并将关键信息入库。基于特征索引的视频片段切割流程图如图3所示。
4系统技术特点
采用上述基于视频特征的关键技术构建的电视广告监管系统,与其他广告监管系统相比,应具备以下创新的技术特点。(1)通过基于色彩和纹理特征融合的算法,提取视频片断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广告视频片段比对检索。(2)自动划分广告时段与疑似广告时段视频片段,对已识别出的广告能自动编目,生成广告节目串播单。(3)通过递归比对算法对相邻视频片段进行重组切割,得到预定阀值下的匹配时长相似片段,从中发现新广告节目。(4)采用视频特征索引切割技术,系统自动切割广告样本片段,智能化创建样本库,取代传统依靠人工制作广告模板的工作方式。(5)广告样本比对性能不受样本库大小的制约,且进行样本比对后能从视频源中自动拆分出广告节目。
5结语
广告监管系统中使用到的广告识别一般都基于广告样本片段进行,因此,对广告样本库的维护要求很高,且实时性也较强。本文提出基于视频特征进行广告检索识别,且只需要进行最初的广告样本初始后采用基于递归比对算法的视频广告识别技术即可自动发现新广告,再根据视频特征索引对广告样本进行自动切割,这些过程全部先由系统自行完成,几乎无人工参与,从而形成了广告自动发现识别、广告片段自动切割的技术方法,有助于推动广告监管技术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经过研究开发和对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这些技术方法构建的广告监管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通过应用系统同时对40套电视频道节目进行监管处理,系统对广告节目的识别查全率和比对识别正确率以及广告样本匹配准确率都能达到90%以上;系统对单个电视频道全天24小时视频片段的检索速度在6分钟以内;每个监管人员通过系统巡检审核一个电视频道所有广告节目的处理时间约为0.5小时/天。系统的高效智能化大幅降低了监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在提高监管工作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监管范围,有效实现了广告监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耿国华,王克刚,李康。基于色彩纹理特征的图像分类及应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53-56.
[2]余时强,张铮,张为华。近似重复视频检索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6(5):24-26+35.
[3]陈康睿。视频分割算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站在阳台上,望着角落里空空的鹦鹉笼子,我的心里感到莫名的难受,回想起我的两只小鹦鹉,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那是三年级的事了。一天,爷爷从外面买来两只可爱的虎皮鹦鹉,一只身体长着淡绿色的容貌,翅膀是黄色的';另一只身上有着像老虎一样的斑纹,美丽极了。我给他们各取了一个名字,一个叫“黄香蕉”,一个叫“蓝天”。它们每天都在笼子里“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演奏乐曲。突然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听说鹦鹉会说话,我何不试试训练他们呢?
说干就干,我把笼子取下来,放在地上,“黄香蕉”和“蓝天”惊恐地在笼子里跳来跳去,“蓝天”还不小心跳到了饮水池里,被溅起的水花淋成了“落汤鸡”。等了一会儿,他们不闹腾了,我对他们说:你好。“黄香蕉”偏着头,不解地望了我一眼。我耐心地说:你好你好你好,可它们还是不理我,自己干自己的事。“我总不能在这说一下午吧。”我暗暗想着,突然一个办法在我脑子里浮现了出来。“对,就这么干。”我大叫一声,跑到房间里,拿出录音机,把“你好”两个字录了进去,再把录音机放在笼子前面,不停地回放。
做完这些后,我满意地点点头,回房间看书去了。到了晚上,我去检查它们的“学习成果”。我对它们说了一句“你好”,它们依然不理我,究竟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了爷爷,原来,不是所有的鹦鹉都会学说话。如果想鹦鹉开口说话,就要去剪掉它们的舌头。我望着笼子里活蹦乱跳的鹦鹉,怎么也不忍心去剪掉它们的舌头。
因为一场禽流感,“黄香蕉”和“蓝天”永远地离开了我。望着那空空的鸟笼子,我在心里默�
[关键词] 影视动画;艺术特征;发展阶段
无论是20世纪早期成立的长城影业、明星影业公司动画部,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甚至到1957年正式建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国内一直将“动画”与“电影”紧密联系在一起,直到1978年中央电视台诞生,才令中国动画的制作、传播等发生了变化,由“影院动画”变为“影视动画”。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中国影视动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但是从90年代起,随着国外动画片的大量引入,给中国动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在充满竞争的新环境下将中国影视动画带入更好的发展的轨道,是中国影视动画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影视动画的发展历程,从艺术特征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效仿借鉴阶段、二元并峙阶段、多元复合阶段和优势突破阶段,对中国影院动画和电视动画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进行梳理,益于找到适合中国动画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效仿和借鉴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历“”浩劫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动画行业涌现出多家新的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拍摄了一批代表中国动画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与此同时,我国还引入了一批国外优秀动画片,例如日本的《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美国迪斯尼公司的《白雪公主》,等等,不仅令国人看到了更多丰富精彩的动画故事,还让国民认识到动画片不仅包括了影院动画,还有电视动画,它的审美取向、创作内容及消费对象,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低幼少儿群体……
在这种新浪潮的冲击下,1984年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动画片《黑猫警长》,不足100分钟的总片长,让大家记住了聪明机警的黑猫警长、迫于无奈吃掉丈夫的螳螂姑娘以及蠢笨自私的坏蛋“一只耳”等很多经典形象。虽然该剧只有五集,但一经播出就红遍大江南北,成为那个年代少年儿童的深刻记忆。该动画作品从角色塑造到主题模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动画的特点,角色塑造采用拟人手法,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变形。惩恶扬善、英雄主义的主题也是国外动画的常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影视动画的模式效仿和艺术借鉴特点。
1987年,上海美影又根据中国民间传说编写拍摄了另一部动画片,也是中国第一部系列剪纸片《葫芦兄弟》。这部动画片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代表七个拥有不同能力的葫芦娃,他们为救出被蛇精抓去的爷爷,凭着个人的本领,先后深入妖洞与蛇精搏斗,后来在爷爷和山神的帮助下,葫芦娃们团结一心,终于消灭了蛇精。该片艺术风格建立在上海美影传统电影动画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在表现形式上巧妙运用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在情节上让受众分辨正义与邪恶的同时,还宣扬了亲情、友情、团结、友爱的传统观念,在艺术处理上也反映出民族传统意味。角色塑造意象性和程式特征明显,色彩表达典型单纯,更具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场景描述上也突出中国传统山水画云、水等主要元素,使画面意境和审美取向上都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契合。这部动画作品代表此时中国原创动画的自省,也反映了当时国内动画人对中国动画民族特征的追寻与探索。在上海美影每年近2 000万音像销售收益中,仅《葫芦兄弟》一项便占去18%,甚至该剧的首部动画续集《葫芦小金刚》及同名动画电影都相应成为神话的续写,足以看出这部动画片的艺术魅力。这都证明,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视觉元素,不仅是中国动画人的追求,同时也是国内广大观众的企盼。
二、艺术取向的二元并峙阶段
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影视动画艺术语言形式呈现出两大取向,一类是以国外动画为学习对象,借鉴、效仿其视觉传达方式和艺术语言表现手法;另一类是在中国传统动画“中国学派”的基础上寻求动画新运用。因而在动画的艺术语言特征上出现了二元并峙的历史阶段。
198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根据联邦德国的儿童文学家奥·普雷斯勒的童话制作了系列动画片《大盗贼》(又名《大盗霍真普洛兹》),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完全改编自外国童话,就连人物形象、服饰设计上也是“西方洋人”的外貌,在动画片的整体风格上,更是与中国动画传统的说教主题不同,情节幽默滑稽,人物性格突出,卡斯佩尔绝顶聪明,好朋友赛伯尔却有点糊涂;警察狄姆莫瑟尔气宇轩昂但智商有限,老是受到作弄;奶奶的烹饪手艺是一流的,看看文字就觉得香飘四溢;而大盗贼霍琛布鲁茨虽然做了很多坏事,本性中却不乏善良,即使在他最凶神恶煞的时候,也透着几分可爱,他甚至从未动过真枪实弹,顶多用他惟一的武器——胡椒枪乱射一气。这样“洋味”十足的动画片已经播出,就深受喜爱。
199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投资1 200万元人民币,动用60位原画和动画师,历时四年精工打造的剧场动画《宝莲灯》,作为对“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片上映。该片在大胆借鉴迪斯尼动画影片制作经验的基础上,还积极尝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发出影音产品、服装、文具、漫画书等衍生产品。此外,该片在制作过程中,还力邀众多影视明星在片中担任配音演员,主题曲则由台湾著名艺人张信哲演唱,大大提升了影片的票房号召力。所有这些举措,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宝莲灯》的票房收入达到2 400万元,图书、音像等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达500万元。
与此同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相继制作了《金猴降妖》《夹子救鹿》《超级肥皂》《新装的门铃》《鹿女》等一系列中国风浓郁的动画片。尤其是动画片《鹿女》,根据中国敦煌壁画第八十五窟中“鹿母夫人”的故事改编。影片保持了中国古代敦煌壁画的传统风格,又体现了现代人审美观的要求,画面优美,意境动人。于199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三、表现手法的多元复合阶段
在影视动画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动画人一直在不断寻求着对动画表现手法的多种表现,早在1987年,就在上海首届儿童画赛基础上,从获奖作品中选出14位小朋友作品拍成了一部动画片——《飞翔的小鸽子》。这届大赛由上海美影厂、《孙悟空》编辑部和《电影故事》杂志社联合举办,参赛作品众多,优秀画作亦是不少,由小朋友自己动手绘制动画片,由小朋友自己创作,这在国内是首次尝试。
1992年《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制作完成,这是一部以动画载体追索人的心理形态的影片。影片构思独特,富有哲理,导演采用抽象化、象征化、符号化的表现方法以及细节简化、背景淡化的拖法来突出人物,增强了艺术效果。此片在1993年获法国安纳西国际电影节教育片奖和第五届中国美术电影“童牛奖”优秀美术片奖。
1998年东方红叶动画集团制作了中国第一部科普动画片《海尔兄弟》。2005年,广东原创动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从开拍至今,创下了中国集数最多动画片的纪录,根据其剧集版创作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也创下了首部票房最高电影动画片的纪录。该动画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将国内外动画多元艺术表现手法复合于一身,在角色塑造上不仅以线描平涂的传统形式表现平面的视觉形象,而且融合了抽象、拟人、变形等手法,角色形象塑造极为简约、概括,具有“弃形而写神”的传统意味。在色彩方面也高度概括,色彩表达单纯、洗练,符合中国绘画“随类赋彩”的传统理念,在场景描绘方面借鉴了国外写实绘画的某些元素,使角色分离于背景,形象更为突出。
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华小子》,采用国际通行的预售方式,在一集未拍的情况下,就获得了4 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几乎全部用海外资金拍摄的原创动画片。2007年,我国首部大型武侠3D电视动画片《秦时明月》,由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拍摄制作,整部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医家等都有表述。
上述这些经典作品的主题选择和艺术表达都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本土化指向。与先前阶段不同的是,此时的动画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更为多元。这一阶段不是简单地运用传统艺术形式,也不是直接地借用国外形式,而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之上的,以民族性和本土化为前提的,主动吸纳和整合,是较此前各时期更为成熟的一个发展阶段。
四、动画语言优势突破阶段
在图文时代大背景下,具有抽象意味和符号特征的动画形象以及能够突破真实人物场景的夸张和特效表达方式,使当代影视动画能够向传统真人版影视剧提出挑战。随着国内一些影视剧的热播,相继而生的动画版深受广大观众的追捧。例如2005年,热播的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动画版,不仅保留了电视剧原有风格,还将很多真人版无法表现的场面生动地表现出来,情节上更富想象力。2007年北京联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制作的《武林外传》动画版,在原〖HJ〗故事的基础上,突出动画元素的视觉效果,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此外还有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根据金庸原著小说改编的《神雕侠侣》等动画,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为国产影视动画片又增添一抹别样精彩。
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影视动画的艺术语言在历经了效仿借鉴阶段、二元并峙阶段、多元复合阶段之后,已开始发展到了优势突破阶段,所谓优势实际上是在动画艺术语言成熟基础之上,比照传统影视剧真实人物和场景具有更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其他形式不具备的独特表现力,具有其他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这既是中国影视动画不断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为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参考文献]
[1] 郁芳,薛锋,赵可恒。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吕江,黄天来。中外影视动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 孙立军。中国动画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 黄颖。动画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5] 史蒂芬·卡瓦利耶。世界动画史[M].陈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电脑操作基础
第十五节视频剪辑
日常我们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留下的精彩瞬间,通过自己动手,可以将图片和视频进行剪辑。用Windows XP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就可以简单地实现珍贵记忆的留念。
Windows Movie Maker是一款家庭电影制作工具,从捕获视频、编辑制作、添加特效、字幕和音效等,直到最后输出成影片,都可在一个程序中完成。
一、硬件准备
将自己的照相机连接计算机,以便获取其中的照片素材。
将自己的摄像机连接计算机,用DV带作为记录介质的需要通过1394数据线进行连接;通过硬盘作为记录介质的可以通过USB数据线进行连接。
硬件如下:
二、打开Windows Movie Maker
1.在Windows XP中打开“开始”菜单,依次选择“所有程序附件 Windows Movie Maker”;
2.或者通过打开“我的电脑”本地磁盘c:“Program Files”“Movie Maker”文件夹
“ ”;
3.如系统中没有安装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请通过互联网进行下载安装。
Windows Movie Maker主界面如下图:
三、导入素材
1.点击界面左边“电影任务区”的“导入图片”或者“导入视频”项,选中相应文件夹的照片或者影像文件,确定后即开始导入。
Movie Maker 除了可从DV机捕获影片外,也能导入其他素材,包括多种格式的影音文件、静止图片文件、音频文件(如MP3、WAV)。不过导入的素材与捕获的素材不同,每导入一个素材,就是一个独立的收藏文件。
四、增加素材到时间线
Movie Maker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情节提要”模式和“时间线”模式。用户可以在主界面下方进行切换。时间线模式能够让用户了解所有素材、过渡、效果等之间的时间及次序关系。
通过鼠标左键点击“显示时间线”或者“显示情节提要”可以实现两个工作模式的互相转换。
将一件素材添加到时间线上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在某个影片素材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添加到时间线”。如果需要将多个素材放到时间线中,则应注意添加的先后次序。另一方法是直接用鼠标将相应的素材图标拖放到时间线区域中,该素材便会自动添加。在时间线中我们可以拖动时间线来对影片进行剪辑。
五、加入视频效果
为了使画面更丰富,可以为影片素材增加一些视频效果。Movie Maker内置了大量的画面效果供用户直接套用,并可即时预览实际效果,方法是点击界面左边“电影任务区”的“查看视频效果”。
Movie Maker提供的视频效果有很多种,包括有画面本身的变化、旋转、模仿旧电影胶片、色调变化等等,用户可根据喜好进行挑选。
添加视频效果,可以直接将视频效果拖到视频片段中,也可以在时间线上选择指定影片段落并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视频效果”。继而会跳出一个“添加或删除视频效果”窗口,选定后按“添加”,再点一下“确定”,视频效果便可加入到电影片段之中。一个段落可以添加多个效果,而这些效果最终会合并起来。
加视频效果后时间线上会出现星形标记,即表示该片段已增加特殊效果,如图。
六、保存影片
视频剪辑完成后,选择“文件保存电影文件”,出现向导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向导为我们提供了五种保存方式,如图8,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方式,然后填入必须的信息就可以了。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将编辑好的视频刻录成光盘,或者存放在DV摄像机中等等,接下来,轻松一下,等待视频文件的保存完成。我们编辑的个人精彩片段即将制作完成。
七、练习
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
现在,小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情况让人担忧。片段作文教学的此种尴尬境地值得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同时,在教学中努力去试验和归纳,通过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写作的方式等不断完善现用的片段作文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为小学生写整篇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 片段作文 优化
现在小学的片段作文教学大多数情况下的训练目标都不够明确,教师也是差不多地打个优秀或者良好,几乎都不对文章进行点评,所以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文章写得是好还是坏,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形成了敷衍了事的写作习惯。个人觉得现在的小学片段作文教学一定要进行完善,发挥其原有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指导小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进行下面这些尝试。
一、积累阅读材料,为片段作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只要谈到片段作文,许多教师就会抱怨学生不喜欢读书,更没有时间去读书,脑袋里没有太多的素材,这充分体现了现在的小学生素材积累不够丰富的状况。
然而,在进行片段作文的写作时,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来积累写作材料呢?个人觉得关注“三个结合”可以科学地杜绝阅读积累流于形式。
1.“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规定项目”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阅读有关的书籍,摘抄有关的片段,规定交作业的日期,进行定期的检查。它一般是应片段作文写作的要求展开的积累行动,针对性比较强。“自选项目”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喜恶、感受等来摘抄有关的片段,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也可以要教师给出意见,其主观性比较强。也可以认为“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是相得益彰、互利互惠的。
2.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要是只要求学生去摘抄却不对其所摘抄的内容进行点评,那么这些阅读积累还是会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讲就只是一份抄写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摘抄做出点评,同时,对优秀的摘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要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摘抄是合格的,什么样的摘抄是有效的;除此之外,对优秀的阅读素材在班上进行宣读,丰富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经验。知道什么样的是好的,知道为什么好,那么积累就会变得有规律了,素材的质量也就会有所提高了,同时,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二、变换训练形式,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片段作文字数较少、涉及面比较窄,表面上可以进行简单操作,但是,很能体现出一个小学教师具有的教学能力和智慧。
1.课堂生成法。参考学习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模仿还是小学生的本性。所以个人觉的“课堂生成法”重点是依托课堂所包含的优美片段形成片段作文的写作手法,参考是最重要的,训练的方向是从形似到神似。
课上时间是训练片段作文的主要时间,其重点教学目标是课本,但是课本中的文章是一座座丰富的宝藏,独具匠心的语言、新颖的行文布局与多姿多彩的内容等全部是学生学习参观的模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去指引学生进行参考、借鉴。
2.五词成段法。望文生义,指的就是提出来五个词语,经过设想,扩展到一个片段的写作方法。这个手法能够充分丰富学生的生活与阅读积累,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于学生来讲,这种方法不仅仅需要他们正确掌握给出的这五个词语,还要经过设想与想象拓展出一个正确优美的作文片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挑战性极大的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一定非常高。
五词成段法是不是有用,重点是怎样选取这五个词语,也就是说所选取的这五个词语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片段作文写作的成败。然而,要怎样选取这五个词语呢?比如“炎夏、河边、少不更事、活泼、笑声”这几个词语中,“炎夏”这个词是有时间限制的,“河边”这个词则是限制地点的,“少不更事”这个词重点是要大部分的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词语,除此之外,“活泼”和“笑声”这两个词语一起限定主人公和故事的环境。当然,这是语文教师设定的对象,因为学生考虑的方向不一样,发生和设定不一样的状况也是可以接受的。
3.预设情境法。小学教师常常反应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缺少情感体验,没有办法写出富有实际气息的文章。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并不是缺乏生活,只是缺乏细致的观察与领悟的能力。所以在片段作文的写作演练中,指引学生去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就变得特别关键。
预设情境法最关键的目的是指引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在包含教师素材的文章中,全是如出一辙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素材,“虚假”是学生作文的通病。对于此种状况,个人觉得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三、结束语
片段作文的教学对处在基础性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时期的小学生来讲,具有真真切切的可操作性价值。完善现在的片段作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学生们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进而达到要学生们从心底喜欢上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丽亚。论片段作文教学的优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2(12)
【2】余候英。怎样进行作文片段教学[J].教学论坛,2011(08)
前几天,我无意中在《男孩与木栅栏》书读到一篇文章。
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孩,脾气很暴燥。有一天,父亲在自家门前修了一道木栅栏,并且给男孩一包钉子,告诉男孩:“如果你再发脾气,就在木栅栏上钉一颗钉子吧!”男孩听了,接过钉子走了。没过几天,男孩的钉子就用完了,父亲心平气和地说:“现在,你试试能不能不发脾气,如果你能一整天不发脾气,那么你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吧!”终于有一天,男孩把栅栏上的钉子全部拔掉了。男孩高兴地告诉父亲,父亲领着他来到木栅栏前,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虽然你把钉子都拔下来,但你看看,栅栏已经被穿了多少个洞?也许,你在冲谁发脾气时,就把他的心刺伤了。孩子,心灵是的伤是永远都挽回不了的,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啊!”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很多:可能我们的一句话就会伤到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痛,可能那痛会被时间淡忘,但是,不经意的提醒,他就会想起那曾经的痛,想起那伤口。有时,我们善意的提醒也会伤到他,可能,你会觉得很委屈,可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或许,你会理解他的。自己的心别人永远都是看不透的,每人心里都会有痛,有一些事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将这件事捅破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不要伤害到别人,哪怕是一个字。
就让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尽量不要伤害到别人吧!
一、电影表现方法的文化转向
(一)声音、画面、场面调度等:从故弄玄虚到内容关联
电影作为视听艺术,通过声音、画面、场面调度等形式元素诉诸于受众的感觉神经,进而形成独有的审美心理体验。所以,电影创作者通过追求“形式美”来实现主题的表达和内容的升华,是一个正确的过程。但形式要素之间并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电影艺术的形式美,首先表现为它的画面构图、色彩、音响等电影语言的有机组合。之所以说“有机结合”,即形式必须与内容相关联,从而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但如果电影的形式被滥用,就难免落入故弄玄虚的窘境。2002年的《英雄》和2005年的《无极》都不幸同时落入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诟病中。两部影片在内容上过于单薄,形式所叙事的“内容关联”不够,甚至在情节中难以自圆其说,故弄玄虚的画面消解了文化内涵的缺失。尽管两部影片在形式上无可挑剔,但在内容同样乏善可陈。
(二)镜头剪辑:从因循守旧到合理技巧
21世纪以来,受众对电影剪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1999年的《紧急迫降》和2008年的《超强台风》都是国产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灾难大片之一,坦诚的说,二者的镜头剪辑都比较因循守旧,毫无创新可言,《紧急迫降》的特技处理很显然模仿了刚刚在国内上映的《泰坦尼克号》,采用了3D建模动画与实景合成。《超强台风》则采用了更为古老的纯模型特效。时隔近十年,观众对二者的反馈很值得玩味,《紧急迫降》尽管做得很假,但观 《超强台风》则遇到了强烈的舆论责难。一位网友毫不客气地向导演发难道,“在全球电影产业迈入21世纪已有8年的今天,您的特效观为何仍然停留在上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好莱坞的水平,把一部可以很大气的特效商业片拍成一部很小气的特效山寨片———我的参照系是卡麦伦的《深渊》,您2008年的片子的特效水平离他1989年的片子仍然差那么一点点。在中国拍特效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自己制作特效———这一点我觉得您尤为可贵,但是好比人们用惯了双核的CPU,您把当年的奔2电脑再优化都是白忙活。哪怕把模型特效做到极致,仍然难以让最不挑剔的观众买账。”当前国内电影审查制度或是影院公众放映的缘故,很多国产电影在送审时往往会剪辑出一部所谓的“送审版”、“大陆版”,但在影片上映结束后,在其他地区发行,或者推出DVD时,往往会推出所谓的“导演剪辑版”、“港台版”、“海外版”。2006年上映的《霍元甲》,导演剪辑版比大陆影院放映版足足长了1个小时,很多镜头组合也都按照蒙太奇手法进行重新处理。2007年的《投名状》在上映之后,很多学者认为这部影片删去的部分已经伤害了受众对电影的正常理解。2008年,该片在港台地区发行DVD时,推出了比原来多出40多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弥补了观众对电影的审美期待。这种针对不同受众所进行的电影形式上的处理,一方面凸显电影制作人对受众固有审美方式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使广大受众体会到电影剪辑的强大魅力,以及合理的剪辑技巧对影片表现力的助力效应。
(三)包装:从单调乏味到个性创意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电影存在包装吗?我想有两点为证,第一,作为商品的电影需要包装。关于电影作为一种商品的观点如今已没有异议,任何一部电影都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共同体,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在卖给消费者之前,需要包装;第二,既然电影和电视在文化属性上一致,那么,电视包装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领域,为什么不承认电影包装的事实呢?电影作为一种商品,涉及到包装的因素主要有出品公司、导演和明星、片头片尾、海报、电视宣传片、首映策划、专题网站等一系列着眼于产品营销的部分。
出品公司因素。一些大的制作公司逐渐成为手中选择电影的一项重要包装因素,在广大受众心目中,由大型制作公司制作出来的影片有质量保证,成为观众走进影院的一种潜在动力。中影集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橙天娱乐等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其出品的电影产品成为品质保证。导演和明星因素。导演和明星的品牌号召力成为受众选择电影的关键因素,二者所具有的“身份光环”一定意义上赋予了影片新的创意元� 片头片尾。由于电影传播方式的变化,使电影的播放不再是一个线性的全部过程,除非中途退场,观众将在电影院全部看完。观众在影碟机和电脑上观看电影的过程是非线性的,很多因素都可以使观众中断观看。所以,近年来,片头与片尾的设计 《手机》在片头中直接出现一部摩托罗拉手机(该影片的主赞助商),手机上不断变化出主创人员的名字,《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片头设计采取了在火车上特殊的地方出现字幕,而《深海寻人》则选择将导演的名字合成在辽阔的海水上,《心中有鬼》的片头中让字幕向幽灵一样散去,《赤壁》则直接模仿指环王等好莱坞大片的片头风格,祭出一柄与影片内容没有太大关联的颇具后现代风格的“王者之剑”。
这些影片的片头设计除了与剧情存在某种微妙联系之外,精心设计的包装也达到了吸引观众继续欣赏影片的效果。海报。电影海报几乎是与电影同时兴起的。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电影的关注似乎和电影海报并无多大关联,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观众对电影从不挑剔,通常是拍什么看什么,因此,电影也几乎不需要宣传。然而从90年代末到近几年,电影海� 电影在上映之前,经常会推出数款甚至数十款海报,比如《集结号》在上映之前就推出了每一位主角配角的海报。另外,电影向不同地域市场上投放,会推出相应的海报。此外,宣传片和首映策划也是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包装策略,《十面埋伏》首映礼花了2000万,《梅兰芳》在放映之前一共剪辑了5版宣传片,在“艳照”事件发生之后,陈凯歌立即剪辑出了“无阿娇版”的宣传片。据统计,近年来,每一部选择在电影频道播出首映礼的影片,该项支出都在千万以上。如果沿着这个思路延伸开去,电影包装涉及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从广义上考量一部电影的包装应当涉及到电影中的舞蹈,造型,服装,化妆,歌曲,音响,动作设计,效果设计等。尽管这些因素已经超出了电影包装的社会学范畴,因为在众多电影制作者眼中这些因素更多的涉及到电影的叙事策略。
二、电影传播过程的文化转向
电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商品。从商业角度来看,电影和我们喝的牛奶、穿的衣服具有同样的商品属性。既然是商品,就讲究适销对路,符合价值规律。我在这里使用传播过程,主要的意思是希望将电影作为商品的策划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整合进来。笔者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它的传播过程是严格按照它的价值链来进行的。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价值链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每一个微妙的变化都与受众紧密联系。从受众视角来审视中国电影的产业链,则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开发阶段:话语权加大王志敏在他的《电影美学分析原理》中对达扬的“缝合系统理论”进行了批判化的吸收。认为一部影片之所以吸引人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人的目标与不可人的目标的提供;二是引导代码的存在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说,叙事中的引导代码的特殊性,决定两种目标的恰当比例和整部影片的魅力,以及以何种方式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他认为,达扬在缝合系统理论中对电影话语过程的描述只是以某种方式引导我们去研究电影话语过程与观众接受之间的关系。①正如李幼蒸在他所选编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中所载达扬的《古典电影的引导代码》中所说的那样:电影话语过程是观众接受电影的系统,这是一个说故事的系统,他不是中立地传达着故事层次上的意识形态,而是掩盖着它自己即电影陈述的意识形态性质与渊源。②当然,受众对电影的话语权并非只存在于电影的某一个阶段,而是呈现在整个电影传播过程中。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电影受众在电影开发阶段的话语权在不断加大。无论是制片人、导演、摄影师、编剧,都更加重视受众对电影开发阶段的一些新的、好的想法,这和以往是不一样的。21世纪以来,在电视剧前期制作阶段,受众话语权加大的一个明显例子就是———海选演员。从沸腾全国的新版《红楼梦》,到即将开拍的新版《西游记》,导演都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受众,希望在宣传作品的同时,增加观众在电视剧开发阶段的话语空间。很多电影在开拍之前,各大娱乐网站都会在主页上设置话题,让观众投票选择演员。譬如即将开拍的中英合资影片《杨贵妃》,很多受众便在网上发表意见,认为巩俐是最适合饰演杨贵妃的人选。
(二)制作阶段:关注度提高电影频道的《中国电影报道》,中央8套的《影视同期声》,北京2套的《每日文娱播报》,以及各大网站的娱乐频道,成为很多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大家可以方便的知晓某部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一些影片适时采用与受众互动的手法,借此了解观影动机,观影期待,继而更加合理的设计未来的营销策略。
(三)营销阶段:主体意识增强这里所说的电影营销阶段,主要是指电影的发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受众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电影的选择、观看方式和反馈。首先,是受众作为主体的选择意识。这里首先需要声明的是,笔者所考察的受众对电影的选择意识,主要是“看不看”一部电影,但笔者并不认同“观众选择=艺术价值”的观点。电影发行公司有更大的空间宣传某部电影,而受众有更大权力拒绝某部电影。一部电影,有可能发行公司会在宣传上投入巨资,但最终却无法得到受众的集体认同,致使票房惨败,受众反应冷淡,这都很正常。
其次,是受众的观看地点,媒体选择。针对不同的电影,受众也已经不再把电影院作为唯一的观看地点,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抽样调查发现,中国电影受众中只有30%左右选择到电影院观看电影,选择影碟机观看的占30%左右,选择在网上下载观看的占到40%,选择在电影频道或电视台播出时观看占到20%。可见中国电影受众在电影营销阶段的自主选择意识在不断增强。调查还发现,营销阶段影响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因素还与电影的内容有关。如60%的受众认为,具有大场面、战争、武打内容的电影适合在影院观看,而内容相对温情、平实的电影适合在家庭观看。③第三,是受众作为主体的反馈意识在增强。一项针对受众观看电影的主要动因的调查显示,高达64.04%中国受众观看电影的原因是媒体宣传推广和朋友介绍。这说明我国电影受众的反馈意识在显著增强。受众对电影的反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传播,一个人看过电影之后,热衷于通过当面、电话和邮件向另外的人推荐评论电影;二是媒体评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最大的电影评论网站Mtime时光网,每天的访问量达40万次,更新的影评多达10000条。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上,不管是影视研究专家、还是演员、观众纷纷开辟博客,在博客上用文字抒发自己对电影的感受。各种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便捷化,增加了受众接受电影营销方式的可选择性。电视和网络对电影营销的冲击首当其冲。资料显示,中国网民已经突破3亿,其中90.6%的网民(2.7亿)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方便快捷下载电影),电影频道覆盖用户也超过8亿。
近几年我国的“大片现象”催生了与之同根同源的“骂大片现象”,也就是说,每一部中国大片在上映之初都是全民关注,票房全线飘红,但受众从电影院走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骂自己刚刚花了不菲票价观看过的这部电影,这� 有人说这是一种“非理性消费”,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觉醒”。广大受众在强烈的热衷于某部影片创造的集体狂欢之后,还能给出否定自我的理性感悟,这是难能可贵的。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角度来审视受众反馈意识的觉醒,无疑具有伟大意义,因为这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的演进中不断总结、去伪存真,甚至否定自我的勇气。这种反馈意识最明显的例子便是2005年末的影片《无极》和2007年的影片《色戒》。两部影片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都经历了典型中国大片的三段式命运,即第一阶段:票房大卖;第二阶段:正反辩论;第三阶段:骂声如潮。
1)既是追求,又何必管它艰难险阻只要一心一意的追求自己的目标,世界便永远常新。鲁迅先生赞叹第一个吃蟹的人是勇士,为人类发现了一种佳肴,这也是一种追求;达尔文周游世界,创立进化论学说,这也是一种追求。追求有大有小,但只要追求新生事物,追求真理,那么无论匹夫走卒,王侯公卿,他们都是平等的追求者。我们应该对于他们的追求永报以鼓励的笑颜。他们的精神也将超越身份、地位、时间、空间而流传下去。
2)不管自己的心弦是否会有涟漪般的颤动,以往的那种“一事能狂便少年”的豪气,已被尘封许久,纵然这使我们不再鲁莽,不再冲动,以一种淡漠冷静的目光看待事物,但是却带给我成长中许多烦恼。于是在历练中、在烦恼中,我们便多了一种气质、一种风度,这是成长的烦恼。
3)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它让我感受那“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断肠东风落牡丹”的凄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4)就在此刻,我的思想,少了单纯,少了简单,少了多彩,少了好奇,少了一切一切快乐的情绪。我不愿白开水的无味,宁愿浓可可的苦涩,至少有丢不掉,忘不了的感受。
扬长避短,是我们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可又该如何去扬长避短呢?众所周知,每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相应的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总会有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我们一定要发现,并发扬自己的优点,这样,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的。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一个人乐感特别好,可他却喜欢画画;另一个人对颜色十分敏感,可他却喜欢音乐。两个人都为了梦想,十分努力,突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他们的双眼和听力,他们都十分的悲痛。一个老人对他们说:“既然你们已不能坚持自己原本的梦想,为何不挖掘自己的潜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呢?”
两个人恍然大悟,开始正视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便发现了自己身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开始在这方面发愤图强。一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两个人,一个
还有一个人,生在中国古代,此人驼背,结巴,脖子上生的有一个大肉瘤,但他思维敏捷,按理说如此丑还驼背,结巴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说客的,可,他却反其道而行,偏偏要做一名说客。为此,他苦下功夫,博览群书,发明了“一仰,二慢,三抬头”法,来克服自己新添的缺陷,他与人辩论时,总是头抬高,说得慢,站得直,如此一来,便不怒自威,与人辩论也是屡战屡胜,他也赢得了一片的盛赞。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挖掘自己身上的潜力,找到属于真正从自己真心的兴趣,并且为之而奋斗,坚持。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片段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尤其适合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得以展开。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训练主题,或者是针对学生的某个方面的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简短的训练过程。透过这种训练的不断深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与写作素材的积累,也会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片段训练 应用
针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师应当让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可以透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的展开来训练学生的一些具体的能力与素养,这将会极大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片段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尤其适合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开展。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训练主题,或者是针对学生的某个方面的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简短的训练过程。这会让学生专注于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探究,也有助于学生一些特定能力的发展与锻炼。
一、针对观察能力的片段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非常重要,这也是很多教师都十分关注的一个教学要点。如何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对于生活有更细致的观察与体验,无论是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个难忘的事件,教师要让学生们对于这些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具备良好的捕捉能力,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写作素养的构建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置具体的观察训练的任务,以此来展开有针对性的片段训练。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这也会让学生领会到一些有效的观察技巧,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所在。
在一次作文教学课堂上,我有针对性的展开了一个小的训练环节,让学生来不断发展与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一举一动,并展开想象,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在日记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笔者在学生的日记中看到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的蜗牛在桌子上向前爬,对面也爬来了一只蜗牛,它们爬到一起时停下来了,它们想干什么?我猜它们可能是好朋友,很长时间没见面,在互相拥抱呢!也许它们谁也不让路,打起来了。我把想法告诉老师,老师笑了。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描写的片段,类似的学生的不错的习作成果还有很多。透过这次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训练的教学片段让我意识到,作文教学有时候要关注于细节,要从小着眼来深化对于学生一些具体的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积累,让学生领会到一些有价值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都会很有帮助,这才是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应当有的展开模式。
二、阅读教学后的片段训练
读写教学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写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有着极大的应用空间的原因。教师要善于利用阅读教学来辅助习作教学的展开,可以在阅读教学后来展开有针对性的习作片段训练,这同样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当读到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或者是能够触动学生情感的文章时,学生内心通常都会有很多话语想要表达,有很多情感想要抒发。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教师要抓住这个点让学生来即刻展开习作训练,将自己内心此刻的想法与感受呈现出来。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习作中表达更多的真情实感,这也是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且能够促进二者共同发挥积极的相辅相成的效用。
例如:在教学《万年牢》这篇课文时,在学生预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谈谈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写:《万年牢》中的牢房已经有一万年了吗?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坚固的牢房吗?我听爸爸说过,外国好像没有判死刑的,可能是有些人犯的罪太大,被判了一万年。我真想快一点读课文。还有的写:是什么人犯了什么样的错,竟然要他坐一万年的牢,再说人也不可能活那么大呀?我要好好读读课文。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开端,学生透过对于题目的感知来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疑问,只是一个短短的写作片段,但是学生却真实的表达了内心的想法,这才是高质量的作文教学的效果所在。
三、主题性的片段式练笔训练
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特定的主题来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片段式练笔训练,这同样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主题的衬托下学生会更加明确写作内容,也会更好的组织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与想法。教师在创设主题时一定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可以捕捉生活中一些好的情境,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某种情感来进行发挥。这样的主题才能够让更多学生有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也是让学生从片段练笔中流露更多真情实感的训练方式。
一次,笔者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中看见了一只红色的千纸鹤,上面的内容是听说我生病了,心里很难受,听他姐姐说对着千纸鹤许愿,愿望就能实现,就叠了一些彩色的千纸鹤送给我,希望我身体健康。我看后非常感动。于是,语文课上,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对老师的祝福,老师收到了,谢谢你们。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有很多话想对我说是不是?”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是!”这时我继续对大家说道:“那就请你们将你们想要说的话写成一个小的片段告诉我吧!”学生纷纷动笔写起来,大家的写作积极性都十分强烈。这便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捕捉,这种有针对性的片段式作文训练才是更为灵活的作文教学形式。
【结 语】
片段式作文训练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展开的作文教学形式。片段式作文训练不仅能够聚焦于具体的训练内容,这个过程也会很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的某方面能力展开挖掘。透过这种训练的不断深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与写作素材的积累,也会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岩。论小学生写作的指导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陈海云。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汤建英。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碎片串成线,线成环,环成链,链成面。
本来,生活中的疑惑,就像是凌乱的拼图碎片,总是少了一块,找不到立足的基点。然后在突然的某一天,最重要的那一块突然出现在眼前,终于一口气将一切拼接了起来,发现了隐藏在生活后的真相。
生活真的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你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只是将它当作一个片段保留在记忆里,累积的片段逐渐增多,然后在一个毫无预见的瞬间,你拿到了最后的、最重要的一个片段。一切变得明朗起来,事件的真相也被揭开。
突然想起老潘的话:“有些问题当时并没有告诉你们原因是因为你们无法理解,只有当一切的条件都具备时,我才能向你们解释究竟是为什么。”
很多事情,很多道理。年少的我们并不理解,也不可能理解。但我们却拼着自己的一股劲一定要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然后拼得伤痕累累,更加迷茫。
现在回想起来,那股子钻研的劲头真是傻极了。
其实我们不必现在就去探究人性的善恶,也不必现在就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很多东西,时候到了,自然会明了。
没有量变就无法引起质变。
没有时间的流逝,我们就不可能去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也无从谈起人生的意义。
不是不明白,只是时候还未到。
这个冬天,在不经易中来到,没有事先预兆,给人的只是惊讶!寒冷的冬天总是给人些许伤感,感觉瞬间这个世界被冬的冷气深深包围,郁郁湿润的心情,抹不掉叠加的颤栗,或近或远,或疲或倦,在这个让人的思想有些沉重的季节里找不到一丝安慰!
偶尔翻开微信,竟然看到让人有些醉意的图片,那图片就像仙境一般,又像童话世界,那思绪随着图片走入梦幻之中。迈着朦胧的碎步,一副奇异的景象已融入了天地之间,哇——雾凇,视野中的美景玲珑剔透,让人眩晕,好像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处身在童话的梦幻之中,不能自拔,雪白的大地,傲然的雾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人流连忘返。整个大地穿上了一件洁白的婚纱,就像是要出嫁的新娘,那样的羞涩,那样的温柔,那样的轻盈,那样的妩媚。
每根枝杈上都堆积着厚厚的雪花,就像开满了白色的花朵,细看一下那醉人的枝杈,枯枝被棉白的雪花粘裹得像一个绒棒,细细的看还带着毛刺,在光的折射下发着耀眼的光,那枝杈上的雪软软的,绵绵的好像能看穿每个雪花之间的缝隙,让人有一种通透之感。让人平添了一种爱惜之情,让人陶醉,让人心动。松柏上那如雾似烟的绒冠,彰显着青松的挺拔,翠柏的高傲,让人油然而生了一种敬意,一种崇拜。如此完美的壮观的景象,真是不枉此生啊。
我久久的凝望在这雾凇的图片当中,感受着它那如梦似幻的灵气,品味这千姿百态的人生!我们感谢上苍,恩赐给我们如此迷人的风景!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让学习者获得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让学习者拓宽其他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习者在熟悉地掌握语言形式同时,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尤其涉及如年龄,政治信仰,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之类话题。所以我们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课文均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虽然文字的材料和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习者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自己并非是所处文化背景的国家,学生自然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西方文化和风俗。而运用英语原版影视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自然的语言,还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更直观地面对人类情感、社会状况、地理面貌、城市风光、民族习惯、民俗风情、价值观念、歌曲、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内容。
二.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中的优势
1.综合性和高效性
巴甫洛夫提出具体事物作为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为第一信号系统,有语言符号作为刺激物形成的反射为第二信号系统。人脑右半球具有形象、图形等第一信号系统,主要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而左半球具有语言、逻辑等第二信号系统技能,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当两边大脑同时运作,感性认识就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影视片段教学就建立在这理论基础之上,影视片段综合了语言、文字、图象等进行文化背景的教学。首先在语言及文字的灌输下,学生对文化背景有初步的理解,然后通过图片和声音的刺激作出响应的反应,也就是是把外语单词、句子等概念和具体的表现结合起来,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的内涵。
2.直观性和丰富性
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在有意义的实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自然获得使用语言的能力。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单个语言知识点,也包括的是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正确的交际的能力。而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得也是一种习得过程,需要外语教师进行教学时尽量向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 教师需要采用一切手段来增加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而影视片段就是一种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看影视片段,使不同的学习者置身子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人民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中语言的运用,同时也提供了了解学习英语国家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为的机会。影视片段丰富多样的视听材料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可以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地学习并真正掌握该语言的使用。
3.生动性和趣味性
普通的英语学习者没有一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他们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获得文化知识,属于死记硬背,他们获得的也只是原始的信息,并不能完全自然地运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影视片段教学图、文、身、情并茂,能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增强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对于枯燥抽象的语言和文字来比较而言,影视片段在文化背景的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4.完整性和先进性
传统观念上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依赖书本和粉笔黑板为教学工具,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文化背景的讲授也是如此。但是即使教师能用语言清晰地讲授文化背景知识,而在学生的记忆中文化始终是抽象的,因此在记忆中难免出现不完整性。而采用影视片段配合教师语言授课来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保证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采用影视片段进行文化背景的教学势必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剪辑、回放、定格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细微的文化差异进行捕捉、强调和分析,充分体现了采用影视片段进行教学的先进性。
三.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过程
1.教学预备阶段
在课前,做为教师首先根据要教学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影视片段,并且做好相应的剪辑工作。在播放影视片段之前,教师要向学生口头讲解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针对性地讲解所选片段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文字上首先接受文化背景的有关知识。同时在播放影视片段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与课文或者影视片段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进行思考。如全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第二单元讲授Women,HalftheSky时,可选用Mona LisaSmile作为背景教学。教师在课前把影片中最能表现50年代妇女特点的片段进行剪辑,同时熟悉影片的内容,并针对影片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讨论关于中国的妇女地位的情况,然后讲述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如:Fromthe film,whatcanyou knowaboutthefemale’Srolesin USA?等问题。
2.影片播放过程
观看影视片段是我们作为文化背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预备阶段活动效果的体现过程。教师要根据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影片片段的首次播放,在观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问题的有关信息。遇到语言难点或者是背景难点时,教师可以适当中断影片,对学生进行难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影片主题的发展、重要概念。在学生理解影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观片,二次观片要求学生不间断再次观看影片,加强对影片的理解和记忆,并完整回答有关的问题。
3,影片播放结束阶段
影视片段播放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再次总结影片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的知识,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对影片中的文化背景进行复述,并就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作为教师也可以布置如观后感、文化对比等方面的小论文,通过课后的作业来巩固获得的文化知识的学习。
四.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对教师的要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地位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文化背景的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特别是文化修养。教师应在提高自己语言素质的同时提高文化素质,即教师自身应对西方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
2.影视材料的选择
影视片段的选择也是文化背景教学的重要一环。影片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比如说在讲授南北战争时,可组织学生观看《飘》讲述美国少数民族问题和种族关系时,让学生观看《根》;讲授宗教问题时,让学生看《埃及王子》。同时也要注意选择的影片要进行截选,要选择最能表现课文背景的片段,一般为3到5分钟。
3.处理好语言学习和文化背景学习的关系
影视片段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所 教师不应该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学生可以参照中文或者英文字幕了解片段的语言内容。作为教师和学生都要把重心放在文化背景的理解上,了解从语言或者画面所体现出的文化背景知识。但是也不能撇开语言的学习,离开了语言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交际能力就无从说起了。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来到大操场上,操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我们班的“大力士”——王子博,他的名字可不好听,他的力气可大到了。他跑起步来非常快,只有我们班上的最后一名同学,他只要稍微一用劲,他就会被落下,所以,王子博的名字叫——王子博。他跑得非常快,只有一步之遥。他还跑得非常快,只有一小步之遥,所以,王子博的名字叫——王博。
“大力士”——张志远,他跑起步来非常快,只要一跨出步,他就能超过其它班级,所以,我们大家都非常敬佩他。
“大力士”——李思思,他的名字可不好听,因为,他跑起步来非常慢,所以,我们大家都非常敬佩他。
“大力士”——李思思,他跑得非常快,所以,我们大家都非常敬佩他。
[关键字]电视纪录片;大众化;形式;媒介
近期《故宫》、《再说长江》的推出,使电视纪录片重又给观众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与期待。《故宫》与《再说长江》都是通过现代影像技术让观众在恢宏独具的画面中,去认识我们深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感受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对于纪录片的艺术创作,对于社会文化的反思,对于观众的审美需要,都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说到纪录片,往往会提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这是因为我们之前不知道原来纪录片也可以这样拍,拍得这么好看,这么通俗易懂,这么吸引观众。一直以来,我们的纪录片是真实的、深刻的,却也是冷漠的、清高的、说教的。不讲究形式和传播效果,不注重观众的审美心理,只是在讲述事实,完全忽视了电视作为媒介的观赏本质与纪录片作为艺术样式的艺术性。
一、纪录片的大众化
如今以观众为本位的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观众越来越享受自由与独立,文化越来越以人为本。在这样的社会演进中,传播者就应当转变观念,把握社会文化的发展,注重观众的审美要求,改变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我播你看的姿态。如果观众对你所传播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听你说任何事情。而树立公众意识,以大众化的方式和形式去创作,注重媒介自身的形式表现本质,用形式去表现内�
要使观众产生共鸣就要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而这就需要纪录片的编创者深入地把握观众的审美心理与需求,最根本地要把握当下社会审美文化的发展状态,从中去分析规律,进行创造。这样的纪录片一定是既能揭示社会内涵,又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艺术创作必须要认识时代与环境,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
电视艺术是一种以视觉欣赏为主体的视听综合艺术。电视纪录片语言同电视本体语言是完全一致的,它是以视觉艺术为主,以完美的画面与声音共同营造的氛围去吸引人、感染人的。如果忽视电视音画特有的视听表现力与感染力,那就无法实现电视艺术的创作,无法展现电视的艺术魅力。电视要努力用完美的画面来叙述。
纪录片是纪实的艺术,纪实是它的风格与特点,不允许虚构。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纪录片的创作观念与手法就应当是机械的原生态纪录,内容的真实性应当与形式的艺术性有机统一起来,应是“创造性的利用现实”(格里尔逊语)。愈是要表现现实内容,就愈要注重表现形式的艺术性,用适合生动的形式来承载内容,从而编创者的理念得以有效地传播出去,使观众很好地理解领悟。
纪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在他的《纪录片十四条戒律》中这样要求:纪录片“不要背离包含下列三个基本元素的原则:社会学的、诗的和技术的”。如果认为一些现代手法的运用就是纪录片娱乐了,低俗了,那无疑是一种认识上的极端与浅显,不仅排斥了艺术的包容性与创造本性,也是轻视大众与大众文化的表现。大众化并不等于世俗化、媚俗化,而是同样要求真实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
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其内容的理性与形式的感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社会文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艺术创作的观念与手法,随之不断更新和演进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艺术就是要反映现实的,就是理应为大众服务的。用现代观念与手段改变知识与艺术高高在上的姿态,晦涩乏味的传播样式,注重形式,讲究美感,使知识与艺术真正为大众服务,为更深层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何错之有?知识与艺术并不是精英的特权,我们都能感受到,大众的审美眼光与审美需求正在飞速提升,甚至越来越挑剔。而眼下充斥荧屏的低俗无聊的节目往往是编创者一厢情愿的理解,事实上,大众早已厌恶反感了。而真正有内涵的艺术精品永远不必担心收视率与影响力。
二、纪录片的新形式
现在的纪录片题材内容是非常多样丰富的,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就必须要注重形式。结合电视艺术手段的烘托和渲染,借鉴现代科技元素,利用搬演、重现、动画等来叙事,追求故事性和艺术美感是当下纪录片创作的特征和趋势。无疑也是艺术创作的进步,并会大大推动艺术的演进。增强可看性是纪录片创作观念上的一大进步,电视本来就是让大众观看的,而非高高在上的说教。当然,观众群是有分类的,对节目的审美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是受众的定位与注重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不冲突的。
《再说长江》融纪录、访谈、探寻、艺术创作于一体,是通过应用多种电视手段诠释社会政治,文化,科学等诸多方面内涵与意蕴的光辉典范。它不是故事性的纪录片,而是景状物类的文献纪录片,它的观众群是有较高文化与品位的。但是《再说长江》对于新形式,高新技术创作手法的运用是相当广泛与丰富的,并 没有全程高清拍摄,数字影视三维动画技术等的大量应用,一流的音效,特别是用“未知的内容去诠释熟知”创作理念的广泛实践,诗意的虚化处理与情感表现,甚至设置悬念的故事化处理方式,就不会成就一个高水准的鸿篇巨制,也不会有如此完美的审美效果和观众广泛好评。
《故宫》从故宫的建筑、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馆的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拍摄使用了高清晰度摄录设备,并且聘请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摄影、音乐创作、动画制作等专业人士加盟。特别是动画制作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如故宫的修建过程、康乾盛世时的故宫原貌、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再现等,从而使片子获得了真实生动而完美的艺术表现,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与艺术魅力,使观众无不有感于意蕴深厚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戏剧化叙事,已� 尤其对于人物与事件类纪录片,情节、悬念与起承转合的结构设计,对比、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矛盾冲突的起伏过程,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都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可视性。丰富有力的画面表现会大大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强烈的审美期待。
但纪录片往往是在看似自然、客观、冷静的讲述与引导中来表现这一切,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中的矛盾冲突展现得真实而自然。不虚构,不歪曲,不去干涉事实内容的发展,这正是纪录片的记录性所在,也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从而使观众透过客观表层事件,跟随人物与事件的呈示去判断与体悟其中的思想内涵。
毋庸置疑,美是艺术品的追求与价值所在,真实绝非等同于粗糙的原生态再现。所以讲究美感与真实叙事是不矛盾的。电视作为一种音画艺术媒介,视听必然是第一性的。纪录片的题材类型多样,但无论哪种题材,故事化,多种艺术手段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都会让画面叙述精美动人。
法国的《微观世界》用人性化视角叙事,画面精美而生动,充满情趣与美感。我们与昆虫一起感受它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昆虫的视野重新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自然与心灵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真实而又精美生动的艺术世界。这不仅是艺术,更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真切关怀与赞美。
2001年7月9日,中国第一个大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纪录片栏目的《探索・发现》开播了,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娱乐化纪录片的理念,即知识娱乐化,目标就是要拍观众喜欢的纪录片。讲故事的解说方式,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电视艺术手段的烘托和渲染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艺术享受和审美。
当然,我们要坚决避免单纯追求视听刺激娱乐化的倾向,避免误解与滥用纪实手法,防止简单化与模式化。而要以深邃的人文内涵,精美的制作吸引观众,将科学严谨的知识理念与精美生动的影像完美地结合,融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与自然人文接触的平台。
三、纪录片的媒介传播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市场是有巨大发展潜力与空间的。对于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正在转变只重社会效益的创作观念,正在用产业化的思路来推动市场化进程。并努力创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媒介追求大众化的创作思路并非是自降身价的媚俗与功利。事实上,这不仅不矛盾,反而恰是媒介具有社会公众意识的体现。而一味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才是不尊重大众的表现,也是不尊重艺术的表现。试想,如果媒介传播的知识是晦涩难懂的,不顾及观众需求的,不注重传播效果的,那还如何实现对全民的文化与道德的教育引导责任呢。传播同样需要“知己知彼”,需要媒介工作者真正去了解认识社会文化心理,立足于广大大众的接受水平。
我们还要认识到,立足于大众并非等同于一味迎合受众的需求,一味追求市场化的商业利润。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不仅体现在媒介对受众的尊重,也体现于媒体对受众审美趣味与文化品位的引导与培养上。因此,大众化的文化语境下,艺术创作更需要注重文化性,艺术性,而绝非走入低俗浅薄,才能积极健康地引领大众的文化生活。因此,我们必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应有之义,更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现之路。
[参考文献]
[1] 罗红辉。《关于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04期。
[2] 高鑫,周文。《电视专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3] 石屹。《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与中外观照》.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4] 宿丰,黄丽。《论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对平民人生的关照》. 理论界,2005年09期。
[5] 杨贻军。《中国纪录片需要走向市场》.中国电视, 2006年05期。
1、啊,终于到了大坝。大坝没有想象的那样高大,我们顺着窄窄的水泥路一直跑到了坝顶上。向远处看,我们的正前方,一望无际的水面,真是水平如镜啊!再看那水面中水草凸起的地方,好像一个小岛,真可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伴随着奇山的当然是异水了。然而漓江的水仿佛是一位花枝招展的姑娘,时而是深沉的墨绿;时而是沉默的翠绿;时而是傲气的嫩绿;时而则是活泼的浅绿……烟雨漓江是大自然创造的美丽画卷,轻纱笼罩着它的温柔,清澈。丝丝细雨点缀在水面上,大自然弹唱起自然的旋律,云雾给给耸立的山峰披上了一层轻薄的纱衣,漓江的水是个长不大的猴孩子。
3、不一会,人全了,该走了。我们上了车,我靠着车窗,望着外面“生机勃勃”的景象:路上的行人打开五彩缤纷的伞,给无趣的雨天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美丽的花伞像一个个大蒙古包,座落在学校门口,人们时不时把伞飞速的转动几圈,原本镶嵌在雨伞上的水珠转着圈飞走了。
4、从高低不平的道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公路,又从平坦的公路到现在的高速路。现在的公路四通八达,通向全国各地。从茅屋发展到高楼大厦,从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了繁华城市。这一切的改革,足以看出我们的湛江是多么的伟大,变化是多么的神速。
5、黄山的峰巍峨耸立,黄山的石奇形怪状,黄山的松挺拔葱郁,黄山的雾神秘朦胧,这一次我充分感受到了黄山的神秘和奇� 其主要用途定位于收录高清晰度格式电视节目,要求连续播录时间在二个小时以上,且价格适合民用。
虽说1996年制定DVD格式时,也给高清晰度视频格式的存放留下了空间,那就是双层双面的D17型碟片。四面总共18.8GB的容量勉强也够二小时MPEG-Ⅱ编码的HDTV节目存放。但后来DVD防盗版的各种措施早己名存实亡,高清晰度格式视频影碟当然没人敢出。能自动翻盘,两面连续播放的DVD播放机也见不着。看来这一任务已自动让位给新一代光碟了。
BD-RE:蓝光碟家族之老大
新一代光碟的注册名称为Blu-ray Disc,中译为蓝光碟,因使用蓝色激光光源而得名,商标见图1。名称中的“Blu”是将英文蓝色“blue”后的字母“e”去掉而成(因为注册商标不能使用普通文字)。图案左边的“b”表示蓝光,“b”字母上的圆圈和右边的黑色月亮型图案,围出了一片有立体感的碟片。
蓝光碟按用途的不同已定有四种标准需要制订:可录写光碟规格BR-RE,只读光碟规格BD-ROM,一次性写入光碟规格BD-R和用于电脑的BD-data。
蓝光碟的开发次序与DVD正好相反,最先是制订BD-RE的规格,BD-RE 1.0版本的主要格式见表一。这么做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已经开播,HDTV光碟录像机已有需求。其实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著作权保护技术还没有过好莱坞电影业的关。推出只读型光碟没有人提供内容服务,不如先推可录型光碟。而当蓝光碟录像机成为事实后,再与电影业界谈判就有筹码了,除非你的电影永远不上电视,否则电影业也得让步。
BD-RE格式的基本点为:
1、单面单层碟片容量有23.3GB/25GB/27GB三种,单面双层碟片容量为46.6GB/50GB/54GB三种。因数字电视的数据流的比特率约固定在24Mbps,另外,数字电视传输流里还有其它多种信息。这样,2小时的记录需要有22GB以上的超大容量。考虑到碟片制造厂的技术水平,标准中单面单层/单面双层各设计有三种不同容量。
2、装有以视频编辑为前提的文件逻辑格式,方便视频信号的录入、读取、编辑和各种特殊操作。
3、采用片盒结构碟片和更强有力的纠错技术,提高整体数据可靠性。
4、加有多重著作权保护技术,适应不同保护等级节目的转录。
接着将要制订的BD-ROM和BD-R规格还会在以下几方面有扩展:只读碟片BD-ROM中,1、不用片盒的硬膜新碟片;2、与互联网连接,利用宽带网的互联服务与用户的连接,进而加入对正版碟片的认证功能;3、进一步发展美国电影等业界要求的DVD式对话型操作;4、更强的著作权保护技术。一次性写入碟片BD-R中,1、不用片盒;2、二倍速记录。
BD-RE的规格也要从1.0版本的基础上扩展。新版本首先会引入与BD-R相同的二倍速记录。当扩展到制订电脑运用的BD-data规格时,至少要对应四倍速(144Mbps)。这时,碟片的主轴控制要从现行BD-RE的等线速度CLV变成等角速度CAV方式。
这一、二年内,BD-RE、BD-ROM、BD-R和BD-data四种规格就会全部建立起来,第一代蓝光碟家族也就齐全了。接着8cm直径的小碟片将进入实用化,因为8cm的蓝光碟片,单片单层就有7.5GB的容量,是现在12cm单片单层DVD的1.5倍,用途也是很广阔的。
蓝光碟的物理特征
从技术角度看BD-RE与DVD有很多可比性。首先,蓝光碟采用的激光光源波长为405nm,比现行DVD用激光小了40%。蓝光碟物镜的数值光圈NA由DVD的0.65上升到0.85。前者会缩小光点,后者保证足够的光功率。最终使光点面积缩小到DVD的1/5,即能达到DVD的5倍记录密度。
但NA提高后,碟片与激光束光轴倾角误差的容差变狭。这意味着碟片制造和设备组装技术难度提高。而碟片记录膜上的覆盖层越厚,倾角误差会越大。所以,规格确定时,原有的另一种0.6mm覆盖层方式被否决了,只留下记录膜上的0.1mm覆盖层的方案。它能确保倾角误差与现行DVD一样,±0.75度。
当蓝光碟作为录像机产品出现时,确保能与现行DVD属各种碟片的兼容能力就十分重要。因0.1mm覆盖层碟片结构和物镜等光学系统变化较大,兼容性不如0.6mm覆盖层方案来得方便。目前采用的是最为保险的双物镜方案,代价是光学部件增加。现正在进行用单镜头方案的技术开发,利用不同的NA值来调整因覆盖层厚度不同造成的影响,技术展示会上也已有样品出现。所以,单镜头的BD-RE录像机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在蓝光碟录像机中,为了确保与DVD的兼容播放,双激光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单面双层只读型DVD碟片会无法读取。单面双层DVD碟片从激光入射的方向看,第一记录层的反射膜可使用金Au或硅Si,但两者的波长选择性都极强,对蓝激光响应不同。Au吸收蓝激光,因而BD-RE的第二记录层会无法读;而Si几乎不反射蓝激光,BD-RE的第一记录层就没法读。故必须还有应合DVD碟片的650nm激光束。
BD-RE的碟片结构吸取了可录型DVD,DVD-RW、DVD-RAM和DVD+RW的特性,并加以改良。采用了DVD-RW中的光痕刻在碟片轨迹槽里的“槽记录”方式。槽记录又分为两种:从激光入射方向看,记录在凸起部份的叫“槽上”记录,记录在凹下部份的叫“槽内”记录。CD和DVD都采用槽内记录,而这次BD-RE则采用槽上记录。这是由模拟实验后确定的。槽上记录能使激光束在槽上的轨迹间距在槽宽0.16μm时,缩小为0.32μm,槽内记录相对要大些。采用槽记录还可以确保与计划中的BD-ROM和BD-R的兼容播放。
BD-RE碟片上的地址寻迹方式是采用松下天鹅齿摆动STW和索尼最小移位键控MSK方式的结合,提高耐误差性能,保证寻迹正确。
从DVD+RW开始,碟片地址信息是使预开槽的边缘有高频摆动来获得,即所谓“高频摆动”技术。这种摆动调制方式放入的“0”和“1”信号,原来以简单的最小移位键控方式进行。而MSK在部分地区埋入信息,若碟片的此地区有缺陷,就可能出错。
BD-RE对最小移位键控摆动的形式进行变化,将天鹅齿摆动的方式吸收了进来。摆动的形状不是简单的正弦波而是有点象牙齿,以牙齿的朝向来判定地址信息“0”、“1”。这样即失落部份信息,也还可以修复,容差性能好。
BD-RE是以光碟录像机为目标,对象是普通用户。CD、DVD那样的裸片容易付着指纹、灰尘和划伤。而VHS磁带、三寸半软盘那样用盒子包装就显得更有好处。由于BD-RE覆盖层薄,碟片更容易受伤,故现在的BD-RE碟片采用带片盒的形态。
BD-RE的片盒有两种类型:1、封闭型,碟片完全覆没,2、开放型,标签面露在外面。前者密闭得更好,但从成本考虑,片盒应该尽量简单,故开放型更有前途。
开放型碟片记录数据的一面也处于密封状态,进入机内才能露出记录面。当片盒从录像机中取出,记录面侧的滑片就关闭,碟片全部密闭。这种开放型片盒进行的模拟家庭使用粉尘试验结果表明十年的粉尘堆积仍不会影响蓝光碟的使用。
随着碟片本身的低价格化,片盒在整碟价格中的比例就会上升。有无片盒将成为记录型碟片价格差异的关键,早晚有改革的必要。BD-ROM和BD-R裸碟的标准使用形态正在研究之中。另外,开发电脑笔记本的蓝光驱记录设备时,片盒的厚度还
蓝光碟不用片盒的关键是硬膜技术,即在碟片表面制作一层极坚硬的光滑膜,使擦拭碟片表面的指纹和灰尘时,不会形成伤痕。
蓝光碟的文件系统和著作权保护特点
蓝光碟在文件系统层面和应用层面上也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以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BD-RE图像数据以MPRG-2传输流形式保存。图像数据在碟片中以片段 AV数据流形式文件保存的,另外,还有其它三种辅助文件,分别放入“片段信息”、“播放列表”和“主细节”文件。
片段信息为片段 AV流文件中有能导出特定的原始图像数据位置的时间信息,利用这个文件就可以进行特殊的播放和搜索等功能。
播放列表文件中,收放有所有片段 AV流文件的播放顺序信息,其中又有一个或几个播放标题组成。播放标题里放有保存各种各样播放图像的名称的时间信息。用播放标题信息,可进入播放信息文件,求得希望播录图像的位置。
采用播放列表文件可以方便地对已录下的内容进行编辑。用户只要取出图像对应的播放标题,接好后放入播放列表文件内。这样,按播放列表中的标题次序播放就可以得到编辑后的节目,即重新构思出新编集。这时真正的图像数据在碟上的并没有被抹录、移动。这样不但不会带来数据的差错,而且能减少碟片的物理抹录次数,延长寿命进行。
与主细节相关的文件中,放有各播放列表文件记述的片段内容的代表图像和管理用的记号位置。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快速检索碟片内容和记号,给出图像菜单等。
除此之外,在BD-ROM碟片里还会加入一些新的功能。如,利用网络加入对电影视听状态的自由度控制,这样对出售的碟片就可以分级定价。还可加入下载碟片收录的言语文字以外的字幕的功能,提高娱乐性。
文件系统与DVD多用途碟UDF格式相比有以下三个特征:①高速应答性,②高可靠性,③更多的录写次数。
为了实现高速应答,片段AV流的全部文件和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都记录在碟片规定的领域内,以减少查找次数和查找距离,缩短碟片从插入到可以录放的应答时间。
高可靠性表现在重要数据具有自动备份的规定。万一因碟片有擦伤或灰尘等原因而读不到原位置的数据,就可以用备份的数据来恢复这些数据,使内容不能重放的情况大大减少。具体做法是片段信息、播放列表和主细节等三个文件的数据,规定要重复拷贝到碟片上的不同部位。
BD-RE规定文件录写时,不是在同一物理位置上反复开始写入,即不是每次都从内圈往外圈,而是在上次没写过的地方写入。这样,同样共晶系相变材料1000次的物理重录寿命,在实际运用时就能超过1000次了。
为了防范黑客,保护技术的详情还没有公布。但内容保护的基本结构与现行的DVD-RW和DVD-RAM采用的可录媒体内容保护CPRM技术相似。
保护方式如下:先由录像机检测出电视信号里的拷贝控制信息。若该信息设定为可记录一次,录像机就把加密后的内容和拷贝控制信号记录到碟片上。播放时,解密的数据内容和拷贝控制密码,从加有著作权保护技术的接口输出。若为无制限可任意复制的内容,记录媒体除加密的记录形态外,还把不加密的原数据照样记录。
今天阳光明媚,天空万里无云,正在睡梦中漫游的李丽被耀眼的阳光“刺醒”了,“唉呀!今天的天气怎么这么好呀!”她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穿上她那自以为是“校服”的衣裳——醒目而又大方的粉红色连衣裙,还佩戴上一条红领巾,和粉红色的头箍。李丽一番打扮后她的睡意全无,这时她正在悠闲地吃面呢!“唉哟!丽丽起地这么早呀,真难得,你今天教师节准备送什么给老师呀!”妈妈惊奇万分。“什么,今天是教师节!
妈妈,你这国际玩笑也开得太大了点儿吧!”“我骗你能顶饭吃呀,你不信自己去看日历。”李丽不服气地把日历拿来一看,真的是九月十日教师节,她吃惊地说不出话来,连忙丢下碗筷,一手提起书包便朝离家不远的小山坡上奔去。……“今天是教师节我怎么忘了呢?”李丽一边朝小山坡跑去一边埋怨自己,“我前几天看到那个小山坡上有漂亮的野山菊,今天正好派上用场。”李丽气喘吁吁地到达了小山坡,她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啊!这些野山菊几天不见如隔三秋啊!真是越看越好看,我一定要多采些给老师以表敬意!”李丽兴奋地挑选起花儿来。“这朵不漂亮、这朵太老了……”李丽终于“千挑万选”地挑选出了几把花中精品,蹦蹦跳跳地朝学校走去。
李丽“蹑手蹑脚”地靠近了老师办公室的窗户前,“我一定要给老师一个惊喜。”李丽悄悄地伸出半小脑袋,朝里头望了望,一本语文书,上面还放着一副眼镜,一个老式笔筒里放满了旧得不能再旧的各种笔,还有一本日历和一个地球仪,可就是没有老师那憔悴的身影。
“哈!正好老师不在,这不正是我‘下手’的好时机吗?”说着李丽便迅速地把野山菊放进了老师的笔筒,激动地说了声:
“老师,您辛苦了。”
曾经到福利院慰问过先天残障的儿童,眼前总是抹不去他们或惊喜或木讷、或腼腆或痴愚的各种表情。他们不会表达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不知道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在镁光灯的闪照下,在媒体的报道中,因为爱心捐款和慰问品的获得,他们是否真的会幸福起来,我不得而知。在残障儿童的眼里,健康、健全就是一种幸福,而这是难以给予又不可苛求的。
至今记得那个哭得一塌糊涂的小男孩,被爸爸抱在手上逛热闹的商场,妈妈一边安慰一边帮他擦眼泪:“快别哭!你看这么多人都在看着你呢!快别哭!”可小男孩还是肆意地哇哇直哭,特别的伤心委屈。哭声渐渐远去了。当我再次看到他们一家三口时,小男孩停止了哭,正被妈妈抱在怀里,等着下电梯。看着小男孩憨憨的虎头虎脑的模样,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姿态——真的好幸福!小男孩根本不懂幸福的概念,他哪里知道,不仅仅是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即便是对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能在父母的怀里伤心痛哭,也是一种幸福啊!
礼拜天在家帮儿子叠被子整理房间,让老公帮忙把儿子的小床挪了挪位置,靠在窗口下,既通风透气,又可让冬日的阳光晒到。老公笑着调侃道:“嗨,小子!这下太阳可就要晒到你的屁股啦!”“怎么会?我从来都不趴下睡觉的呀!”我忍住笑,忽然觉得,童心的天真和简单是多么灿烂,那可是幸福的源泉!
有一种幸福是不可言说的感动。忧郁时被人想到,受伤了有人安抚,孤单时有人陪伴,累了有人呵护,冷了有人加衣都是幸福的。而此刻,坐在暖暖的窗前,写些风花雪月的文字,听任时过境迁一类的心灵絮语,浸漫一整个怀旧的午后,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心境,是清晨醒来,床头放着的一杯温开水,没有甜味,却有温度。
关键词:
克隆代码;主题建模;软件演化;演化模式;克隆谱系;软件维护
中图分类号: TP311.5; TP18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克隆代码(Code Clone)是指软件系统中一些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语法或语义特征的代码片段。克隆代码在软件系统中普遍存在,并且与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各类研究问题密切相关。软件单一版本中的基础性克隆代码数据已经难以呈现克隆代码在软件演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因此,需要对软件中的克隆代码进行演化跟踪并分析演化情况,从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为软件开发及维护提供更多帮助。
当前的克隆谱系构建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克隆演化模式单一、克隆谱系构建方法复杂、能够分析的克隆类型及编程语言不全面等。本文提出了新的克隆演化模式、克隆演化特征以及克隆谱系的自动化构建方法。以区分视角的方式更加全面地分析了克隆代码的演化模式,利用代码主题信息确立版本间克隆代码映射并最终构建克隆谱系。本文研究结果将为软件开发、软件维护、软件重构及克隆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1相关工作
1.1克隆代码简介
在软件开发及维护过程中,由于程序员经常使用“拷贝/粘贴/修改”的开发方式、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API)及算法等因素,导致软件系统中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度非常高的代码片段,称为克隆代码。在该研究领域,经过学者们多年研究,已经达成了克隆代码至少应该被检测的基本共识。
克隆代码的研究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后,该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相关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在克隆检测、克隆演化、克隆分析以及克隆重构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1]。
在该研究领域,克隆代码以Type1、Type2、Type3和Type4的方式分� Type1指除空白符与注释变化外完全相同的代码段;Type2指除空白符、注释、标识符、类型及常量的替换外句法结构完全相同的代码段;Type3是指除空白符、注释、标识符、类型替换外,句法结构基本相同,但含有少量语句增加、删除或修改的代码段;Type4克隆代码则为功能相似或相同但句法结构不同的代码段。根据克隆代码检测的反馈粒度,相关工作通常以克隆对或克隆群(也称克隆集合、克隆类)为基本单位进行克隆代码的研究。克隆对是指存在克隆关系的一对代码片段。克隆群代表一些克隆代码的集合,同一克隆群内的任意两个代码片段可以构成克隆对,不同克隆群之间的克隆代码通常不具有克隆关系。
图1呈现了来自同一个克隆群的三段克隆代码CF1、CF2和CF3。由克隆代码类型的定义可知,CF1与CF2为Type2克隆关系、CF2与CF3为Type2克隆关系、CF1与CF3也构成了Type2克隆关系。在这三段代码中,只有函数名以及一处标识符不同,所以三者之间均可构成Type2类型克隆对。
1.2克隆演化与克隆谱系
随着软件需求的不断增加,软件需要不断升级,软件中的克隆代码也可能随着软件演化而发生改变。在分析克隆代码为软件带来的影响时,不但要研究软件单一版本中的克隆,还要研究克隆代码以时间为序的演化问题[3-4]。基于此,一些研究者从宏观上分析了克隆代码的数量或密度随着多版本演化的变化情况[5-6],从微观上利用演化模式来研究克隆代码的演化过程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7]。
Kim等[8]在2005年最早提出了克隆谱系的概念,并用克隆谱系抽取工具对克隆代码的演化进行分析[9]。随后,借助于克隆谱系研究克隆代码便在该领域成为了一种基本研究方法。例如,Zibran等[10]借助克隆谱系对软件演化过程中克隆代码的去除活动进行了研究。Saha等针对17款C、C++、Java及语言的开源软件进行了关于克隆谱系的实证研究[11],并发现大部分克隆群在演化中要么不发生句法上的不一致改变,要么会发生一致性的改变。虽然克隆谱系已经被广泛用于克隆代码演化研究,然而针对克隆谱系构建方法本身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目前构建克隆谱系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4种,分别为基于版本控制系统(ControlVersion System, CVS)或SVN(Subversion)、基于增量克隆检测、基于克隆区域描述符(Clone Region Descriptor, CRD)以及基于相似度距离函数。
基于版本控制系统的方法通常借助SVN或CVS中的修改日志来计算相邻版本间克隆代码的变化情况实现对克隆代码进行演化跟踪,进而按照时序关系合并修改信息,得到克隆谱系。由于该方法以某一选定版本中的克隆代码作为起源并进行跟踪,很难处理软件后续版本中新增的克隆代码。
Gde等[12]使用增量克隆检测技术构建了克隆谱系,然而该方法只适合处理给定版本的软件,当有新的版本加入后,整个方法需要重新执行,时空消耗均非常高,所以该方法难以灵活应对具有新增版本的克隆谱系构建工作。
基于相似度距离函数的方法通常要结合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 AST)、Token等代码中间表示形式,该类方法的核心算法时空复杂度相对偏高。Bakota[13]提出了一种的基于相似度距离函数并结合抽象语法树的克隆谱系构建方法,并针对软件的多个版本进行了克隆代码的演化研究。Ying等[14]提出了基于Token与源码相结合的克隆谱系构建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在Linux系统下处理C语言的Type1和Type2类型的克隆代码,对其他程序设计语言或其他克隆类型的演化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Saha等[15]提出了基于文本并结合代码位置信息的方法构建了克隆谱系。该方法首次对Type3克隆代码进行了克隆谱系的构建研究,然而由于该方法需要处理文件位置变化、方法重命名等问题导致了构建方法较为复杂。
基于CRD的方法在构建克隆谱系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代码某些部分(如循环终止条件、代码的嵌套结构、条件语句的分支谓词等)发生变化,则可能会导致CRD的失效,这将严重影响克隆谱系构建的全面性和准确性。Meng等[16]基于CRD确立了相邻版本间克隆群映射关系,然后基于二元关系合成方法研究了克隆谱系的构建。
1.3克隆演化模式与演化特征
克隆演化模式从微观上体现了克隆代码随着软件不同版本的演化而发生的变化情况。虽然不同研究问题针对克隆演化模式的分类有所不同,但对相同或相似的克隆演化行为的分类大致相同。根据匹配粒度及版本长度,可以将克隆演化模式大体上分为3类。
第1类是克隆群在两个版本间的演化模式。Kim等[8]最早开展了相关研究,将演化模式分为无变化、增加、去除、一致变化、不一致变化和位移6种模式。Ying等[14]以Kim等[8]的演化模式概念集为出发点,识别了除位移模式以外的其他5种模式。
第2类是克隆片段在两个版本间的演化模式。Bakota等[17]介绍了4种不同的克隆片段演化方式,包括消失克隆实例、发生克隆实例、移动克隆实例以及迁移克隆实例。
第3类是研究克隆群在多个版本中的长期演化模式,包括延迟传播(Late Propagation, LP)模式以及独立演化模式等[18-19]。
克隆代码演化特征可以从生命周期以及谱系结构等视角对克隆代码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各类演化模式出现的时间及位置信息可以反映克隆代码的变化方式。克隆代码的演化特征将为克隆演化分析提供最基本的参考信息。长期性的克隆演化模式与演化特征将为软件后期开发及维护活动提供更多具有决策性的意见。
1.4基于主题建模技术研究软件演化
近年来,主题建模技术已不断地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Kuhn等[20]将主题建模技术应用于代码分析,并尝试从中挖掘出代码的功能性主题;Thomas等[21]验证了利用主题建模技术进行软件演化分析是具有可行性的,并利用主题建模技术研究了软件的演化情况[22];Asuncion等[23]将主题建模技术用于软件的可追踪性研究;金靖等[24]运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模型识别代码功能以支持软件开发人员对代码进行良好的理解与复用;张瑞霞等[25]通过LDA主题模型针对软件相邻版本中的克隆群进行了映射研究,但并未构建克隆谱系也未深入分析克隆代码的演化模式和演化特征;Phan等[26]分析比较了LDA、概率隐语义分析(Probability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PLSA)、潜在语义分析(Probability Semantic Analysis,LSA)等主题模型,并证明了LDA在挖掘文档潜在语义时比其他模型表现更佳。
1.5小结
通过分析、总结上述相关研究现状可知,现有克隆谱系构建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依赖代码位置信息且构建流程相对繁琐。
2)无法处理软件在演化过程中新增的克隆代码。
3)代码语句格式对克隆谱系的构建存在影响。
4)不能处理Type3及Type4克隆代码。
5)可移植性较差、编程语言不可扩展。
6)严重依赖特定的克隆代码检测工具。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建模技术的克隆谱系构建方法,通过映射克隆代码的主题信息进行克隆谱系的构建。与基于相似度距离函数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不需要代码的中间表示形式(如Token、AST),流程相对简单;与基于增量克隆检测的方法相比,本文针对新增版本的克隆谱系构建而言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因为本文方法只需根据增版本中克隆代码的主题信息即可扩展原有克隆谱系,而基于增量克隆检测的方法则需要重新执行整个构建过程;与基于CRD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直接利用主题信息构建谱系,避免了由于循环终止及条件语句的变化等情况造成的相邻版本间克隆代码映射失败或错误的问题。此外,由于本文借助于代码的主题信息,所以能支持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及多种代码粒度的克隆谱系构建研究,而且能够有效处理Type3甚至Type4克隆代码,而不仅局限于Type1和Type2克隆。本文方法不依赖任何特定的克隆代码检测工具,只需运用主题模型从克隆检测结果中抽取主题即可。本文将在原型系统的实现中将克隆代码检测工具视为插件,以支持多种克隆检测工具。
自Kim等[8]提出克隆谱系概念以及克隆演化研究中所使用的6种模式后,该领域研究者大多以其作为基准框架进行克隆代码的演化研究,即便有新的模式提出也只是针对部分或个别演化现象而言,例如LP模式[18-19]。
通过分析现有研究中的克隆演化模式可以发现,前期研究者们不区分视角地分析各种演化模式,例如Kim等[8]提出的6种模式中,无变化、一致变化和不一致变化是针对克隆代码的数量和文本内容而言的,而位移则是针对代码位置的变化而言,增加和去除模式则是针对克隆群内代码片段数量而言的。这些演化模式属于不同的视角,但某些视角中显然缺少一些演化模式来解释不同的演化现象,例如Kim等[8]的模式中虽然包含了克隆群内代码片段数量的增加与去除,但并未包含片段数量不变这一模式,这个模式与其提出的无变化模式是不冲突的,因为一个克隆群内的克隆片段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克隆代码的文本内容是完全可以发生改变的。
本文区分视角地重新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克隆演化模式,并提出了新的演化模式,将从克隆群生存情况、克隆群内片段数量与克隆代码片段内容这三个视角来分析克隆代码的演化模式,这使得不同演化模式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晰,模式识别的方法也将会变得简单。
通过分析1.4节的相关研究可知,基于主题建模技术的软件演化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这些研究问题充分证明了主题建模技术是可以用于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众多问题,包括软件的理解与演化分析等。LDA已经被广泛并成熟地运用在人工智能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而且文献[20-26]可以充分说明利用LDA进行软件演化分析是可行的。本文将使用LDA对克隆代码进行主题建模分析,从而根据克隆代码的主题信息进行克隆群映射、演化模式识别及克隆谱系构建等工作。
2演化模式识别及克隆谱系构建方法
本文的克隆谱系构建方法主要分为5个核心步骤:
第1步针对软件多版本分别进行克隆代码检测并获取克隆检测结果;
第2步以克隆群为基本单位进行克隆代码的主题信息抽取;
第3步进行克隆群以及克隆片段的映射;
第4步识别各类克隆演化模式、分析克隆演化特征;
第5步合并映射结果与克隆演化模式,完成克隆谱系的构建工作。
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2.1克隆检测及代码主题抽取
克隆检测是克隆代码研究领域中的基础性、必要性工作,克隆检测的反馈结果能为克隆代码分布分析、演化分析、重构分析等研究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持。本文借助现有克隆代码检测工具对软件的多个版本进行克隆代码检测。选取了CloneDetective[27]以及本文的前期研究开发的克隆代码检测工具FClones[28]作为本文实验时所使用的克隆代码检测工具。CloneDetective能有效检测Java语言的Type1、Type2和Type3克隆代码,FClones能有效检测C语言的Type1、Type2和Type3克隆代码。这两款工具的克隆代码检测结果将为本文的克隆谱系构建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
当软件多个版本的克隆检测完成后,每个版本中都会含有一定数量的克隆群,而相邻版本间的克隆群映射是构建整个克隆谱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软件的每个版本中,由于同一克隆群内的克隆代码有较高的语法及语义的相似性,而不同克隆群之间克隆代码的相似程度却较低。所以,相邻版本中对应的克隆群之间的主题信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非对应的克隆群之间的主题信息差异较大。基于此,本文以克隆群为基本单位进行克隆代码的主题信息抽取,并基于主题的相似性进行版本之间的克隆群映射。
本文将使用LDA主题模型对克隆代码进行主题信息抽取。抽取主题之前需对代码进行预处理,方法参考了文献[24]中使用的静态分析以及切词方法。经过切词后还需针对部分单词进行过滤处理,因为初步切词的结果中会包含大量的编程语言关键字、Java开发工具包(Java Developers Kit, JDK)中的类名和接口名及英文中常见的停用词。过滤之后的结果作为主题模型的输入数据,然后利用LDA对克隆群抽取主题。抽取结果中包含了不同克隆群主题对应的主题词,本文以克隆群主题词集合的相似性作为克隆群映射的基本依据。
2.2克隆群映射
针对版本间克隆群主题词集合的相似性计算问题,本文使用Jaccard相似度计算模型,之所以采用此计算模型是考虑了每个克隆群的主题词集可视为一个集合,因此可以利用该模型计算两个克隆群主题词集之间的相似程度。Jaccard相似度模型计算两个集合A与B的相似度如式(1)所示:
JaccardSim(A,B)=A∩B/A∪B(1)
针对多版本克隆群映射问题,本文设计了映射算法,如算法1所示。算法思想为:按照版本时序关系,每个克隆群在后一版本中先寻找一个最相似的克隆群作为后继进行映射,此为第一轮映射。之后,对于任意一个没有前驱的克隆群,在其前一版本中寻找前驱,如果找到满足条件的克隆群则进行映射;对于任意一个没有后继的克隆群,在其后一版本中再次寻找后继,如果找到满足条件的克隆群则进行映射,此为第二轮映射。第二轮映射完成后,对于任意一个无后继的克隆群,从其下下版本开始,找一个与其最相似的而且无前驱的克隆群,如果找到满足条件的克隆群则进行映射并结束寻找,此为第三轮映射。至此所有克隆群映射工作完成。
算法1Clone Group Mapping。
有序号的程序――――――――――Shift+Alt+Y
程序前
1)
for each version∈versions do
2)
for each cg∈version do
3)
cg.pre=[],=[]
4)
end for
5)
end for
6)
for each version∈versions do
7)
for each cg∈version do
8)
(cg.findNext
9)
end for
10)
end for
11)
for each version∈versions do
12)
for each cg∈version do
13)
if cg.pre==[] then
14)
cg.pre.append(cg.findPre(version.pre))
15)
end if
16)
end for
17)
end for
18)
for each version∈versions do
19)
for each cg∈version do
20)
if ==[] then
21)
(cg.findNext
22)
end if
23)
end for
24)
end for
25)
for each version∈versions do
26)
for each cg∈version do
27)
nextVersion=.next
28)
while ==[] and nextVersion do
29)
if cg.findNext(nextVersion) then
30)
break
31)
nextVersion=
32)
end if
33)
end while
34)
end for
35)
end for
程序后
在算法1中,Vi和Vi+1分别代表软件中的两个相邻版本,CGi, j代表版本Vi中编号为j的克隆群,CGi, j.pre记录CGi, j映射到了前一版本(或更前版本)中对应的克隆群编号信息。CGi, j.next记CGi, j映射到了后一版本(或更后版本)中对应的克隆群编号信息。在映射算法中,首先将当前版本Vi中的所有克隆群CGi, j的后继初始化为空,将后一版本Vi+1中所有克隆群的前驱初始化为空,然后再进行三轮映射。findNext和findPre函数分别代表在某一版本中为当前克隆群寻找后继克隆群、前驱克隆群并返回相应的克隆群的编号信息。version.pre和分别代表当前版本的前一版本及后一版本。
在算法1中,相邻版本间克隆群映射的条件相对严格,对于当前版本Vi中的任一克隆群CGi, j而言,在后一版本Vi+1中映射到的克隆群CGi+1,k是所有Vi+1的克隆群中与CGi, j的主题相似度最高的,而不是仅仅在满足相似度阈值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映射。这样的映射规则保证了每一对映射包含的两个克隆群都有非常高的主题相似度。克隆群映射过程中,主题相似度阈值直接影响映射结果,参照了前期研究[25]中采用的克隆群映射相似度阈值,本文将主题相似度阈值暂设为0.8,但该值并非固定,本文将在原型工具的实现以及后续研究中对该阈值的设定问题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克隆群映射完成后,除起始本中的克隆群没有前驱、最终版本中的克隆群没有后继以外,如果某一克隆群未能找到其前驱,则说明该克隆群是新增克隆群,如果某一克隆群未能找到其后继,则说明该克隆群在软件演化的过程中可能被移除。克隆群的前驱与后继信息将有助于判断克隆代码的演化模式类型。
图3呈现了某款软件多版本中的部分克隆群映射效果。图中每一竖排圆点代表一个版本中的不同克隆群,每条线段代表映射关系,不同灰度和大小的圆形及线段代表了不同的映射关系与演化模式。
2.3克隆片段映射
由于单纯的克隆群映射还不能够呈现更多的克隆代码演化信息,例如不一致变化等。所以,在相邻版本间的克隆群映射完成后,还需要针对两个对应克隆群内的克隆代码片段进行映射,以便识别出更多的克隆代码演化模式与演化特征。由于存在映射关系的两个克隆群内的克隆代码片段之间的相似程度相对较高,导致代码主题信息区分度不大,所以片段映射时不能再次利用代码的主题信息进行匹配。
在Ying等[14]及Saha等[15]的克隆谱系构建研究中,克隆片段的映射主要参考了位置信息,例如Saha等[15]在映射克隆代码片段时,如果其所在的文件名、函数名及起止行号不变,在不匹配克隆代码内容的情况下就直接进行映射。该类方法虽然能够较快地进行片段映射,但针对函数重命名以及代码位置变化时,容易造成映射错误。如果文件名、函数名等属性不一致时,则还需要根据代码文本内容或中间形式进行克隆片段的映射。如果不考虑文件的位置属性而仅仅通过代码相似性来映射克隆片段,则可能由于克隆代码的位置改变而造成映射的偏差,所以为了综合考虑克隆代码片段的位置信息以及克隆代码本身的相似性,本文针对克隆代码片段映射任务定义了4种距离。
1)目录距离。两段克隆代码所在目录的相似程度。本文考虑了软件演化过程中某些路径名可能出现较小的修改,例如将某一目录名“temp”改为“tmp”等,所以计算目录相似度时不宜采用严格的字符串匹配。本文采用编辑距离来衡量两个目录的距离,这样避免了由于个别目录名修改而造成映射错位等问题。与Ying等[14]的克隆片段映射方法相比,本文考虑了目录名可能修改的情况,所以对位置属性的处理更为合理。
2)文件名距离。与目录距离的定义类似,文件名距离是指文件名之间的编辑距离。之所以将目录距离与文件名距离分开考虑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克隆代码会来自于同一源代码文件,所以利用文件名距离辅助判断克隆代码片段映射关系可以大大减少其他距离的计算量。
3)签名距离。在本文中,签名是指能够代表一段代码的一个字符串,例如函数的签名可以为函数名和参数列表。签名距离为两个代码段对应的签名之间的编辑距离,签名距离可以在路径距离及文件名距离都相同时进一步来判断克隆代码之间的相似度,因此可以用于克隆片段映射。
4)文本距离。文本距离的计算首先将源代码视为字符串,进而通过计算字符串的编辑距离得出克隆代码的文本距离。当待映射的克隆片段之间具有相同的目录距离、文件名距离、签名距离时,利用文本距离可以最终判断克隆片段的映射关系。本文不仅仅使用文本距离进行作为克隆片段的映射依据是考虑了片段映射的效率问题,前3种距离的计算量相对较少,可以大大节省克隆片段映射的时间。
为了综合利用上述4种距离属性进行映射,制订了以下具有优先级的映射规则进行克隆代码片段映射,假设相邻版本中已经映射的两个克隆群分别为CG与CG′。它们所包含的克隆片段的映射步骤为:
步骤1对于克隆群CG中的任一克隆片段CF与CG′中的所有克隆片段计算目录距离,CF选择与其目录距离最小的克隆片段进行映射,已经映射的克隆片段不能再次参与映射。
步骤2如果目录距离相等,CF选择与其文件名距离最小的克隆片段映射,已经映射的克隆片段不能再次参与映射。
步骤3如果文件名距离相等,CF选择与其签名距离最小的克隆片段映射,已经映射的克隆片段不能再次参与映射。
步骤4如果签名距离相等时,CF选择与任意一个文本距离最小的克隆片段映射,已经映射的克隆片段不能再次参与映射。
克隆片段的映射方法之所以不再使用类似克隆群的映射方法是考虑了克隆片段可能存在新增、去除等情况,所以可能存在克隆片段映射不完全的情况,即部分克隆片段未能与相邻版本间的其他克隆片段建立映射关系,但这类信息将有助于克隆群容量演化模式及克隆代码片段内容层面演化模式的分析。
2.4克隆演化模式及其识别
当相邻版本间克隆群映射完成后,即可识别克隆群层面的演化模式。针对克隆群层面演化模式主要涉及到克隆群本身的生存情况以及群内包含克隆代码片段的数量的变化情况。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本文将克隆群与克隆片段的演化模式分开研究使得各种模式具有更加清晰的视角。Kim等[8]将演化模式分成6种,与本文所用模式不同的是,Kim等[8]的方法考虑了位移模式,即克隆代码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本文方法更关注克隆群及克隆代码内容上的改变,所以不考虑位移模式,取而代之,本文将简单模式、复活模式与合并模式引入到演化模式概念集中。复活模式的产生意味着克隆代码存在延迟传播现象的可能。延迟传播是指一些克隆代码在演化过程中出现过内容的不一致改变而分离,而在后续版本中又重新变为克隆关系。克隆代码的延迟传播研究将有助于分析克隆代码与Bugs的关系[18-19],所以复活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针对克隆群演化而言主要研究两种视角下的九种演化模式,分别为克隆群生存视角下的6种模式包括:新生模式、消失模式、分支模式、合并模式、复活模式、简单模式;以及克隆群内片段数量视角下的3种模式,包括:增加模式、去除模式和保持模式。每种模式的基本定义如下:
新生模式当前版本中的某一克隆群与前续版本中的任何克隆群未能建立映射关系,即该克隆群无前驱。
消失模式当前版本中的某一克隆群与后续版本中的任何克隆群未能建立映射关系,即该克隆群无后继。
分支模式当前版本中的某一克隆群在后一版本中与多个克隆群具有映射关系,即该克隆群具有多个后继。
合并模式当前版本中的某一克隆群在前一版本中与多个克隆群具有映射关系,即该克隆群具有多个前驱。
复活模式某一克隆群在演化过程中先经历消失模式,而后又经历新生模式,即该克隆群“死而复活”,为复活模式。
增加模式当前版本中的某一克隆群与前一版本中对应克隆群相比,包含克隆代码片段的数量有所增加。
去除模式当前版本中的某一克隆群与前一版本中对应的克隆群相比,包含克隆代码片段的数量有所减少。
保持模式当前版本中的某一克隆群与前一版本中对应的克隆群相比,包含克隆片段的数量保持不变。
简单模式当前版本中某一克隆群有唯一的前驱克隆群和唯一的后继克隆群,而且前驱和后继克隆群都存在于相邻版本中,演化过程相对简单,没有发生过新生、消失、合并、分支以及复活演化模式。
克隆群映射完成后,克隆群层面的演化模式识别即可进行。由各类模式的定义可知,如果克隆群无前驱则发生了新生模式;如果克隆群无后继则发生了消失模式;如果克隆群有多个前驱则发生了合并模式;如果克隆群有多个后继则发生了分支模式;如果克隆群先发生了消失模式而后又出现新生模式则产生了复活模式;其余模式均为简单模式。
图4呈现了某软件系统6个连续版本中的部分克隆群的演化情况。其中:矩形代表软件系统的版本,圆形代表克隆群,箭头代表映射关系。由映射信息可知,B1和C3克隆群均发生了分支模式(例如B1分化为C1和C2),B2克隆群发生了消失模式,C4克隆群发生了复活模式,E1克隆群发生了合并模式,其余均为简单模式。
图5呈现了某克隆群CG在4个版本中的演化过程;同时呈现了克隆群内克隆片段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圆形代表克隆群CG,正方形代表克隆代码片段。显然,CG在V1到V2的演化过程中增加了克隆片段,即发生了增加模式;在V2到V3的演化过程中去除了克隆片段,即发生了去除模式;在V3到V4的演化过程中,群内片段数量保持不变,即属于保持模式。
此外,本文还研究了3种克隆代码片段内容层面的演化模式,包括:无变化模式、一致变化模式和不一致变化模式。每种模式的基本定义如下:
无变化模式在相邻版本间对应的克隆群内,所有参与了片段映射的克隆代码片段的内容都未发生改变。
一致变化模式在相邻版本间对应的克隆群内,所有参与了片段映射的克隆片段的内容作了一致改变。
不一致变化模式在相邻版本间对应的克隆群内,所有参与了片段映射的部分或全部的克隆代码片段内容做了不一致改变。
克隆片段演化模式与克隆群演化模式不同,克隆片段模式仅仅针对克隆片段内容层面在相邻版本间的演化而言。本文将克隆片段演化模式分为3种,但这3种模式与Kim等[8]提出的相关演化模式存在差异。在本文中,这3种模并不涉及克隆群层面的演化,而在Kim等[8]的研究中,这3种模式既涉及到克隆群层面的演化同时又涉及到克隆代码内容层面的演化,视角混淆。本文将这3种模式重新定义,视角明确,有较好的层次感,更加清晰,易于理解。
图6呈现了某克隆群CG内的克隆代码片段在4个相邻版本间的演化过程,其中圆形代表克隆群,正方形代表克隆代码片段,不同填充颜色及边框代表克隆代码片段内容发生了不同的改变。在V1到V2的演化过程中,群内所有克隆代码片段发生了内容上的一致变化;在V2到V3的演化过程中,克隆代码片段发生了内容上的不一致变化;在V3到V4的演化过程中,也发生了内容上不一致变化,而且还增加了克隆代码片段。由此可见,不同视角的克隆演化模式可能会同时发生,所以区分视角的克隆演化模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为克隆演化的后期研究提供更加清晰和明确的思路。
针对上述3种克隆片段演化模式,本文先识别无变化模式,即对应克隆群内的所有参与映射的克隆代码片段内容不变。这种模式识别较为简单,可以将代码元素的变化情况作为参考,求出对应克隆片段源代码的差异,从而确定是否改变。如果在对应克隆群内所有参与映射的克隆代码内容不变,则为无变化模式。识别无变化模式完成后,可识别一致变化和不一致变化模式。如果参与映射的部分或全部克隆代码内容发生了改变,先求出所有对应克隆代码片段的差异,然后计算这些差异的相似情况。如果所有差异相同,则为一致变化模式,否则为不一致变化模式。本文将借助Diff工具对克隆代码片段内容层面的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克隆代码片段的演化模式。
2.5克隆演化特征
克隆代码映射关系中包含了大量的克隆代码演化信息。基于已构建的克隆代码映射关系,本文从克隆演化模式、克隆生命周期以及克隆代码数量增长率等方面选取克隆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克隆演化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演化信息,便于研究和理解克隆演化现象。克隆生命周期能够反映克隆群在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版本数量。此外,克隆演化特征还可用于克隆代码相关问题的预测研究,例如可用代码的有害性及稳定性预测等问题。
2.5.1演化模式的数量特征
通过对各类克隆演化模式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克隆群在软件的演化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哪种改变方式。统计某一克隆群经历各种演化模式的数量可以宏观地了解克隆群的演化情况。演化模式的数量特征可以从侧面反映一款软件中大部分克隆代码是否稳定,如果简单模式与无变化模式数量较多,则说明大部分克隆代码的演化相对稳定。而其他模式的数量较多,则可以反映某些克隆群在演化过程中比较多变,稳定性较差。在研究克隆代码的稳定性或有害性时,克隆代码所经历的某些演化模式可能作为判断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如果某个克隆群在演化过程中频繁发生一致或者不一致变化模式,则该克隆群必然占据了过多的维护成本,可
2.5.2克隆代码的生命周期
对于一个克隆群而言,其所经历的版本数量就是其生命周期。克隆群的生命周期可以明确反映克隆群在演化过程中存在时间的长短。对于生命周期较长而且演化相对稳定的克隆群,可以建议开发或维护人员进行简单的跟踪。对于生命周期比较短暂的克隆,通过分析其引入因素及去除因素,可以总结一些有意义的开发及维护策�
2.5.3克隆代码数量结构特征
在软件的演化过程中,克隆代码片段可能被增加或去除,因此,克隆群以及克隆代码片段数量的增长比可以直接反映克隆代码整体数量结构的变化情况。克隆群与克隆代码片段的数量比则可以直接反映克隆代码在演化过程中整体的繁殖量。克隆代码的数量结构特征可以在宏观上反映软件系统中克隆代码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在实际的软件开发或维护环境中,如果发现克隆代码的整体繁殖能力越来越强,则可以考虑重构或去除某些克隆代码,
2.6克隆谱系构建
克隆谱系是指克隆代码在软件多个版本演化过程中变化情况的记录信息。将克隆谱� 当相邻版本间的克隆群映射、对应克隆群之间的克隆代码片段映射、克隆演化模式识别及克隆演化特征分析完成后,按照版本的时序,将所有演化信息合并得到克隆谱系。从宏观结构层面来看,克隆谱系主要是根据克隆群映射关系连接而成的拓扑结构。克隆谱系反映了克隆代码在软件的演化过程中是如何产生、繁殖和去除的。克隆谱系中的每个克隆群都记录了对应的演化模式信息,其内部包含的克隆代码片段也各自记录了微观层面的片段映射关系以及片段演化模式。
本文克隆谱系结构与前期相关研究中的克隆谱系结构明显不同。在前期相关研究中,其克隆谱系结构主要为克隆群粒度层面的树形结构,而本文构建的克隆谱系不再为树形结构,而是拓扑结构。在前期相关研究中,克隆演化模式的概念几乎全部来自于Kim等的研究[8],仅限于大约6种模式,而且各个模式之间不分视角,结构不清晰。此外,前期相关工作也并为分开视角地考虑到克隆群的合并模式与复活模式,所以其克隆谱系的构建工作中还关注了克隆直系与克隆家系的概念。克隆直系描述了某一克隆群的单支演化过程,克隆家系描述了起源于同一个克隆群的所有克隆直系的演化过程。虽然本文研究方法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克隆谱系结构,但是克隆直系与克隆家系的子结构仍然可以在本文方法构建的克隆谱系中找到,因为并非所有克隆群都经历合并或者复活模式。除了克隆直系与克隆家系以外,本文将引入克隆族系的概念,克隆族系描述了起源于或合并于不同克隆群的所有直系克隆及家系克隆。由于合并及复活演化模式的存在,某一些克隆群的起源并非前续版本中的单一克隆群,而可能是经由多个克隆群合并之后演化而来,克隆族系将更加有助于分析克隆群的合并或重构问题。
图7展示了克隆谱系的基本结构,其中圆形代表克隆群,正方形代表克隆代码片段,箭头代表映射关系,不同的灰度及字母分别代表了克隆代码的模式及编号。
3实验与分析
3.1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针对4款开源软件的多个版本进行了克隆谱系的构建研究。使用了CloneDetective[27]和FClones[28]克隆代码检测工具以函数粒度进行克隆检测。4款开源软件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本文所选取的开源软件常被软件工程领域研究者作为基础的实验数据使用,具有一定代表性。例如Lin等[29]在研究克隆代码模式时使用了jedit以及jhotdraw等开源软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开源软件的实验数据能为本文的后续对比研究作一定的铺垫。选取这些开源软件还考虑了不同程序设计语言及不同功能的软件,而且这些开源软件一直被良好地开发与维护,拥有较多的版本,含有丰富的克隆代码。能为克隆演化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
3.2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中,在相邻版本间克隆群映射时,主题相似度阈值设定参照了前期相关研究[25],将阈值暂设为0.8,但是该阈值并非固定不变,本文将在后续研究中对此值的选取问题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通过对4款软件系统构建克隆谱系,得出了每款软件中的克隆群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在生存层面的演化模式数量,各类演化模式数量统计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文新提出的克隆演化模式在克隆代码演化过程中确实存在,而且占有一定数量。例如,在jhotdraw的16个版本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3次合并模式;在ffmpeg的29个版本中,出现了8次合并模式以及20次复活模式。复活模式将为克隆代码与Bugs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信息,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新的演化模式具有更深层次的研究意义。
此外,实验还统计了克隆群在容量层面的演化模式,包括克隆群内片段数量的增加、去除以及保持3种模式,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克隆群在容量层面发生克隆代码片段增加及去除模式也出现了多次,这说明了克隆代码在演化过程中是非常可能再次被复制重用或删除。在jhotdraw及ffmpeg中,克隆群容量发生多次增加及去除模式,而在jedit及bluefish中该类演化模式数量则相对较少。由此可知,各类演化模式在不同功能、不同程序设计语言、不同开发团队、不同规模的软件系统中均有可能发生。
除了分析粗粒度的克隆演化模式以外,本文还针对细粒度的克隆代码演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克隆代码片段的内容层面,分析了同一克隆群内的克隆代码片段在版本之间的变化情况。包括无变化模式、一致变化模式和不一致变化模式。此层面的各类演化模式数量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绝大多数(平均约90%)克隆克隆代码在演化过程中基本不变;平均约10%的克隆代码发生了改变,而发生一致改变的克隆代码较多,平均约为6.5%,发生不一致改变的克隆群最少,平均约为4.4%。这也说明了绝大多数克隆代码在演化过程中不会被修改,而被修改的克隆代码超过一半被一致性地修改了,仅有一少部分被不一致地修改。本文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关注引起克隆代码不一致性修改的原因及其为软件开发及软件维护带来的利弊。
本文除了关注克隆代码演化模式之外,还统计了克隆群的生命周期,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大部分克隆代码在软件演化过程中并未生存较长时间,而仅有一小部分克隆代码在演化过程中一直稳定地生存下来。生存时间不超过软件整体生命周期40%的克隆群数大约为总数的67%。生存时间超过软件整体生命周期80%的克隆群数大约为总数的6%。剩余部分克隆群的生命周期约占软件整体生命周期的27%。
克隆代码在演化过程中会伴随着克隆群的消失与新生模式,但克隆群及克隆代码片段的数量会随着软件演化的推进而增多,表6给出了克隆群数量及克隆代码数量在软件版本演化过程中的数量增长比率。
由表6可知,这4款开源软件中的克隆代码几乎全部以增加克隆代码数量的方式演化。克隆群数量平均增长率约为24.1%,克隆代码片段数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7.4%。也有个别相邻版本间存在着克隆群及克隆片段减少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出现克隆代码数目减少的原因可能包括克隆检测工具阈值的固定性、克隆代码修改量较大、克隆代码被重构等。
克隆代码的数量结构说明克隆代码在软件开发、维护、升级及重构等活动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占据了软件整体代码的一定比例。克隆代码的跟踪、维护及管理将对软件开发活动和软件质量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4结语
本文基于软件多版本演化,根据克隆代码主题信息构建版本间克隆代码的映射关�
本文传承了利用克隆代码主题信息进行克隆群映射的工作,并继续开展了克隆演化模式识别、演化特征分析以及克隆谱系构建的工作。发现了大部分克隆代码(约90%)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得相对稳定,但仍然有部分克隆代码在演化过程中比较多变,稳定性较差。另外,本文还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提出的克隆演化模式在克隆代码演化过程中确有发生。还发现了大部分克隆代码的生命周期并未超过软件演化整体周期的50%。本文研究结论将为克隆代码演化分析、克隆代码的维护管理及重构任务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实验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Type3克隆代码内容层面的演化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一致变化模式及不一致变化模式的判断需要更加详细合理的标准;克隆群映射准确性与全面性的评价需要研究;克隆谱系结果未进行良好的可视化等。
本文将在后续研究中陆续改进、完善不足之处,包括:选取更加适合分析克隆代码的主题模型;为克隆群和克隆代码片段映射工作构建测试集和自动化的评价框架;将克隆谱系的结果进行良好的可视化;研究各种演化模式与Bugs的关� 此外,将在下一步研究工作中,进一步考虑将所提方法与已有的一些经典的研究工作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不同方法中某些阶段不同算法的选择或不同参数的取值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ROY C K, ZIBRAN M F, KOSCHKE R. The vision of software clone managemen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Keynote paper)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4 IEEE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Reengineering and Reverse Engineering. Piscataway, NJ: IEEE, 2014: 18-33.
[2]
BELLON S, KOSCHKE R, ANTONIOL G, et al.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clone detection tool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7, 33(9): 577-591.
[3]
PATE J R, TAIRAS R, KRAFT N A. Clone evolu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 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 2013, 25(3): 261-283.
[4]
BARBOUR L, KHOMH F, ZOU Y. An empirical study of faults in late propagation clone genealogies [J]. 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 2013, 25(11): 1139-1165.
[5]
LAGUE B, PROULX D, MAYRAND J, et al. 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incorporating function clone detection in a development process [C]//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Piscataway, NJ: IEEE, 1997: 314-321.
[6]
ANTONIOL G, VILLANO U, MERLO E, et al. Analyzing cloning evolution in the Linux kernel [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02, 44(13): 755-765.
[7]
GDE N. Clone Evolution [M]. Berlin: Springer, 2011: 3-4.
[8]
KIM M, SAZAWAL V, NOTKIN D, et al.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de clone genealogies [J]. ACM SIGSOFT Software Engineering Notes, 2005, 30(5): 187-196.
[9]
KIM M, NOTKIN D. Using a clone genealogy extractor for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ng evolution of code clones [J]. ACM SIGSOFT Software Engineering Notes, 2005, 30(4): 1-5.
[10]
ZIBRAN M F, SAHA R K, ROY C K, et al. Evaluating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n clone removal: a genealogybased empirical study [C]//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ACM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ing. New York: ACM, 2013: 1123-1130.
[11]
SAHA R K, ASADUZZAMAN M, ZIBRAN M F, et al. Evaluating code clone genealogies at release level: an empirical study [C]//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EEE Working Conference on Source Code Analysis and Manipulation. Piscataway, NJ: IEEE, 2010: 87-96.
[12]
GDE N, KOSCHKE R. Studying clone evolution using incremental clone detection [J]. 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 2013, 25(2): 165-192.
[13]
BAKOTA T. Tracking the Evolution of Code Clones [M]. Berlin: Springer, 2011: 86-98.
[14]
YING T, LI P Z, CHUN H W, et al. Extract function clone genealogies across multiple vers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5, 9(6): 167-182.
[15]
SAHA R K, ROY C K, SCHNEIDER K. gCad: a nearmiss clone genealogy extractor to support clone evolution analysis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Piscataway, NJ: IEEE, 2013: 488-491.
[16]
MENG C, XIAO H, TIAN T, et al. A new clone group mapping algorithm for extracting clone genealogy on multiversion software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3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Measuremen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Piscataway, NJ: IEEE, 2013: 848-853.
[17]
BAKOTA T, FERENC R, GYIMOTHY T. Clone smells in software evolu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Piscataway, NJ: IEEE, 2007: 24-33.
[18]
AVERSANO L, CERULO L, PENTA M D. How clones are maintained: an empirical study [C]// Proceedings of the 11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and Reengineering. Piscataway, NJ: IEEE, 2007: 81-90.
[19]
THUMMALAPENTA S, CERULO L, AVERSANO L, et al.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aintenance of source code clones [J]. 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9, 15(1): 1-34.
[20]
KUHN A, DUCASSE S, GíRBA T. Semantic clustering: identifying topics in source code [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07, 49(3): 230-243.
[21]
THOMAS S W, ADAMS B, HASSAN A E, et al. Validating the use of topic models for software evolu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EEE Conference on Source Code Analysis and Manipulation. Piscataway, NJ: IEEE, 2010: 55-64.
[22]
THOMAS S W, ADAMS B, HASSAN A E, et al. Studying software evolution using topic models [J]. Scien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2014, 80: 457-479.(无期)
[23]
ASUNCION H U, ASUNCION A U, TAYLOR R N. Software traceability with topic modeling [C]//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AC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New York: ACM, 2010: 95-104.
[24]
金靖,李萌,华哲邦,等。一种基于LDA和静态分析的代码功能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49(15):27-31.(JIN J, LI M, HUA Z B, et al. Code function recognition approach based on LDA and static analysis [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 49(15): 27-31.)
[25]
张瑞霞,张丽萍,王春晖,等。基于主题建模技术的克隆群映射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36(6):1524-1529.(ZHANG R X, ZHANG L P, WANG C H, et al. Clone group mapping method based on topic modeling [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5, 36(6): 1524-1529.)
[26]
PHAN X H, NGUYEN L M, HORIGUCHI S. Learning to classify short and sparse text & Web with hidden topics from largescale data collections [C]//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New York: ACM, 2008: 91-100.
[27]
JUERGENS E, DEISSENBOECK F, HUMMEL B. Clonedetectivea workbench for clone detection research [C]// Proceedings of the 3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Piscataway, NJ: IEEE, 2009: 603-606.
[28]
张久杰,王春辉,张丽萍,等。基于Token编辑距离检测克隆代码[J].计算机应用,2015,35(12):3536-3543.(ZHANG J J, WANG C H, ZHANG L P, et al. Clone code detection based on Levenshtein distance of token [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5, 35(12): 3536-3543.)
寒假里,作业还挺多。但是尽管如此妈妈仍给我提了许多要求,比如:每天至少阅读两小时,每天看电视玩游戏只有一小时,晚上十点钟以前必须睡觉,每天必须锻炼……
如果是上学的话,书读多点,睡觉早点我也就忍了。可是这是寒假,一个美好的假期,怎么能这样过呢?我越想越气,想跟妈妈提出不满,但由于当面不敢说,就以书信的方式表达。
信中这样写道:妈妈,寒假这个假期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坚持不懈与努力奋斗而获得的,它是让我们放松的。寒假很短暂,只有一个月,我们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你对我的那些要求无非就是雪上加霜,我实在是不堪重负呀,这对我来说不公平!我希望你能放低要求,每天读一小时书,晚上最迟十一点睡觉,然后能多玩一会儿,锻炼不要太多,因为外面太冷了。 妈妈,如果你同意我的请求,我一定保证全部做到。因为这是我小学生涯最后一次寒假了,要让我痛快地玩吧……
写了差不多一半时,我内心的愤怒全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心里顿时觉得十分舒坦,终于发泄完了。可我突然想:不对呀,如果我把这封信交给妈妈,妈妈会不会批评我,再给我提要求呢?可一想到我寒假过得不舒服,我不得不写这封信。我左右为难吗,到底该不该写下去?
最终,我还是很怕妈妈的批评,就停下了笔。我不敢把信寄出去,而是把它藏在一个角落里去了。
动画基础知识
第 1 课时
课型
新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动画的分类;
2、 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 会用Ulead GIF Animator从GIF文件中截取产生动画的系列静止图片;
4、 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国产动画片片段,提升民族自豪感;
5、 通过上网下载各种格式的动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动画的基本原理;
2、 动画的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二次备课
一、 情境导入:
播放几段视频文件。
思考这些动画是如何形成的?
二、 动画基础:
讲解演示:运行“动画原理”程序
思考问题:如果播放序列图片很慢的话能形成动画吗?
讲解演示:利用windows中的幻灯片功能进行实验:先收集一组形成动画的系列静止图片文件,放入一个文件夹,再进入这个文件夹并选择“幻灯片”显示格式,以不同的速度不断的单击“下一个图像”按钮,观察动画的效果。假设图片的张数是1张或2张,会出现怎么样的效果。
思考问题:至少多少张静止图片才能产生动画?
总结:人看到图片后,当图片消失,眼睛中的图片影像不会立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暂留”
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静止图片按序逐个快速显示,就能形成动画。
讲解演示:再次播放动画片段
思考问题:
动画从制作技术和手段可以分哪两种?
从制作技术和手段角度,动画可以分为手工制作的传统动画和计算机制作的计算机动画。
三、 获取计算机动画:
实践操作:
利用各种工具,从网上获取各种格式动画素材
1、 新建以动画格式文件为名的文件夹,如gif动画、swf动画等。
2、 把下载的素材分类,分别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内,建立素材库
实践操作:
从GIF文件中截取产生动画的系列静止图片。
四、 小结:
总结本课知识
归纳:1、动画的基本原理
2、动画的分类
回答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动画片段
思考动画是如何产生的
看“动画原理”的演示
思考并回答问题
看利用Windows中的幻灯片功能进行实验的效果
通过图片数量的变化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注视红色一段时间,迅速移开眼睛至教室白色墙面
学生观看动画片段,分析动画片的制作技术
利用搜索引擎,分别以“GIF动画下载”和“SWF动画下载”为关键字,建立动画素材库
思考GIF动画和SWF动画的特点
截取GIF动画文件中静止的图片
归纳与小结
【关键词】视频教学;视频片段组合;SMIL
一 系统设计的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视频编码技术的优化,在网络上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已变得越来越简单。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笔者就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它的研究对象离不开人体,而人体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长发育的、有个体差异的特殊研究对象,诸如生化、生理、病理、药理等学科多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1]特别是在形态学方面,它不仅仅要研究宏观的、静止的、局部的,而且还要研究微观的、动态的、整体的。在医学教学中,这些内容用语言是难以描述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中,主要借助教师的板书和挂图来展示。但是,板书的描述 挂图则由于其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且易损坏、不易携带等缺点使得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困难重重。[2]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形态学科教学上的困难。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应用视频教学优�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这三个加起来就有95.5%之多。[3]所以,“要想快速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4],简洁地说明了形象生动的视频信息能为人类的学习提供最生动、真实的场景,促进人类的有效学习。视频教学,它突破了文字的限制,以更加自然、逼真的方式展示视听世界,对改善人机交互能力和知识表达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展示人体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阐述一些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些枯燥的内容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细胞的分裂过程、白细胞吞噬消灭细菌的过程、母体内受精卵的形成及胎儿发生发育的过程等这些平时难以在体外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生理过程;许多高水平的手术,由于受到手术室空间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现场观摩,即使有幸进入手术室,也无法观察到手术视野的详细细节。而通过在无影灯上安装摄像机等视频采集设备,将手术过程录制为视频,配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手术全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生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正是由于医学学科特别是医学形态学科的这些特点,使视频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将计算机网络引入课堂教学之前,视频教学法的使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课前播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插播讲解重点;课后集中播放复习教学内容。而视频的播放都是通过向专门机构预约登记,然后用录像机、影碟机等进行播放。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后,在多媒体教室配备视频放映设备,由授课教师进行播放。无论是如何播放,都存在一个问题:视频资源不能共享播放,即一个教室播放该视频,别的教室就无法播放;另外,现在的教学设计多种多样,个性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大多教学视频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解剖结构、病因病理、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手术治疗、愈后等一整套过程,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可能只需要播放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或是几个视频教材中的几个片段的组合。对于这种需求,需要我们通过专门的编辑机器和编辑软件,在备课阶段对需要的视频部分进行编辑,生成我们需要的新的视频片段。由于一般的编辑机器比较昂贵,编辑软件操作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到专门的机构请求协助,而制作的新的片段可能只使用一次,这就使制作极不方便,使用成本太高,结果就是教师真正使用视频教材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简单而方便的对视频教材进行组合,搭建便于使用的平台就成为普及视频教学法的关键。
二系统设计的思想及应用技术
现有的视频教材大多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了个性化教学,我们需要将其按照知识点进行分解,这就涉及到视频的时间同步技术;不同的老师可能对视频片段的切分需求不同,即时间线长度不一致,使得每个老师可能生成不同的视频片段,这需要系统能够具有用户功能,将不同老师生成的视频片段放在不同目录下;同一个老师可能生成许多不同的视频片段,在不同的教学场合下使用,故系统要能生成一个播放列表,教师可以自主的为生成的每个片段指定文件名称;片段的取舍取决于教师教学的需要,为此系统需要设计一个人机交互界面,老师可以输入用到的视频地址或名称,需要片段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果片段需要不同的视频或时间段,也需要系统提供继续添加视频名称和片段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的功能,当所有片段添加完成后,老师就可以生成这个播放片段序列。
实现该系统主要有两个技术难点:一是视频的时间线同步技术,即视频何时播放,从何处播放,播放多长时间;二是播放列表的生成技术,即将一个个单个片段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片段,也就是文章所说的片段组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媒体同步语言和asp网络编程语言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实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
三 基于媒体同步语言的组合式视频点播平台
SMIL是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的缩写,它是由3W(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组织规定的多媒体操纵语言,与我们网页上用的HTML(超文本传输语言)的语法格式非常相似,主要用来规定多媒体片断(这里的多媒体包括的范围有: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动画、图片、文字等)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方式播放[5]。利用SMIL的这个特性,我们开发了一套组合式视频点播系统,方便教师进行视频教学。
图1 点播系统基本界面
用户通过注册登录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在服务器中生成一个以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此时,系统给用户提供四种功能选择:直接点播视频文件;生成组合播放的SMIL文件;进入列表管理;退出系统。
直接点播视频文件:如果用户需要放映完整的视频,可以直接点播该文件。这些视频文件存放在流媒体视频服务器上,通过rtsp方式进行调用。流媒体方式是目前互联网上提供视频观看的主要方式,优点是用户不需要完全下载该视频就可以实现边下载边播放,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目前,流媒体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微软公司提供的medialserver,视频主要采用mpeg4编码,后缀为asf或wmv,优点是画面细节表现较好,同时视频服务器软件和客户端播放软件都是免费提供;而是real公司提供的helix server,视频主要是real9编码,后缀名为rm或rmvb,目前在网络上流行最为广泛,它提供的画面比较柔和,且在同比特率的情况下流畅度更好;三是苹果公司的quicktime,其后缀名为mov,但目前在互联网上应用较少。本平台主要采用real公司的rmvb的流媒体视频作为基本数据。[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生成组合播放的SMIL文件:用户从视频列表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视频,点击“添加”按钮,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入所需片段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点击“添加”,将在数据库中生成临时字段,储存视频的存储位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
系统给用户提供两种选择,如果还需要继续添加其它视频片段,点击“关闭窗口”,系统返回图一界面,用户可以反复添加;如果用户所需的视频片段添加完毕,如图2,用户点击“生成列表”按钮,直接将本次登录添加的视频片段的所有信息生成一个SMIL播放文件,放在用户的文件夹下。
图2
生成列表成功后,系统会给出成功提示。
所有的系统功能都是围绕教学应用而设计的,系统的所有设计最终要在教学过程中去应用,要有助于、方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用户在备课阶段,将授课需要用到的所有视频片段添加到数据库生成SMIL播放列表后,存储在用户的文件夹中。用户登录系统,选择“列表管理”,就可以见到该用户所制作的所有SMIL文件,由于不同的用户建有不同的文件夹,因此,每个用户的SMIL文件列表不会有交叉和重合。
在用户的SMIL列表中,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点播和删除功能,如果用户觉得某个播放列表已经不再使用,可以点击“删除”按钮删除它;用户点击“点播”按钮,系统会自动调用播放器如Realplayer,播放该播放列表中设定的视频片段集,学生感学就像播放一个文件,而不是几个片段的组合,从而方便教学的组织。[7]
图3
系统除了以上介绍的核心功能以外,其它诸如用户注册、管理员管理、系统维护以及视频目录生成等功能也有一定的特色。如为了便于用户查找、了解系统中有哪些视频,我们通过一个程序,动态地将系统中的所有视频信息实时输出为excel文件,便于用户保存和管理。
四 实际应用
在系统初步完成以后,我们在全校通过培训、讲座及示范性教学等各种手段进行了推广。主要应用于临床手术视频观摩教学、医学形态学科的课堂教学等。如在手术视频的观摩中,教师在备课阶段,可将事先已上传在服务器上的完整手术视频,按照铺巾、消毒、切皮、手术、缝合等步骤进行片段切分,并将切分后保存的片段地址嵌入在自己的ppt教学幻灯中直接调用,如同保存在自己本机的视频一样,使用非常方便;老师还可以将类似手术的同一片段如切皮步骤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对比片段。在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一些常见操作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视频的片段教学组合,最后将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片段组合,正误对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经过示范性讲座及系统应用培训,教师们基本上掌握了该系统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我们又通过举办比赛等形式,优选一批应用比较好的片段组合案例,给以表彰,并在校园网上公示,提高教师的应用热情。
我们的系统目前已收集医学视频大约2500余部,基本覆盖了我校所有医学学科,其组合点播功能在全校已经推广应用,教师们普遍反映效果较好,极大简化了视频教学过程,也激发了教师们运用视频进行教学的热情。
五 展望
组合式视频点播系统目前只是在教学中进行应用。我们计划进一步将之应用到在线考试系统等其他方面。传统的考试系统,题干只是文字部分,但在医学形态学科中,一些考核知识点更适合用图片或视频来进行描述。用视频描述时,只需截取一段关键片段,通过本系统来提供考试知识点的视频片段,会更有利于医学形态学科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欧阳群玲。医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现状与发展构思, [EB/OL]
[2] 房维强。医学形态学科网络课程模版设计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4).
[3] 郭飞飞,王荣泰等。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系统。教育技术研究。[J/OL].
[4][EB/OL]..
[5][EB/OL].
[6] 三种流媒体格式的比较[EB/OL].
[7] 陈春梅。基于JSP的教育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
[8] 浪潮视频点播服务器及软件系统校园网解决方案, [EB/OL].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Video-on-demand System in the Medical Teaching
ZHAO Qiang FANG Wei-qiang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re,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004,China)
Abstract:Video-teaching metho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morphology. The technologies limit the forms and types of its applic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great demand of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lied platform.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lied platform is also significant to popularize the video-teaching methods. The essay tries to display a new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SMIL language.
所谓“片段式”作文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角度选取典型材料进行构思组织材料的一种行文方法,采用“片段式“作文的妙处是能解决许多同学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惑,解决同学们行文思路混乱、内容干瘪的苦恼。
那么片段式作文是如何写的呢?
一、选取材料
首先,我们谈一谈选取几个材料的问题。
“三”是作文中最美的文字,“三顾茅庐”美名传天下,离不开这个“三”字;“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成为经典,也是用“三个”画面。因此一般情况下,选取三个材料。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由于篇幅的限制、中心的需要,选取2个或4个材料也可,但最多不得超过四个材料,否则就成了流水账。
第二,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彰显同一个主题。
所选材料必须有一个依据,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中心决定材料。可以选取的材料很多,必须精心筛选,围绕一个中心,否则就会偏离主题,这也是同学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写作时必须明确自己写的文章要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有些同学选材时根本不考虑是否与中心相符,觉得好就选了。比如有位同学写《我因爱而快乐》选了父母的关爱给了“我”快乐、同学的友谊让“我”快乐、老师的爱给“我”关爱等三个画面,但写第三个画面时,却主要写了“我”上课怎样勇敢发问、怎样勤能补拙,明显偏离了主题。
第三,从不同角度选材。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经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的角度对大数人来说是个秘密。”要能够从不同角度选材:可以从空间角度,从社会、家庭、学校不同区域去选。如果写一个固定地点,例如写学校生活,可以从教室、食堂、宿舍、操场不同地点去选。也可以从时间角度去选,按照从古到今去安排,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入手,也可以从幼年到童年再到少年从不同阶段去撷取,从不同时间阶段,选取鲜明而又真实的材料去塑造人物彰显主题。当然也可采用放射性思维,采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写法,从人物性格不同方面写,写人性的真善美:宽容、理解、善良、真诚、勇敢、自信、执着、坚韧……让读者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洗礼;也可以写生活中的假、丑 、恶 ,给人们敲响警钟,引发人们思考。
第四,选取典型材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心、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在一个阶段或者一个方面有很多材料,要把最典型的、最有感染力的材料选取出来。例如《幸福的颜色》一文中选取了外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取时间来陪我放风筝这一个材料来表现外公对我的爱,就非常典型。外公是大学教授,工作非常繁忙,还抽时间陪“我”放风筝,折射出外公对孩子爱得真切,谁能说这样的材料不典型呢?
二、组织材料
材料选好了,还需要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巧妙组合才能设计出精美的艺术品,匠心独运的设计会让你的作文锦上添花。
第一,设计新颖恰当的小标题。
可以给所选的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小标题,让小标题成为串珠的红线,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小标题语言要精粹,或概括内容,或点明中心。例如《我们集体生活的花絮》采用如下标题:“全班总动员――赛场风云录――有一种泪叫感动”,题目新颖,别具一格。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句式,如:“在这里,我们拥有快乐――在这里,我们拥有感动――在这里,我们共同坚守”;“幸福在那一刻凝结――友谊在那一刻延伸――快乐在那一刻绽放”;“真情永不落幕――真情永不凋谢――真情永不枯萎”。花一番心思拟一个生动形象、新颖贴切的小标题,用小标题来建构三个材料,不失为一种最简单的行文方法。除此以外,也可用小标题的变式,采用日记体、“镜头式”、“场景式”来组织材料。
第二,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组织材料。
每个段落的开头,可用精炼的语句对片段内容高度概括,或者引用格言、诗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或者进行景物描写,渲染环境交代背景,从形式上形成各种整齐的韵律美;从内容上,或概括内容引领下文,或点明中心,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例如《幸福的颜色》一文,作者分别运用三句话作为片段的开头:“白色在年幼的我的眼中,是一只浅色的风筝。”“白色在童年时我的眼中,是一座矮矮的栈桥。” “白色在初三的我的眼中,是一只香香的烧麦。”作者精心设计,用“白色”这一共性与外公的故事串联起来,突出了至爱亲情,读起来有美感,又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达到了形美和神美的有机结合。
第三,画龙点睛,每个片段的结尾都收束到中心上。
“片段组合法”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将若干相对并列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几个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的一种作文构思方法。
“片段组合法”优势:
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天上地下,古今中外,都可入文;
因为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它的成文速度可以快得多,省下来的时间,就用来把人物、主题、语言等写得更突出、更鲜明、更精彩一些;
还因为思路上脉络清晰,结构上一目了然。它的行文感觉是:明快、简洁、大气,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好题回顾: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与寻找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去寻找;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去追寻;有时,拼命寻找,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有这样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吗?请以“拥有与寻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