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生活教学计划(精选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六个班,共有学生三百多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
二、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乐于与同伴、老师交往,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习惯,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三、具体教学措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明确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目的,使学生能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及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3、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并切实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4、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课。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5、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练习。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6、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教学活动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讲故事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感受、欣赏春天的美好,引导儿童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生机和多彩,学习有关春天的自然常识,倡导一种愉快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单元各课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让儿童尝试进行“当家”的实践活动。单元在设计上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人手,通过小调查、小实践、小评判、小擂台、小讨论、小制作、小剧场等各种方式,引导儿童参与家庭生活,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劳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第三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学会在班集体中和谐快乐地生活。学生在自身学校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布置摄影展、做游戏、诵读儿歌、动手实践、听讲故事、讨论等各种活动方式,感受班集体的快乐,并主动、积极地为班集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学生与同伴、老师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形成开朗向上、负责进取的生活态度,感受班级生活的美好。第四单元是围绕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学习生活而设计的。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从小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将为孩子成功地走向社会,幸福地走向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在设计上以学习兴趣为中心,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
三、教材特点
1、体现综合性《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的呈现,各科知识的罗列、拼盘,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综合了小学原有的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课程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但是,各方面内容不是独立的,而是统整地呈现为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或事件。它淡化学科界限,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供良好的途径。
2、突出生活性以儿童生活为起点的品德教育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注意选择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资料与情境,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根据这一理念,本教材在设计上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今天我当家”这一单元,安排了上超市、进厨房、有人生病时、当好小主人,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熟悉的具体情况,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3、注重实践性《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是以儿童自主性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靠教师讲解来达成的,而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调查、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制作、游戏等方式)使儿童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以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教材中设计制作班级备忘录,画画我的小伙伴、画画我的.老师、画画我的同学等活动,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
4、关注过程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究体验的过程。所以这种学习活动,不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得,也不过于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的是活动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和探究体验等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在关注自己及周围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5、强调自主这门课程的宗旨是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主题展开的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突出的显性状态,而教师“教”的主导作用是通过间接的指导来实现的。
四、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创设情景,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2、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引导儿童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达到教学效果。
5、注重德育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6、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略
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20xx年是课堂教学改革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教学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指导思想:
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
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学生现状分析:
培智班的学生都属于智力障碍,年龄悬殊比较大,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本学期通过游戏方式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形成敏锐的感知反应,协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丰富和改善他们日常生活质量。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学生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地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结合:
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成果,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七)教学进度表:(见备课本)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充实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身,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将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课程规范》为准则,根据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同学发展为本,让同学健康平安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尊敬长辈的品质。
二、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大致可分为:我的家人与伙伴(第1—4课);走进大自然 (第5—8课); 健康生活每一天(第9—12课)。
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3、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5、初步认识规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重难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爱护花草树木。
4、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5、通过各种生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生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2、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
4、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5、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7、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8、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重点难点: 1、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进度及课时划分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好听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1我背上了新书包第二周2校园铃声
第三周3新朋友,新伙伴第四周4平安回家
第五周5我们的国庆节第六周6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第七八周7和钟姐姐交朋友第九十周8我很整洁
第十一、十二周9我会好好吃第十三周10我自己会整理
第十四、十五周11看我多精神第十六周12新年好
第十七周13欢天喜地过新年