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
1、《白露日独立》
宋·丘葵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
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
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
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2、《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盛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沈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3、《近作小池颇有野意日晚临流吟柳浑独不见慨然》
【宋】晁说之
无波枉陼若堪凭,白露青苹更可陵。
过尽秋风独不见,此时肠断柳吴兴。
4、《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5、《真州客夜》
清·崔应榴
冻雨欲歇声渐微,窥窗残月扬清辉。
此时有酒不成醉,明日无风那得归?
江水翻翻自北上,秋鸿一一皆南飞。
矢歌未阕鸡报晓,满庭白露沾我衣。
1、白露日独立
朝代:宋朝|作者:丘葵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
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
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
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2、白露·岁旱今如此
朝代:宋朝|作者:章甫
岁旱今如此,天高岂不闻。
家家望秋谷,日日有閒云。
圣主焦劳甚,群公献纳勤。
老农愁欲死,祈祷漫纷纭。
3、白露·烈日照平野
朝代:宋朝|作者:章甫
烈日照平野,狂风吹槁苗。
皇天无一雨,白露只明朝。
世路多艰险,人心恐动摇。
愁来唯有酒,聊以永今宵。
4、宿烟含白露
朝代:唐朝|作者:孙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5、白露为霜
朝代:唐朝|作者: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大观秋分夕月四首 其二 奠玉币。
(宋·郊庙朝会歌辞)
玉钩初弯,冰盘乍圆。
扇掩秋后,乌飞枝边。
精凝蟾蜍,辉光婵娟。
歆于明祀,弭芳节焉。
1、《苏台秋思调寄蝶恋花》
清·杨延年
白露为霜凉意透。
桂魄晶莹,正照无眠候。
玉树忽闻商女奏。
兴亡只有河山旧。
客里情慵如病酒。
红褪荷衣,蝶粉伶俜瘦。
楚尾吴头分袂后。
白云红树愁回首。
2、《秋夜》
宋·陈与义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3、《白露前一日已如深秋有感》
宋·陆游
匹马曾防玉塞秋,岂知八十老渔舟。
非无丈二殳堪请,只恐傍人笑白头。
4、《秋圃》
宋·杨万里
何处秋深好,山林处士家。
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
一熟雠频雨,朝晴祷暮霞。
连宵眠不着,犹自爱新茶。
5、《秋夜宿直》
明·李三才
十载犹郎署,蹉跎愧少年。
凉风回树杪,白露下庭前。
漏度三更雨,灯残五夜烟。
由来飞动意,回首欲茫然。
白露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九辩》原文:
年代: 先秦 作者: 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轼。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悽兮,原一见而有明。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塊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台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原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原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霜露惨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原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原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厌按而学诵。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晟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宛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中憀恻之悽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氾滥之浮云兮?猋廱蔽此明月。忠昭昭而原见兮,然霠曀而莫达。
原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窃不自料而原忠兮,或黕点而汙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後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今修饰而窥镜兮,後尚可以[穴鼠]藏。
原寄言夫流星兮,羌儵忽而难当。卒廱蔽此浮云,下暗漠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適。谅无怨於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嶜。
原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甯戚讴於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纷纯纯之原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原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習習兮,历群灵之丰丰。左硃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辌之锵锵兮,後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计专专之不可化兮,原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九辩》赏析: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在《史记·屈原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古今人表》中,都说宋玉生于屈原之后,到王逸才第一个说宋玉是屈原的弟子,还说《九辩》是思师之作。宋玉的作品,现存十四篇,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十六篇(其中一些已残缺),可见有些作品已亡佚。现存作品中,以《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最为著名。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以情胜理,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把浪漫主义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在中国文学传统上,他的作品与屈原的作品一样,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作品中悲秋、神女、美人、风雨、山川、游历等主题,一直影响着后代的中国文学。
《九辩》的悲秋主题,使 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失意巡游、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感情外射到自然界,作品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反覆缠绵的悲剧气息,勾起人们对自然变化、人事浮沉的感喟,千古之下,仍感动着无数读者。
《九辩》现传本子中,有分为九章的,也有分为十章的。其实,无论分九章、十章,都没有必要作过多的争辩,因为全篇作品,贯穿的只是悲秋主题。在不同的诗章中,不过是把悲秋情怀反覆咀嚼、重沓喻示而已。今参酌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分为十章。
第一章开头,就鲜明地点明了主题:“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在先秦典籍中,虽然不乏人们对秋寒的畏惧,但更多是秋天农作物收获的喜悦。宋玉却把秋天万木凋落与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失去官职,没人同情,独自流浪,人过中年事业无成,所有不幸,仿佛都集中在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上。于是,这位贫困、孤独、哀怨的流浪者,眼目中秋天的景物,无不带上悲伤的颜色。贫士悲秋主题一旦确定,诗歌就顺利地展开了。
从第二章到第十章,《九辩》反覆抒述见秋而悲的原因。不能为世所用而事业无成,是萦绕心怀的痛苦。造成这种痛苦也是多方面的。第二章说“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美丽的女人竟然被抛弃,独自飘零远方,而所思恋之君却不理睬,爱情破灭了,能不伤心吗!第三章写一路所见秋色,眼中都是凄凉。你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寒露下来,百草焦黄,乔木落叶,春天的群芳与夏日的浓荫,都消失了。“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季节过去了,草木只能黄落;机遇失去了,贫士唯有悲哀。第四章在脉络上遥接第二章,还是以一个被君所弃的美人口吻,写她求爱不遂的悲苦。“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大门紧闭,门外恶狗狂吠,怎能传送去一片心意呢?无奈之下。只好“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在秋草摇摇的水泽边,伤心人只能仰天悲叹了!
第五章是直接模仿屈原的《离骚》和《涉江》的,所以历来评论者,大都认为《九辩》的政治性社会性就在这一章中。特别是诗中用了姜太公九十岁才获得尊荣的典故,显示诗人参与军国大事、建功立业的希冀。不过,诗中直接论及当时国家形势并不明显,反而是突出不为世用的悲哀:“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如果与诗歌中的贫士形象相联系,就可以领会到,宋玉所说的是:如果贫士为君王所用,也能像姜太公一样立下赫赫功勋;如果不能为君王赏识,只能“冯郁郁其何极”,悲愤郁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消散了!这一章笔墨集中在贫士自身进行抒情。第六章承第五章,意蕴主旨复沓。不过,着重写霜露霰雪,突出了秋已深、冬即至的季节特点。“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季节不等人,岁月不等人,贫士失意,虽然怀着侥幸心情等待,然而仍然是无望的等待。冬季来临,能熬过这严寒吗:“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由悲秋发展到惧冬,贫士的心情更紧迫也更凄苦了。
第七章全然抒发岁月流逝的感伤,诗中秋夜、夕阳、流水、明月,无不加强了岁月不居、一事无成的慨叹。
第八章、第九章,诗歌集中突出“失人”的悲哀。所谓“失人”,一方面指掌权得势的都是薄幸小人,奸臣当道,把持国柄,使社会污秽混乱;一方面指如贫士一类贤人被弃置不用,心怀壮志宏才却不得施展,还受到小人的排挤、压迫。在悲怨之后,诗人仍然抱有希望,“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要擦干眼泪去唱歌,壮气可嘉,但底气不足,因为“失人”的现实仍然存在,贫士要抒怀,只能依赖幻想了。这秋天的悲哀,仍然盘结在贫士心胸之间。
最后第十章,是全诗的结束。悲秋如何了结呢?只有依赖浪漫主义的想像:人间得不到的,天上能够补偿。于是,贫士“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离开躯体的精魂,穿过太空的日月虹气,成了天上神灵的主宰,朱雀、苍龙、雷师、风神都听他调遣,成了他车驾的扈从,多么神气又多么得意!贫士之贫变成了贵,悲秋之悲变成了喜。悲秋的主旨却引出一个欢乐结尾,然而那欢乐只是幻想的虚构的欢乐。贫士得志,是虚幻的想像的得志,现实社会中,秋天仍然是草木黄落,贫士仍然是不为世用。现实与想像的强烈对比,把悲秋主题更加强化了。
《九辩》把一个贫士在深秋时节“失时”、“失人”的心境写得生动精彩,有很强烈的感染力。悲秋主题得到形象的感性的抒述。不过,从社会意义而言,此诗虽然也有伤时之语,但总的说来缺乏社会的指涉性。所以司马迁说“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从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来看,《九辩》是很成功的作品。
1、《赠吴均诗三首其一》
南北朝:柳恽
寒云晦沧洲,奔潮溢南浦。
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风渚。
心知别路长,谁谓若燕楚。
关候日辽绝,如何附行旅。
愿作野飞鸟,飘然自轻举。
2、《深渡驿》
唐·张说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
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
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3、《自立秋前病过白露犹未平遣怀》
宋·陆游
门冷荒车辙,囊空别醉乡。
懒行眠亦好,倦话默何伤。
野叟占幽梦,山僧送秘方。
病怀虽忽忽,随事答年光。
4、《泛明湖》
清·龙岭
正是蒹葭白露天,眼明秋水过湖边。
洞箫长笛吟三叠,云影山光共一船。
老酒醉人情洒落,晚风吹面水沦涟。
泰和寒食重怀想,一种风流属后贤。
5、《新秋》
唐·白居易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白露
朝代:唐朝|作者: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
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已低疏萤焰,稍减哀蝉力。
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
一悲纨扇情,再想清浅忆。
高高拜月归,轧轧挑灯织。
盈盈玉盘泪,何处无消息。
鲍溶简介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809)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白露·岁旱今如此
朝代:宋朝|作者:章甫
岁旱今如此,天高岂不闻。
家家望秋谷,日日有閒云。
圣主焦劳甚,群公献纳勤。
老农愁欲死,祈祷漫纷纭。
章甫简介
章甫(约公元1185年前后在世)字冠之,自号转庵、易足居士、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徙居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
甫家虽在饶州鄱阳,而以诗游诸士大夫之间,常年客居两淮京口一带,先寓居江苏仪征,后流落湖北一带谋生。早年曾应科举,后以诗游士大夫间,与韩元吉、陆游、吕祖谦等多有唱和。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其与韩元吉和韩的女婿吕祖谦和陆游皆平辈论交,年纪应小于韩大于吕而和陆游接近,其生年约在1125-1130之间。韩元吉曾为章甫作《易足堂记》,落款云“淳熙十一年”,是其卒年应在1185之后。少从张孝祥学,为诗推崇江西,创作态度认真严谨,着意研炼琢磨,好“怪奇”和“活法”,少数佳作间有唐人气象,风流蕴藉又造语生新。
1、白露为霜
朝代:唐朝|作者: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2、白露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3、白露
朝代:明朝|作者:顾璘
白露凄凄,原草具腓。日月于迈,载授我衣。北山有堂,江注其麓。
薄言出游,以写心曲。山木斓斑,江云差池。乐以旨酒,委蛇委蛇。
尔樵尔渔,来往无怒。尔农获斯,黍稷如岵。戋戋守臣,实蹈百愆。
何以逭之,曰维丰年。丰年伊何,维民之德。民之颂之,天子之泽。
4、白露
朝代:唐朝|作者: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
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已低疏萤焰,稍减哀蝉力。
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
一悲纨扇情,再想清浅忆。
高高拜月归,轧轧挑灯织。
盈盈玉盘泪,何处无消息。
5、秋感·明朝交白露
朝代:元朝|作者:仇远
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
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
梧桐何处落,杼轴几家空。
客意惊秋半,炎凉信转蓬。
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露霑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鬢毛。
养羞因野鸟,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1.秋风白露晞,从是尔啼时。——刘禹锡《鶗鴂吟》
2.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李贺《五粒小松歌》
3.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杜甫《初月》
4.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5.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6.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陶渊明《闲情赋》
7.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8.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王昌龄《长信怨》
9.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10.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李白《古风其五十二·青春流惊湍》
11.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13.古树苍烟断,虚亭白露寒。——陈子昂《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14.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15.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怀》
16.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7.白露苍苍抱枝宿。不知何事守空山,万壑千峰自愁独。——刘长卿《山鸲鹆歌》
18.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19.行当白露时,眇视秋光里。——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20.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
21.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杜甫《得家书》
22.清霜入晓鬓,白露生衣巾。——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23.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贾岛《泥阳馆》
24.苍梧多蟋蟀,白露湿江蓠。——贾岛《送郑长史之岭南》
25.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羊士谔《寄裴校书》
26.秋风白露沾人衣,壮心凋落夺颜色。——孟郊《出门行》
27.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白居易《新秋》
28.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29.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30.河出鸟宿后,萤火白露中。——贾岛《就峰公宿》
31.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杜甫《解闷十二首》
32.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33.秋分雷自合收声,白露明朝忽震霆。——楼钥《八月四日晚霹雳碎大柳木》
34.白露一旬后,秋分三日前。——曾丰《韩尚书南涧公之从弟德文为东广常平上幕丙寅·白露一旬后》
35.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江总《宛转歌》
36.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苏轼《九日黄楼作》
37.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韩愈《秋怀诗十一首》
38.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39.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赠孟浩然》
40.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李白《初月》
41.相如琴罢朱弦断,双燕巢分白露秋。——鱼玄机《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42.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李白《玉阶怨》
43.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44.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45.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高适《送别》
46.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47.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张籍《秋夜长》
48.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温庭筠《登卢氏台》
49.红霞似绮河如带,白露团珠菊散金。——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50.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明月皎夜光》
51.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李商隐《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52.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53.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白居易《南湖晚秋》
54.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孙頠《宿烟含白露》
55.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王维《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56.长安别日春风早,岭外今来白露秋。——李绅《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57.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张九龄《在郡秋怀二首》
58.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颜粲《白露为霜》
59.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徐敞《白露为霜》
60.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戴圣《礼记》
61.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戴圣《礼记》
62.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江淹《别赋》
63.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
64.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王勃《秋夜长》
65.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贾岛《口号》
66.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秋风何冽冽》
67.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韩翃《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68.白露空沾九原草,青山犹闭数株松。——刘长卿《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69.疏疏秋雨秣陵寒,白露初高叶未丹。——沈明臣《送人之南都二首·疏疏秋雨秣陵寒》
70.栽时白露,开时谷雨。培养工夫良苦。——刘敏中《鹊桥仙·观接牡丹·文津阁本中庵集六》
71.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杜审言《七夕》
72.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73.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74.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王勃《秋夜长》
75.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王昌龄《重别李评事》
76.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77.冽泉浸苞稂,白露摧苍蒹。——高斯得《次韵王秉纯投赠三十韵》
78.为沙田,阙白露、秋分秥谷。——屈大均《白苧》
79.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常建《西山》
80.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元稹《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81.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元稹《秋堂夕》
82.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刘向《九叹》
83.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江淹《铜爵妓》
84.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85.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韦应物《闲居寄诸弟》
86.邺城苍苍白露微,世事翻覆黄云飞。——李颀《郑樱桃歌》
87.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羊士谔《郡中即事三首》
88.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曹植《情诗·微阴翳阳景》
89.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杜甫《白露》
90.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鲍溶《白露》
91.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刘长卿《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
92.白露变时候,蛩声暮啾啾。——刘长卿《睢阳赠李司仓》
93.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94.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钱起《药堂秋暮》
95.潋滟黄金波,团圆白玉盘。青天流景披红蕊,白露含辉汎紫兰。——何景明《明月篇》
96.老夫得酒有何好,且饮中秋白露团。——吴则礼《寄吕少冯时余单骑入都将发楚》
97.清风水蘋叶,白露木兰枝。——白居易《江楼早秋》
98.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
99.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00.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白居易《秋题牡丹丛》
101.掩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李益《赋得垣衣》
102.清光一以照,白露共裴回。——李益《赋应门照绿苔》
103.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许浑《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104.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崔涂《幽兰》
105.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孙頠《宿烟含白露》
106.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宋玉《九辨》
107.看取庭芜白露新,劝君不用久风尘。——郎士元《送张光归吴》
108.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韦应物《闲居寄诸弟》
109.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杜甫《得家书》
110.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赠孟浩然》
1、《八月六日白露》
明代·陶宗仪
今朝白露亥时交,小雨霏微向日捎。
野老为言无过虑,岁丰天意已先教。
2、《岳王墓》
明代·高启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3、《咏蝉诗》
隋:江总
白露凉风吹,朱明落照移,鸣条譟林柳,流响遍台池,忖声如易得,寻忽却难知。
4、《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5、《杂曲歌辞秋夜长》
初唐·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
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
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皇,丹绮双鸳鸯。
调砧乱杵思自伤,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深出赘归省再往妇氏家
宋/陈著
父子恩爱重,人生别离苦。惟汝善事我,我亦深爱汝。
我年今七十,又有多病母。出赘非汝心,事有难直取。
寸步安可离,而乃江山阻。忆昨汝归时,大暑走风雨。
身如出水荄,淋沥带泥卤。弱质又逃病,老怀方免虑。
胡为有力者,夜半负箧去。本自无完衣,转使时赤露。
命穷不可医,眉攒若为诉。我心愈恻恻,还送汝行路。
奈何其奈何,听我细分付。出入谁能无,归期况堪数。
远游必有方,无愧圣人语。得失亦可常,翕然云散聚。
不见古君子,堕甑宁复顾。贤哉汝妇翁,可以就规矩。
瑟琴相好合,更闻汝得妇。足宽父母心,百里在庭户。
谨铁困闲愁,宗事要担负。
白露日独立
朝代:宋朝|作者:丘葵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
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
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
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芙蓉六言四首·雪白露初泣晓
朝代:宋朝|作者:刘克庄
雪白露初泣晓,酒红日欲平西。
王姬何彼秾矣,美人清扬婉兮。
白露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离友诗·凉风肃兮白露滋
朝代:三国|作者:曹植
凉风肃兮白露滋。
木感气兮条叶辞。
临渌水兮登崇基。
折秋华兮采灵芝。
寻永归兮赠所思。
感离隔兮会无期。
伊郁悒兮情不怡。
白露为霜
朝代:唐朝|作者: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玉阶怨
李白〔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
白露八月节
元稹〔唐代〕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灞上秋居
马戴〔唐代〕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明月皎夜光
佚名〔两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南柯子·忆旧
仲殊〔宋代〕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1.《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3.《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4.白露
朝代:明朝|作者:顾璘
白露凄凄,原草具腓。日月于迈,载授我衣。北山有堂,江注其麓。
薄言出游,以写心曲。山木斓斑,江云差池。乐以旨酒,委蛇委蛇。
尔樵尔渔,来往无怒。尔农获斯,黍稷如岵。戋戋守臣,实蹈百愆。
何以逭之,曰维丰年。丰年伊何,维民之德。民之颂之,天子之泽。
5.贺圣朝·白露。点晓星
白露。点晓星明灭,秋风落叶。
故址颓垣,冷烟衰草,前朝宫阙。
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
改变容颜,消磨今古,陇头残月。
6.宿烟含白露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7.白露日独立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
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
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
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8.乌栖曲
章华宫人夜上楼,君王望月西山头。
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
9.悲秋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10.《登北楼》
【宋】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11.《真州客夜》
清:崔应榴
冻雨欲歇声渐微,窥窗残月扬清辉。
此时有酒不成醉,明日无风那得归?
江水翻翻自北上,秋鸿一一皆南飞。
矢歌未阕鸡报晓,满庭白露沾我衣。
12.《夜坐》
清:仲笃
秋入暮天碧,衣沾白露冷。
不知山月高,先见梧桐影。
13.《别赋》
南北朝:江淹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14.《秋露如珠》
清代:姚鼐
何物当凉夜,晶明点素秋。
白云零露降,碧草散珠浮。
浦讶鲛人泣,皋疑汉女游。
悬林纷似琲,垂地忽成旒。
雾里圆相照,风前澹不流。
圣朝调玉烛,万宝缀枝头。
15.《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节选
唐:曹唐
病久无人著意看,玉华衫色。欲凋残。
饮惊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叶寒。
16.《遣兴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未知所驰逐,但见暮光灭。
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17.《赠吴均诗三首其一》
南北朝:柳恽
寒云晦沧洲,奔潮溢南浦。
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风渚。
心知别路长,谁谓若燕楚。
关候日辽绝,如何附行旅。
愿作野飞鸟,飘然自轻举。
18.《咏蝉诗》
隋:江总
白露凉风吹,朱明落照移,鸣条譟林柳,流响遍台池,忖声如易得,寻忽却难知。
19.《蝉》
东汉:蔡邕
白露凄其夜降,秋风肃以晨兴,声嘶嗌以沮败,体枯燥以水凝,虽期运之固然,独潜类乎太阴,要明年之中夏,复长鸣而扬音。
20.《秋堂夕》节录
元稹
炎凉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
草木凡气尽,始见天地澄。
《冬至》
杜甫
年年至�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1、《初秋诗》
南朝宋·刘骏
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
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
远视秋云发,近听寒蝉鸣。
运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
2、《重别李评事》
唐·王昌龄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3、《悲秋》
唐·卢殷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4、《在郡秋怀二首其二》
唐·张九龄
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
策蹇惭远途,巢枝思故林。
小人恐致寇,终日如临深。
鱼鸟好自逸,池笼安所钦。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议道诚愧昔,览分还惬今。
怃然忧成老,空尔白头吟。
5、《葛山潭》
盛唐·孙逖
圆潭写流月,晴明涵万象。
仙翁何时还,绿水空荡漾。
凉哉草木腓,白露沾人衣。
犹醉空山里,时闻笙鹤飞。
清思诗·白露滋金瑟
朝代:南北朝|作者:江淹
白露滋金瑟。
清风荡玉琴。
空闺饶远念。
虚堂生夜阴。
兹夕一何哀。
明月没西林。
世人重时暮。
道土情亦深。
愿乘青鸟翼。
径出玉山岑。
左思(魏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1、《秋题牡丹丛》
唐·白居易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2、《秋日漫兴》
【宋】洪迈
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觉微霜上鬓华。
节序又催秋后雁,风光争发雨前花。
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
怪底朝来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
3、《满庭芳·碧水惊秋》
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4、《白露日归途即目》
清代·陈观永
零露瀼瀼白,空囊草草归。
野花能自笑,秋叶未全稀。
云敛千山出,风高一雁飞。
且舒萧散意,觅酒叩村扉。
5、《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