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拼音】:bīng guì shén sù
【解释】:兵:用兵;贵:重视,崇尚;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也比喻处事以特别迅速为贵。
【出自】:《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独句;用于军事等
【褒贬】:褒义词
【英语】:Speed is the soldier's asset.;Speed is most valuable in military affairs. ;speed is everything in war
成语辨析
【注意】:“兵”是动词,意思是用兵、带兵,不能理解为“士兵”。
兵贵神速的近义词
事不宜迟 速战速决 趁热打铁 当务之急 刻不容缓 急如星火 快刀斩乱麻
兵贵神速的反义词
来日方长 蜗行牛步 拖泥带水 缓兵之计 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
兵贵神速造句
在带兵打仗时,将领要时刻牢记“兵贵神速”四个字,不能因为某些小事而耽搁大局。
得知敌人已经动身的消息,将军兵贵神速,立即调兵遣将应对敌军来袭。
商场如战场,大家都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好的商人做事不能拖泥带水,犹豫不决。
消息刚刚传出,那边就有动作了,真是兵贵神速啊!
1、兵贵神速,我们要马上行动,贻误战机就必然失败。
2、兵贵神速,今晚就来个急行军,赶天明到达石宝寨,彻底消灭这股土匪。
3、兵贵神速,我们今夜一定要赶到前沿阵地。
4、乘胜追击,兵贵神速,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5、兵贵神速,我们应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机会。
6、兵贵神速,我们立即出发!
7、第四章兵贵神速显人…
8、军事行动要求兵贵神速,快速反应。
9、兵贵神速,雷厉风行,作风优良,保障有力,思想过硬,政治合格这都是谁说的。
10、兵贵神速行军加速来助阵。
11、兵贵神速,而且乘着大胜士气高涨。
12、兵贵神速,果断杀了,以免酿成大错!
13、兵贵神速,迟则生变,这样一来战略如何施展?匹夫坏吾大事。
14、皆是汝等迟缓军心,迁延日月,有妨大事,岂不闻兵贵神速乎?
15、不行,若待许昌援军过来时白马必然失守,兵贵神速,只能回兵救白马要紧。
兵贵神速(拼音:bīng guì shén sù),表示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自《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有相关典故。
【拼音】:bīng bù xuè rèn
【解释】:兵:用兵打仗;厌:嫌恶,排斥;诈:欺骗对方。用兵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或欺骗的策略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示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若说~,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战胜敌人
【褒贬】:中性词
【英语】:there can never be too much deception in war ;in war nothing is too deceitful ;all's fair in war
兵不厌诈的近义词
兵不厌权 兵以诈立 纵横捭阖 不宣而战
兵不厌诈的反义词
先礼后兵 堂堂正正
兵不厌诈造句
战场上讲究兵不厌诈,所以将领们会想出各种计策赢取胜利。
作战不仅要靠勇敢,还要讲智谋,所谓兵不厌诈,就是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
古语有云“兵不厌诈”,要想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就应该放下尊严,不择手段。
曹操打败了占据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但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最后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也被太守公孙康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