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有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的意思。大家知道有字开头的成语是怎么接龙的吗?
1)带减腰围: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2)带金佩紫: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3)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
4)带砺山河: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5)带牛佩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6)带水拖泥: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现多作“拖泥带水”。
7)带罪立功:带着罪过建立功劳,以争取减免处罚。
8)砺带河山: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9)裙带关系:裙带:比喻妻女、姊妹的亲属。指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
10)散带衡门: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11)拾带重还: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12)束带结发:束系衣带,挽起发髻。指出仕。
13)吴带当风: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14)革带移孔: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15)话中带刺: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以白诋青: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以白为黑:指颠倒是非。
以半击倍: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以暴易暴: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以冰致蝇: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以词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以辞取人: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同“以言取人”。
以此类推: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
以大恶细: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以党举官: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德服人: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以德追祸: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以点带面: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以毒攻毒: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以碫投卵: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
以讹传讹: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一天,我们几个同学在作文班里玩起了“成语接龙”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任意写两个成语中间再填一个成语,不过这个成语的首字得跟前一个成语的末字相同,末字跟后面成语的首字相同。
游戏开始了,老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步登天”“坐井观天”“顾小失大”“春暖花开”和“长治久安”这几个成语。要求用一到二个成语填在中间。班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吵极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手托着脑袋正搜肠刮肚地寻找合适的成语,还有的实在懒得想,拿出了《好词好句号段》“哗啦哗啦”地翻起书来找,有些人见了,手指着翻书的人皱着眉头开始起哄:“老师,他们翻书,作弊,作弊!”班里瞬间吵了起来。这时,不知谁在我背后说了“开天辟地”这个成语,我马上来了灵感,接了下去:“开天辟地”“地久天长。”老师把这两个成语写到了黑板上,还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男生见了,马上停止起哄,开始思考。他们一个个板着脸,什么“天天向上”“天下无敌”“天下无双”全都被男生“挖”了出来,真是五花八门!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下”字,有的同学马上想到了,大声叫着:“天下太平!”老师写了下去。老师刚写下去我马上又想到了一个成语,迫不及待地说:“平起平坐!”男生们眼看自己一个都没有想出来,着急死了。“天经地义!”他们不甘落后地说。老师写了上去,男生总算捞回了一些面子,得意洋洋的笑着。“天经地义”的义……我想着,“义无反顾!”我抢着说了出来。男生试探性的说:“大地回春对吧?”没想到老师写了上去。这一局的成语接龙结束了,我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用在这次游戏上可真合适,我们平时应该多多积累一些成语,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起死回生→生龙活虎→虎背熊腰→腰缠万贯→贯朽粟陈→陈词滥调→调兵遣将→将无作有→有口无心→心口如一→一步登天→天外有天→天伦之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吾膝如铁→铁证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事在人→人定胜天→天外有天→天伦之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吾膝如铁→铁证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如冠玉→玉石不分→分秒必争→争权夺利→利欲熏心→心口如一→一步登天→天壤之别→别有洞天
“哈哈哈”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原来,我们正在兴致勃勃上一节有趣的语文活动课 “成语接龙”游戏。
同学们最喜欢这样的语文课了,在接龙游戏中,不但可看出同学们积累了多少的成语,还可以看到同学们各式各异的性格。
你看,轮到“傻气大王”李明开了,我想:这个李明开,平时从不爱学习,看你怎样接下去。不出所料,李明开磨磨蹭蹭地站起来,傻头傻脑地望望我们,右手习惯性地搔搔后脑勺,咧了咧嘴巴,却吐不出一个字。他的滑稽样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游戏继续进行,老师开了新一轮的成语龙头“举一反三”,同学们依次接下去“三心两意尽其所能二。在“二龙戏珠”后,应该轮到班长美燕了。
哈哈,“珠”字这么难联,这下可把班长难住了吧。谁知,美燕胸有成竹地站起来,清脆响亮地回答:“珠联璧合”同学们都向美燕投去敬佩的目光,我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情不自楚地从心底里称赞:“真棒!”
就这样,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听着、笑着,也帮轮到联成语的同学急着、想着,教室里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而此时,我却开始紧张起�
过了一会,我前面的同学接了个“舍生忘死”。“死死什么呢?”我的心怦怦跳着,脑海里迅速搜索起来。“有了”我脑子灵光一闪,从容不迫地站起来,干脆利落地说:“死里逃生。”在老师的微笑中,在同学的赞叹中,我如释重负地坐下,擦擦额上的冷汗。这一回真是“死里逃生”呀。
这样的语文活动课真是乐趣无穷!我喜欢这样的课。
在劫难逃、在天之灵、在所不辞、在所难免、在官言官、在色之戒、在家出家、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在谷满谷、在陈之厄、在此一举、在人耳目
一步登天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鬼一草一木一差二错一长两短一长一短一场春梦一倡百和一唱三叹一唱一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成一旅一尺水十丈波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触即溃一传十,十传百一串骊珠一床锦被遮盖一床两好一锤定音一锤子买卖一辞莫赞一蹴而就一寸丹心一寸光阴一寸金一搭两用一代风流一代楷模一代谈宗一箪一瓢一刀两断一刀切一得之功一得之见一得之愚一德一心一丁不识一定不易一定之规一动不如一静一而再,再而三一发破的一发千钧一帆风顺一反常态一饭千金一方之任一飞冲天一风吹一分为二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傅众咻一改故辙一概而论一干二净一干人犯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股脑儿一鼓作气一官半职一轨同风一棍子打死一国三公一寒如此一哄而散一呼百诺一呼百应一壶千金一狐之腋一簧两舌一挥而成一挥而就一麾出守一己之私一技之长一家眷属一家之计一家之言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见如旧一见钟情一箭上垛一箭双雕一箭之地一箭之遥一浆十饼一介不取一介书生一举成名一举两得一举千里一举手之劳一举一动一蹶不振一决雌雄一客不烦二主
语不惊人(yǔ bù jīng rèn) 语:言语,也指文句,
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语不投机(yǔ bù tóu jī) 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
语长心重(yǔ cháng xīn zhòng) 见“语重心长”。
语出月胁(yǔ chū yuè xié) 出语惊人,非同寻常。
语短情长(yǔ duǎn qíng cháng)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1) 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2)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3) 在色之戒:指色欲方面的戒忌。
4) 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5) 在所难免:难于避免。
6) 在天之灵:尊称死者的精神。
7) 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8) 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9) 在谷满谷: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10) 在官言官: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11) 在家出家: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12)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 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1)字字珠玑: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2)字字珠玉: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3)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4)字顺文从: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5)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6)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1)叫苦不迭: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2)叫苦连天: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为人为彻、为德不卒、为虺弗摧,为蛇若何、为国捐躯、为人捉刀、为今之计、为官择人、为天下笑、为渊驱鱼、为之执鞭、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为裘为箕、为虺弗摧、为山止篑
的一确二: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头出头没 头没杯案 头一无二 头昏脑眩 头昏眼晕 头破血淋 头昏眼花 头昏脑闷 头上末下 头高头低 头头是道 头痛额热 头稍自领 头破血出 头昏目眩 头眩目昏 头角峥嵘 头破血流 头梢自领 头上著头 头足异所 头昏眼暗 头童齿豁 头昏脑胀 头痛脑热 头痒搔跟 头晕眼花 头足异处 头重脚轻
最近,我们班的`同学竟奇迹般的迷上了“成语接龙”这个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提高反应能力。而我,也是“成语接龙”迷。于是下课之后,我、刘晓波、孙天奇以及“大个”开始了成语接龙的大战。
有我先开始,我立即说道:“低声下气”,孙天奇不愧文采奕奕,立即对出“气息奄奄”这时王天奇又对出“奄奄一息”“息息相关”,刘晓波又对到。“关…关…”我实在想不出来。“再不这样吧”,孙天奇提议,“我们的词汇不够多,所以是同音的就可以。”我听了万分感激,有绞尽脑汁响了起来。“对了,官官相护!”“护花使者?”刘晓波答道。由于接下来是孙天奇,可是没得对,他被迫下台,可他还在念:“者,者…”可真好笑。
接下来是刘晓波出题,他出了一个“非亲非故”,我想了想说:“故弄玄虚”“虚有其表”“表里不一”“一气呵成”“成年累月”“月下老人”“人山人海”“海底捞针”。这时我又对不出来,只好下台。
他们正准备第二次大战时,上课铃响了,我们只好回到座位上。
1) 让再让三: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2)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3) 让三让再:指几次三番地推让。同“让再让三”。
4) 让逸竞劳:指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
5) 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6) 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7) 谦让未遑:遑:闲暇。谦让都来不及。指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推崇。
8) 退让贤路: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9) 让再让三: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10) 让三让再:指几次三番地推让。同“让再让三”。
11) 推贤让能: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12) 推梨让枣:指兄弟友爱。
13) 拱手让人: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
14) 急病让夷: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15) 廉泉让水: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16) 行者让路:行走的人相互让路。指大家都谦逊有礼。
17) 杯羹之让: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18) 寸步不让: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19) 寸土不让: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20)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1) 各不相让: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
22) 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生活想一个五光十色的调色盘,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我来说说其中的一幅吧!
那时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收拾了碗筷进屋来,说:“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好不好?”我和爸爸都赞同了。
由妈妈先打头炮,妈妈的头炮是“后生可畏”畏这个字在成语里很少出现,好难啊妈妈刚开始就想给爸爸一个下马威。虽然这么难可爸爸马上接上了“畏缩不前”。还想给我个绊脚石,没门!我接上了“前功尽弃”,心想:这回看妈妈怎么接!不到十秒钟,妈妈顺口溜出了“弃旧图新”,妈妈真不愧为成语大王,这么快就接上了这么难的字。爸爸假专接不出来,在我们得意的劲说出了“新陈代谢”。这么简单的字,连三年级的`小弟弟都会“谢天谢地”虽然地这个字很普通但用在成语的第一个字就比较难了看妈妈怎么接。一分钟过去了,妈妈还在地地地的,看来这会真把成语大王难住了。妈妈被罚唱歌她唱了《同一首歌》那歌声真好听。
这个周末太有趣了,知识和娱乐融在一起,我喜欢这样的周末。
发愤展布 发怒冲冠 发蒙启蔽 发潜阐幽 发奸擿伏
发怒穿冠 发人深省 发隐擿伏 发扬蹈励 发纵指示
发愤自厉 发人深思 发政施仁 发皇张大 发奋蹈厉
发迹变泰 发愤自雄 发财致富 发短心长 发蒙解惑
发荣滋长 发奸露覆 发蒙振聩 发愤图强 发上指冠
发扬光大 发摘奸隐 发指眦裂 发号施令 发科打趣
发引千钧 发植穿冠 发综指示 发号出令 发扬蹈厉
发言盈庭 发蒙解缚 发屋求狸 发蒙振落 发奋为雄
发科打诨 发聋振聩 发硎新试 发踊冲冠 发凡起例
发扬踔厉 发棠之请 发纵指使 发奸摘覆 发擿奸伏
发踪指使 发愤忘食 发策决科 发蒙启滞 发踪指示
发秃齿豁 发上冲冠 发号布令 发宪布令 发家致富
发号吐令 发奋图强 发昏章第十一
的一确二
上星期四下午,我和伙伴们举行了一场“成语接龙”大赛。搞“成语接龙”大赛的目地不是为了招揽 众英雄吧!而是为了让自己多积累一些妙词佳句。
没等我们准备,比赛就拉开了序幕。
现场气氛十分紧张,伙伴们个个屏息凝视,拭目以待,争睹群豪的飒爽英姿,字板上的“成语接龙”四字,字样赫然醒目。
“ 常胜将军”——鲁鱼恒面红耳赤的走上台,滔滔不绝地说起“成语长龙”来,他并不含糊。“好小子”!不愧为“常胜将军 ”——他竟一连串如同“机关枪”,一下子说了六十多个。告诉你们吧,我也是参赛选手,见特说了那么多,不觉喜形于色,我本以稳操胜券,可一上台,见到那么 多人,脸上火辣辣的,脑中的成语顿时“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凭着灵感,我断断续续地说了一些。真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正当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脱口 而出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成语错了,我也停止了,才说了二十八个,不到鲁鱼恒的一半,当初赫赫有名的我一下威风扫地。
接下来,飞虎队也不甘示弱,一口气说了四十六个。暂居第二。在喜忧参半中,我们迎来了惊心动魄的决赛,一字排开,组合成语。“常胜将军”曾几次刁难 我,让我接的成语不是闻所未闻,就是难以下接。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出了个自己认为难的,可谁知他竟“轻车熟路”,“不费吹灰之力”接了下来, 使我叫苦不迭。这回,“常胜将军 ”再次将我“斩于马下”。我没想到对手都深藏不露,这次的冠军竟是一向孤默寡言的飞虎队。
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不无道理,今天,这些人令我刮目相看。
虽未成冠,我心依旧。
“一心一意”,“异想天开”,“开天辟地”……这里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说的全是成语?你想知道吗?让我我来告诉你吧!这里正在举行“成语接龙”比赛,热闹极了!
只见我们班的女生和男生们摆成方阵,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好象待会要”冲锋陷阵”,一样.这时,武老师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老师对我们讲了比赛规则:”所谓的成语接龙,就是甲乙两方互相说成语,比如说:甲方说了‘四通八达’,乙方说的成语的第一个字必须是‘达’,或达的谐音,知道了吗?””知道了 ”同学门说.
奥语老师说了句”开始”,马上说了成语”一马当先”.”先苦后甜”,(偶是男生)我方的马宁发话了.”甜,甜,甜言蜜语””语重心长”我也说了一个.该女生接了,”长,长,长,到底是长什么啊!”“这时,武老师开始数数了:“10,9,8,7,6,5,4”“长,长江后浪推前浪。”恩,着也是个成语,“浪得虚名”我有说了一个,“名,名,名不见经传(chuan)”,“哈哈,着是成语吗?”我问到。“不是”奥语老师说。“8.7.6.5.4.3.2.1.0.时间到!男方胜利!”我们男生欢呼雀跃,我们有的在拍手,有的在做V型手势,有的在喊“万岁”,有的在赞美上帝,可女生们不乐意了,狂妄的说“下课之时就是男生的必败之时!”“来就来”我们男生接下了这个“沉重的包袱”。
比赛虽然是我们胜利了,但我还是觉的还是比赛时最快乐。
这个成语接龙比赛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因为它带给我了无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