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
听说鸡蛋能在水里浮起来,我对此有些怀疑,它那么重,怎么能在水里浮起来呢?我带着深深的好奇心,想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我先拿了一个碗,在里面装了大半碗清水,小心翼翼地洒了一点盐到碗里,然后用筷子拼命地搅拌水,直到出现了一个小漩涡了为止,接着,我把鸡蛋轻轻放了下去,可是鸡蛋宝宝像没睡醒一样慢慢悠悠地沉到了水底,一动也不动,我失望极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别灰心,我们再来试一次!”
这一次,我又向水里“慷慨”地倒了许多盐进去,然后用筷子快速地在水里搅拌,水顿时变得像牛奶一样白白的,我再用筷子戳戳碗底,看看还有没有没有溶化的盐,确保它们都溶化后,我再一次把鸡蛋宝宝放进碗里,这时,我的心里十分紧张,希望它能浮起来,鸡蛋宝宝一入水先沉到了水里,我的心也像鸡蛋那样沉到了水底,但是很快鸡蛋宝宝又晃晃悠悠地向水面上浮了起来,好像在游泳。鸡蛋漂起来的那一刻,我开心地跳了起来。
后来,我通过查资料发现,原来:盐增加了水的浮力,当水的浮力超过鸡蛋自身的重力,鸡蛋就可以浮起来了。
第一天,我开始准备黄豆,我选用的是那种优良黄豆。接着我把黄豆用热水浸泡了1分钟,冷却,再用冷水泡了12小时。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醒来了,跑去一看。"咦,豆子已经由小变涨了"。像一个胖娃娃,那"黄衣裳"已经快穿不下了。我非常高兴,期待着豆子的变化。我准备了一个底部通水的器皿,接着将湿纸巾垫在底部。然后从水里捞出豆子,均匀地撒在器皿内,再盖上一块湿毛巾。
漫漫的'长夜终于熬了过去。一大早,我直奔黄豆,掀开毛巾,惊喜的发现:一些豆子已经发芽了,露出了尖尖的脑袋,好象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很好奇。我用水把手打湿,然后淋到豆子上。
时间一晃四天过去了,豆芽有一公分高了。我急忙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这时候,妈妈提醒我:"快去淋水呀!"我一拍脑门,说:"对哦!"然后,急忙去淋水了。
早上醒来,我突然想起今天没淋水,连忙奔向厨房。我掀开布,豆芽已经长有3寸高了。细细的根上顶有2片叶片,并且根已经穿过了纸巾与器皿。它看着我,仿佛冲着我笑呢!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一步一步来,不可以一步登天。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噔噔噔”,我抱着球兴冲冲地跑进家里。刚一跨进门,爸爸就冲着我说:“欹欹,过来!”我放下球,走到爸爸跟前问:“干什么呀?”“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好啊!”我乐了,一跳三尺高。又问:“做什么实验啊?快告诉我。”爸爸,把怎么做都告诉我了,就是结果没说。“可真怪!”我在嗓子眼里咕噜了一句。
我照爸爸说的,拿了一个小药瓶子,装了四小格的水,再把水倒在一只碗里。爸爸又准确地倒了四小格的酒精。最后把碗里的水倒进了瓶子里。
本来嘛,四小格水加上四小格酒精不就成了八小格了吗。这种连幼儿园娃娃都晓得的知识,其中还会有什么奇迹出现?
这时爸爸对我说:“你快看看变成什么样子了。”我满不在,乎地抬起头一看瓶子,嘴巴张得可以吞下一只大西瓜了。瓶里的水和酒精象变魔术似的成了七小格多一点。怎么回事呢?
爸爸告诉我:“水和酒精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有大有小,酒精分子大,水分子小,一部分小分子钻进大分子的空隙里看起来就变少了。”
原来这么简单的实验,还有那么深的道理啊!
科学精神是大胆质疑,大胆实践和大胆创新,在今天下午的科学课中,王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充分领略了奇妙的科学世界。
一上课,王老师便向我们变了一个“魔术”:把一节一号电池的两端分别与电源和铁钉相连后,按下开关,绕着电线的铁钉竟奇迹般的吸住了旁边早已备好的大头钉!顿时,我强烈的好奇心被奇妙的科学现象所勾起,我迫切的希望自己也能操作这个实验,探究其中的奥妙。这时,王老师让我们分组也来动手实践。我们迫不及待地把两根电线的一端分别缠绕上了电池的正、负两极,另一段又分别绕上了电源和铁钉。最后把两端连接了起来,兴奋的我们慢慢地把铁钉靠近大头钉。突然——大头钉像被施了魔法似的,紧紧地与铁钉“靠”在了一起!我们欢呼起来,但高兴之余我闪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向老师请教。王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通电后的铁钉已成为了一颗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能产生较高磁场的磁化装置,从原理上讲,它相当于一个带有空气间隙的铁心线圈。当线圈通过电流后,由于铁心被磁化,在空气中产生更大磁场。这种原理叫做“电磁效应”。我听豁然开朗:原来应用的是“电磁铁”,才会吸起大头钉。随后,我们又合作探究了磁铁的南、北极以及受磁面积的实验。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电磁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这些都是科学前辈们潜心研究的成果,在科学领域中还有很多处女地,我要用所学的科学精神将它们一一探索!
今天,老师一进教室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只见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了一瓶农夫山泉、一个玻璃杯、一个鸡蛋、一包食用盐和一双筷子。下面的同学议论纷纷,不知道老师到底要做什么实验。等老师准备好说我们今天要做“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时,同学们听了都拍手叫好。
实验开始了,老师拿起农夫山泉把盖子拧开慢慢地把水倒进玻璃杯里,然后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水中。此时,我觉得鸡蛋就像一个潜水员渐渐地沉入水底。接着,老师在水中加入一点点盐,可是鸡蛋还是像在杯底“睡大觉。”老师又继续往水里加盐,这时的水不像刚才那么纯净了,鸡蛋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悄悄地把“头”抬了起来。最后,只见老师把盐全部倒入水中又用筷子快速地把盐搅融化掉,哇,鸡蛋已经完全浮起来了。老师尝试着把鸡蛋往下按,可怎么都按不下去,看来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同学们都开心地欢呼起来。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懂得了一个科学原理:因为水里加了食用盐,水的`密度变大了,浮力也跟着变大,所以鸡蛋才会浮起来。这真是个有趣的实验呀!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大声说:“我们来做一次实验吧!”听到这句话,同学们都好奇不已,究竟是什么实验呢?我也希望老师不要卖关子。有的同学都开心地蹦了起来。“我给你们每人发一张纸,拿到了左右对折、上下对折,看能不能折到九次,如果没有折到九次,我赢,如果折到了九次或超过九次算我输。”老师说完还扬了扬手里的白纸。
老师说完开始发白纸了,这有什么难的?我不禁有点好笑。拿到纸就折了起来,前几次我折的很轻松,可是折到第七次时,那张纸好像变成了一块石头,我怎么折也折不动。这时老师又开口了:“我要请一个力气最大的同学上台来折。”接着,老师请了一个力气最大的同学上台折,我连忙停下手中的动作,紧盯着台上,看有没有奇迹出现,可是那个同学折到第七次的时候,怎么也折不动了,看他急得面红耳赤,老师笑着说:“哈哈,你们输了,我赢了。一张纸用手完全对折,是不可能超过九次的。”我们只好认输,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次实验太有趣了,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真理。
这天,我放学回家看见桌子上有个熟鸡蛋,突然想到科学老师跟我们说过“让鸡蛋浮起来”的小实验,我决定自己亲手试一试。
首先,我准备好材料,鸡蛋已经有了,于是我拿来一个装满清水的玻璃杯和盐罐。然后我将鸡蛋放进了清水中,只见鸡蛋像石头一样沉入了水底。接着我开始往水中加了两大勺盐,盐像雪花一样在水中四处散落,不一会便堆了厚厚的一层铺在杯底,可我的鸡蛋还是纹丝不动,沉睡在水底。“哪里不对?为什么我的实验没成功?”我急得直挠头。妈妈在一旁看见了,柔声对我说:“别急,耐心点,盐还没有完全溶于水。”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呢?我立刻拿来筷子,在水中搅拌起来,加速盐的溶解。鸡蛋也随着我的搅拌在水中跳着“转圈舞”,可爱极了!不一会儿,圆圆的鸡蛋就摇晃着浮出了水面,露出了小头。成功了?我有点不相信。于是我将鸡蛋重新按到水底,只见它摆动着身子,又浮了上来。太棒了,我的鸡蛋终于浮了起来,实验成功了!
记得科学老师说过,这是因为加了盐的水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以才能托起鸡蛋,这跟在死海沉不下去是一个道理。
我太开心了,不 ”
放学后,我就买了小苏打和白醋、火柴。回到家,我就拿来小碗,先倒进白醋,再把小苏打粉倒进白醋里,小苏打粉一接触到白醋,小碗水面上就冒起了雪白的泡泡,像倒出来的雪碧一样,同时我闻到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我点燃火柴,放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液体上方一厘米处,火一下就灭了。
我又把水到掉,只放了小苏打,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但是火没有灭。我又把小苏打到掉,只放了白醋,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火还是没有灭。现在我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的气体把火灭掉的。
我想再试一试,先把小苏打粉倒进小碗里,再倒进白醋。碗里发出“嗤嗤”的声音激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像水煮开了一样;难闻气味一下来了。我又划了一根火柴,慢慢接近水面,离水面一厘米的地方火又灭了。
我追着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上网查一下吧!”。在网上我看见是这样写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着的火熄灭。
我以后要做更多的小实验,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
老师今天给我们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
实验开始,老师拿了一条毛巾,问:毛巾能燃烧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能。老师又拿出酒精,说:酒精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说:它是帮助燃烧的。最后老师拿出一个盘子和不锈钢做的碗。
老师说:我要让这条毛巾燃烧,并且不会烧坏。同学们说:老师你别骗人了,毛巾肯定会烧成灰的。老师二话不说,把毛巾折好放进盘子里,往毛巾上洒酒精,然后用打火机把毛巾点燃。一下子,小火苗穿着蓝色的衣裳,戴着金色的帽子,在毛巾上跳起了舞。慢慢地,小火苗变大了。我猜想:老师肯定会用水来把火灭掉的。然而,这时候,老师用不锈钢碗盖住了盘子。我想这时候毛巾肯定已经被烧成灰了。可是当老师把碗拿开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惊呆了,那条毛巾竟然安然无恙的躺在盘子里面,周围的火也消失不见了。毛巾好像在向们做鬼脸,说:看我厉害吧,连火都不能烧坏我,而且还加了酒精呀!
老师向我们解释道:这是百分之七十的酒精,里面有百分之三十的水,酒精沸点比水高,先燃烧起来了,水在吸收热量保护着这条毛巾,所以这条毛巾就不会被烧坏了。
原来如此,生活处处是科学,只要细心观察就有新发现。
昨天,老师在微信群里发了通知:明天每人带一颗胖大海,做实验用。什么是胖大海呢?它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用胖大海做什么实验呢?我只好带着一堆问题进了教室。
我第一眼看到的是被老师摆成了三大组的桌子,上课了,老师给我们每人分了一颗胖大海后,我终于解开了谜团,老师先让我们小组观察。一会儿再回答问题,我仔细观察了胖大海,感觉它既像一颗硬硬的'核桃,还像一颗杏核,摸上去感觉非常粗糙,闻着有一股淡淡的中药味。
老师又在每组放了两个杯子,让我们分别往杯里放胖大海。老师又往杯子里面倒100度的开水。胖大海立刻浮了上来,还不断地冒泡,过了好一会儿,胖大海慢慢地裂了一道口子,里面还冒出来了一些毛绒绒的东西,不一会儿,胖大海里面的东西全出来了,胖大海现在很像一条章鱼,又过了一会儿胖大海沉到了杯底。水的颜色也变深了。我们一人尝了一口,“呀!还很好喝"听老师说它还可以治病,我又喝了几口。
这一节课,即让我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乐趣,令人难忘。
前两天,我读课外书,书上说盲人能识别黑白罐,我不相信,决定亲自做个实验。
我准备了黑白两只罐子,用红布蒙住眼睛,一摸并没什么感觉。难道是书上介绍有错?我问老爸。老爸笑着说:“明天中午我们一起再试试。”
第二天,我瞒着爸爸在房间又做了一遍,还是不行,只好请来了我的后备智囊团-老爸。老爸让我把罐子拿到阳台上,见我一头雾水,老爸诡异地说:“一会你就知道了。”
我只好耐心等候。只见老爸在阳台上放好罐子。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老爸让我蒙上眼睛,用手去摸两个罐子。咦,怎么一个很烫,一个不烫呢?“老爸怎么回事呀?”“你先把布拿掉,自己看一下吧。”
我急忙拿掉布,原来发烫的是那只黑罐,“同样放在太阳下晒,为什么两只罐子不一样烫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老爸见我迷惑不解,耐心的讲解起来:“黑色能吸收阳光的热量,而白色不能。”
“怪不得呢!”我恍然大悟,原来人们喜欢在夏天穿白色或浅色的衣服,就是因为它能阻挡阳光中更多的`热量,不至于太热。而冬天穿深色的衣服,就能让你不会太冷。
听科学老师说冰块可以使易拉罐“出汗”,我有点好奇,想亲自体验一下。心动不如行动,我和爸爸一起做了实验。
根据网上的资料介绍,我快速地准备起来。首先,我从冰箱里拿出冰块,再找出一个易拉罐,然后从厨房里拿出一根筷子和一袋盐,最后在餐桌上找来一个杯子。
实验开始了,首先,我把冰块放入杯子中,再洒上三四勺盐,然后用筷子搅拌了五分钟左右,把盐冰块一个一个的倒入易拉罐里。最后,把易拉罐盖上盖子。实验很顺利,我开心极了,接下来我就等着它“出汗”了。
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我围着易拉罐左转右转,发现什么也没有变化,我满怀着期盼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谷底。爸爸对我说:“不要急,做科学实验要有耐心!。”猛然间,我眼前一亮,易拉罐侧面如同魔术般围上了一条白霜围巾,还出现了一些小水珠。哇,易拉罐真的“出汗”啦!
而且,结霜的位置越靠近冰块,霜越密。易拉罐的上部由于没有冰块,所以上部没有“出汗”。但是,为什么会“出汗”呢?爸爸给我解释说:“是因为冰块变成水,吸热所导致的`。
易拉罐“出汗”的现象真有趣啊!
4月26日,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关于静电的小实验。
我将一张纸撕碎成很小的碎片,每片大概只有手指甲大小,然后把塑料直尺和干燥的抹布用力反复摩擦,感觉直尺有点发热时赶紧将它靠近碎纸片,接近时小纸片纷纷神奇地飞向直尺并牢牢地吸在尺子上。轻轻地抖动直尺,小纸片也没有掉落。
这个实验成功之前,我经历了两次失败。一开始我用的是一根小铁棒,无论怎么摩擦,哪怕铁棒都有点烫手了,小纸片也不能吸附上。我疑惑是不是小纸片太大了,换成更小的纸片仍然是同样效果。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爸爸提醒了我,“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材质的摩擦棒?”于是我找来了一把塑料直尺重复摩擦,这次小纸片似乎有了一点点反应,轻轻地动了一下。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加快了抹布摩擦直尺的速度,然后快速将尺子靠近纸片,这时纸片纷纷飞向尺子。
原来塑料尺与抹布快速摩擦产生了“静电”,塑料尺带上了静电,而静电具有吸附力,所以能够轻易将小纸片吸引过去。生活中也有很多静电现象,比如晚上脱毛衣时啪啪的响声、梳头后梳子上会沾有头发……
静电现象有时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用的,有些是会产生危险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好处,也要避免它所带来的危害。
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崇高,科学精神是所有现代人必需的精神品格,因为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这节课让我更加热爱科学了。
课前,老师让我们准备了一号电池和大头针,为实验而做好准备。上课了,首先老师在实物投影上,给我们变了一个小小的“魔术”。不知老师是用哪国魔术,只摁了一个小开关,就可以用电线把大头针吸起来。
看这个小“魔术”后,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非常想亲手做一做这个实验。随后,老师一声令下,各组长到老师那里取了实验用品,就开始做了。
首先,我们把电池安装好,然后又把电线全部连接起来,最后把线圈整理好,准备工作完毕了。我们摁了一下按钮,可是出我们所意料的是,铁芯并没有把大头针吸引来。所以,我们又开始讨论,研究,终于在我们的努力下,找出了实验没成功的原因——电池没安装好,正负极安装反了。通过第二次的努力,实验终于成功了!我们小组欢呼声一片,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之情。
通过这次实验,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且对科学有了更深的`一层认识,我明白了人类是离不开科学的,因为科学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为我们打开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