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 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
当今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下,有些人开始质疑仪式存在的必要性。我觉得,不管生活在哪种节奏下的时代,生活都需要一点仪式感。
中国古代就有“五礼”五种礼制,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民间也有生、冠、婚、丧四种礼仪。仪式对中华民族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即使在现代,仍有奠基仪式、下水仪式、开张仪式等形式。仪式是随着生活应运而生的,一直到今天,仪式依然体现着它的特有的功能,因此,我们不能让生活失去了仪式感。
仪式感代表了一种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缩影。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悲的,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的。所以,生活需要仪式感。
张爱玲说:“仪式感更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吃饭前,总是拿出手机对饭菜拍照,有人说他们是让手机先“吃”菜,他们会反驳回去说:“你们太没有仪式感了!”是啊,现代人大部分都知道生活必须要有仪式感,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仪式感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有了仪式感,生活才能过得美好而精致。
只要心中有一股仪式感的信念,即使物质条件匮乏也能活出仪式感。一所只有几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没有像样的升旗台,也没有漂亮的旗杆,老师却每周都组织孩子们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若仪式感逐渐减弱,那么内容也在递减。如果这个学校的老师因为经济条件落后而缺乏升旗仪式这种特殊的仪式感,那么孩子们便不能够对升旗仪式有足够的了解和足够的尊重。仪式感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生活不能缺少了仪式感。
我们对仪式感的理解,不能仅仅只停留于表面,生活需要的仪式感更像是抽象派画作,你需要细细的品,品出它所包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真正的仪式感是体现在内心深处的。
海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仪式感不一定带来昂贵,但是一定能使人尊贵。”正如《小王子》一书中写道,仪式感就存在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生活中需要仪式感,他能让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了几分姿色,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了几分情趣。
近几年来,每一年都有人抱怨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有了原本的热闹,联系基本用微信,甚至把走亲串友直接用微信红包代替。其中年味变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年的仪式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了。在一些地方,除夕夜要安排一顿大餐“请”逝去的先人回家里吃年夜饭,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除夕之夜选择看电视,玩手机,抢红包,拼手气,让年夜饭少了几分含义。
众所周知,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可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一些仪式被彻底抛弃,人们对仪式的意义也越来越淡然处之,仪式感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很少人能够做到让生活保持仪式感。但是,仪式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重要意义,它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值得我们去体会,更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每天基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难道你们不觉得自己过这样枯燥的生活很麻木吗?而仪式感能够拯救麻木的你,它能够重新唤起你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仪式感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温柔地滋养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单调的生活重新绽放出花朵。让我们一起为生活增添仪式感,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吧!
每一天,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最先扑入我朦胧的梦境中的,一定是厨房里那熟悉的锅碗瓢盆叮当相撞声了。而当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从床上爬起来,那诱人的饭香便升腾起来。
在妈妈的烹饪下,家里的早饭一直都是精致而可口的,从无馒头咸菜稀粥之说。甚至连盘子与勺子的颜色都是极协调好看的,昨天是青花的纹路,今天就可能是缠枝莲,一朵一朵地开得正欢。
可幼时的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妈妈端着一部手机,左转右转地调整着角度拍早饭我常常气愤:有什么好拍的您哪,做得再好看,吃到肚子里去还不是一样的吗?可随着我的成长,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学会去品味它们,并欣赏那份独特的美感。比如,橘瓣总是在盘中盛开成花的形状,苹果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整整齐齐地码成一堆;至于主食,妈妈总叨叨:一天一天,顺溜顺溜,所以总是面条居多。碗中点缀着碧绿的青菜,撒着碎葱,汤面上浮着星星油花,金黄金黄的,用竹筷搛起面条,看着它在阳光下泛出乳白的柔光,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点开妈妈的朋友圈,她会发上早餐的图片,再配上文字:又是活力满满的一天!娃加油!我就会淡淡一笑。如果说清晨是一天的开始,那么早饭就是一天开始的仪式。正如妈妈所说,有一个好的开始,似乎一整天都会充满阳光与美好。
考试前的早饭也颇有趣。本是紧张得心弦都快崩断了似的,但我在来到餐桌前就扑哧一下笑了出来。火腿肠炸得外焦里嫩,直直地挺在盘边;鸡蛋切成两半,瞪着它金黄金黄滚圆滚圆的眼睛瞅着我。盘子也换成两个小人在盘中央举着金榜题名横幅图案的,好像在特意祝福我似的。于是便吃完早饭,信心满满地直赴考场。就连早餐都昭示着我的命运,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再伴着妈妈的叮咛,更觉胸有成竹。每次考前定是如此,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或说为自己举行的仪式。
妈妈用简单的早饭潜移默化着我,让我学会用认真庄重的态度对待那些生活中看似平平常常琐琐碎碎的小事,于是沉甸甸的快乐便坠满心头,从而让每一天都活色生香起来,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仪式感芬芳了记忆的温婉,生活中常常被忽视但不能缺失的也是仪式感。
冬月里,外面下着大雨。正是傍晚时分,阴云厚厚地密布在天空,天色有一种将衰就衰之意。我刚上完数学课,站在门口打着寒战。妈妈骑着电瓶车驶来,她忽然对我说:“我们去买个蛋糕。”我很惊异地望着她,雨衣上滚落的水珠打湿了她的头发。“这种鬼天气去买蛋糕?谁过生日?”我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你的生日啊。”她笑了笑。
蛋糕店的灯光在夜幕中给内心温暖的感觉,蛋糕的奶香味刺激着鼻腔,幸福与放松,驱赶了上课时所有的疲惫与烦躁。
回到家,妈妈把蛋糕放在餐桌上,蜡烛的烛光摇曳着。我闭上眼睛很认真地去许下一个个可爱的愿望,很认真地去切下一块蛋糕,很认真地不去急于吞下它,而是让那份甜长时间停留在舌尖。妈妈忽然从背后拿出了一个盒子,用粉色的丝带很精美地包扎着。我兴奋地打开它,里面是我喜欢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妈妈笑着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我冲上前,给了她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拥抱。
仪式感真的是四处弥漫,连教师办公室都不再是冰冷的地方。桌子上摆着刚插好的花,一抬头就是相框里灿烂的笑颜。咖啡机,冰箱,一张大大的木桌配上简单而朴素的桌布。窗台上种满了多肉,木槿花的粉嫩装点着,鲜亮而不浓烈。水族箱里鱼儿们在自在地游动,一些小装饰小物件跳跃着,一切似乎都在歌唱着仪式感,氤氲着温馨的氛围,顿时让办公室里的条条框框不那么生硬,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每天的她就像一个小太阳一般明媚,讲课总是那么神采飞扬。我也多么想,在那个有仪式感的办公室里,晒着暖暖的阳光,或听春雨敲窗,静静读一纸书。
仪式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我在乡野小路中行走,总会很不自觉地采一束野花,将它们柔韧的茎缠绕在一起,做一个花环,轻轻地戴在头上,深吸一大口气,任怡人舒爽的清芬缓缓流泻下来。很自然地,走在田园里,总要拍几张照片,或是读几句诗,写一小段话,纪念此刻的悠然自得。我最喜欢还是坐在阳台上,沏着一杯清茶,眺望远处连绵的群山,冥想过去与未来,静静品味生活的娴静。做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梦,发一条有仪式感的朋友圈,那一刻,光阴很慢很慢,慢得水流无声,叶落无言,醉了夕阳。原来,仪式感,是对生活最执着的热爱。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可以是隆重的时刻,也可以是不经意间温暖的细节,但它同样,让那一天又一天,不单单只是一个又一个流水般的日子,而成了耐人寻味的旅行。我们不单单只是匆匆路过,更在拾掇风景,充盈记忆。
仪式感让生� 仪式感赋予了生活神圣的意味,把生命灿烂成美好的春天。
古时,人们就非常有仪式感。农历二月十二日,花朝节,走亲访友,互赠花种,更有家境殷实者,于院中举办花茶聚会,自清晨开台,至日落不歇。夜幕攀临时,院子里丝绸所制的灯会被点燃,以尽赏花木之美。而来去徘徊,逗留与否,只听凭各人的所想所愿。
出席花茶聚会,需得举止得当,端正衣着,不得随意如常时,亦不得过分艳丽,但求洁净素雅、落落大方。仅这着装一点,就可见古人对仪式感的万般讲究,和对花的满心爱重。
可反观现代,又是如何的一番景象?网络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简化了物质消耗和人力付出,却也消磨了原本沉甸甸的仪式感。
好友生日,精心自制的礼物和亲笔书写的贺卡都成了过去,聚会因繁忙推脱,祝福由模板化的电子贺卡取代,网络空间便捷了人们的心力,却也同时驱逐了在这份心力下的诚意。
仪式感是诚挚、尊重且热爱的态度,而不是做作、矫情和虚伪。它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浪漫,可以豪华,但不该是我们无度的放纵和享乐。
震动整个娱乐圈的黄晓明和杨颖的世纪婚礼,宴请了诸多宾客,聚集了大量媒体,极尽奢靡,却受人指摘。这不是我们追求的仪式感,因为仪式感是我们对生活的重视,而非对物质的重视。其所带来的是将生活的丰富多彩加以呈现。这样的仪式感,生活才需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春节是合家团聚的日子,我喜欢春节的热闹,喜庆。
我的家乡在汕尾,但我们几乎每年都在深圳过年,今年也不例外。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每年的`年二十九,我们必定会全家出动,一起大扫除。虽然我和弟弟还小,但我们都会力所能及地参与其中。我和弟弟会分工合作,我负责清理家中的地面。我会先用扫把将地面清扫干净后,再用拖把将地面拖的一尘不染,干净得像镜子一样。弟弟就会拿一块小抹布,小心翼翼地挨着一个又一个的窗户认真地擦。偶尔弟弟会不认真,偷懒,我都会在一旁督促他。偶尔我们也会有小吵小闹,但最终都会融合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虽然一天下来我们都会精疲力尽,但是我们依然乐在其中。
到了除夕夜,奶奶和妈妈都会准备丰盛的团圆饭。饭桌上摆着新鲜可口的海鱼、美味无比的鲍鱼鸡、外酥里嫩的生蚝、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我心心念念的鸡蛋煎年糕,真是应有尽有。我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垂涎三尺。大家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开心地碰着酒杯,满屋子洋溢着欢笑声。大家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晚饭后,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大家齐坐在沙发上,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等着长辈们的压岁钱,其乐融融。
这就是我的春节,你闻到了年的味道了吗?
王薪媛
生活简单又平常,生命平凡而短暂,而庄重的仪式感,足以让每个日子都散发光芒,生命也温暖如春。
生活亦是生命,仪式感使我了解传统的真谛。
每到除夕,妈妈总要张罗一桌“山珍海味”。煎炒烹炸,杂乱的厨房电器在妈妈的安排下服服帖帖地完成着各自的任务。一阵风拂过,“哎呦”,我的眼前一黑,细看是张纸,上面整整齐齐罗列着今晚的任务。这也要安排?一声“上菜喽”把我飘走的思绪拉回,趁端菜上桌的空档,我悄悄问妈妈:为什么每年过年都要忙忙碌碌地张罗年夜饭?妈妈笑了,带着微笑感慨说:“你不懂,生活需要仪式感!”琐碎的柴米油盐因仪式感浸染温暖,在年的末尾添上了团团圆圆的和乐喜气,这便是传统的真谛。
生活亦是生命,仪式感让我饱含爱得细腻。
临近父亲节,我独自游走在大街上,茫然无措,不知用什么来表达对父亲的爱。我不经意间看到一家花店,决定买一束花赠予父亲,老板帮我精心地挑选了几种不同的花种,然后娴熟地进行包装。天蓝色的纸里包着各色各样的花,鲜而不艳。纸上挂着闪闪发光的星星灯,亮丽不少,淡灰色的满天星也使花无可挑剔。回家后到了隆重的“送礼”环节,妹妹走上前,眨眨眼睛,俏皮地说了句“8023,爸爸。”正当我一头雾水时,妹妹拿手比划起来:l、o、v、e,是“love”!爸爸会心一笑。我不甘示弱,将花捧在父亲面前,“爸爸,节日快乐!”父亲看了说“买这些干什么,你们好好的就够了”阳光透过纱窗淌在我的脸上,我学着妈妈说道“你不懂,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让我在每一个可以表达爱意的节日去表达出自己的爱意。
生活亦是生命,仪式感带我感悟长辈的期许。
六月繁花似锦,我常见奶奶烧香拜佛,起初我不以为然,可后来便十分好奇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天,奶奶又在佛前虔诚拜道:“求佛祖佑我家囡囡,好好学习,能圆梦中考。”说罢,察觉到我在,奶奶转身,看到我茫然的表情,说“不懂了吧,生活需要仪式感,求佛求的是心安,是对你的祝福。”仪式感让我感受着长辈的呵护,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祝福与美好。
张爱玲曾说:“仪式感能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生活亦是生命,生活有了仪式感,生命就有了温度。生活需要仪式感,平凡的生命需要一束光。
樊子君
有一句热门的网络用语:“生活需要仪式感”。刚开始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满分作文网后来渐渐地发现,仪式感庄重又有意义,生活中无处不在。
仪式感在尊重中沉淀。
去年,我去北京旅游,特意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清晨,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冒出头,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山人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庄严肃穆。随着音乐响起,在场的每个人不约而同地跟着唱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种气势、那种氛围,让在场所有人对那面红旗产生敬仰之情。这种仪式感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浪漫,是对我们国家的爱戴与尊重,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歌颂。
仪式感在传承中绽放。
许多高校在高考前有一项很重要的仪式——孔子膜拜礼,老师“请”出一幅孔子的画像,每个学生都必须对着孔子的画像弯下腰,深深地一拜,以求高考顺利,成绩优异。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这种仪式感是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情怀,是对孔子的尊重与敬仰,是对“仁义礼智信”的赞同与传承。
仪式感在感恩中显露。
欧洲人在吃饭前必须进行祷告,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总是笑着说:“为了感谢上帝给予我们这些美味的食物”;晚上睡觉之前也要进行相同的祷告,面对质疑,他们回答:“为了感谢上帝保佑我们度过了顺利的一天。”他们的虔诚让人感动,我的一个朋友吃饭前和睡觉前也会像他们一样,我笑话她“崇洋媚外”,她只是微微一笑说:“我感谢他人,为我美好生活所做的付出。”我惊呆了许久,才悟出她这种做法的意义,正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是怀着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才能让自己变得知足与善良。
张爱玲说过,“仪式感能唤醒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而我觉得,它还寄托了我们的尊重、敬仰、感恩。使生活更充实与美好,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国庆小长假放假回家,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发说说,发动态,庆祝自己终于回家。我想我们的生活需要有仪式感,但是却不需要每天都这样有仪式感,好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向别人交代自己的行程和归宿。
有的时候我也只是恍惚的觉得,原来这一切都是这样透明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自己万分漫长的时光需要去度过。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也变得那样俗不可耐的话,我想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记得那个时候的他们在宿舍里聊天打闹,开玩笑,即便是在过分的话都能说的出来,但是就是不会生气,我喜欢这样和谐的关系,这样的交往方式。
可是却忘记了这些都是短暂的呀。
他并不是像时光那样长久保持不变,即便是亿万年的时光流逝干净,这里的一切物是人非,但是时光他自己本身是不会有什么变动的。
只不过是时间点不一样了。
时间段不一样了吧?
时隔多年,我依旧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的梦中的你。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都一直想在纹这多年之后和你重逢时的场景,即便是我在内心上也没有打算再和你有过饭点的交集。
但是无数次生活的瞬间,我还是会在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我还是不能彻底的忘记你。
依例,清明祭祖的日子是统一约定的,就是在清明节气之前的一个星期天。
今年,我和儿子在清明小长假前的周六回家的。本来犹豫着,之前二哥打电话来,说要不今年就别回了。是的,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繁杂的事。小孩子周末有三个补习班的课要上,母亲在我家住着,今年早些时候大雪天,手摔骨折了,现在恢复之中。来回往返,时间紧,老人家又晕车,于是,爱人留在合肥照顾老人,我和小孩回去,只是补习的课上不成了,想想也罢,权当给他放了假。
高速通了后,路上的时间短了许多。车过潜山之后畅通一路,下午到达望江。儿子经常问为什么叫“望江”,解释了许多,他还是似懂非懂。趁着天色还早,临时起意,我决定带他去了一个地方。
一早起来。与家人到山上,依次给各位先人扫墓。按习俗,先行以小家为单位祭祖,今年我家人少,大哥一家和三哥一家都有事在外,没有赶回老家,二哥带着侄女,我带着儿子,一共四人。两个侄子还在求学或刚刚上班,自然是没有回来,不由想起,自己在他们这样的年岁,也是多年未回家清明祭祖,而这些年来,每到这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应当回去,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牵系着。上午,我们四人带着各种祭祀用品,烧纸钱,燃香,放鞭炮,祖人的坟茔分布在各处,从我这一辈人的公公、爷爷、奶奶、大伯、父亲到大姐。春天的阳光已有力度了,大人、小孩都忙不迭地减衣……大规模的仪式则在午饭之后,大家族集体出动,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地为祖先扫墓,还有锣鼓开道……
我们一个蛮大的村庄都是一个姓氏,全都姓周,传承下来后,现在分为几房,我们家属“中房”,还有“大院子房”、“上房”等,几十户人家同宗同源,一脉相承。每年的这一天,每一房轮流有两三家承办宴席,大家在一起团聚。办宴的原则是以男丁为主,从年长到年幼,轮流做东。今年也不例外,我们分在长全大哥家。吃的宴席自然是丰盛,关键是这样的氛围里,让人感受到家族的向心力。大家团坐一起,吃喝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交谈机会。大约,只有这种相聚是不需要设防的吧。
当然,既然是席,自然会有规矩,如“辈份”的意义在这个场合更加凸显。“长房出末辈”,而我家正相反,爷爷和父亲两代,在他们兄弟里都排行较小,于是,我们的辈份比较大。在这里,在这时,会有一些年长的人,辈份比你低,你直呼其姓名显然不合适,于是就得折中地称呼他们为“某某哥”。而我的儿子,已经有小孩子喊他为“爷爷”,每逢此情景,他显得十分窘迫,这是他想不通的一件事,我想随着年龄的增加,岁月会让他明白的。
年年清明。今年的清明已经过去一些时日。说来也就是一些平淡无奇的事,但每每参与或者到了时节又不能参与其中时,总会让人生出别样的思绪。为什么呢?大约是因为,每到此时,总是有一些旧时留下的做法,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韧劲,顽强地介入现今的生活之中。不管时代变化如何大,也无论人们相离有多远,每年大家都会以节日之名义,悉数被召唤,召回到生养之地,召回到梦想最初开始的地方,召回到抬步走向外面世界的所在。
生活,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特别是在急驰奔跑的时代,需要有一些日子和契机,让人得以停下回望来时路。每个人都应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珍惜当下且知道明天往哪里走……
我不知我道底算不算是个拥有仪式感的人,不过肯定会有些仪式感的。
我不知“仪式感”的确切定义是什么,于是就去问度娘。仪式感:将日常行为仪式化以赋予其意义的行为。
耳熟能详的《小王子》中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王老师和我们极具有仪式感,每每到周一或者新学期开学第一节都会来一句“classbegin”。如果王老师忘了,中间正上着课的时候也会补上这句话。王老师好奇我们为什么必须要说,有位同学说:“这是仪式啊!”
我喜欢这样的仪式感,我有时也会有些仪式感。比如我写作业之前。
我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总会先把桌面上收拾干净,只留下一个与此相关的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仪式也就被我延续到了家里。原本昨晚收拾好的,但到今天又堆了些东西。收拾干净后才安心下来学习。
我喜欢仪式感,毕竟仪式感构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但过多的仪式感也会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让我们一天的心情都并非那么顺利。
比如早上照照镜子。早上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长了个痘痘,然而这一天都会想着自己为什么会长痘,并且想方设法地去让它消去,一天的关注点也就改变了。
再多些仪式感吧,让我的生活再多些欢乐!
我知道他们其实说了很多遍环境的重要性到底有多么重要,也许那个时候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输入法该如何使用,最好像我电脑上的输入法给它换了一个新的皮肤之后,感觉仪式感都变了。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我们需要有仪式感,才能够让自己心情变得更加愉悦,才能够有更好的动力让自己支撑起来。这一切的生活。
我们总要知道你的行为是需要精神� 也许那些事情并不是如同你所想象的那般顺心,可是你仍旧在逆境当中飞翔。
我喜欢你这样的坚强,也喜欢这样坚强的你。
也许我们未曾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在想着有无数种遇见的可能性,可是唯独没有想到我们是因为有一个共同认识的。好友,所以才在这冥冥之中,茫茫人海当中,莫名奇妙的相遇了。
但是无论何时,我都感觉很庆幸能让我有一个机会遇到你我们在一起聊自己喜欢的配音秀在一起聊喜欢的公众号那些我们喜欢看过的电视剧,不管是董洁演过的应台,还饰演过的冷青秋,在你的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古风,喜欢古风歌曲,古风服装,古风音乐,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建立信任和建立沟通的基础啊。
我知道人生或许就是这样的美妙,可是人间很值得有你更值得。
昨天听好朋友说,她的同学过生日,她就给对方买了束花。
不仅如此,她还�
送给同学的时候,还被调侃着说,这也太有仪式感了吧。话虽这么说,可是当看到那束花被错落有致地插放在透明的花瓶中时,瞬间就觉得不一样了,特别好看,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的美感。
生活中就是要有这样的仪式感呀,否则就显不出特别地意义呀。
听好朋友们这么一说,今天看到舍友帮我买回的小面包,我在准备打开吃的前一刻,脑中突出其想,是不是也要有点仪式感呢?
于是,我就找出了一个小瓷碟,然后翻出了好久没有用的小刀叉,能及之前切蛋糕留下的质量很好的塑料小切刀。
我把面包轻轻地打开,然后放在小碟中,把刀叉摆在一旁,感觉还真的好像不一样,就像在西餐厅吃甜点一样。
我倒了一杯温水,然后轻轻地拿刀叉切了面包再用叉子叉起来吃,那一瞬间,对于生活中的仪式感有了新的一层认识。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细小的事情,看似平常,但只要有心想要赋于它们不同的意义,不妨也这样做。
不要去嫌麻烦,而是在放松的时刻,充分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