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好书演讲稿(通用3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敬礼)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荣幸地站在站在庄严的国旗下,与大家共聚一堂,来谈一下关于我对《读好书受益一生》的理解。
古今中外,流传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哲理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说明书读多了总会有好处。读书不但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做人的品味,让人受益终生。从书中我们会认识一个个崭新广阔的世界,会学到许许多多知识。书中的世界既精彩又神奇。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书中的主人公会像一块磁铁将你牢牢吸住,带你上天入地、穿越时空、遨游海洋,探索不为人知的宇宙奥秘,那种快感,胜过你身临其境去环游世界。
书是人性的净化器,让人心灵涤(di)荡,擦亮双眼,端正人生态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对于每次作文,那种“眉头紧皱、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东拼西凑“的痛苦和无奈的感觉,当然这样写出来的内容也枯燥乏味,想必大家有同感吧。自从我进入四年级以来,在老师耐心的'指导和教育下,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大家踊跃参与。“你一本,我一本。”相互借阅,然后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再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文字的方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贯穿在一起,运用到文章中去。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再写就变得轻松多了,自己也成了“巧妇有米可炊”
与书作伴,你会发现一滴水会折射出一片海洋;与书为伍,你会惊奇的发现,生活就是一本书。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大国,历代重视教育和读书,古代有许多刻苦读书,让人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悬梁刺股的孙敬”……而如今,正如总理所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优越的生活和读书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芬芳的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我们在迷人的书香中快乐成长,真正体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精彩涵义,创造出一个五彩缤纷、灿烂无比、精彩的现实生活吧。来吧!就在今天!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常常步履匆匆地行走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的楼道上;常常坐不热椅垫,就得起身登上讲台;常常在下班后,还舍不得熄灭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在夜里敲打电脑的键盘,任随‘嘀嗒’间时光飞逝……”忙碌中,偶尔,我会担心缺少了心和书的自由交流,会担心有一天昂扬向上的心不再激越豪迈。
有人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提起唐代大诗人李白,人称诗仙,声蜚四海。人们常常仰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才情,却很少品味他的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奇书”。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曾有“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的读书经历。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中为我们留下九千多首诗篇,是我国古代大诗人中留下诗篇最多的一个。 “少小喜读书,彻夜守短檠”、“万卷纵横眼欲枯”正是陆游成功的奥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朱永新教授说过,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身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读书的重要,我知道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教起书来才会得心应手,妙趣横生;也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自己的学生遨游书海,品尝读书的快乐。
现在,我的书架上又多了这样一些书:《我的教育理想》《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教育名篇》《爱心与教育》……工作之余,我认真研读着这些书目,《我的教育理想》让我懂得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文化、有责任、更要有崇高的理想,《给教师的建议》为我解开了教学中的许多困惑,《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教会我怎样管理班级,怎样做一位合格的班主任;《陶行知教育名篇》告诉我 “生活即教育”……他们是百看不厌的参考书,是指路灯,是加油站,促进我更快、更好地成长!
读书,因心中的志趣而播种,因静静地滋养而生根,因毅力的耕耘而开花,因感悟的积累而结果。读书,就是在读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读一段段宝贵的时光,在读整个大千世界。有人说:“思想有多远人就走多远。”我要说:“读书有多远,精神就会有多远。”让我们乘着书籍的翅膀,让精神远翔!
在我发言前,王瑛老师的发言震撼全常我只能自我解嘲,几句话过渡到我的发言!呵呵!引言如下:刚刚王瑛老师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情境,让我们沉浸其中,无比膜拜哈!但是,我坚信朴素的语言并不影响对真理的表述,下面让我和大家一起回归淡定的理想思考。
“运用情境课堂,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读书体会。情境课堂,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情境课堂,以情感染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听课;情境课堂,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思考到达爱听课的效果。情境课堂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每节课我们都在努力地创设这种很容易走进学生心灵,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这种情境课堂的创设更有着不容忽视的分量。只有孩子的思维被唤醒,被激活的情境下,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去听老师的讲课,去思考,去收获!但我们不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认真地学习状态,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种爱听课、会听课、会学习的习惯培养!
其实情境课堂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流教育理念要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一直以来我深信并遵循着这个原则。但是在今年,党我再次走进一年级的孩子,再次用情境课堂带领着他们快乐地学习时,我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思考——“兴趣究竟从何而来?”兴趣仅仅是天赋或潜能的自然表现吗?即使一个具有天赋或潜能的孩子能否自我开发?或是通过后天体验、见识启发、调动出来?
从启蒙到体验学习、延续发展、直到形成成熟的兴趣取向,这个过程不会只是一个人在参与,在这里有孩子们自身的寻找和探索,有外界环境的引导和影响,有孩子们的执着和坚持,有外界环境的陪伴和同样持之以恒的协助。所以说“兴趣”的形成,有它的“前世今生”。而我们则是促进这个过程的最有力的外界协助力量,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在每一节课上,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应该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入手,决不能有环节,没细节,真正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让他们产生“爱听课、爱学习”的源动力——对学习的兴趣。相信这一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我们的学生有信心,一定会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靠近。有句话说“梦想是用来接近的,而不是用来实现的”,我想让这句话更完满些,我们可以向着梦想无限接近!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固守着给学生最优异的成绩这个信念,也一直为此而努力。但最终能够成就学生的,却是一些最本质的东西,比如良好的习惯。相信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我们也正在形成某种良好的习惯,证应了那句话——“在付出与收获的同时,成就别人,页成就自己。”这是一件双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