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读书座谈交流会教师发言稿(精选3篇)
大家好:
说起如何写学生评语,老师们写的评语有的文笔优美,有的内容规范,有的中肯实用,我实在不敢在大家面前谈什么优秀经验,下面就跟大家交流几个关于写学生评语的问题,并谈谈我自己的看法,说得不对,恳请指正。
一、我在读书时是怎样看老师评语的?
不知道是谁说过,当老师的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在作为学生时的感受。记得读书时,我很注意老师给我写的评语。当看到什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套话时就觉得特别地索然无趣,当看到老师老师评价我的优点时,我便眼前一亮,心头一热,有趣的是,我还曾经很注意找一找老师有没有给我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印象中那是对几乎完美的学生的评价,如果看到老师写我的缺点,我就要失落好长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评语中是怎样评价我的,我也就怎样看待那位老师,他把我写得很好,语言很亲切,我就觉得这名老师很好,他把我写得不好,语言冷冰冰的,我就觉得这个老师不够好。不过说真的,读了十几年书,几乎没有一名老师写的学生评语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老师以后才体谅了,因为老师到了期末时都太忙了。
二、学生评语有什么作用?
顾名思义,学生评语好像就是对学生学期来各方面表现的一个综合评定。不过我认为,孩子是在发展中的,学生评语还起着一个影响未来的导向作用。一份写得好的评语会促进学生进步,一份写得不好的评语却有可能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评语有没有用,说到底就是阅读这份评语的人看完之后对他有没有帮助。
三、学生评语是给谁看的?
阅读我们的评语的只是普通的父母和尚未长大的孩子。出于对教师的尊重,我们写的评语会被当成了一种“圣典”,会被当做权威式的评价。那么我们写评语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人的阅读感受和读后的反应。要能够带给他们带来积极的促进,而不是消极的破坏。
四、我在写学生评语时坚持的一些做法和原则。
我要求自己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鼓励为主。如果学生在本学期中获过校内外的荣誉,那就一定要写下去,稍微遗憾的我们的评语通常是在期末考试前就写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的佳绩或者进步我们不能概括到评语之中。写优点时首先考虑与学习有关的,但尽量避免那些“上课举手发言”、“作业认真完成”的内容,这些方内容我们自己或者是之前的老师已经写得太多了。除学习品质外,学生其它方面的优点也要加以重视,例如言谈举止、兴趣爱好、道德品质、卫生习惯等。另外,学生如果有担任班队职务,或者是校性管理工作,甚至是负责班里面的一个小小任务,也要写到评语之中。我们写优点和荣誉虽然简单,但是经家长和孩子反复念读之后,却有可能成为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
第二个原则是把评语写具体。空话套话不仅我们写得烦,别人肯定也读得累,我认为评语不一定总是要写一些概括性的文字,有时候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典型事例也可以写到评语之中,例如写孩子某次考试成绩如何,进步了多少;例如写孩子在学校活动中参加的是什么项目,表现得怎么样;例如写孩子在某此大扫除中的表现。有时候还可以写到孩子在日常中做的某一件事,说的某一句话,甚至写到家访时所了解到的孩子在家中的优秀表现。曾经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妈妈是老师,她说现在老师写评语都是在网上抄的。”以后每一次给这个学生写评语,我就专写她的具体事例,我看她妈妈还敢不敢说我的评语是抄的。
第三个原则是适当夸大优点。我给学生写过一些夸大优点,夸大影响的评语。我写过“优秀的你总让我想起了达.芬奇那种身兼十几个‘家’的伟人”、“你简直就是一位小安徒生”、“未来,人类的天空会因为你而更加美丽”、“21世纪有你,定有一篇广袤的辉煌”这样的评语。反正对我们老师来说,这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赞叹,但要是能让家长和孩子以此为高度去追求,那我们就功德无量了。
第四个原则是评语要公平。我们每个老师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对孩子是偏心的,但实际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难免对孩子有一些爱憎的现象。平时由于情绪的影响,那也就算了,到了写学生评语时我们却必须理性地提醒自己不要把对孩子的情绪带到评语之中。因为我们写的是一份类似于白纸黑字的鉴定性文字,我们是要冷静地坐下来同家长交流孩子的过去,面对未来的,你的评语有可能影响家长未来一学期的教育情绪和教育方向。写优秀生时我觉得还行,平时就疼这个孩子,说几句疼他的话那还不容易。但是到了写问题生时,我的精神就更加集中了,反复地检查自己有没有情绪问题,该如何站在疼爱这个孩子的角度来写评语。这也是一个教育契机,一些问题生平时不理解老师,看到老师在评语对他那么认肯,说不定下学期里他们还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呢。
第五个原则是尽量不写缺点。这样说起来好像有点不当,学生评语怎么能不写缺点,那不是不规范了吗?但是,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老师不要老是去说学生缺点的那根筋,因为常常是,你越说,孩子的那条筋长得越粗壮,而你不要去说它,反而有可能那条筋会越来越萎靡,最后干脆消失了。”我很同意这个观点,觉得学生评语中白纸黑字的,而且还有我们老师的盖章,那就好像有点“经鉴定,你的孩子很粗心,经鉴定,你的孩子很不讲卫生。”这样的意味。想想,这样的话,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好像有点残忍。我这个人心软,考虑到这,也就不顾写评语的规范化的需要,而不忍心写了。
五、我在写学生评语时采用过的一些创新做法。
为了把评语写好,除了自己积累素材外,我也用过一些方法。不过我觉得最实用的是老师列出项目,让孩子以填空的方式来补充资料。去年学生毕业的时候,要写毕业评语,我就让学生给我写两项重要的资料:你在小学阶段最好的成绩是什么?你近期和远期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然后我这两项内容全部写到评语之中,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实际上那份评语很容易写,写了之后蔡主任对我评价不错,而家长和学生也反映不错。
为了修改学生评语,除了请学校领导把关以外,我还曾经让学生自己帮我修改评语,我说你们觉得看什么评语最喜欢,最有用,就给老师改一下。不过那一次可能是没遇到胆大的,学生对这样“光荣”的任务有点战战兢兢,只字未改地还给我了。失望之余,以后我就再没采用这种做法了。
相信在座老师们有很多比我更高明的做法,恳请多多指教。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进行这次读书交流活动,其目的是要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包括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读书学习中的做法和体会拿出来,跟各位老师做真诚的交流。
我们学校有许多喜欢读书的老师,尤其是卞金涛老师、高英猛老师、韩开平老师等,他们博学多才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们读书是为了兴趣,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在上学的时候,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优美的诗歌、散文,各类小说,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但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在繁琐的工作面前,读书的兴趣渐渐地淡去了,今天的自己总是感觉是在压力下读书。
以前,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杯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新时代教师再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在某些知识方面超越了老师是常有的事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仅满足于一杯水、一桶水,不求知识的拓展和加深是完全不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活水”,要做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所以,我认为即使读书的兴趣散去,我们也应该在压力下读书,因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我的学习是从反复阅读初中历史教学用书和高中历史教材开始的。我购买的书籍,我自己把它们分为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三类。近期我购买的书籍主要有:《教师语言的艺术》、《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优秀教师的经典说课案例》、《史记故事》、《成功教师的22条军规》、《人一生要读的经典》等。分别放在家里、办公室里、学校宿舍里,利用休闲时间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尤其是繁忙的工作,总是不能够按照事先的计划读书。
在此,我给各位年轻的教师提出几个建议:
一、明确目的:首先根据个人情况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二、选择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你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你需要看什么样的书)。
三、制定读书计划:既包括短期计划,也包括长期计划。计划每年每月,甚至每周每天读什么内容。
四、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重点写出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把读到的东西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五、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编写教学设计、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等,各种活动会成为你读书的动力,活动促使你去读书,查阅各种资料。一个教师无论是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专业理论的提升,都是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才会有质的飞跃。
从年龄上讲,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等到我们这种年龄,没有精力读书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到的东西太少。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尽自己的所能,使自己做到最好。从现在开始,就努力读书吧!也许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最努力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们都担任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都各有方法,各有招数,在这里,我只是把我担任班主任的一点感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我认为,担任班主任是一件苦差事,但要学会苦中取乐。每天,我们苦苦地跟紧着我们的学生,苦苦地培育他们学做人,力争成才。只要跟紧学生,有事也会没事的,问题也将不再是问题了。学生成长了,我们也就踏实了。学生成才了,我们也就乐了。跟紧学生,不让学生犯错、违纪,也许部分学生会反感、厌恶,这很正常,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跟紧他们,用一种境界来形容便是“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跟紧学生是班主任最笨的办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就是“实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带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凡是普通同学能干的事情,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情,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情,班主任不干。这样,班主任就做到苦中取乐了,这样,担任班主任能达到“巧干”的层面了,我认为,一个班主任能够做到“实干+巧干”,那么,他一定不辛苦,也一定是快乐的。
第二,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在进行一次艺术创作。每教育好一个学生,就如制成一件艺术品。每当遇到问题学生时(特别是没把握处理时),先不急着去处理他,缓一缓,给自己也给对方一点时间,结果会大不一样的。这里,我举个例子,在一节晚自习里,我无意中发现了黄某同学桌面上的半张纸片,拿起一看,上面写了几组数字,并在每组数字后面标注着“开大”“开小”字样,我脑海闪过一个念头:这是在吗?我不敢确定,先收起了字条,黄某同学下意识地要拿回字条,并且说,那是没有用的。“没事的,没用我会扔掉的”,我也没事地回答着。下课后,我拿着字条到了年段室,咨询了其他老师,答案很确定:是在!那么,黄某同学从什么时候开始赌,还有谁,用什么方式赌,在哪里赌,涉及的金额有多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得搞清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先从黄某同学的同桌开始入手,模棱两可地旁敲侧击,“黄某找你借钱了吗?”“没有”。“作为同桌,黄某出了这么大的事,你本应该早点告诉我,那是真正为他好呀,现在,你看……”“之前,我在上课时看见他经常写一些数字,问他做什么用的,他说是用的,我也说过这东西还是不要玩,可他不听。”这下很确定是了,而且知道黄某同桌没参与后,从他较好的玩伴陈某入手(他们都是外县的,周末都在一起度过),“周末,经常和黄某出去外面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没有,老师,那不用去外面的,有手机就行,即时聊天软件里面都有这样的软件-PC软件……”很快,像葡萄串一样的事实就浮出水面了,这样,处理事情会事半功倍的。
第三,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合理、有效地运用赏与罚的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班效果。孙子兵法开篇就讲:“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其中说到赏罚是否分明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同样,赏罚是否分明也是能否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因素。“赏”,就是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罚”,就是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之人,不能随心所欲。
我们可以只赏不罚。赏与罚是相对的两个概念。有时候,不赏就意味着罚,不罚,也就意味着赏了。比如说,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可以每次都表扬一下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实际上,对于那些没被表扬的学生来说,也就是一种批评了。必要时我们可以改罚为赏。赏与罚是相对的,而赏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罚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因此,用赏取代罚也能保持公正,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试举一例。学校里举行行为规范评比,我任教的班级表现很不好,于是我在班级里内部进行检查评比,由查到一项扣1分改为合格者加以一定的分数,然后比较谁的分数高。这样做,无疑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当然,有罚必有赏,重罚必有重赏。赏罚不公正不但是兵家大忌,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罚是不可以单独存在的。犯错误的毕竟只是一部分同学,还有很多人,他们至少没有同流合污,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全班发火连这些学生也一并打击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主张,在重罚之前对这些学生要重赏。重赏的目的有二:其一,分化学生,使得中间学生非常容易找准自己的方向;其二,赏罚同时进行,互相映衬,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班主任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准备好学生犯错误;一是准备好自己教育的挫败。只有这样,我们班主任才能够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我们的生活、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工作得开心、生活得愉快!借此,祝愿我们的领导、老师:开心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谢谢!
Copyright (C) 大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