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海尔张瑞敏常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微软比尔·盖茨也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居安思危是保证个人成才的前提,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为什么要居安思?由于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些突发的偶然事
件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意外的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所 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坦途与荆棘,顺境与逆境,常常交替出现。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疾病和伤亡;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要想到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辛酸。居安思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格言。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身处高度文明的现代生活,面对极大丰富的物质文明,面对丰富的大自然资源,我们往往被麻痹了,生活如许这般的顺畅,自然不会想到困难之时,只一味的追求享乐,追求安逸。
然而人们都像是被蒙住了双眼,一步步深陷享乐主义的陷阱中,资源掠夺,环境破坏,人性堕落,城市里弥漫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臭味,究其实质是因为我们安于现状,不能居安思危,唐太宗就曾告诫子孙不居安思危,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面对现代文明,我们往往被麻痹了,生活如许这般的顺畅,自然不会想到困难之时,只一味的追求享乐,追求安逸。因此我们要时刻警惕,培养忧患意识。
时至今日人类就像那寓言中的老鼠,丧失警惕,初尝甜头后便高枕无忧,偶尔会有回归自然的想法,但又被物质的诱惑压了回去,直到有一天,才发现自己无力回天。人类必须醒悟,停止那些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行为,认清自己身处的环境。
面对享乐主义的泛滥,心灵的腐蚀摆正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也许你会说我要求不高,即使像梭罗一样,隐居在瓦尔登湖,或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也是可以的,然而我们依然要时刻警惕,即使那样的环境,意外的事件也依然会身边,要学会掌控着身边的一切,而不是安逸地躺在那里享受,一旦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所防备才是最重要的。但世界却不
被关在笼子里***,人们都知道他的本领,然而关的时间长了,坏习惯养成了,“锦衣玉食”惯了,它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放飞,也想不到它会死于饥饿。这令人震惊的事实足以说明,一个人如果不能居安思危,终归会在灾难降临之时束手无策。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使在最安逸的情况下,也不忘前方的障碍,这才是真正的居安思危。
人的生命应当如同河流一样,在平缓细流中不断地积蓄力量,才能越过前方的山丘,继续前行。那些安于现状、无力奔腾的水滴,只 死水是死的,而前行的河流就是活水。
这样做不是杞人忧天,我们只希望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不要突然地坍塌下来,那么请用居安思危的观念把天的四角支撑起来。
个人的沉浮,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兴亡,或许有时仅仅是因为一个小的举动,小的插曲,小的错误所引起的。当今更加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忧患意识,这起源古老的字词,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有备而无患,无备则有患,只有生于忧患,而心怀忧患,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古人的有备无患,是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人的眼中的忧患意识,是紧紧与家国联系在一起的。对家国的热爱,让他们更加的深思一个国家兴起与衰亡的原因与本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便是先人对其的总结。悠久而绵长的华夏文明中,历史早已见证了无数“有备”国家的昌盛与“无备”国家的衰亡。
近代的有备无患,是对危机的洞见与预防。一个简单的举动,或许拯救了世界。大名鼎鼎的曼哈顿计划,便是这样产生的。二战期间,在发现原子裂变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时,爱满分作文网因斯坦等物理学家担忧起若是此技术为纳粹德国所利用,会造成不逆转的后果,于是给美国政府写了一封联名信,殊不知,此举拯救了世界,因为对危机敏锐的忧患,美国才率先掌握了核武器技术,才加快了二战的进程,让更多的人尽早结束了战争之苦。我们不知道,若是***为纳粹所用,又该有多少生灵涂炭,世界又该走向何方?若无忧患意识,何谈国家的兴盛,战争的胜利?危机面前,有所准备,才能无忧后患。
现代的有备无患,是国家走向兴盛的根本与基石。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沧桑历经磨难的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内忧外患才走到了今天,我们对于有备而无患更是理解深刻。今日的我们,努力的建设着我们的国家,让其更加强大。因为我们知道,落后而挨打的屈辱历史是多么的心酸,我们为摆脱困境,又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此刻的努力建设,都是为将来做准备,为将来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的准备,也是为未来的忧患所做的准备。准备于无患之时,而有备于患难之时,国家才能强盛,屹立于世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备者,才会于忧患来临时应对自如,迎接挑战。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至今日,这句话仍为一句至理名言为世人传承。而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凭借一己之长,便高枕无忧,安于享乐,而却毫无忧患之心,无疑自取灭亡。
古有神童仲永,写字作诗信手拈来,一时人们争相求之,而其父却毫无忧患之心,以仲永之诗作换取银两,而“不使学”,其年长,才气渐减,“不能称前之所闻”,及其成人,“泯然众人矣”。可见,上天赐予仲永常人之不及的聪慧,而他和他的父亲却没有任何忧患意识,最终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反之,一代至圣孔仲尼,生来为常人,无任何优势,并且要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而他却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周游列国以求教,以“学无止境”勉励自我。他深知上天没有赐予他任何多于常人的优势,于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学而时习之”,学思并存之理长存于心。那一根根燃尽的蜡烛,那一个个漫漫长夜,那一页页翻过的书柬,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人:孔子。
然而,忧患之心不仅是对个人的告诫,更是治国之道。
清朝无疑是缺乏忧患意识的典型。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使之过于自满,自以为天朝上国,以为维持有先天优势,便可将“蛮夷”之国踩在脚底。但梦总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声震响震碎了清政府的美梦。软弱无能将辽阔疆土拱手相让,闭关锁国将大好河山毁于一旦。
今日之中国,今日之青年,如不存忧患意识于心,又如何能长存,只怕又会步入清朝的后尘。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便深谙又换知道,虽然他在诗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他却没有就此止步,书法绘画方面钻研,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将竹画得栩栩如生,至于“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书法已经炉火纯青,但他仍不断练习,将家中的一谭清水燃为墨色,最终达到“入木三分”之境地,他不懈的追求与勤奋练习使它成为千古书法大家,仅留下千古绝唱“兰亭序”,引无数风骚瞻仰求之,后人晚辈望尘莫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却显示,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现差错;而面对优势,我们往往自以为是,忘乎所以,最终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人生之路漫漫,吾辈应常存忧患之心,进而上下求索。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忧患意识的体现,是国家的生存之道。《易传》中提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由此可见,只有我们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才能保全自身和国家。
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所以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每个人都应当心存忧患意识。
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中表述:“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不能注重道德品质的提高,不切磋学问,不按道义的原则去行动,有了过错不能及时改正,这正是我忧虑的。这些是孔子目睹春秋末期的现实状况而产生的忧虑,他担心人民不能做到这样,那也就没有足够贤德之人,那国家便会走向衰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常常思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虽然无法达到圣人孔子那样的高度,但我们心怀忧患意识,也可以促使自己成功,进而为国家做出贡献。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决定了企业的成败。无百姓无社稷,便无国家盛世繁荣。
海尔集团董事长说过,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无独有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也曾道:“所有员工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微软公司还有三个月就要倒闭。”这似乎是杞人忧天但实则不然这两位老板都希望自满分作文网己的员工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这样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才不至于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国家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为重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亡,纵观历史,忧患意识一直都为统治者敲响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初期,魏征以“居安思危,戒骄以俭”劝谏他。唐太宗深以为然,在执政期间“小心谨慎”因此出现了太平盛世。相比于唐朝,清朝则印证了“死于安乐”。
这一道理,清政府沉溺于享乐的安逸生活,不思进取,使中国远落后于世界之林,最终生灵涂炭。泱泱华夏在阵阵炮火中,弯下了腰杆,流下了血泪,受尽了屈辱。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应当做好规划未雨绸缪,便会迎来国泰民安,如果只顾眼前享乐,便会逐渐走向衰亡。
个人和企业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都具有忧患意识,国家怎能不富强。我们应当不断强化自身意识,提高企业精神。不断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国家便可以走向辉煌。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你所站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光明中国就不会黑暗,为了祖国的安康和个人的未来,我们心中应该常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心系家国情怀,将自己与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铭记历史,展望未�
人生就像窗外的天气,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雷雨、暴风。要想在处处危机四伏的人生海洋中乘风破浪,航行到胜利光明的彼岸,就必须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不至于一败涂地。
防患于未然,是对突发危机的预先准备,是对未来各种情况的预测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中国有句成语,未雨绸缪,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还没有下雨,就先补好屋顶,这样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就能在温暖的房中躲避风雨的袭击。在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世界的时候,在日本、韩国、泰国等邻国纷纷陷入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泥潭中时,由于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为国家的经济备下了雄厚的外汇储备,以应付突发的金融危机,事后又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才使得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成为亚洲的中流砥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尊敬。由此可见,防患于未然,可以避免突发的灾难,可以使得未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亡羊而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与其在事故发生之后再采取措施来弥补,不如在其之前就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防范。试想一下,如果养羊人在狼来了之前,先把羊圈的漏洞补好,那又如何会给狼可乘之机把羊叼走呢?在风暴之前修补屋顶,在洪水之前修筑堤坝,在荒年之前储备粮食,比起在风暴之后重建吹倒的房屋,在洪水之后抗洪救灾,在荒年之后发粮赈济,防患于未然岂不是更优的选择呢?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在危机四伏的社会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牢牢握住防患于未然这把钥匙,打开通向安全平稳的未来的大门,并把灾难和不幸挡在门外。
斑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 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迈克尔·戴尔说过:“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也许有人会说,他是胆小鬼;可我不这样认为,这句话恰好说明他是个有见识的人。因为有见识才能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才有了如今戴尔电脑的辉煌成就。所以说,人要学会居安思危。
南唐李后主的亡国史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因为他沉溺于靡靡之音,荒废政事才造成了亡国惨剧。尽管当时大臣已经 提醒政治并不安稳,但他只认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却没有想到日后沦为亡国奴的悲惨境遇。就是因为没有居安思危,使他最后惨遭毒害。
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懂得在竞争中求生存,那么它被收购也是迟早的事。人被超过可以追回来,公司被收购也可以重新组建,可是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因一时大意而灭亡,谁又能给你机会重来呢?只有在安稳的时候就考虑到潜在的危机,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孟子说过:“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的,我们就是需要这种忧患意识。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会有的危险,才会提早有所准备,才不会面对紧急状况措手不及。“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这是海尔张瑞敏说过的话,或许正是这种居安思危的理念造就了海尔打不倒的传奇。
从古至今,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贪图安逸只能带来失败,又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居安思危才能带来成功。我们是幸运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又是沉重的。我们要承担着国家的兴盛的责任,我们不能让中国在我们这代垮下。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忧患意识,争做最好最强。让我们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永远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使我们长久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