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走进作文【优秀11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
走进的作文 1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俗。我和妈妈便去了张家界,走进了苗族人的村落。
踏进一个村落,看见他们身戴银饰,但可不是像以前那么多银饰,虽戴的少,但不失美丽。苗族人民喜爱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百褶裙。飘逸多姿,让人心爱。
苗族人民淳朴,朴实。不管认不认识,都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很快,我就成为苗族人民的朋友。
打过招呼,走进苗族人民特有的'建筑——吊脚楼,令我叹为观止。第一层堆放杂物,第二层为正方,第三层为“美人靠”。吊脚楼大多是由木头做的,正房上有横梁穿过,长柱的前厅上面,又用穿枋与台上的主楼相连,构成主房的一部分。台上主房分为两层:一层住人,一层堆放杂物。屋顶是由木板或石头装修。
参观完楼,热情的苗族人民又给我们准备晚餐。晚餐以酸辣为主,而且十分咸。小小的不可口的味道根本影响不了他们的食欲,只用了半小时,餐桌上的所剩无几。
走进苗族,我知道苗族人民的风俗与饮食。离开时,我恋恋不舍。有机会还来张家界,与苗族人民一起嬉戏!
走进与走近作文 2
不必援引沉重的数据,无需借用夸张的修辞,只要轻轻一抬头,你会发现,也许那份离我们远去的悠闲,与自然并无多大的距离。
用心去聆听,你会发现:
自然是沉睡的。落叶轻盈地飘逝,融入深秋的肃杀,宣告了生命的终结和重生;温和的余辉带来了宁静的气息,撒播了一片灿烂。于是,深沉的夜步入我们的生活,孤独的人还在赏月。那份月光通明流畅,亮堂了大片地面。水灵动的波光映衬着月的澄澈,云儿丝片地抚过月面,不知不觉着,夜悠悠而过。
“喵……”一声尖锐的猫叫,刺破了和谐的。夜,让人分外烦躁。不过,那份自然的安闲总让人忘却瞬时的烦恼。有点寒气逼人,更有心中的宁静,温暖总在心中。
沉睡吧……
自然是哲理的,没有过多的诠释,也无激越的争辩,只是静待你去发现它,让你去欣赏风吹涟漪的变化,感叹疾风扫落叶的畅快,还有那孕育着生命的枯枝……冬即将而至,生命也在消逝和成长。有的是“独钓寒江雪”的闲致,看凋冻植物的雅趣,倾听自然的呼吸,自然总是无语,进化着生命,把一切富于意味的东西不断呈现、变幻,直到……
自然是艺术的。有凡高辉煌的向日葵,有齐白石灵动的大虾,更有徐悲鸿奔腾的马,自然是动态的美,以丰富的感情展现出神奇的场面,也许会惊叹,也许含有一种探索的冲动,会毫不犹豫把它写意下来,珍藏一份美好。
所以,不要把心关在屋里,让窗外射进一缕缕柔柔的阳光,折射出七彩的光。笔影在飞快移动,笔尖的珠子在不断滚动着,有风拂过,停笔注视窗外,流淌出美好情感的宣泄:让心贴近自然,不要太压抑。
以走进为题的作文 3
踩着凉爽的清风,披着金色的暖阳,秋姑娘踩着轻盈的脚步降临人间,大大方方地展示着她独特的优美。
她是一个欢乐的美术家,一支五彩的画笔将漫山遍野涂成了金色的海洋,那沉甸甸的是稻谷,那层层翻滚的是麦浪;她给大地描上了火红的衣裳,那层林尽染的是枫叶,那低头吟唱的是高粱;她把菊花画得婀娜多姿、五彩缤纷,一团团、一簇簇,白的似雪、黄的如金、红的像火、紫的尤铜……,一朵朵含苞怒放、争奇斗艳,秋姑娘实在是偏心呀。
她是一个善变的魔术师,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轻轻挥动,顿时瓜果满园,十里飘香。红扑扑的大苹果像大姑娘害羞的脸庞,黄灿灿的大香蕉像一条条弯弯的小船,味美香甜的柿子挂满枝头,像一串串火红的小灯笼。啊,还有我最喜欢的葡萄,亮晶晶、紫盈盈,像一串串珍珠似一颗颗玛瑙。
她是一个高超的钢琴师,灵巧的指缝间流淌出美妙的旋律。小青蛙听懂了,赶快找好温暖的家,要准备冬眠了;小蚂蚁明白了,要准备好足够的粮食啊,冬天就要来了;我也明白了,新学期开始了,可必须要努力学习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付出了多少努力才会有多少收获,秋姑娘,我真的明白了,我必须会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迎之后您的到来。
走进的作文 4
秋姑娘来了,她轻轻一吹,就把夏天的炎热吹走了。农民伯伯都在大丰收,不信的话,你到田间走一走就知道了。
农田里,不知道为什么,红红的高粱就笑弯了腰。可能是夏天的炎热被消除了,连玉米都举着红缨乐了。大豆咧开着嘴,傻傻的笑着,也在迎接秋姑娘的到来。金黄的小麦到处都是,像给大地铺了一层厚厚的金地毯。
果园里,苹果红着脸儿笑了,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橘子在说:“秋风真凉爽,但很容易感冒,我还是穿上我的橙袍吧。”石榴可能是肚子里的娃娃太多了,都把肚皮笑破了。晶莹剔透的'葡萄吃起来清甜爽滑,因为葡萄也笑了。
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忙着储藏秋姑娘带来的礼物,在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在地洞里一边吃食物,一边看书,累的话,还可以睡一场大懒觉呢,多么舒服、开心啊!
树林里,红枫叶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红色的鸭掌。银杏叶飘落下来,就像一把把又黄又小的小扇子呢!秋叶慢慢地飘落,就像一只只小船儿,飘啊飘啊,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地上就像下了一场金子雨。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走进的作文 5
我幸福,因为我拥有平凡。
平凡就是陶渊明退隐后的田园生活,平淡且恬适;平凡就是虚伪后的真实,实实在在;平凡更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豁达胸襟。平凡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用理性去对待我的得到,用微笑对待我的失去。
从硬化的指茧,我读懂了父亲的沧桑。我同样也会拿起一把木梳,在母亲的花白头发间,感受母爱的辛酸。我更会肆无忌惮地和弟弟妹妹打成一片,绝不会担心如此粗俗的行为会损坏我的形象,相反,我会在此刻释放我全部的情感,因为我拥有了平凡。
平凡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我除了学会用平凡感受亲情,更学会了自我“放纵”。
平凡也许是浪漫地感受一场点点滴滴的雨,也许是在回廊一角远眺漫天的雨丝,也许是到菜园深处去追寻那细雨润青的情缘。在闲暇时种种花、养养鸡等种种可以让人触摸到的真实,进而明白了生活需要平凡。于是,一朵花的盛开,一只鸟的迁徙,一抹云的变幻成了我收获的平凡。
但是,总有些人抱怨,生活太过于平淡,如一碗白开水没有味道,更没有快乐可言。而另有一些人则是一面苦于找不到平凡,一面却在为自己升官发财而未雨绸缪。由此可见,一个只穿着平凡外套的人是那样的苍白和不堪一击。
这个用金钱与名利都无法得到的平凡,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她、感谢她呢!
以走进为题的作文 6
第一次走进“小蜜蜂”作文班,我的心里是紧张而陌生的,看着一些不认识的同学和老师,我都感觉非常陌生。
可是,一上课,看着这些同学的积极和老师的热情,我才觉得我已经进入了这个团体。
我们的老师上课比较严厉,她上课绝对不允许别的同学说话,不允许上课吃东西,不允许上课玩手机……
在课堂上除了学习还可以玩一些小游戏,这个游戏叫做拼图,玩这种拼图,要考验团队合作精神。比赛开始了,我们的团队还比较配合,可是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的队员一急,弄得全部乱了,虽然没有得第一名,但是乐在参与吗。后来几局,我们以本队的团队精神得了第一名。
今天可真开心呀!
走进与走近作文 7
悲莫愁兮,生别离。
——题记
如果不是为了与你送别,我不会来到这渡口。因为我知道,走近渡口,就走进了离愁。
总是要在渡口握别,然后轻轻抽出我的手。时光便在这时停顿了,热泪默默在心中汇成河流。这就是离愁。自此一别,思念从此生根。更可恨,渡口旁寻不得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只有万般无奈的凝视。我知道,这世上不是绝对的好。它有离别,这天下第一等愁;它有思念,这天下第一等苦。它无可奈何,若风,似云,总在芸芸尘世上演。
曾有谁,在渭城朝雨中洒下留恋的泪,喝一杯酒,也许只为消愁。
曾有谁,在长亭古道边上苦苦追问归期。挽留一片刻,只求愁少一分。
曾有谁,在桃花潭水里种下千尺深情;又曾有谁,在长江楼台上眺望孤帆远影……
自古多情的人啊,都伤感在离别的时候。渡口,长岸依依,杨柳,晓风,残月,西风染黄,树叶瑟瑟,乱发,眼泪纷飞……这怎不令人触景生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的身影是船,我的目光是江水。也许渡口与水,水与离愁,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意境。
悲莫愁兮,生别离。尽管别离不是忘记,但我眼中的悲哀仍被揉进了这时光,就像月色被揉进了山里。梦,还未全部实现,话,还没有全部告诉你。我眼睁睁地看着你离去,直到看不见你挥手,我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太多的东西,时间、机遇。就像错过了那花满枝桠的昨日,又错过了今朝。每时每刻,这渡口重复着种种离别。一去千里,送行人在雾霭里深深俯首,然后离开。等待下一次,再来诉一曲衷肠。
我们总想活得潇洒,不辜负明丽的韶华。诗人说,要走,就要走得无牵无挂。谁料,愈想潇洒,偏难潇洒。拿是拿得起,放却放不下。只能任这离愁在渡口撒野,躲也躲不掉。我们想要成长,就一定要来渡口,为过去辞别。既然如此,那便豁达一些,一起聆听这曲由渡口与离愁奏响的成长之歌。
留于离别。
以走进为题的作文 8
在绿树成荫的西华公园,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在砚山的黄金海岸,让我见到了孔雀;在令人开心的游乐场,让我感受到了刺激。可以说这些地方都会令人开心无比,但是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昆明动物园。
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一个假期,天上万里无云,我跟着妈妈到了昆明动物园。首先映入我们眼里的是几个用霓虹灯摆出来的大字:昆明野生动物园。我在门口见到了杨钦宇,他和我们一起走进了昆明野生动物园。然后我们把在外面买的零食拿了出来,我丢了一块土豆片给猴子吃,杨钦宇也不甘示弱,拿出了一盒长条形的薯片给猴子吃,只见那猴子一伸手,“唰”地一下把一盒薯片拿了。接着我们去看猴子骑单车,我们坐在最上面,那猴子骑着自行车转来转去,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杨钦宇却说:“为什么不开一下汽车呢?”最后,我们见到了老虎,杨钦宇被吓得瘫在地上,我笑了他一下,随后我也吓得瘫在地上,它太大了,仿佛可以把我们一口吞进肚子里。
我和杨钦宇还有妈妈走出了动物园。那段时间令我开心无比,特别是见到了杨钦宇被猴子抢走了薯片的窘况,太令人感到好笑了。
走进与走近作文 9
上周日,我和一群小伙伴参观了百草林山庄,整个山庄并不大,但很独特。古朴式的建筑,虬曲多变,亭台画阁,飞凌腾空。山庄中的假山水榭掩映在森林公园的绿树红花丛中。它既有都市的繁华和温馨,又有田园的秀美和恬静。
中医药馆的参观令我大开眼界。讲解员叔叔的详细介绍,中医药悠久的历史和关于我国的世代名医事迹,令我印象深刻,近百种药材的实物在这都能一睹为快呢!那些名贵的药材都被放在玻璃展柜里,有桫椤、黄芪、鹿茸、杜仲……看得人眼花缭乱。讲解员叔叔告诉我们这些药材都是用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制作的。“啊?动植物也能治病?”我觉得不可思议,突然一个巨大的玻璃展柜吸引了我,走近一看,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灵芝”。它有着久经沧桑的紫红色皮肤,上面泛着一圈一圈的黄色条纹,使人想起天上的彩虹,令人如痴如醉。它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从侧面看却是扁的。,又像太空中的UFO。别看它相貌平平,用处可大了。听讲解员叔叔说它能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力,在中医上运用很广泛,它可以治疗很多种病,如冠心病,肿瘤,风湿等。灵芝不仅能当药用,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品,用灵芝泡茶,喝了还可以养颜美容。
讲解员叔叔还把徐氏中医的悠久历史告诉了我们。徐氏中医是徐永生创建于1912年的一家连锁中医馆。主张“以药补为主,以食疗为辅,以神助为本。”的医药理念,历经四代,是全国有名的中医大家,它在上饶有两个分诊所。记得有次我感冒很长时间没好,妈妈还带我去那儿看过病呢!
参观结束后,我们在静心坪作了短暂的休息,同学们都对中医渊源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赞叹不已,这是我们祖国珍贵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幸福!很骄傲!
走进的作文 10
走进文学,我领略了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走进文学,我感受到了宋江义薄云天的气概;走进文学,我领会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心耿耿;走进文学,我体会了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迫切;走进文学,我看到了保尔·柯察金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人生追求……走进文学,我与李白畅谈,与列夫·托尔斯泰一同深思,与高尔基一同探讨人生意义。
走近鲁滨逊——开拓创新
当你一个人被抛弃在荒岛时,你能活多久?当你凭借自己的意志,你能在荒岛上怎样生活?鲁滨逊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乐观机智是存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整日郁郁寡欢,消极不已,那你又怎么能等到被营救的那一天呢?如果你不能成文机制的面对现实,那你又怎么能躲避得了野兽的自己而生活下来呢?
走进文学,我乐观机智的面对一切。
走进范仲淹——政治抱负
唐代,曾经有这么一位文学才子,他终日为国担忧,却苦于投过无门;他同情人民的疾苦,能感受到人民生活之不易。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同时,他也能“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走进文学,我领略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走进张海迪——用文学的翅膀飞翔
曾经,她让我震撼,从小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在他的努力下学会了四种语言并且翻译了几万字的外国著作,还写下了多篇长篇小说。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不平凡人生的女子,用文学的翅膀飞翔,成就了他那美丽的梦想。
走进文学,我敬佩她的用文学的翅膀飞翔。
走进文学,我与贺知章一起感受春风的和煦、神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走进文学,我与杨万里一起品味莲的亭亭玉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走进文学,我与王勃一同感受秋的唯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文学,我与谢道韫一同欣赏雪的纯洁“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走进文学,纵观万物变化,让我们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走进…… 11
因为喜欢写诗、读诗,所以当我翻开白炳安先生所著的《多样咏叹调》,一口气读完了这数十首诗歌。感觉到诗歌文字体现了作者敏锐的生活洞察力和悲悯济世,以及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真实内心。
为了一块钱
在别人的脚下
擦亮别人的皮鞋
被夜风吹凉
——《擦鞋的人》
诗中“擦鞋者”生活在“说着粤语的肇庆”。或许因为一次偶然的路过,也可能作者要在酒店里接待客人,他来到这里,看到了擦鞋人,别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昂首而过,而作者善良的眼睛久久注视着擦鞋人的一举一动,感受到了对方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所以诗歌结尾一句“被夜风吹凉”,含义十分深刻。作者的悲悯情怀还体现在《矿难》、《清洁工》、《下岗》等诗歌中,可见他非常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用诗歌的语言为他们的不幸进行呐喊和呼吁,这与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作者的人格力量,无愧于诗歌的圣洁和崇高。
诗歌是什么?诗歌是内心世界象激流一般的宣泄,抑或是一把坚硬的锄头、专门用来挖掘深埋于现实生活植被下的根块?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如果说《擦鞋的人》是如此,那么诗歌《树倒之后》更是如此:
树倒之后猢狲散
飞鸟在树站立的地方
守望语言响在静谧里
作者接着说出了树倒之后的遭遇:
一个老人锯去一截
点燃土灶
一个中年人锯去一截
打造家具
切割的声音
响彻夜空
把灯的忧郁擦得鲜亮
分析这首诗,似乎在关注环保的问题,可是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剖析人生的世态炎凉,可见语带双关,不可简单看待。
白炳安先生的诗歌,还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情怀,诗歌《这辈子就在肇庆》这样写到:
粤西的土地种着一棵
叫肇庆的名树
根深叶茂绿荫成盖
构成一方独特的风景
我就是树上的叶
与枝相连
喝了几十年的根的养分
有绿有美
我也是根里的须
团结在根的周围
紧紧贴住热土
风吹不放雨打不离
哦!长在树上
活在根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这方热土的深爱。浓浓的爱乡情结,如同著名的端砚磨出的浓墨,一旦用毛笔书写在洁白的宣纸上,就永远休想擦掉!
我们看出来,作者对肇庆的关注是深刻而细腻的,从历史人物包拯、古老深巷里独守青灯的自梳女,到肇庆的古建筑、端砚、公共汽车、花花草草……无不寄托了作者深厚的感情。
诗歌是歌唱的艺术,来自真实的生活,作者的诗歌表达了对生活人生的一系列思考,显得真实、自然、亲切,富于哲理性,这是作品显著的艺术特点。
诗歌需要打造好句子,诗人顾城曾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名句。而白炳安先生的诗歌在诗句的经营上颇见功力,大多精炼简洁,意象生动。例如:“也许所有的墨都泼到了天空/连时间的脸都黑了”。(《感受》)“时代的手掐住了生活的咽喉/痛的叫声挤破了紧闭的窗户”。(《下岗》)“表情象黑夜的火把/在苍茫里闪动”。(《独石》)这类句子在诗中随处可见,相当精彩,值得品味。
在这本书里,诗歌只是多样咏叹调中的一样,但我感觉诗歌的咏叹调就象西江之水,鼎湖之泉,星岩之雨,诗韵悠扬!
(注:白炳安是广东肇庆的一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