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天,节气是按照太阳回归年制定的。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水鸟》
作者:老彦娟
一次次的倾心,他还真的捞到了月亮,虔诚的背在背上。
是钟情于嫦娥的清纯吗,他从此学会了一个人守望,
一个人的舞蹈,踏碎了满池的荷香,
一个人的用心唱,宁静了这幽幽的水乡,
想到了怯怯的浪漫,他将满了脸羞红藏进了翅膀,
清露滴落的催眠,他淡淡了昨日的忧伤,
他压根就不相信,月宫里还有一个讨巧的吴刚,
所以他用足了每个晚上,去为嫦娥梳妆,
执意的水鸟,悠悠的水乡、淡淡的月光、淡淡的荷香,诗意荡漾的晚上。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4、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偏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临安春雨妆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0、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11、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2、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3、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4、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5、山房春事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16、春风
【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17、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18、春思
【宋】方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满井游记
明代: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柳——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2、折杨柳——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3、江边柳——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4、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埕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5、勤政楼西老柳——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6、垂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7、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9、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
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
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注释
金屋:原指汉武帝少时欲金屋藏阿娇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全写出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全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加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就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
从时间布局看,诗的第一句是写时间之晚,第三句是写季节之晚。从第一句纱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内独处之人;从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飘落之花。再从空间布局看,前两句是写屋内,后两句是写院中。写法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屋内的黄昏渐临写屋外的春晚花落,从近处的杳无一人写到远处的庭空门掩。一位少女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当然注定要以泪洗面了。更加从色彩的点染看,这首诗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诗篇的色调与情调是一致的。
为了增强画面效果,深化诗篇意境,诗人还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诗中,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加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全是加重分量的写法,使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画的那样一个凄凉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此外,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全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这使诗篇更加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2、《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拓展知识】
古诗的相关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通常第三句不押韵,但是也有不规则押韵的诗(如《望天门山》)。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
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6、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a. 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b.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c.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d.定语的位置。
(1) 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2) 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e、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够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①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是“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 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够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 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 处。
③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够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够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够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皇甫冉《春思》
3、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王令《送春》
4、绿杨芳草长亭路。——晏殊《玉楼春·春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7、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8、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9、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10、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11、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1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3、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14、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15、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6、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7、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18、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9、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20、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张旭《山行留客》
21、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2、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23、柳暗花明春事深。——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24、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25、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春题湖上》
26、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7、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杜甫《咏春笋》
2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29、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0、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郑文宝《柳枝词》
31、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32、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3、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34、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35、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36、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垂钓绿湾春, 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 维舟绿杨岸。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游湖(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 风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近小草,轻轻一亲,小草醒了。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进树林,轻轻一吹,树叶绿了。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到田野,轻轻一挥,麦苗高了。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进花园,轻轻一唱,花儿开了。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到河边,轻轻一摸,冰融化了。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到幼儿园,小朋友笑了:“春天到了”。
2、春天
春天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蝴蝶姑娘飞来 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3、 春风吹
春风吹 ,
春风吹 ,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吹醒了青蛙,
吹来了燕子,
吹得小雨轻轻下,
我们都来种丝瓜。
4、 春 雨
滴答滴答小下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小下雨啦。
5、春姐姐变戏法
沙沙沙、沙沙沙,春姐姐变戏法,
她放下雨帘子,悄悄地变呀变,
她收起雨帘子,哇、大地变美了:
小草儿青了,柳树绿了,
小燕子飞来了,春天来到了 。
6、 一只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是天空的春天。
一群群摇摇摆摆的鸭子,
是小溪的春天。
一只只美丽又可爱的小鸟,
是蓝天的春天。
一群群翩翩起舞的蝴蝶,
是花园的春天。
一丛丛美丽的珊瑚,
是大海的春天。
一个个高飞的风筝,
是我们的春天。
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 是祖国妈妈的春天。
7、春天的秘密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春天在哪儿呢?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河水淅沥淅沥地流着,
小声地说:
“春天在这儿!
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春天在哪儿呢?
垂柳 换上了嫩绿的新装,
在微风中轻轻飘扬。
小声地说:
“春天在这儿!
⒈《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⒊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⒋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⒌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⒍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⒎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⒐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⒑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2、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5、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6、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7、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8、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9、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10、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1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3、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14、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15、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16、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晚春二首·其一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一丛花令
作者: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春夜
作者: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雪
作者: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山夜月
作者: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