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观后感个人学习体会和感悟作文精选3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五四青年节钟南山写寄语】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前不久,一段名为《后浪》的视频演讲刷爆各大媒体网站。视频中展现的是对青年一代的肯定,更是对“后浪”们的期待。
风起潮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青年党员干部作为党员中的佼佼者,作
守初心、强信念,立下“青云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陈独秀36岁创办新青年,他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李大钊27岁撰写《青春》,他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毛泽东27岁主编《湘江评论》,他说“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回首过去,无数仁人志士用成功经历启示着我们,只有在青年时期树起远大理想、立下青云之志,才能于时代浪潮里实现个人价值、改变祖国命运。如今,青年基层干部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应始终坚守为国为民的初心,要立大志、做大事,成
善学习、钻业务,涵养“硬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工作繁琐复杂、牵涉面广,考验的是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从干部直播出镜带货到防控疫情复工复产,从基层网格化管理到扶贫到户政策落实,从做好群众工作到深入走访调研……每一项基层工作的“小细节”都蕴含着“大智慧”,需要青年干部不断去学习、去钻研、去提升。因此,青年干部作为基层“后浪”,在面对面对新挑战、新困难、新业务时,必须要上好“基础课”,工作中多向同事、领导悉心请教;要练好“基本功”,在问题中善于自我总结,不断进步;打好“持久战”,在繁琐中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要切实将精神落到实处、想法落到高处、工作落到细处,从而确保中央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后浪观后感个人学习体会和感悟作文精选3篇
办实事、惠民生,练就“宽肩膀”。枝叶总关情,点滴见初心。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立足点就是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把为民解忧的使命扛在肩上,在一件件实事中练就能为民所依、为民所靠的“宽肩膀”。如关注百姓民生,了解庄稼长势、生活必需品价格等;做好精准扶贫,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政策落实;谋划产业发展,以当地特色带动经济发展。从民生“小事”出发,做好为民服务“大事”,从而不负时代重托,勇做奔涌的基层“后浪”。
后浪观后感个人学习体会和感悟作文精选3篇
让我们胸怀理想,始终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正如《后浪》中提到的,“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需要每一个人去奋斗,去拼搏,作为年轻人,希望寄托在身上,我们理所当然,我们义不容辞,像海浪一样用尽全力奔流向前,朝着理想努力奋斗,朝着目标坚持不懈,朝着未来拼命奔跑,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让我们奋勇向前,始终保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冲劲。毛主席曾说,“年轻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充满能量是年轻人的代名词,我们有用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应该感到庆幸的是,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好时代,“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处在崭新的新时代,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投身到祖国发展需要的地方,竭尽所能、贡献力量,创造属于我们的更高成就,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
让我们脚踏实地,始终保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专劲。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小到个人,手中纵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手里有技术,生活才真正有出路;大到国家,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无论是高新技术前沿,还是疫情防控一线,不难发现,年轻人已经逐渐挑起了大梁,我们把事业当作快乐,让知识发挥能量,用青春谱写华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脚踏实地终究会攀上高峰,黄沙百战必定会攻克楼兰。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把“劲”铆足,一起创造属于“后浪”的时代!
当太阳落下时,光明并未逝去,余热并未消散,而是将光与热交给了月亮,传递给了星星,满天星辰传递着它的余晖,继续发光、发热。当一代人落幕时,他的精神并未沉降,而是将智慧与力量传递给了后代,无数后辈人传承着这种精神,继续开拓、进取。
在抗击疫情中,青年一代是冲锋在前的战士。4.2万多名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南宁车队309名乘务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8岁;年轻的科普团队开发出全国第一份疫情地图;“95后”的支教团队最早返岗,为远方的孩子撑起特殊时期的生命之伞。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命,用专业的态度履行使命,穿过学以致用的关口,走在知行并进的路上。
在脱贫攻坚中,青年一代是扶贫路上的行者。青年一代从来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攻坚战,从《最美的青春》中的塞罕坝精神,到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河北曲周,接力帮助曲周实现从千年盐碱滩到“米粮川”的巨变,再到河北保定学院的15名毕业生,选择到万里之遥的新疆任教……他们眼中的星辰大海在教育贫穷、生态贫穷的边疆。
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在前辈前他们是取经者,在群众前他们又是送经者,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练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他们用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立足岗位倾情投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青春征程中初心如磐。
国家的希望看青年,民族的未来看青年。青年一代就要把最饱满的青春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