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引路人一起向未来师德演讲稿(通用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11号参赛教师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燃灯宏志铸师魂》!
仰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天空,诸子先贤们的哲理之声仍如恒星般绽放着无尽的光辉,照亮我们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远瞻近代新中国奋进的百年征程,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给人力量;
回味这短短的二十余年的生涯,幸而在教育上不断得到启迪,点点滴滴催我奋进。
传中华万圣师表之道,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之人。古语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位优秀的教师,是有理想信念的教师。这份理想信念,是让“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的民族精神,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终身信仰。孔子、陶行知、张桂梅等告诉我们,始终要以自信的姿态,做这样的人,传这样的“道”,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正能量。
以“真做学问”之身,授“真学问”之业。一位优秀的`教师,是有扎实学识的教师。“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的知识功底不扎实、教学能力不过硬、教学态度不勤勉、教学方法不科学,必然无法载驶学生们远航。从一名小学生到一名青年教师,我的耳旁总是听到这样的话:“你听懂了吗?”“听懂了也要再去学习一遍”“你要多问问学生听明白没有?”“备课时千万不能有一丝马虎和一点的不清楚”。这些话,来自同是教师职业的妈妈,她大概同陶行知一样,让我“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做真人,做真学问,真做学问,同志们,让我们在这样的准则的指引下,去做一艘大船,装载无数求知的梦想助力学生的勇往;
去做清澈的汪洋,汇集古今中外的知识浇灌学生的成长;
去做春天,唤醒空中的和风与遍地花香引领学生对明天无尽的憧憬与希望。
做“仁而爱人”之人,筑美好教育之质。一位优秀的教师,是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仁师,就没有未来的美好教育。去爱世界吧,去爱生活吧,去爱美好吧,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从而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记得在山区支教时,孩子们或留守,或单亲,甚或孤儿,他们尚未雕琢的灵魂,他们对未来的向往,他们对爱的渴望,让我铭记,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做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因为有爱,则可“亲其师,信其道”,有爱,则可以让他们爱生命,爱生活,爱时代,爱这人世间。
传道、授业、爱人,是我仅有的教育历程中的感悟,是我今后将砥砺奉行的师德师风,我将以此站稳这方讲台,展现人生舞台的风采,以此握紧手中粉笔,涂绘平凡岗位的重彩。一生秉烛系国运,一颗丹心铸师魂,今天的我们肩负着祖国的重任,怀揣着育人的使命,让我们以一份赤诚大爱点燃每一位学生,让我们燃灯宏志铸师魂!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爱与责任
师德师风讲座
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大爱是无痕的。有人说爱是奉献,但我则认为爱是一份深深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敢说自己肩负着使命之类的责任,但是,不管是出于道德规范、还是为人师表的榜样,这种责任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尽职尽责是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那一个“爱别人孩子”的神。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一个人初当老师时充满激情,并不代表他始终能对教育事业保持坚定信念;一个老师过去是学生的表率,并不代表他能永葆先进本色;一个老师口头上对教育事业信誓旦旦,并不代表他内心的高尚。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
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在政治上要有清醒和坚定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言行、着装就像一本立体教材,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能使自己的修养真正达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学生就会“不令而行”。
其次,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必须是活水源头。”应该意识到,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现状,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另外,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任课的教师,应该时常去听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吸取新的知识。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己不断的研究,加强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三,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好,感情不深,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教师。这样,教师的学问再深、再博学,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是多么重要的。
第四,是要做一个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教师。当一名合格教师是非常辛苦的事,当一名优秀教师会更辛苦。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
教师,面临着正确定位的问题,把教育的事当做学校的事来做,是得过且过;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是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的真谛。在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不会产生敬重。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做一名有为的人,要奋斗,要拼搏。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绩,态度占85%,知识和智力只占15%。可见,一个有为的人必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教育责任心的教师,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负责,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而对学生负责,就是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快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本领的教师。教育事业事关民族兴衰,一个教师还要具有国家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总之,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更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第五,是要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有所追求的教师。当前,我们的工作是繁重的,业余时间很少,然而业余时间如何安排、怎样度过?有可能就是我们之间产生差别之所在。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学习的读书人,只有不断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
对知识的渴求,你就能为自己的教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业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养成读书充电的好习惯。有所追求的教师不仅要读书,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我认为我们刚工作不久的教师应是最富有创新资源的群体,自己精力充沛、富有活力、知识更新快、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只要我们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反思和提升,就一定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六:是要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一、脚踏实地的教师。在以前的老教师里面有个别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资格老,例如上班迟到一会儿,下班早走一会儿,没什么,孰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上放松自己,越放越快,到头来一塌糊涂。犯错误是正常的,更是可以原谅的,但绝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真诚坦荡,表里如一。这个在社会上各个行业都是能吃的开的,不可缺少的。做事情更不能急于功利,走歪门邪道,尽管社会上有走后门找人办事的,但是大多数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来的,所以要靠积极进取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一次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工作态度。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一,脚踏实地的教师。
第七:是要做一个有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教师职业的崇高,就在于教师身上体现出的那种薪火相传、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甘为春蚕、人梯、红烛、铺路石的高尚人格和
奉献精神。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第八:是要做一个会妥善处理与家长关系的教师。如今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被定性为服务型行业之列。面临形形色色的“上帝“们,我们更多感到的是与家长的难以沟通,工作的难以开展,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如同医患关系一样微妙,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已然成为“对立面”。8月底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发展现状满意度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当地教育的发展现状感到“满意”的只占27.1%,感到“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56.6%。 中国公众对教育的不满,主要集中于“教育投入”和“教育公平”上。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我们这些家长的投入可是相当大。”一些家长如是说。 这些年,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很多地方,尤其是大城市,用钱、权换入学机会、换三好生、换班干部的情况越发严重。有了金钱和权力的介入,原本单纯而美好的关系扭曲变形了。 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化学反应,存在着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心态。 “教书育人”工作越来越被家长难以理解。现在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显得很没有底气,不敢批评学生,也不敢得罪家长。怎样沟通与协调家长的关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承待研究的课题。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老师,他们的人,他们的话和他们的事。在我求学的各个阶段遇到过很多老师,每个阶段都有一些老师让我记忆深刻,对我影响深远。
在我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害羞、腼腆、懦弱的小男孩,上课被点名发言就会满脸通红,支支吾吾。我的班主任注意到我,认为我很有潜力,需要去挖掘、释放。于是她“力排众议”,将我推选为班长,推上班级的舞台。她的信任与支持,让我的心扉慢慢打开,让我走向开放,为今后的质变埋下了种子。同样的`,英语老师也让我记忆犹新。那时候班里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总是不交作业,老师好像也没有惩罚他们。那时的我就想:“我是不是也可以不写作业?”,可后果却是截然相反,我被单独拉到办公室进行了批评教育。她的一句话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人和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她让我明白,人应该有向上的追求,而不是向下的随波逐流。
很快的,我升入初中,遇到了我的恩师,一名体育老师,也是我的启蒙教练。他的“不坚持,就没有成绩”陪我度过三年,让我一次次的奔跑,一次次的跳进沙坑,一遍遍的清理满鞋的沙子。而终究,我也拿到梦寐以求的冠军,成就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荣耀时刻。
高中阶段,我碰到了一个古板固执的老头。他的很多言行做法让那时的我觉得难以理解,“不可理喻”。但有一句话我莫名其妙的记到今天:“求学的路是孤独的”。当时的我不以为意,可随着升入大学,读了研究生,我才逐渐理解“孤独”的含义,那是告诫我们要静下心、沉下去的做学问。
匆匆十九年过去,我的求学之路告一段落。如今的我也成为一名教师。此时的我才深刻体会到老师一句句说教背后、一次次“凶神恶煞”背后纯粹的热忱与无私关爱。
成为教师后的我,时常思考我该如何像我的老师一样去影响我的学生,可现实却让我屡屡“碰壁”。学生们调皮、固执、难以理解、不可理喻,我教篮球的时候他们想打羽毛球,我教羽毛球的时候他们想打篮球。可慢慢的,我想明白了。他们调皮捣蛋、不服管教,可他们始终只是学生啊,像不修边幅的花朵,需要我们细心的、慢慢的修剪。他们会犯很多错误,就像当时的我一样。因此我不再冲他们发火、吼叫。开始在课堂中与他们时常交流,渗透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和感悟,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他们。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将如我的授业恩师那样,向我的学生传递积极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
若干年之后,希望他们能够成为自信又谦逊、勇敢又理性、仁爱又宽容的人。
以上就是我的演讲内容,感谢大家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