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第二阶段培训跟岗学习总结(通用三篇)

骨干教师第二阶段培训跟岗学习总结(精选3篇)

骨干教师第二阶段培训跟岗学习总结 篇1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省级农村骨干幼儿教师培训!我十分珍惜这难能可贵的机会。每天能聆听到两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可以说,每一天都给我惊喜,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获。本次培训时间密集,课程安排紧凑,授课教师来自教育界的各个领域,有专家,有名师。培训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回顾这几天的培训,感受颇深。虽然每天的课程都很紧,身体上也感觉很累,可是,内心却无比充实,无比激动。

本届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六天中,我既聆听了理论导师的精彩讲座,又体会了名师的成长过程,还实地考察了人文素养的历史传承吴文化,内容切合教师当下教学及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课堂上,我们聆听到了不仅是专家老师们所传播的知识,他们在讲课过程中所散发出来那种钻研精神,乐学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们。而我们培训班的学员们参与意识也极强,从早到晚六七小时的上课时间,大家全神贯注,积极互动,课后还意犹未尽地交流。姚建平主任和毕大林主任更是全程陪同,为我们介绍每位培训授课老师,为我们解决困难,学员们都为能享受到这种“待遇”而心存感激。

在培训中我充分理解了教师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及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孩子,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不断完善上。要求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六天的培训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开阔了视野,更使我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同时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尤其是张蓓红园长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李莉主任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及蒋丽芬教研员的《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等专题讲座很切合我们的实际工作,让我对幼儿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熟悉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主动和儿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崇安中心幼儿园观摩的两个教学研讨活动更是让我难忘,不仅让我看到了精彩的科学施教,而且也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让我感受到了教师不仅应树立新的师幼关系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而且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注重个体差异要真正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不要为了体现活动结果而只是提问能力强的孩子,忽视个体差异教育。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虽不能说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总之,这次培训受益匪浅,通过专家老师们的“点化”和“引领”,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我驾驭幼儿教育的能力,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农村教师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真诚感谢为此次培训付出辛劳的领导、老师!

骨干教师第二阶段培训跟岗学习总结 篇2

进入广东省名师吴向东工作室跟岗学习,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分组安排,也是本人刻意再选择的结果,因为省二师分组时只是简单的按地图的地区以学段来划分,在一阶段培训结束时可以调整,“走近圣贤”当然多多益善,但此阶段的培训导师和地点选择,必需二选一。我选择原则: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吴向东老师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其在数字化学习的实践和创新,科学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理解和理念,学校信息化的建设,积极开展数字化的科学课堂教学实践,创建革新信息技术教育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等研究项目成绩卓著。吴老师的研究项目与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兴趣相近,所以觉得选择其工作室跟岗实习是适合自己的。

从10月10日进入工作室到10月30日结束,在这忙碌而有序的二十天培训学习,我想用“有幸有情、有磨砺有收获、有潜力”这十三个字来总结这次培训。

有幸:在华师附小跟岗培训,吴老师充分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源:观摩和学习华师大、省二师、省电教馆、省科技中心以及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广州一一三中学、天河东路小学及华师附小等单位大师级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和研究案例,为我们提供高层次的现场指导和培训,以至参与他们具体的研究项目。有幸于此,珍惜机会,让我们学习激情倍增而令跟岗培训卓有成效。

大型学习活动:10月6日星期六跟岗团队参加徐教授主讲和主持的《校际协作学习在相互启发原理和多样性学习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会的学习,聆听徐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学习了校际协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体会到学习伙伴相互启发的重要性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亲历课题研究开展的整个过程,体验平台(校际协作平台)、工具(手册)和软件(Transana质性和教学案例(视频)分析为目的的交互软件)的应用。

教学研究组:在整个跟岗培训中,我们学习华师大硕士宁艳老师《基于概念生态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概念转变的研究》课题目方案,建立〈声音〉概念生态研究合作小组(简称“声音组”:吴向东老师(总指导)、冯翠典博士、宁艳硕士(理论指导)、周达航老师、谢明轩老师(教学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让我们在其理论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学研究项目的具体操作和实践,学习和实践“概念生态”的教学模式和POE教学流程,并运用数学化科学教学的理念,将科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手段,学习二阶段前测和二阶段后测的设计、操作和分析,并为教学设计、实施和反思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和依据,成功完成有理论指导、科学数据参考的《声音》单元的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跟岗指导群:10月14日举行“省级骨干老师跟岗培训暨鸢尾花(IRIS)团队20xx—20xx年度第一次研讨会”。参加人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领导、华师大语文教学专家、华师附小领导及语文老师、鸢尾花(IRIS)团队、吴向东跟岗团队。会议程序:1、第一批专职老师汇报教学方案:屈倩清《被压缩的空气》、周达航《声音》、谢明轩《声音》、涂先钦《小池塘大世界》、黎凤霞《热胀冷缩》、黄小芬《磁铁》。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指导专家老师对学员的方案提出指导意见。3、深圳南山实验小学唐晓勇作《蚂蚁行动研究》的讲座。4、华师附小张文娟作〈阅读儿童故事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5、专家对开题报告点评和指导。

10月17日15:00—18:00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举行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课题开题汇报会。参加人员:生物系领导、广州市教育局马学军、华师附小吴向东工作室跟岗团队、番禺雷晓晖工作室团队、生物系部分学生。会议程序:第二批科学老师先说课(赖文东《让竖起来的纸承受更大有压力》、张福帮《磁铁》、罗泽扬《摆》、何超群《清清的水》、李怿珍《食物链》、赵红荷《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再回答二师学生提出的质疑,最后指导老师(马学军、雷晓晖、胡继飞、陈爱葵)综合点评。

10月15日18:00——21:00邀请广东省电教馆程五一馆长对跟岗团队进行团队拓展训练,程馆长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和教学新思维《关进柜子里的“学习”》一直启发着我们的培训学习活动,并在培训中直接应用到自己及伙伴间的协作研究、学习和交流中。

10月21日跟岗团队到天河公园,向广州一一三中学的彭老师、吴老师学习观鸟。跟岗团队向体育东路小学孙颖校长学习小组合作的设计、操作和评价和经验。10月22日(14:30———18:30)听课指导和第一周教学反思交流(参与:华师大心理学陈博导及其学生、荔湾区科学教研员曾宪扬老师、吴向东跟岗团队、孙宏老师)。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构建是我们在跟岗培训的重点,在后期我们基本都在实践小组协作学习的设计、操作和评价,指导群体提供的经验,令学员迅速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小组协作学习。

这些来自不同类别的单位、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指导理念和实践、更有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指导群体,让我们接受多元、多方面的指导,让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发,令我们的教学研究和课堂实施向多维度的反思和修正,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不断进步。

数学化教学实操:在跟岗期间,吴向东老师将其在数学化教学、科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方面的创新成果倾囊相授,亲自为我们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结合科学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实施,先后学习了google地球、 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 phet虚拟实验软件、数码录音等教学软件,数字传感器、天文望远镜和太阳黑子的拍摄等工具的实操,并指导、示范和要求学员在教学实践(学生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分析、教学反思)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和技巧,激发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灵感和创新意识。

有情:跟岗指导自始至终都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分工协作、互助结对、合作研究、相互启发、共同促进的跟岗团队。根据需要在跟岗其间建立了各种功能的协作研究和工作小组,如建立《声音》概念生态研究合作小组;根据专兼职科学老师配对,建立优势互补、互助的结对小组;为高效地完成培训任务,根据老师的特长和设备建立团队分工协作小组:周达航——组织 ;涂先钦——新闻;李怿珍——后勤; 谢明轩、周达航、张福帮——拍摄;谢明轩—活动记录、照片处理上传;周达航、屈倩清、赵红荷——课堂实录;宁艳——课堂录像、后期处理。在团队协作下我们建设了26G的教学资源,并实现了网络和光盘共享。

在此团队精神的感召下,我能积极为团队多出点汗,记录和整理培训活动资料照片、提供教育技术支持,共同参与教学设计、探究活动设计和教学实施等,积极参与相互启发,并创新地利用同伙的启发和指导。

有磨砺:在培训时,我与周达航参与到华师大宁艳硕士的《概念生态》研究项目中的《声音》教学设计与实施,在导师严谨的理论指导和伙伴的合作中,依照POE模式和导师的教学理念进行多次修改教学设计、探究活动设计和记录表,并分别实施两课时共六次的试验课。通过实践使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从凭经验出发,到走向重视理论指导和注重学生的分析,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和精简教学探究活动,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教学支架,利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将复杂的技术、活动、记录和组织,整合到“简单”教学流程中,还时间和空间于学生。

有收获:艰辛的磨砺,更新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的教学领悟能力和操作能力,并提高我的科学素养和教研能力,更提高自己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更领悟了导师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勇于改革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有潜力:在培训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哲学社会素养和教育心理学的严重不足,课堂合作小组的组织和教学细节的设计是自己的弱项,教学的创新和分享成果欠缺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欠精。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奋起,奋起后学更有潜力。

同学们!让我们“将一份感恩,谨记于心”!

让我们记住吴老师与大家的共勉:也许我们无法选择职业,但我可以选择赋予于职业生活以不同寻常的意义。

期待一起飞扬!

骨干教师第二阶段培训跟岗学习总结 篇3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一年来,我始终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随时不忘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新教育观念,打造高效课堂?所以不但重视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上汲取营养,从实践中探索,认真学习,仔细琢磨新形式下怎样授好课,怎样使课堂高效,怎样使学生学习更有效。

二.学科教学方面

1.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书写教案,收集素材,服务课堂。积极参加市、组教研活动,向有经验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上课

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实效性是我一贯的教学策略,提高并且保持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我制胜的法宝。我以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接受能力为基点,本着激发兴趣、夯实基础、提高基本素质的原则,着力在课堂上下功夫,同时努力精练自己的课堂语言,从激励入手,积极发挥体育骨干力量,倡导和引领课堂上全员参与。

3.训练

对于两操和课外活动,做好内容、密度的安排和调控;积极发挥年级、班主任、体育骨干的作用,做好监督工作;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

4.比赛

积极准备,带队参加市“晨光”活动篮球、毽球比赛等。文化活动月组织年级开展集体“8”字跳绳比赛,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个人学习方面

我深知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因而,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会抽时间搞好个人学习。过去一年中,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报纸、书籍、网络、有经验教师),充实自己。作为教师知识面越广,自己的感觉会很好,学生对你的感觉也很好,何乐而不为呢?

回望一年来的工作,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既有所得,也有所遗憾。自己仍然感受到在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上还缺少力度和胆气。今后我会在教学道路上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真正起到一个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我相信,只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定会有新的收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