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慈善演讲稿汇编三篇

经典慈善演讲稿(通用3篇)

经典慈善演讲稿 篇1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经典慈善演讲稿 篇2

现在,让我们用记忆,一起来回想一张照片。它的色调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课桌前温习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齐的流海下,有一双特别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聪慧。胶片将画面定格在了女孩与镜头凝视的瞬间,她的眼神纯净不含杂念,却让看过的人难以遗忘——这就是希望工程一张真实的宣传照。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在安徽省一个偏僻的乡镇小学里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从此,这张简约却不简单的照片就与希望工程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曾经,“失学儿童”是我们每个关心儿童成长问题的人的痛处,但“希望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给他们带来了筑梦的空间和圆梦的机会。可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许多比“失学儿童”更严峻的问题正一点一点地浮现在人们眼前。

近几年,有一个词儿,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流传着,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务工的父母留在农村的孩子。正是根据这样的现象,这些孩子被统称为“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__万的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这种现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去年春节期间,有12名留守儿童在某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来到乌鲁木齐,和分离了许多年的爸爸妈妈见了面,吃上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只是,当孩子面对这么长时间以来父母第一次的拥抱,竟然显得有些淡漠和被动。同样的,这顿看似平常的团圆饭,也因为时间的痕迹,夹杂着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对记者说,在得知自己能够去新疆见到分开了8年的父母的时候,心里很激动,但是又有点胆怯。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还有点儿不知所措的感觉。这些,我们都能够理解。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本来应该很近,可是在没有父母陪伴的8年里,仿佛是显得那么远。

河南驻马店的小王博说,每每当他看见同学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的时候,心头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阵子。“我想有个家”,小王博曾这样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说,虽然爸爸妈妈会给他寄来钱、和衣服,但他总觉得自己像个没人要的娃……

家是什么?在这些留守儿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户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地方,就是家!

偶尔,我也会到农村去。那里不乏留守儿童的身影,在当地人的眼中,留守儿童比不上那些有母亲时时带着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亲的督促下练习写字的孩子可爱。也许,当留守儿童在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别人打骂的时候,还会有过路的人指着他们说,“瞧,这都是些没人管的野孩子”。这样一句话,足以刺伤一颗小小的心灵。夜幕下的留守儿童,避开了喧闹人群的他们,唯有对这漫天星空诉说满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尝试着放慢脚步,会看出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的脆弱和无助,如果能在伤害来临之前帮助他们,至少,会带给他们一些依靠。不计较得失,因为我是一名志愿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为我代表阳光洒下温暖。其实,假如每一个人在生活里都做一个有心的人,就会发现社会会因为你存在,变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近,是心与心的距离!让我们向留守儿童伸出双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给他们带去光和热,用多一点点的爱去开启那些紧闭的心扉,用多一点点的行动牵着他们快乐成长!

爱心牵手,共享阳光。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儿童的身影,请不要只是从他们身边淡漠地走过,试着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只要点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盏灯,心的温度,会把希望点燃;爱的光芒,会把奇迹创造!

经典慈善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谢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学们:

刚才,我们欣慰地看到了10名优秀特困生代表领取了银光助学基金奖学金,我首先向各位同学表示祝贺!听取了优秀特困生代表真情的发言,对他们的成长之路,我由衷地表示同情和钦佩!同时,我也代表山东省银行业协会和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体员工,向这次所有受表彰的同学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祝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民族的兴衰,是民族昌盛的基础。由于经济困难等客观原因,还有部分有志青年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确令人惋惜。银行业作为全省的一个大行业,我们有责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培养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捐资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自20xx年开始,受山东银监局委托,经山东省慈善总会授权,山东省银行业协会组织全省5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6万员工,开展了以“奉献一片爱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并倡导设立了“山东慈善银光助学基金”,长期、定向、专项用于慈善助学等救助活动。两年间已接受各金融机构员工个人捐款3415万元(每位员工每年度自愿捐出一天的工资),捐款已全部注入“银光助学基金”,救助全省各高校优秀特困大学生多名,发放助学、奖学金400万元。“银光助学”活动的实施,不仅帮助了一大批特困优秀学子,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弘扬了捐资助学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扶贫济困的慈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和谐文明进步。

银行是经济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服务器。近几年来,山东银行业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瞩目的业绩,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每年为全省提供多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山东经济发展和个人消费;提供700多种金融产品,来满足全省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山东银行业无时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加慈善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展示出山东银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银行员工捐赠的不仅是一笔财富,更是一颗爱心、一份祝愿,祝愿每一位受助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报效祖国。也希望有志于祖国银行事业的同学,积极投身银行事业,为祖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组织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是山东省银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按照省政府、山东银监局的要求,关爱贫困学生、兴助慈善事业、回报社会支持的具体行动,充分展示了全省银行系统员工帮困助学、支持慈善事业的高尚情操。山东省银行业的这一创举和有益实践,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和代表性,且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协会作为这一活动的具体组织者,由于在慈善助学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被山东省慈善总会推荐为“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并通过了组委会审议,成为全国100个获得“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的单位之一,也是唯一获此荣誉的银行业协会。这既是对我们慈善助学活动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山东省银行业协会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遵照山东省慈善总会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动员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关注支持教育事业,促进全省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坚持长期、定向、专项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山东慈善银光助学基金”的效能,扶助更多的优秀学子摆脱贫困,渡过难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山东慈善助学活动越办越好!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希望全体大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以困苦磨练意志,化感激之情为奋发之源,刻苦学习,早日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